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含解析1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含解析13

‎2016年海南省海口市丰南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 一、选择题 ‎1.如图现象和做法,仅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 B.‎ ‎ 世博会开幕 燃放烟花 C.‎ ‎ 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 ‎ D.‎ 相互划刻比 较硬度 ‎2.竹炭的吸附能力是木炭的五倍以上,其主要成分竹炭纤维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6H10O5)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竹炭可用于净化室内空气 B.(C6H10O5)n属于有机化合物 C.每个(C6H10O5)n 分子中含有6n个碳原子 D.竹炭纤维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0:5‎ ‎3.次氯酸钠(NaClO)是某种家用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5 B.+‎3 ‎C.+1 D.﹣1‎ ‎4.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 A.3Fe+2O2Fe3O4‎ B.2H2O2H2↑+O2↑‎ C.CO+CuOCu+CO2‎ D.CaCO3+2HCl═CaCl2+CO2↑+H2O ‎5.如图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  )‎ A. B. C. D.‎ ‎6.2011年1月,怀宁县部分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倍受社会各界关注.铅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铅原子核内有82个质子 B.相对原于质量为207.2‎ C.铅有毒,儿童不能使用铅笔 D.铅可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7.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 B. C. D.‎ ‎8.结合下表中所列物质的pH判断,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变色、变蓝的是(  )‎ 物质 食盐水 厕所清洁剂 血浆 牙膏 肥皂水 橘汁 草木灰水 柠檬汁 pH ‎7‎ ‎1.7‎ ‎7.4‎ ‎8.2‎ ‎9.2‎ ‎3.5‎ ‎10.6‎ ‎2.5‎ A.柠檬汁、食盐水、厕所清洁剂 B.牙膏、蒸馏水、肥皂水 C.草木灰、蒸馏水、柠檬汁 D.橘汁、食盐水、草木灰水 ‎9.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生活中的物质 B.安全常识 C.元素与人体健康 D.日常生活经验 铅笔芯主要成分﹣﹣石墨 饮水机滤芯的吸附剂主要成分﹣﹣活性炭 进入陌生溶洞前﹣﹣先做灯火实验 闻试剂气味﹣﹣鼻子尽量靠近试剂瓶口 缺铁﹣﹣易引起贫血 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 区别老陈醋与酱油﹣﹣闻气味 区分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灼烧后闻气味 A.A B.B C.C D.D ‎10.“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们普遍的饮食追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天都应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 B.油脂会使人发胖,故禁食油脂 C.糖类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 D.过多摄入微量元素不利于健康 ‎11.下列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食醋制无壳鸡蛋 B.用紫卷心菜自制酸碱指示剂 C.用活性炭将硬水软化 D.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12.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 ‎13.取3枚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加入3支试管中,如图所示的物质进行实验,试管中铁钉锈蚀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14.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Fe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其中可行的是(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 ‎ 二、填空题 ‎15.请根据题意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CO2 ②CH4 ③SO2 ④元素 ‎(1)加碘盐、加铁酱油中的“碘”、“铁”是指  .‎ ‎(2)通常用来灭火的气体是  .‎ ‎(3)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气体是  .‎ ‎(4)能形成酸雨的气体是  .‎ ‎16.已知浓硝酸是一种易挥发的强酸,见光易分解,其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4HNO32H2O+4NO2↑+X↑.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硝酸的化学性质:  (写出一种即可);‎ ‎(2)判断X的化学式:  .‎ ‎17.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2)将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从‎50℃‎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18.在生产生活中,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 ‎(1)洗洁精能清除油污,这是利用它的  作用.‎ ‎(2)上海世博园内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紫外线”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  作用,净化后的水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在农业生产中,施用的草木灰(有效成份为K2CO3)属于  肥.‎ ‎(4)在含有硫酸镁、硫酸铜的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是(填写化学式)  .‎ ‎ ‎ 三、简答题 ‎19.王佛松院士在《展望21世纪的化学》一书中提出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任何物质和能量以至于生物,对于人类来说,都有两面性.即任何物质都对人类有益,同时也有害“.请你选用一种物质说明它的两面性.‎ ‎20.现有蒸馏水、稀盐酸、氢氧化钠三种失去标签的试剂,请你只用无色酚酞溶液将它们鉴别开来.‎ ‎ ‎ 四、实验题 ‎21.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22.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有酸性,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应.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维生素C的研究如下:‎ ‎【实验目的】验证维生素C具有酸性.‎ ‎【实验方案】提供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pH试纸.(实验仪器自选)‎ 根据以上试剂,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两种方案,并写出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方案(1)  ‎ ‎  ‎ 方案(2)  ‎ ‎  ‎ ‎ ‎ 五、计算题 ‎23.蛋白质在人体胃肠内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丙氨酸(化学试为 C3H7O2N)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氨酸分子中C、H、O、N各原子个数比为:  .‎ ‎(2)丙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4.我市某校初三(1)班学生去湖光岩春游,带回了几小块石灰石样品.