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古诗鉴赏练习与答案详解100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高考古诗鉴赏练习与答案详解100首

2016 高考古诗鉴赏练习与答案详解 100 首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1—22 题。(7 分) 拟古九首(其九)① [晋]陶渊明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注】①公元 418 年刘裕扶持晋恭帝登基,隔年又逼晋恭帝退位,改晋为宋。有人认为这首 诗暗喻晋亡的一段历史。 21.简析画线句在全诗中的作用。(3 分) 22.分析这首诗的象征意义。(4 分) 21.(3 分)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由描述转为议论。哀叹桑树被毁,春蚕无叶可食,养蚕人 的寒衣也无着落。暗喻晋亡后造成的祸害。(写出结构上的作用,给 1 分;写出哀叹的意思, 给 1 分;写出暗喻的意思,给 1 分。) 22.(4 分)桑树象征晋国。桑树错植在长江边,以致折枝毁叶,被洪水卷走,而晋恭帝依 赖于刘裕登基,又因刘裕而亡国,桑树的命运就是晋国的命运。(写出象征意义,给 2 分; 具体分析,给 2 分。如果从人生命运,或者从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等角度分析也可以。) 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山寺 贾岛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1)贾岛写诗擅长苦吟奇句,颔联中的“透”和“逆”二字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4 分) 答:“透”字写出了从疏落的树枝空隙之间,看见夜空的流星划过的景象。“逆”写出了月 亮之侧云朵漂移,云行而反似月走,云与月看似逆向而行的画面。 (2)这首诗写出了山寺的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4 分) 答:①孤峙高寒,清幽静寂;远离世俗,超乎物外。(一是围绕“高”,二是围绕“静”三是 围绕“不俗”)②主要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众岫之寒,流星之烁,林木之疏,走月之逆, 行云之行,松巢之高,仙鹤之不群,老僧之混沌,都衬托山寺的孤峙高寒,清幽静寂;远离 世俗,超乎物外。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答:厌世慕隐,佛家情怀(大意对即可,大体答到“厌恶世俗”,“归隐之念”“高洁情怀” “超凡脱俗”“皈依之念”都算对。)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夜思中原 刘 过① 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②衣冠④天一方。 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④。 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 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⑤夜光芒。 注释:①刘过:南宋词人。②文物,礼乐:典章制度统称。③衣冠:指士绅、世家大族。④ 天阊:天门。⑤剑气:语出《晋书·张华传》,他夜观天象,见牛斗间紫气冲天,派人在江 西挖到被埋的宝剑。 8.请对这首诗的颈联进行赏析。(4 分) 9.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4 分) 答:8.笼罩在一片月色之中的河山冰重霜凝;春风吹来,本是草木争荣的时候,然宫殿却 是一片荒凉。(2 分)颈联借景抒情,“冰霜重”既点明了天气严寒,又饱含了对宋军无力恢 复中原的感慨;“草木荒”描写了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凄凉景象。(2 分)(酌情给分) 9.①首联紧扣题中的“思”,以沉痛的笔调写出了对中原对汴京的怀念之情,中原渺远,道 路绵长,礼乐典制、世家大族聚居的汴京天各一方。②颔联作者遥想当年曾为国家“挥过血 泪”,他的“孤忠”并没有受到赏识,才略并未得到施展,空落得四处流浪,表现了怀才不 遇的哀怨。③虽然曾经的“孤忠”没有受到赏识,但现在报主之志仍然未衰,运用典故,以 剑自比,虽被沉埋而精光不灭,仍然可以上插于天,表达了对国家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无限 热爱。(答出两点即可得 4 分)(酌情给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8——9 题。 中 年 郑谷 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 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苔色满墙寻故第,雨声一夜忆春田。 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改数联。 8.请从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对颈联进行赏析。(5 分) 9.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6 分) 参考答案:8.诗人寻找故第,只见苔色满墙,斑驳难认;连夜的雨声,又触发了诗人对家乡 家田的忆念。(2 分)本联,借景抒情,(1 分)借“故第”、“春田”、“苔色”、“雨声”等事 物,抒发自己追怀平生、想归隐家园安度余生之感。(2 分)(答动静/视听结合,并合理分析 可正常给分。例如:动静结合。1 分。在安静的夜晚,连夜的雨声尤其打动人心,让人不禁 想起家乡田园,期望归家安度余生。2 分。) 9.诗人的心绪是复杂的。首联,写新年到来诗人感受的不是欢欣而是时间老去、年华老去 的惆怅。颔联,承接上文写自己的满怀思绪“对花无语”,只能“借酒浇愁”。尾联,写在自 己的衰迟之年,表面“自喜”于添了作诗技巧,实际是年事虚长、无所作为的自我安慰与无 聊落寞的心绪。(三联,每联 2 分)(也可按两部分作答,各 3 分。前两联,写新年到、人已 老,抒写人到中年年华已老的惆怅<2 分>与无人能解只能借酒浇愁的的苦闷。<1 分>。后两 联或尾联,写自己到衰迟之年,只是年事虚长、并无大作为,<2 分> 无聊落寞<1 分>之 感。) 一、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夜起 黄遵宪 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 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 沉阴噎噎何多日,残月晖晖尚几星。 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睡几人醒? 【注】①黄遵宪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活动家,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卓有成就的诗人。曾 经积极参与维新变法,被解职归家闲居,此时写于此期间。②鹅击海东青:暗指俄国侵占我 国东北部分地区。 (1)赏析首联“檐铁淋铃”“雨横风狂”的作用。(3 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 一、(1)①写了夜间所见所闻的十分险恶的自然景色。②象征了当时国家政治上的艰难形势。 ③奠定了全诗忧国忧民的基调。(3 分。1 点 1 分) (2)①忧虑。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②愤懑。对朝廷阻挠变法,导致国势日衰的愤懑之 情。③孤独。感觉国人还没有觉醒,没有同道,十分孤独。(4 分。答对 1 点 1 分,2 点 3 分, 3 点 4 分)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送李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百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 分) (3)简析尾联中的“茫茫”二字及最后一句的作用。(4分) 二、(1)①表现了对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将军的赞美。②对他老来受朝廷冷遇一事的强烈不满。 ③对即将分手的老友的关爱。(3 分,每点 1 分) (2)尾联中“茫茫”既点出送别地点,又描写了江水的浩渺,更表现了送别时茫然若失的 感觉。(2 分)最后一句除了点明送别时间,渲染气氛,更直接抒发了对老友的暮年生活前 景难卜的担忧之情。(2 分) (4 分,每点 2 分)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鹊桥仙 (北宋)谢薖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天上。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 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 【注】①北宋末年,奸臣当道,谢薖由于不阿谀当权者,一生困居布衣。②锦楼:当时富贵 人家用锦缎扎成的乞巧楼。 (1)请分析“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的意蕴。(3 分) (2)请赏析本词的抒情艺术。(4 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踏莎行 惜余春 贺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 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 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 (1)请鉴赏“急雨收春,斜风约水”中“收”“约”二字的妙处。(4 分) (2)这首词写景、叙事、抒情有机融合,试鉴赏这一特点。(3 分) 【参考答案】一、(1)这句词将富贵人家乞巧的奢侈与在七夕节的清苦生活相对比,既突出 了自己生活的清苦,更以“清流叠嶂”寄托了自己正直、高洁的道德情操。(3 分,“对比” 1 分,“突出生活清苦”1 分,“寄托正直、高洁的道德情操”1 分) (2)这首词运用了融情入景和直抒胸臆的手法,抒情自然、真挚。上阕,融情入景,朦胧 的月、淡淡的星、南飞的乌鹊,蕴含着一种朦胧、欢快的情感,“清流叠嶂”蕴含着自己高 尚的节操;下阕,直抒胸臆,“佳人何在”表达了自己对意中人(或知音)的呼唤,“人间平 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倔强抗争。(4 分。“融情入 景”2 分,“直抒胸臆”2 分) 二、(1)“急雨收春”意思是急雨凋零了花朵,收走了春色,“斜风约水”是说风阻拦了池水, 所以池水溶溶。(2 分)“收”“约”二字写得饱含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与无 奈之情。(2 分)(4 分。解说每字各 1 分,情感 2 分) (2)本词一二句写景,描绘残春的景色,三四句抒情,承接一二句表达惜春之情,五六七 句叙述自己读妻子书信的场面并抒发感受,八九句是抒情,抒发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全 词将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水乳交融。(3 分。指出具体写景、叙事、抒情具体内容 1 分,评述“有机结合”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龙潭夜坐 明•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 《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 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8.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 9.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6 分) 答案:8.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1 分)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 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2 分)渲染了月夜的静谧 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1 分)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 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1 分)(意思答对,要点答全即可。) 9.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 ①衬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 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②拟人手法。颈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 合一的快乐。 ③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 ④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 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 (指出手法 1 分,结合诗句分析 1 分,表达效果 1 分;答出两种手法即可得 6 分。意思答对 即可。)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1)和三、四两句比,一、二两句的写作角度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2)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6 分) 9.(1)一二两句站在访客(远客)的角度写,三四两句从主人(作者)的角度写;(2 分) 想象访客旅途的艰辛,(1 分)暗含对远客的体贴以及对客人来访的感激。(1 分,“体贴”或 “感激”,答出一方面即可) (2)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既有对访客的盼望,又流露出有客来访的欣喜,还体现了 好客之情。(4 分,“盼望”、“欣喜”和“好客”答出其中两方面得 2 分,结合内容简析 2 分) “青苔黄叶满贫家”,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2 分,感情 1 分,简析 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春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3、本诗是怎样紧扣“春晚”两字写景的?(4 分) 14、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4 分) 13、开篇写花落,点出“春”;首句写夕阳下柴门虚掩,末句写黄昏时乌鸦翻飞,末句写樵 夫渔人劳作归家,都紧紧扣着“晚”字。(分析"晚",两处 1 分,三处答全 2 分。若从诗歌 意象的角度去作答亦可) 14、本诗表现了诗人闲适安宁的心境。全诗描绘柴门花落、乌鸦归林、诗人小立、樵夫渔人 归家等画面,以动衬静,烘托出静谧而富有生气的意境,表现出诗人内心的闲适和安宁。(从 其他角度赏析,言之成理亦可)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小重山 清·宋征舆① 春流半绕凤凰台②。十年花月夜,泛金杯。玉箫呜咽画船开。清风起,移棹上秦淮。 客梦五更回。清砧迎塞雁,渡江来。景阳宫井③断苍苔。无人处,秋雨落宫槐。 [注]①宋征舆,明末诸生(秀才),明亡后先后考中清朝进士,仕清。 ②凤凰台,在南京秦淮河附近的凤凰山上。 ③“景阳宫井”又名胭脂井,故址在南京。隋兵攻占南京,陈后主入井避难,后被活捉。 8.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它和下阕有什么关联?(5 分) 9.词的最后两句写“无人处,秋雨落宫槐”有什么作用?(6 分) 8.①词的上阕描绘了南京秦淮河畔绮丽浓艳的夜游图景。春色醉人,泛舟河上,繁花似锦, 饮酒作乐,吟风弄月,玉箫相伴,一片温柔富丽。②它为下阕写景阳宫井的冷落荒凉进行了 铺垫,暗示着国运的衰亡的原因之一是统治者贪恋享乐。 9.①“无人处,秋雨落宫槐”与上片“十年花月夜”的盛景形成强烈的今昔盛衰对比,表达 了对亡国教训的的检讨与反思;②以景传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寓亡国之痛于冷落之 景中。景阳宫中不见人迹,满目萧疏,一派荒凉,只有淅淅沥沥的秋雨敲打着寂寞的宫槐, 烘托出作者内心对故国衰亡的凄伤。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8—9 题 念奴娇•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 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 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注】:①陈亮,南宋爱国词人。