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语文最后一课
中考语文最后一课 中考胜出 从考好语文开始 一、临考应试策略 • 1、考前一两天。 梳理并默记重要知识块(轮廓)。默写中的错别字,诗歌鉴赏、知识和答题思路,名著中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关于作文的知识点,记诵作文素材。 • 2、考前30分钟。 心态调节。给自己正面、积极的心理暗示。中考不是我们的敌人。 • 3、分发考卷时。 不能动笔,但可以动眼睛。迅速浏览全卷,明确大致题型与难度,留意作文,在答题中可以适当思考,但不应影响正常的答题。 二、时间就是分数 • 记住:考场上的时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你必须精打细算,其核心是让时间为你中考得分得到最大值这一目的服务。 • 时间安排大致可以是这样的:一分得一分,作文原则上不得少于一个小时时间 三、考场应试策略 • 一、默写是送分,千万别手软。(诗文默写,10分) 1.67首古诗词一定要全背出来,古文名句都能背出(至少整理的卷子上的)并且在背的过程中,把容易写错的字写写划划。把练习中的错题好好看看。 2.生字拼音(4分):整理做过的题。看《升学指导》P3-5 3.注意书写清晰、规范、准确。 • 古诗鉴赏。(3分) • 选材出自教材,复习注意要全,看发过的材料,即使自己觉得记不住也没关系,要把所有诗歌过一遍;看看练过的题目,尤其是出过错的题。 • 4、改病句(2分) •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 ②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适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语言运用考查提醒(4分): 1、语境题目:审出题目所给信息、要求;列出答题要点;打草稿控制字数。注意是否需要称呼、修辞方法,注意谦敬词的使用等。 2、新闻标题:紧紧抓住新闻的导语, 概括主要内容。导语:概括新闻的时 间、地点、事件、意义。 3、广告语:一要语言简洁得体,二要注意修辞的运用。 4、仿句:一要仿句式,二要仿修辞, 三要注意前后联系和内在逻辑。 • 5、名著语法(4分,目标得分是4分。) • 名著篇目:《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格列佛游记》《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朝花夕拾》《繁星 春水》《昆虫记》《水浒传》《傅雷家书》《培根随笔》《名人传》《伊索寓言》 弄清:作家、作品、国籍、主要人物及事件 • 语法:词性、短语、句子成分、复句关系《精通中考》上有较全的语法知识总结,不明白可以查查。尤其要把关联词语表(九上课本附录)看看。 • 三、文言文,分分必争。 • 1、初读,划出难字,疏通文意,但不要拘泥于不影响题目的字词理解。 • 2、翻译题采用直译(逐字逐字解析的方法),尽量保持原句的句式,遇到倒装句要按正常语序翻译,省略成分要补充。 • 3.句式:倒装、省略、判断、被动 • 4. 词类活用、通假字多看看《升学指导》,一词多义多看我们整理的笔记和《精通中考》。 现代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题考点及解题策略 考点一、找论点 方法: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注意:论点是个表明作者观点的陈述句,不能运用修辞方法,不能从反面陈述观点。 考点二、论证手法及作用 1、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要注意,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运用一种论证方法,答题时要找全。 2、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证明……的分论点,从而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 ②.引用论证:引用名言(或格言警句),充分有力证明…………的分论点,从而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 ③.比喻论证:把…比作…,形象生动的证明…的观点,……的分论点,从而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 ④.对比论证:通过…与…对比,突出论证了……的分论点,从而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 分析文段结构作用(特别是分析议论文开头第一段或结尾的作用) 文段结构作用:⑴引出下文;⑵总结前(全)文;承上启下。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回答。 ⑴议论文开头的作用: 对策: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①引出论点或论题;②作为文章的论据证明论点;③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式,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⑵议论文结尾的作用: 对策: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①深化中心论点,得出……的结论;②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③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④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选文(A)(B)段顺序能否对调?请说明理由 对策:这一试题有两种答法:⑴不能。A、B段的段意,因为这几段和第*段的**几句是一一对应关系。⑵不能。 A、B的段意,因为这几段存在着逻辑顺序或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或不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 开放性题目----联系实际: 1.摆出观点,要和原文保持一致 2.举自己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 说明文阅读---考点及解题策略 ●考点一: ○题型:文章(文段)介绍的事物有什么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比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等词语。 考点二:判断说明方法及作用 题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或表达效果? 对策:首先明确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通过列举具体的例子,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或…… (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条理清楚的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或地位、影响) (6)下定义:(7)作诠释: (8)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与举例子相同)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与列数字相同)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俗语等等: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如果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等在文章的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增加文彩) 考点三:判断说明顺序 ○题型1: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 对策: (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A、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等。 