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信息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模拟信息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2018年高考全国名校高考模拟信息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1.战国时期,庄子说“人勿胜天”,而荀子不仅明确提出“人定胜天”,而且还指出“国家存亡皆与天无关,而是取决于人的做法”。这说明 A. 道家缺乏精神追求 B. 儒家具有人文理念 C. 儒道政治要求不同 D. 道家主张天人和谐 ‎2.汉代察举制实行初期,被察举者都有一年的试用期,只有胜任者才能转为正式官员,若不胜任,则就要被撤换掉,而且推荐者也会因此受罚。由此可知,当时察举制 A. 形成了严格的选拔程序 B. 旨在培养正式合格官员 C. 注重保证察举“质量”‎ D. 将察举权收归到了中央 ‎3.唐代天宝初年,政府曾在长安举办一次史无前例的盛大的“得宝”展览会,所展览物品多来自南方,其中相当部分是南方各郡的丝织品。这反映了 A. 南方成为丝织业中心 B. 北方生产技术严重落后 C. 南方经济已超过北方 D. 南方各郡经济得到发展 ‎4.明朝弘治十七年(1502年),政府规定“苏(州)、松(江)、常(州)三府阔白棉布以十分为率,六分征本色(棉布),四分征折色(将棉布折合成白银征收)”。这反映了当时 A. 政府财政出现困难 B. 白银开始了货币化 C. 棉纺织品产量下降 D. 工商经济发展迅速 ‎5.辛亥革命期间,许多省份是以宣布独立的形式实现了“和平光复”,如1911年11月5日,在张誊等人推动下,江苏巡抚程德全在苏州就以宣布“独立”的形式实现了“和平光复”。‎ 这反映了 A. 暴力革命受到极力排斥 B. 封建统治基础已瓦解 C. 革命派的力量不断壮大 D. 革命形势的发展迅速 ‎6.据1933年《中国工业调查报告》统计,中国17个省市的纺织资本在工业资本总额中的比重为12.5%,总产值为15.9%,工厂数量为39.5%,工人数为61.8%。由此可知,当时 A. 纺织工业技术最为先进 B. 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性 C. 传统纺织业已完全崩溃 D. 遏制了西方的商品倾销 ‎7.有学者说,1951年宪法“既不是一部《共同纲领》那样新民主主义类型的宪法,也不是一部‘完全’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是因为此宪法 A. 修正了《共同纲领》的基本原则 B. 缺乏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C. 坚持了对私营工商业经济的保护 D. 体现了社会转型过渡性 ‎8.1985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建立新的贸一工一农型的生产结构。这说明 A. 国有企业改革已确立 B. 对外开放开始启动 C. 改革与开放同步加大 D. 国内经济发展迅速 ‎9.《十二铜表法》规定,平民与贵族不得通婚,后来法律又规定,生来自由人与解放自由人不得通婚。这说明 A. 法律存在一定的保守性 B. 公民间存在严重不平等 C. 平民权利缺乏法律保障 D. 注重保护罗马的公民权 ‎10.卢梭说:“如果有人能向我证明贵族生下就来就带着刺马针,而穷人生下来背上驮着鞍子,我才相信这种不平等是将合乎正义的。”此观点旨在说明 A. 人们社会地位平等 B. 要理性看待生活 C. 封建专制统治腐朽 D. 要建立民主政治 ‎11.下图是1923年一1926年间苏联私商零售贸易额在整个零售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由此可知 A. 新经济政策日益走向了废止 B. 苏联国民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C. 苏联社会消费需求日益萎缩 D. 工业化建设压缩了消费空间 ‎12.冷战结束后,“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都在加速发展。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了。”材料主要说明了 A. 美国霸权地位已完全丧失 B. 世界局势出现了动荡局面 C. 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 D.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 ‎13.材料一明代内阁制度作为议政、咨询与秘书功能并兼的辅政机构,对皇权形成了有效的制约,也对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内阁具有票拟,草拟诏救、平章政务、论思和备顾问的职能,虽然没有决策权,但是仍然对皇权形成了制约,尤其是在万历初年张居正当国的10年里,内阁制度发展到了顶峰。中外奏章无不经由内阁票拟,特别是在皇帝怠政的时候,票拟更是百官与皇帝沟通的唯一渠道,内阁把辅政职责和秘书性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协助六部诸司等机构维持国家行政体制的正常运行。‎ ‎—《浅谈内阁制度在明代政治中的特点及地位》‎ 材料二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过去一直由上议院主导议会权力的格局转变为下议院开始主导议会权力的格局。1707年,当时的英国理论上还是应由国王主持内阁,挑选阁员。但因当时的国王乔治一世不会说英语,使得内阁中一名大臣能够负责主持内阁会议,逐渐就发展出首相一职。