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测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测试

高考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第1~2题。1.图中字母F、G、H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资源开发、产品消费、废物排放  B.产业活动、产品消费、废物排放C.产品消费、废物排放、产业活动  D.资源开发、产业活动、产品消费2.E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1.B 2.C【解析】E表示从环境中获得的资源、能源,F表示工农业生产,G为给人类的消费产品。E阶段表现为向环境过度索取物质和能量。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潮侵袭、滩涂冲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回答第3~4题。3.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①能源消耗加大   ②城市人口剧增    ③水域面积扩大   ④市郊农业发展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4.下列因素中,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是(  )①上游输沙量降低   ②风暴潮频发    ③长江径流量加大   ④海平面上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3.A 4.C【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中交通、生产、人口高度密集,释放出大量人为热,建筑高大密集,不利于通风散热而成。海水对海岸线、滩涂的侵蚀作用可从两方面解析:其一,滩涂生长速度减慢,植被保护,上游来沙量减少;其二,海浪、潮汐、风暴潮、潮差作用使海岸侵蚀不断加剧,海岸倒退。下图为我国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情况图。读图回答第5~6题。5.由于政策原因,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生态退耕减少耕地比重最大的一年出现在(  )A.2019年   B.2019年   C.2019年   D.2019年6.由于耕地数量的减少,为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农业应重点做好(  )A.确保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农村 B.控制农村人口数量C.植树造林保护生态          D.科学种粮提高单产量【答案】5.D 6.D【解析】根据上图,2019年的生态退耕面积有3 366万亩,最多。提高单产可以增加粮食总产量。读“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及“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回答第7~8题。7.该县农村这种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危害    D.大气污染8.关于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方式多样化,科学合理      B.主要用于还田,提高土壤肥力C.直接作为生活燃料,燃烧效率高  D.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答案】7.B 8.D 【解析】大气污染属于环境污染,不属于生态破坏。由右图看出,农村秸秆以燃烧和自然腐烂为主,所以利用不充分。9.工业生产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  )A.全球化生产   B.生态农业     C.清洁生产    D.专业化生产【答案】C【解析】实现循环经济,工业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农业生产实行生态农业。我国政府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实现节能减排的要求。回答第10~11题。10.我国政府进一步明确节能减排目标的原因是(  )①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②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③经济增长过快,资源全面枯竭 ④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均资源短缺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1.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应采取的措施是(  )A.压缩生产规模    B.倡导循环经济    C.减少资源开发    D.控制人口数量【答案】10.A 11.B【解析】第10题,我国的节能是针对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提出的,减排是针对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质量差提出的。第11题,发展循环经济是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分为2小题,共56分)12.读“我国农业区示意图和生态农业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图二生态模式相对应的图一的农业区是(填数字代号)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2)在下列地区中,与我国农业区示意图中①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是(  ) A.美国中央大平原  B.澳大利亚的大自流盆地C.巴西高原  D.尼罗河三角洲(3)四种生态农业模式图均有利于当地农业的发展,试用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对其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② ① ④ ③ (2)A (3) 四地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均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均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产出,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并且遵循了持续性原则。【解析】本题以我国农业区和生态农业模式图为背景,综合考查各生态农业模式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分布在②区的黄土高原;乙图为林草复合模式,分布在①处的东北平原;丙处的基塘农业分布于④处的珠江三角洲;丁图的立体农业分布于③处的江南丘陵地区。东北农业属于商品谷物农业,与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四种生态模式均顺应了当地自然规律,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另一方面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从而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尊重了持续性原则。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指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运行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简言之,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是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材料二 我国的能源储量和利用情况表。(1)针对我国的资源、社会状况,国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简要说明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实现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分析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针对我国目前能源的利用现状,分析我国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发展“循环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意义: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既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又可以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2)主要包括: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③深刻的环境危机。(3)我国能源储量相对不足,且能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4)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高能耗企业的盲目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管理,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重视宣传教育,转变消费观念。【解析】此题考查循环经济的概念,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要求能够从人口、资源、环境方面分析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可采取的措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