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气候专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通用版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气候专题

气候专题 一、天气与气候 影响天气的因素叫做天气系统,包括气团、锋、气旋和反气旋。影响气候的因素叫做气候因子,包括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海陆分布、地表植被、地形)、人类活动等,其中形成气候的主导因素是纬度和大气环流。不同纬度直接导致温度不同,形成了不同温度带,其次导致了三圈环流即气压带风带形成,从而导致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 ‎(一)气压与大气环流 ‎1、气压高低与形成:‎ ‎(1)气压:单位面积空气柱子的重量。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值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大陆上夏季气压最低,冬季气压最高,年较差大;海洋相反。‎ ‎(3)高、低气压“高”、“低”比较的前提条件是都在同一海拔高度上 ‎,即指相对同一水平面而言。在近地面,一般气温高气压值低,气温低气压值高。近地面和上空的高、低气压正好相反。‎ ‎(4)高、低气压的形成原因有两种:一是热力原因(如赤道低压、极地高压、热低压、冷高压等),另一是动力原因,由大气运动造成(如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等)。‎ ‎(5)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原动力。太阳辐射高低纬度的差异,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风:‎ ‎(1)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产生了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风力(即风速)与水平气压梯度(气压差/距离)成正比,与地面摩擦系数呈负相关。‎ ‎(2)气压场中的空气质点,一般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垂直于风向右侧,南半球垂直于风向左侧。随纬度增高而变大。只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不仅能改变风向,还可减小风速)。‎ ‎(3)风向即风吹来的方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在高空,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风向偏转90度,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风向偏转角度小于90度,最终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3、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 ‎(1)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例如一般的空气对流运动、海陆风、山谷风以及城市热岛环流。‎ ‎(2)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份和热量分布 ——直接控制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 ‎(3)由于高低纬之间热量差异以及地球自转,形成三圈环流(在近地面表现为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4)由于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5)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热容量不同),导致北半球大陆和海洋上高、低气压中心发生转换(北半球气压带不完整,1月前后大陆上冷高压切断副极地低压带,7月前后大陆上热低压切断副热带高压带),形成季风环流。‎ 例题1:读天气系统图,回答(1)~(2)题。‎ ‎2,4,6‎ ‎(1)图甲的天气系统剖面是沿图乙中( )‎ A.①线绘制的 B.②线绘制的 C.③线绘制的 D.④线绘制的 答案:D点拨:图甲的天气系统剖面具有两个锋面系统,故D对。‎ ‎(2)图乙所示天气系统( )‎ A.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 B.P处气温高于Q处气温 ‎ C.多出现在副热带地区 D.多出现在海洋上,陆地一般不会出现 答案:B点拨:从气流逆时针旋转向内,判断该系统为北半球的气旋系统,多出现在温带地区。北半球靠南地区气温高于北部地区,故B对。‎ 例题2:读下表,完成(1)~(3)题。‎ 各纬度的年平均气温和年较差 纬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北 半 球 气温(℃)‎ ‎26.2‎ ‎26.7‎ ‎25.3‎ ‎20.3‎ ‎14.0‎ ‎5.7‎ ‎-1.0‎ ‎-10.0‎ ‎-16.7‎ 年较差(℃)‎ ‎0.8‎ ‎1.1‎ ‎6.4‎ ‎12.7‎ ‎19.1‎ ‎25.1‎ ‎29.8‎ ‎33.0‎ ‎35.3‎ 南 半 球 气温(℃)‎ ‎26.2‎ ‎25.3‎ ‎23.0‎ ‎18.4‎ ‎12.0‎ ‎5.6‎ ‎-2.0‎ ‎-11.5‎ ‎-19.8‎ 年较差 (℃)‎ ‎0.8‎ ‎2.4‎ ‎5.4‎ ‎7.2‎ ‎6.6‎ ‎5.4‎ ‎10.8‎ ‎21.4‎ ‎25.0‎ ‎(1)地球最热的纬度被称为“热赤道”,它位于( )‎ A.赤道 B.南纬10度 C.北纬10度 D.南纬20度 答案:C点拨:影响气温因素除了太阳辐射外,还有地面状况,如热赤道分布在北纬10度附近,除了纬度低外,还有这里陆地面积大,气候干旱,云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而南半球则海面广阔,降水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多。‎ ‎(2)表中显示的全球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 A.从南向北递减 B.从北向南递减 C.从“热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D.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答案:C点拨:‎ ‎(3)南半球各纬度的气温年较差大部分比北半球的小,其原因是( )‎ A.南北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差异较小 B.北半球多高大山系,对气候的影响较大 C.南半球植被覆盖较好 D.南半球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 答案:D点拨:影响气温年较差因素有纬度因素和地面状况,纬度高,气温年较差大,纬度低小,同时海面和陆面也不同,海面和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小。例如南半球海面多,各纬度的气温年较差大部分比北半球的小。‎ 例题3: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是某月4-6日某地区锋线移动情况,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锋面属于:‎ A.北半球冷锋 B.南半球冷锋 C.北半球暖锋 D.南半球暖锋 答案:B点拨: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集中在冷气团一侧,该锋面从冷到暖,属于冷锋,并且从南到北方向为从冷到暖方向,位于南半球。‎ ‎(2)4-6日期间,该地气温最低的时刻出现于:‎ A.5日的深夜 B.6日的深夜 C.5日的日出前后 D.6日的日出前后 答案:D点拨:冷锋过境时持续降温,冷锋过后冷空气控制该地,气温低,故D对。‎ 例题4:下图为等压线分布图,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图中甲、乙两锋面 A.甲是北半球冷锋 B.甲是北半球暖锋C.乙是南半球冷锋 D.乙是南半球暖锋 答案:C点拨:气流运动方向为低压气旋,根据气流向左偏转判断为南半球,图的南部为冷气团,乙为冷锋,甲是暖锋。‎ ‎(二)气候类型 ‎1、、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 因 气候特征 热 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之间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 湿季干季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北纬2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雨季集中 旱雨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温夏热夏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温雨夏干热 温 带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0°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寒冷干燥 夏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 干旱少雨 ‎2、关于气候判断的一般方法:气候类型判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 ‎(1)根据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定南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或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呈峰形,该地点位于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1月或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呈谷形,该地点位于南半球。