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三4-3河流地貌的发育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三4-3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的发育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区域的地形起伏、气候变化与河流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读某地区地形剖面图与冰期和间冰期河床纵剖面图,完成1、2题。 1.根据地形剖面图可知,该地可能是以下四地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根据冰期和间冰期河床纵剖面图,且结合所学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期时河床中水量大大减少,河流上段易形成堆积型河床 B.冰期时河床中水量大大增加,河流下段易形成侵蚀型河床 C.间冰期时河床中水量大大减少,河流上段易形成堆积型河床 D.间冰期时河床中水量大大增加,河流下段易形成侵蚀型河床 【解析】1选D,2选A。第1题,①地剖面线经过一条河流的不同地段,地势应该依次降低,与地形剖面图不符;③地剖面线四次经过河谷,与地形剖面图不符。②地剖面线虽3次经过河流,但有两次海拔基本相等,与地形剖面图不符。只有④ - 8 - / 8 与剖面图相符。第2题,据图可知,冰期时,气温下降,融冰减少使河床中水量大大减少,河流上段易形成堆积型河床,下段易形成侵蚀型河床;间冰期时,气温升高,融冰增多使河床中水量大大增加,河流上段易形成侵蚀型河床,下段易形成堆积型河床。 【知识拓展】冰期与间冰期 冰期是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两次冰期之间为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 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冰期,最近一次是第四纪冰期。 (1)第一纪冰川期:在5.7亿到6.8亿年前的先寒武纪里,地球经历了第一纪冰川期。那次冰川大规模覆盖了大洋洲、欧洲、美洲和亚洲部分地区。 (2)第二纪冰川期:在4.1亿到4.7亿年前奥陶纪,地球遭遇第二纪冰川期。此次冰川覆盖了非洲、南美洲、欧洲、北美洲北部地区。 (3)第三纪冰川期:地球经历的第三纪冰川期是在2.3亿到3.2亿年前,冰川覆盖面积扩大至整个南半球。 (4)第四纪冰川期:著名的第四纪冰川期是从250万年前开始并一直持续至今,我们现在就生活在第四纪冰川期里。在第四纪冰川期之初,冰川覆盖了整个北半球。 (2015·景德镇模拟)读我国南方山区某水系部分河段示意图,回答3~5题。 3.流水侵蚀作用比较强烈的地区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冲积扇最有可能形成在(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5.建水库的理想坝址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解析】3选B,4选D,5选C。第3题,① - 8 - / 8 处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③处位于河流的峡谷处,流水的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也较强烈。第4题,冲积扇一般形成在河流的出山口处,即④处。第5题,水库坝址应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即③处,在该处建坝工程量小,且其上游有盆地地形,水库储水量大。 (2016·长沙模拟)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图乙是图甲中方框处的分水岭迁移图,该处分水岭从Ⅰ经Ⅱ演化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读图完成6、7题。 6.图甲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 A.a B.b C.c D.d 7.图乙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解析】6选A,7选C。第6题,从分水岭的迁移图可看出,东侧河流海拔低于西侧河流,则发生河流袭夺后,方框区域的河流水最终流入到dc河流中;而方框区域河流的水原来要流入到a河流中,故最终流量减少的河段是a。第7题,河流下切侵蚀会使河床不断下降,从而出现河流袭夺现象。 【加固训练】 下图为同一区域不同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按照先后顺序,图示发育阶段排列正确的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Ⅰ-Ⅱ D.Ⅰ-Ⅲ-Ⅱ - 8 - / 8 (2)该岩石形成的地貌类型为( ) A.风蚀洼地 B.冰川侵蚀地貌 C.流水地貌 D.沉积地貌 【解析】(1)选C,(2)选C。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显示的是河流的发育过程。河床最浅的是发育最早的,河床最深的是发育最晚的,故C正确。第(2)题,图中反映的是河流的侵蚀地貌,应属于流水地貌。 下图是渭河某河段干流河漫滩颗粒物平均半径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8、9题。 8.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月份中渭河输沙量最大的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9.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流流向是从东向西流 B.甲河段沉积速度大于乙河段 C.支流坡度大于干流坡度 D.①处颗粒物主要来自干流 【解析】8选C,9选C。第8题,渭河流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河流补给水量大,河流侵蚀较强,河流输沙量大。第9题,河床沉积物从上游到下游颗粒半径越来越小,可以判断干流流向是从西向东流;河流越到下游沉积速度越快,所以甲河段沉积速度小于乙河段;支流汇入处沉积物颗粒较大,说明支流坡度大于干流坡度;①处颗粒物主要来自支流。 