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3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语文冲刺讲座
2012 年中考语文冲刺讲座资料 说明:本次串讲主要以《2012 年长沙市 模拟考试试卷(七)》为样卷,部分取材于其他模拟试卷或全 国各省市中考试卷 一、2012 年语文中考几点重要变化 1、全卷分为九道大题,试卷分为Ⅰ卷和Ⅱ卷,分为选择题和综合运用题。 2、名著阅读改为 5 分的主观题。 4、说明文阅读除了客观判断题,还增加了综合探究题(4 分)。 3、记叙文阅读成了重要的拉开得分差距的题。 4、作文相对往届更为重要,出现了与记叙文阅读密切关联的片断作文(10 分);大作文分值变为(40 分)。 二、考点解说 字音字形题 语音题一般是要求判断读音的正误以及字形的正误。字音字形考查以课内讲读课文为主,平时要注重积累, 关注讲读课文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及课文下方的注释部分。 【预测题型】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差遣(chāi) 震撼(hàn) 迥乎不同(jiǒng) B.称职(chèng) 惬意(qiè) 重峦叠幛(zhàng) C.晨曦(xī) 飘悍(piāo) 怏怏不乐(yāng) D.提防(tí) 笨茁(zhuō) 深恶痛绝(wù) 〖温馨提示〗 注意那些常用而又易错的词语,如: ⑴容易读错的词语:炽热、憎恶、锐不可当、狡黠、狼藉、酝酿、骸骨(hái)、滑稽(jī) 锲而不舍(qiè)、戛然而止(jiá)、阴霾(mái)、憎恶、荫庇(yìn bì) 挑剔、拙劣、提防、濒临、畸形、拮据、剽悍、苦心孤诣等 ⑵容易写错的词语:啜泣、慷慨(kǎi)、羁绊、跻身、汲取、矫健、冥思苦想、按部就班、 戛然而止、根深蒂固、相形见绌、世外桃源、断章取义、走投无路、 味同嚼蜡、精巧绝伦、融会贯通、吹毛求疵、销声匿迹 词语题 词语题的常见题型一是选词填空,要求能辨析近义词,能够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 【预测题型】2.选出恰当的一组词语填空,使各句子表述准确、符合语境要求 (1)太阳被闷在厚密的云层里,拼命挣扎着想舒一口气。然后有一天,“嘭”的一声, 天空裂了,太阳_____了乌云,夏天来了。 (2)是秋风,把叶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_____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 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萌生春天的温床。 (3) 那位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少年,在朋友无微不至的关心下,他那颗冰冻已 久的心终于_____,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A.钻出 持续 雪化冰消 B.走出 延续 茅塞顿开 C.钻出 延续 雪化冰消 D.走出 持续 茅塞顿开 〖温馨提示〗 注意词语的综合归纳 A、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义正词严、娓娓动听、头头是道、抑扬顿挫是褒义词;振振有 词、夸夸其谈、天花乱坠、信口雌黄、信口开河、胡说八道是贬义词。 B、始作俑者、意气用事、不可理喻、顶礼膜拜、不孚众望、见异思迁、处心积虑、兴风作浪、推波 助澜、无所不至、忘乎所以、评头品足是贬义词。 C、鬼斧神工、巧夺天工,都是形容人力精巧,技艺高超,不能形容自然景物。 D、要注意搭配对象的:惟妙惟肖、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抑扬顿挫、美仑美奂、青梅竹马、不耻下 问、天伦之乐、 豆蔻年华、汗牛充栋、相敬如宾 E、含义比较特殊的成语:无可厚非、无可置疑、无可争议、首当其冲、抛砖引玉、空穴来风、耸人 听闻、危言耸听、骇人听闻、不胫而走、不翼而飞、置之度外、置之不理、鼎力相助、叹为观止、望洋兴 叹、对牛弹琴、死灰复燃、铤而走险、罄竹难书、粉饰太平、道貌岸然。 〖资料辑录〗 常见的近义词辨析 常见的近义词有:“浅显”“浅薄”、“表露”“流露”、“精致”“精密”、“鉴赏”“鉴别”、“完善”“完 整”、“悠久”“悠长”、“凑成”“构成”、“表示”“表达”、“安静”“安逸”、“严谨”“严格”、“感悟”“悔 悟”、“敏捷”“敏锐”“敏感”、 “宽敞”“宽阔”、“告诫”“训诫”、“优良”“优异”、“反映”“反应”、“克 制”“ 抑制”、“维护”“维持”等 请注意辨析以下近义词。 哺养:喂养,使长大。 抚养:抚育、照料并教养。 度过:用于时间方面。 渡过:用于有水面的空间;难点、危机、困难时期。 肤浅:人的(学识)浅,对事物理解不深。 浮浅:(思想作风、文章风格)浅薄、不切实。 扶养:扶助、供养。用于有各种扶养关系的人之间。如:夫妻双方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抚养:爱护并教养。用于长对幼。如: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 工夫:指占用的空闲或时间。 功夫:耗费的时间或精力;本领和武术。 申明: 郑重申说理由,含解释辩白之意 。 声明: 公开宣布或表明立场 、态度,名词 、动词 。 推托: 借故拒绝.侧重拒绝的行为. 推脫: 推卸责任 、错误等,侧重推的结果. 以至: (1)表示时间数量范围的延伸 (2)表示上文情况的结果。 以致: 表示上文情况造成的不好的結果。 允许:应允并许可 。 容许; 容忍许可。 权利:权力、利益。如:要保护伤残人的合法权利。 权力:强调强制性,支配性。如:权力过分集中,又缺乏必要的监督,容易滋生腐败。 激励:激发勉励,使振作。(一般指精神)如:雷锋精神激励着几代人。 鼓励:鼓动激励,使人向上。(由人发出这个动作)如:是他鼓励我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徘徊:来回走动(一般有心事)。如:他长时间地在公园门口徘徊,久久不愿离去。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如:在月光下徜徉 妨害:有害于(强调结果)。如:吸烟妨害健康 妨碍:阻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如:随意摆摊设点会妨碍交通。 尖锐:认识事物灵敏、深刻。如:无论别人的批评多么刺耳,多么让人难以接受,都应当洗耳恭听, 殊不知这些忠言往往是正确的、尖锐的。 尖刻:尖酸刻薄的态度。如:她为人非常尖刻,真让人接受不了。 误解:错误地理解。如: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 可以称之为“送来”。 曲解:错误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的)。如:你这样分析课文,实际上是曲解了 作者的创作意图。 整顿:使紊乱变为整齐,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如:为了净化整个音像市场,扫黄打非领导小组最近整 顿了一批音像批发集散地。 整治:(1)整理,修理。如:利用农闲,县里发起了整治河道的活动。(2)惩罚,打击。如:整治 不法之徒。 做客:指当客人,如:昨天我在亲戚家做客。 作客:是客居的意思,如:作客他乡等。 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如:变换写作方式。 变幻:不规则的改变,强调不固定。如: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沟通:使双方能通连,一般指情感或物质等。如:沟通两国的文化。 勾通:暗中串通,勾结。如:他与不法分子勾通大肆侵吞国家财产。 检查:(1)为发现问题用心察看。如:检查作业。(2)检讨。如:写份检查交到办公室。 检察:审查被检举的犯罪事实。如:设置检察机关。 及时:(1)正赶上时候。如:来了一场及时雨。(2)不拖延。如有问题要及时解决。 即时:立即。如:接到上级的指示,他即时向下作了传达。 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 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行为、动作) 考察:实地观察调查;细致深刻的观察。 作客:寄居在异地。(书) 做客:访问别人。 容易:一般指事物内容的深浅和办事难易的程度, 轻易:除指简单容易外,常指对事情态度不慎重,随便,甚至轻率。 严重:指程度深,影响大,也指情况紧急,使用范围较广。 严峻:着重表示“严肃、严厉”,多用来形容人的态度和表情。 制定:“定”指决定、使确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可见和“了”连用。 制订:“订”则有“拟”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一般不能和“了”连用。 违反:政策|违反纪律。 违犯:指违背和触犯(法规等)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推断:推测重在测度和捉摸,据理推论结果;推断重在通过推测断定后得出结论。 病句题 属于必考题,一般是要求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这种题要求大家会判断,要掌握判断的方法,一般来 说, 病句判断有三种方法:语感法、缩句法、标志词和标志结构法。 【预测题型】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建设工程预计总投资约 18.7 亿元左右。 B.依据法律的相关规定,在“地沟油”问题上,犯罪数额巨大、情节恶劣的犯罪分子,可判处死刑。 C.最近爆红的 NBA 球员林书豪,祖籍是中国浙江人。 D.由于日本名古屋市市长“不存在南京大屠杀”的言论,使南京市政府宣布暂停与名古屋市政府的 官方交往。 1、了解常见的病句类型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等 典型病句例举 ⑴ 通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使长沙城的空气更加清新。 (成分残缺——缺少主语) ⑵ 为了防止甲型和 H1N1 流感病毒不再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否定不当) ⑶ 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之处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语序不当) ⑷ 夏天的橘子洲,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搭配不当) ⑸ 这起明显的错案之所以迟迟得不到公正的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句式杂糅) ⑹ 能否取得好的成绩,关键就在于要勇于克服困难,充满自信。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 ⑺ 在全球粮食危机的背景下,墨西哥政府紧急启动食品扶贫。 (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 ⑻ 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表意不明) ⑼ 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于谦为人正直,不畏强暴,他短暂而壮烈的一生,正是他那首自 勉诗的真实写照。 (语序不当——主客体颠倒) ⑽ 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急驰,如同离弦之箭一般。 (不合情理) ⑾ 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许多学生缺乏自制力,生活上互相攀比。 (语意重复) 2、判断方法:缩句法、语感法和寻找标志词标志结构法 特别介绍“寻找标志词和标志结构法”。 ①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②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③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④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工业不但发展很快,而且农业发展也很快。 ⑤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⑥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使我们从一个侧面感受到戏剧的魅力。 ⑦夏天的橘子洲,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语言运用题 语言运用题型多样,考标强调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预测题型】4.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用笔去续写雷锋的日记,像雷锋一样,锤炼自己的品质。 ②《雷锋日记》是雷锋精神的集中表达。 ③用脚步去续写雷锋的日记,像雷锋一样,在未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日子里, 书写自己的人生。 ④用心去续写雷锋的日记,像雷锋一样,塑造自己的灵魂。 ⑤为弘扬雷锋精神,今年 2 月 22 日,省会千所学校百万学生的优秀代表在湖南大学体育馆隆重举行 “续写雷锋日记、争当雷锋传人”的活动启动仪式,并发出倡议。 A.⑤④①③② B.⑤①④③② C.②⑤①④③ D.②⑤④①③ 这种题型今年出现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这种题目的解题技巧。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①理清思路,把握整体内容;②抓住语言标志,如关联词、关键词、相同句式等;③注意主语的一致,合 理的句序,内容上的照应等 【变式题型一】李明等同学组成了研究“对联”小组,一次活动中,他们分别遇到了新婚、乔迁、校 庆、开业,小组成员整理了有关对联知识,将下面几幅对联送了过去,正确的赠送顺序是: ①凭天时,创业正历改革日;合地利,迁居又逢泰运时 ②九洲桃李展万千气象;五十华诞庆无限风光 ③满面春风开业喜,应时生意在人为 ④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树花开并蒂莲 A.④②①③ B.④①③② C.④①②③ D.①④②③ 要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第二大题 为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五个方面的考查:内容概括,信息筛选,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 说明文语言。 信息筛选 这种题型在 2009 年至 2011 年每年都考过,其题干呈现的形式是: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这 种题目不难,关键要善于筛选信息,进行判断。解题可把握如下步骤:看选项→找原句→比异同→作结论。 【预测题型】5.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智齿约在 10 岁时开始形成,通常要等到 17~25 岁才长出来。 B.我们的祖先和其他猿猴一样,长着三对臼齿,有着宽大的上下巴。 C.有部分人不长智齿是和一个叫 PAX9 的基因的突变有关。 D.拔智齿的最佳时间被认为是在智齿牙根刚刚长了三分之二的时候,通常在 15~18 岁时。 说明方法 这是每年都考的题型。要求具备 2 种能力:会判断,即判断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首先就要知道说明 方法有哪些——下定义、做诠释、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和引用说明等;会解说,即 会解说使用该说明方法的作用和效果,解说时一定要注意使用该说明方法所说明的内容是否解说正确。 【预测题型】6.