为了检测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与样品充分反应来讲行实验测定(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测得数据如表:‎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丁同学 所取石灰石样品质量(g)‎ ‎10‎ ‎10‎ ‎10‎ ‎10‎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 ‎30‎ ‎45‎ ‎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6‎ ‎4‎ ‎1‎ ‎1‎ 试回答:‎1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可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 ‎ ‎ ‎2016年海南省海口市丰南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 ‎1.如图现象和做法,仅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 B.‎ ‎ 世博会开幕 燃放烟花 C.‎ ‎ 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 D.‎ 相互划刻比 较硬度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燃放烟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电解水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相互划刻比较硬度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2.竹炭的吸附能力是木炭的五倍以上,其主要成分竹炭纤维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6H10O5)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竹炭可用于净化室内空气 B.(C6H10O5)n属于有机化合物 C.每个(C6H10O5)n 分子中含有6n个碳原子 D.竹炭纤维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0:5‎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竹炭有吸附能力及竹炭纤维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6H10O5)n,根据其组成和构成及相对原子质量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因竹炭有吸附能力,则可用来净化室内空气,说法正确;‎ B、根据其组成元素C、H、O可知竹炭纤维属于有机化合物,说法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1个分子中含有6n个碳原子,说法正确;‎ D、竹炭纤维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n):n×10:(16×5n)=36:5:40,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习题,学生应能通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同时通过习题训练学生应注意知识的迁移使用.‎ ‎ ‎ ‎3.次氯酸钠(NaClO)是某种家用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5 B.+‎3 ‎C.+1 D.﹣1‎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次氯酸钠是一种盐,利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解答】解:在NaClO中氧元素为﹣2价,钠元素为+1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 ‎+1+X+(﹣2)═0,解得X═+1,故选C.‎ ‎【点评】本题利用生活中常用物质来考查学生对化合价的判断,习题较简单.‎ ‎ ‎ ‎4.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 A.3Fe+2O2Fe3O4‎ B.2H2O2H2↑+O2↑‎ C.CO+CuOCu+CO2‎ D.CaCO3+2HCl═CaCl2+CO2↑+H2O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 ‎【分析】判断反应类型时,要抓住各类反应的特点,不需考虑反应物或生成物具体是什么物质,也不要被陌生的反应干扰.A项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多变一”;B项,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一变多”;C项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CO得氧生成CO2,发生氧化反应,CuO失氧生成Cu,发生还原反应.D项,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解答】解:A、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故选项正确.‎ D、属于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二氧化碳和水可合成一种物质碳酸;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反应类型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反应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 ‎ ‎ ‎5.如图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  )‎ A. B. C. D.‎ ‎【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解答】解:A、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6.2011年1月,怀宁县部分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倍受社会各界关注.铅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铅原子核内有82个质子 B.相对原于质量为207.2‎ C.铅有毒,儿童不能使用铅笔 D.铅可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标签图示型;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根据铅元素相关信息原子序数=质子数=82,相对原子量为207.2,和金属活动顺序,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根据铅元素相关信息可知原子序数=质子数=82,故A说法正确;‎ B、根据铅元素相关信息可知,相对原子量为207.2;故B说法正确;‎ C、根据铅笔芯是用石墨制成的,不含铅;故C说法错误;‎ D、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可知铅可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的相关信息与金属活动顺序表的知识进行分析解题,并能灵活应用的能力.‎ ‎ ‎ ‎7.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 B. C.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由四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确定其核内质子数,进而确定元素种类,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是12,为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正确.‎ B、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是10,为氖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故选项错误.‎ C、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是8,为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D、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是17,为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8.结合下表中所列物质的pH判断,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变色、变蓝的是(  )‎ 物质 食盐水 厕所清洁剂 血浆 牙膏 肥皂水 橘汁 草木灰水 柠檬汁 pH ‎7‎ ‎1.7‎ ‎7.4‎ ‎8.2‎ ‎9.2‎ ‎3.5‎ ‎10.6‎ ‎2.5‎ A.柠檬汁、食盐水、厕所清洁剂 B.牙膏、蒸馏水、肥皂水 C.草木灰、蒸馏水、柠檬汁 D.橘汁、食盐水、草木灰水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信息给予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根据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分析: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解答】解:A、厕所清洁剂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此项错误.