-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选习题1
2019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选习题(1)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自耕农大量减少,几近消失。而欧洲大陆上其他国家,如法国、俄国、德国等国家,他们在本国的农村或是建立起资本主义小土地所有制,或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英国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忽视农业发展 B.资本主义大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C.工业化推动英国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D.民主政治是发生农业革命的制度基础 【答案】B 【解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自耕农大量减少,土地高度集中,这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原料;同时自耕农大量破产,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商品市场,故B项正确。 2、从19世纪初到50年代,普鲁士政府不断进行农业方面的改革,容克经济完全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农业机械化水平大为提高。这一改革( ) A.有力地配合了德意志的工业革命 B.直接引发了德意志统一战争 C.标志德国完成了首次工业革命 D.决定了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性质 【答案】A 【解析】1814年后,美、法、德陆续开展工业革命,题目中普鲁士政府的措施有力地配合了德意志的工业革命,故A项正确。 3、1935年1月,总司令部下达《野战军渡江作战计划》,随后根据战场形势变化,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完成了长征中一次出奇制胜的精彩军事行动,以至于国民党追剿部队也不得不叹服红军“神机妙算,出进无常”。这凸显了红军( ) A.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 B.有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来源:学_科_网] 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D.纠正了“左”倾主义错误 【答案】D 【解析】材料未提及群众支持,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战争胜利源于正确的军事策略,故B项错误;此时红军的军事实力并不强大,故C项错误;根据战场形势变化提出新的作战方针,体现了军事上实事求是的特征,是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故D项正确。 4、1937年8月14日《申报》上登载了一则广告(如下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来源:1ZXXK] A.《申报》的营销方式十分独特 B.实业和救国是矛盾的统一体 C.发国难财的制烟公司不道德 D.广告内容增添了时代元素 【答案】D 5、1954年6月24日至28日,周恩来在与印度尼赫鲁总理就西藏问题进行会谈中提出:“我们应该以我们共信的原则给世界建立一个范例,证明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尼赫鲁欣然赞同。周恩来所说的“原则”( ) ①首先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②违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实际体现了“求同存异”方针 ④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已经走向成熟[来源:Zxxk.Com]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6、“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无法穷尽的一个话题。……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罗斯福新政获得历史的青睐主要在于( ) A.捍卫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B.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 C.顺应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要求 D.扩大了政府行政干预权力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采用了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使美国经济由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是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但并非是罗斯福获得历史青睐的原因,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故C项正确;扩大了政府行政干预权力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并非是罗斯福获得历史青睐的原因,故D项错误。 7、1964 年6 月,美国《时代》杂志发表社论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这一社论( ) A.揭示了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B.反映了法国推行独立外交 C.体现了两大阵营对抗趋于缓和 D.说明了法国与美国的决裂 【答案】B 8、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中断言:“我们必须承认,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为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国内阶级关系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答案】D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指新中国成立,故A项错误;八大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并不是导致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故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1954年,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7~1839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平均每年不到100万镑,1845年则增长到239万镑。……从1846年起开始下降。这一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为179万镑,比1845年降低了1/4。直到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也只有100万镑,甚至低于鸦片战争前的一些年份。……同时,上海附近的嘉定县,“往昔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仅得往日之半耳。”在广州、厦门一带,也出现因倾销洋布导致妇女纺织半数停工的情况。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时光,有些则去念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材料三 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圈地运动最早从工商业较发达的东南部农村开始。地主贵族最初圈占公有地,后来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在宗教改革中, 国王把没收的教会领地赐给亲信宠臣,或卖给乡绅、土地投机家、市民、商人和工场主。 18~19世纪,英国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随着1701年条播机的发明,开始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命。同期,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有关圈地的法案,共批准圈占 269万公顷耕地和公有地。1845年以后,圈地运动已近尾声。 ——1《圈地运动》 材料四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英国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了。”18世纪英国小说家哥尔斯密在《荒村》中描述圈地运动前后一个村庄时写道:“甜美微笑的村庄,草地上最可爱的村庄,你的游乐消散,你的魅力褪光;在你的茅屋之间看见暴君的手,荒凉使你的翠绿罩上一片忧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华输出货物的特点,并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农民在近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矛盾现象。你怎样看待这一矛盾现象?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圈地运动的进程及其对英国农村农民的影响,并谈谈你对马克思和哥尔斯密评价圈地运动的理解。 (4)在农村农民近代化进程中,中国与英国的途径有何主要不同?你认为农村农民走向近代化的关键是什么? 【答案】(1)特点:1837~1845年大幅增加,1846年~1854年则下降。 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扩大市场;《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便利了英国对华输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抵制。 (2)现象:一些人憎恨列强对华贸易给他们造成手工业破产;一些人却欢迎洋货加入新兴产业之中。 看待:中国农村农民在近代化进程中,旧的生产方式受到冲击,新的生产方式又带来生机,后者更是发展的方向。[来源:Zxxk.Com] (3)进程及影响:15世纪末16世纪初,圈地运动开始,农村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因素,一些农民开始成为自由劳动力;17世纪圈地运动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农场进一步发展,大量农民成为农场和工场工人;18—19世纪前期,圈地运动推行全国,农村农民进入了近代化。 理解:在近代化进程中,英国封建经济变成了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资本主义化的新贵族,农民变成了雇佣劳动者,是一场革命;圈地运动实际上剥夺了农民土地,造成了农民的失业,农村荒凉破败。 (4)不同:中国是在外国经济侵略的冲击下开始走向近代化的,英国却是在本国内部经济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完成近代化的。关键:提高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从而促使农村农民走向近代化。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作答;第二小问,结合鸦片战争、工业革命等知识思考。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在广州……半数停工的情况”“有些女孩则纺织……出息不错”回答;第二小问,结合矛盾现象所反映的本质评价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中“英国圈地运动……份地”“英国城市……进行圈地”可知;第二小问,据材料四“英国处理……国家了”“荒凉……一片忧愁”归纳。第(4)问,第一小问,从中国受外部侵略、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角度思考;第二小问,结合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分析作答。 [来源: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