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打比方 B.举例子 C.列数字 D.作比较 内容概括、拓展延伸 内容概括可能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也可能是对局部内容的概括。不管哪种情况,建议三种方法:1、 说明对象+说明内容;2、抓每段的中心句;3 注意承上启下的句子。 【预测题型一】7.拔智齿的风险主要有哪些?如何避免伤害牙齿? 拓展延伸这是今年可能出现的一道新题型。这种题目一般为开放性题型。 【预测题型二】7.请结合上文第③段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一说我国生物燃料的发展前景。(4分) 【链接材料】麻风树生长迅速,生命力强,可以在干旱、贫瘠、退化的土壤上生长,适宜在热带、亚热带 以及雨量稀少、条件恶劣的干热河谷地区种植,是保水固土、防沙化、改良土壤的主要选择树种。它见效 快,产量和含油量高,种植头年就有收成,产量逐年增加,果实采摘可达50年。目前仅四川一地的麻风树 资源量即在26万亩以上,每年可产种籽17万吨,可提炼麻风树油6万吨。未来全国麻风树种植面积可达3000 万亩以上,预计每年可产柴油580多万吨。 说明语言 这种题型的考查实际上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一特点有关,所以题干要求一半是:下列各句中加点 词语去掉后对文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其加点的词语一般是表示修饰、限制或表推测、途径的词语,如几 乎、差不多、最、接近、比较,据统计,可能等。 【预测题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后,语意变化不大的一项是 A.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甚至连我们吃的 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 B.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器"来测算,你用了 100 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 78.5 千克 二氧化碳。 C.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 D.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 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 第三大题:名著阅读 属于必考题型。要求注意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文学名著。 可能是两种情况:一种是给出一段名言或文段,要求判断其作品名称或主人公。一种是对规定的名著 或重要的作家作品进行解说,要求判断解说是否正确。 不管怎么出,要求大家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每册课本后的《名著导读》,熟悉并掌握其中的内容。 二是要求在复习每一篇名著时,注意如下内容:作品名称,作者,作者的国籍或朝代,作品体裁,主题, 〖热点指向〗说明文阅读选材可能方向: 身边生活中贴近自然科学、生动有趣的小品文。 主人公及性格特征,主要的故事情节,主要的写作特色等。 【预测题型】8.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和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 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 而且要背出来。 选段出自《 》,它是鲁迅的散文集《 》的一篇。 9.按要求填空。(3 分) 我越往前走,海峡也就越浅。不多一会我已经走近岸边,到了可以听见喊声的地方。我用手举着拖来 舰队的绳索的一端,高声呼喊:“最强大的利里浦特皇帝万岁!”这位伟大的君王迎接我上岸,对我说不尽 地恭维,当场就封我作“那达克”,这是他们最尊贵的爵位。 这段话出自英国讽刺小说《 》,联系选段前的情节,这位伟大的君王“对我说不尽地恭 维”的原因是 。 【变式题型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马军五虎将第二。早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儿 子高衙内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 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他怒杀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为白衣 秀士王伦不容。晁盖、吴用劫了生辰纲上梁山后,王伦不容这些英雄,他一气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 了梁山泊首领之位。他武艺高强,打了许多胜仗。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得了中风, 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8.上面这段文字介绍的是文学名著《 》中的英雄好汉 。 9.结合你所积累的相关知识,评价这段文字所介绍的英雄好汉。 〖资料辑录〗 重要的文学名著梳理 《水浒传》《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1.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2.主要内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 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 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3.阅读感受: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 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 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本书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4.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 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 明理 武松(行者) 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 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 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 智取生辰纲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冲(豹子头) 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 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 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 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 私放晁盖、三打祝家庄 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志(青面兽) 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 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5.人物比较: 李逵,鲁达在鲁莽中带有机警、豪爽、精明,而李逵的鲁莽中含有蛮干、粗犷。 《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1.作者吴承恩,明朝著名小说家。 2.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 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3.阅读感受: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 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 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4.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孙悟空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 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 明、嫉恶如仇、幽默;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点恶作剧 猪八戒 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 一方面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 说谎,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能知错改错、淳朴憨厚 唐僧 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 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鲁滨逊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鲁滨逊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 1.作者笛福,英国著名作家。 2.主要内容:本书主要讲述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逊冒险出海航行,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 岛上,在那里坚强地度过了 28 年孤独时光的生动故事。 3.阅读感受:①故事精彩离奇; ②小说表现了鲁滨逊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性格; ③小说对鲁滨逊荒岛生活的描写逼真自然,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想像力和艺术表现力; ④小说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情节完全通过人物的自白串联起来; ⑤小说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鲁滨逊 自己搭建房屋,尝试着打猎、种谷子、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 器,用围巾筛面做面包,还搭救并训练了一个野人“星期五”,使他成为自己的忠实奴仆。就这样,他在 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 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 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格列佛游记》《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像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辛辣的讽刺 1.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英国 18 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 2.主要内容:本书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骃) 国等地的经历。 3.阅读感受:①小说充满了奇异的想像和童话色彩; ②辛辣、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是小说的灵魂所在; ③小说的讽刺饮包含某些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悲观见解,但在尖刻与悲观的态度背后,却隐藏着 一种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 ④小说作者借游记、借外人之眼来评议自己国家的现状。 主要情节及对应寓意: 1、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 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讲述小人国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当时英法两 国之间的连年征战。 2、在大人国,格列佛洋洋自得的介绍却招来质问,大人国制度古朴、民风淳朴,他们认为英国近百 年来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及 其产生的恶果。 3、小说第三卷,通过对飞岛国等五国的描述,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怀疑,并严词痛斥了殖民统治。 4、第四卷更是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在这个乌托邦国度里,马是理性的载体, 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格列佛和慧骃之间的对话成了对“人类”社会的无情鞭笞。 5.问题设计 格列佛一共游历了哪几个地方?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 小人国会因鞋跟高低、吃蛋先敲哪端而分裂、演化出两党之争;大人国的居民尽管身材高大,却丝毫 不像人类那样穷兵黩武;飞岛对其领地的统治就像英格兰对爱尔兰一样让人看不过眼;相比之下,倒是慧 骃国里的马儿颇具理性和各种美德。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1.作者高尔基,是前苏联著名作家。 2.主要内容:本书通过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 19 世纪七八十年 代俄罗斯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 3.阅读感受: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 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4.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人物相关故事性格特征 阿廖沙 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 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 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外祖母 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 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 外祖父 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 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5.