【加固训练】 - 8 - / 8 下图为河水中颗粒物质所受外力作用类型与河流流速、颗粒物直径之间的关系图,图Ⅱ为某区域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欲使直径为0.1 mm处于搬运状态的颗粒物堆积至河床,河流流速至少应降为( ) A.0.1 cm/s B.0.5 cm/s C.0.7 cm/s D.0.3 cm/s (2)下表中P、Q两颗粒物所受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颗粒直径(mm) 河流流速(cm/s) P 0.02 200 Q 20 7 A.侵蚀、搬运 B.搬运、堆积 C.侵蚀、堆积 D.搬运、侵蚀 【解析】(1)选C,(2)选C。第(1)题,图中两条曲线之间的为搬运状态,当河流流速低于沉降速度时,颗粒物可以在河床中堆积。依题意,在横坐标0.1处作垂线与沉降速度线相交,过该交点作水平线与河流流速轴相交,此点速度即是答案,故C项正确。第(2)题,依上题作图,可判断P、Q两点所属区域,得出答案。 下图示意某区域地形,读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图中甲、乙、丙、丁聚落的形成及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聚落有河流经过,取水最方便,发展最快 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形成最早 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形成最早 D.丁聚落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利,规模最大 11.若图中A河流定期改向可能的原因是( ) - 8 - / 8 ①全区全年高温,蒸发稳定 ②全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③A附近区域地势平坦 ④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10选D,11选C。第10题,图中显示丁位于河流下游,航运条件好,且地势较开阔、平坦,利于城市发展,所以规模最大,故D项正确。甲位于河流上游水量较少、航运能力差,地形狭窄,不利于城市发展,故A项错误;不能判断乙聚落形成时间早晚,故B项不正确;同理,也不能判断丙形成是否最早,故C项错误。第11题,在地势平坦、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的背景下,河流易发生洪涝灾害,从而使河道发生改道。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个大洲的局部等高线示意图和河流流域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26分) (1)比较甲、乙两图中的河流,完成下列表格。 甲图M-N河段 乙图A-B河段 流经主要地形类型 判断理由 (2)G、H两河在河口处分别形成了不同的地貌景观(如图所示),试分析G河河口没有形成与H河河口相同地貌类型的原因。 - 8 - / 8 【解析】第(1)题,地形类型可以从水系形状、等高线数值及分布、主要地形区、经纬度分布等方面判读。第(2)题,可从河流流经位置、地势特点及泥沙量来分析。 答案:(1) 甲图M-N河段 乙图A-B河段 流经主要地形类型 盆地 平原 判断理由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较高;从等高线看,地形为四周高、中间低,该地形区为盆地 从等高线分布看,该地区等高线稀疏;河流流经的是200米以下的开阔地形区,该地形区主要为平原 (2)原因:从流经位置特点看,G河中上游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少;从流经地形特点看,G河在N点以上多流经于盆地中,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小,易于泥沙沉积,使得N点以下河段输沙量小;在入海口附近,由于地势高差较大,河流落差较大,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所以没有形成三角洲地貌。 13.(能力挑战题)下图为我国汉水中游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0分) (1)判断汉水自P点至Q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比较汉水中游两大支流南河与白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3)Q点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如右上角图)。当地居民有“高莫高于河沿,低莫低于山边”之谚语,即平原部分离河愈远则地势愈低,至山边为最低,分析其形成原因。 【解析】第(1)题,从水系形状和河流分布状况判断。注意200米等高线的分布。第(2)题,主要答出两河水文特征的差异,从河流落差、流速和含沙量等方面分析。第(3)题,河流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加上人为修筑堤坝造成河谷地貌的倒置。 - 8 - / 8 答案:(1)盆地。理由: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西、东、南四周高,中间低;再从(200 m)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南河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河流含沙量大;白河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河流落差小,含沙量也小。 (3)由于支流含沙量大,注入汉水带来大量泥沙;汉水在本河段流经平原地区,流速较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甚至形成河中沙洲。再加上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常遭受洪水灾害,沿河堤坝逐渐加高,造成平原部分离河愈远则地势愈低,至山边为最低,造成河谷地貌的倒置。 - 8 - / 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