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6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中图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6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中图版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对应学生用书第33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1)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A表示横波 较慢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B表示纵波 较快 固体、液体、气体 (2)不连续面及波速变化 ①C界面——莫霍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D界面——古登堡面,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2.三大圈层 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图中范围 C界面以上部分 C、D两界面之间的部分 D界面以下部分,内部分为E外核和F内核 3.岩石圈的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两部分。 地壳厚度不均,大陆部分比较厚,大洋部分比较薄。在陆地上,高原、山地地壳厚,平原、盆地地壳薄。 [理解—要点突破] - 6 - / 6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圈层的主要特征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地震波的实践应用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1~2题。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 A.传递声音信号 B.进行地质探矿 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D.测量山峰的高度 1.D 2.B [第1题,根据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这一信息可知,在2 900千米深处横波速度降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说明在地下2 900千米深度附近,上下层的物质性质发生了变化,即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第2题,人们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不同,推测地下的物质组成,进行地质探矿。] 考向2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2018·武汉调研)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 ) A.a为岩石圈 B.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 6 - / 6 C.c为地壳 D.古登堡面以上为地核 4.图中a、b、c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3.B 4.D [第3题,莫霍面以上的a为地壳;软流层以上的c为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古登堡面以上为地幔,以下为地核。第4题,根据各部分所示范围来看,地壳a属于岩石圈c,莫霍面与软流层之间的上地幔顶部属于b、c的交集。] 考点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对应学生用书第34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大气圈 (1)范围:下部边界为地球海陆表面,上部边界约在高空2_000~3_000千米处。 (2)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 含量 作用 干洁空气 氧 二者占干洁空气体积分数的99% 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氮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成分 二氧化碳 含量很少 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臭氧 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水汽 含量很少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 (3)分层 ①对流层 - 6 - / 6 ②平流层 ③高层大气 2.水圈 (1)组成:主体是海洋,还包括其他水体形式。 (2)作用:参与物质能量转化,促进地理环境的发展和演化。 3.生物圈 (1)构成:地球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范围:水圈、大气圈的下层和地壳上层。 4.地球各圈层分布特点 (1)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各圈层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 (2)在地球表面附近,各个圈层是相互渗透,甚至是相互重叠的。 [理解—要点突破] 逆温成因及其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 (1)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下图) (2)逆温的分类 逆温按成因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①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空,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上而下消失。 ② - 6 - / 6 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少,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③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的,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气温的倒置现象。 ④下沉逆温:在高压控制区,高空存在着大规模的下沉气流,由于气流下沉的绝热增温作用,致使下沉运动的终止高度出现逆温。这种逆温多见于副热带反气旋区。 (3)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成雾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对航空造 成影响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逆温现象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10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 6 - / 6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6.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解图流程] [尝试解答] 5.A 6.C 考向2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读下图,完成7~8题。 7.B圈层的主体是( ) A.河流 B.湖泊 C.冰川 D.海洋 8.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 ) A.大气 B.水 C.土壤 D.生物 7.D 8.D [第7题,由图可知,B圈层为水圈,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其水量占地球水量的97%以上。第8题,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生物作为非生物环境以外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主体。] - 6 - / 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