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1
2012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1 一、语言文学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原创 A.屏气 摒弃 并蒂莲 秉烛夜谈 B.翌日 游弋 溢洪道 逸兴遄飞 C.驼绒 滂沱 拓荒者 脱颖而出 D.棘手 际遇 极乐鸟 集腋成裘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原创 A.披览 缕析 远见灼识 细嚼出滋味 B.寒碜 偿试 杀一儆百 礼尚往来 C.平添 骁勇 秣马厉兵 路遥知马力 D.吆喝 贻误 改弦更章 理屈词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原创 A.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含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 B.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C.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降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原创 A. 现代医学一再证明,当一个人精力衰退、对事物缺乏好奇心与兴趣时,循环系统功能也会跟着退化。 B. 来自海内外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800多位闽籍工商界精英汇聚福州。 C. 昨日,市文物局组织了39名专家赶到重建的龚滩古镇,对已经完工的工程通过了验收。 D. 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5. 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原创 本校邀请著名学者刘教授来校讲学。在向全校师生做介绍时,校长的话中有这样一段:“刘教授是我校的校友,他长期从事学术研究,成果丰富,贡献卓越,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A. 这既是他本人的荣耀,也是敝校的荣耀。 B 这既是他得光荣,也是我们学校的光荣。 C. 这既是本校的自豪,也是他本人的自豪。 D. 这既是他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6. 请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改写划线部分句子,使段落结构完整,句义明确。(4分)原创 我们对西方的圣诞节趋之若鹜,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跟着潮流走,我们过圣诞节意义何在?我们只是凑热闹而已。我们过圣诞节完全没有意义,西方人就算不过圣诞节,这个节日对他们来说同样意义重大。 7. 请看以下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改编石家庄第二中学高三阶段考试 注:此人下面是一块巨石 (1)描述漫画内容,至少恰当地用上一个成语。不超过50字(2分) (2)给漫画拟一个题目,不要拟“无题”。(1分) 题目: (3)写出你对此人的告诫。(2分) 告诫: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改编四川省绵阳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诊断考试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9分) 中国许多古建筑,何以能千年不遭雷击?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当今的科学界。相反,将古建筑装上避雷针,反而更易招来雷击。其实古建筑避雷,是风水理论和阴阳学说的巧妙结合,即自然消雷与绝缘避雷的有机结合。 由建筑物周围环境和建筑物本身形成的自然消雷,使建筑物周围大地与云层间雷电大量消失,雷电被吸引到周围的凸尖物体上;而绝缘避雷,则使建筑物本身具有较高的耐雷水平。自然消雷与绝缘避雷,是通过雷击选择性,即将雷电吸引到建筑物周围的凸尖物体上来实现消雷的,因此可以说雷击选择性是自然消雷与绝缘避雷二者的一个推论。绝缘避雷的绝缘是相对的,如果没有自然消雷(雷击选择性),任何古建筑都可能被雷电击毁。自然消雷与雷击选择性,都是由于地面凸起物在雷电场中产生的电晕电流而存在。一般而言,自然消雷能力强,雷击选择也明显,但在保护古建筑不遭雷击上,都必须借助于古建筑良好的绝缘性。 基于雷电现象和摩擦起电的认识和探索,中国古代很早就能在一定范围内区分导体和绝缘体。也就是说,从对雷电现象的认识水平来看,中国古代实现绝缘避雷是可能的。 五台山古建筑,从使用材料看,主要有纯金属、木材和砖石三类。纯金属建筑,如铜殿、铜塔等,与自然融为一体,其防雷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至于木构和砖石建筑,从结构上讲,主要包括台基(地基部分)、墙体和顶三部分。台基是基础部分,所用材料有砖石、灰浆(成分为白灰、糯米、白矾等)、木材和小夯土灰等。从导电性能上说,这些材料都是绝缘和近似绝缘的。从构造上说,这种选料与制作十分讲究的基础工程都具有防潮、防腐、防震等功能,水更不易侵入。