‎ ‎(2)根据最低气温的数值判断热量带,最冷月均温>‎15°C属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四种类型之一;最冷月均温0℃~‎15℃‎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三种类型之一;最冷月均温在<‎0°C,属温带,最热月均温<‎10℃‎为亚寒带和寒带。‎ ‎(3)据降水的季节分配(冬雨型、夏雨型、年雨型、少雨型)以及年降水总量确定气候类型。‎ 例题1:读下图回答(1)~(2)题。‎ ‎(1)一年中有两种环流影响的地区是( )‎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②和④ D.①和③‎ 答案:C点拨:②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④为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③为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或者信风带控制,但不是一个地区一年受两种环流控制。‎ ‎(2)⑤地区炎热干燥时( )‎ A.地球到远日点附近 B.蒙古高压最强盛时期 C.②地处于多雨季节 D.我国东部盛行东南风 答案:B点拨:⑤地区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当其炎热干燥时,南半球为夏季,北半球为冬季,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处于干季,我国东部冬季盛行西北季风。‎ 例题2:读某河相对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回答(1)~(2)题。‎ ‎(1)该河流域内的气候类型不可能是 A.热带草原气候 B.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D点拨:该地降水季节性强,不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河流。‎ ‎(2)该河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D点拨: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①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6、7、8月份为夏季干旱季节,故①可能;②为亚洲大陆东南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6、7、8月份应该为雨季,故②不可能;③为欧洲东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应该在夏季,故③不可能;④为南美洲的亚热带湿润气候,10月到第二年4月为夏季,为雨季,故④可能。‎ 例题3:读下面图中四个地点1月(三角形符号)和7月(实心圆点)气温及降水情况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属于 气候,其成因为 。‎ ‎(2):b属于 气候; 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是 ;‎ ‎(3):c属于 气候,这种气候特点的成因为 。‎ ‎(4):d属于 气候,其相应的自然带的名称为 。‎ 答案:(1)热带雨林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2)热带沙漠 撒哈拉沙漠 ‎(3)地中海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而少雨,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 ‎(4)温带季风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三)、气温 ‎1、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 ‎(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垂直递减率为‎0.6℃‎/‎100m。‎ ‎(2)逆温现象 ‎①什么是逆温:对流层的温度一般上冷下热,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C,称为逆温现象。即高空的实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理论温度。‎ ‎②逆温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从而产生逆温现象。这种逆温,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 B、平流逆温: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大气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小,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这种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中纬沿海地区。‎ C、锋面逆温:在锋面附近,由于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大,暖空气爬到冷空气的上面,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 D、地形逆温:在山谷盆地中,晚上较重的冷空气,沿山坡流动,聚集在山谷底部,谷底原来的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由此形成逆温,这种逆温一般发生在晚上。还有一种情况是,冬半年冷空气在向低纬地区运动过程中,因冷空气较冷重,把地势较低的盆地和谷地地区填满,而盆地上空是暖空气,在盆地上空暖空气与盆地内冷空气交界的大气层形成逆温。这种逆温现象发生在冬半年。‎ ‎③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 无论那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对大气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 例题1:2007年冬季,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罕见的强降温并普降大雪,湖南、贵州和我省北部山区遭受严重雪灾,造成大面积地区停电和严重的交通阻塞。读贵州某地区降雪量随海拔高度变化图,回答(1)~(3)题。‎ ‎(1)该地降雪最多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 A、‎1600m B、‎1500m C、‎1300m D、‎‎1000m 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多条曲线关系读图方法。从降雪量曲线最大值处作垂线,找到与海拔高度曲线的交叉点,再水平对到横坐标海拔高度处。‎ ‎(1)下列关于雪灾成因以及同期相关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南下冷空气势力偏强②三峡水库的修建③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极端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 ‎④我国南方地区气温的距平值为正值(注:距平值为实际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差)‎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C点拨:雪灾成因主要是冷锋降水,同时也是气候异常表现之一。‎ ‎(3)当空中出现一个较明显的逆温层,大气中的降雨落到近地面的物体和地面上时,立即凝结成冰,这就是冻雨。以下四幅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结构示意图,最能够说明此次灾情中冻雨成因的是 答案:D点拨:该种逆温属于锋面逆温,暖空气上升,在一定高度气温升高,出现逆温现象。‎ 例题2:读中纬度某剖面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正受 天气系统的影响。若P处于出现降水,则其降水形式应为 。