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4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43

‎2016年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包含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做法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是(  )‎ A.低碳生活,节约能源 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粮食产量 C.将秸秆粉碎后制作板材 D.大力开发利用风能,替代化石燃料 ‎2.下列有关的化学用于表达正确的是(  )‎ A.五个氢原子:H5 B.三个水分子:3H2O C.四个钙离子:2Ca+2 D.四个铵根离子:4NH3+‎ ‎3.下列物质存放在相应的容器中,符合规范的是(  )‎ A.‎ 碳酸钙固体 ‎ B.‎ 氢氧化钠溶液 ‎ C.‎ 氢气 ‎ D.‎ 稀盐酸溶液 ‎4.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了几种溶液的pH,其结果如下表:‎ 溶液 盐酸 CuCl2溶液 Na2SO4溶液 水 Na2CO3溶液 NaOH溶液 pH ‎<7‎ ‎<7‎ ‎=7‎ ‎=7‎ ‎>7‎ ‎>7‎ 该同学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盐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B.pH>7一定是碱溶液 C.pH=7一定是盐溶液 D.pH<7一定是酸溶液 ‎5.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产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CO2+3H2CH3OH+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CO2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新途径 B.钌﹣膦鉻合物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C.氢原子数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 D.属于复分解反应 ‎6.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7.某同学为了探究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B. ‎ C. D.‎ ‎8.现将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精盐配制5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后停止加热 B.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8g,水42g C.粗盐溶解和过滤操作时,都用到了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相同 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9.2013年3月,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年轻的材料﹣﹣﹣“碳海绵”.“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B.具有吸附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10.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序号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CO2与O2‎ 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着的情况 B 酒精与白醋 闻气味 C CaCO3与NaCl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 NaOH与Na2CO3‎ 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A B.B C.C D.D ‎11.现代科技证明,葡萄酒中含有的白藜芦醇具有美容养颜之功效.下列关于白藜芦醇(C14H1203)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白藜芦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白藜芦醇中碳、氢、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4:12:3‎ C.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8‎ D.白藜芦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4‎ ‎12.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中常见的“三”‎ ‎①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③厨房里可用食醋区分小苏打和食盐 ‎①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②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③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三种物质:C、CO、H2‎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健康 ‎①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NaOH溶液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 ‎③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CO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②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③食用蔬菜和水果来补充维生素 A.A B.B C.C D.D ‎ ‎ 二、非选择题(共64分)‎ ‎13.铁是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金属材料.‎ ‎(1)认识物质的构成 ‎①从微观上看,铁是由_________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构成.‎ ‎②从微观角度描述,固、液铁的不同之处:__________(写一点).‎ ‎(2)认识物质的类别 ‎①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它们属于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与纯铁相比,生铁和钢在性能上的优点:__________(写一点).‎ ‎②自然界中有多种铁矿石,如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和菱铁矿(FeCO3)等,其中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 ‎(3)认识物质的制备 冶炼生铁的原理是:咯用还原剂CO将铁从铁矿石中冶炼出来.原料有:石灰石、焦炭、铁矿石等.‎ ‎①冶炼时从原料中生产还原剂CO的转化流程是:(填化学式,下同)__________→CO2→__________‎ ‎②用赤铁矿高温炼铁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②铁质容器不宜盛放波尔多液(波尔多液含CuSO4)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认识物质的应用 ‎①保护:为防止铁制品锈蚀,通常在其表面涂油喷漆,原理是将铁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隔绝.‎ ‎②辩证“看待”锈蚀 钢铁的锈蚀造成极大的损失和浪费.但如果将“铁生锈”原理应用得当,同样可以造福人类,请举例__________(写一条).‎ ‎14.已知A、B、C、D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酸、碱、盐.其中A为胃酸的主要成分,B是碱,C是生理盐水的组成成分,E在工业上广泛地应用于玻璃、造纸等的生产.将它们配成溶液后,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和E能反应产生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表示相互间能反应,“→”表示在某种条件下能生成该物质)‎ ‎(1)写出A、E的化学式:A:__________,E:__________;‎ ‎(2)写出C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 ‎(3)写出A→C、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5.①电解水可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日常生活中部分常见物质的pH如图所示 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叮咬能分泌出蚁酸,蚁酸中的主要成分为甲酸HCOOH),下列物质可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食醋 B.食盐水 C.肥皂水 D.