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市北固山。1164 年隆兴和议之后, 南宋统治者中弥漫着一种以长江为界,南疆北界的谬论,放弃北伐,以求苟安。【注释①提 供的答题信息】:a 此词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感;b 作者对南宋统治者放弃北伐,以求苟安的 不满情绪;c 作者表达了不愿与当时统治者同流合污,决心北伐,收回失地的决心②中流誓: 祖逖中流击楫,立志荡平外敌。【注释②提供的答题信息】:a 表明此词用了运用典故的表现 手法;b 表明诗人将学习或效法祖逖立志荡平外敌,保固南宋江山③小儿破贼:东晋时期, 谢安率军与氏族人苻坚作战,谢安回答友人的询问时说:“小儿大破贼”【注释③提供的答 题信息】:a 表明此词用了运用典故和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b 表明作者要率军北伐“大破贼” 的决心 8、词的下阙“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表达了词 人怎样的情怀? 【解答】词人借祖逖中流击楫挥师北伐的典故,①通过“正好”“不须”二词,表达了自己 要求北伐刻不容缓的迫切心情和毫不犹豫的自信心;②又以东晋谢安名句收尾,再现了谢安 抗敌得胜时的大将风度,表达了自己豁达的胸襟、无畏的胆识和豪迈的气魄。 9、陈亮长于因词言政,借古讽今。试就词中所引六朝旧事,来阐述这一特点。(6 分) 【解答】词人①借“只成门户私计?”明言六朝实际上是暗指当今统治集团不顾国家存亡的 大事,只管各自谋取私利,戳穿了“南疆北界”的欺骗性;②又借“王谢诸人,登高怀远, 也学英雄涕”之故事,讥讽了当朝醉生梦死的豪门贵族国难当头之际,既不敢抵抗入侵之敌, 又要假惺惺地扮作“英雄流涕”的爱国志士的模样。 【附】:【全词大意】居高楼上四处眺望,深感如此地势的情意,古今有几个人曾经领会? 长江天险象鬼神设施,竟被糊里糊涂地看作,划分南北的天然疆界。一条江水横奔纵陈,峥 嵘的山岗环绕三面,都做出争夺雄奇、进取中原的姿势。六朝统治者干了些什么事?只依靠 天然的险阻作为一时苟安的自私之计。 可笑东晋的权贵王导、谢安众人,居然登上高楼眺望边远,也装模作样学爱国的英雄洒泪挥 涕。凭借着这有利的江山,却不去收复黄河、洛水一带地区,让敌人血腥蹂躏得无边无际。 当前形势很好,正该北进长驱,不必再回头反顾,应该效法祖逖中流击楫发誓,谢玄在淝水 大破秦贼,胜利的局势已经形成,用不着再问强敌是否相对! 【双调】折桂令·客窗清明 乔吉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21.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甚情绪灯前”中的“甚”字在曲中的作用。(2 分) 22.这首元曲开头和结尾写的都是暮春景象,但一个是悲景,一个是喜景。试用简洁的语言 分析这两种不同的景物气氛对表达感情的作用。(5 分) 21.“甚”字,领起“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句,由景及情,表达了客子(游 子)的愁苦情怀。(2 分)(评分:写出“领起”或“由景及情”,1 分;情感,1 分) 22.(共 5 分)这首元曲开头写的是风雨梨花日渐凋零的景象,这个景象与客居游子心情相 协调,正面衬托了悲的心情;(2 分)末尾写的是春来柳发的良辰美景,这景象与游子心情 相矛盾,反衬了悲的情感。(1 分)这样一首一尾、一正一反,从两个角度烘托了游子天涯 漂泊的孤独之感和失意情怀。(2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注】本词为作者于庭院中午憩后观雨所作。 8.词的下阕写雨主要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5 分) 9.本词上阕写梦中西湖,下阕写池荷清雨,这样写有何妙处?(6 分) 8.答:比喻。作者将落在荷叶上的雨点比作“真珠”,把聚在一起的雨水比作“水银窝”。 (简析修辞 2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点随荷叶跳动忽散忽聚,在叶窝聚为一汪晶莹的雨水, 表达了作者对雨的赞咏和喜爱之情。(分析作用 3 分) 9.答: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阕虚写梦中西湖急雨,下阕实写醒后池荷清雨。(简 析手法 3 分)用梦中西湖烟雨衬托庭院荷池——西湖烟雨之美是公认的,而词篇暗示院中的 雨荷有着同样的魅力。词人构思巧妙,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 (分析作用 3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挂玉:喻昂贵的柴米。 (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3 分) (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4 分) (3)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 分) 9.(1)生活的艰辛;(1 分)命途的不顺;(1 分)生命的衰老。(1 分) (2)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 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2 分)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 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2 分) (3)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 景。(2 分)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1 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秋夜曲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龙点晴之笔,透过它可以推知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主人公是 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3 分) (2)“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5 分) 12.(1)诗中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1 分)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2 分) (2)照应诗题(1 分);表现秋虫鸣叫时间之长(1 分);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1 分);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2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 21—22 题。(7 分) 东阳路旁蚕妇 (宋)翁卷 两鬓樵风一面尘,采桑桑上露沾身。相逢却道空辛苦,抽得丝来还别人。 田家三咏(其三) (宋)叶绍翁 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 21.这两首诗都以作为描写对象,均表达了作者对描写对象的态度。(2 分) 22.简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 分) 21.(2 分)农妇同情每空 1 分。意思相近即可。 22.(5 分)第一首通过蚕妇两鬓风尘的肖像描写与采桑露沾身的细节描写,表现她们劳作 的艰辛;又借蚕妇之口道出“抽丝还人”的无奈与不平,突出劳动者内心的哀怨,似议非议, 发人深思。 第二首选取“抱儿”、“送饭”两件最能表现妇女辛劳的事,用灶灰画鬓的细节描写,勾勒出 勤俭爱美的农村妇女形象。以“争信”的疑问语气,引出高门闺秀游乐场景,虚实对照,形 成忙与闲、清贫与富贵的鲜明对比,艺术上有很强感染力。 第一首答出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给 1 分,分析合理给 1 分;第二首答出细节描写、对比手法 给 1 分,分析合理给 1 分。语言流畅给 1 分。 10.阅读下面的元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秋莲 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①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眠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注】①青房:莲蓬。 (1)首联和颔联写了秋莲哪些特征?请用自己的话作答。(3 分) (2)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10.【古诗鉴赏】(7 分)(1)茎干高耸,香气清淡,荷叶枯萎,荷花凋谢。[3 分答对一点 1 分,答对三点 3 分。意思对即可。] (2)莲花虽由盛转衰,但精气犹存;诗人由此联想到自己虽已衰老,但也不能放纵逍遥。 表达了诗人不甘消沉、仍然要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4 分。分析 2 分,思想感情 2 分。意 思对即可。]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黄鹤楼闻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梅花:《梅花落》, 曲牌名。 (1)本诗首句提及的迁客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怎样的心情? (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 闻笛声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17.(1)用贾宜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 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2)诗人白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运用了通感 (移觉)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 的悲愁情绪。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杜审言:初唐中原人。唐高宗咸亨年间进士,一生诗名甚高而仕途失意。做此诗时任 江阴县丞,宦游江南已近二十年。 (1)“偏惊”意为“最惊”,请细味全诗,概述“偏惊”二字在结构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 分) (2)“梅柳渡江春”一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什么特点?诗人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的? (3 分) 11.(1)答:“偏惊”二字,既与上文“独有”二字呼应,指出“偏惊”缘自宦游人的特殊 境遇;又总引下文对江南春景的描写。“惊”为凝情之笔。不独是惊讶之色,亦是内心的惊 惕。它源于思乡之痛和仕途的失意。(要点:呼应上文“独有”,总引下文描写;表达思归失 意之情。) (2)答:江南春早春盛。(1 分)诗人化静景为动景,用“渡”字形象描绘出由江南向江北, 梅柳次第花发木荣,整个江南便已春意盎然的情景。(2 分)或:诗人长于运用拟人手法。 将梅柳人格化,想象它们由江南渡向江北,形象描绘出自南向北,花发木荣,整个江南春意 盎然的情景。 10.阅读下面的元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秋莲 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①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眠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注】①青房:莲蓬。 (1)首联和颔联写了秋莲哪些特征?请用自己的话作答。(3 分) (2)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10.【古诗鉴赏】(7 分)(1)茎干高耸,香气清淡,荷叶枯萎,荷花凋谢。[3 分。答对一点 1 分,答对三点 3 分。意思对即可。](2)莲花虽由盛转衰,但精气犹存;诗人由此联想到 自己虽已衰老,但也不能放纵逍遥。表达了诗人不甘消沉、仍然要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4 分。分析 2 分,思想感情 2 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凋怅孤帆连 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8.“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5 分) 9.“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 请简要分析。 8、①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凄冷、冷清、凄凉)的氛围,②表现了作者与 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惆怅、失落、忧伤、惜别、依依不舍)的心情。 9、【示例一】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②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 自当随遇而安。③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 【示例二】①是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②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③表达了诗人 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 言之成理亦可。6 分。表明看法,得 2 分;结合诗句解说,得 2 分;揭示诗句含义或表达作 用,得 2 分。) 诗歌原意:距离都门畅饮已三年了,走过尘世的很多地方。相见欢笑还很温暖。如同无波的 古井、有节的秋竹一样,你我也都保持着高尚的品格。在这微明的月色淡淡的云的夜你又要 乘孤舟远去,心中不免惆怅。但在这酒樽之前不用皱眉。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就是个行人。 解说:作者以放达释然的人生态度送别好友钱穆父,认为如同无波古井、有节秋筠的品质是 最为难能可贵的,做人就要对于人生的起伏不以为意,作者称赞好友的同时也以此自况。词 的下片,作者提出不必为分分合合而频蹙翠眉,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旅店,每个人都是奔 波在旅途之中的,只要活着就没有哪一站会是终点站,对于这些应该要以平常心对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初晴游沧浪亭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雨生,娇云浓暖弄微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 8.诗歌意境上有何突出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分) 9.这首诗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分条简要阐明。(4 分) 参考答案:8.意境上突出了静的特点。(2 分)表现了作者对优美大自然的热爱。(2 分) 9.表达技巧:(1)第二句运用了“弄”字,具有拟人化特点,十分精当地描绘出和风轻拂, 雨云漂浮,丽日隐现的天气特征,相当传神。(2)末句写耳中所闻,描写了绿阴深处乳鸽细 语的景象。以有声衬无声,表现了庭院寂寂之境。(3)景中寓情,通过描写“春雨”“娇云” “花竹”“乳鸽”等景物,表现诗人游沧浪亭时闲适、愉悦的心情。(答对两条得 4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陈维崧① 晴髻离离②,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③,一寸霜皮厚。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注】①陈维崧(1625-1682),清代文学家,其性豪迈,尤擅填词。初家道兴旺,少年得意。 后家门中落,又值明清之交,颠沛流离,生活坎坷。②离离,排列密集貌。③稗,杂草。 8.这首词的开头在描写山峦时比喻奇特,试加以简要分析。(4 分) 9.结合词的下阕,说说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参考答案:8、答案:一是月光下的太行山峰如女子黑黑的发髻,写出山体高峻,排列密集。 一是把山岭之势比作蝌蚪游动,形容山势连绵,逶迤雄阔。