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月份解析
2019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生物模拟试卷(4月份) 1. 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肝细胞中内质网合成的磷脂可转移至中心体 B. 细菌细胞中D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可转移至细胞核 C. 吞噬细胞中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可转移至溶酶体 D. 浆细胞中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可直接转移至细胞膜 2.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生物学家本庶佑,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下列有关癌症和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是细胞癌变的主要原因 B. 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得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C. 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消灭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D. 人体免疫系统识别癌细胞过程受到干扰,会导致癌细胞“逃逸”而不被攻击 3. 如图甲为某单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萌发过程中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种子萌发初期以有氧呼吸为主 B. 干重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C. A点时萌发的种子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D. 图乙两条曲线相交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速率相等 4.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彼此分离 B.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中,可用黑藻叶片作为实验材料观察 C. 在研究蛋白酶专一性实验中,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反应物是否被彻底分解 D. 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应在多个患者家系中多调查几代,以减少误差 5. 如图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病变部位的相关生理过程(用图中数字表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 ) A. 据图可推测谷氨酸可以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逆转 B. 图中③、④过程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 图示表明,NMDA除了能与谷氨酸结合,还可以和其他神经递质结合 D. 正常情况下,突触间隙的谷氨酸能长时间地起作用 1. 某昆虫种群中,AA个体所占比例为30%,Aa个体所占比例为60%,aa个体所占比例为10%.因天敌捕食,此种群中AA和Aa个体均以每年10%的速度减少,而aa个体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天敌捕食使此种群朝着A基因积累的方向定向进化 B. 此昆虫种群基因库中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表明其进化成新物种 C. 此昆虫天敌与昆虫种群在捕食与躲避捕食中实现了共同进化 D. 因天敌捕食,一年后此昆虫种群中AA个体所占比例为27%,Aa个体所占比例为54% 2. 研究表明一定的运动量能影响Ⅱ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图甲表示Ⅱ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前后胰岛素敏感程度的变化[胰岛素的敏感程度可用葡萄糖的代谢清除速率(MCR)表示],图乙为糖尿病的两种发病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调节。 (2)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浓度正常,其发病机制是图乙中的______(填“A”或“B”),发病的原因是______,导致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结合图中的数字及代表的结构说明) (3)由图甲可知,一定的运动量能______(填“增强”或“降低”)Ⅱ型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但是运动量需至少达到______步才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4)GLUT-4是存在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4可能是图乙中的______ (填“①”、“②”、“③”),推测一定强度的运动可能______(填“促进”或“抑制”)骨骼肌细胞GLUT-4基因的表达。 3. 某研究小组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进行了两组动物细胞学实验,其内容如下: 实验一:诱导放射性同位素碳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使其分别在只有碳12的培养基内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期间收集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样本甲和乙、以及分裂后期的样本丙和丁,统计样本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核子数如表: 样本 标记染色体数 标记DNA数 样本 标记染色体数 标记DNA数 甲 20 40 丙 20 20 乙 10 20 丁 12 12 (1)从上表推断,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 (2)上表中可以肯定属于减数分裂的样本是______。 (3)四个样本中,取样时间最早的可能是______。 实验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分别标记尿嘧啶核苷酸和亮氨酸,其后添加到两组细胞培养基中,并对碳14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行跟踪测定。 (4)在两组实验中,放射性均能达到较高水平的细胞器包括______。 (5)实验过程中,发观细胞对于放射性亮氨酸的吸收量远远高于同时期对放射性尿嘧啶核苷酸的吸收量,对其解释不合理的一项是______。 ①每条mRNA可以自动合成多个蛋白质分子 ②尿嘧啶核苷酸可以通过RNA的降解再次使用,而蛋白质不能被降解 ③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含量远远高于核糖核酸在细胞中的含量。 1. 大麦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二倍体农作物(2n=14),因杂交去雄工作很不方便,科学家培育出一种如图所示的6号染色体三体新品系,该三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Ⅰ和Ⅱ分离,染色体Ⅲ因结构特殊随机分配。含Ⅲ号染色体的花粉无授粉能力;雄性可育(M)对雄性不育(m)为显性(雄性不育指植株不能产生花粉);椭圆粒种子(R)对长粒种子(r)为显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大麦雄性是否可育和种子形状的两对等位基因______(填“遵循”、“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欲测定大麦基因组的序列,需要对______条染色体的DNA进行测序。 (3)该三体新品系自交产生的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其中形状为______种子种植后方便用来杂交育种。 (4)在大麦群体中由于隐性突变出现一株高产植株,为判断该突变是否发生在6号染色体上,现用题(3)中方便用来杂交育种的植株与高产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单独种植F2各植株,最后统计F2的产量。(不考虑交叉互换)。 若F2普通产量植株:高产植株=______,则高产突变发生在6号染色体上; 若F2普通产量植株:高产植株=______,则高产突变发生在其他染色体上。 2. 研究发现一些嗜冷细菌产生的蛋白酶可使乳蛋白分解,导致牛奶变质。为了筛选检测变质牛奶中的嗜冷细菌,某研学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注:培养皿旁的数字代表菌落数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牛奶饮用前要经过巴氏消毒(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以杀死有害微生物。与煮沸消毒相比,巴氏消毒的牛奶在常温(约28℃)下保存时间较短,原因是______,导致牛奶变质。 (2)若要筛选嗜冷细菌,应将牛奶样品稀释液接种在以______为唯一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并且在______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以利于嗜冷细菌生长,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3)据图分析,研学小组应选择______号试管的菌液涂布的平板进行计数。 (4)按照菌落计数的要求,据图可得出1ml牛奶样品中嗜冷细菌的活菌数为______个,与用血球计数板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目较______(填“多”或“少”)。 (5)用上述方法统计样本中菌落数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其原因是______。 1. CRISPR/Cas9系统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一项新技术。该基因表达系统主要包含引导RNA和Cas9蛋白两个部分,引导RNA能识别并结合特定的DNA序列,从而引导Cas9蛋白结合到相应位置并剪切DNA,最终实现对靶基因序列的编辑。研究人员试图用CRISPR/Cas9系统对水稻产量基因Q基因进行编辑,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CRISPR/Cas9仅存在于原核生物,故需借助______技术才能在水稻细胞中发挥作用。Cas9蛋白与______酶的功能相似。 (2)首先依据______的部分序列设计DNA片段A(负责编码相应引导RNA),再将片段A与含有Cas9基因的质粒B连接,以构建编辑水稻Q基因的CRISPR/Cas9系统基因表达载体(如图所示)。位点Ⅰ、位点Ⅱ分别表示酶切位点______。 (3)质粒B大小为2.5kb(位点Ⅰ与位点Ⅱ相隔60b),经酶切后的片段A大小为0.5kb(千碱基对),连接形成的表达载体大小为______kb。 (4)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受体细胞,依据农杆菌的侵染特点,目的基因将插入到Ti质粒的______上,经过转化作用,进入水稻细胞,并将其插入到______,从而使其得以维持稳定和表达。 (5)CRISRP/Cas9基因编辑技术有时存在编辑对象出错而造成脱靶,试从引导RNA的角度分析脱靶的原因______。 1. 为探究遮光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所用遮阳网对某果树作适当遮光处理,分别于遮光前(0天)、遮光处理1天和21天后,取若干叶片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测定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和RuBP羧化酶(可结合CO2)活性等指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叶绿素含量(mg•g1-) 气孔导度(mmol•m2-•s1-) RuBP羧化酶活性(IU•L1-) 处理时间 0 1 21 0 1 21 0 1 21 0 1 21 对照组 6.89 6.92 7.04 1.34 1.33 1.42 102.5 100.6 105.2 283.9 282.1 293.5 实验组 6.95 10.23 2.45 1.32 1.48 1.66 101.3 144.8 45.1 282.1 280.6 88.5 (1)实验中对照组的条件为______,其它条件与实验组保持相同且适宜。 (2)由表可知,遮光处理1天后,实验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______对照组(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叶片通过______以适应短时间的弱光环境。 (3)由题可知,RuBP羧化酶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的______中,实验结果显示,遮光处理21天后RuBP羧化酶活性显著小于对照组,说明叶片______,导致______,从而使得有机物合成减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解:A、中心体无膜结构,不含磷脂,A错误; B、细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不含细胞核,B错误; C、吞噬细胞中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可转移至溶酶体,C正确; D、浆细胞中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需要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然后才能转移至细胞膜,D错误。 故选:C。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答案】D 【解析】 解:A、细胞癌变使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A错误; B、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得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B错误; C、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消灭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C错误; D、人体免疫系统识别癌细胞过程受到干扰,会导致癌细胞“逃逸”而不被攻击,D正确。 故选:D。 1、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导致癌细胞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本题考查细胞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掌握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3.【答案】B 【解析】 解:A、种子萌发初期以无氧呼吸为主,A错误; B、干重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B正确; C、A点时萌发的种子进行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而光合作用在A点之前就已进行,但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C错误; D、图乙两条曲线相交时,氧气释放量与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此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故选:B。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的变化,由于干种子进行萌发首先要吸足水分,鲜重在开始快速增加,但干重降低的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活性作用加强,消耗有机物,导致干重减少,后期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幼苗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使干重增加。 