氢氧化钠溶液 ‎③香烟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毒副作用大的有一氧化碳、尼古丁和焦油,不吸烟的人能闻到烟味的原因是;随手丢弃的烟头还容易引发火灾,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员常用水来灭火,该方法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 ‎16.如图是某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17.如图是A、B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①t1℃,A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 ‎②a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 ‎③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大于20%的A溶液,应满足的温度范围__________是.‎ ‎④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 ‎18.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和收集气体,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图1装置中你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标号).‎ ‎(2)实验室可用B和C装置制取并收集多种气体.请你写出制取其中一种气体所需的药品为__________(填名称).用C装置来收集气体时,若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并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在桌面上.‎ ‎(3)小华同学用所学的初中物理知识设计图2装置代替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①请写出利用图2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②请用简单的方法检查图2所示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 ‎19.某学习小组对课本中“食盐常用于制氯气、烧碱”的内容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制的实验装置(主体部分如图所示)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从K处导出部分的溶液作为待测液进行如下探究.‎ 老师提示:I.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2NaCl+2H2O═2NaOH+H2↑+Cl2↑‎ II.忽略其他可能发生的反应对以下实验的影响.‎ 探究活动一:检验待测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1)同学们选用某种酸碱指示剂对待测液进行检验,请你将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待测液呈碱性,表明含有氢氧化钠 探究活动二:测定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1】用酸碱中和法测定 甲组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待测液于烧杯中,加水稀释,用带有刻度的滴管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边加边振荡,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0‎ ‎2.0‎ ‎4.0‎ ‎6.0‎ ‎8.0‎ ‎9.8‎ 烧杯中溶液的pH ‎13.0‎ ‎12.9‎ ‎12.8‎ ‎12.6‎ ‎12.3‎ ‎7.0‎ ‎(2)写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利用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实验数据,计算所称取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应从选用稀盐酸的体积为 mL.‎ ‎【实验2】用沉淀法测定 资料摘要:氢氧化钠与氯化镁溶液混合发生反应:2NaOH+MgCl2═Mg(OH)2↓+2NaCl 乙组同学按下图所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4)步骤②加入的氯化镁溶液必需足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滴加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后,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足量的具体操作:静置,__________(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5)步骤③过滤出的沉淀物是.步骤④中证明沉淀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 ‎(6)利用沉淀物的质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若缺少步骤④的操作,所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 ‎ ‎ ‎2016年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包含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做法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是(  )‎ A.低碳生活,节约能源 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粮食产量 C.将秸秆粉碎后制作板材 D.大力开发利用风能,替代化石燃料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此题是关于环保节约问题以及新能源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环境保护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只要符合该理念的做法都是正确的,据此对选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A、低碳生活,节约能源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A不符合题意;‎ 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B符合题意;‎ C、将秸秆粉碎后制作板材既节约资源又可防止污染环境,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C不符合题意;‎ D、大力开发利用风能,替代化石燃料,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结合节能减排和环保角度入手分析各选项是否符合题意,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2.下列有关的化学用于表达正确的是(  )‎ A.五个氢原子:H5 B.三个水分子:3H2O C.四个钙离子:2Ca+2 D.四个铵根离子:4NH3+‎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五个氢原子表示为:5H,故选项表示错误.‎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水分子可表示为:3H2O,故选项表示正确.‎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四个钙离子可表示为:4Ca2+,故选项表示错误.‎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四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4NH4+,故选项表示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 ‎ ‎3.下列物质存放在相应的容器中,符合规范的是(  )‎ A.‎ 碳酸钙固体 ‎ B.‎ 氢氧化钠溶液 ‎ C.‎ 氢气 ‎ D.‎ 稀盐酸溶液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固体应放于广口瓶内;‎ B、液体应放于细口瓶内;‎ C、以防氢气漏气,玻璃片磨砂面向下;‎ D、稀盐酸可放于滴瓶内,滴管专用.‎ ‎【解答】解:A、碳酸钙固体应放于广口瓶内,故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应放于细口瓶内,故不符合题意;‎ C、以防氢气漏气,玻璃片磨砂面向下,故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可放于滴瓶内,滴管专用,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存放方法,熟记药品的存放方法即可正确解答.‎ ‎ ‎ ‎4.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了几种溶液的pH,其结果如下表:‎ 溶液 盐酸 CuCl2溶液 Na2SO4溶液 水 Na2CO3溶液 NaOH溶液 pH ‎<7‎ ‎<7‎ ‎=7‎ ‎=7‎ ‎>7‎ ‎>7‎ 该同学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盐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B.pH>7一定是碱溶液 C.pH=7一定是盐溶液 D.pH<7一定是酸溶液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解答】解:A、CuCl2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Na2SO4溶液的pH等于7,显中性;Na2CO3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因此盐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故选项正确.