主题 阿廖沙的成长,是《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 这部作品还有一个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题-----全面而真实地考察俄罗斯国民性中的强点和弱点。高尔 基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俄国几世纪以来形成的小市民的生活方式及其精神特征,鞭挞了小市民的卑鄙灵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1.作者 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著名作家。 2.主要内容:本书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 1915 年到 1930 年前后苏俄广 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3.阅读感受:①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 ②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③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 有血有肉。 ④小说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4.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保尔 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后他经历了 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使自己越来越坚强。即使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卧在病床上时,他 仍不向命运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生命誓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 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1.作者罗曼•罗兰,是 20 世纪上半期法国著名作家。 2.主要内容:本书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 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3.阅读感受: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 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③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4.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贝多芬 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 他们面对家庭生活的不幸和社会的排斥,进 行不屈不挠地抗争。真实的苦难使他们直面人生,而与苦难的搏斗,则造就了他们的伟大。 米开朗基罗 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的杰作 托尔斯泰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5.问题探究 (1)读了《名人传》后,你对生活中的磨难是否有所改变? 示例:可结合孟子说过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来谈。 (2)你了解《名人传》中三位名人的成就吗? 贝多芬(欢乐颂)《命运交响曲》 米开朗琪罗《大卫》 雕塑 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资料辑录〗 重要的作家作品 一、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 时代 作家 评价 作品 学过的课文 春秋 孔子 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儒家经典, “四书”之一 《〈论语〉十则》 孟子 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孟子》,儒家经典, “四书”之一 《〈孟子〉两章》《鱼 我所欲也》战国 墨子 墨家代表 《墨子》 《公输》 司马迁 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史记》,纪传体通 史 《陈涉世家》 西汉 刘向 著名学者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唐雎不辱使命》 东汉 曹操 军事家、文学家 《观沧海》 东晋 陶渊明 山水诗人,散文家 《陶渊明集》 《归园田居》《饮酒》, 《桃花源记》 王勃 诗人,“初唐四杰”之 首 《王子安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维 著名山水诗人,画家, “诗佛” 《王右丞集》 《使至塞上》《送元 二使安西》 李白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仙” 《李太白集》 《行路难》《渡荆门 送别》等 杜甫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诗圣” 《杜工部集》 《望岳》《石壕吏》 《春望》《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 白居易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春行》《观 刈麦》 杜牧 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并 称“小李杜” 《泊秦淮》《赤壁》 韩愈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首 《昌黎先生集》 《马说》 唐 柳宗元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 《柳河东集》 “永州八记”中的《小 石潭记》 欧阳修 著名文学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 《欧阳文忠公集》 《醉翁亭记》 苏轼 著名文学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 《东坡乐府》 《东坡志林》 《水调歌头·明月几 时有》等,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 王安石 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临川先生文集》 《登飞来峰》 《伤仲永》 范仲淹 军事家、文学家 《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记》,《渔家 傲》北宋 周敦颐 哲学家 《爱莲说》 南宋 李清照 著名词人 《漱玉词》 《如梦令》 《醉花阴》 陆游 爱国诗人 《渭南文集》《剑 南诗稿》 《游山西村》 辛弃疾 爱国词人,豪放派代表 《稼轩长短句》 《西江月》 《破阵子》 元代 马致远 戏曲作家 《天净沙·秋思》 元末 明初 施耐庵 小说家 《水浒传》 《智取生辰纲》 明代 罗贯中 小说家 《三国演义》 《杨修之死》 曹雪芹 杰出小说家 《红楼梦》 《香菱学诗》清 龚自珍 思想家 《己亥杂诗》 二、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 作家 原名等 籍贯 评价 代表作 学过的课文 鲁迅 周树人 浙江绍兴 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 家 小说集《呐喊》 《彷徨》等。 散文集《朝花 夕拾》等。 散文《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等,小 说《社戏》《故乡》 《孔乙己》等 冰心 谢婉莹 福建长乐 著名女作家 《寄小读者》 《繁星》《春 水》等 《小橘灯》《纸船》 《谈生命》《观舞 记》 老舍 舒庆春, 字舍予 北京 现代著名作家、 人民艺术家 长篇小说《骆 驼祥子》、话剧 《茶馆》 《济南的冬天》 朱自清 字佩弦 江苏扬州 现代作家 《春》《背影》 三、外国重要作家作品 作家 国籍 评价 所学作品 文体 备注 契诃夫 俄罗斯 著名文学家 《变色龙》 短篇小说 安徒生 丹麦 著名童话家 《皇帝的新装》 童话 莫泊桑 法国 著名文学家 《我的叔叔于 勒》《福楼拜 家的星期天》 短篇小说 笛福 英国 小说家 《荒岛余生》 长篇小说 选自《鲁滨孙 漂流记》 斯威夫 特 英国 英国讽刺作家 《格列佛游记》 长篇小说 高尔基 前苏联 作家 《海燕》 散文诗 无产阶级文学 的奠基人 罗曼·罗 兰 法国 作家、社会 活动家 《名人传》 长篇小说 代表作《约 翰·克利斯朵夫》 综合运用 这种题目在选材上一般与当年的时事热点有密切关系,在题型上则突出了“综合”二字,材料探究题 要求我们掌握主题概括、标语设计等能力;活动策划类题目要求我们能解读调查报告,对活动过程进行设 计,依据活动情境为主持人写串台词或开头、结束语,通过活动得出结论等,综合运用题对语言的要求比 较高,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要切合题意,要有层次感和美感,该具体的要具体,不能 干巴巴的。 【预测题型一】10.湖湘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在先贤王夫之“身 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的理论遥相倡导下,湖南文士得风气之先,经陶澍、贺长龄、魏源弘扬光 大后,形成了以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湖湘经世派文学群体。他们以功业自许,以实务为先,写诗作文 则提倡介入生活。也就在这一时期, 湖湘文化走向成熟。某校组织了一系列活动,来研究弘扬湖湘文化 精神,请协助完成下列相关的活动。 活动一:名人我推荐 湖湘文化代表人物: 推荐理由: 活动二:采访我在行 雷锋精神代代传。学校为推广学习雷锋活动,组织了采访,以深入了解和研究湖湘精神。采访的对象 是雷锋纪念馆馆长,请准备两个问题,以达成采访目的。 【预测题型二】10.2011 年 12 月 20 日,长沙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终于“十年圆一梦”,以排名省会和副 省级城市第一的优异成绩,荣登第三届全国文明城市榜首。这不仅是对长沙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和城市建设的肯定,更是对长沙这座城市精神风貌、人文传统和文化底蕴的褒扬。对长沙市民来说,这既 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 (1)长沙市某中学为了配合文明城市建设,开展了“争做文明小市民”,想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请你为 学校出谋划策。 活动一:“文明小市民从我做起”主题演讲赛。 活动二: 活动三: (2)文明行为深入于细节中,但有些同学很不注意一些细节场地(如餐厅里、楼道里、垃圾箱旁等)的 文明行为,请你写一句宣传标语,倡导同学们的文明行为。 (3)假如你是活动一的主持人,请你拟写一份活动开场白。(不超过50字) 〖备考资料 〗 (1)文字材料类 A、材料联读。 忧患意识的故事联合考查 B、新闻概括。一句话新闻,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拟写新闻标题。从导语入手。 一句话新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1、要流畅、突出地表达具体事件。2、包含最主要的信息,即新 闻最想告诉读者的信息,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3、并且不能超过规定的字数。 可考虑省时间。 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和拟写一句话新闻基本一致,在字数限制严格的情况下,首先考虑事件及事件 结果。 拟写新闻标题。1、比“拟一句话新闻”要求更高,它不仅要高度概括出内容,还要讲求句子形式的 优美,有文采。 2、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事件。 (2)口语交际类。 用语得体,有礼有节。拒绝词,婉转,含蓄。 好吗 行吗 有请 请 恭请 光临 指导 (3)广告标语类。 鉴赏、拟写 1、从形式结构上(拆开成语 心服口服) 2、从修辞手法上(对比,对偶,谐音,双关,排比) 3、从内容上(联系具体事物来说明含义) 4、表达效果上(通俗,易记,有感染力,有良好的广告宣传效果,简洁,有气势) 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给北京一次机会,还世界一个奇迹 新北京,新奥运 普通话 不普通 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臭名远扬,香飘千里。 (4)活动探究类。语文实践题。考查语文能力,比如名著阅读,比如语文活动策划。 典型的语文活动策划:编课本剧 演讲比赛 辩论赛 黑板报 手抄报 纠正错别字比赛 诗歌朗诵 会 对联知识讲座 成语接龙。 〖温馨提示〗 注意以下热点 (一)环境气候: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环 境重要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明确。因此,关注自然,保护环境,是我们人类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使命,阅读这 类文章,既能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又能强化我们对自然环境的深刻认识。 (二)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中国几千年以来伟大声线精妙思想的 结晶。我们华夏拥有 56 个民族,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的文化特色,可谓传统文化异彩纷呈。 特别是当下的国学热可谓方兴未艾,各类国学培训班、国学论坛随处可见,幼儿读《三字经》、小学生读 《论语》也是常见现象。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考对传统文化的命题较为青睐。考查内容有节日文 化,节气文化,生肖文化,书法汉字、戏剧对联、传统建筑、品茶等方面。在备考时,要了解本地传统文 化的种类,把握传统文化的相关背景知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古诗文默写 必考题型。一般为 6 分 4——5 个小题,分识记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和关联性默写。其考查内容来自 于《<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背诵篇目》,即我们常说的基本篇目 50 篇。 另外还要注意 2 点:一是作者及朝代要注意;二是很多同学背得写不得,常写错别字,很可惜。 【预测题型】11.古诗文默写填空。 (1)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3)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5)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情趣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 面。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 , 。