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3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应考能力提升 人民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3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应考能力提升 人民版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练真题———————————————————‎ ‎1.(2015·高考北京卷)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豪情满怀迎跃进 ‎①‎ 女民兵与样板戏 ‎②‎ 第一部宪法颁布 ‎③‎ 欢庆香港回归 ‎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8‎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解析:选C。①据“跃进”可以判断发生在“大跃进”时期(1958年开始),②“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时间是1966—1976年,③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香港回归是在1997年。故时间先后排列顺序为③①②④。‎ ‎2.(2015·高考上海卷)“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上海公报》‎ 解析:选C。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与“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不符,故A项错误;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提出建立包括中共在内的民主联合政府,与“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不符,故B项错误;1949年的《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国体,即人民民主专政,故C项正确;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推动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与材料中国国体的规定无关,故D项错误。‎ ‎3.(2015·高考四川卷)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解析:选B。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既有“赞誉”又有批评,说它“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批评的言论明显体现了“左”倾思潮,所以材料说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左”倾错误仍然严重禁锢人们的思想,“左”倾束缚亟待突破,B项符合题意。‎ ‎4.(2014·高考上海卷)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这体现了(  )‎ A.三权分立原则 B.地方自治原则 C.主权平等原则 D.一国两制原则 解析:选D。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在一国两制思想的指导下开展的,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练模拟———————————————————‎ ‎1.(2018·郴州高三质检)美国在建国理政过程中,先由13个州的代表共同协商制定了一部宪法,后建立了联邦制民族国家,进而形成各种利益集团和两大政党,遵循的是“宪法——国家——政党”的道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则走的是(  )‎ A.“国家——宪法——政党”的道路 ‎ B.“政党——宪法——国家”的道路 C.“国家——政党——宪法”的道路 D.“政党——国家——宪法”的道路 解析:选D。根据所学,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就存在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于1954年颁布,晚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故B项错误;同理,我国政党要早于新中国成立,故C项错误;在我国,中共成立于1921年,‎ 8‎ 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54年,故D项正确。‎ ‎2.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依法治国方略 解析:选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自己当家做主的权力,与政党争斗局面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为了解决政党争斗问题,实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解决少数民族当家做主问题,与政党争斗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依法治国方略是指依照法律治理国家,与政党争斗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3.(2018·曲靖高三检测)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 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 B.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C.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 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解析:选C。材料中台湾不认同美国一中一台的主张,但不意味着蒋放弃追随美国的政策,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B项错误;台湾方面认为台湾属于中国,说明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海峡两岸的关系,故D项错误。‎ ‎4.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相继颁布了《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我国(  )‎ A.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B.法律法规制定的越来越多 C.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 D.人民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 解析:选C。材料只是列举1982年的法律成果,没有说明前后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这些法律都是我国的基本法律,也是必须的法律制度,是其他法规的基础,故B项错误;材料描述了宪法与其他重要法律一起构成了相对完备的体系,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内容说明人民的法律意识,故D项错误。‎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此段话应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五四宪法 D.八二宪法 8‎ 解析:选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民主法律,应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主体,与材料中“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不符,故A项错误;新中国刚成立时,私有制、公有制、个体经济、合作经济等多种经济形态并存,在《共同纲领》中规定将各种经济成分置于国营经济领导之下,与材料内容相符,故B项正确;五四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不可能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故C项错误;八二宪法也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背景下颁布的,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2.有人评价说:“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意志拥护。”据此判断“它”(  )‎ A.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B.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 C.对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和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D.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解析:选C。“对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和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指的是新政协的召开,“它真正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意志拥护”,故C项正确。‎ ‎3.(2018·河南八市重点高中高三质检)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等一系列工作的完成,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吸取和借鉴了巴黎公社的建政理论,并结合自己的具体实践,最终创建了一种制度。