‎ B、Na2CO3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但是碳酸钠溶液是盐溶液,故选项错误.‎ C、水的pH等于7,显中性,因此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盐溶液,故选项错误.‎ D、CuCl2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但CuCl2溶液是盐溶液,不是酸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 ‎ ‎5.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产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CO2+3H2CH3OH+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CO2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新途径 B.钌﹣膦鉻合物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C.氢原子数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 D.属于复分解反应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A、根据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可知该反应物能吸收二氧化碳;‎ B、根据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考虑;‎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考虑;‎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解:‎ A、二氧化碳含量多了会造成温室效应,该反应能吸收二氧化碳,且生成甲醇和水,所以为CO2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新途径,故A正确;‎ B、钌﹣膦铬合物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B错;‎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变,故C错;‎ D、反应物中有单质,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必须是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故D错.‎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变,知道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类型.‎ ‎ ‎ ‎6.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A、现象①说明白磷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80℃;‎ B、现象①③不同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不同;‎ C、现象②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现象③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 D、红磷是可燃物.‎ ‎【解答】解:A、温水是80℃,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它的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80℃,而红磷不能燃烧则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故正确;‎ B、现象①③不同是因为铜片上的白磷满足了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故错误;‎ C、现象③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现象②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说明需要氧气,故错误;‎ D、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可能是没有达到着火点,不一定就是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 ‎ ‎7.某同学为了探究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B. ‎ C. D.‎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解答】解:A、将品红加入到蒸馏水中,品红分散,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正确;‎ B、稀硫酸没有挥发性,稀硫酸和石蕊不接触,石蕊不变色,不能说明分子在运动,错误;‎ C、闻到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正确;‎ D、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混合,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运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8.现将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精盐配制5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后停止加热 B.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8g,水42g C.粗盐溶解和过滤操作时,都用到了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相同 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A、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便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B、根据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进行解答;‎ C、根据溶解用到了玻璃棒,其作用搅拌是加速溶解,过滤操作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 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液等步骤;‎ ‎【解答】解:A、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后停止加热,会导致固体受热迸溅,而导致计算结果不准,故A说法错误;‎ B、配制5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50g×8%=4g,需要水的质量为:50g﹣4g=46g;故B说法错误;‎ C、粗盐溶解用到了玻璃棒,其作用搅拌是加速溶解,过滤操作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作用不同,故C说法错误;‎ 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应当从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要点,从精盐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和所需仪器等方面知识分析,过滤时要用玻璃棒来引流,蒸发时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 ‎ ‎9.2013年3月,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年轻的材料﹣﹣﹣“碳海绵”.“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B.具有吸附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碳的化学性质稳定考虑;B、根据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考虑;C、根据碳的还原性考虑;D、根据碳完全燃烧的产物考虑.‎ ‎【解答】解:A、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故A说法错误;‎ B、“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故B说法正确;‎ C、碳具有还原性,“碳海绵”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故C说法正确;‎ D、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碳的化学性质稳定,碳既具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 ‎ ‎ ‎10.