‎ B、牙膏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此项错误.‎ C、草木灰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此项错误.‎ D、橘汁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食盐水呈中性,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草木灰水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此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石蕊试液与酸碱性物质相互作用时显色方面的知识.‎ ‎ ‎ ‎9.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生活中的物质 B.安全常识 C.元素与人体健康 D.日常生活经验 铅笔芯主要成分﹣﹣石墨 饮水机滤芯的吸附剂主要成分﹣﹣活性炭 进入陌生溶洞前﹣﹣先做灯火实验 闻试剂气味﹣﹣鼻子尽量靠近试剂瓶口 缺铁﹣﹣易引起贫血 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 区别老陈醋与酱油﹣﹣闻气味 区分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灼烧后闻气味 A.A B.B C.C D.D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活.‎ ‎【分析】A、石墨是深灰色的,质软,刻画时容易留下痕迹;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 B、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闻试剂气味时,鼻子与试剂瓶口要隔开一定的距离.‎ C、根据元素与人体之间的关系分析判断.‎ D、根据老陈醋与酱油气味的不同;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石墨是深灰色的,质软,刻画时容易留下痕迹,可以用来制作铅笔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用来作饮水机滤芯的吸附剂.归纳正确.‎ B、溶洞中容易积聚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进入陌生溶洞前可以先做灯火实验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闻试剂气味时,鼻子与试剂瓶口要隔开一定的距离.归纳错误.‎ C、人体缺铁容易患贫血症,缺碘容易患甲状腺肿大.归纳正确.‎ D、老陈醋具有刺激性气味,而酱油没有刺激性气味,可以根据闻气味进行区分;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没有,可用燃烧法区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归纳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0.“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们普遍的饮食追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天都应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 B.油脂会使人发胖,故禁食油脂 C.糖类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 D.过多摄入微量元素不利于健康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依据各类营养素的作用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A.由于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在体内不能贮存,因此每天都应该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所以选项A正确.‎ B.摄入人体内的多余的油脂会变成脂肪积存在皮下组织等部位,从而使人发胖;但又由于油脂是人体的备用供能物质,因此不能禁食油脂.所以选项B错误.‎ C.人体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来自糖类,因此糖类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所以选项C正确.‎ D.微量元素摄入过多,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因此选项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六大营养素的作用,难度较小 ‎ ‎ ‎11.下列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食醋制无壳鸡蛋 B.用紫卷心菜自制酸碱指示剂 C.用活性炭将硬水软化 D.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考点】硬水与软水;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醋酸的性质及醋酸的含量测定;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A、鸡蛋壳是碳酸钙,跟醋酸反应,进行解答;‎ B、紫卷心菜的汁液含有一些植物色素,可用作石蕊和酚酞等酸碱指示剂的代用品,用于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与实验中常用的指示剂石蕊的变色原理相似,进行解答;‎ C、活性炭吸附作用,除去有臭味的物质和一些可溶性的杂质,不能软化;‎ D、羊毛的组成成分之一是蛋白质,用火灼烧后会产生和烧头发类似的味道,晴纶点燃成黑色球状很硬,有烧胶皮的味道进行解答.‎ ‎【解答】解:‎ A、鸡蛋壳是碳酸钙,跟醋酸反应,故A正确;‎ B、紫卷心菜的汁液含有一些植物色素,可用作石蕊和酚酞等酸碱指示剂的代用品,用于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与实验中常用的指示剂石蕊的变色原理相似,故B正确;‎ C、活性炭吸附作用,除去有臭味的物质和一些可溶性的杂质,不能软化,故C错误;‎ D、羊毛的组成成分之一是蛋白质,用火灼烧后会产生和烧头发类似的味道,晴纶点燃成黑色球状很硬,有烧胶皮的味道,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 ‎ ‎12.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反应前的四个分子为两种分子,其一为1个C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的CO分子,另一分子为1个N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的NO分子;反应后生成三个分子也为两种分子,一是2个N原子构成的N2分子,另一为1个C原子和2个O原子构成的CO2分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所列出的四种说法的正误.‎ ‎【解答】解:A、反应中单质只有氮气其化学式为N2,故A正确;‎ B、反应前的CO、NO都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而反应后生成的N2和CO2为空气中含有的无害气体;故B正确;‎ C、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不符合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置换反应的特点,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不正确;‎ D、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28:(44×2)=7:22;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的解决思路:利用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 ‎ ‎13.取3枚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加入3支试管中,如图所示的物质进行实验,试管中铁钉锈蚀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中铁能与水接触,能与溶解在水中的少量氧气接触,铁钉生锈速率较慢.‎ ‎②中铁钉,易与氧气、水分接触,铁钉易生锈.‎ ‎③中植物油隔绝了氧气,铁能与水接触,不易与氧气接触,铁钉不易生锈.‎ 试管中铁钉锈蚀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为②①③.‎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锈蚀的条件(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4.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Fe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其中可行的是(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解答.