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1高考新课标物理总复习第二轮——高中物理学史
物理总复习(第二轮) 高中物理学史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他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程序如下: 提出假说: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对时间均匀变化的最简单的变速运动; 数学推理:由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为v的匀变速运动平均速度和得出;再应用从上式中消去v,导出即。 实验验证:由于自由落体下落的时间太短,直接验证有困难,伽利略用铜球在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滚下,上百次实验表明:;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运动,位移与时间平方的比值不变,说明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相同;不断增大斜面倾角,重复上述实验,得出该比值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说明小球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变大。 合理外推:把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为90°的情况,小球的运动成为自由落体,伽利略认为这时小球仍保持匀变速运动的性质。(用外推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还需经过实验验证)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 2.1683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1846年,科学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6.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级火箭,我国已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7.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单摆的周期公式。周期是2s的单摆叫秒摆。 8.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相互接近,f增大;相互远离,f减少) 二、热学 1.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2.19世纪中叶,由德国医生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尔、德国学者亥姆霍兹最后确定能量守恒定律。 3.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克劳修斯表述。次年开尔文提出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开尔文表述。 4.1848年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指出绝对零度(-273.15℃)是温度的下限。T=t+273.15K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 5.瓦特在1782年研制成功了具有连杆、飞轮和离心调速器的双向蒸汽机。 三、电磁学 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2.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3.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4.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5.1841~1842年 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6.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7.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但当粒子动能很大,速率接近光速时,根据狭义相对论,粒子质量随速率显著增大,粒子在磁场中的回旋周期发生变化,进一步提高粒子的速率很困难。 8.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1834年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9.1832年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即在研究感应电流的同时,发现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双绕线法制精密电阻为消除其影响应用之一。 10.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场的基本方程组,后称为麦克斯韦方程组,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电磁波是一种横波。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四、光学 1.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及其弟子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2.1849年法国物理学家斐索首先在地面上测出了光速,以后又有许多科学家采用了更精密的方法测定光速,如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的旋转棱镜法。 3.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4.关于光的本质:17世纪明确地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另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这两种学说都不能解释当时观察到的全部光现象。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1818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1887年由赫兹证实。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并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的人体照片。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时适用于微观粒子)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是电磁波、概率波、横波(光的偏振说明光是一种横波)。 光的电磁说中要注意电磁波谱,还要注意原子光谱。 5.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1927年美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案。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衍射现象影响小很多,大大地提高了分辨能力,质子显微镜的分辨本能更高。 五、原子物理学 1.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2.1909年-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 m 。 3.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衰变的快慢(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4.1917年密立根测定电子的电量。 5.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被其学生查德威克于1932年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6.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1942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 7.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人工控制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 8.现代粒子物理 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 粒子分为三大类: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 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 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质子、中子;强子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夸克带电量可能为元电荷的或。 物理学史专项训练 1.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 B.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的干涉现象提出了光子说 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一种原子结构模型 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a)和镭(Ra) 2.卢瑟福在研究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运动方向不变,说明原子所带正电是均匀分布的 B.极少数a粒子发生大角度的偏转,说明这些a粒子受到了较大的库仑斥力作用 C.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说明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3.下列各种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事实的是 A.托马斯·杨通过对光的干涉的研究证实了光具有波动性 B.普朗克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C.赫兹首先通过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D.光电效应现象是爱因斯坦首先发现的 4.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结论 B.贝克勒耳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卢瑟福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查德威克通过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发现了中子 D.牛顿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 5.以下几个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 A.爱因斯坦提出光是一种电磁波 B.麦克斯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C.托马斯·杨利用双缝干涉实验有力地说明光是一种波 D.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粒子性 6.关于原子核衰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衰变时放出的射线和射线都是电磁波 B.衰变时放出的射线为原子的核外电子被电离后形成的 C.原子的天然衰变都是自发形成的 D.天然衰变说明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7.能证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实验分别是 A.光的干涉现象和光电效应 B.光的衍射现象和光电效应 C.光的反射和色散现象 D.光的反射现象和小孔成像 8.关于热现象和热学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低温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使温度逐渐降低,并最终达到绝对零度 B.热量是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的 C.第二类水动机不能制成是因为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D.用活塞压缩气缸里的空气,对空气做功 2.0×105J,同时空气向外界放出热量1.5×105 J,则空气的内能增加了0.5×105 J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于理想热机,若无摩擦、漏气等能量损失,就能使热机效率达到100% B.热量不能从常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C.一切物理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D.由热力学定律可推断出某个物理过程是否能自发进行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康普顿发现了电子 B.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贝史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 D.伦琴发现了X射线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小,导电的性能越好 B.利用半导体的导电特点可以制成有特殊用途的光敏、热敏电阻 C.超导体是指某些金属的温度升高到某一数值时,它的电阻突然降为零而所处的状态 D.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通常用它们制成标准电阻 12.科学方法在物理问题的研究中十分重要,历史上有一位物理学家受到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启发,运用_____ _方法(选填“建立模型方法”、“类比方法”、“控制变量方法”、“假设方法”),在电磁学领域中建立了一个物理学定律,该定律的名称为 __。 13.物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的思想方法。例如“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是指在效果等同的前提下,以一些简单的因素代替原来的复杂因素,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请再写出两种你所知道的物理思想方法 和 。 14.下列物理学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A.麦克斯韦从理论研究中发现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跟真空中的光速相等 B.卢瑟福在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 C.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 D.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15.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下列关于光的本性的陈述符合科学规律或历史事实的是 A.牛顿的“微粒说”与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本质上是一样的 B.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显示了光具有波动性 C.麦克斯韦预言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D.光具有波粒两象性性 16.气象卫星发射回地面的红外云图是由卫星上装配的具有接收云层辐射的红外线感应器完成的.云图上的黑白程度由辐射红外线的云层温度高低决定,这是利用红外线的 A.不可见性 B.穿透性 C.热效应 D.化学效应 17.如图所示,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射线χ1,轰击铍()时会产生粒子流χ2,用粒子流χ2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χ3,经研究知道 A.χ1为α粒子,χ2为中子 B.χ1为α粒子,χ3为质子 C.χ2为质子,χ3为中子 D.χ2为质子,χ3为光子 18、物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物理学中的很多定律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下列定律中可以通过实验直接得以验证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二定律 C.牛顿第三定律 D.玻意耳定律 19.2005年是“世界物理年”,100年前的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这一年他先后发表了三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其中关于光量子的理论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D.某单色光照射一金属时不发生光电效应,改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该金属时可能发生光电效应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射线与γ射线都是电磁波 B.β射线为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 C.用加温、加压或改变其化学状态的方法都不能改变放射线元素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 D.原子核经过衰变生成新核,则新核的质量总等于原核的质量 21.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物理学家是 A.韦伯 B.安培 C.奥斯特 D.法拉第 参考答案 1.AC 2.BC 3.AC 4.AC 5.CD 6.CD 7.AB 8.D 9.D 10.CD 11.C 12.类比方法 库仑定律 13.理想化方法 对称法 类比法 等效法 归纳法 逆向法 控制变量法14.AC 15.BCD 16.C 17. A 18.BCD 19.AD 20.C 21.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