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序号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CO2与O2‎ 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着的情况 B 酒精与白醋 闻气味 C CaCO3与NaCl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 NaOH与Na2CO3‎ 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A、根据氧气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B、根据酒精具有芳香气味,白醋有酸味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是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取样品,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火焰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取样品,闻气味,有芳香气味的是酒精,有酸味的是白醋,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取样品,加水溶解,会形成溶液的是氯化钠,不溶于水的是碳酸钙,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滴入酚酞,溶液都会变成红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 ‎ ‎11.现代科技证明,葡萄酒中含有的白藜芦醇具有美容养颜之功效.下列关于白藜芦醇(C14H1203)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白藜芦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白藜芦醇中碳、氢、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4:12:3‎ C.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8‎ D.白藜芦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4‎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白藜芦醇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白藜芦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C、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12+16×3=228,故选项说法正确.‎ D、白藜芦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1×12):(16×3)=14:1: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2.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中常见的“三”‎ ‎①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③厨房里可用食醋区分小苏打和食盐 ‎①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②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③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三种物质:C、CO、H2‎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健康 ‎①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NaOH溶液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 ‎③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CO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②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③食用蔬菜和水果来补充维生素 A.A B.B C.C D.D ‎【考点】硬水与软水;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化学与能源;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空气与水;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软硬水的区别、羊毛与涤纶的区分方法,食醋与小苏打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三大化石燃料,物质的构成,氢气、一氧化碳等物质既具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燃烧的条件,一氧化碳的性质,和中和反应来分析;‎ D、根据贫血原理、海产品保鲜、蔬菜的营养等有关知识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②用燃烧的方法,根据气味不同可区分羊毛和涤纶;③食醋与小苏打反应生成气体,与食盐不反应,可以区分;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完全正确;‎ B、①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正确;②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正确;③氧气不能燃烧,不具有还原性,氢气、一氧化碳等物质既具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 C、由于一氧化碳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在点燃时已发生爆炸.所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先通一氧化碳一会儿,再点火加热,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应先用清水冲洗,然后再涂硼酸溶液,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 D、甲醛有毒,会损害人体健康,所以不能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选用排除法(即只要发现有一项归纳错误,即可排除该选项)是正确、快速解答此类题的捷径.‎ ‎ ‎ 二、非选择题(共64分)‎ ‎13.铁是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金属材料.‎ ‎(1)认识物质的构成 ‎①从微观上看,铁是由原子(填“元素”、“原子”或“分子”)构成.‎ ‎②从微观角度描述,固、液铁的不同之处:原子间隔不同(写一点).‎ ‎(2)认识物质的类别 ‎①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它们属于混合物(填“混合物”或“纯净物”),与纯铁相比,生铁和钢在性能上的优点:硬度大(写一点).‎ ‎②自然界中有多种铁矿石,如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和菱铁矿(FeCO3)等,其中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有Fe3O4、Fe2O3(填化学式).‎ ‎(3)认识物质的制备 冶炼生铁的原理是:咯用还原剂CO将铁从铁矿石中冶炼出来.原料有:石灰石、焦炭、铁矿石等.‎ ‎①冶炼时从原料中生产还原剂CO的转化流程是:(填化学式,下同)C→CO2→CO ‎②用赤铁矿高温炼铁的反应原理是Fe2O3+3CO2Fe+3C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②铁质容器不宜盛放波尔多液(波尔多液含CuSO4)的原因是Fe+CuSO4=FeSO4+Cu(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认识物质的应用 ‎①保护:为防止铁制品锈蚀,通常在其表面涂油喷漆,原理是将铁与氧气和水隔绝.‎ ‎②辩证“看待”锈蚀 钢铁的锈蚀造成极大的损失和浪费.但如果将“铁生锈”原理应用得当,同样可以造福人类,请举例食品的保鲜剂(写一条).‎ ‎【考点】铁的冶炼;金属的化学性质;生铁和钢;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①根据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②根据固体、液体的微粒间隔不同进行分析;‎ ‎(2)①根据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钢和生铁的硬度比纯铁的硬度大进行分析;‎ ‎②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进行分析;‎ ‎(3)①根据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进行分析;‎ ‎②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4)①根据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 ‎②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5)①根据钢铁生锈的原理进行分析;‎ ‎②根据铁会与氧气、水反应而生锈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从微观上看,铁是由原子构成;‎ ‎②固体、液体的微粒间隔不同,所以从微观角度描述,固、液铁的不同之处:原子间隔不同;‎ ‎(2)①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钢和生铁的硬度比纯铁的硬度大;‎ ‎②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有Fe3O4、Fe2O3;‎ ‎(3)①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冶炼时从原料中生产还原剂CO的转化流程是:C→CO2→CO;‎ ‎②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4)①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②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5)①保护:为防止铁制品锈蚀,通常在其表面涂油喷漆,原理是将铁与氧气和水隔绝;‎ ‎②铁会与氧气、水反应而生锈,所以如果将“铁生锈”原理应用得当,同样可以造福人类,如:食品的保鲜剂.