……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首届内阁首脑,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摘编自《英国议会制政体理论与制度模式的相关分析》‎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内阁制度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内阁的变化。结合材料一分析导致明代内阁与英国内阁不同结局的原因。‎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五”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分配 上表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情况。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明帝即位之初,下诏:“今选举不实,邪怪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有司明奏罪名,并正举者。又郡县每因征发,轻为奸利,诡责赢弱,先急下贫。其务在均平,无令枉刻。”从慎重选举官吏着手,对吏治进行整顿。……明帝统治时代多次下诏减免赋税摇役,减轻刑罚;令官吏劝督农桑,治理病虫害;并以公田赐与或赋与贫民。他即位之初,即下诏“赦陇西囚徒减罪一等,勿收今年租调”;“天下亡命殊死以下听得赎”。……故史称永平之世,“天下安平,人无摇役,岁比登稽,百姓殷富,粟解三十,牛羊被野”。‎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概括汉明帝即位后治国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汉明帝治国措施的主要作用。‎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3年5月的“三叉戟”会议上,在讨论亚洲太平洋战场时,丘吉尔怀疑中国是一个重要基地,轻视支援中国的努力。,而美国从全球战略的角度考虑,特别强调中国的重要性,主张必须对华采取积极态度。……美国强调欧洲战场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他轻视远东战场,相反,美国积极倡导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目的是想尽快与德国法西斯决战,迅速结束欧洲战事,把重点转向亚太战场。因此,美国实际上执行的是一种“两洋战略”。……迅速实施霸王计划正好符合“罗斯福在战时根据胜利要早而美国伤亡要少这一原则”,美国的“两洋战略”必须迅速结束欧洲战场,在亚太战场得到苏联对日作战的保证。‎ ‎—摘编自藏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 ‎(1)据材料,指出美国“两洋战略”的实质和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两洋战略”的影响。‎ ‎17.【历史—选修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陶行知,原名文溶,早年改名知行,后又改名行知。1918年夏,他发表了《生利主义的职业教育》,主张:“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造就生利人物,则“国无游民,民无废才”。这种将职业、教育和生活、国家利益相联系的设想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的表现,也是他积极从事平民教育运动的思想基础。1923年他和朱其慧、晏阳初等共同倡议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他指出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也就是到乡间去的运动;中国以农立国,100个人中有85个住在乡村,平民教育必须普遍的办。……在以后的数年里,陶行知从这种救国救民的平民教育发展中,充实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内容。‎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概括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思想。‎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陶行知倡导平民教育的意义。‎ ‎1.B ‎【解析】材料中荀子肯定了人对自然规律的能动性和人对国家兴亡的决定性,这种对人的肯定性,体现了人文思想,B项正确。庄子是追求精神自由的,所以不缺乏精神追求,A项错误;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道家政治要求,无法说明不同,C项错误;尽管道家思想中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材料信息体现的是人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D项错误。‎ ‎2.C ‎【解析】材料中被察举人不是直接任命为官,而是先试用再正式任命,并且对不合格者的推荐人也要负连带责任,这既防止了滥举现象,又提高了官员的实际能力,体现了对官员质量的重视,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任用程序,而不是选拔程序,A项错误;察举制主要是在选拔官员,进行试用是在培养合格官员,B项错误;察举制下察举权在地方,而任用权在中央,D项错误。‎ ‎3.D ‎【解析】“得宝”多来自南方,说明各种工农业生产品已优于北方,这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结果,D项正确。