(2 分)这样的比喻生动描绘出夜 晚时月光下太行山静矗和起伏的独特景象。(2 分) 9、答案:“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表达了俯仰今古,世事沧桑,感慨万端;(2 分)“悲 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阔大苍凉中,寄寓诗人飘泊不定、感时怀古的悲怆心绪, 既有故国之痛又有身世之悲。(2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1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2。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廷斋,高安(今属江西)人。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3 分)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 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5 分) 参考答案:2、(8 分)(1)(3 分)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 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 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5 分)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 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 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 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给 2 分;答出白天夜晚 顺序的,给 1 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以上已于 5 月中旬打印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不见 (唐)杜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 有感而作。 8.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 分)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了一种并作赏析。(4 分) 参考答案:8.要点:①对好友的挂念,以及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 (2 分)②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2 分)(意思对即可) 9.示例①对比手法。(1 分)颔联通过“世人”与“我”,“皆欲杀”和“独怜才”的对比, 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突出了对李白的理解和同情。(3 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②直抒胸臆。(2 分)这首诗采用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直接表白情感,情真 意切,质朴自然。(2 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①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8.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 分) 9.词的下阙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4 分) 参考答案:8.答案:上阙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 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9.答案:①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的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②比喻、 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 人强烈的色彩感。③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在 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只要任意举出两种手法即可) 【鉴赏】这里作者变换出另一幅画面,而思绪已超越了时空对念的限制,直接转入夜景,使 读者有更多的想象余地来思考这个过程。再从画面本身来看,是从行舟夜泊的角度落笔,摄 取大自然中富有代表性的两种景象:一是疏星淡月,倒影湖中;二是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 影。这不仅与前面的“楚天阔”、“晚波平”的自然景象相呼应,而且充分地展现了优美的词 境。“夜凉”二字,既是词人的直感,又显示出流恋自然界的心态。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共 7 分)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③。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 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③咨嗟:叹息。 ①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B.“试上”三句,是说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诗人心旷神怡。 C.下片紧承上片所写之景,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 D.“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诗人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 自娱。 ②从词中的“咨嗟”、“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分别表现了怎样的心情?结合 诗句简要分析。(4 分) 参考答案:14.①B(春水、春花、蒙蒙烟雨触动了作者的乡思,引出了下片对故乡的思念 之情。作者的心情应当是黯然的苦闷的) ②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 情。“烟雨暗千家”隐含了淡淡的郁郁之情;蒙蒙烟雨又触动了作者的思乡之情;“酒醒却 咨嗟”,这里的叹息正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思归却又不能满足,因此他 只好“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来自我安慰和解脱,于是用“诗酒趁年华”进一 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一切,珍惜年华,借诗酒来自娱,以摆脱苦闷的心情。 13.阅读王冕的两首咏梅诗,按要求回答问题。(7 分)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王冕(1287~1359),元末著名诗人、画家。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 ①从整体上看,两首诗都使用了的手法,借咏梅赞美了的品质。(3 分) 参考答案:①托物言志不媚流俗、秉持高洁的美好品质和操守。(3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6—7 题。(6 分)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6.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7.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3 分) 参考答案:6.B(颔联告诉我们的是“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 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 7.“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 “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一点 1 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 分) 秋蕊香 张耒 帘暮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妆。此情不及东墙柳,春色年年如旧。 ⑴请简要说说词的上片写景的层次。(2 分) ⑵结合全词,简要赏析“此情不及东墙柳,春色年年如旧”一句。(4 分) 参考答案:6.(6 分)(1)空间上由房内写到房外。(1 分)时间上由白天写到晚上。(1 分) 先写风动门帘,再写燃香香兽,这是房内之景;然后写黄昏的朱栏和月下的长廊,这是房外 之景。也体现 了时间的变化。(共 2 分) (2)第一,词中主人公以“东墙柳”自喻,“东墙柳”年年春色依旧,而主人公容颜却一年 一年老去(2 分);第二,借用柳的离别之意。但层次更深。虽然同为离别,“东墙柳”每年 至少能被人见一次,而抒情主人公连这一面都不曾见过,意指已经离别至少超过一年时间了。 (2 分)(共 4 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 分) 蝶恋花暮春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释]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 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2 分) (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4 分) 参考答案:8.(6 分)(1)“点”或“破”(1 分);突出了青山的高峻(1 分,言之成理即 可)。 (2)虚写(或“想象”)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2 分);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 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2 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南宋]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出自________(作者)的________(作品名),由此可知 这首词描写的是__________(事物)。(2 分) (2)请感受词中所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4 分) 参考答案:6、(1)这首词“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陶渊明的《桃 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描写的是桃花。(2 分)(2)这首宋词表达了词人心地高洁、凌 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喻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 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喻。这首词还运用了映衬对比的手法,以梨花 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具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4 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小题。(8 分)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表现出来的?(4 分)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芬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 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4 分) 参考答案:12.(1)第一问:淡淡的忧愁。(2 分)第二问: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 “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表现出来的。(1 分);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 现出来的。(1 分) (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 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 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2 分)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 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 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2 分) 15.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8 分)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 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结合全词,说说“此心到处悠然”中“悠然”二字所蕴含的情感。(4 分) (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4 分) 参考答案:15.(8 分) (2)(4 分)①看惯世事后的无奈、淡漠。②在美好的春光中感到愉悦怡然。(各 2 分) (3)(4 分)天水相连辽阔深远,沙鸥飞翔其间。(1 分)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 手法,(1 分)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1 分)与作者“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1 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雨有作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第二联中,哪两个字最能反映出雨势之大?请简要分析。(3 分) (2)通观全诗,这场雨为何令诗人欣喜?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4 分) 参考答案: 10.(7 分) (1)“湿”(或“漏”)与“深”。每张床都被漏下的雨水打湿了,河流上涨使所有的河流 (“岸岸”指“条条河流”)变得更深,这些都反映出雨势之大。(关键字答对 2 分,分析合 理 1 分) (2)因为雨下得又大又及时,有利于禾苗的生长。反映诗人与民同乐(关心百姓、体察民 情也可)的思想。(每问 2 分,意思相近即可) 10.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6 分) 虞美人·寄公度舒宣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1)这首词上下阙写景的角度或手法有何不同?词的上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心境?(3 分) (2)这首词中“涵”、“贴”、“寒”、“满”等字用得很好,请选择其中两个联系全诗分析其运 用特点或表达效果。(3 分) 参考答案:(1)(3 分)上阙写的实景(眼前之景),下阙写的是虚景(想象之景),手法是虚实结合; 答深秋之景和冬景亦可。写出了深秋苍茫萧条寒意侵人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孤独悲凉的心境。 (每问 1 分)) (2)(3 分)“涵”字写写出了深秋时节天空的苍茫开阔和水天一色的特点,意境阔远;“贴” 字极言燕飞之高犹如云去,极目难及;“寒”字以感觉写视觉,以景写心,使人联想到“高 处不胜寒”;“满”写出了雪之大,暗寓见友之难,行路之难,突出了思友之情。(每分析一 个得 1 分,对两个字分析都合理的可得 3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虞美人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景象有什么特点?