请在图中适当指出位置画出该天气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包括天气状况)‎ ‎(2)P是工业高度集中的城市,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烟尘和酸性气体等,分析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降水的影响 ‎(3)分析图示天气系统对P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答案:(1)冷锋 降雪 绘图如下 ‎(2)烟尘充当凝结核,促进水汽的凝结,酸性气体溶于水,产生酸性降水(酸雨、酸雪)。‎ ‎(3)空气质量差,P处上空受暖空气影响,低空受冷空气影响,从而使P处空气上暖下冷,形成逆温现象,抑制空气对流,加上盆地地形的影响,使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大气中污染物积聚,空气质量下降。‎ ‎2、气温的时间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一天中,地方时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13点时地面辐射最强,14点时大气辐射最强。‎ ‎(2)气温日较差: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内陆大于沿海地区);凹地(山谷)大于高地(山峰),山下平原大于上顶(大气密度不同,削弱和保温作用不同);低纬度大于高纬度(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大,高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小);晴天大于阴天。(主要取决于白天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 ‎(3)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高纬度大于低纬度(一方面纬度低的地方在一年内太阳高度的变化比较小,另一方面纬度越高昼长在一年内的变化也越大)。‎ 例如:青藏高原与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 气温年较差小,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日较差大,原因:海拔高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3、气温的水平分布 原理: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①纬度;②地形、地势;③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洋流等);④天气状况。‎ ‎(1)气温基本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大致东西延伸,北半球南高北低,南半球北高南低。‎ ‎(2)由于热容量差异,同一纬度气温夏季大陆高于海洋,冬季大陆低于海洋,导致等温线发生弯曲,大陆上等温线1月前后向南弯曲(凸出),7月前后向北弯曲(凸出),海洋上相反。‎ ‎(3)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故大陆上等温线向高温方向弯曲或出现低值中心,一般是受山地或高原的影响;等温线向低温方向弯曲或出现高值中心,一般为高大山脉背风(指冬季风)处或盆地地形。‎ ‎(4)海洋上暖流经过,气温高,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弯曲。寒流经过,气温低,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弯曲。‎ ‎(5)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 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等温线发生弯曲,印度弯向高纬度,我国弯向低纬度。‎ ‎(6)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7月份20°N~30°N的沙漠地区,炎热中心为撒哈拉沙漠,原因是这里纬度低,降水少,晴天多;最冷的地方在7月份的南极大陆;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在1月份的西伯利亚。‎ 例题:读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南极洲的等温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答案:C点拨:南极洲地表各地均冰雪覆盖,差别不大,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由于南极洲纬线呈同心圆,表现在等温线也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温度内部低,向外升高。‎ ‎(2)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覆盖面积年变化很大,其覆盖面积最大的月份应为 A.2~3月 B.8~9月 C.11~12月 D.6~7月 答案:B点拨:南半球陆地7月份气温最低,但海洋降温比较慢,到8~9月温度才降到最低,所以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覆盖面积最大,即气温和水温最低月份为8~9月。‎ 二、中国气候 ‎1、特点: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气温年较差大。‎ ‎2、分布:东部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南少数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东南部为季风气候,广大高原地区为高山和高原气候(高寒气候)。‎ ‎3、降水雨带移动规律:5月锋面降水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6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7、8月在华北和东北地区,9月迅速南退。‎ ‎4、副高的位置和强弱对我国夏季雨带的影响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有时只有—‎ 个,位于夏威夷附近,有时分裂为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天气变化影响很大,它的强弱和位置,直接影响着我国夏季雨带的分布。副高西部的偏南气流,从南部海上带来大量的暖湿空气,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锋而形成的锋面,往往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带。由于副高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冬季偏南,夏季偏北,因此我国的主要雨带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春末,雨带位于华南,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与北方来的干冷空气交锋在长江流域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推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撤,雨带也随之南移。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旱涝灾害。一般来说副高势力强,位置偏北时,我国北涝南旱,反之则可能出现南涝北旱。另一方面,副高位置一方面有规律的移动也决定了我国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这一基本气候特征。‎ 影响我国的锋面有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在我国三种类型的降水都有,只不过我国大部分的锋面降水属于冷锋,长江流域的梅雨和贵阳冬半年的降水属于准静止锋,暖锋降水很少。‎ ‎5、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夏季普遍高温,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或地形等高线平行,冬季北低南高,南北温差大,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主要原因是:(1)冬季气温:北方纬度高,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且白昼时间短,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加剧了寒冷;南方地区受到层层山岭的阻拦,冬季风影响小一些。最冷的地方是漠河,最热的是南沙群岛。‎ ‎(2)夏季气温:北方太阳高度虽比南方低一些,但白昼时间长,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与南方相差不大。且南方阴雨天气比北方多,太阳辐射削弱较多。最冷的是青藏高原,最热是吐鲁番盆地。‎ 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但夏季气温最低,原因是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但大气的直接热源来源于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水汽和二氧化碳含量少,吸收作用微弱,大气逆辐射更弱,所以气温很低。冬季东北地区气温最低。