材料虽体现了南方妊织技术较高,但不能说明是妊织业中心,A项错误;材料现象不能说明北方技术的落后,B项错误;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在宋代以后,C项错误。‎ ‎4.D ‎【解析】将棉布折合成白银征收,既说明了三府棉布产量很大,又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得到发展,D项正确。政府将征物转变为征银,使政府的经济活动更加灵活,但不能说明政府财政困难,A项错误;材料只能说明白银已成为流通货币,但不能说明“开始”,B项错误;材料现象不能说明棉布产量下降,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产量增长,C项错误。‎ ‎5.D ‎【解析】张誊是立宪派,程德全是旧官僚,他们也宣布“独立”和“光复”,说明一些非革命党人也加入到了革命潮流中,这是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结果,D项正确。和平光复说明清政府统治已失去各地的支持,但不能说明暴力革命不被接受,A项错误;封建统治基础是封建经济,因而不能说明封建经济的瓦解,B项错误;材料中的人物不属于革命派,因而不能说明革命派力量的壮大,但能说明革命形势的发展,C项错误。‎ ‎6.B ‎【解析】材料反映了在近代工业中纺织业占到了近一半的比重,这说明其他近代工业发展较弱,工业部门没有得到均衡性发展,是工业结构不合理的体现,B项正确。妊织工业所占比重大不等于技术先进,A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传统纺织业的崩溃,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对西方商品倾销的影响,且中国近代纺织品技术落后,无法与西方纺织品竞争,D项错误。‎ ‎7.D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1951年宪法既有新民主主义性,又具有社会主义特征,这是由于宪法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因而具有了鲜明的过渡性,D项正确。《共同纲领》基本原则主要是人民民主原则,而宪法同样坚持了此原则,A项错误;尽管《共同纲领》中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体制,但宪法将此体制具体地正式确立下来并实施,实际上是政治上的创新,B项错误;宪法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对私营工商业的态度是消灭,而不是保护,C项错误。‎ ‎8.C ‎【解析】材料信息说明建立经济开放区是为了以对外贸易促进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体现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加大了力度,C项正确。材料信息不体现国有企业改革,A项错误;对外开放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开始了,B项错误;材料现象不能说明国内经济发展迅速,但能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D项错误。‎ ‎9.A ‎【解析】材料反映了罗马法律将婚姻缔结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社会各阶层缺乏互动和交流,这是法律保守性的体现,A项正确。平民与贵族不得通婚不能说明公民间存在严重的不平等,因为平民作为公民,他们彼此间是可能通婚的,B项错误;《十二铜表法》保护了平民的权利,只限制其通婚范围不能说明权利不受法律保护,C项错误;公民权是指政治经济权力,材料既不能体现公民权受损,也不能说明保护公民权,D项错误。‎ ‎10.A ‎【解析】材料中卢梭所提出的条件,无法实现,也就是人们间的不平等是不符合正义的,从而说明他主张人们社会平等,A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如何对待生活,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建立民主政治制度,CD两项错误。‎ ‎11.A ‎【解析】示意图中私商零售贸易额的持续下降,说明私营商业受到了压制,这明显与新经济政策中鼓励发展私营工商业政策不符,从而说明新经济政策走向了废止,A项正确。私商零售贸易额的下降,并不能说明经济的衰退和社会消费需求的萎缩,B、C两项错误;此时期苏联工业化建设还没有开展,D项错误。‎ 点睛:一般以统计表、柱状图、饼状图等形式作为载体,给出材料的出处、注释及提示语等,而命制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分析概括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题技巧:四步法 第一步:读图文,看求答抓信息。即抓住设问角度及题干中的有效信息。‎ 第二步:读表头看表注,抓住中心准确定位。即抓住表头、标注、图标反映中心问题。‎ 第三步:读内容逐项看,观趋势比差异。即抓住表格、图片中的细节信息,纵向看趋势,横向找差异。‎ ‎12.D ‎【解析】材料信息说明大国支配世界事务的霸权时代已经结束,也就是共同管理世界事务的时代已来临,这是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结果,D项正确。美国的霸权地位虽然已经衰落,但并没有完全丧失,A项错误;B、C两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 ‎13.(1)特点:辅政范围广泛;具有非法定性;没有行政决策权。‎ 作用:对皇权起到了一定制约作用;有利于提高行政决策的合理性;促进了国家行政体制的正常运行。