(4 分) (2)结合下片描写的景物,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3 分) 参考答案:10.(1)(4 分)写如丝杨柳、绵绵细雨(1 分)、小楼、云朵(1 分),一派迷蒙 景象(2 分)。(2)(3 分)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的艳丽之景(1 分)衬托诗人凄凉的乡愁, 突出乡愁的浓重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水口行舟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3 分) ②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4 分) 参考答案:①“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 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每点 1 分) ②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 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才能能达到青山绿树 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或:生活中的风雨、磨难,看似来势汹汹,不可战胜,但是, 只要能坦然面对,不用惧怕,会有雨过天晴的时候。(意思对即可) 10.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完成问题(7 分)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1)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0.(1)“跳”字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1 分);“跳”这个动词绘声绘色地把 雨打荷叶的情景极为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2 分)。 (2)上阙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看到的是满湖烟水,闻到的是阵阵幽香,因而沉醉其中, 忽然一阵急雨袭来,敲打船篷,致命名诗人午梦初惊,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抱怨之情;然而 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更加美妙的境界,感情由急雨惊梦之遗憾变为咏荷上雨之欣喜, 变化自然,水到渠成。(每种感情 1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 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 (1)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2 分) (2)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4 分) 参考答案: 10.(1)答①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②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 (2)答①女子灯下裁衣,忽感剪刀冰冷,连手也觉得凉了。②诗人于此不直接写出主人公 内心的凄凉之意,而捕捉这一丝细腻的心理感受,表达女子内心之“怨”,虽简实丰,含蓄 蕴籍,余味无穷。(答“手先知”为拟人也可适当得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如梦令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1)“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方,别后有没有人来?词人对自己 的提问所作回答有怎样的妙处?(3 分) (2)“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 (4 分) 参考答案:10.(1)辞别黄州东坡,之后苏轼想没有人再去东坡。词人采用设问句的形式, 用“雪压小桥无路”这句景语作答。这个回答富于形象性,委婉曲折,避免了平铺直叙,表 现了词人对黄州东坡的无限思念之情。(3 分) (2)用“一蓑烟雨”既可表现渔人,也可表现农人;既可表现劳动,也可表现行路:仍不 具体。只有“一犁春雨”才是表示春雨过后的耕作,与前“东坡”相应,而且饱含词人归耕 农亩(或:黄州东坡)的轻松愉悦的情感。(4 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 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 无计相回避。 (1)有人认为"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句写得极妙,请简要分析它营造了怎样 的意境。(4 分)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4 分) 参考答案:12、(1)此句描写寒秋时节夜晚,秋叶纷纷坠地的景象,营造了寂寥悲凉的意境, 体现了作者孤寒处境的感受。 (2)这首词上片从夜静叶落写起,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 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出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愁情。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小题。(8 分)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表现出来的?(4 分)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 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4 分)           参考答案:12.(1)第一问:淡淡的忧愁。(2 分)第二问: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 “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表现出来的。(1 分);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 现出来的。(1 分) (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 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 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2 分)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 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 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2 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呜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①。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雄共午瓯茶? ①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见之物。 (1)诗人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4 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 分) 参考答案:12.古诗(8 分) (1)①通过描写“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_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 幽美;(2 分)②以动衬“幽”(:下鹭”);以声衬“幽”(“鸣蛙”)(2 分)(意思对即可, 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2 分)②尾联“叹 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 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一酌情扣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2.(8 分)(1)(4 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 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5 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局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 分,每小题 4 分) 春阴 朱弁① 关河迢递②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释】①朱弁,曾出使金国,像苏武一样,被拘留十五年,此间他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 不肯屈服,在宋高宗绍兴十三年秋天才回到故国。此诗就写于他被拘金国的时期。②迢递, 高远的样子。 (1)诗中的金国之春有怎样的特征?请做具体分析。(4 分) (2)请分析诗的后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参考答案:1⑴具有阴冷萧瑟的特征.首联写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多么的荒凉凄惨! 颔联写花上露水充满寒意,连蝴蝶都不愿飞来,虽有芳草碧连天,可草中藏着乌鸦,多么阴 森恐怖! ⑵抒发了诗人思念故国的深情.“诗穷莫写愁如海”说的是自己的诗难以把浩荡的愁怀尽情 抒写出来,可见愁之多之深;“酒薄难将梦到家”是说诗人想借助酒力梦回故乡,可酒薄无力; 梦尚未到家,人却已经醒了。最后以东风吹白了两鬓的黑发作结,其故国之思抒发得何其深 沉。 2 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4 分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4 分 参考答案:3.(8 分)(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 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枧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渡险恶得多。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题竹石牧牛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4 分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 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4 分 参考答案:4.答: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 象,构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2)答: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 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 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 1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 分)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 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 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 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4 分) (2)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4 分) 参考答案:12(1)①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 秋季来后诗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2 分)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2 分) (2)①对朝政的不满;(1 分)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1 分) ③想以山水自娱,(1 分) ④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1 分)。 18、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满分 7 分) 一鹭图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1)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3 分) (2)赏析诗句“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4 分) 参考答案:18、(1)诗人笔下的白鹭形象:孤傲,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形象。 (2)从内容及表达手法两方面进行赏析。清清溪流中,小洲耸立。芳草离离,鲜花开放。一 只白鹭孤独站立其间,环境的幽美衬托出了这只白鹭的清高,孤傲与寂寞。表达手法:衬托 /烘托、比喻。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②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③。 注:①贾岛因著名“推敲”故事,博得当时文苑巨擘韩愈赏识,与韩愈感情深挚。②指韩愈 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③浪西楼:潮州的一座楼。 (1)第三联景物描写形象而生动,请从炼字的角度举两例赏析。 (2)全诗从开头到结尾,作者的感情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a 参考答案:12.(8 分)(1)例:“悬”字,写盘山而上,望不到尽头的驿路,好像悬挂在 耸入云际的峰峦上,将道路的险阻形象地表现出来。“浸”字,写海潮浸泡中地卑湮湿的城 根,老树满是秋意,将处境的凄苦形象地突显出来。用景物烘托透露对韩愈的深切关心。(4 分,一例 2 分,意思对即可) (2)心逐兰舟,直到岭南潮水尽头,写对韩愈的眷念和神往;读诗感慨,驰书驶过泷水, 写对韩愈的牵挂和慰问;驿路艰难,到任地环境恶劣,写对韩愈的同情和关切;瘴烟尽净, 皓月银光照在浪西楼上,写对韩愈的美好祝愿。(4 分,一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齐安郡晚秋① 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颔联和颈联分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4 分) (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 分) 参考答案:12.(1)颔联中诗人游山赏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2 分)颈联中雨夜 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独寂寞。(2 分) (2)对比(1 分)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1 分)用 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遭人排挤,壮志难酬。(2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尾联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 分) (2)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4 分) 参考答案:13.⑴(3 分)裴炎感到担忧,便与武后谋划废掉皇帝,武后命令裴炎、刘祎之 带兵入宫。(“因”“勒”各 1 分,句意 1 分) ⑵(3 分)不应当追封祖父、父亲为王,显示自私,况且难道没看到吕氏失败的事吗! (“王”,“祖考”,“独”各 1 分) ⑶(4 分)裴炎是国家大臣,对国家有功,一心侍奉皇上,天下人都知道,我知道他不会谋 反。