‎ 温度带 范围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寒温带 大兴安岭北部 一年一熟 早熟的春小麦、大麦、‎ 马铃薯等 中温带 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新疆北部 一年一熟 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 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河西走廊、新疆南部(西北仅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 冬小麦、玉米、谷子、高粱 棉花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以东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双季稻、油菜、棉花 热带 滇、粤、台的南部 和海南省 一年三熟 水稻、热带作物 高原气候 青藏高原 一年一熟 青稞 三、气候变化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变化规律:‎ 全球气候变化存在冷暖干湿交替变化特点,地质时期以温暖期和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气温变化幅度较大(10‎-15℃‎;历史时期为温暖和寒冷交替出现为特点(5‎-10℃‎),气温变化幅度减小;近代气候以波动上升为特点。‎ 目前气温上升既有自然原因,尤其是气温处于上升阶段,也有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 ‎2、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的冷暖变化导致人类生存环境变化,人类活动发生兴衰变化和空间迁移,此外植物和动物生存范围也发展变迁。例如温暖时期竹类曾经分布到长江流域。寒冷时期人类文明受到挑战。‎ ‎(2)气候变暖对近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对农业: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大,农业产量增加,热带半干旱地区更加干旱,农作物减产,中纬度地区“谷物带”产量下降,高纬度面积小,世界农业总产量下降。‎ ‎②‎ 对海平面和海岸带: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海水入浸,地下水盐度升高,导致土壤盐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和破坏港口设施,影响航运和水产养殖业。‎ ‎③对生态系统:全球变暖使大多数陆地生物不能适应变化,物种减少或消失,也影响海洋渔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 ‎④影响工业:限制产生温室气体的工业发展,鼓励耐高温干旱产品发展,鼓励节水节能技术发展。‎ ⑤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导致疾病发病率升高,范围扩大。‎ 例题1:读台湾岛冬夏季节气温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分析台湾岛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3)从地形与气候方面分析台湾岛河流的主要特征,并分析这种特征对其开发的影响。‎ 答案:(1)冬季:岛内温差大,东侧气温高,西侧气温低。原因:冬季西部受冬季风影响大。夏季:岛内普遍高温,气温中部低四周高。原因:受地形影响,中部地势高。‎ ‎(2)河流短急,流量较大,夏汛。对开发的影响:水能丰富,但不利航运。‎ 点拨:台湾岛气候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中部为南北方向的山脉,西侧平原面积较大。‎ 例题2:读我国东部雨带移动示意图,回答(1)~(2)题。‎ ‎(1)雨带位于A处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北部进入小麦收获季节 B.澳大利亚进入小麦春播季节 C.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降水少 D.东北地区常出现春旱 答案:C点拨:5月份雨带位于A处,美国北部气温很低,不可能小麦收获;此时澳大利亚为秋季;东北地区一般没有春旱。‎ ‎(2)雨带位于C处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季风 ‎ B.副高位于15°N—20°N C.华北地区常出现大风沙暴天气 ‎ D.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 答案:D点拨:雨带位于C处时,为7、8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信风;副高位于30°N附近,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华北地区进入雨季,不会出现大风沙暴天气。‎ 例题3:日照时数是指每天从日出到日落之间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上的实际日照时数,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成都和昆明的日照时数分别约为 A.1200 2000 B.1200 ‎2400 C.1400 2400 D.1400 2000‎ 答案:B点拨:成都外围等值线数值增大,故成都年日照时数为1200小时,向昆明方向数值增大,故昆明年日照时数为2400小时。‎ ‎(2)对于昆明与贵阳的日照时数产生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贵阳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故日照时数少 B.昆明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故日照时数多 C.昆明与贵阳的气候类型不同,且降水比贵阳少,故日照时数多 D.贵阳冬季受锋面影响降水多,故日照时数少 答案:D点拨:昆明和贵阳都位于云贵高原上,但冬季有昆明准静止锋,降水在贵阳一侧,所以贵阳云量大,年日照时数少。‎ ‎6、为什么地球上的“三极”臭氧层破坏严重? ‎ 臭氧层位于地球大气层的平流层中。对流层是高度最低的一层,人类在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首先进入该层,它的高度就是该层空气对流运动所能到达的顶端。“三极”地区气温低,所以对流层较低,相应平流层的高度随之降低。‎ 人们向对流层大气排放的氟氯烃会随大气环流运动而到达“三极”地区的上空,因为这些地区平流层较低,氟氯烃能到达平流层中而破坏臭氧层。南极地区气温最低,平流层也最低,臭氧层破坏最为严重,已经出现了臭氧空洞;北极地区破坏较南极地区轻一些,青藏高原地区臭氧层破坏较轻一些。‎ 例题1: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四幅图中,表示上图中甲地气候类型特点的是________。表示乙地气候类型特点的是________。‎ ‎(2)北京的气温年较差为‎31.2℃‎,华盛顿(38.8°N)的气温年较差为‎25.3℃‎,北京的年较差大于华盛顿的主要原因是北京______。‎ A.受亚洲高压影响大 B.受暖流影响大 C.受地形因素影响大 D.受季风环流影响大 ‎(3)上图中A、B、C三支洋流的水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其中B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大洲东部沿海地区与亚洲东部沿海地区的海陆位置相当,但是该大洲没有明显的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是因为 。‎ ‎(5)该大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南北延伸,也在南北方向上更替,这主要是因为 ‎① ;② 。‎ ‎(6)受洋流的影响,图示地区较大的渔场位于 、 两处。‎ 答案:‎ ‎(1)B D (2)D (3)C、A、B 有增温增湿的作用(4)这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没有亚洲东部地区明显(5)①落基山系的阻挡 ②太阳辐射自南向北递减(6)C D ‎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北美洲中低纬度地区气候以及影响因素。甲处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乙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水温主要取决于纬度因素。季风气候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美洲西侧为高大山脉,阻挡了水热的东西交换,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洋流C处附近,由于表层洋流偏离海岸,底层海水上升补偿,形成渔场,D处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例题2:读我国东部夏季雨带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6月下旬雨带平均位置在 中下游流域,这时当地降水被称为 。‎ ‎(2)7月份雨带位置北移到华北、东北地区,此时江淮地区的天气特征是 。‎ ‎(3)在下图中画出‎8月25日的锋面示意图,并画出南北两侧的气流运动方向。(右图中的虚线表示冷锋)‎ 答案:(1)长江 梅雨(2)炎热干旱 ‎ ‎(3)画图时,应注意此锋面为冷锋雨,冷空气主动前移,且在下部,暖空气(从南方来的夏季风)沿冷暖空气分界面上升,且降雨应在冷空气一侧。