因此,整个地基部分就是一个良好的绝缘体。墙体的主要材料为木材、砖石、灰浆、油灰(成分为面粉、白灰、烟子、桐油等)、砖灰、麻、油漆等,都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从工艺和构造上讲,做工极为讲究,比例适当,不易渗水,并能经得起暴风雨的袭击。顶部的材料为木材、瓦、油漆、金属等,除金属外都是绝缘性能较好的材料。另外,比较讲究的建筑物表面部分基本上都进行过绝缘处理,如木结构和金属部分都用油漆和桐油漆过,而砖石部分则用桐油和砖灰等混合物涂抹过。 从整体上看,五台山古建筑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若不遭破坏,是不易着雷的。同时,五台山古建筑群有着良好的通风透气环境,使得古建筑本身保持清洁干燥,绝缘性能不遭破坏。本身良好的绝缘性能,与所处环境较强的自然消雷能力的相辅相成,使得五台山古建筑群不仅处于弱电场中,而且本身电阻较高近似于绝缘体或相对于周围环境来说是绝缘体,使得雷击的主放电过程不会在建筑物上产生,从而保证了建筑物很高的避雷水平。 不过,绝缘避雷最典型的例证,当属太原双塔。太原双塔落成于万历四十年(1612),是明代砖构建筑的优秀之作。底平面八用形,内部空心式,各13层,高均在54.7米以上。塔身为全砖石结构,仅在各层角檐装有一根桃木。太原双塔地处太原高地,周围环境的自然消雷能力有限,本身也仅有高耸的尖顶及各层出檐具有一定的但又远不足以避雷的自然消雷能力,其之所以能自明代建成至今从未遭受雷击,主要是因为其本身良好的绝缘性能。双塔地处高地,地质干燥,塔身不着雨淋,又兼全砖石结构,与五台山类似建筑一样或更甚,在雷雨天近似于绝缘体,耐雷水平很高,实际上就像今天输电线路中的大悬垂串一样。 -----选自《中国科技十二讲》 8、对五台山古建筑群能绝缘避雷解说准确的一项是( ) A.五台山古建筑的通风透气环境良好,使古建筑群本身保持清洁干燥,绝缘性能没有遭破坏,保证了建筑物很高的避雷水平。 B.五台山古建筑群做工极为讲究,比例适当,不易渗水,经得起暴风雨的袭击;其顶部使用的材料都是绝缘性能较好的材料。 C.五台山古建筑使用的材料有纯金属、木构和砖石三类,这些材料都是绝缘或近似绝缘的,具有很好的导电性能。 D.五台山古建筑群建筑物的表面部分都进行过绝缘处理,如木结构和金属部分都用油漆和桐油漆过,而砖石部分则用桐油或砖灰等混合物涂抹过。 9.下列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自然消雷,是由建筑物的周围环境和建筑物本身形成的,它是通过雷击选择性,即将雷电吸引到建筑物周围的凸尖物体上,从而来实现避雷的。 B.绝缘避雷,强调建筑物本身应具有较高的耐雷水平。不过绝缘避雷的绝缘是相对的,如果没有自然消雷(雷击选择性),任何古建筑都可能被雷击毁。 C.太原双塔之所以能自明代建成至今从未遭受雷击,主要是因为其本身良好的绝缘性能。D.自然消雷与绝缘避雷,是通过雷击选择性来实现避雷的,因此可以说雷击选择性是自然消雷与绝缘避雷二者的共同点。 10.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建筑避雷原理,暗合现代避雷原理,充分反映了我国先民伟大的创造才能。 B.由五台山古建筑群和太原双塔可看出,中国古代很早就对雷电现象和摩擦起电有着一定的认识和探索,并能在一定范围内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将其运用于建筑实践中。 C.太原双塔地势高,地质干燥,塔身不着雨淋,又兼全砖石结构,即使在雷雨天也近似于绝缘体,加上它有着与五台山建筑类似的自然环境,所以耐雷水平很高。 D.五台山古建筑群本身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而所处环境又有着较强的自然消雷能力,使得五台山古建筑群处于弱电场中,或者说相对于周围环境来说是绝缘体,没有了避雷击的可能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改编《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解题技巧》 听雪 刘家科 平静的拂晓敞开广阔的胸怀,深情地接纳今年最后一场冬雪。她似乎早已聆听到了冬雪的呼唤,于是将所有感官的功能都转化为听觉,准备欣赏一场浸透宇宙的音乐的交响。起初,冬雪如满月的银辉普洒大地,寂静得让你只听得到自己心脏的跳动;随之又如初春的杨花柳絮,飘扬飞舞,搅动着整个太空,似能听得到花絮联袂起舞的细响,听得到众多花神相视而笑的妙音;宇宙被翻滚的银色所霸占,大地被沉静的白光所覆盖。随后,冬雪竟变成漫空飞降的天鹅,扇动巨大的银翅,将宇宙的风裹携到人间。拂晓又感受到一种无边无际的神力的挤压,一种无处不到的神光的洗礼,一种高洁而深厚的宏大乐章的浸泡。 忽然,冬雪幻化出另一种景象,阴柔转化为阳刚。看远处,刀光剑影舞动着迟到的晨曦,隐隐传来刀剑相互撞击的声响;这种金属之声,由远而近,由隐而显,由徐而疾,如狂风掠地而来,如巨澜卷海而至。似听得到一个世纪被推翻的声响,听得到一个王朝被摧毁的声响,听得到一座王宫被推倒的声响,听得到几千年的黑暗与腐朽被冲得七零八落的声响……这是世纪初那一场革命吗?这是世纪中那一次开国大典吗?这是世纪末那一场改革开放吗? 红日出,冬雪停,世界又恢复平静,宇宙又归于安祥。不甘寂寞的阳光开始用她初升时的红色在原野上创造新的辉煌,拂晓隐退到暗处,静听着与大地拥抱在一起的冬雪的动静。此刻,冬雪已成为阳光与大地亲吻的媒介,阳光的唇冰凉冰凉,但他们都极力用口腔的热气融化冬雪,拂晓听得到冬雪融化的声音,听得到冬雪滋润大地的声音,听得到冬雪滋润阳光的声音。冬雪在与大地窃窃私语,冬雪在与阳光窃窃私语。