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前攻略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考前攻略1

高考地理考前攻略 高三地理组 ‎“会考试”是一门技术,和会学习一样重要!这些高考答题技巧一定要掌握!‎ ‎“考试”是一门技术,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不止会“学习”,更会“考试”。‎ ‎“适用于所有学科的答题技巧”‎ ‎1.卷面工整 如果你的试卷密密麻麻还十分潦草拥挤,那么阅卷老师很容易因为找不到你的答题点而出现误判、漏判的情况,所以答题时千万要用①、②、③等将每个回答的知识点做以区分,方便老师阅卷,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2. 不要恋战 当你浪费了太多的时间而没有充足时间做答后面的题时,你会慌张或者马虎,导致很多如审题不清、漏掉知识点等不必要的错误出现。因此不要恋战!不要恋战!合理分配时间才是最理智的做法。‎ ‎3. 将你认为对的写在最前面 答题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让你犹豫的知识点,如果不能确定这个知识点是否正确,就将它放在后面,把百分百确定的知识点写在前面。‎ 文综答题时间分配 文综考试是同时考三门,因此相对于其他几门课程,这门考试更加考验学生的统筹规划能力。做好文综,最重要的是识大局。不要计较一个点的得失而让你满盘皆输。 ‎ 首先,你要根据你自己的经验给三个科目估计一个大概的时间。标准是每科不要超过50分钟,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微调。‎ 比如说一般情况下地理可以压缩到40分钟,而政治则需要的更多。在这个范围内进行作答考试时不要超过这个范围,到时间了就算差一点没写完也要立刻切换。 ‎ 其次,一个好的答题顺序很重要。根据自己的习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以一科答完再答一科,不要把自己的思维弄乱。 也可以按照试卷的顺序作答,这个看个人习惯!‎ 最重要的是平时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答题速度的练习。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最后的成绩,功夫一定要下在平时。如果对知识掌握足够熟练,也不会出现做不完的情况啦。‎ 地理选择题不再犯难的9大解题方法 文科类的科目,很多学生都会困惑:就是在做客观选择题时,通常情况下排除了两个答案,剩下两个,往往我们最终选择的永远是错误的那个答案。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想的不够深入,另一方面我们缺乏锻炼答题技巧和思维方式。下面拿文综地理选择题来举例。‎ 文综地理选择题一般以套题出现,即在一段文字资料后或辅以图,设计两个以上的题,也有一部分是在综合题目下设的一个小问题。每个问题都有其题干和选项,背景材料中有相关的信息,图片中的文字、数字,有时题干或题目之间也能成为有效信息,如果审题和解答时不注意,往往会造成一步错步步错的车祸现场,所以解答地理选择题必须掌握一定的解答方法技能。‎ 一、命题规律 ‎1、较强的综合性,考查的知识点细,部分题紧扣时事热点 ‎2、多为套题出题方式(一个材料下包括2个及以上选择题)‎ ‎3、利用社会热点切入 ‎4、对纯记忆知识的考查相对淡化,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5、材料型选择题有逐年加大的趋向 ‎6、考查学生思维深刻程度的选择题比例加大 二、应对策略 ‎1.第一感觉很重要,沉着冷静 ‎2.认真读题,拿笔勾画,提醒自己注意细节点(在平时的练习中养成习惯)‎ ‎3.先易后难,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跳过,回头再做 ‎4.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 ‎ 三、解题步骤 ‎1. 认真审题,细读试题的题干和选项,适当勾画,分析并挖掘题干提供信息,找出关键词和限定词,避开干扰信息,明确要选择的内容、方式、要求。为了防止自己忽视重要信息,建议在平时练习中,就对关键信息和限定词勾画。一方面帮助自己思考,另一方面在有时间检查时,提醒自己不要忽视细节。‎ 通常题干给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2. 回忆联想,比较筛选 解题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联想与本题有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找出主导因素进行综合分 析、比 较,排除 “ 非正确选项 ”,最后选出 正确答案。选择题的选项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则多为错误选项:‎ ‎(1)前后矛盾,如“海洋能量密度低、转换率大 ”。‎ ‎(2)误为因果,如“ 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 ‎(3)表述绝对化,选项中有“ 都 ”“ 一定 ”“ 全部 ”“ 必然 ”“ 肯定 ”等表述绝对化的词语,如“ 热带雨林气候都分布在赤道附近 ”“ 日界线就是 180°经线 ” 。