B、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C、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在联系或热部门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 原因---结果 现象---本质 特征---用途 一般---个别 概括---具体 整体---局部 总---分 (2)作用的分析。 掌握答题的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具体的事物或者说明的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题型2:某段落能否删掉?或者能否调换? 对策: (1)判断:能否删掉或调换?(一般是不能删掉或调换的) (2)逐段说明段意 (3)判断这些文段之间的顺序关系:并列关系、层进关系、总分关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答题格式:不能调换(删掉),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事理),调换(删掉)后不符合逻辑,不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考点四:品析说明语言 题型1:“***”限制性的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这样的题目分四步,答题格式如下。 (1)判断、表态(一般是不能删去的)。 (2)定性: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比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语表示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示估计;“多”“有余”等表示数量。 (3)比较:即比较删去这个词语和没有删去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如果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了……意思了,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者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不符合原意等等。 (4)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词,体现了说明要有的准确性(周密性或科学性)。 ○题型2: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手:① 找有精确数字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了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题型3:指示代词的含义(即文段(各种文体)中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如:“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注意:(1)常考的指示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它、以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示代词所在的句中读一读,看是否合适。 考点五:说明语段的作用 ○题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对策:这种题目的答题角度有二: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有时在文章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记叙文阅读---考点及解题策略 考点一、描写方法 ○题型: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 1、描写的几种形式: (1)从不同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或者说: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 (5)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段作仔细的描绘)。 题型2、直接回答文段或句子在结构或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对策:了解文段或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对考题中要求回答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这类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以从文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表达方式来进行回答。 (1)在文章开头、内容上的作用:a、(议论、抒情句)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主旨、话题、论点);b、(描写句)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气氛;c、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等。结构上的作用:或总领下文,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记叙文),或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记叙文)等。 (2)在文章中间,内容上的作用:(议论、抒情句)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感情等。结构上的作用:a、承上启下(过渡)。b、段末起总结上文的作用;段首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如果句子单独成段,还有强调作用。 (3)在文章结尾处,内容上的作用:a、篇末点题;b、(议论、抒情)点明中心,深化主题(记叙文)。结构上的作用;a、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b、总结上文、总结全文、收束全文。 考点二、品味(品析)句子和关键词语 ○题型1、品味句子和关键词 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含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评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D、具体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对具体句子的分析,一定要联系前后文,在句子的前后找答案。有些需要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考点二、品味(品析)句子和关键词语 ○题型1、品味句子和关键词 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 、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含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评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D、具体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对具体句子的分析,一定要联系前后文,在句子的前后找答案。