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生物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26 免疫调节含解析
专题二十六 免疫调节 【高频考点解读】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热点题型】 题型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例1、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________,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浆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是指体液中存在的具有杀菌效应的物质,编码抗体的基因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不属于免疫细胞。 【答案】 (1)淋巴细胞(或B细胞) (2)抗原 (3)浆细胞 编码抗体的基因 红细胞 【提分秘籍】 1.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监控功能:监控人体内异常细胞的产生,如癌细胞。 (3)清除功能:清除体内已经衰老的细胞、损伤细胞或癌变细胞。 【方法规律】 1.各种免疫细胞的比较 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体 B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 胞、记忆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 T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特别提醒: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靶细胞)的功能;吞噬细胞虽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浆细胞则不能识别抗原,但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2.抗原与抗体 特性 表现 抗原 异物性 ①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花粉等 ②非正常组织:自身破损、衰老、死亡或病变的组织细胞 大分子性 相对分子量大于1万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但当其水解为小分子物质后,即丧失抗原性 特异性 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特异性的基础是抗原决定簇 抗体 化学本质 免疫球蛋白(又称抗毒素或凝集素) 分布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也有分布 功能 与特异性抗原结合 (1)抗体具有专一性,一定的抗体只能与某一特定抗原相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2)抗原既可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也可来自体内衰老病变的组织细胞。常见的如病菌、病毒、疫苗、移植器官、癌细胞等。 (3)进入人体的弹片因不具特异性,不能作为抗原。 (4)抗体属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3.免疫功能的二重性 功能 防卫 清除 监控 功能 正常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发生 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 识别和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功能 过强 出现过敏反应。例如:对药物、食物、花粉的过敏 免疫系统异常敏感,“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出现自身免疫病 出现免疫排斥反应,如器官移植时 功能过低 免疫缺陷病(艾滋病) 不能及时清除衰 老、损伤的细胞 不能及时监视癌变细胞,导致肿瘤形成 【举一反三】 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热点题型】 题型二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例2、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HIV侵入人体对⑤⑥尤其是对⑤有破坏作用 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时 【提分秘籍】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免疫细胞 B细胞 T细胞 分泌物质 特异性抗体 淋巴因子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②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作用 关系 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方法规律】 1.免疫过程模型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识别方法 (1)看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的去向。如果大部分抗原需要一种细胞呈递才刺激相关细胞,则为体液免疫。如果抗原直接刺激相关细胞而不用另一种细胞呈递,则为细胞免疫。 (2)看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 (3)看抗原的种类。如蛇毒或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而病毒类(如HIV)进入人体,清除它们的过程主要是细胞免疫,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肿瘤细胞的清除也属于细胞免疫。 2.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反应 (1)记忆细胞的特点 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终生记忆,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疹、伤寒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 (2)二次免疫反应 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3)二次免疫特点 比初次免疫反应快,也比初次免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4)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相关曲线 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和患病程度可以用下图表示: 3.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 免疫 预防 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 免疫 治疗 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举一反三】 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 ) A.浆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效应T细胞 【解析】 结核杆菌侵入人体细胞后会引起细胞免疫,发挥作用的免疫细胞为效应T细胞。 【答案】 D 【热点题型】 题型三 考查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例3、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 【提分秘籍】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项目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概念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发病机理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而引起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 举例 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 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病 【方法规律】过敏反应和体液免疫的区别 1.体液免疫第一次接触抗原时就会引起,而过敏反应是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才引起; 2.体液免疫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而过敏反应使细胞释放组织胺,引发过敏反应。 【举一反三】 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 ( ) A.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B.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 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D.治疗艾滋病 【高考风向标】 1.(2014·全国卷) 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2.(2014·天津卷)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物质a可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而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说明物质a可以作为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A项正确。抗a抗体与物质a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B项错误。抗a抗体所参与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C项正确。由于抗a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AChR受体,所以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D项正确。 3.