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
泾华学校课时教案 任课教师:杜绒 学科:历史 任课班级:高 三 授课时间 2019 年 11 月 日 课时: 课题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 重点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 教学难点 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 及其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教学方法 分析法 讲解法 探究法 教学过程 学生自学 环节 认真研读教材 完成基础知识回扣 教师 精讲 环节 社会生活变迁的三大阶段 1.19世纪中期20世纪中叶,突出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2.20世纪50年代以后,民众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了政治生活的严重影响。 3.1978年,改革开放后,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线索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①衣:近代“断发易服”,改穿西装;现代服装五彩缤纷,款式多样。 ②食:近代引进西餐;现代政府启动“菜篮子工程”,各地餐饮业飞还发展。 ③住:由平房转变为楼房,2019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大大改善了人民的居住环境。 ④风俗:解放妇女:戊戌变法时期,就开始主张废止妇女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1950年政府制定《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婚姻制度。婚丧仪式:由铺张繁琐愚昧变为简约文明。社交礼仪:握手、鞠躬取代“老爷”“大人”。历法节日:近代改用阳历,增添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交通工具的发展 ①轮船运输: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轮船××局,首次打破了列强垄断的局面。开始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 ②铁路运输: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③公路运输: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出现。 ④航空运输: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了我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 通讯工具的进步 ①有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路,到甲午战争前夕,形成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 ②无线电报: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了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后来,无线电台在各地陆续开设。 ③电话: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家电话局。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通讯网络。2019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跃居世界第二位。 ④传真机:20世纪90年代起,机关企业开始用传真机发送信件、图文。 ⑤互联网:近年来,人们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 大众传媒的变迁 ①报刊业: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此后出现中国人自办报纸。不同时期都有起重要作用的报纸,如: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的时期的《民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的《新青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新华日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日报》等。 ②影视业:电影《定军山》的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歌女红牡丹》的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无声电影的历史。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③“第四媒介”:报纸、广播、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第四媒介”指的是互联网,它集前三者的优势于一身。1994年,我国正式加入互联网。 探讨:中国近现代服饰变化的特点 1.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近代服饰的变化同中国社会政治和社会思潮的变化密切相关。 3.近代中西服装的并存,体现出两种不同文化的激烈对抗和融合。 探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发端于通商口岸的原因? (1)通商口岸最早受到西方侵略,西学东渐的影响早,也较为深入。 (2)通商口岸地区经济比较繁荣,思想比较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探讨: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更新对人民、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那些影响? ①交通和通讯加强了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及思想观念,加快了生活节奏,提高了生活质量 ②交通的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加强,加快信息的传递,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与社会的发展。 ③不可避免的带来城市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的负面影响和能源危机。 探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一般性规律 (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经济、政治、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4)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结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5)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合作 探究 环节 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 (1)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客观影响: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使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涌入我国,带来了近代文明。(根本原因) (2)政府政策的影响: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中国政府在不同程度上不断推行各种改革,这些改革使中国社会进一步主动发生变化。 (3)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 (4)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先进的中国人努力发展近代工商业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 思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 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①政治上,有利干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开展,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②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 练习 巩固环节 活化思维主题一: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课堂 小结 作业 布置 课时作业23 板书 设计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一、 自主学习 三、合作探究 1、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 二、 知识精讲 四、随堂检测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 、 2、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 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 课后反思 本节课大量的学习任务主要由学生课前自学完成,课堂上主要进行归纳和探究性问题的教学,课堂容量大,任务重。课后需要配合大量的习题进行巩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