(欧阳修《醉翁亭记》) 〖热点指向〗推荐 50 句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十则》) 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则》)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⑼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性,曾益其所不能。 ⑽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⑾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⑿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⒁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⒇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2)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3)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7)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4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4)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4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7)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9)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0)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古诗文阅读(一)诗词阅读 这是从 09 年开始出现的题型。这一部分一般为 5 分 2 个小题。在选材上,一般以课本中唐诗宋词为 主。 其题型以文字表述题为主。解题时必须要注意诗词的基本点,如主题、思想感情为必考内容,要能够 梳理清楚诗词的结构层次,并能概括其大意;注意理解关键词,所运用的表达方式、所用的典故等。 古诗鉴赏题,大体上可归纳出几种回答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 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 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 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 的,应答出因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 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等。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 比;(4)白描等。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即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6)用典。 另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 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 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预测题型一】 (一)渔家傲 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上阕内容主要是写景,具体描绘的是何处之景?写景作用是什么?(2 分) 13.细读下阕内容,试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预测题型二】 (一)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1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分) 13.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3 分) 古文阅读 这一部分历来是长沙市语文中考题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一般是 8 分,3 个小题。其考试篇目《<语文 课程标准>推荐的背诵篇目》中的文言文,可分为 3 大类: 写景抒情——《记承天寺夜游》 《三峡》 《桃花源记》 《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小石潭记》 托物言志——《陋室铭》 《爱莲说》 《马说》 叙事说理——《送东阳马生序》 《出师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论语>十则》 《邹忌讽齐王纳谏》 《曹刿论战》 《鱼我所欲也》 《狼》 从题型上看,包含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内容理解、拓展延伸等。 词语解释题,按照传统,包含对 4 个词语的解释,常考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虚 词的考查,虚词是之、其、以、于等四个中的一个。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考查的词语常来自于课文下面的 注释中,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些注释。 句子翻译题一般是翻译该篇目中比较经典的句子,同时也请大家注意注释。 内容理解一般牵涉到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段意或中心、把握作者观点态度,评价思想语言等。 【预测题型一】1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 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4)闻之,欣然规往( ) 【预测题型二】15.翻译下面句子。(2 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预测题型三】16.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 分) 【变式题型一】16.“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 【变式题型二】16.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见这篇文章传唱千古的原因在 于作者于字里行间传达出来的凛然正气。结合选文《出师表》说说,诸葛亮的“凛然正气”具体体现在哪 些方面。(2 分) 〖资料辑录〗 (一)《陋室铭》 一、词语释义及句子翻译(解释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只要主人有美好的德行(也就不简陋了)。斯: 这。 惟:只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儒:旧指读书的人。 3、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4、案牍:官府的公文。 5、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6、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7、劳形:使身体劳累。 8、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内容理解 1、《陋室铭》的写作手法为托物言志。主旨是通过陋室的描绘,说明了陋室不陋,表达了自己高洁 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中表明主旨的句子是惟吾德馨。 2、《陋室铭》中描写居室环境恬静雅致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主人不受世俗 羁绊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文中和“何陋之有”相照应的句子是:“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5、《陋室铭》中运用的修辞有:反问、比喻、对偶、类比、引用、借代 6、名句理解 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④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⑤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⑦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 ⑧《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7、《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住全文,显得 立意高远,无懈可击。但引文中略去前半句,而只用后半句,是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全篇 文章之中,略去后才有余味。 (二)《岳阳楼记》 一、重点解词 1、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 2、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3、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 4、大观:雄伟景象。 5、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 6、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7、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8、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9、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10、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11、何极:哪有穷尽。 12、樯倾楫摧:桅倒下,桨断折。 13、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14、把酒临风: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15、微斯人:(如果)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 16、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二、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废弃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重点词:具,同 “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心理感受该不会没有区别吧?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像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重点词:开,放晴)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重点词: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 批评指责。 (重点词:去,离开)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重点词:宠,荣耀;偕,一起)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完全不同。(重点词: 求,探求。为,指以物喜,以己悲两种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不因为自然环境的优越和自己命运的畅达而欣喜,也不因为自然环境的恶劣和自身命运的坎坷而悲伤。 (以,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廷为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在江湖为民就为国君担忧。(忧国忧民)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译: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享乐之后再享乐。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三、理解背诵。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答: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或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9)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0)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 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1)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12)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13 ) 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 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的心态是。 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四、思考练习 (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 怡”。 (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答:以物喜,以已悲。 (4)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 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6)“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主旨。 (三)《出师表》 一、重点字词解释。(除书中注释外,补充以下字词解释。) 1、 此诚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确实。 2、诚诚宜开张圣听。确实。 3、 妄自菲薄菲薄。小看,轻视。 4、以昭昭陛下平明之理。显示。 5、 是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 6、愚以为以为营中之事。以为:认为。 7、使行阵行阵和睦。行阵:军队。 8、亲亲贤臣,远远小人。亲:亲近;远:远离。 9、当奖率三军奖率三军。奖:鼓励;率:率领;三军:全军。 10、以以伤先帝之明。以:以致。 11、此臣所以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所以:用来…… 12、攘除奸凶奸凶。