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浮力命题的走向与评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浮力命题的走向与评析

中考浮力命题的走向与评析 ‎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全国实施,各个版本的实验教材都对浮力部分作了重大调整,难度下降了,删除了复杂计算题。经笔者对2004年38份各地中考物理试卷(含全国12个课改区)的统计,浮力题在各地试卷中出现的频率依然很高。今后中考物理浮力知识点的考查走向如何,一直是广大教师和毕业生思考的问题。笔者从2004年各地中考试题中选取典型题目加以评析,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启发。‎ 一、学科综合型 ‎ 例1. (陕西)如图1所示,一个放有砝码的蒸发皿浮在水槽的水面上,蒸发皿底到水面的距离为h。当不断地向水中加入盐时,在下边各图中,正确反映h与盐质量之间关系的是( )‎ ‎ 解析:该题是物理化学两学科间的综合题,应用了物理中的浮沉条件和化学中的溶液浓度的知识。由于不断加盐搅拌,盐被溶解,盐水密度不断增大,“小船”在盐水中的吃水深度不断变小。当食盐加到一定量达到饱和后就不再继续溶解了(解题时很容易忽视),h的值就不变了,反映在图象上,曲线是先下斜后折平。选D。‎ ‎ 评析: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科之间的综合能力,要注意有关知识点与数学、语文、化学和地理等各门学科的联系。‎ 二、科学探究型 ‎ 例2. (大连)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的大小、物体浸入液体中体积的大小、物体的重力大小有关。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是否有关”。‎ ‎ 实验提供如下器材:实验桌、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各一个;水、盐水、细线适量;一大块橡皮泥;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各一块;两块体积不同的铁块。‎ ‎ (1)从给定的器材中选出你需要的器材:_______________。‎ ‎ (2)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 ‎ (3)根据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探究结论。‎ ‎ 解析:(1)器材:实验桌、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细线、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铁块[或实验桌、弹簧测力计、量筒、水、细线、橡皮泥(或改用两块体积不同的铁块)]。‎ ‎ (2)实验步骤:用细线拴好铜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铜块的重力 ‎;将铜块浸没在烧杯里的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求出铜块受到的浮力。同理,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铁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 (3)比较和的大小:如果相等,则浮力与重力无关;如果不等,则浮力与重力有关。‎ ‎ 评析:探究型试题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考查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试题信息量一般较大,没有固定的命题模式,具有较大的区分度,是中考命题的发展方向。本题是对浮力无关因素的探究,因无关因素范围广,不能死记硬背。在探究过程中还体现了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分析评价型 ‎ 例3. (成都郫县)实验小组为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之间的关系”,设计了与教材上不同的方法:把一金属块用细绳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缓慢放入一盛有水的量筒中。如图2所示的四幅图分别表示实验中所挂的金属块在不同的位置时测力计示数和量筒中水面所到达的刻度(金属块始终没有与量筒接触)。‎ ‎ 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结论:‎ ‎ (1)实验中测力计所挂金属块重__________N。‎ ‎ (2)各组都得出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的结论。但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其中:‎ ‎ A组同学是根据以及分别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大小的。‎ ‎ B组同学则是根据测力计(所挂金属块未浸入和浸入液体)两次示数的差和分别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和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大小的。‎ ‎ 你觉得__________组的分析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分析实验数据,可以知道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g取10N/kg)。‎ ‎ (4)分析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1.4‎ ‎ (2)A;是应证实的关系式,不能用于分析论证中 ‎ (3)7.0‎ ‎ (4)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 ‎ 评析: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推理、评论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比解决一道题更能体现教育的目的。设计实验步骤的时候,必须首先考虑其科学性。本题给我们的启发是:完成物理实验,不但要学会观察,更要善于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能分析数据,具有一定的提取信息的能力,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能力,有一定的评价探究的意识。本题创造性地设置考查浮力的全新情景,较好地体现了“既要考查知识,更要考查能力”这一新的考试评价观。‎ ‎ 综上分析,中考物理浮力命题的新趋势是:知识点出现的机率是90%以上,尽量避免难、繁、偏的考题出现。题目对受力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应用多个物理公式进行数学运算的要求下降了。考查的重点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读写能力、实验的操作能力、学科交叉综合能力和物理方法等方面。贴近学生实际、联系社会热点的试题比重增加。可以预见,今后中考物理试卷中涉及两个以上的物体的连体问题一般不会出现,浮力与压力和压强、浮力与杠杆平衡结合的综合题比例还会继续降。以上观点仅仅为笔者一家之言,希望大家关注浮力中考命题走向,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