‎ ‎(2)变化:由国王咨询机构转变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由对国王负责转向对议会负责。(生分)‎ 原因:中国明代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治,而英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明代皇权专制不断强化,而英国光荣革命后王权不断受到削弱。‎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明代内阁制度作为议政、咨询与秘书功能并兼的辅政机构,内阁具有票拟,草拟诏救、平章政务、论思和备顾问的职能,虽然没有决策权”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作用依据材料一“对皇权形成了有效的制约”的信息以及提高效率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过去一直由上议院主导议会权力的格局转变为下议院开始主导议会权力的格局”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国王和议会权力转移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中西政治实质从君主专制和民主政治回答。‎ 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及军权,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手中。后来,随着责任制内阁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14.示例:论题一:“一五”计划重点进行了工业建设。‎ 阐述:“一五”计划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时期,从表格中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来看,当时将国家投资额中的一半以上的资金都投入到了工业建设之中;这是因为新中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建设;在苏联的帮助下,新中国“一五”计划重点进行了工业建设,所以基本建设中工业建设的投资分配占到了绝大部分。‎ 论题二:“一五”计划体现了国家建设注重全面发展。‎ 阐述:表格中尽管基本建设投资分配中工业建设投资占到了绝大部分,但建设投资分配涉及到了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这是因为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各方面都严重落后,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以国家在重点建设工业的同时,也对农业、医药卫生和教育等各方面进行了投资建设,所以表格中的投资分配涉及到了各个方面。‎ ‎(注: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表格信息从““一五”计划重点进行了工业建设。”““一五”计划体现了国家建设注重全面发展。”的信息提取观点,论述结合一五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信息论证,后者论证可以从“投资分配中工业建设投资占到了绝大部分,但建设投资分配涉及到了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归纳分析回答。‎ ‎”‎ ‎15.(1)措施:整顿吏治;减轻刑罚;减免赋税;鼓励农业生产。‎ ‎(2)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政治的稳定。‎ ‎【解析】依据材料“有司明奏罪名,并正举者”“对吏治进行整顿”“减免赋税摇役,减轻刑罚;令官吏劝督农桑”的信息归纳回答。‎ 依据材料“天下安平,人无摇役,岁比登稽,百姓殷富,粟解三十,牛羊被野”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社会矛盾、经济以及政治角度思考回答。‎ ‎16.(1)实质:实行先欧洲后亚洲的战略。原因:减少美国在战争中的伤亡;希望赢得苏联对日作战。‎ ‎(2)影响:促进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推进了欧洲战场的胜利进程;客观上加重了中国人民抗战的负担。‎ ‎【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结束欧洲战场,在亚太战场”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罗斯福在战时根据胜利要早而美国伤亡要少这一原则”“到苏联对日作战的保证”归纳回答。‎ 依据材料中“美国从全球战略的角度考虑,特别强调中国的重要性,主张必须对华采取积极态度”的信息从推动欧洲战场以及加重中国人负担回答。‎ ‎17.(1)思想:平民教育即是生活教育;平民教育要与国家利益相联系;平民教育要以乡村教育为主。‎ ‎(2)意义:平民教育否定了传统的精英教育;平民教育体现了救国救民的爱国性;但当时的社会状况决定了平民教育最终无法实现。‎ ‎【解析】依据材料“将职业、教育和生活、国家利益相联系的设想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的信息归纳回答。‎ 依据材料中“这种救国救民的平民教育发展中,充实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内容”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救国救民以及平民教育无法实现角度回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