图乙中,开始时,O2吸收量少,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两条线相交之前,二氧化碳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表示细胞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条线相交之后,氧气释放量与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此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本题是对种子萌发过程中水的含量变化、细胞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产物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分析通过和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利用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解释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4.【答案】B 【解析】 解:A、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A错误; B、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中,可用黑藻叶片作为实验材料观察,B正确; C、由于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也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因此在研究蛋白酶专一性实验中,不能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反应物是否被彻底分解,C错误; D、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D错误。 故选:B。 1、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1)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2)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3)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DNA和RNA进行染色。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3、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 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检测蛋白质实验、调查人类遗传病、检测蛋白质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5.【答案】A 【解析】 解:A、因为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结合后,促进Na+内流,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可推测谷氨酸可以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逆转,A正确; B、图中③ 过程是谷氨酸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 C、据图分析,NMDA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作为受体谷氨酸识别,二是作为离子通道蛋白运输Na+,不能和其他神经递质结合,C错误; D、神经递质和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就被分解或者移走,不会长时间的起作用,D错误。 故选:A。 突触的结构: 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 突触的结构如图所示: 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C 【解析】 解:A、天敌捕食使此种群朝着a基因积累的方向定向进化,A错误; B、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只表明种群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B错误; C、昆虫天敌与昆虫种群在捕食与躲避捕食中实现了共同进化,C正确; D、根据题意,天敌捕食一年后,AA为:30%×90%=27%,Aa为:60%×90%=54%,aa为:10%×110%=11%,则调整比例后,AA、Aa分别是29%、59%,D错误。 故选:C。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基因频率计算:某基因频率=纯合子基因型比率+杂合子基因型比率。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基因频率计算的相关知识,对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解释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神经-体液 B 靶细胞膜(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③减少 增强 10000 ② 促进 【解析】 解:(1)正常情况下,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的血糖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强,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并促进靶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储存,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浓度正常,说明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正常,故发病机制不是图乙中的A型,而应是图乙中的B型,根据图示可知,B型是由于靶细胞膜(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③比A型明显减少(或不足),导致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3)由于Ⅱ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可用葡萄糖的代谢清除速率(MCR)表示,随着运动强度增大,运动后MCR明显高于运动前,说明一定的运动量能增强Ⅱ型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由图可知,运动量小于10000步时,运动后的MCR与运动前有所增加,但差别不大,而运动量大于10000步后,运动后的MCR与运动前比明显增加,故运动量需至少达到10000步才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4)根据图示可知,②为运输葡萄糖的载体,③为胰岛素受体,若GLUT-4是存在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则GLUT-4可能是图乙中的②.由于一定强度的运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程度,故可推测一定强度的运动可能促进骨骼肌细胞GLUT-4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 故答案为:(1)神经-体液 (2)B 靶细胞膜(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③减少(或不足) (3)增强 10000 (4)②促进 分析图甲可知,一定强度的运动可提高Ⅱ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当运动达到10000步以上,运动后的胰岛素的敏感程度明显大于运动前。