‎ ‎【解答】解: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锌能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说明锌在铁的前面,铜不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铜在铁的后面,可以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②将Fe、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都不反应,说明铁和铜都在锌的后面,但是不能证明铁和铜的顺序;‎ ‎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锌能与硫酸亚铁和硫酸铜反应,说明锌在铁和铜的前面,不能证明铁和铜的顺序;‎ ‎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铁与硫酸锌不反应,说明铁在锌的后面,铁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铁在铜的前面,能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观察选项,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 ‎ 二、填空题 ‎15.请根据题意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CO2 ②CH4 ③SO2 ④元素 ‎(1)加碘盐、加铁酱油中的“碘”、“铁”是指 ④ .‎ ‎(2)通常用来灭火的气体是 ① .‎ ‎(3)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气体是 ② .‎ ‎(4)能形成酸雨的气体是 ③ .‎ ‎【考点】元素的概念;二氧化碳的用途;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各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 ‎(1)物质中含有的是元素;(2)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是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3)西气东输说的是天然气;(4)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能形成酸雨.‎ ‎【解答】解:(1)物质属于宏观概念,用元素解释,“加铁酱油”等用品中的铁指的是元素.故答案为:④;‎ ‎(2)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通常用来灭火,故答案为:①;‎ ‎(3)西气东输说的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答案为:②;‎ ‎(4)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能形成酸雨;故答案为:③.‎ 故答案为:(1)④;(2)①;(3)②;(4)③.‎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使用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 ‎ ‎16.已知浓硝酸是一种易挥发的强酸,见光易分解,其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4HNO32H2O+4NO2↑+X↑.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硝酸的化学性质: 见光容易分解(或酸性、不稳定性) (写出一种即可);‎ ‎(2)判断X的化学式: O2 .‎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化学性质为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和题干对硝酸的介绍,推断硝酸的化学性质;‎ ‎(2)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1)硝酸是一种易挥发的强酸,见光易分解,表明硝酸具有酸性、不稳定性、见光易分解;‎ ‎(2)由反应4HNO32H2O+4NO2↑+X↑,反应前4HNO3中含H、N、O原子个数分别为4、4、12,而反应后2H2O、4NO2中共含有H、N、O原子个数分别为4、4、1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可判断X分子由2个O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O2;‎ 故答案为:(1)见光容易分解(或酸性、不稳定性);‎ ‎(2)O2;‎ ‎【点评】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也考查了汽车尾气的污染问题,如何把汽车的尾气转化为没有污染的气体.‎ ‎ ‎ ‎17.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加入溶剂(或加入水或降低温度) ;‎ ‎(2)将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从‎50℃‎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B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分析解答;‎ ‎(2)依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分析解答.‎ ‎【解答】解:(1)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溶剂或降温的方法;‎ ‎(2)‎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可知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所以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关系是A=B>C;将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从‎50℃‎降到‎20℃‎时,A、B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观察溶解度曲线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C降温后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50℃‎时相同,且‎50℃‎时C的溶解度小于‎20℃‎时AB的溶解度,所以降温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 故答案为:(1)加入溶剂(或加入水或降低温度);(2)B.‎ ‎【点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入溶剂或升高温度,饱和溶液中溶解度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据此结合题意分析解答.‎ ‎ ‎ ‎18.(2016•海口校级模拟)在生产生活中,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 ‎(1)洗洁精能清除油污,这是利用它的 乳化 作用.‎ ‎(2)上海世博园内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紫外线”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 吸附 作用,净化后的水属于 混合物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在农业生产中,施用的草木灰(有效成份为K2CO3)属于 钾 肥.‎ ‎(4)在含有硫酸镁、硫酸铜的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是(填写化学式) Zn、Cu .‎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净化后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 ‎(3)根据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进行分析.‎ ‎(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判断金属单质和盐溶液是否能够发生反应.‎ ‎【解答】解:(1)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可用于清除油污.‎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用于“活性炭+超滤层+紫外线”净水工艺;净化后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属于混合物.‎ ‎(3)在农业生产中,施用的草木灰(有效成份为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4)锌排在铜的前面,镁的后面,所以锌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不能和硫酸镁溶液反应.又因为锌是过量的,所以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是锌和铜.