‎ ‎(4)概念不清或表述不完整,如“ 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 。‎ ‎(5)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如“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 。 选择题提供的有些选项反映的内容或知识与题干的要求之间无内在联系,则这些选项可以排除。所以,解题时需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3. 看清编码、准确选择 在填涂答案题时,注意上下题及 A、B、C、D 的位置不要错位,如果有双选题,注意单选和双选不要混淆,尤其是双选题不要漏选和多选。 ‎ 四、解题方法 选择题答题技巧 地理选择题上会出现的错误有:因果颠倒、前后矛盾、表述绝对化、概念混淆、表述错误或不完整、以偏概全,以点带面、与题干无关。‎ 因此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 ‎①审材料,尤其图像材料,要注意的有图名、图例、指向标等;表格材料,要注意单位、总量与比重等;‎ ‎②审题干,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限定词;‎ ‎③审选项,须注意选项的说法正误、选项是否符合题意、是否为雷同项等。‎ ‎1、直选法 直选法比较适合难度较小的题目,其考查的内容大多是地理概念、成因、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等方面的知识。这一类题目共同的特点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知识环节较 少,可以通过认真阅读题干中的关键词 语、关键数字等,找出 “ 限定词 ”‎ ‎,明确选择的方式、内容与范围,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知识重现和 比较分析,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2、排除法 此法常适用于地理原理、特征、分布、规律等叙述性识记类题目。因为该类题目一般具有叙述不全、半对半错、前后不照应等特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并有一定的难度。排除时先将题干与选项结合推敲,利用已有的或隐含的条件去逐步排除表述有误和不完整的选项,去伪存真。‎ 如识记类选择题典例:从选项入手,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地理原理和规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直至得到正确选项。‎ ‎3、代入法 对于计算型选择题或者地理事物关联型选择题,有时解答比较麻烦,就可以采用代入法,将四个选项带入题目或者图中进行逐一验证,最后得出答案。 ‎ ‎4、排序法 选择题中经常出现按时间组合、空间组合、时空组合的题目,这类题目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类题的基础是掌握基本原理和规律。解题时应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分布规律,自己先试着排序,再按题干要求与备选项进行对照,如果二者相符则为答案。‎ ‎5、图解法 对于地理学科中的无图考图题,图解法是最好的解题方法。图解法能将一些解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用简单的图示显示出来,能帮助我们在答题时理清思路,避免过失性丢分。尤其在解答地理时空分布、运动规律等方面的试题时,能大大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6、优选法 解题时,有时会感到提供的四个选项都符合题目要求,难以取舍。这类试题的题目往往有 “ 最 ”“ 主 导 ”“ 主要 ”“ 第一 ”“ 核心 ”“ 直接 ”“ 间接 ”“ 根本 ” 等字眼,在做此类题目时,应抓住其关键词,采用优选法进行取舍。‎ ‎7、辅助线法 对于考查等值线图的选择题,解答时采用辅助线法有助于快速准确地得出答案。特别是在等值线图上确定寒流和暖流、低压槽和高压脊、山谷和山脊、海岸线两侧气压和温度的差异、等压面上下的气压差异等,通过添加辅助线可使比较模糊的图是信息趋向明朗化、简单化。 ‎ ‎8、计算法 在地理选择题中,有的试题需要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通过计算推导出答案。这种类型的试题考查的内容主要有区时、地方时和昼夜长短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能热水器的摆放角度和楼间距的计算,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计算以及气温随海拔的变化、等值线图中相对高度和气温差的计算,各种人文地理数据的估算等。但地理计算重在考查方法、规律的掌握情况,计算过程相对简单。 ‎ ‎9、推理法 所谓推理法就是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利用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得出选项与题干的正确联系,最终得出答案。推理法适用于解答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迁移运用的题目。