‎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我国锋面雨带移动规律和影响的天气系统。5月份我国降水集中在华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6月份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集中在华北和东北地区。需要注意的是,雨带集中的区域,既有暖锋,也有冷锋,因为夏季南北气温对比度经常变化,有时刮南风,有时刮北风。共同点是东南风带来温暖湿润的空气,不论暖锋和冷锋都带来降水,而且冷锋会导致暴雨天气。‎ 例题3:读甲乙丙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图中的点,反映甲图所在地区气候的是________,反映乙图所在地区气候的是 ‎__________。(写序号)‎ ‎(2)简单概括乙图所示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3)甲、乙两地区中,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是______,在这里,破坏性最大的地质灾害是 ,根据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当地雨季时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有 。‎ 答案(1)④ ②(2)水文特征:水量丰富、径流季节变化小、含沙量较少、无结冰期 ‎ 影响因素:气候、地形、植被(3)甲 地震(火山、地震) 滑坡、泥石流 点拨:图甲位于南美洲大陆西海岸,纬度30到40度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最冷月降水最多。乙图位于西欧大陆西海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例题4:(2007广东地理)如果H1、H2分别表示在拉萨和上海地区空中打开降落伞的最低安全高度,可以判断( )‎ A.H1>H2 B.H1<H‎2C.H1=H2 D.H1、H2之间关系无法确定 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大气垂直分层。拉萨海拔高于上海,拉萨地区空气比上海稀薄,在拉萨上空降落伞所受阻力远小于上海,因此为了保证以合适的速度安全降落,在拉萨上空跳伞就必须在比上海更高的上空打开降落伞。‎ 例题5:(2007广东文科基础)下图是公园(林草地)、操场(裸地)、足球场(草坪)三个典型地点的地面温度变化曲线图。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对应的地点是( )‎ A.公园、操场、足球场B.足球场、操场、公园 C.操场、足球场、公园D.公园、足球场、操场 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气温日较差及影响因素。下垫面不同,热力性质不同,升温和降温快慢不同,导致同一时刻气温不同。地表植被覆盖越高,温差越小,温度曲线越平缓。‎ 例题6:(2007年全国文综卷Ⅰ)读下图,回答(1)~(3)题。‎ ‎(1)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A.T B.Q C.R D.S 答案:C 点拨:澳大利亚东侧沿海为东澳大利亚暖流,西侧沿海为西澳大利亚寒流,所以R地受暖流影响明显,故正确答案为C。‎ ‎(2)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A.T B.Q C.R D.S 答案:B 点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故正确答案为B。‎ ‎(3)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点拨:P地位于澳大利亚中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少,沙子的热容量小,升降温快,气温的年内变化比较大,故正确答案为A。‎ 例题7:(2007年四川文综卷)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1)在下图所示气压形势下,a等压线的数值为 百帕,①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 。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②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 。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控制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 ‎(2)图中A—B—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出现“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其成因。‎ 答案:(1)1012.5 西北风(偏北风) 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西风带 ‎(2)由A至B,降水主要受西风气流影响,西端的山口有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在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地形雨),水汽含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由C至B,主要受东南季风(夏季风)影响,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距海远近不同),来自太平洋的水汽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逐步减少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天气系统判断。(1)通过图给出的两条等压线的数值分布规律,可以得出相邻两条等压线差值为2.5,a等压线比1022.5小10个数值,所以等压线数值是1012.5。从中的海陆分布和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①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当地等压线,风向右偏,所以风向为偏北风或西北风。甲为高压系统,数值增大则高压加强,②地受到冷空气影响,气温降低,气压升高,由于冷空气前锋即冷锋已经移动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时②地天气已经转晴。甲天气系统消失则北半球进入夏季,南半球为冬季,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特点是温和湿润。(2)降水多少取决于水气来源,从天山以北地区到内蒙古西部,再到渤海沿岸,水气来源不同,西部来源于大西洋,向东减少,东部来源于太平洋,向西减少。‎ 例题8:(2007年全国文综卷Ⅰ)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地名 年降水量 ‎(mm)‎ 春季降水量(%)‎ 夏季降水量(%)‎ 秋季降水量(%)‎ 冬季降水量(%)‎ 广州 ‎1680.5‎ ‎30.8‎ ‎44.3‎ ‎17.7‎ ‎7.2‎ 南昌 ‎1598.0‎ ‎43.6‎ ‎31.2‎ ‎12.8‎ ‎12.4‎ 郑州 ‎635.9‎ ‎19.9‎ ‎53.2‎ ‎22.3‎ ‎4.6‎ 五台山 ‎913.3‎ ‎13.5‎ ‎62.3‎ ‎21.1‎ ‎3.1‎ 成都 ‎976.3‎ ‎16. 5‎ ‎62.9‎ ‎18.3‎ ‎2.3‎ 乌鲁木齐 ‎194.6‎ ‎34.2‎ ‎33.1‎ ‎24.0‎ ‎8.7‎ 表: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表 ‎(1)表中资料显示,我国(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 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B.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C.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D.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2)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量小的地点是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3)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 ,原因是 。‎ ‎(4)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年降水量的原因。‎ 答案:(1)D(2)南昌。夏季副热带高气压盘踞此地,形成伏旱,降水偏少(3)乌鲁木齐 距海远,水汽少(4)五台山地形雨增加了降水量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练习题1:读我国某地温度带分布示意图 (图中Ⅰ—Ⅴ表示气温从高到低),回答(1)~(2)题。‎ ‎(1)影响图中温度带Ⅱ—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季风环流 答案:C点拨:从经纬度位置和河流形状流向,分析出甲河流为渭河,乙河流为汉水,中间为秦岭山脉。