‎ 故答案为:(1)①原子;‎ ‎②原子间隔不同;‎ ‎(2)①混合物,硬度大;‎ ‎②Fe3O4、Fe2O3;‎ ‎(3)①C→CO2→CO;‎ ‎②Fe2O3+3CO2Fe+3CO2;‎ ‎(4)①3Fe+2O2Fe3O4;‎ ‎②Fe+CuSO4=FeSO4+Cu;‎ ‎(5)①氧气,水;‎ ‎②食品的保鲜剂.‎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 ‎ ‎14.已知A、B、C、D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酸、碱、盐.其中A为胃酸的主要成分,B是碱,C是生理盐水的组成成分,E在工业上广泛地应用于玻璃、造纸等的生产.将它们配成溶液后,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和E能反应产生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表示相互间能反应,“→”表示在某种条件下能生成该物质)‎ ‎(1)写出A、E的化学式:A:HCl,E:Na2CO3;‎ ‎(2)写出C的一种用途:调味品;‎ ‎(3)写出A→C、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NaOH═NaCl+H2O、Ca(OH)2+Na2CO3=CaCO3↓+2NaOH.‎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A、B、C、D、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酸、碱、盐,A为胃酸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盐酸,C是生理盐水的组成成分,所以C是氯化钠,E是工业上广泛的应用于玻璃、造纸的生产,盐酸和E反应能产生气体,所以E是碳酸钠,碳酸钠会转化成D,D会转化成氯化钠,所以D可以是氢氧化钠,B是碱,B可以氢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解:(1)根据A、B、C、D、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酸、碱、盐,A为胃酸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盐酸,C是生理盐水的组成成分,所以C是氯化钠,E是工业上广泛的应用于玻璃、造纸的生产,盐酸和E反应能产生气体,所以E是碳酸钠,碳酸钠会转化成D,D会转化成氯化钠,所以D可以是氢氧化钠,B是碱,B可以氢氧化钙,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合理,所以A是HCl,E是Na2CO3;‎ ‎(2)C是氯化钠,可以用于调味品;‎ ‎(3)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1)HCl;Na2CO3;‎ ‎(2)调味品;‎ ‎(3);Ca(OH)2+Na2CO3=CaCO3↓+2NaOH.‎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推出的物质只要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即可,答案一般不是唯一的.‎ ‎ ‎ ‎15.①电解水可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②日常生活中部分常见物质的pH如图所示 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叮咬能分泌出蚁酸,蚁酸中的主要成分为甲酸HCOOH),下列物质可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C(填字母);‎ A.食醋 B.食盐水 C.肥皂水 D.氢氧化钠溶液 ‎③香烟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毒副作用大的有一氧化碳、尼古丁和焦油,不吸烟的人能闻到烟味的原因是;随手丢弃的烟头还容易引发火灾,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员常用水来灭火,该方法的化学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考点】电解水实验;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能源;空气与水;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①根据电解水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分析判断;‎ ‎③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解答】解:①电解水可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②由于蚁酸中的主要成分为甲酸HCOOH,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可知应涂抹显碱性的物质,所以应选肥皂水;‎ ‎③消防队员常用水来灭火,该方法的化学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故答为:①2H2O2H2↑+O2↑;②C;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点评】本题所考查的知识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 ‎ ‎16.如图是某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6NO=5N2+6H2O.‎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解:由图示的情况可知有一个氨气分子没有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的图示可以转化为,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H3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2和H2O两种分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NH3+6NO=5N2+6H2O;‎ 故答案为:4NH3+6NO=5N2+6H2O;‎ ‎【点评】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由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可以反映出分子的构成,由分子的构成可推断物质的组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据此结合相关的知识即可顺利解答.‎ ‎ ‎ ‎17.如图是A、B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①t1℃,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 ‎②a点的含义是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③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大于20%的A溶液,应满足的温度范围温度在t1℃以上是.‎ ‎④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溶质质量分数=×100%;‎ 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 ‎【解答】解:①t1℃,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 故填:25g.‎ ‎②a点的含义是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故填: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③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t1℃,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20%,因此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大于20%的A溶液,温度应该在t1℃以上.‎ 故填:温度在t1℃以上.‎ ‎④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 故填:降温结晶.‎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 ‎ ‎18.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和收集气体,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图1装置中你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填标号).