奸凶:奸邪势力。 13、至于临表涕零零。零:落下。 二、古今异义词 1、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2、 由是感激 感激: 感动振奋。今意指激动感谢。 3、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 4、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扩大。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三、理解性默写 1、 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临崩寄臣以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希望后 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 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5、《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陟罚臧否,不 宜异同”一致。 6、《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 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7、 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8、 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9、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 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 人(或:亲贤远佞)。 10、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不求闻达于诸侯。 11、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 4 个四字短语回 答。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四、课文内容理解 1、“使内外异法”中,“内”指皇宫,“外”指朝庭;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宫中和 府中。 2、 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3、 文中“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国。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 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 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意思对即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 13 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 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完成的统一大业。” 6、思路剖析 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六、开放性试题 1、《出师表》情词恳切,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欣赏的一句。结合文章内容,说出诸葛亮是 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要求:写出文中任一名句,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亲贤臣,远小人”。对 人物的把握能从文中章中找到依据,如:忠君报国,深谋远虑。 2、成语及名句: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下面是杜甫的一首七律《蜀相》,诗中哪些句子的意思与文章意思是一致的?请把它划出来。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 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 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答案:(1)六出:六出祁山(2)七擒:七擒孟获(3)东和:东和孙吴(4)北拒:北拒曹魏 (5)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 5、 回忆全文内容,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 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自私,要自信、自立、自强,要审慎交友。(除此四点外,有新的感悟也可。) 6、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事迹、俗语还有很多。请你写出一些。 事迹:巧设空城计;三顾茅庐;隆中对;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等等。 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事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四)《马说》 一、重点词语 1、祗辱于奴隶人 祗:只是 2、骈:两马并驾 3、一食:吃一顿 4、或尽粟一石 或:有时 5、食马者 食:通“饲”,喂 6、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犹,尚且 等:等同 一样 8、 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鞭子打 道:正确的方法 9、 尽其材 材通“才” 10、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11、 其真无马邪 其:难道 邪:通“耶 ”,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二、通假字积累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可译为“喂,喂养”) 2、才美不外见(见 通“现”,可译为显示)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译为 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 ”,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三、一词多义: 1. 食 吃:食不饱 通“饲”: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顿:一食或尽粟一石 2. 之 的,助词:虽有千里之能 不译,后置定语的标志:马之千里者 代词,它,代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 不译,补充音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 策 名词,鞭子:执策而临之 动词,鞭打:策之不以其道 4. 其 它的,代词:策之不以其道 表反问语气,难道:其真无马邪 其实:其真不知马也 5. 以 用:不以千里称也 按照:策之不以其道 6. 能 能够: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力:虽有千里之能 四、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 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 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四、阅读探究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说明了什么问题?(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作用,千里马才能的发挥依靠伯乐。 2. 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3.第 2 段是论述了从哪方面论述了什么问题?(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 从反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在于谴责食马者。(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 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4.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 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6. 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7. 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 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8. 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没有遇到 伯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枥之间”,最终能以”千里称也”?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的尽是与跑步情况的 比例,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等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胜一筹的速 度。千里马最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 9. 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 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 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学常识: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选自《战国策》,这是一部 国别体 史书,初中课文中《唐雎不辱使命》也 选自这本史书。 二、课文理解: 1.本文在写作上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的小事而进行思考, 悟出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 有求于我也” 。再将家事与国事类比讽谏齐威王,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样,由己及君,以小 见大,道理由浅入深,说服力很强。 三、词语归纳: 1、古今异义词: 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某区域,空间某部分。 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议论,中性词 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 2、一词多义: 孰:吾与徐公孰美 ( 谁 ) 徐公来,孰视之 (仔细) 朝:朝服衣冠 (在早晨,名词作状语)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见) 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以……为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美丽,形容) 私: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动词,偏爱)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有私心,徇私情) 4、特殊用法: 朝服衣冠(朝:在早晨,名词作状语)(服:穿戴,名词作动词) 吾妻之美我者(意动用法,认为……美;以……为美)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名词作状语) 闻寡人之耳者(使动用法,使……听到) 5、重点注解: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确实) 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年:满一年)(虽:即使)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 四、理解性默写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 形貌昳丽。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 句子: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 收到效果的句子:令初下, 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五、思考探究 1、本文的标题应该如何理解? 这是个兼语结构。邹忌用巧妙设喻的方式委婉劝谏齐威王,齐威王从谏如流,积极采纳他的建议, 实现了齐国大治。 2、邹忌是在什么情况下“讽”齐王的? 由一件家庭琐事引起联想,然后围绕这件家庭琐事展开提问。 3、这件家庭小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4、由于感情的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问题时的口气有什么不同?揣摩各自语气的感情 色彩。 他问妻子:“我孰与徐公美?”感情色彩是亲昵。他同妾:“吾孰与徐公美?”感情色彩是严肃。 他问客:“吾与徐公孰美?”感情色彩是平淡。 5、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问题时语气感情上有明显差异。有什 么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热情;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 色彩是拘谨、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阿谀奉承。 6、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邹忌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 从“忌不自信”“复问其妾”“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 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知。 7、邹忌给齐王讲比美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使齐王认识到全国人都在偏私齐王,惧怕齐王,有求于齐王,进而指出齐王受到的蒙蔽 更严重,达到间接劝谏齐王的目的。 