根据选择题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推理法: ‎ ‎(1)“由例及类”推理法:根据已经明确的一个或几个选项相同的地理特征,推断出所有选项的共性特征,从而得出答案的推理方法。遇到要求选出所有选项共性特征的选择题时,则往往会有一至两个选项较难判断,可尝试“由例及类”推理。‎ ‎(2)逆向排除推理法:正向思维要选出正确选项而又无法确定时,可逆向选择,通过排除所有不符合题意的较易判断的选项推出答案。‎ ‎(3)“大小筛选”‎ 推理法:对于地理数据可排序的选择题,按照从最大值和最小值再到中间值的顺序进行层层推理,从而逐步筛选出答案。这类试题中最大和最小的数值往往是学生熟知的,而中间的数值一般比较陌生。‎ ‎(4)数值范围推理法:根据已知条件无法判读出地理事物的准确数据,但可推断其可能存在的数值范围,从而得出结论。‎ ‎(5)因果联系推理法:根据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通过由因导果或由果溯因来进行推断的思维方法。‎ 当然,解地理选择题的方法与技巧还有很多,诸如逆向思维法、求同存异法、特殊值法、列举法等等。答题的技巧是需要练习培养的,不是一次两次练习就能形成的。逻辑思维需要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形成做题的惯性,这样才能真真在高考答题中提高答题的速度和精度。提高选择题分数的关键在于细节,在平时的练习中,要养成习惯,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在细节中拿高分。‎ 主观题解题攻略 综合题答题原则为“精炼”,在答题上遵循以下四步:‎ ‎①审题,注意关键字词,分值分配等;‎ ‎②迁移套用,迁移所学知识,套用课堂归纳的答题模板。;‎ ‎③对接材料,套用模板表述时要和材料相结合,提取恰当信息,转换表述;‎ ‎④作答,注意条理、简洁、完整。‎ 一、自然地理答题:找到解题的关键点。如“日照图”,最关键是根据图中的信息找到“三点”,即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和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找到了交点,就知道了交点所在经线的时刻和昼夜长短情况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人文地理答题:容易丢掉“采分点”,介绍几个技巧:‎ ‎1、细致与简略:应尽量具体细致,但如果没有把握,可答得适度模糊一些。‎ ‎2、适当多写: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就多答些点。‎ ‎3、先答主要的: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采分点”尽可能放在前面。‎ ‎4、分值与采分点:采取找约数原理。如果该题是6分,一般需答2点、3点或6点。‎ ‎5、将要点进行编号:高考阅卷通常是“采点给分”,将一个小题目的各个知识点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划分为一个个的要点。对于所有的要点要进行编号,编号有利于提高答案的条理性和清晰度。‎ 还有一个月,如何应对文综地理选择题?‎ 到现阶段,高中地理知识你已经掌握了很多很多,习题也做过了很多,有没有想过,哪些是高考核心的主干知识?我们不妨看看2017和2016年的全国I卷,你会发现,原来重点都在试卷上。‎ 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我们每一次考试,特别是大型模拟考,成绩总是不稳定,越考越没信心。因为,命题的队伍也是千差万别,命题者的水平也是各不相同,每个人对高考的理解也不同。模拟考带给你的是让你见见题型,见见思维,好的坏的,离奇的,变态的。同学们,不要紧,我想说,高考不是这个样子的!‎ 高考是什么样子呢?首先,题特别正,其次,高考不会像平时那样一下子错了很多,也不会颠覆你的认知,更不会让你怀疑人生。他会让你感觉到学有所用,不考教材,但我们事实上是在用老师教给我们的语言与方法去答题。‎ 接下来,比较重要的是,利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做做高考真题。不是做单题组,要成套地做全国卷,最好做做全国I卷,无论你使用哪套试题,我们要从全国I卷中汲取营养。一定是成套地做,做套卷的好处是回归学科整体,做这几年的,2017、2016、2015、2014、2013、2012.做题时,一定要留够测试的时间50分钟,争取在45分钟内做完。做之前,要学会忘记,忘记我们曾经做过的答案,假设自己第一次遇到这些题目,我们从前到尾认真读题,获取信息,迁移知识,体会知识的应用过程。我想一定能达到很好的考前复习效果。‎ 最后我想说,选择题的特点突出,围绕中心问题,向主干知识方向带出三个问题,首先要结合材料弄清要表达的是什么事情,从来都是审题过程多耗时。另外,建议平时学习要善于比较、对比,围绕一个知识点,能够不断联系,发散思维。‎ 大量地去刷选择题最不可取。我们的时间有限,什么方法有效,我们就用什么方法。与其将时间浪费在模拟题上,不如做做高考真题。