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人教时练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化学人教时练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一轮复习课时练: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我国晋代《抱朴子》中描述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其中有:①“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②“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说明水银发生了还原反应 B.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2Fe3++3Cu C.根据①可知温度计打破后可以用硫粉覆盖水银,防止中毒 D.水银能跟曾青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铜 答案:C 解析:水银是汞,属于金属,被氧化,A项错误;铁和Cu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Fe2+和Cu,应是Fe+Cu2+===Fe2++Cu,B项错误; S和Hg反应生成HgS,因此可以防止中毒,C项正确;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铜排在Hg的左边,因此Hg不能置换出铜,D项错误。‎ ‎2.下列变化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将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生成淡黄色物质 B.向新制氯水中加入足量亚硫酸钠溶液,氯水褪色 C.向纯碱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D.向氢碘酸中滴加FeCl3溶液,产生棕色物质 答案:C ‎ 解析:将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生成的淡黄色物质为过氧化钠,反应过程中Na、O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向新制氯水中加入足量亚硫酸钠溶液,氯气将SO氧化成SO,Cl、S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向纯碱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CO水解显碱性,没有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向氢碘酸中滴加FeCl3溶液,产生棕色物质,说明Fe3+将I-氧化成碘单质,Fe和I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3、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钾为暗紫色固体,可溶于水.工业上常通过以下两步反应制备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 B.反应①中是还原产物 C.反应②的产物中为+6价,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 D.若有2 发生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 答案:B 解析:A、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6价,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1价,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②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是碱和盐反应生成另外的碱和盐,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正确;B、①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1价,所以次氯酸钠是氧化剂,因此氯化钠是还原产物,Na2FeO4是氧化产物,故B不正确;C、由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知,铁元素的化合价是+6价,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故C正确;D、若有2molFeCl3发生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2mol×(6-3)=6mol,故D正确,答案选B。‎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H2S+SO2===3S↓+2H2O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4Zn+10HNO3===4Zn(NO3)2+NH4NO3+3H2O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5∶2‎ C.3I2+6KOH5KI+KIO3+3H2O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碘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1∶5‎ D.2FeS+6H2SO4(浓)Fe2(SO4)3+3SO2↑+2S↓+6H2O中,发生氧化反应和发生还原反应的硫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2∶3‎ 答案:B 解析:在反应2H2S+SO2===3S↓+2H2O中,H2S是还原剂,变为氧化产物,SO2是氧化剂,变为还原产物,所以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2∶1,A正确;在反应4Zn+10HNO3===4Zn(NO3)2+NH4NO3+3H2O中,Zn作还原剂,硝酸作氧化剂,每10‎ ‎ mol硝酸参加反应,只有1 mol作氧化剂,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4,B错误;在反应3I2+6KOH5KI+KIO3+3H2O中,I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碘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1∶5,C正确;在反应2FeS+6H2SO4(浓)Fe2(SO4)3+3SO2↑+2S↓+6H2O中,FeS中的Fe、S元素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硫酸中的硫元素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6 mol的硫酸参加反应,只有3 mol被还原,所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和发生还原反应的硫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2∶3,D正确。‎ ‎5.用硫酸铁电化浸出黄铜矿精矿工艺中,精矿在阳极浸出的反应比较复杂,其中有一主要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硫元素被氧化,所有铁元素均被还原 B.还原剂是和,氧化剂是 C.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是和 D.当转移1 时,有46参加反应 答案:D 解析:分析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该反应中被还原,是氧化剂,其还原产物是;硫元素被氧化, 是还原剂,其氧化产物是 和;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4。反应中转移4电子时,参加反应的是184,故D项正确。‎ ‎6、工业生产钠和烧碱的原理如下:‎ ‎①电解熔融氯化钠制钠:2NaCl(熔融)2Na+Cl2↑‎ ‎②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2NaCl+2H2O2NaOH+H2↑+Cl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反应①和②中,氯化钠均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在反应①中氯气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氢气是还原产物 C.若标准状况下生成等体积的气体,则反应①和②中转移电子总数相等 D.若消耗等质量的氯化钠,则反应①和②中转移电子总数相等 答案:D 解析:反应②中氯化钠是还原剂,水是氧化剂,A错误;反应①中氯气是氧化产物,B错误;反应①中,转移2 mol电子,生成1 mol气体,反应②中,转移2 mol电子,生成2 mol气体,C错误;反应①和②中,消耗1 mol氯化钠均转移1 mol电子,D正确。‎ ‎7、已知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时发生反应: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是还原产物 B.若失去4电子,生成氧气的体积约为22.4‎ C.4 在反应中共得到6个电子 D.反应过程中可以看到白色沉淀先转化为灰绿色后转化为红褐色 答案:C 解析:A、反应中过氧化钠中的氧元素化合价有升有降,做氧化剂和还原剂,氧气是氧化产物,错误,不选A;B、每4摩尔亚铁离子反应,生成1摩尔氧气,转移6摩尔电子,错误,不选B;C、4摩尔过氧化钠中有6摩尔氧原子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正确,选C; D、反应生成的是氢氧化铁沉淀不是氢氧化亚铁沉淀,错误,不选D。‎ 二、非选择题 ‎8、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 。‎ ‎(1).上述反应产物中, 元素显________价,__________元素被氧化。‎ ‎(2).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__________,当有1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__________。‎ ‎(3).用双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答案:(1).+1; Hg;‎ ‎(2).CuI; 0.5; ‎ ‎(3).‎ 解析:(1).正确分析化合价的关键是先确定为负价时只有-1价。、在化合物中一般为+1价或+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在中为+1价, 为+2价。‎ ‎(2).在反应中, 的化合价未变, 由0价变为+2价,4 中只有2 由+1价变为0价,2 的化合价未变,即转移电子数为2,则当有1 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0.5。‎ ‎9、Ⅰ.某实验小组为探究ClO-、I2、SO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①: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 实验②:向实验①的溶液中加入4mL 0.5 mol·L-1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恰好完全褪去。‎ ‎(1)写出实验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的化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 ‎(3)以上实验说明,在酸性条件下ClO-、I2、SO的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4)Cl2、H2O2、ClO2(还原产物为Cl-)、O3(1 mol O3转化为1 mol O2和1 mol H2O)等物质常被用作消毒剂。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消毒效率最高的是______(填序号)。‎ A.Cl2 B.H2O2‎ C.ClO2 D.O3‎ ‎(5)“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和洁厕剂(主要成分是浓盐酸)不能混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解析:(1)在酸性环境中,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将I-氧化为I2,同时生成Cl-和H2O;ClO-+2I-+2H+===I2+Cl-+H2O。(2)实验①中生成的I2具有氧化性,将SO氧化为SO,根据SO~2e-~SO,0.002 mol Na2SO3失去电子(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2×0.002 mol=0.004 mol,(3)根据实验①知氧化性:ClO->I2,根据实验②知氧化性:I2>SO,故氧化性:ClO->I2>SO。(4)1 mol Cl2(发生的反应为Cl2+H2O===HCl+HClO)、H2O2、ClO2、O3分别消毒时,转移电子依次为1 mol、2 mol、5 mol、2 mol,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反应,ClO2转移的电子数最多,消毒效率最高。(5)ClO-与Cl-‎ 在酸性条件下会生成有毒的Cl2。‎ 答案:(1)ClO-+2I-+2H+===I2+Cl-+H2O ‎(2)0.004 mol ‎(3)SO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