8、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推理 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的:“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 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9、邹忌进谏时说到“王之蔽甚矣”就戛然而止,有什么好处? 要点:齐威王是个聪明有为的国君,只要认识到自己受到了蒙蔽,下一步该怎么办,他很清楚,对 聪明有为的国君,不需说多余的话。 10、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以为着什么? 要点: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11、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要点: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12、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从“令处下,群臣进谏,门廷若 市”到“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直到“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威王完全采纳了群 臣吏民的意见,大家已无以可谏,无怪乎“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13、邹忌为什么会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请你谈一谈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邹忌用设喻的方法来进谏的。用自己切身的感受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推导出“王之蔽甚矣”的 结论。用具体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14、纳谏除弊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历史意义: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齐威王从谏如流,齐国大治。 现实意义: 1)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2)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积极向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及合理化建议,所谓“国 家兴亡,匹夫有责”。 3)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的时机,便于别人接 受采纳,以提高建议效果。 4)作为领导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 正邹忌的缺点错误。 15、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请举例说明如果想劝谏成功,需 要什么条件? 比干劝谏商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蹇叔功谏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郑而被嘲讽羞辱;屈原劝谏 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武子胥劝谏吴王夫差除掉勾践而身为戮殁;邹忌劝谏齐威王而齐国大治; 魏征等直言劝谏唐太宗而有“贞观之治”。 说明:如果想劝谏成功,不仅需要臣子以国家为己任,敢于进谏,还需要臣子善于进谏,有高超的 语言技巧,委婉说理;更需要君王有容人之量,察纳雅言,从谏如流。 16、请你从邹忌和齐王两方面谈谈邹忌进谏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一:因齐王比较开明,有雄心大志,想把齐国治理好,成为强国。 二:因邹忌从生活小事中领悟事理的独特思维方式深深打动了齐王。 17、邹忌善于言辞,但他从生活小事中领悟事理的独特思维方式更令人佩服。邹忌是怎样把生活小 事同国家大事联系起来的? 邹忌把妻、妾与客比齐王的妃嫔、群臣及其他诸侯国。把“我”比徐公美的蒙蔽比齐王受妃嫔、群 臣和其他诸侯国的蒙蔽,使齐王深受打动。 18、请你结合课文谈谈邹忌和齐王是什么样的人,你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道理?(简析人物性格 特点。) 齐王比较开明,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邹忌能从生活小事中领司事理,并能用委婉的言辞说清。 对别人劝说应力求委婉,使之愿意接受,要善于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并能及时改正。 邹忌:头脑清醒、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真知灼见、精明能干、深谋远虑、治国之才。 齐威王: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大胆进行政治改革的有魄力的君王。 19、学完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1)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 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2)齐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 己的成长。 20、俗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 思考? 答:忠言不一定逆耳。在生活中,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获建议时, 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六)《狼》 一、词语解释: 1、一狼仍从 从:跟随 2、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 故:原来 3、屠大窘 窘:困窘、急迫 4、恐前后受其敌 敌:胁迫、攻击 5、顾野有麦场。 顾:向旁边看 6、场主积薪其中 积薪:堆积柴草 7、苫蔽成丘 苫蔽:覆盖 8、弛担持刀 弛:卸下 9、耽耽相向 耽耽:注视的样子 10、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少时:一会儿 径去:径直走开 犬坐:像狗一样蹲坐 1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久之:过了一会儿 瞑:闭眼 意:神情、态度 暇:空闲 12、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暴:突然 毙:杀死 13、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企图 隧:指从柴草堆中打洞 1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寐:假装在睡觉 盖:原来 16、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黠:狡猾 顷刻:一会儿 变诈:欺骗 几何:多少 17、止增笑耳 耳:罢了 二、特殊字: 1.词性活用现象: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动词,打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2.通假字“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3.一词多义: 止:(1)同“只”,只有。止有剩骨。(2)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1)神情,意暇甚。(2)企图,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2)敌方,盖以诱敌。 前:(1)前面,恐前后受其敌。(2)向前,狼不敢前。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虽然停了下来,但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四、课文理解 1、蒲松龄的《狼》,通篇写“狼”,最后归结到“禽兽”上,请你说一说作者这样写的深刻含义。 答:作者由“狼”写到“禽兽”,是由点到面,由小到大更深广地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 2.蒲松龄的《狼》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3.蒲松龄如何看待狼?你怎样看待狼? 答:(1)蒲松龄笔下的狼是贪婪、凶残、狡猾的,他是以嘲讽态度看待狼的。 (2)我认为狼值得人们去赞颂,因为它聪明、团结、富有爱心。或我与蒲松龄一样认为狼是贪婪、凶 残、狡猾的,是可恶的。 4.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谚语比较多,请各写出 3 个。 成语:狼狈为奸、狼狈逃窜、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狼狈不堪、狼心狗肺、狼子野心、鬼哭狼嚎、杯盘 狼藉、狼烟四起、引狼入室、狼奔豕突 谚语:(1)狼把头伸进羊圈,它的身子决不会留在外边。 (2)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3)可怜狼的人要被狼吃掉。(4)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 5.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狼的形象?人们对狼的态度怎样? 形象:聪明、狡黠、勇敢、团结、凶残等。 人们的态度:一种是尊崇一种是害怕。 6.你认为应该保护狼还是猎捕狼?为什么?(理由不少于两点) 我认为应该保护狼。理由:(1)狼扑食病弱个体,客观上对维持生态平衡有一定作用;(2)泰肯等人 认为,人类在与狼共同生活中,会从狼群那里学到许多知识。 7.学了《狼》专题后,你有哪些收获? (1)学了《狼》专题后,我从蒲松龄的《狼》中懂得了“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 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2)学了《狼》专题后,我还了解了有关狼的知识,如狼性残忍而机警,极善奔跑,常采用穷追方式 获得猎物等。 (3)学了《狼》专题后,我还知道狼身上原来还有许多值得我们人类学习的东西,如聪明、团结等。 8.《狼》一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 9.面对狼的“缀行甚远”,屠户的心理状态怎样?他用什么办法对付狼的? “屠惧” “投以骨” 10.狼得骨头后表现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狼的凶残和贪婪。 4、全文表现了狼的那些特点? 全文表现了狼的凶恶、贪婪、狡猾但又愚蠢的特点。两只狼发现了屠户,立刻跟了上去,尽管屠户“投 以骨”仍“缀行甚远”不依不饶,凶恶贪婪的本性暴露无遗。而对屠户“奔倚”“持刀”,两狼决定前后夹 击,一狼犬坐于前,“盖以诱敌”,一狼则绕到背后,“意将隧入而攻其后也”,可见他们的狡猾。 可是狼毕竟是动物,虽然屠户持刀相向,狼被屠户开始的软弱所迷惑,认为他不敢主动进攻,所以放心 地眯着眼睛睡,而且两狼前后夹击,分散了力量,使屠户能各个击破,可见狼的阴险多诈透出了怎样的愚 蠢,正像结尾中说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资料辑录〗 初中常见重点虚词 “以”的意义和用法 一、用作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 可译为“凭借、用”, 如:①以刀劈狼首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 可译为“把”“用”“拿” 如:①屠惧,投以骨 ②咨臣以当世之事 (3)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 可译为 “因为”“由于”, 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 可译为“根据”, 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二、用作连词 (1)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便”, 如:①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③河曲智叟无以应 ④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2)表原因 可译为“由于”“ 因为”, 如:扶苏以数谏故 (3)表结果 可译为“以致”, 如:①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以伤先帝之明 (4)表连接 可译为“而”,或不译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三、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 如: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或以为死… ③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④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四、特殊用法:通“已”,已经。 如:固以怪之矣 “于”的意义和用法 1、 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可以翻译为:在、从、到、向、对于等。 ①在、从 战于长勺 受任与败军之际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多会于此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侍卫之臣不懈与内 试用于昔日 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 舜发于畎亩之中 困于心恒于虑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②向、对 告之于帝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到、给 还于旧都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皆朝于齐 欲报之于陛下也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相与步于中庭 2、介词,表示比较,可翻译为:比 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皆以美于徐公 “之”的意义和用法 一、动词。译为“往”、“到……去” 例: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二、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它”“他”“她”。既可代人,也可代物,还可代事。 特别提醒:在考试中,对“之”字的考查不仅仅只考到是否是人称代词,还会细考到具体指代的事物 的是否正确。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2、指示代词。译为“这”。 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三、助词。 1、相当于“的”。 