(2014·重庆卷) 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 )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4.(2014·山东卷) 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程序性死亡不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 B.生存因子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 C.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 D.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 5.(2014·江苏卷) (多选)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D.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6.(2014·海南卷) 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 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7.(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________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________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_______,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8.(2014·北京卷) 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组别 接种物 总人数 癌前病变人数 A(接种前未检出 HPV DNA) A1 对照剂 7863 83 A2 疫苗 7848 4 B(接种前检出 HPV DNA) B1 对照剂 1125 126 B2 疫苗 1121 125 (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________连接,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________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 (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________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HPV侵入机体,________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____________。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________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 (4)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________清除体内HPV。 (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________。 【答案】(1)载体 氨基酸 (2)L1蛋白 记忆(B)细胞 吸附宿(寄)主细胞 (3)A1 (4)细胞免疫 (5)预防 9.(2014·四川卷) 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右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______。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_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 (3)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_____,直接促进___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 (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传入神经 内正外负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3)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解析】本题考查了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 (1)通过反射弧的功能和结构可知,a是传入神经;神经纤维兴奋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c为突触,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痛觉是感觉,由大脑皮层产生;由神经支配的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为神经调节,而由激素进行的调节为体液调节,所以由它们共同调节导致的心率加快为神经—体液调节。 (3)水的重吸收是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来进行的,而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进行重吸收的激素为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 (4)在特异性免疫中,首先由吞噬细胞对病原体进行摄取和处理;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对人体细胞的伤害。 10.(2014·山东卷) 研究者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探究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1)冷水刺激引起实验大鼠皮肤________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引起皮肤血管________,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引起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 (2)冷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________分泌增加,该激素促进________分解,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冷水刺激。 (3)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内的HCO减少,从而对H+缓冲作用减弱,会使胃黏膜组织液的________降低,可引起胃黏膜损伤。 (4)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11.(2014·福建卷) 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 h 后检测Na+K+ATP酶活性及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颗粒物浓度 (μg·mL-1) Na+K+ATP 酶活性(U·mg pro-1) 细胞活力 (相对值) A 0 35.8 1 B 50 30.6 0.98 C 100 20.5 0.87 D 200 12.4 0.48 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SDH总活性由该组细胞数及每个细胞SDH酶活性共同决定。 (1)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将柱状图补充完整。 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 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2)细胞培养时,需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请用方框在下面血细胞计数室图中标出计数区域。 (3)本实验毒性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或表现为杀伤作用致细胞数减少,或表现为抑制了细胞的________(生理过程)。实验数据表明,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________。 (4)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会损伤DNA,使________基因和原癌基因表达异常。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执行的________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答案】(1)如图所示 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 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2)如图所示 (3)有氧呼吸 增大 (4)抑癌 细胞 【解析】(1)据题中坐标系分析,横坐标为组别,纵坐标为Na+K+ATP 酶活性,只需将题干表格中对应的数值转化为柱形图即可。 (2)据血细胞计数室计数区是由25个中方格组成,按对角线方位,数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以及中央的5个中方格(即80小格)的细胞,标注如上图答案所示。 (3)题干中叙述“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由A组到D组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逐渐降低, 可见颗粒物通过抑制与有氧呼吸有关酶SDH的活性来影响细胞有氧呼吸。并且随着颗粒物浓度增加,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逐渐增大。 (4)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T淋巴细胞执行的是细胞免疫的功能。 12.(2014·广东卷) (1)小红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其神经反射如图所示。图中传出神经元是________。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推测b1和b2的突触小泡释放的________是不同的物质。小红抬手之后对妈妈说:“我手指被针刺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________中枢以及言语区的________参与调节。 (2)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感染可使脊髓神经元受损而影响有关神经反射,接种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措施。