它就好像一道营养餐,不仅让你吃饱,还会带给你精神的营养,做多了,你就会明白,高考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实际上还是我们的知识不够用,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 从整体性的角度把握地理学科主干 ‎ 现在同学们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复习,全面地学习和归纳了高考考点,但高考考查具有:“图为载体,方法支撑,知识抽样,能力立意”的特点,为了适应高考,大家需要从整体性的角度把握地理学科主干。‎ ‎  一、地理学科需要记忆的几组概念 ‎1992年8月国际地理联合会通过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提出了地理学的五个核心概念:位置和分布、地方、人与环境的关系、空间的相互作用、区域。它们是构筑地理知识的基本结构。地理学科的概念有很多,但真正需要记忆并理解的主要有:‎ ‎1.背斜与向斜 背斜:岩层整体向上隆起;向斜:岩层整体向下凹陷。从岩石的弯曲形态上可以判断背斜或向斜,定义也可作为此判断的理由。‎ ‎2.冷锋与暖锋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运动,插入到暖气团下方,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锋:暖气团主动爬升,使冷气团被迫回旋。根据定义可以区分冷锋和暖锋。‎ ‎3.水系特征与水文特性:水系特征主要包括河流的种类、流域面积、干支流组成的形状、流向、支流多少、河宽、河谷形状、弯曲程度、上中下游划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河流流量、水位变化、结冰期(有无凌汛)、含沙量、流速、汛期、水能蕴藏量等。可以作为河流特征分析的着眼点。‎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物质运动与循环 人类所生存的地球表层,事实上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交织渗透而成。各圈层内部、圈层之间无时不刻都在发生着物质的交换、能量的转换。‎ 物质运动与循环主要包括:地壳物质循环、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大洋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 例:(2008年北京文综卷)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问题。‎ ‎(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     答案:B  A  B ‎    三、地理区位因素 区位分析是地理综合题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人文地理考查的核心内容,因涉及农业、工业、城市、人口、旅游、商业、交通等内容,知识面宽,综合性强,同学们答题容易出现要点不全、思路片面、分析不透、表达不到位等问题。自然地理区位主要有:位置、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土地);人文地理要素主要有:工农业基础、资源与能源、交通(冷藏技术)、市场(国内外)、科技、劳动力(数量和素质)、历史、政策、民族的(国防的、政治的)、环境等。‎ ‎ 以气候和交通为例进行分析如下:‎ ‎ 1.气候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温、昼夜温差、光照、降水及季节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上,比如季风气候中的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非常有利于水稻生长,新疆的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形成优质长绒棉。气候对工业的影响,最突出的是气候影响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的发展,如南北方的制糖工业,另外,盛行风向直接影响对大气有污染企业的布局,高新技术产业要求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气候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从气候在影响人口分布方面起作用,如过湿、过干、过热和过冷的地方都不适合人类居住,也就不利于形成城市。气候对交通运输中的点、线的影响,主要是极端天气对施工的影响,如高温、高寒、干旱、暴雨都是不利的,另外就是影响通达度,如气温影响冰期长短,影响通航里程和通航时间。‎ ‎2.交通  交通的发展会使人类的地域活动在空间上大为扩展,比如原料的运进,工农业产品的运出,因此工业布局逐渐摆脱了对原料、燃料的限制,如钢铁工业可以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的地方。海上冷冻船的出现,使新鲜的农产品不再因为时间而改变品质,欧洲人能够吃到阿根廷新鲜的牛肉。交通建设可以给一个城市带来发展的转机,有的城市就是“火车拉来的”,枢纽城市、港口城市、航空港应运而生。‎ 四、地理学科应熟悉的图 ‎1.世界(中国)气候类型(自然带)分布图 ‎2.世界洋流分布图 ‎3.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4.板块及边界分布图 ‎5.世界(中国)地形图 ‎6.