有些需要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考点三、文章的标题考查 题型3、品味(赏析)题目 对策:可以从---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E、暗示主题 示例:(1)、记叙文,主题上结合主旨来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表层义……深层义……,突出主题,耐人寻味。(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 环境描写的作用 • 插叙的作用 • 写作手法:铺垫、烘托、欲扬先抑、象征、情景交融 五、可恶可恨可气可恼的作文 • 1、审题:一定要看清题意,包括卷面上的所有文字提示,都要认真思考,严格遵循。 • 另外审题时,要特别注意有无明确要求联系自身,题目是否要自拟,文体要求。 • 审清“陷阱”,文章中要做铺垫。如“也”“其实”“原来”“终于”“初尝”…… • 2、文体:文体不限不代表没有文体,用什么文体写作,就要符合该文体的要求,要写什么象什么。记叙文要三分之二的篇幅落足于叙述,议论文反之。 • 不写深奥的科幻小说,不写童话、寓言,“允许”编写故事,不等于提倡“编写故事”,滥编、胡编,绝对不会得高分。严禁照搬照抄别人的范文,杜绝“无我文章”和“抄袭文”的出现。 • 3、内容: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少谈宗教话题,不要单纯发牢骚,不要写早恋等敏感话题。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他们想听的话。 • 记叙文最好要有细节描写。推己及人,以情动人。议论文切忌大话、套话、废话,要避免空发议论,无情而“抒情”,无病呻吟,滥提口号,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 • 严禁胡编乱造。 • 4、开头和结尾:应试作文的开头结尾,就是文章的刀刃。 • 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开头和结尾,必须做到开头起笔入题,结尾点明主旨。为了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开头结尾千万不要涂抹。 • 开头要引人 : • 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 提出问题,引人注意; 说明情况,交待背景 • 结尾要有力 : • 画龙点睛,发人深思; •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 叙述结束,自然收尾; • 抒发情感,引起共鸣 • 许多人犯了“入题慢”的毛病。有人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人把本来简洁的原材料进行扩展;有的考生开篇摆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来,而真正应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议论无法尽述,只得一笔带过,草草收兵,比例严重失调。 • 议论文要尽早进入分析说理,扣住话题,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 • 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中考阅卷时间紧、任务重,不理想的开头,易使阅卷老师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即使你后面的论证“到位”,“上档次”,也难作出公正、客观的评判。 • 结尾: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考生作文来不及刹尾,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或干脆空在那儿,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视为未完篇处理。 • 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其整体。所以,考生交给老师的无论如何也应是一篇完整的作文。 另外,要把每一段的首句写好。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这里的“写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字要写好不涂抹,二是写成提摄全段大意的中心句 • 5、段落:应试作文上最忌首、腹、尾三段组成的“猪样式”结构。 • 我们把中间一大段多分几个自然段,因为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最主要的还是能使评卷老师一目了然。600字的作文,分成5—8段最为适宜。 • 6、语言:应试作文宜说大白话。 • 所谓大白话,就是朴实大方,干净利索。 • 严禁文白夹杂; • 严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 • 严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词汇; • 少用长句多用短句; • 可引进部分时代新词汇; • 引用名言警句; • 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 • 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 • 7、字数: • 应试作文一定要看清字数的要求,限最高字数的,不要超过;限最低字数的,一定要写够数量并稍微超过50—100字才好。如果没有限最高字数,一般就是以作文纸为限,即要在作文纸格子内行文。千万不要自作多情,超出作文格子,以免出力不讨好。 • 在中考评卷中,常常遇到两种情况:一是字数不足。虽然评分标准规定,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但实际情况是,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 • 二是字数太多。洋洋洒洒千字以上,给人一种臃肿的感觉,阅卷者一看这种文章就反感,这样的作文得分高低就可想而知了。 • 再说,作文写得长,花的时间多,解答前面的题用的时间少,必定会受到影响。 • 8、书写:书写要认真。 • 近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年年书写都占相当的比分。一般不要求写得好看,但要求书写整齐易辨认,虽好看,不易辨认也并不好。 • 要写楷体字,一笔一画清清楚楚,不要写草字,以免妨碍辨认。 • 要规范,避免随意性,标点的书写也要规范,不要都点圆点。 • 有几个标点的书写,还特别注意: • (1)一行之首不要出现句号、逗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前一行的末尾。 • (2)引号、括号、书名号前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可以在这些符号后面挤着写一个字。引号、括号、书名号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上一行之末。 • (3)省略号、破折号占两个格,不能断开,写不下时挤在一行之末。 • 9、卷面: • 作文的卷面,正如人的容貌一样,给人的印象是重要的,尤其是高考作文,卷面状况直接影响着阅卷教师的心理和情绪:字迹潦草、勾勾画画、涂改得难以辨认的试卷,马上就给阅卷者一个不好的印象,在无形中就会多扣几分;而书写工整,卷面清洁,则让人一看心中先喜三分,你的文章即使内容表达稍微欠缺,也会因阅卷者惜才而给出比实际水平高的分值 。 • 五、检查策略 • 在做完考题后,一定要注意检查答卷,减少不合理失分。 • 首先检查是否答完全卷,任何一个题目都不能空白,空白就一分也不能得到,实在不能解答的题目最后应猜答,猜答也是解答。 • 还要克服某些心理性原因造成的失分,如临交卷时凭一时感觉,轻易更改答案或圈去部分解题等。 • 把每道题答到相应的位置上,不要超出答题范围。 特别提醒 记住第一场一定要检查自己的工具袋七大件是否全面。(准考证、铅笔黑笔 、擦皮、对准时间的手表、尺子、圆规等) • 在现实中孕育梦想 • 在梦想中培育希望 • 在希望中积聚力量 • 在力量中铸就辉煌 想到就会做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