她告诉他们,她来自宇宙的深处,来自历史的深处,来自世纪的起点;她告诉他们,宇宙的意志是荡涤污秽布施高洁,历史的意志是扫除邪恶播种和善,世纪的意志是除旧布新,迎接光明--作为宇宙、历史、世纪的神圣使者,冬雪将这次来临的真谛和盘托出…… 今年最后一场冬雪,来得快去得也快,她完成了神圣的使命,便随之涅盘,留给大地的是生机,留给人类的是希望,留给国家的是奋发图强,留给新世纪的是旧世纪的忠告与预言…… (选自2002年3月30日《文艺报》) 11、第一段中所描述的“浸透宇宙的音乐的交响”具体包括哪些内容?(4) 12、“拂晓又感受到一种无边无际的神力的挤压,一种无处不到的神光的洗礼,一种高洁而深厚的宏大乐章的浸泡”,这句话是从哪些角度写冬雪给拂晓的感受的?(3分) 13、“冬雪将这次来临的真谛和盘托出”,冬雪“这次来临的真谛”是什么呢?(3分) 14、“冬雪幻化出另一种景象”,“另一种景象”具体指什么?纵观全文,说说作者为何以“听雪”为题?(6分) 15、下列各项中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 第一段中“寂静得让你只听得到自己心脏的跳动”是对寂静氛围的描述,因为它不属于“浸透宇宙的音乐的交响”的范畴。 B.文章通过描写冬雪无边无际的神力对拂晓的挤压,表现出拂晓愿意接受冬雪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C.作者由冬雪幻化出的“另一种景象”联想到一个世纪被推翻,一个王朝被摧毁,一座王宫被推倒,暗示出作者的多愁善感。 D.冬雪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却把生机和希望留给了天地和人类。 E.文中对冬雪的描述由实而需,作者从自然景观的描述自然过渡到历史、人类等更大的时空范围。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改编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 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候、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 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大守。数岁,以官卒。郑庄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 大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戏,交情乃见。”郑亦云,悲夫! (《史记》一二O卷《汲郑列传》) 注①洗沐:官员休假 ②算:竹器 ③推毂:推荐 ④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 ⑤逋负:拖欠款项 16. 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 存:问候 B.每朝,候上之间说 间:空闲时 C.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下:下等 D.郑庄行,千里不赍粮 赍:携带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B.与官属言,若恐伤之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C.请治行者何也? 其妻问其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D.数岁,以官卒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至于泰安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当时曾经担任过项羽的将军,项羽死后,不久也就归顺了汉朝。 B.郑当时以行侠仗义为自豪,解救了张羽,名声传扬在梁楚一带。他喜欢结交朋友,常常夜以继日邀请拜谢宾客。 C.郑当时喜欢黄帝、老子的言论,仰慕年高有德的人;他年轻,官位卑微,但交游的朋友都是与他祖父同辈的人。 D.郑当时曾位列九卿,中途罢官回家,家境贫寒,门庭冷落。晚年,担任汝南郡太守且在任上去世。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2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原创 御街行 秋日怀旧 范仲淹 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2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3分) 22.请从“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4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改编《2010年福建省高考总复习纲要》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①之,不处②;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③成名?君子无终食④间违仁,造次⑤于是,颠沛⑥于是。” 【注】①道;指正当手段。②不处:不要。③恶:怎么。④终食:吃完一顿饭。⑤造次:仓促之中。⑥颠沛:危急困难的时候。 23. 