‎ 故答案为:(1)乳化;(2)吸附;混合物;(3)钾;(4)Zn、Cu.‎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乳化原理、活性炭的吸附性、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的方法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 ‎ 三、简答题 ‎19.王佛松院士在《展望21世纪的化学》一书中提出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任何物质和能量以至于生物,对于人类来说,都有两面性.即任何物质都对人类有益,同时也有害“.请你选用一种物质说明它的两面性.‎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选择我们熟悉的化学物质如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等,从这些物质的性质出发,结合实际说明他们的两面性即可.‎ ‎【解答】解:如二氧化碳,对人类有益的一面是可用于灭火、作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等,不利的一面是过量排放可造成温室效应等.再如一氧化碳,对人类有益的一面是可作燃料,不利的一面是泄漏引起中毒或引起火灾、爆炸等.‎ 答:一氧化碳对人类有益的一面是可作燃料,不利的一面是泄漏引起中毒或引起火灾、爆炸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开放性试题,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20.现有蒸馏水、稀盐酸、氢氧化钠三种失去标签的试剂,请你只用无色酚酞溶液将它们鉴别开来.‎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根据稀盐酸、氢氧化钠、水三种物质的性质及变化现象的不同,利用加入酚酞试液所出现的不同现象将三种物质鉴别出来.‎ ‎【解答】解:酚酞试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为无色的,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是红色的,故首先将氢氧化钠鉴别出来,然后向变红的溶液中加入剩余两种溶液中的一种,若是红色褪去,则加的稀盐酸,剩余的是蒸馏水,故答案为:取试液分别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将两外两种溶液取其中的一种加入变红的溶液中,红色褪去,则加的是稀盐酸,剩余的是蒸馏水.‎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 ‎ 四、实验题 ‎21.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酒精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序号,下同).‎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据常用仪器回答;‎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解答】解:(1)标号仪器是用来加热的酒精灯;‎ ‎(2)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 故答案为:(1)酒精灯;(2)2KMnO4K2MnO4+MnO2+O2↑;A.‎ ‎【点评】明确常用仪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即可顺利解答.‎ ‎ ‎ ‎22.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有酸性,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应.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维生素C的研究如下:‎ ‎【实验目的】验证维生素C具有酸性.‎ ‎【实验方案】提供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pH试纸.(实验仪器自选)‎ 根据以上试剂,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两种方案,并写出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方案(1) 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 溶液变红色 ‎ 方案(2) 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用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稍后读数 ‎ ‎ pH小于7 ‎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测定.‎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和酸溶液的鉴定方法回答,根据酸的化学性质,检验酸溶液时一般用指示剂,如紫色的石蕊溶液,还能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 ‎【解答】解:由酸的化学性质,检验酸溶液时一般用指示剂,如紫色的石蕊溶液,还能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故答案为:‎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色 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用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稍后读数 pH小于7‎ ‎【点评】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题目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所在,在具体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学会信息迁移,既要模仿,又要注重创新.‎ ‎ ‎ 五、计算题 ‎23.蛋白质在人体胃肠内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丙氨酸(化学试为 C3H7O2N)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氨酸分子中C、H、O、N各原子个数比为: 3:7:2:1 .‎ ‎(2)丙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89 .‎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丙氨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 ‎(2)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解答】解:(1)1个丙氨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则乙醇分子中C、H、O、N原子个数比为3:7:2:1;‎ ‎(2)丙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3+1×7+16×2+14=89;‎ 故答案为:(1)3:7:2:1;‎ ‎(2)89.‎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24.我市某校初三(1)班学生去湖光岩春游,带回了几小块石灰石样品.为了检测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与样品充分反应来讲行实验测定(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测得数据如表:‎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丁同学 所取石灰石样品质量(g)‎ ‎10‎ ‎10‎ ‎10‎ ‎10‎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 ‎30‎ ‎45‎ ‎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6‎ ‎4‎ ‎1‎ ‎1‎ 试回答:‎1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可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CaCO3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答】解:由图表可知,丙同学加入‎45g盐酸与‎10.0g样品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与丁同学加入‎50g盐酸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相等,故可判断,丙同学的实验是完全反应.盐酸没有剩余.‎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0g‎﹣‎1g x ‎=‎ 解之得:x=‎3.96g.‎ 答:可产生二氧化碳‎3.96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完全反应的认识,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