(“悉”“事”各 1 分,两个句式 1 分,句意 1 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 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10、根据这两首诗的背景,可以推断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正是创作于这个时期,他的另一首 有名的长篇叙事诗是 。(2 分) 11、简要回答“惊坐”与“暗坐”的不同表达作用。(4 分) 12、两诗第四句都以景结情,但“情”有别。请结合两诗分析“暗风”与“逆风”所表达的 心情。(4 分) 参考答案:答:(1)“惊坐”主要写动态,表现了作者听到友人被贬消息时的震惊不安和担 忧。“暗坐”主要写静态,表现作者读到友人诗句后,既怀友又伤己的复杂心情。 12、两诗第四句都以景结情,但“情”有别。请结合两诗分析“暗风”与“逆风”所表达的 心情。(4 分) 答:(2)“暗风”,即阴沉昏暗凄冷的风,表现作者身处垂死病中、挚友被贬的残酷现实中 的悲凉凄冷心情。“逆风”,既实指行船的顶头风,也虚指蒙冤被贬、前途多舛的遭遇,表现 作者对时局的悲愤不平和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注】坼: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8.“雪堆遍满四山中”一句所写的梅花与唐代诗人齐己笔下的“一枝”、宋代诗林逋所吟的 “疏影”有所不同,请对这一句进行赏析。(5 分) 9.本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6 分) 参考答案:8 四周的山坡上一树树似雪般洁白的梅花迎着寒风盛开。诗人以雪喻梅,写出了 梅花之白。以“堆”“遍”“满”写出了梅花开的繁盛,生动形象,景象开阔。(诗句解析 1 分,比喻分析 2 分,炼字 2 分。) 9 三、四两句,诗人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写诗人愿化出千亿个自己,这样,每树梅花 前都有一个赏梅的放翁。淋漓尽致的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痴爱之情。(想象或虚写、夸张的 手法 2 分。结合诗句解析 2 分。表达的感情 2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9—11 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9.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 的哪两个句子?(3 分) 10.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赏析。(4 分) 11.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4 分)参考答案:9.答案: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千秋节。 10.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11.答案:有眼前景物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 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8-9 题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①府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②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③。 恨兴亡怒煞些鸣哇。铺锦池埋荒甃④,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①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②蒺藜:喜生长在沙地中的一种野草。③王谢家: 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高门望族、富贵豪门。④荒甃(zhòu):坍塌的砖块。 8.这首曲似乎全在写景,作者想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曲的内容作答。 (5 分) 9.此曲在景物描写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曲中的句子加以分析。(6 分) 参考答案:8.(5 分)这首曲子抒发了作者对世事变迁、南宋繁华不再的哀叹之情。这种感 情主要通过景物表现出来,情寓景中,情景交融。乱云、老树、夕阳均沾染了深沉的故国情 怀,将作者胸中的“悲国情”化作了眼前的“衰败景”,让人体味到诗人的悲伤情感。(点明 感情 2 分,结合景物特点分析 3 分) 9.(6 分)对比(2 分),将昔日的笙歌梦、罗绮香、铺锦池、流杯亭等与现实中的蒺藜沙、野 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破瓦等作了鲜明的对比(2 分),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而鲜 明形象地突出体现了昔盛今衰的景象,表现了深沉的兴亡之感和故国哀思(或黍离之悲)(2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1)这两首词的上阕都有写景的句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风柔 日薄春犹早”,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 分) (2)两首词的主题是否相同,风格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 分) 参考答案:8.“山映”三句:傍晚,夕阳映照在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着秋水绿波,凄 凄芳草,一直先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照映不到的天边,表达出乡思离情。(2 分)“风柔日 薄春犹早”: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像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 经渐渐暖和起来,使人心情愉悦。抒发了欣喜之情。(3 分) 9.两首词的主题相同,都抒发了乡思离情。(2 分)但范词的抒情比较直接,(结合赏析 2 分)李词的抒情是委婉含蓄。(结合赏析 2 分) 赏析:[范词:“黯乡魂”二句,直接托出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明月皎皎,反而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不由得发出“休独倚”之叹。 李词:早春又是乍暖还寒时节,小睡起来,微寒侵肤,刚才插到鬓上的梅花也已枯凋。词人 不说心情的转变,只用天气的轻寒和梅花的凋残,暗示其意识流程。词人没有说自己如何沉 溺于但愿长醉不复醒的醉梦中,只说醉卧时所烧的沉香早已炉灭香消,而词人还宿酲未解。 而醉醒时乡思的凄苦,尽于言外可见。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8~9 题。 东岗晚步 李弥逊① 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出鸟栖。 问舍谁人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自怜头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 [注]①李弥逊是南宋初年主张抗金、反对议和的一位重要人物,因反对秦桧向金人求和,被 罢黜归田,隐居连江西山。 8.这首诗围绕“晚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和人物构成的?请简要概括。 (5 分) 9.在诗歌的尾联中,诗人为何“自怜”?从整首诗来看,诗人用了什么手法结尾?这样写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 分) 参考答案:8.第一问:这首诗围绕“晚步”,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别具田园情调的画面。 (2 分)第二问:画面构成:石梁秧畦、谷深道狭、栖鸟归林、行人问路、渡者唤船等。(3 分) 9.第一问:眼前江山如画,使诗人联想到中原故土战火纷飞,国土沦丧,深感自己人近暮 年,闲居田园,无法挽救国家命运,不由感伤自怜。(3 分) 第二问:从整首诗来看,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结尾,(1 分)前六句所写的优美的田园景象 与结尾两句所写的中原战火纷飞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1 分) 第三问:鲜明地突出了诗人身处江湖而心系国事的胸襟。(1 分)(意思答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8、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 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 分) 9、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5 分) 参考答案:8、拟人。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 话别。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 仿佛是为诗人的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 流远去。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 9、可以有两种答案:①不同意。溪水本无情,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似”字暗 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语意灵动轻妙;并设置悬念,引导读者去体悟作 者的感情。 ②同意。在“入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寂寞;而将别之际,又一 夜潺湲,依依惜别。“却”字肯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而“似” 字无此意味。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 分)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这首诗为李白在天宝十二载(753)秋游池州时所作。 (1)北宋诗评家胡仔在谈到此诗时说:唐初诗人沈佺期“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句, 脱胎于东晋王羲之的“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李白“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虽有 所袭,然语益工也”。你是否同意胡仔对李白诗句的评价?请简要说明。(4 分) (2)这首山水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 分) 参考答案: 14.(1)同意。(1 分)李白虽化用了前人诗句,却更清新自然,人融于景,情景交融。(1 分);以“明镜”喻清溪,以群山比“屏风”,比喻清新贴切,使用借喻增强诗歌意境。(1 分)溪水清澈,周围的景物清晰地倒映在溪水中,周围山峰连绵,风景如画,人忘情在秀美 清新的自然风景中。(1 分)(若不同意,如抓住“虽有所袭”展开,可给 1 分。) (2)“清我心”的“清”。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山水诗,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了 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因为诗人在朝廷屡遭排挤和打击,实感官场污浊,今见清溪潺潺流水, 认为可以“清心”,洁白自律,精神愉悦。(回答“清”,给 1 分,回答“清我心”的“清”, 给 2 分。分析思路正确,表达合理,再给 2 分。回答“悲”,又言之成理,亦可。) 13.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人日①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蜀道后期 【唐】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①人日:正月初七。 (1)试对薛诗前两句中的虚词作简要赏析。(3 分) 答:“才七日”,用“才”突出七日时间之短;“已二年”,用“已”表示两年之时间长。(1 分)以时间的长短对比表现在外时间之长,以入春时间之短,反衬离家时间之长,表达思归 之切。(2 分)(赏析时一要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二要分析这两个虚词对表现诗歌主旨的 作用。) (2)薛诗的三四句和张诗的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试作比较分析。(5 分) 答:相同点:都使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1 分)薛诗以人与雁对比,张诗以人与秋风 对比,(1 分)都突出了游子归家之晚,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1 分)不同点: 张诗还用拟人手法把无情的秋风人格化,借抱怨秋风先至,含蓄委婉的抒发不能及时回家的 烦恼之情。(2 分)(如答薛诗使用对偶可给 1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①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②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雨岩:地名,在江西永丰县西博山中。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余丈,状甚怪; 篇末“石龙”指此。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罗江而死的,所 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1)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4 分) (2)本词在表达艺术上,成功地学习了屈原抒发政治感愤的手法,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4 分) 参考答案:14.(8 分)(1)本词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和知音难觅的忧怨感情。(4 分) (2)作者以比兴、象征之法,用香草美人自喻,曲折有致地表达出满腹的幽愤。(2 分)作 者连用芳菲、兰佩、蛾眉等极富象征意义的意象,来表明自己虽有高尚的品质和过人的才干, 却长期闲置,无用武之地。“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二句,用芳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理 想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能结合词作作出恰当的分析即给 2 分) 1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7 分) 野步(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4 分) (2)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试作简要分 析。(3 分) 参考答案:⑴第一首:呈现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郊野的隐者形象。(2 分) 第二首:呈现了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 分) ⑵两首诗三、四句都用了拟人的手法。(1 分) 前者写出对春天的陶醉与赞美。(1 分) 后者写出了老之将至的伤感之情。(1 分)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 8--9 题。(5 分)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八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8、“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      ,“幽居”的意思是      。(2 分) 参考答案:题”字的意思是 “写”,“幽居”的意思是  “幽僻的居处”。 9、“僧敲月下门”一句用了什么手法?请简析之。(3 分) 参考答案:(“僧敲”句,用了反衬手法。