等温线在陆地闭合影响因素为地形地势。‎ ‎(2)乙河流域与甲河流域相比,发展农业生产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A.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B.热量充足,复种指数高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降水量少水土流失弱 答案:B点拨:甲河流域属于暖温带,乙河流域属于亚热带,乙河流域的比较优势是热量。‎ 练习题2:读“我国局部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年降水量线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①‎ 答案:D点拨:①、②位于新疆山区,天山一定高度降水较多,故降水量①>②,其他受距海远近影响,②<③<④。‎ ‎(2)托克逊比呼和浩特 A.地势高气温低 B.年太阳辐射量小 C.日照时间较短 D.气温年较差较大 答案:D点拨:托克逊位于天山东侧的吐鲁番盆地,地势比位于内蒙古高原的呼和浩特低,夏季气温高,冬季由于距离冬季风源地近,气温低,气温的年较差较大,年太阳辐射量大,日照时间比较长。‎ 练习题3:下图是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气候类型:甲为____________,乙为_________,丙为______________。‎ ‎(2)甲、丙两地都在近海地区,但降水状况不同,试从大气运动、地形、洋流方面作简要分析。‎ 甲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丁气候类型相同,但面积大小不等,试从地形、海陆状况作简要分析。‎ 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2)甲地:常年受赤道低压带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处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终年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全年多雨 ‎ 丙地:常年盛行西风,处于安第斯山的背风坡,沿岸有寒流影响,全年少雨 ‎(3)地形:乙地处于大分水岭东坡,平地狭小,季风影响范围小;丁地处于拉普拉塔河平原,低平广阔,季风影响范围大。‎ 海陆状况:澳大利亚大陆面积较小,海陆差异小;南美大陆面积较大,海陆差异大。‎ 练习题4: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1954~2002年气温与降水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近年来华北地区水旱灾害严重是因为( )‎ A.气温不断上升 B.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C.气温与降水变化不同步 D.降水不断减少 答案:B点拨:水旱灾害主要取决于降水的变化,图中显示了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2)图中反映华北地区近年来气候( )‎ A.温暖湿润 B.温暖干旱 C.寒冷湿润 D.寒冷干旱 答案:B点拨:综合气温和降水两个图,华北地区近年来,气温上升,降水减少,气候总的变化为温暖干旱。‎ 练习题5:读下图,回答(1)~(2)题。‎ ‎(1)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点拨:①全年气温在30度左右,为热带,降水多,季节变化小,为热带雨林气候;②冬温低于0度,属于温带,降水在夏季,年降水量小于‎500毫米,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③冬温在0到10度之间,为亚热带,降水集中在冬季,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④属于北半球亚热带,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大于‎1000毫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种植业主要集中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2)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地方与其所在国家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一—印度 B.②一—美国 C.③一—巴西 D.④一—俄罗斯 答案:B点拨:印度主要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美国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巴西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练习题6:下图中甲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是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甲图中AB段河流 A.由西北流向东南 B.有东南流向西北 C.水位A处低于B处 D.不能确定 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湖泊对河流水量的调节作用,B流量线平缓,是受到湖泊调节作用,故河流从A流向B方向。‎ ‎(2)乙图中河流出现最高水位时,可能是由于出现下列现象中的造成的 A.气旋活动频繁 B.梅雨连绵 C.冰雪融化 D.春雨霏霏 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河流水量的降水因素。气旋属于天气系统,持续时间不会太长,6月份属于夏季,不会有春雨霏霏状况,东部地区没有高山冰雪存在。6月份可能是江淮地区持续1个月的梅雨天气。‎ 练习题7: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图 ‎(1)试简述图中所示气压形势下M、N两地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从成因上看,P山地属 山脉(构造地貌类型)。说明该山的成因。‎ ‎(3)此时有一艘船从①海域经过海峡进入②海域,经过海峡时航速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答案:(1)M地凉爽湿润(凉爽多雨),N地炎热干燥(高温少雨)。M地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N地受副热带高压带(高压脊)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2)褶皱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隆起而成为山脉。‎ ‎(3)航速加快 该地海峡为直布罗陀海峡,东侧为地中海,温度和盐度都比西侧的大西洋高,海面下沉,形成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密度流。‎ 练习题8:下图为“某月3日~7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读后回答(1)~(3)题。‎ ‎(1)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的曲线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点拨:图中①气压持续下降,为暖锋天气过程;②气压先升后降,为高压反气旋过境天气;③气压持续升高,为冷锋天气过程;④气压先降后升,属于低压气旋过境过程。锋面都可能降水,气旋也可能降水,只有高压反气旋控制晴朗天气。‎ ‎(2)以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为存在和发展前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点拨:低空辐合说明近地面气压低,气流旋转向里辐合,到高空气压升高,气流辐散。‎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雨雪天气 B.②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以上升为主 C.③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D.④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晴朗 答案:C点拨:①天气系统为暖锋,风力小;②天气系统为反气旋,盛行下沉气流;④天气系统为气旋,过境时有云雨天气。‎ 练习题9:读下图,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的气温雷达图和降水柱状图,回答(1)~(3)题。‎ ‎(1)四个地区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C点拨:甲为北半球的温带季风气候;乙为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丙为热带季风气候;丁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热带地区昼夜长短变化最小。‎ ‎(2)四个地区中,冬春季节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寒潮、沙尘暴影响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A点拨: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冬春季节降水少、风力大。