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中可以看出,孔子主张人们要仁义,但也承认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 B.孔子认为,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 C.孔子主张,富与贵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 D.这一文字说明仁是取舍一切的标准,是人在颠沛流离的时候应该遵守的道德。 24. 孔子对“富与贵”的相关主张,今天还有价值吗?请简要说出你的理由。(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原创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亦欲究天人之际, ,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司马迁《报任安书》) (2)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师说》) (3) 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4)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 。(王羲之《兰亭集序》) (5) 弦弦掩抑声声思, 。 ,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四、作文(60分)原创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所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其实,不只是参禅,为人,为事,为文……莫不如此。不同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不同,即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所达到的境界也不尽相同。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请以“境界”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2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B(B项都读作 yì A项并蒂莲 读作 bìng 其它读作bǐng C项 驼绒 滂沱 读作tuó 拓荒者读作tuò 脱颖而出读作tuō D项 际遇读作jì 其它读作jí) 【解析】本题考查都是常见字的读音,其中“ 屏” 是多音字。这些常见字在必修教材中都出现过,学生并不生疏。“滂沱”的“沱 ”、“ 游弋”的“弋”、“ 翌日”的“翌”容易造成习惯性误读。此题考查“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 ”,难度比“注音正确的一组”有所降低。 2.C(项“远见灼识”“灼”应为“卓“。B项“偿试”的“偿”应为“尝”.D项“改弦更章”的“章”应为“张”。) 【解析】本题属于单纯考察错别字,难度不大,且都属于必修教材的内容。 3.B“涣然冰释”指像冰块融化一样完全消散。比喻疑难或误会全部消除。而题目中却用来指烦恼被消除,显然成语的使用不符合语境。“行云流水”意思是像行动着的云何流动着的水。比喻洒脱自然,毫无拘束。多指文章,句中用来比喻时间是不对的。“叹为观止”意思是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不符合语境。 【解析】本题“察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比单纯“考察词语语用错误的一项”难度略有加大。 4.A B项概念不清,不合逻辑,“海内外”指的是国内和国外,与后面的“国内”重复,应删去“海内外”。C项主谓搭配不当,修改为“专家……进行了验收”。D项搭配不当,“看见……释放的幽香”动宾搭配不当。 5.B(刘教授的成功首先应该是他自己的光荣,然后才是带给学校的光荣,排除C项。刘教授回到母校,所以介绍时不用敝校,排除A项。“全国人民”范围过大,也与“校长”的身份及讲话涉及的范围不协调,排除D项。) 6.我们过圣诞节就好像乞丐披上了龙袍,脱去了龙袍仍然是个乞丐,而真正的皇帝即使脱去了龙袍仍然是皇帝。 【解析】本题既考察语句的仿写,又考察语句的衔接。改写时应注意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7.答案示例 (1)一个人蹲在一块硕大的无朋的石头上,弯着腰,将两臂搂住巨石,费了九年二虎之力,欲将巨石搬走。(要点:只要说清画面内容,用好一个成语即可) (2)不自量力 没脑子 (要点:重在意思,要与上下答案吻合) (3)该放就放吧 做事不妨多用用脑子 (从“不自量力”和“做事要讲求方式方法”考虑。如果学生有创新,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答题时,首先要读懂图意——什么事物?表达什么意思?有什么特点?然后才能写出漫画的寓意。 8.A B项信息遗失,原文有“除金属外”。 C项也遗失了信息,造成表述绝对,原文有“主要”的限制。 D项也遗失了信息,比较讲究的“基本上”。 9.D D项“共同特点误,原文是“一个推论”。 10.B A项据原文“将古建筑装上避雷针,反而更易招来雷击”可知“暗合现代避雷原理”的表述误。 C项“它有着与五台山建筑类似的自然环境”误,原文表述为“与五台山类似建筑一样”。 