此联写在皎活的月光下,万籁俱寂,但突然发出 了几下敲门的声响,这毕毕剥剥的声响进一步衬出了月下幽居的安静,以响衬静,与“鸟鸣 山更幽”句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1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赏析。(7 分) 玉楼春 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杏花红处青山缺, 山畔行人山下歌。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注:游丝,蛛丝。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图景?在整首诗中有什么作用?(3 分) (2)诗的最后两句选用了怎样的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 分) 参考答案:11.(1)开头两句描写了洛阳美丽、热闹的春景:花木繁盛,色彩艳丽,百花相 继开放,争奇斗艳,清香扑鼻。作用:点明了告别的地点和季节,以乐景衬哀情,自然引出 下文。 (2)选用了两个传统意象:“孤馆”和“月”。作者身处旅途,只有清冷的月亮和孤馆相伴, 这恰恰与洛阳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表达了作者凄凉悲伤的心情。 1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钟陵禁烟寄从弟 李中 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 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 注:①禁烟:指寒食节,这一天,家家禁止烟火,进行祭祖、踏青等活动。 (1)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就诗歌首句中“落絮飞花”和“日又西”两个意象加 以分析。(4 分) (2)试分析诗歌结句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3 分) 参考答案:11、(1)“落絮飞花”,描绘了柳絮漫天飞舞、飘荡不定的情景,(1 分)寄托了作 者远离亲人的飘零之感;(1 分)“日又西”,写日出日落,日复一日,时间漫长,(1 分)突出 了作者一。天处在思念亲人的情感煎熬之中。(1 分) (2)古人多用杜鹃啼鸣表示思乡,黄昏时分,杜鹃哀啼,自然引发诗人思归之情;(2 分)“忍 听”,即“不忍听”,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愁情。(2 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7 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鍪,音 móu。万兜鍪:千军万马。 (1)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 分) (2)词人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参考答案:11.⑴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英雄孙 权形象。或塑造了一个年少有为,具有非凡胆识,盖世武功的不断征战的英雄孙权形象。 ⑵词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正是反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湖南益阳一中 2011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答题(7分)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 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 (1)请简要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的景物(2 分)。这样的画面呈现出怎样的气氛? (1 分)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 景和趣?(2 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 分) 参考答案:11.(1)画面可描述为: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 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 的气氛。 【评分细则】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这六种景物。描述 出五至六种景物的,给 2 分。答出画面呈现出怎样的气氛的,给 1 分。意思答对即可。 (2)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 描写,4 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 更显丰富多彩。 1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 分) 山坡羊述怀 薛昂夫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心待足时 名便足。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注】瓜田:邵平秦时封东陵侯,汉初种瓜于长安东门。 (1)简要描绘出“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的人物形象。(3 分) (2)有曲评家认为末了“高,高处苦;低,低处苦“句有警戒意,请说说你的理解。(4 分) 参考答案:15.(1)一个身游宦海、倦于仕途,转而心系田园、难舍书琴且满心苦楚难言的 封建老吏的形象。(3 分)(2)作者用大实话说出自己难以摆脱名缰利索的痛苦,更向世人 发出告戒: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为功名所困。(4 分) 11.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野步(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宋)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3 分)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统一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4 分) 参考答案:11.(1)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 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阵阵秋风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 象。 (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 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情态,也把作者 目睹此景时的陶醉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一个管闲事的家伙,染 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的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了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 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 9~10 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飕飗:形容风声。 8.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5 分) 9.秋天的一景一物无不触动着诗人的情怀。请结合“动”“开”二字分析这首诗的颈联,说 说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6 分) 参考答案:8.运用了拟人、对比的手法。(修辞手法各 1 分) 拟人手法:作者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也即诗题中的秋风,当它重返人间,就 去寻找久别的诗人“君“,也即诗人。(2 分)对比手法:秋风去年与诗人分别,而今听到 秋蝉鸣叫又回到诗人身边,今昔对比形象而准确地点明秋风去而复还的特点。(1 分) 9.颈联描写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 这一“动”一“开”,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一展骥足,奔驰疆场和鸷雕展翅蓝天,搏击长 空的形象。(2 分)它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还从侧面显示出秋风给它们带 来了虎虎生气。(2 分)感情:抒发了诗人不服老,还想为国立功的昂扬斗志和积极进取的 豪情。(2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9—10 问题。(10 分) 昭君怨 南宋•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 不同栽,一般开。 9.本词上阕咏赞的是什么事物?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5 分) 10.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5 分) 参考答案:9.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 般,进而写花枝旁逸、栽种在农家院内的姿态。 10.用了对比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洁品 格、高尚情操。 本词译文:说它是花,春天却未到来。说它是雪,却香得出奇。冒着严寒,傍着竹林,在乡 村的农舍绽放。无论是生长在荒野人家还是在亭台水榭的富贵之乡,都是一样的盛开。 17、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6 分)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观梅有感 刘因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原不为梅花。 注:王冕,元画家,诗人。刘因,宋末元初诗人, (1)这两首诗所歌咏的形象是什么?(1 分)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2 分) (2)诗人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写它?(3 分) 参考答案:(1)答“梅花”(1 分)。答“叙述性的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但却蕴含深 意。”(2 分)(2)A、答出“虚实相间”得 1 分。解析:第一首由眼前的实景引发联想。第二首 则属“虚”写“梅花”,实则言志。B、再答出两待均是“托物言志”的写法,或“以梅喻 人”,“以梅写志”或“以梅言志”均可再得 1 分。C、抒情不同。(1 分)第一首诗由“墨池” 展开联想。表达自清自慰的心性。第二首诗则是“观梅”感悟,侧重“书怀”,表达个人感 受。意味深远,含蓄绵长。 (说明:只要大致意思对,就酌情考虑给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 8—9 题。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8.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5 分) 9.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8、(5 分)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2 分)早春时节, 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 愁、苦涩。(2 分)表达 1 分。(乐景的介绍为 1 分,作者的感受为 1 分) 【注】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6 分)①惜春之情(1 分)。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 落(1 分);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1 分)。 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1 分)。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1 分); 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1 分)。 ③故国之思(1 分)。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 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心忆念着的长安生活(1 分),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 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1 分),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三点 任意答出两点即可给 6 分,但每点必须附带分析。具体到每点,答出情感给 1 分,分析给 2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9.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 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5 分) 10.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5 分) 参考答案:9.(5 分)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修辞,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 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10.(5 分)“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 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赵令畤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①青门,今宵雨魄云魂②。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注释]①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②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 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 (1)“搓得鹅儿黄欲就”中“搓”将柳树变化描写得生动有趣,请简要赏析。(2 分)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4 分) (3)首句“春风依旧”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分析。(4 分) 参考答案:9.(1)用拟人手法(1 分),生动描绘了春风吹拂、柳叶初生的情状(1 分)。 (2)“去年”、“今宵”对比,表达物是人非之感;“一生憔悴”、“几个黄昏”对比,表现了 诗人的相思之苦,突出情之摧人。(4 分。每点 2 分,其中“找出对比的具体内容”和“效 果”各 1 分) (3)“春风”领起上片,描写春风吹拂中的清和明丽的自然景物(或:点明时令);“依旧” 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为下片“去年”、“今宵”的对比做铺垫。(4 分,每点 2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清平乐 (宋)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物地春寒。 (1)上阙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4 分) (2)品赏“黄昏独倚朱阑”中“独倚”二字的妙处。(4 分) 参考答案:10.(1)“阁中人”所见的景物是,傍晚,雨晴,碧池新绿,双燕归宿。(2 分) 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与下阙的内容形成对比反衬。或乐景衬哀情。(2 分)(答题建模:“写 了什么内容”的题目,一定要把景物写全。“有什么作用”的题目,一是从表现手法着眼; 二是从与下文的内容感情比较着眼。) (2)独倚,是独自倚靠。