‎ ‎(3)从气候条件考虑,不适宜乙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混合农业 B. 水稻种植业 C. 乳畜业 D. 园艺业 答案:B点拨:乙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热量不足,不适宜发展需要高温多雨气候的水稻种植业。‎ 练习题10:下图为‎2006年3月16日某时美国天气图,图中等值线为等压线(单位:百帕),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此时图示地区天气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央大平原受低压槽控制,易形成阴雨天气 ‎②东部地区受锋面气旋影响,可能形成阴雨天气 ‎③西北部沿海受锋面活动影响,可能出现降雨 ‎④南部墨西哥湾沿海受飓风影响,可能出现暴雨天气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点拨:此时美国中部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此季节为春季,不是飓风活动季节。‎ ‎(2)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B.甲地风力小于乙地 C.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D.甲地吹偏南风,乙地吹偏北风 答案:C点拨:甲地在冷气团控制下,乙地在暖气团控制下;甲地等压线比乙地密集,风力大;甲地气压数值比乙地高;甲地吹偏北风,乙地吹偏南风。‎ 练习题11:读“我国中世纪和现代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北界”示意图,回答(1)~(2)题。‎ ‎(1)我国中世纪的地理环境的特点是:‎ A.气候比现代暖和 B.水稻可种植的范围比现代小 C.受人类污染严重 D.降水比现代丰富 答案:A点拨:宋元前期冬小麦种植北界比现代靠北,说明当时气候比现代温暖,水稻可种植的范围比现代广泛,当时没有严重环境污染,图中没有反映降水变化。‎ ‎(2)从图中信息分析,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气候变化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B.中世纪和现代的亚热带范围都在秦岭以南 C.中世纪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分布的纬度均比现代的高 D.中世纪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约是现代‎800mm等降水量线 答案:C点拨:全球气候变化呈现规律变化,表现为冷暖交替,当时气候比现代温暖。‎ 练习题12:下图为四个气象观测站所记录的气象资料,图中的符号代表各站每月的气温和降水量。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四个观测站年降水量最小的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点拨:丁地每个月降水量都少,年降水量最小。‎ ‎(2)乙观测站的气候类型可能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答案:B点拨:乙观测站最低气温在0度以上,最高气温在20度以下,气温年较差小,各月都有降水。‎ ‎(3)丁观测站所在地山上有终年积雪,雪线高度可能 A.‎1500米 B.‎2000米 C.‎3200米 D.‎‎4500米 答案:D点拨:丁观测站最高月份气温为25度左右,即山麓地带夏季气温为25度,山上温度降到0度时,海拔高度为‎4200米左右,所以终年积雪的雪线高度可能为‎4500米。‎ 练习题13:下图为“某月沿90°E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A点拨:在南北纬度60度范围内,90°E经线经过亚欧大陆和印度洋,此时亚欧大陆内部为高压,为冬季,北半球冬季用1月份代表。‎ ‎(2)该月份甲地盛行风向及气候特征分别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答案:B点拨:甲地位于南亚热带季风区,冬季盛行东北风。‎ 练习题13: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分析回答(1)~(2)题。‎ ‎(1)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 A.不断北移 B.不断南移 C.不断东移 D.不断西移 答案:B点拨:公元前500年以前,野象活动区域在北方黄河流域,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050年,野象活动在长江流域附近,公元105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在珠江流域附近,可见,野象活动范围逐渐南移,说明气候比现在寒冷。‎ ‎(2)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现代气候变暖使冰川融化,利于农业灌溉条件的长远改善 C.该历史时期雪线总体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答案:C点拨:该历史时期气候变冷,而现代气候正在变暖,故A错;现代气候变暖使冰川融化,但陆地淡水总量减少,不利于农业灌溉条件的长远改善,故B错;气候寒冷,气温常年0度以下的山地海拔高度降低,即雪线降低,反之升高,故C对;该历史时期我国气候变冷,1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应该南移,故D错。‎ 练习题14:读下列气温和降水资料图,完成(1)~(3)题。‎ ‎(1)图中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南北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C.北半球的热带季风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A点拨:图中反映该地1月份低温多雨,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2)关于图示气候类型分布区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植被以针阔混交林为主 B.附近海域均有寒暖流汇合 C.地表水获得的补给冬季较多 D.风力搬运沉积地貌广泛分布 答案:C点拨:地中海气候下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地中海气候分布在亚热带大陆西海岸,没有寒暖流交汇,只有温带大陆东海岸才有寒暖流交汇;由于降水较多,风力搬运不重要。‎ ‎(3)在图示气候的分布区,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不宜建在城市居民区的 A.西南面 B.西北面 C.东北面 D.东南面 答案:A点拨: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基本无风,冬季受西南风控制,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不宜建在城市居民区的上风向,即西南方向。‎ 练习题15: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图甲中阴影部分表示某种气候的分布区域。‎ 材料二:在图乙天气系统影响下,2008年1到2月期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罕见的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 ‎(1)说出图甲中阴影区域的自然带及在我国东部的最北界限,并分析该自然带在A区域界限明显偏北的原因。‎ ‎(2)图乙区域的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为50年所罕见,具有准静止锋天气系统的特点。试从地形、大气运动、水汽状况、气温等因素简析其主要形成条件。‎ 答案:(1)亚热常绿阔叶林带 秦岭-淮河一线 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的气候具有较强的海洋性;受日本暖流影响较大 ‎(2)①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南下,受南岭等山地的阻挡,势力减弱;‎ ②南下的势力减弱的冷空气与南方暖湿空气相遇,形成锋面;‎ ③暖空气含水汽充足;‎ ④逆温层影响(上层空气温度高,下层空气温度低),形成冻雨。‎ 练习题16:读下图回答问题。‎ ‎(1)沿图中航线航行,大陆沿岸的气候类型依次为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 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2)图中A地等温线明显弯曲,简述其原因。‎ ‎(3)B地7月份平均气温高于C地,简要分析其原因。‎ 答案:(1)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 (2)地势高,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 ‎ (3)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B地正午太阳高度更大,白昼更长,且B地云量较少,所以B地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大,同时B地深居内陆,地表为沙漠,A地地处沿海地表为森林。