下列对此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制度基本形成于1954年 ‎ B.其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C.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D.此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党制度 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在政权建设上实行经由民主选举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借鉴其理论中国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于1954年,故A项正确。‎ ‎4.‎1953年4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办法》,决定开展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这次人口普查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强计划生育工作 B.作为实行普选的基本数据 C.为三大改造作准备 D.为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依据 解析:选B。计划生育政策正式执行于20世纪80年代而非新中国成立之初,故A项错误;当时的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在筹备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进行全国人口的普查是在为各个地区的人大代表数目提供依据,故B项正确;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与人口普查并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新中国的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是针对政治而非经济和文化领域,故D项错误。‎ ‎5.下表为商务印书馆某年版《新华字典》附录中的《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部分)。这反映出(  )‎ 名称 ‎ 符号 用法说明 ‎ 举例 逗号 ‎,‎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 有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才有我们工人阶级的今天 感叹号 ‎!‎ 表示强烈的感情 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8‎ 引号 ‎“” ‎ ‎ 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高举“九大”团结胜利的旗帜奋勇前进 A.“左”倾错误使标点符号用法遭到篡改 B.毛泽东思想在当时得到了深入贯彻落实 C.鲜明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特色 D.中国的民主和法治建设遭到严重的践踏 解析:选C。标点用法没有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毛泽东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出“文化大革命”时期个人崇拜严重和“左”倾错误,体现出“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未反映民主与法治的状况,故D项错误。‎ ‎6.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都(  )‎ A.有利于国家的和平统一 B.反映了国共关系走向缓和 C.以“一个中国”为前提 D.说明了国共两党对抗激烈 解析:选C。根据材料“一年准备,两年反攻”,可知1950年《告台湾同胞书》不利于和平统一,故A项错误;1950年《告台湾同胞书》反映了国共关系的对立,故B项错误;无论武力统一,还是和平统一,都只统一在一个中国之下,故C项正确;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反映了走向缓和,故D项错误。 ‎ ‎7.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国际版推出了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2007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发表了《香港根本死不了》一文。美国《财富》杂志的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 A.该杂志理念发生变化 ‎ B.“一国两制”保证了香港的繁荣 C.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D.美国政府对香港的策略发生变化 解析:选B。杂志理念发生变化是该杂志转变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据材料“1995年6月”“2007年7月”可知,“一国两制”促进了香港的发展,保证了香港的繁荣,故B项正确;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是其转变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财富》杂志的这一转变与美国政府对香港策略的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 ‎8.下表中事件和意义的对应关系准确的是(  )‎ 事件 意义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 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认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巩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8‎ 解析:选C。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故C项正确。A、B、D项均错误。‎ ‎9.《反分裂国家法》是‎2005年3月14日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一部关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法律。下面有关这一法律颁布背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台独”势力猖獗,造成海峡两岸关系紧张 B.两岸人民共同心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九二共识”达成,“一国两制”方针指引 D.“三通”成为现实,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解析:选D。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台湾岛内“台独”加紧分裂活动,企图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2000年,借“台独”起家的民进党上台,接连施展了一系列“台独”伎俩,公开宣扬“一边一国”论,因此,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是必要的、适时的,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早在1992年“九二共识”就已达成,20世纪80年代“一国两制”方针也已正式成为统一祖国的方针,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两岸真正实现“三通”是在2008年,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0.(201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考检测)号称“四大”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这种所谓“大民主”,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整风反右运动,盛行于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并曾于1975年首次登上了宪法的大雅之堂,成为中国公民的一项特殊“权利”,最后在1980年才被断然取消。这反映了党和政府(  )‎ A.对理性与法制认识的回归 B.开始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 C.对国内外形势的重新认识 ‎ D.工作重心由政治转向经济 解析:选A。据材料时间“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1980年才被断然取消”,可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已经尝试民主法制建设,中间出现曲折,20世纪80年代是纠正,故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开始进行民主法制建设,故B项错误;对国内外形势的重新认识表述存在问题,不是审时度势,而是肯定修正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呈现对政治的调整,故D项错误。‎ ‎11.(2018·黄冈新联考)某科研机构深入我国农村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份(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  )‎ A.宗法习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 ‎ B.时代需要影响村干选任标准 C.经济实力决定干部社会特性 D.复杂历史左右民主政治建设 解析:选B。