从雨晴烟晚到黄昏,说明女主人“独倚”的时间很久,且睹双燕, 更思亲人。(2 分)全诗通过写暮春之景,春景与孤独心情形成对比,寄托了“阁中人”黄 昏后寂寞、孤独之情。(2 分)(答题建模:一是解释词义;二是结合具体诗句,上下勾连, 点明相关内容;三是结合全文通过表现手法,突出全诗感情。)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多景楼① 陆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②。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 往事忆孙刘。千里耀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 恨黯难收。叔子③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注:①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1164 年 10 月初,出任镇江府通判的陆游陪同镇江 知府方滋(即“使君”)登楼游宴,写下此词。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②古徐 州:指镇江。③叔子:西晋大将羊祜,字叔子,镇守襄阳,曾登临兴悲。 (1)试分析“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写景上的特色。(4 分) (2)“往事忆孙刘”中的“孙刘”指谁?作者“忆”他们的目的是什么?(4 分) (3)词作借古抒怀,写了叔子“襄阳遗恨”这一“古愁”,那么作者的“今愁”又有哪些? (2 分) 参考答案:9.(1)这几句由大到小(或“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到近,运用比喻、衬托的 手法,(3 分,每点 1 分,答出 3 点即可)写出烟云缥缈之中似有若无地矗立着的高楼胜景。 (1 分) (2)“孙刘”指孙权和刘备(1 分)追忆三国时代孙、刘合兵共破强曹的往事,(1 分)既是 对英雄人物的追慕,(1 分)更是为了抒发自己图强自振、横戈跃马的豪情。(1 分) (3)“今愁”一是山河破碎,二是自己壮志难酬。(2 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和吴见山韵 吴文英 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 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①。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 ①大白,酒名。 (1)联系全词,说明首句中的“天涯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3 分) (2)词的下阕“霜花强弄春颜色”句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 分) (3)这首词的末句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感?(3 分) 参考答案:9.(1)孤独惆怅(1分),浪迹天涯的游子(2分) (2)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霜花强颜,表达虽有美景,却难抵心中孤寂的情怀;用了对比(反 衬)手法,把“霜花”和春色作对照,表达内心孤苦。(两种手法各 1 分,解说各 1 分) (3)鲛人滴泪成珠;表达的是羁旅天涯的孤苦和对友人的思慕。(典故 1 分,孤苦、思慕各 1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①,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六朝文物草连空”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首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3 分) (2)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3 分) 参考答案:14.(1)借代(1 分)。寄寓了六朝兴废、自然永恒的感慨(2 分)。 (2)对隐逸古人的缅怀仰慕之情(1 分),厌倦官场、纵情山水的逍遥之念(1 分),无法像 范蠡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1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 [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元]卢挚 题红叶①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②? 【注】①相传,唐代有一宫女在红叶上题诗,经御沟流出宫外,为一读书人所得。后来宫中 遣放宫人,题诗的宫女就嫁给了那个读书人。②“白衣送酒”的典故出自南朝宋檀道鸾《续 晋阳秋》:“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 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⑴请赏析“月落山容瘦”的“瘦”字的妙处。(3 分) ⑵请赏析“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所蕴涵的思想感情。(3 分) 参考答案:14.⑴示例: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秋天草木凋零,月落时分山影斜长显得清 瘦的姿态。(3 分) ⑵示例:表达了作者在重阳佳节,面对衰柳寒蝉的满目秋景,却无人作陪的淡淡哀愁。(3 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 分)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①! 【注】①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3 分) 参考答案: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前三句将难忘的戎马生涯与现在无人记起 的寂寞凄凉形成对比(或答“第一、二两句追忆当年的豪举与现在独作江边渔父的闲散形成 对比”),表现自己理想成空的寂寞凄凉(或答“失落”“落寞”“惆怅”等);后两句中将终 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志存恢复的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了对世 道不公的愤懑不平之情。(3 分;答对手法给 1 分,内容分析 1 分,情感 1 分)注意:学生如 答出对比和虚实结合,并分析合理,同样给分。 (2)请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说一说“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一句表达了词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参考答案:这两句的意思是: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表达 了词人对官家的轻蔑(或答“蔑视”“不屑”等)之态和内心的愤慨不平之情。(内容 1 分, 情感 1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 分) 蟾宫曲•九日①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 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②乌纱:泛指帽子。 该诗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结尾,联系全诗,分析其艺术特点以及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14、以哀景作结,融情于景,进一步渲染了凄清的氛围,深化了“思乡”的主旨。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1)“各占春”描写的是什么景象?(2 分) (2)前人说这是诗“恰是自己身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从艺术方法和思想内容两方面 说明自己的观点。(4 分) 参考答案:14.(1)答:池边树上的花和池中花影一样妖娆。(必须指明花和花影)(2 分) (2)答:同意。艺术方面:托物言志(象征.以物喻人),诗人以杏花自比,借杏花抒情言 志。(2 分)思想内容方面:杏花妖娆纯洁,飘落了也仍保持其纯洁,比南陌落花被玷污强 得多;表达了诗人虽被排挤,仍一无所玷,不失高远之志。(2 分)(如不同意,只要自圆其 说也可) 1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①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即公元 817 年)三月,元稹贬通州(今四川达川);八月,白居 易贬江州(今江西九江)。此诗为该年十二月元稹接白居易《梦微之》而酬和次韵之作。 (1)白居易诗“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写法独特,谈谈你的认识。(4 分) (2)两首诗都写了“梦”,但梦境内容与表述的情感有所不同,试作简要说明。(4 分) 参考答案:15.(1)这两句诗表面上写诗人殷献询问元稹因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见了你; 实际上是写诗人对元稹关切、思念之情难以自己,以致形之于梦。(2 分)这是从对方着笔, 换位去写,构思精巧,表达含蓄委婉。(2 分) (2)白诗用故人入梦书写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2 分)元诗用故人不曾来入梦写自己 的凄苦之情、对白居易关心自己的感激之情。(2 分) 1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狂夫①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②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本诗作于杜甫客居成都之时。②筿:竹子。 (1)诗的颔联描绘了草堂令人陶醉的美景,结合全诗谈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 分) (2)请简要分析“狂夫“的形象。(3 分) 参考答案:19.(1)颔联巧妙地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上联咏微风轻拂,下联咏细雨微斜, 意境闲雅静谧。而后文写“狂夫”在几乎饿死的情况下,还在赞美“翠筿”、“红蕖”。因而 此联写景主要是衬托狂夫恶劣的现实处境,为刻画“狂夫”形象服务。 (2)诗中先写“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后点“凄凉”、“恒饥”、“欲” 死的可悲可叹之事,二者由“狂夫”这一形象统一起来。可见狂夫是一个以宁折不弯的坚韧、 “疏放”倔强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的打击,笑对人生,不屈不挠,老而弥坚的志士形象。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 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 分) ①                                    ②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 样的表达效果? (3 分) ①       ②                       参考答案:14.(1)①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意 思对即可)②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的即 可) (2)① 长 畏②“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 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 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过勤政楼① 杜牧 千秋佳节②名空在,承露丝囊③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④。 注:①勤政楼:唐玄宗开元前期所建,是玄宗处理政务、国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②千秋 佳节:开元十七年(729 年)八月五日,玄宗为庆祝自己的生日,在此楼批准宰相奏请,钦 定这一天为千秋节,布告天下。③承露丝囊:群臣赠送的礼物。④金铺:大门上的一种装饰 物,常常做成兽头或龙头形状,用以衔门环,用铜或镀金做成。 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9.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点?试作具体分析。(6 分) 参考答案:8.(5 分)作者感昔伤今,对“勤政楼”当年之盛的缅怀,对今日之衰的伤感。(1 分)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惨淡失意的心情。(1 分) 9.(6 分)①融情于景。诗人通过写长在阴暗潮湿地方的紫苔,后两句表面上是写勤政楼的实 景,但细细体味,却包含诗人感昔伤今的情感。②衬托或烘托。作者以紫苔见意,又从紫苔 说开去,用紫苔的滋长反衬唐朝的衰落,小中见大,词浅意深。紫苔上了金铺,当年威严可 畏的龙头兽首,而今绿锈满身,如同长满青苔一般,进一步烘托了勤政楼被人遗忘而常年冷 落的凄凉衰败景象。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11 分) 喜迁莺晓行 刘一止 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泪痕带霜微凝, 酒力冲寒犹弱。叹倦客、悄①不禁,重染风尘京洛。 追念,人别后,心事万重,难觅孤鸿托。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寒飘泊。怨月恨花烦 恼,不是不曾经著。这情味,望一成②消减,新来还恶。 注:①悄:宋人口语,简直的意思。②一成:宋江人口语,一点点地,渐渐地。 8.词的上阕从哪些角度表现“晓行”,请简要分析。(6 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新来还恶”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 分) 参考答案:8.①听觉角度。角声催促,鸟还未被惊醒,邻户的鸡已啼鸣,这是凌晨在驿站 客舍听到的情景,点明题中的“晓”字。(2 分)②视觉角度。连绵村庄,晨烟未散,行人 起,丛林中残月在天,这是晓行所见的情景。(2 分)③感觉角度。眼泪被寒霜微微凝结, 为御寒而喝的酒,还不够抵抗天气的寒冷,这是写晓行的感触和感受。(2 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思乡怀人的惆怅和羁旅漂泊的倦怠。(2 分)诗人原本希望这伤感惆怅 的“情味”会随时间渐渐“消减”,却不料近来的愁情更加浓重,(1 分)这“新来还恶”四 字,总结了诗人所有的哀愁,强化了此愁之浓。(2 分,只要答出“总结或强化诗人浓愁” 之意便可)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 分)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注]。 [注]:《古诗十九首》有“越鸟巢南枝”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 (1)清人沈德潜评第二联是“一语双关”,请对此简要说明。(4 分) (2)“红槿花中越乌啼”一句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4 分) 参考答案:12.(8 分)(1)(4 分)一方面写出贬谪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状,表明自然环 境的恶劣。(2 分),另一方面喻指自己仕途环境的恶劣,表明小人当道,志者难行的现实 (2 分)。(语意相近即可) (2)(4 分)①化用典故。诗人被贬异地,听到越鸟在枝头啼叫,联想飞鸟尚不忘本的典故, 表现自己的故园之恩(2 分)。②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诗人描绘了“红槿花”开,“越 鸟”啼呜的景象,表现(反衬)出自己被贬南方后的思乡之情(2 分)。(答出一点 2 分,其 中手法 1 分,分析 1 分;共 4 分;语意相近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 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8.“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 要赏析。(5 分) 9.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 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6 分) 参考答案:8.