‎ 练习题17: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绿洲(地)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的课题研究中,通过实地观测甲、乙两地的气温变化,绘制成下图。据图完成(1)~(2)题。‎ ‎(1)图中绿洲和荒漠的气温日较差分别为 A.‎15℃‎,‎12℃‎ B.12.‎5℃‎,‎16℃‎ C.‎10℃‎,‎14℃‎ D.‎10℃‎,‎‎16℃‎ 答案:B点拨:气温日较差为日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 ‎(2)由甲、乙两地气温与风速的变化,可看出绿洲的生态意义主要体现在①增大气温日变化幅度,减缓风速②减小气温日变化幅度,减缓风速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附近荒漠的侵袭④使地面反射率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地表状况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绿洲植被能降低附近气温,削减风力,阻挡沙漠扩张。‎ 练习题18:下图为世界各地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水稻种植的北限。读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西经30°经线上气温年较差分布的总体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形成的原因。‎ ‎(2)图中A到C处气温年较差变化很快,原因可能有哪些?‎ ‎(3)B点是北半球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地区,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这里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 答案:(1)大致从赤道向两极不断增大; 随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增大,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2)这里是海洋和陆地的过渡地带,并且有落基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水汽,使北美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很小,大陆性气候显著。(3)这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有利于水稻种植。‎ 练习题19:下图为“某月3日~7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读后回答(1)~(3)题。‎ ‎(1)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的曲线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点拨:①②③④天气系统分别为:暖锋、高压反气旋、冷锋、低压气旋。‎ ‎(2)以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为存在和发展前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点拨:气流在低空辐合上升,形成地面低压系统。‎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雨雪天气 B.②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以上升为主 C.③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D.④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晴朗 答案:C点拨:①天气系统为暖锋,移动速度慢,上升幅度小,过境时没有大风;②天气系统为反气旋,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以下沉为主;④天气系统为气旋,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气。‎ 练习题20:墨西哥城位于19°N,海拔约‎2250米的盆地中,如下图,该市有2000余万人口,3.5万家工厂有约300万辆汽车。回答(1)~(2)题。‎ ‎(1)根据其地理位置,判断该城市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C点拨: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大致南北纬10°~20°之间,热带草原气候纬度大致在南北纬10°~20°之间,热带沙漠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2)墨西哥城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多发生严重光化学烟雾污染,主要原因有 ‎①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且盆地地形,多逆温②受温室效应影响③汽车尾汽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量大④该段期间多气旋活动,影响污染气体的扩散 A.①② B.①③ C.③② D.③④‎ 答案:B点拨:墨西哥城市分布在地势低洼的盆地中,污染物不容易扩散,并且谷地容易出现逆温,加剧污染物聚积,城市规模太大,汽车集中,污染物排放量大。‎ 练习题21:读“沿北纬50度全球气温年较差变化示意图”回答。‎ ‎(1)简述沿北纬50度线全球气温年较差变化的特征。‎ ‎(2)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AB段气温年较差变化大的主要原因;C地气温年较差小的主要原因。‎ ‎(3)图中D处是全球水稻种植的最北点,扼要说明该地发展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 答案:(1)其中陆地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大,海洋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小;下垫面一致地区(如海洋或陆地)气温年较差变化较小。海陆过渡区的气温年较差变化较大(2)AB段:位于太平洋和北美大陆过渡区,由于北美大陆西部的高大山脉阻挡了太平洋暖湿气流的深入,使北美大陆内部气候的大陆性迅速增强,气温年较差迅速增大。C地:位于大西洋东部,由于海水热容量较大,加上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使该海域的气温年较差变小。(3)该地位于亚洲东部的温带季风气候区,来自海洋的夏季风使该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并且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的气候特点,使该地区夏季的水热条件配合较好,能够满足水稻的生长。‎ 练习题22:读“世界上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示意图”,回答(1)~(3)题。‎ ‎(1)该种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最高纬度分布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洋流 答案:A点拨:图中表示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分布地区一般为南北纬30到40度之间的大陆西海岸,①地区为非洲南部,陆地最高纬度低于35°S,所以地中海气候在非洲南部纬度不超过35°S,属于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2)②地区最热月均温约为24℃~‎28℃‎,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均温约为16℃~‎21℃‎,产生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答案:C点拨:③地区西海岸‎2,4,6‎ 的秘鲁寒流比非洲西海岸的寒流强大,气温偏低。反映了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3)该种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一般具有 A.耐低温干燥的特点 B.耐高温干燥的特点 C.喜高温多雨的特点 D.喜阴喜湿的特点 答案:B点拨: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和湿润,农作物必须适应夏干特点。‎ 练习题23:“某种地理现象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导致图示现象发生的大气运动形式,最可能是 A.城市热岛环流 B.海陆风 C.季风环流 D.山谷风 答案:B点拨:通过烟筒冒出的烟的方向判断风向,晚上刮陆风,白天刮海风,该大气环流方式为海陆风。‎ ‎(2)图中大气污染危害较大的是 A.春季 B.秋季 C.白天 D.黑夜 答案:C点拨:白天工厂污染物会随风污染居民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