据所学可知,解放初期,打击富农,所以村干部任用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积极建设社会主义,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所以重视劳动楷模,改革开放初期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需要有个人魅力、有经济实力的人担任村干部,所以村干部的选拔与时代需求有关,故B项正确。‎ ‎12.2004年5月,针对陈水扁连任台湾“总统”的严峻形势,大陆发表严正声明,对“台独”势力发出警告,并首次提出了“共谋两岸和平发展”的概念。这反映出中国大陆(  )‎ 8‎ A.改变了对“台独”的一味包容 ‎ B.进一步完善“和平统一”方针 C.始终坚持“和平统一”方针 ‎ D.对台湾方针政策开始理性化 解析:选B。大陆一直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不存在一味包容,故A项错误;据材料“对台独势力发出警告,并首次提出了‘共谋两岸和平发展’的概念”可得大陆进一步完善“和平统一”方针,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8·烟台高三检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30年之际,记者专访知名政治学者、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请他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作简要回顾和展望,以下是部分访谈内容。 ‎ ‎ 记者:您提出增量民主,民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就是存量。您认为中国民主观念和制度方面,有哪些重要的存量?‎ 俞可平:所谓存量,就是已经取得的政治民主的成就和经验。30年来,中国民主发展积累了可观的存量。……这些民主实践,给我们在观念和制度层面留下了财富。‎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民主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匹配,存在“一条腿短、一条腿长”的情况。‎ 俞可平:这是一种偏见和误解。一些人习惯按照西方多党制、全民普选和三权分立的标准,来衡量改革时期中国的政治发展,认为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经济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基本没有变化。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包括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在内的整体性社会变迁过程。‎ 记者: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民主的期望值很高,有人期待民主政治一蹴而就。‎ 俞可平:中国的民主改革将以存量为基础,即以已经取得的政治民主的成就和经验为前提。发展民主政治的速度和力度,要与既定的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中国的民主政治将在渐进发展中有所突破,它不能离开先前的历史轨道,不可能发生整体的突变性改革,但在某些领域将不时会有一些突破性的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层面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前“民主存量” 的主要表现。‎ ‎(2)结合所学用史实论证“一条腿短、一条腿长”是一种偏见和误解,并指出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间的关系。‎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解析 (1)题目中“民主存量”的制度表现即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容为三大民主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法制建设(制订和颁布1954年宪法并不断地进行修订完善)。(2)第一小问论证,材料中“一条腿短、一条腿长”是指改革开放后民主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结合所学知识用改革开放以后的民主法制建设成就来反驳这一观点即可。第二小问关系,二者都属于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政治保障,二者相辅相成。(3)围绕民主政治建设谈相关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订和颁布1954年宪法并不断地进行修订完善。‎ ‎(2)论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党全面拨乱反正,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改进人民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快法律建设,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选举建设等。‎ 8‎ 关系:二者都属于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政治保障,二者相辅相成。‎ ‎(3)认识: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与国情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道路;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要有创新的精神。‎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主要法律法规(节选)‎ 新中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会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2年宪法颁布 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人民法院组织法,个人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国籍法;1982年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四大前 修改1982年宪法;加入《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的决定,涉外经济合同法等;民事诉讼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诉讼法……‎ 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前 ‎1982年宪法第二次重要修改,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等,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票据法、广告法、拍卖法等,对外贸易法,教师法、科学技术进步法……‎ 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召开前 第三次修宪,证券法、信托法,行政复议法、政府采购法等,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高等教育法、科学技术普及法……‎ 新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可以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多种趋势。依据上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种趋势并分析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充分)‎ 解析 材料中分别列出了不同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情况,所以既可以从宏观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的过程,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的过程,也可以从某一种制度来提炼观点,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然后根据所定的题目(趋势),找到相关的原因及史实整理即可。‎ 答案 示例一 趋势: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1954年宪法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再到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的颁布,新中国通过不断立法健全各级民主制度。‎ 原因:国家性质;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经济发展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人民的民主诉求增强(或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世界民主化潮流等。‎ 示例二 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并日益完善。商标法、专利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日渐增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健全法制,向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转变;越来越重视科教兴国等。‎ 原因:新中国成立,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中国外交重大突破,国际环境改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决议;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全球化潮流等等。‎ 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