例: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3、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例: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4、定语后置标志;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定语后置标志。 例:何陋之有?(《陋室铭》)——宾语前置标志。 “其”的意义和用法 (一)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 们的”。 如: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有时也译作第一人称代词“我”。 如:偶然得之,非其所乐。(《上枢密韩太尉书》)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如: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如:①其一犬坐于前(《狼》) (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 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 怕”。 ③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唐雎不辱使命》)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一般是选择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的精神道德品质方面的文章,弘扬正气,陶冶情操。 有几个题型提醒大家。 第一个题型:是判断并概括中心论点,主要是 2 种方法:第一种看位置,即看标题,看开头,看结尾, 往往能够找到表达中心论点的句子;第二种是通读全文,感受全文的关键词,再根据关键词来寻找相关句 子或自己组织答案。 第二个题型:判断论证方法并解说其作用。 〖论证方法及作用〗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典型、有代表性的事例或史实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作用:引用确凿典型的……事 实,论证了……道理,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用经过验证的真理,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的 方法。作用:引用……道理,论证了……道理,使论证更具权威性,论证更有力。 比喻论证:即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讲道理。运用比喻的方法可以把道理讲得更形象生动、更浅显易懂, 使人容易接受。作用:形象生动地论证了……道理,使论证通俗易懂(或“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使文 章生动活泼”)。 对比论证:即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件(事理)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 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全面。(标志性词语:“相反的”、“从另 一方面来说”等)作用:将……和……对比,突出强调了……道理,使论证更全面,更有说服力。 第三个题型:判断所提供的论据与论点是否相符,或者补写一个论据。要求注意所补写的论据能证明 相应论点,语言宜简洁。 第四个题型:补写句子。这种题型解题一般分三步走:定位→定关键词→组织答案。 第五个题型:评价作者观点。 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 梁晓声 ①我曾多次被问到“人生有什么意义?”往往,“人生”之后还要加上“究竟”二字。古今中外,解 答可谓千般万种,形形色色。我也回答过这一问题,可每次的回答都不尽相同,每次的回答自己都不满意。 ②一般而言,儿童和少年不太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他们倒是很相信人生总归是有些意义的, 专等他们长大了去体会。老年人也不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问谁呢?中年人常问“人生有什么意 义”,相互问一问,或自说自话一句,一切都似乎不言而明,于是相互获得某种心理的支持和安慰。因为 他们是有压力的,压力常常使他们对人生的意义保持格外的清醒。人生的意义在他们那儿的解释是——责 任。 ③是的,责任即意义。责任几乎成了大多数寻常百姓的中年人之人生的最大意义。对上一辈的责任, 对儿女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单位对职业的责任。人只有到了中年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从小盼着快 快长大好好地追求和体会一番的人生的意义,除了种种的责任和义务,留给自己的即纯粹属于自己的另外 的人生的意义,实在是并不太多了。他们老了以后,甚至会继续以所尽之责任和义务尽得究竟怎样,来掂 量自己的人生意义。 ④而在一些年轻人眼中,人生的意义就是享受,他们还没有受什么苦,也没有经历大的波折磨难,在 他们看来,世界是美好的,人生要享受眼前的美好。如果他们经历了点什么困难,他们更有理由了——人 活在这个世界这么苦,不好好享受对不起自己。 ⑤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我有一种结论,所谓“人生的意义”,它至少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部分 是纯粹自我的感受;一部分是爱自己和被自己所爱的人的感受;还有一部分,则是社会和人民的感受。 ⑥当一个青年听到一个他渴望娶其为妻的姑娘说“我愿意”时,当一个姑娘听到一个她渴望嫁其为夫 的青年问道“你愿意嫁给我吗”时,他或她由此顿觉人生饱满、有意义了,那么这是纯粹自我的感受。爱 迪生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享受电灯、电话等发明成果的全世界人身上;林肯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当时 美国获得解放的黑奴们身上;而我们国家的人民,一定会将温家宝总理之人生的意义,书写在中华民族的 历史上。 ⑦权力、财富、地位、高贵得无与伦比的生活方式,这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单一地构成人生的意义。 而勇于担当的人,即使卑微,对于爱我们也被我们所爱的人而言,其人生意义可谓大矣!因为他尽到了自 己的责任,他承担起了属于自己的义务。这样的人,尽管平凡渺小,但值得钦佩。 【预测题型一】17.在作者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起什么?(2 分) 【预测题型二】18.文章第 6 段列举三位名人事例用了什么论证法?其作用是什么?(3 分) 【预测题型三】19.古今中外,还有哪些事例证实了文章的观点?请再补充一个具体事例。(3 分) 记叙文阅读 按照传统习惯,记叙文考查的一般是小说或叙事散文,重在情感体验。 这就要求我们注意以下题型: 1、标题类的题目。 2、情节类的题目,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 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其中最为典型的题目是 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此为其一;其二,由于事件的 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 贯通。 3、人物形象类的题目, 文学即人学,以叙述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 题 型 理解含义 注意标题本身特点:一语双关, 主题、语境义 分析作用 内容 结构 技巧+内容 线索、呼应 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指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个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 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 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4、主题类的题目,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 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在中考阅读测试时,常见的题型是: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 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 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 ① 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 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 ① 交待故事发生的事件、 地点; ② 暗示社会环境; ③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 渲染气氛; ⑤ 推动情节的发展。 6、技巧赏析类的题目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 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 才能。在中考试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 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主要写作手法及作用: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 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作用:用极精彩的笔墨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 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 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 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 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 为简洁精练。作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感情的深 度。 联想:同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 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 者接受美的陶冶。 设置悬念:特指把故事的内容(人物的活动、事件的经过)写得曲折起伏。作用:设置悬念是使文章 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和关注,满怀浓厚兴趣随着你的 “笔踪”去寻“玄”探“虚”。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 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树篱后面的父爱 我毫无方向感,因此经常成为全家人取笑的对象。有次我们讨论人死后会怎样,儿子开玩笑说:“妈 妈,希望天堂里也有导游,否则你永远找不到通往天堂的路。” 我笑着告诉他我一点都不担心:“只要向着有树篱的山坡走,我就能找到天堂。”他的眉毛惊讶地竖 了起来,我于是给他讲述了我父亲的故事。 祖父早逝,父亲由祖母一手带大。在那个年代,还没有政府救济这回事,一家五口历尽艰难才活了下 来。贫苦的出身养成了父亲极度节俭的习惯。 童年时,当我和两个哥哥得知别的孩子都有零花钱时,我们犯了个错误——向父亲要钱。父亲的脸板 了起来:“你们长大了,会花钱了,那么肯定也会挣钱了。”从此,需要钱的时候,我们只得帮邻居打零 工,或是沿街叫卖自家种的蔬菜。 直到我们长大成人,外出求学、工作,他的态度也丝毫没有改变。有一段时间,我们兄妹三人都没有 车,只能乘长途车回家。车站离家足足有两英里,父亲从来没有接过我们,哪怕天气极其恶劣。如果有谁 抱怨(两个哥哥经常抱怨),他就摆出老子的派头吼道:“长了腿就是用来走路的!” 当我离家去上大学后,毫无例外地,每次回家都要走那段长路。我并不在意走路,但是孤身行走在公 路和乡村小路上,我总是提心吊胆。尤其是父亲似乎并不关心我的安全,令我有一种不受重视的感觉。 在一个春天的傍晚,这种感觉消失了。 那是极困难的一周。考试再加上无休无止的实验,令我精疲力竭。我渴望回家,想念家里松软的床。 同学们陆续到站被家人接走,我只能羡慕地望着窗外。终于,汽车颠簸着停下,我下了车,拖着行李箱开 始了长途跋涉。 一排树篱沿着小路,蜿蜒地爬上山坡,山坡上就是我亲爱的家。每当我走下大路,踏上最后一段行程, 这排树篱总能令我安心。看到它们我就知道离家不远了。 那天傍晚,树篱刚刚映入我的眼帘,忽然落下一阵细雨。我停下脚步,把手里的书放回行李箱里。当 我站起身时,看到一个黑影掠过山坡,向我家走去。仔细辨认,原来那是父亲的头顶。我明白了——每次 当我回家时,他总站在树篱后面,注视着我,直到确定我平安归来。泪水汹涌而出,哽咽了我的喉咙。毕 竟,父亲并非不关心我啊。 自此以后,每当我回家的时候,那个身影便成了我的灯塔。一看到那遮掩在绿树后偷偷走动的身影, 我的心就放松下来。走进家门,我会看到父亲若无其事地端坐在椅子上。“怎么,是你!”他说着,拉长 的脸上做出惊讶的表情。 “你看,”我告诉儿子,“我才不担心死后找不到去天堂的路。”路上可能有黑暗的隧道,但隧道尽头 是光明,正如那些经历过假死的人所说。在隧道尽头,相信我会看到一排树篱蜿蜒地爬上山坡。父亲等在 山顶上。“怎么,是你!”他会说。 而我仍会像往常一样回答,“是的,爸爸,是我。我回家了。” 【预测题型一】20.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文中父亲的人物形象。(4 分) 【预测题型二】21.文中划线句子“自此以后,每当我回家的时候,那个身影便成了我的灯塔。”有什么 具体含义?(4 分) 【预测题型三】22.结合文章,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自己的父亲有了怎样的新的认识。(6 分) 【预测题型四】本文构思上“先抑后扬”,请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温馨提示〗 关于最后一题的答题强调 读懂了阅读材料以后,我们还需要读懂题目的意思,弄清楚出题者的意图。它问的是什么?是从什么 角度提问的?题目里蕴藏着哪些考点?对答题范围和答题形式有什么规定?读懂了题意,才能正确答题。 1、审读题干的语言。中考试卷命题者设计每一道题都用尽心思,题干的语言是明确的,科学的。考 生做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语。它为考生提供了回答问题的角度和基本样式,是示范答案,帮助考生从内容和 形式上理解和答题。所以审读题干的语言,就是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 2、关注题目的考点。中考记叙文阅读探究题仅仅 1 题,涵盖面却很大,考查知识和能力,既有一定 的适度,又讲究梯度。因此,考生如果基础知识扎实,熟悉考点,那么在考试时就会从题目中看到考点, 根据题目要求准确答题。 3、留心分值的设置。关注分值,就是确定答案要点的基本技巧。这道题为 6 分,肯定隐含至少两方 面内容,否则分值设置就不合理。我们要善于学会识破试题中的干扰因素。 4、答案语言的表述要注意准确简洁。请记住四句话:要点全面,层次清楚,语言简洁,语句流畅。 【附录】 中考现代文阅读·说明文主要知识小结 一、文体定义 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 人以知识。 