分析图乙可知,A型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B型糖尿病的病因是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不足,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 本题考查人体血糖调节及相关的探究实验,要求考生识记人体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胰岛素的作用,并具有一定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8.【答案】20 乙 甲 核糖体(和线粒体) ② 【解析】 解:(1)分裂中期细胞甲含有20条标记的染色体,40个标记的DNA分子,细胞乙含有10条标记染色体,20个标记DNA分子,可以推测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甲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 (2)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甲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分裂后期细胞丙中含有20条标记的染色体,20个标记的DNA分子,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含有20条标记的染色体,20条未被标记的染色体),分裂后期细胞丁中含有12条标记的染色体,12个标记的DNA分子,可能是第三次有丝分裂后期,因此肯定属于减数分裂的样本是乙。 (3)根据(2)分析可知:取样时间最早的可能是甲。 (4)尿嘧啶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RNA可以存在于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中,亮氨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在两组实验中,放射性均能达到较高水平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和核糖体。 (5)尿嘧啶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亮氨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根据题意:细胞对于放射性亮氨酸的吸收量远远高于同时期对放射性尿嘧啶核苷酸的吸收量,说明蛋白质的合成量远远多于RNA的合成量,可能因为:①每条mRNA可以自动合成多个蛋白质分子,②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含量远远高于核糖核酸在细胞中的含量。 故答案为: (1)20 (2)乙 (3)甲 (4)核糖体(和线粒体) (5)② 放射性同位素碳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在只有碳12的培养基内进行有丝分裂,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的每个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产生的子细胞的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故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只有1个DNA分子中有1条链被标记,每条染色体含有的2条染色单体中仅有1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在有丝分裂后期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1条有放射性,1条没有放射性)随机移向细胞的两极,即第二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具体放射性的染色体数目不能确定;所以在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仅有1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有的染色体无放射性,但二者之和肯定为体细胞的染色体数。 放射性同位素碳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在只有碳12的培养基内进行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的每个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每条染色体含有的2条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的每个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每条染色体含有的2条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DNA半保留复制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相关知识,考生应从第一次分裂情况逐次考虑,并且染色单体在分离时是随机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的,在分析过程中能够紧扣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9.【答案】不遵循 7 雄性可育椭圆形:雄性不育长粒=1:1 长粒 2:1 3:1 【解析】 解:(1)由图示可知,控制大麦雄性是否可育(M、m)和种子形状(R、r)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6号染色体上,表现为连锁,故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大麦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二倍体农作物,没有性染色体,染色体数为2n=14,故测定大麦基因组的序列,需要对7条染色体的DNA进行测序。 (3)该三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Ⅰ和Ⅱ分离,染色体Ⅲ因结构特殊随机分配。可知该个体产生的花粉为MmRr、mr,由于含Ⅲ号染色体的花粉无授粉能力,故能参与受精的花粉为mr,该个体产生的雌配子为MmRr:mr=1:1,且都能参与受精,故该三体新品系自交产生的F1 的基因型为MmmRrr:mmrr=1:1,由于雄性可育(M)对雄性不育(m)为显性(雄性不育指植株不能产生花粉);椭圆粒种子(R)对长粒种子(r)为显性,故F1表现型及比例为雄性可育椭圆形:雄性不育长粒=1:1.其中形状为长粒的种子由于雄性不育,故种植后杂交时无需去雄,即方便用来杂交育种。 (4)设控制高产的基因为b,则突变体高产的基因型为bb,则题(3)中方便用来杂交育种的植株基因型为mmBB,其与高产植株(MMbb)杂交得到F1(MmBb),F1自交得到F2,单独种植F2各植株,最后统计F2的产量。(不考虑交叉互换)。若高产突变发生在6号染色体上,则F1(MmBb)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Mb:mB=1:1,F2的基因型为1MMbb:2MmBb:1mmBB,由于mm表现雄性不育,故mmBB不能产生后代,F2植株MMbb、MmBb分别表现为高产、普通产量,比例为1:2,所以若F2普通产量植株:高产植株=2:1,则高产突变发生在6号染色体上;若高产突变发生在其他染色体上,则后代配子比例不受雄性不育的影响,F1(Bb)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b:B=1:1,F2的基因型为1bb:2Bb:1BB,F2植株表现为高产、普通产量,比例为1:3,所以若F2普通产量植株:高产植株=3:1,则高产突变发生在其它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1)不遵循 (2)7 (3)雄性可育椭圆形:雄性不育长粒=1:1 长粒 (4)2:1 3:1 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两对基因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图示中两对基因连锁,故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花粉,故可用mm基因型的个体做母本进行杂交实验,可免去了对母本去雄的操作。 利用雄性不育的特点进行基因定位是本题的难点。理解雄性不育的植株不能产生雄配子是解题关键。 10.