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巩固练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地理巩固练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人教地理巩固练题 李仕才 一、地球运动 读“地球某时刻昼夜状况分布图”(斜线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问题。‎ ‎(1)此时P点地方时为________时。‎ ‎(2)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 ‎(3)判断F点昼夜交替的时间及全球此时新旧日期范围之比。‎ 答案 (1)0或24 (2)17 (3)24小时。 7∶1。‎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 ‎(2018·浙江名校联考)福建平潭的石牌洋被称为“双帆石”,整个礁石牌在海洋中,像一艘大船,两块巨石像两面鼓起的双帆,是著名的花岗岩地貌。据此完成第1题。‎ ‎1.造成图中“双帆”高矮差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搬运、堆积 B.侵蚀、搬运 C.风化、侵蚀 D.侵蚀、堆积 答案 C 解析 由题可知,该岩体为花岗岩(为岩浆岩),可以排除堆积作用,A、D项错误;其外形的差异主要是由风化与侵蚀作用导致的,故C项正确。‎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 ‎(2018·浙江天台质检)读图,完成1~2题。‎ 6‎ ‎1.关于该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冬、夏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B.冬、夏季山谷气温日变化最小 C.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 D.陡崖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2.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 A.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B.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C.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D.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陡崖;陡崖冬季日温差是8℃左右,夏季日温差是10℃左右,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冬季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 第2题,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 四、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 ‎(2018·浙江磐安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 下图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6‎ ‎(1)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分异规律。‎ ‎(2)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3)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温哥华属__________气候,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森林草原、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 干湿度地带 (2)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温尼伯冬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年降水量较多)。 落基山东麓地区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焚风效应)。‎ ‎(3)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草甸)带、冰雪带 ‎(4)温带海洋性 常年盛行西风;暖流增湿;地形抬升 解析 (1)从温尼伯到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随着距海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小,降水就越少,植被越来越矮小、稀疏,呈现出由森林带向森林草原、草原的过渡。其变化主要受水分的影响,故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2)气候特征的描述,主要从气温(气温的高低、温差)、降水(降水量、降水的季节变化)方面分析。同一纬度的两地,分析冬季气温差异,主要从越过落基山的下沉气流分析。(3)垂直自然带谱的变化规律与该地向较高纬度的水平自然带谱变化相似。该地处于50°N,山麓自然带是针叶林带,向较高海拔依次分布灌木带、草甸带、高寒荒漠带、冰雪带。(4)40°~60°的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成因是常年受西风控制。降水多的原因主要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方面分析。‎ 五、人口与城市 ‎(2017·浙江余姚中学联考)读“四川省和广东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回答1~2题。‎ 广东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年份 常住人口 ‎(万人)‎ 人口性别比 ‎(男性/女性;‎ 女性为100)‎ ‎0~14‎ 岁(%)‎ ‎15~64‎ 岁(%)‎ ‎≥65‎ 岁(%)‎ 城镇人口 比例(%)‎ ‎2000年 ‎8642‎ ‎103.82‎ ‎24.18‎ ‎69.82‎ ‎6.1‎ ‎55.02‎ ‎2010年 ‎10430‎ ‎109.00‎ ‎16.9‎ ‎76.4‎ ‎6.8‎ ‎66.2‎ 6‎ 四川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年份 常住人口 ‎(万人)‎ 人口性别比 ‎(男性/女性;‎ 女性为100)‎ ‎0~14‎ 岁(%)‎ ‎15~64‎ 岁(%)‎ ‎≥65‎ 岁(%)‎ 城镇人口 比例(%)‎ ‎2000年 ‎8329.10‎ ‎106.98‎ ‎22.65‎ ‎69.90‎ ‎7.45‎ ‎26.69‎ ‎2010年 ‎8041.82‎ ‎103.14‎ ‎16.97‎ ‎72.08‎ ‎10.95‎ ‎40.18‎ ‎1.四川省和广东省相比,在2000年至2010年间,对四川省人口变化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显著增加,城市化进程快 B.人口性别比例进一步增大,男女性别比例失衡严重 C.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及城镇人口比例增速较快,老龄化程度较重 D.15~64岁人口比例增速最快,0~14岁人口比例下降幅度较明显 ‎2.分析广东省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四川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广东省人口迁入量大,且迁入人口以15~64岁劳动力为主 B.四川省近年来人口出生率显著升高 C.广东省人口出生率明显升高 D.四川气候条件优越,死亡率低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读四川省人口普查统计数据表可知,人口数量减少(由8329.10万减少到8041.82万),A错。人口性别比从106.98下降到103.14,B错。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由7.45上升到10.95)及城镇人口比例(由26.29上升到40.18)增速较快,老龄化程度较重,C对。15~64岁人口比例增速小于65岁及以上,D错。故选C。‎ 第2题,读广东省人口变化数据表可知,人口总数增加,而65岁及以上人口增幅较小,主要是由于广东省经济发达,大量年轻劳动力迁入,故选A。‎ 六、区域产业活动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层层叠叠分布着面积较广的稻作梯田。冬季梯田浸泡过冬,春季波光粼粼,稻鱼共生,金秋鱼肥稻香,形成“稻饭鱼羹”的传统生态农业文化。该地着重培育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所产稻米品质优良,梯田水产养殖的种类较多,除了鲤鱼、鲫鱼外,几乎每块稻田都有泥鳅、螃蟹、虾、黄鳝等。‎ 6‎ ‎(1)说明当地大量修筑梯田的自然原因。‎ ‎(2)分析当地出产优质稻米的主要原因。‎ ‎(3)分析当地梯田水产养殖种类丰富的原因。‎ ‎(4)若当地以“稻鱼共生”为基础的经济要进一步发展,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修建梯田,可扩大耕地面积;减轻水土流失;径流丰富,利于梯田灌溉。‎ ‎(2)梯田的通风、光照条件较好,利于作物生长;山区海拔较高,稻谷生长周期长,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良性生态系统,化肥、农药施用量较少;江河、山溪水质较好,无污染;精耕细作。‎ ‎(3)森林植被丰富,腐殖质多,稻田土壤肥沃,饵料丰富;冬季稻田浸泡过冬,利于常年放养和生长各种鱼类;江河、山溪较多,水源稳定,水质较好。‎ ‎(4)扩大种植面积;加大科技投入,优选品种;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保护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加强交通运输建设;发展旅游业;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 七、区域可持续发展 下图为“亚洲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_,其最高水位出现的季节是________。‎ ‎(2)乙城市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____,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乙城市夏季盛行西南风,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城市的自然带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国家是亚洲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人口增长模式为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泰国盛产稻米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 (1)自北向南 夏季 (2)三角洲 流水沉积 (3)气压带、风带位置季节移动 热带雨林带 (4)“三低”模式 (5)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解析 (1)依据图示信息可知,甲河流域地势北高南低,其流向为自北向南;甲河流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其最高水位出现的季节是夏季。(2)乙城市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其地貌类型是三角洲,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3)乙城市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夏季西南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丙城市的自然带类型是热带雨林带。(4)丁国为新加坡,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增长模式是“三低”模式。(5)泰国盛产稻米的有利自然条件,可以从气候、地形、土壤及水源等方面分析。‎ 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