某研究跟踪监测84名儿童先后两次接种改进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见下表,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值越高者血清中抗体浓度越高。由表可知,初次免疫的阳性率为________。请总结再次免疫效果与初次免疫效果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D 初次免疫 再次免疫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 4 1 1.2 0 0.0 4 0 0.0 0 0.0 8 1 1.2 0 0.0 16 2 2.4 0 0.0 32 8 9.5 0 0.0 64 11 13.1 0 0.0 128 31 36.9 0 0.0 256 10 11.9 0 0.0 512 14 16.6 6 7.2 1024 3 3.6 17 20.2 > 1024 3 3.6 61 72.6 合计 84 100 84 100 注:D为儿童血清经倍比稀释后检出抗体的最大稀释倍数 【随堂巩固】 1. 下列关于疫苗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可增殖、分化出记忆细胞 B.B细胞接受刺激后可释放淋巴因子 C.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2.艾滋病病人的死亡率极高。当人体感染HIV时( ) A.机体依靠非条件反射立即作出反应 B.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对侵入的HIV进行攻击 C.RNA病毒疫苗都可有效阻止其扩散 D.HIV能抑制T细胞产生抗体等物质 答案:B 解析: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免疫系统,尤其是T细胞;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摧毁一部分艾滋病病毒。 3.如图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暴露抗原的作用 B.吞噬细胞中的酶能将抗原分解成碎片 C.T细胞的抗原受体能识别抗原碎片,并与之结合 D.T细胞的抗原受体识别抗原碎片后,直接分泌抗体等淋巴因子 4.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分化形成E细胞 B.图中“某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 C.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也需要体液免疫对其发挥作用 D.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答案:D 解析:E细胞是浆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 5.下图是接受器官移植的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移植的器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⑩发生排斥反应 B.若发生感染,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细胞B C.⑨、⑩两种免疫方式分别为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 D.人体内的细胞C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细胞E,这个过程与细胞B没关系 6.如图表示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多数病毒 ②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总表现出负相关关系 ③HIV攻击T细胞,这不会影响人体体液免疫能力 ④艾滋病患者若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9年时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柯萨奇病毒A16型(CAV-16)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AV-16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效应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B.B细胞经CAV-16刺激后会分裂、分化出浆细胞,并与抗原结合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CAV-16侵入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 8.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A.⑥内产生的CO2,从生成场所到达④至少穿过10层磷脂分子 B.如果该组织为肝脏组织,则A端比B端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但葡萄糖浓度低 C.②通透性大于③,②从⑤回收的大分子蛋白到达④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 D.①④存在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不会透过②③,所以抗体的运输不会是由⑤到达④,有些情况下可以由④到达⑤ 9.如图表示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两种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获得免疫比较好 B.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D.采用方法①可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10.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博伊特勒、霍夫曼和斯坦曼三位科学家分享。博伊特勒和霍夫曼发现了toll样受体(TLR)可识别不同病原体,并在细菌入侵时快速激活非特异性免疫的现象。斯坦是发现了免疫系统的树突状细胞,并证实其能激发T淋巴细胞引起一系列反应,如制造出“杀手”细胞等,杀死被感染的细胞以及“入侵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oll样受体(TLR)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其合成与核糖体有关 B.toll样受体(TLR)存在于细胞膜外表面,对抗原具有识别作用 C.树突状细胞激发T淋巴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树突状细胞能激发T淋巴细胞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 11.如图表示A、B两妇女在1到5月份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其中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相应的疫苗,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妇女A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B.两人体内的B细胞要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需抗原的刺激 C.两人在5月份抗体含量的差异是由于妇女A体内记忆细胞的活动 D.两人体内效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攻击被人乳头瘤状病毒入侵的靶细胞 12.下图表示神经、免疫和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作用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分析,图示中的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免疫细胞属于________,若直接刺激传出神经引起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该过程________(能、不能)称为反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精神过度紧张会导致T细胞活性降低,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若图示中的免疫细胞为T细胞,其释放的免疫活性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在人和高等动物体中,________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上述示意图能体现出该调节方式具有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13.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图2表示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 (2)图1中的③表示________过程,该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3)图2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程的有图1中的________细胞(填字母)。 (4)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同的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例如图1中________(填字母)能________,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5)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将________________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 第二步: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填图1中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 答案:(1)f、Y (2)B细胞增殖、分化 体液 (3)e (4)k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5)同种且生理状态相同的 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等量病毒 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