【答案】(巴氏消毒强度比较低,)经巴氏消毒的牛奶仍有少部分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在适宜温度(或常温)下能快速繁殖 乳蛋白 低温(或较低温度) 3 3.9×105 少 需要 需要证明(或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解析】 解:(1)牛奶等液体制品的消毒常采用巴氏消毒法,由于巴氏消毒的牛奶中没有被杀死的微生物(或细菌)在适宜温度(或常温)下大量繁殖,故巴氏消毒的牛奶在常温(约28℃)下保存时间较短。 (2)要在牛奶中筛选嗜冷细菌,应将牛奶样品稀释液接种在以乳蛋白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且在低温环境条件下培养,以利于嗜冷细菌生长,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3)据图分析可知,图示采用的是3号试管菌液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和计数嗜冷细菌的。 (4)据图可知1mL牛奶样品中嗜冷菌的活菌数为(36+39+42)÷3×103÷0.1=3.9×105.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菌连接在一起时,往往统计的是一个菌落,所以用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较少。 (5)用上述方法统计样本中菌落数时需要设置对照组,原因是需要证明(或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故答案为: (1)(巴氏消毒强度比较低,)经巴氏消毒的牛奶仍有少部分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在适宜温度(或常温)下能快速繁殖 (2)乳蛋白 低温(或较低温度) (3)3 (4)3.9×105 少 (5)需要 需要证明(或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1、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 ①灼烧灭菌: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 ②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 ③高压蒸汽灭菌:培养基采用该方法灭菌。 2、菌落特征包括:(1)菌落大小、(2)菌落形状、(3)菌落的隆起程度、(4)菌落的颜色、(5)菌落的透明度。 本题结合嗜冷菌的培养的实例,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及微生物的计数,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1.【答案】转基因 限制酶 Q基因 KpnⅠ、BamHⅠ 2.94kb T-DNA 水稻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其他DNA序列也含有与引导RNA互补配对的序列,造成引导RNA错误结合而脱靶 【解析】 解:(1)若将原核生物的基因导入真核生物中并表达,需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根据题干信息“Cas9蛋白结合到相应位置并剪切DNA”,说明Cas9蛋白与限制酶的功能相似。(2)由于是对水稻产量基因Q基因进行编辑,故首先需要依据Q基因的部分序列设计DNA片段A(负责编码相应引导RNA),再将片段A与含有Cas9基因的质粒B连接,以构建编辑水稻Q基因的CRISPR/Cas9系统基因表达载体(如图所示)。根据片段A两端的限制酶种类以及片段A连接在位点Ⅰ、位点Ⅱ之间,可知位点Ⅰ、位点Ⅱ分别表示KpnⅠ和BamHⅠ的酶切位点。 (3)质粒B大小为2.5kb(位点Ⅰ与位点Ⅱ相隔60b),经酶切后的片段A大小为0.5kb(千碱基对),连接形成的表达载体大小为2.5+0.5-0.06=2.94kb。 (4)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受体细胞,由于农杆菌的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故可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经过转化作用,进入水稻细胞,并将其插入到水稻细胞染色体的DNA上,从而使其得以维持稳定和表达。 (5)由于其他DNA序列也含有与引导RNA互补配对的序列,造成引导RNA错误结合,从而导致CRISRP/Cas9基因编辑技术会出现编辑对象出错而造成脱靶。 故答案为: (1)转基因(DNA重组或基因工程) 限制酶 (2)Q基因 KpnⅠ、BamHⅠ (3)2.94kb (4)T-DNA 水稻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5)其他DNA序列也含有与引导RNA互补配对的序列,造成引导RNA错误结合而脱靶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CRISPR/Cas9系统基因编辑技术是利用该基因表达系统中的引导RNA能识别并结合特定的DNA序列,从而引导Cas9蛋白结合到相应位置并剪切DNA,最终实现对靶基因序列的编辑。由于其他DNA序列也含有与引导RNA互补配对的序列,造成引导RNA错误结合而出现脱靶现象。Ti质粒是农杆菌中的一种质粒,其上有T-DNA,把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中是利用了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分子上。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理解“引导RNA能识别并结合特定的DNA序列,从而引导Cas9蛋白结合到相应位置并剪切DNA,最终实现对靶基因序列的编辑”这句话的含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2.【答案】全光照 大于 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增大气孔导度 叶绿体基质 长时间遮光处理会显著抑制(降低)RuBP羧化酶活性 (暗反应中)CO2的固定(或吸收)速率减慢(降低)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是探究遮光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故对照组应为正常光照,实验组应为遮光处理,其它条件两组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2)由表可知,遮光处理1天后,实验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对照组。根据表格所给数据,遮光一天实验组的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均比对照组高,而RuBP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几乎无差异,故遮光处理1天后,实验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对照组的原因可能是叶片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增大气孔导度以适应短时间的弱光环境。 (3)二氧化碳的固定在叶绿体基质中,根据RuBP羧化酶可结合CO2,可知RuBP羧化酶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实验结果显示,遮光处理21天后RuBP羧化酶活性显著小于对照组,说明叶片长时间遮光处理会显著抑制RuBP羧化酶活性,导致暗反应中CO2的固定速率降低,从而使得有机物合成减少。 故答案为: (1)全光照(或“正常光照”或“不进行遮光处理”) (2)大于 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增大气孔导度 (3)叶绿体基质 长时间遮光处理会显著抑制(降低)RuBP羧化酶活性 (暗反应中)CO2的固定(或吸收)速率减慢(降低) 本实验是研究适当遮光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故对照组应为正常光照,实验组应为遮光处理,由表格数据可推测,遮光处理第一天,适当遮光可通过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和气孔导度来提高净光合速率。遮光21天后,遮光组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RuBP羧化酶活性均降低。 能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出现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