‎ ‎(2)实验室可用B和C装置制取并收集多种气体.请你写出制取其中一种气体所需的药品为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填名称).用C装置来收集气体时,若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先移出导管,再盖上玻璃片,瓶口向上,并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在桌面上.‎ ‎(3)小华同学用所学的初中物理知识设计图2装置代替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①请写出利用图2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②请用简单的方法检查图2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关闭右侧橡胶管,从A管加入水,产生水面明显的高度差,静置几分钟,高度差没有变化说明密性好.‎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据此确定发生装置;‎ ‎(2)B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C适用于收集难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3)①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②根据检验装置气密性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发生装置选择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故填:2KMnO4K2MnO4+MnO2+O2↑;A;‎ ‎(2)B装置可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也可用于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用C装置来收集氧气时,若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先移出导管,再盖上玻璃片,瓶口向上,并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在桌面上.‎ 故填: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答案合理即可);先移出导管,再盖上玻璃片,瓶口向上 ‎(3)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②图2所示装置检查气密性的具体方法是:关闭右侧橡胶管,从A管加入水,产生水面明显的高度差,静置几分钟,高度差没有变化说明密性好;故填:关闭右侧橡胶管,从A管加入水,产生水面明显的高度差,静置几分钟,高度差没有变化说明密性好.‎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 ‎ ‎19.某学习小组对课本中“食盐常用于制氯气、烧碱”的内容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制的实验装置(主体部分如图所示)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从K处导出部分的溶液作为待测液进行如下探究.‎ 老师提示:I.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2NaCl+2H2O═2NaOH+H2↑+Cl2↑‎ II.忽略其他可能发生的反应对以下实验的影响.‎ 探究活动一:检验待测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1)同学们选用某种酸碱指示剂对待测液进行检验,请你将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待测液呈碱性,表明含有氢氧化钠 探究活动二:测定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1】用酸碱中和法测定 甲组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待测液于烧杯中,加水稀释,用带有刻度的滴管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边加边振荡,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0‎ ‎2.0‎ ‎4.0‎ ‎6.0‎ ‎8.0‎ ‎9.8‎ 烧杯中溶液的pH ‎13.0‎ ‎12.9‎ ‎12.8‎ ‎12.6‎ ‎12.3‎ ‎7.0‎ ‎(2)写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3)利用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实验数据,计算所称取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应从选用稀盐酸的体积为 mL.‎ ‎【实验2】用沉淀法测定 资料摘要:氢氧化钠与氯化镁溶液混合发生反应:2NaOH+MgCl2═Mg(OH)2↓+2NaCl 乙组同学按下图所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4)步骤②加入的氯化镁溶液必需足量,其目的是使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滴加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后,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足量的具体操作: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镁已经过量(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5)步骤③过滤出的沉淀物是.步骤④中证明沉淀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液体滴加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 ‎(6)利用沉淀物的质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若缺少步骤④的操作,所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3)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溶液的碱性减弱,pH减小,当pH=7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4)为了使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完全反应,氯化镁溶液应该是足量的;‎ ‎(5)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因此步骤③过滤出的沉淀物是氢氧化镁;‎ ‎(6)利用沉淀物的质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时,若不洗涤沉淀,那么沉淀上会附着一些杂质,从而使沉淀的质量增大,会导致计算出的氢氧化钠质量偏大,使所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解答】解:(1)‎ 实验步骤:向待测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酚酞试液变红色;‎ 实验结论:待测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2)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3)利用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实验数据,计算所称取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时,应选用稀盐酸的体积为9.8mL,因为这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4)步骤②加入的氯化镁溶液必需足量,其目的是使氢氧化钠完全反应;‎ 滴加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后,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足量的具体操作: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镁已经过量.‎ ‎(5)步骤③过滤出的沉淀物是氢氧化镁.步骤④中证明沉淀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液体滴加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 ‎(6)利用沉淀物的质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若缺少步骤④的操作,沉淀中因含有其他杂质而质量偏大,所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偏大.‎ 故答案为:‎ ‎(1)向待测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 ‎(2)NaOH+HCl═NaCl+H2O;‎ ‎(3)9.8;‎ ‎(4)使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镁已经过量;‎ ‎(5)氢氧化镁;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液体滴加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 ‎(6)偏大.‎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