D项一是信息不全,二是绝对化,原文只是说“保证了建筑很高的避雷水平”。 11.让你只听到自己心脏跳动的寂静;花絮联袂起舞的细响,众多花神相视而笑得妙音;冬雪漫空飞降,斜裹宇宙之风的声响。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先读懂问题,是要我们找出“具体”的“浸透宇宙的音乐的交响”的内容是什么,这告诉我们答案就在文中!紧随这句话,我们可以通过“起初”、“随之”、“随后”等几个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找到具体内容,再加以归纳概括就解决问题了。 12.冬雪的力量(繁密),冬雪的颜色(洁白),冬雪的声音(宏大)。 【解析】这一题考察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拂晓又感受到一种无边无际的神力的挤压,一种无处不到的神光的洗礼,一种高洁而深厚的宏大乐章的浸泡”,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第一段的末尾,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下文的两段可说事对这句话的的具体解释。 13.将宇宙、历史、世纪的意志传递给大地、阳光。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理解文义、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也是对重要文句的考察。我们需要这句话放到它出现的段落中来理解,“冬雪将这次来临的真谛和盘托出”这句话出现在倒数第二段的末尾,这无疑给出了解题的信号:这句话是对以上段落或是对以上段落或是对本段内容的总结。 14.对历史的回望。作者本意不在描绘冬雪之形,而是想借冬雪传达出对宇宙、历史世纪的回顾与期望。“听”字恰恰可以尽情地联想,尽情地放飞思绪,这是“看”“观”等词语所无法达到的。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重要文句的理解。这句话是转折的开始,也是由物转向情感表达的过渡。纵观全文,作者虽在写雪,但事实上其意却是在回望历史之际发幽古之思。仿佛在冬雪中听到来自历史深处的呼喊。 15.DE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我们要用排除法将错的找出来就可以了,具体来看:A项错在没有将“寂静”当作“音乐的交响”的一种表现形式,作者“起初”写“音乐的交响”,是把“寂静”作为这一交响的开始;B项中所说的拂晓“愿意接受冬雪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是不符合文义的C项“作者多愁善感”的分析不符合文义,作者由冬雪幻化的的景象里,体会出的是壮怀激烈的激情。 16. C(谦恭) 17. D(A从/到。B好像/假若。C语气提顿/的人。D两个“以”作“在”讲。) 18. A(郑当时来当项羽将军,是他的父亲当过。) 19. 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解析】本题是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先根据“诚” “也”,及一些名词初步断开,然后细读。一处断句正确两分,两处正确三分。 20. (1)“客人来了,不论高贵低贱(都要立即请进来),不要让客人在门外等候 (2)听到别人好的建议,就把它推荐给皇上,生怕延误了。 【解析】文言翻译要字字落实,并注意句子中涉及的语法现象。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文语法往往是得分点。(1)句应注意“无、“贵”、“贱”的翻译。 (2)句注意“善言”“进”的翻译。还要注意句中省略的成分。 【参考译文】 郑当时,字庄,陈县人。他的父亲郑君曾经做过项藉的将镇;项藉死后,不久归属汉朝。 郑庄以行侠仗义为乐事。他曾经解救张羽于危难之中,名声在梁、楚地区广为传扬。 孝景帝时,为太子舍人。每逢五天一次的官吏休假日,他常常在长安四郊设置马匹,问候那些老朋友,请竭拜谢宾客,夜以继日,直到天亮,还总是担心不周到。郑庄喜好黄老学说,仰慕年高望重的人.好像生怕见不到。他年纪轻官位低,但他交往的好友都是他祖父辈的天下知名的士人。武帝登基,郑庄—步步升为鲁国中尉、济南郡太守、江都国相,一直升为九卿担任右内史,由于在武安侯田蚡、魏其侯窦婴举行的当时的廷议中发言失当,郑庄被贬为詹事,后来调升为大农令。 郑庄任太史时,告诫(他家的)守门人说:“客人来了,不论高贵低贱(都要立即请进来),不要让客人在门外等候。”他执行主人敬待客人的礼节,能以自己尊贵的身份谦恭地对待客人。郑庄廉洁奉公,又从不添置私产,只靠薪俸和获得的赏赐来供应诸位年长的宾客。这样—来,他赠送人的礼物,只是些竹器盛放的普通食品。每次上朝,等到皇上空闲时就进言,每次不忘记说及天下德高望重的贤士。推举士人和丞、史等下属官员时,总是津津乐道,兴味盎然,还常说这些人比自己贤能。他对吏属从不直呼其名,跟下级谈话,总怕言辞失当而伤害他们。听到别人好的建议,就把它推荐给皇上,生怕延误了。崤山以东的士人和一些年长的人因此都异口同声地称赞郑庄。 郑庄被派遣视察黄河溃口,自己申请给五天假整治行装。皇上说;我听说,‘郑庄出行,千里不带粮’,现在却申请给假整治行装,这是为什么?”(郑庄虽然人缘好),然而他在朝廷议事,常常迎合皇上的意旨,不敢明确表态对或不对。到他晚年时,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四方夷族,全国耗费多,财力物力越发匮乏。