世界主要国家区域图:日本、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埃及、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对于原理图要明白其形成过程,比如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要从三圏环流的角度理解其形成;对于分布图,要注重一般性分布和特殊性分布;对于区域图,要整合区域地理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联系分析。‎ 五、主要的地理观 ‎1.资源观  资源按性质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应保护和促进更新,并充分加以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节约、综合利用,并寻找替代品。‎ ‎2.人口观  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3.环境观  人类的生产生活会影响自然环境;我们要尽量的利用自然环境本身;如果我们的活动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恢复能力,就要进行干预,让我们的活动处于自然环境的恢复能力之内,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4.发展观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指从全局的角度来思考人类社会、经济、生态等问题,坚持以生态可持续为基础、以经济可持续为条件,以社会可持续为目标,最终促使社会共同进步、持续发展并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的思想。‎ 六、常见的地理思维 ‎1.时间与空间 地理事物的分布具有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考查常着眼于分布的描述与原因分析。如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时间上,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空间上,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再如:寒潮在我国的分布规律:时间上,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空间上,除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外的广大地区等,另外:区时与地方时计算的实质是两个时间和两个位置的四变量求值问题。    日期变更的界线:自然界线(0时经线)代表的是时间,人为界线(180°经线)代表的是空间。气温的变化可分为:时间上有日变化、年变化,空间上有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 ‎2.微观与宏观 对于一个区域而言,空间尺度有大有小,表示的区域有宏观区域有微观区域。因此,在处理地理问题时一定要弄清区域的空间尺度,宏观问题就要从宏观的视角处理问题,微观问题就要从微观的视角解决问题。‎ 例如:下图表示某研究小组实测的上海地区某日14时气温分布状况,P点夏季的盛行风向为(东南风);若仅考虑本地区的气温分布和气压的关系,P点此时近地面的风向为(西北风)。“东南风”是宏观视角下的季风环流;“西北风”是微观视角下的热力环流。‎ ‎3.一般与特殊 地理事物的分布具有一般性规律,也有特殊分布。比如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这属于一般性分布,但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减弱了上升气流,降水少,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这属于特殊性分布。南亚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但巴基斯坦地区却是热带沙漠气候。在南北半球回归线附近,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但在亚洲东部,由于季风环流影响,却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回归沙漠带上出现了“绿洲”。一般与特殊,总是相伴存在着。‎ ‎4.静态与动态 ‎    地理事物的发展总是处于静态与动态之中。高考注重对地理过程的考查,强调地理事物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如分析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可表达为:河流泥沙含量大;入海口地区地势平缓,流速减慢;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再如,分析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的原因,可表达为:大水漫灌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因蒸发旺盛,土壤中的盐份到地表集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