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 具有动态美。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 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 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绕”与“晓”的,言之成理,给 2 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9.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5 分) 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 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 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 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 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 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 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 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每种答案,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语言通顺,给满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而 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 分) 湖州歌九十八首(其三十八)① 汪元量 青天淡淡月荒荒,两岸淮田尽战场。 宫女不眠开眼坐,更听人唱《哭襄阳》②。 【注】①南宋灭亡之后,诗人和宫女们作为俘虏被元军押解北上,此诗写于押解途中。 ②《哭襄阳》:元军大举攻宋时,襄阳首当其冲,宋将吕文焕坚守六七年之久,但宰相贾似 道坐视不救,致使襄阳失守。此曲为襄阳失守以后在民间流传的一支哀歌。 (1)诗中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的?(4 分) (2)《哭襄阳》一曲在诗中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4 分) 参考答案:14(1)描绘了一幅惨淡荒寒、满目疮痍的悲惨景象,(2 分)是通过(青)天、(荒)月和 难田(战场)三个意象表现的。(2 分) (2)渲染了悲怆、凄厉的氛围,(1 分)揭示了国破家亡、沦为俘虏的原因,(2 分)表达了诗人的 一腔悲愤之情(1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 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呜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 分) (2)“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 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14.(8 分)(1)孤独忧愤(1 分);高洁不群(1 分)。 (2)以动衬静(1 分)。所见者清风、明月,所闻者哀鸿、鸟鸣,皆以动写静,写出寂静凄清的 环境,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2 分)。象征(1 分)。茫茫夜色象征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 心灵上承受的重压,凸显诗人的忧伤和痛苦之沉重,悲号长鸣的“孤鸿”“翔鸟”既是诗人 的眼前之景,又同时是,诗人自我的象征,它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写出自己有志不 得伸展的苦闷(2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8 分) 秋日怀九华旧居 杜荀鹤 吾道在五字,吾身宁陆沈。 凉生中夜雨,病起故山心。 烛共寒酸影,蛩添苦楚吟。 何当遂归去,一径入松林。 【注】①五字,即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②陆沈:比喻沉沦不被人知。 8.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4 分) 9.联系全诗,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4 分) 参考答案:8.(4 分)用烛影、蛩鸣衬托诗人的孤独和酸楚,营造了孤寂、凄清的氛围,情 景交融。 9.(4 分)①身在异地,对故乡的思念。②弃官归隐的思想。③为自己的处境深感悲苦。 ④在艰难处境中坚守自己的人生道德标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 65 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 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领悟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 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8.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9.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6 分) 参考答案:8.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 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9.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十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③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6 分)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劝告吴郎的?请简要概括。(4 分) 答:①我的做法:扑枣任西邻。②妇人的处境:无食无儿,贫到骨。③妇人扑枣的心理:心 怀恐惧,更应该体贴。④你插篱笆的影响:她会怀疑你真不让打枣。⑤大的社会背景:官府 剥削加上兵荒马乱,大家活得都不容易。(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2)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2 分) 答:心系黎民、忧时伤世的诗人形象。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1)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赏析。(4 分) (2)作者丰富的感情蕴涵在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这首词的下阕,对此作简要分析。 (4 分) 参考答案:(1)这首词的上阕描绘出一幅闲适恬谈、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2 分)。点点 疏雨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树木成阴,黄鹂婉转啼鸣,白鹭落在池畔, 迟迟不愿离去(2 分)。 (2)这首词的下阕表现了作者孤寂落寞、知音难求的情怀和百无聊赖、年华虚度的痛苦。 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蕴含着知音难求和百无聊赖的心绪;夏日长长,无所 事事,最适合于睡觉,作者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自取其乐。(4 分)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 分)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 怎样的感情变化?(4 分) 参考答案:19.(1)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 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 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 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①。梦好莫相催,由他好处行。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② 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青春时光。②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 “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1)词的上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来寄托词人思亲之情。请具体说明。(4 分) 参考答案:实写边塞夜半三更北风猛烈、大雪纷飞的苦寒荒凉之景,(2 分)虚写与妻子在 一起温馨快乐生活的梦境,(1 分)二者虚实相生,形成鲜明的对比,(1 分)突出了词人对 亲人的思念。 (2)结合全词内容,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词末两句。(4 分) 参考答案:末两句描写了塞马在旷野上仰天嘶叫,在残星的余辉下,风大雪猛,军旗猎猎作 响。(1 分)的塞外冬夜天的苍茫景象,(1 分)以健笔写柔情,烘托出词人梦醒后内心的悲 凉寂寥。(2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2—23 题。(6 分) 九日渡江 明·李东阳① 秋风江口听鸣榔②,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古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③,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 【注】①李东阳:明代茶陵人。成化八年,以礼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后进太 子少保、礼部尚书。这首诗是诗人主持应天乡试时所作。在乡试放榜后,诗人从南京渡江经 扬州北上,恰逢重阳,佳节思亲,因赋此诗。②鸣榔:捕鱼时敲打船舷所发出的声响。③瓜 步:镇名,东临长江。后面的建康、真州和维扬,分别是今南京、仪征和扬州。 22.填空:首联交代渡江的时令、景色和;颔联以万里长江之永恒百年人生之短暂,寓情于 景。(2 分) 23.颈联、尾联连用四个地名,流转自如。比较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 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诗句,比较两者所抒发的感情的异同。(4 分) 参考答案:22.心境反衬 23.同:都抒发了归乡的喜悦之情。异:杜甫之喜既是个人之喜也是家国之喜,且长期离乡 背井,故思归急切;李东阳之喜纯是个人之喜,且只是小别妻孥,故思归舒缓。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2——23 题。(6 分) 【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22.这首词按照什么顺序来铺叙景物,请结合内容具体赏析。(3 分) 23.词的下片以“人间有味是清欢”作结,抓住了哪些有特征的事物来描写,表达了什么样 的情趣?(3 分) 参考答案:22.这首词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从清晨风斜雨细,晓寒顿生,写到雨停风住, 烟云淡荡,沐浴在晴晖之中的中午。(时间为序得 1 分,早晨和中午的特色景物能结合原诗 分析的得 2 分)23.“人间有味是清欢”,由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这两件有 特色的事物来表现。清欢的意趣表现在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也是对宁静 无忧的田园生活的向往。(茶 1 分,蔬菜 1 分,意趣情感 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9-20 题。(6 分) 塞外杂咏① 林则徐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①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写下的一首诗。②笏,古代大臣朝会时所拿的手板, 长方形。③琼瑶:美玉。 19.请简析首句运用的修辞手法。(2 分) 20.简析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 分) 参考答案: 19.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万笏”为喻,描绘了天山山峰众多连绵的景象;用“琼 瑶”比喻天山山顶积雪。 20.作者前两句描绘了天山雄伟壮丽的的景象,写自己被谪贬伊犁,旅途中只有天山相伴, 表现了寂寞孤独之感。后两句写“笑”写“难消”,表面上写开朗旷达,实际上流露出身处 逆境的无奈,表达了年事已高、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 歌的主要意象。(2 分) 2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 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 分) 参考答案: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傍晚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西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 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 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拟人”2 分,两诗特点 各 1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小园 黎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①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①寒花:菊花。 (1)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3 分)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3 分) 参考答案:14.(1)“窥”字运用拟人手法,反客为主,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 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想一睹其真 容,生动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美丽动人,富有魅力。 (2)幽竹、寒花(菊花)寓含高风亮节之意,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的象征。幽竹亭亭 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春日(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 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4 分) (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 分) 参考答案:13.(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1 分)颈联使用拟人手法, (1 分)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 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 分) (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1 分)一是忧国之情。(1 分)盛 春已经过去了,而南宋也是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故这“幽情”从表面看似是伤 春,从全诗看它暗含着忧国伤时的隐痛。(2 分) 育星教育网 www.ht88.com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