郑庄保举的人和他的宾客有给大司农承雇搞运输的,亏欠款项很多。司马安做淮阳太守,揭发了这件事,郑庄因此获罪,赎罪以后贬为庶人。不久,在丞相府暂任长史。皇上认为他老了,让他担任汝南郡太守。几年以后,在任上去世。 郑庄当初位列九卿,为人清廉,平时居家品行纯洁。中途罢官回家,家境贫寒,宾客渐渐散去。等到做郡守,去世后家中没有剩一点财产。 太史公说:凭着郑庄的贤良,得势时宾客多到以十倍数计算,失势时宾客星散,何况一般人呢!下邽翟公有过这样的话:当初翟公做廷尉时,宾客盈门;及至免职家居,门口可以张网罗雀。翟公重新担任廷尉后,宾客们又想去投靠他,翟公于是在门上写上大字,说:“一死一生,才知交情;一贫一富,才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才显。”郑庄的境遇也可以这样说,可悲呀! 21.同意。“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解释词1分)。表现秋寒时节,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1分)。体现了自己的孤寒处境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的悲凉寂寥的心情。(1分) 22.这首词上片描写秋夜寒寂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1分)作者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静,故越觉寒声之碎。“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长是人千里”,可见作者久羁之苦。(1分)下片即从此生发,步步深入。酒未倒,已先成泪,情更凄切(1分)。“残灯”两句,写屋内暗淡情景,与上片月光呼应,倍增伤感,末三句愁更难堪,情更凄切。(1分) 【附诗歌欣赏】这是一首秋夜怀思情人的词。上片写秋夜景,或就地面刻画秋声,或就天宇描摹夜色,以寒夜秋声衬托主人公所处环境的冷寂,突出人去楼空的落寞感,并抒发了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愁情。沈际飞《草堂诗余隽》称赏“天淡”句写景空灵。下片专就离情宣发。“愁肠”三句折进一层,言离愁之深。“残灯”二句再现实境,一盏如豆的青灯忽明忽暗,独自凭栏斜倚,尝尽这孤眠的滋味。末以离愁“眉间心上”无所不在,倍增酸楚。“都来此事”几句为李清照《一剪梅》词所袭用,化作“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向来为词评家所赞誉。这首词虽写似水柔情,却骨力道劲,绝不流于软媚。李攀龙云:“月光如昼,泪深于酒,情景两到”,可谓佳评。 23.D “在颠沛流离的时候”说法有误,应该是不管处在什么时候都须臾不可或离的道德。 24.孔子认为富与贵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这个主张今天还非常有价值。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钱权交易、买官卖官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社会的公平。因此,提倡孔子的这种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干部队伍的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的文化的批判继承。 对于本题一是要注意对内容的理解,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有自己的认识。 25. (1)通古今之变 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2)弟子不必不如师 如是而已 (3)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樽以相属 (4)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5)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解析】此道题前四句都是大纲规定的背诵篇目,选择的内容都是平时常见常考的名句,背诵这些句子理所当然。但名句名篇的补写,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在积累时,对重点句子重点字词要做好落实。 四、作文(60分) 【写作思路点拨】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不适宜以虚写实,因为那样容易写成一篇浮法之作,我们最好能借助具体的人或事情将“境界”落到实处,给读者以实实在在的感受。例如,你可以联系蒋捷的词,可联系冯友兰的文,可联系鲁迅的思想,可联系谭千秋舍己为学生的壮举。人生、社会、生活、艺术等皆可入文。 其次,写这样的题目,倘若你将思想停留在一个层面上,那么往往会显得肤浅。作文材料为大家提供了所谓的“三重境界”,且其中的提示语“不同的人”“不同的阶段”等是值得大家推敲、揣摩的。在此启发下,你可借用对比说理或逐层递进的方法来展开文章。例如,李白从追求功名到“赐金放还”,再到寄情山水,其境界自由变化;金庸笔下的人物形象,先有“侠之大者”郭靖,次有用情专一的杨过,再后是花花肠子的韦小宝,也显现出境界的不同。有了这些思考,行文时就一定能游刃有余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