二、文体分类 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三、说明顺序 A 时间顺序。如:从早到晚,春——夏——秋——冬,从古到今。 B 空间顺序。如: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 C 逻辑顺序。以事物内部的联系来安排说明的先后顺序,如:由浅到深、由主到次、由一般到特殊、由现 象到本质、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部分、由原因到结果、由特点到用途。 四、说明方法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摹状貌、引资料。 (中考着 重考查前 6 种) 1.举例子:举有代表性的例子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作用:使说明对象更具体、形象、确切, 增强说明力,便于读者理解。 如:犹太人的智商很高,其中有许多杰出人氏。比如,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马克思等等。世界各行业的 十个领军人物中,有一个就是犹太人。 2.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作用:通过鲜明对比, 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 点(地位)。 如: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要远落后于日本,一个日本人一天的 GDP 相当于 23 个中国人。诺贝尔奖获得者, 中国是 0 人,日本是 12 人;世界 500 强企业中,中国是 12 个,日本是 88 个,在日本高峰期时,前十名中一半 以上是日本的。 如:姚明相比奥尼尔来说,力量小,但有身高优势。他成为了 NBA 本季度最佳中锋。 如:中国和美国的电信资费存在很大差异,同一线路,同一时段,美国打给中国花 1 美元,而中国打给美 国则要花 8 美元。 3.打比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作用: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通俗,增强文 章的趣味性,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 如: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为了保护你的灵魂,请为你的窗户装上玻璃。 4.分类别: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说明。作用:使说明条理清楚,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 象,突出强调地说明了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事物特征)。 如:歌唱的一般分类有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美声唱法。 5.列数字: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作用:使说明准确无误, 令读者信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女性的色盲率是 1/1000,男性则高达 70/1000。 6.下定义: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对被定义概念作简明扼要周全严密的规定。形式上往往是判断句,如 “……,是……。”或“……叫做……。” 作用:科学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使读者对其概念有确切的认 识。 7、作诠释:也叫注释说明,它是对概念进行解说的一种说明方法。作用:更具体、全面地让读者了解事物 的特征。 8.引资料:引用资料来说明事物。作用: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更有说服力;引用神话故事等, 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更有情趣性、权威性、神秘色彩。 ●打比方是修辞本质上是比喻,强调相似点,有本体和喻体。 ●摹状貌,不是修辞,虽然也强调相似,但更多的说明趋势,状态具有什么特征,无本体与喻体。有些类 似于记叙文里的“描写手法”。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定义要求完整,本质地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 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解释。一般而言,下定义形如“A 是 B”,但同时“B 是 A”也说得通,作诠释则不行。 如:黑洞是演变到最后阶段的恒星。(下定义) 黑洞有无穷大的引力和无限大的质量。(作诠释) 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下定义) 人有很高的智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作诠释) 五、说明语言 A、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准确性、科学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有生动性、趣味性。 B、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其对说明事物具体特征、性质的作用,其次是说明的准确性、科学 性,第三是形象性、生动性。 考题形式一:“××”词好在哪里? 答题思路: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 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如:通常情况下,姚明在 NBA 赛场上每场得分都在 20 分以上。 考题形式二:“××”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思路: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会影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性。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 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如:相传,汉字是一个叫仓颉的人创造的。 中考现代文阅读·议论文知识小结 一、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 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 功能等。概括来说,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论据的基础,论据为论点服务,论据与论点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证是连接论点和论据的 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 论点 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 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论据 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 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 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譬句等。 论证 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 四、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A.举例论证 选择事例应具有以下特点:一要真实;二要典型;三要新鲜;四要充分。也可称作“摆事实”、 “事实论证”。 作用:说理更具体、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的典型事例论证……的论点,论证具体,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B.引用论证引用论证就是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直接引用、交代出处的叫明引,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 的或出处叫暗引。是“讲道理”中最重要的一种。 作用: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引用…… ,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让人信服。 C.对比论证 拿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作用:更鲜明地突出论点,使是非曲直更明了,给人印象深刻。 答题思路:从……和……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更鲜明地突出了作者……的观点,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D.比喻论证 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如《鱼我所欲也》。 作用:说理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答题思路:把……比喻成……进行论证,更生动形象地说出了……的特点,通俗易懂,更容易让读者接受 和理解。 找论证方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比论证中往往包容其他论证方法。 2、引用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是道理论证,作者所作的理论分析或阐述也都看作道理论证。 3、中考一般考察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居多。其中对比论证要注意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对比关系。 五、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也叫引论)——分析问题(也叫本论)——解 决问题(也叫结论)。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 式”。 六、找中心论点的方法。 1.分析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和作用。议论文的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常常有四种: ①直接揭示论点,例如: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 ②暗示议论缘由,例如:《纪念白求恩》 ③提示论点方向,例如: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④提示议论范围,例如:《谈骨气》、《想和做》。 2、统领文章整体或者与题目吻合的观点很可能是中心论点。 3、在反复出现的观点性语句中,首先出现的、较全面的、肯定性判断语句是中心论点。 4、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有些过渡句也常具有归纳上文分论点和提出下文分论点的作用。 5、可以通过“认为”、“必须”、“由此可见”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来寻找论点。 七、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此外还可能具有生动性和色彩鲜明的特点。 中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知识小结 1、记叙文是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4、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使文章更亲切或更真实,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亲切,如同面对面说话,真 诚)、第三人称(客观、实际、灵活、自由,不受时空限制)。 5、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事线、物线、情线、地点为线、时间为线。一般只有一条线索,特 殊的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通常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复杂的记叙文,往往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7、描写的表达方式 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行为描写)、 语言描写(对话描写) 、心理描写 、 神态 描写 。以此来突出人物的 性格特点/人物形象(或心理活动) 。 环境描写可分为: 自然环境 、 社会环境 。 此外,还可以从描写的角度来分: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 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常叫作 细节描写 。有的则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 8、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 9、记叙文阅读的一些具体技巧 (1)先从原文找现存语句(有特别规定除外),再做适当调整、提炼。 (2)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更有文采,更突出某事物……的特征。 反问、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增强表达的语气和语势。 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的作用:通过两类事物的鲜明比较,更突出地表现出某事物……的特征 (3)记叙中的议论语句 一般是点明中心,画龙点睛。 ①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②文章的结尾: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③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在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思想时,要注意抓住这些议论句,通过议论句来看作者对所写事物的评价。 (4)记叙中的抒情 表达对所记人物、事物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是作者对事物的审美与评价,还可以 渲染气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记叙中的社会环境描写 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当时的社会现实。 (6)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A、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B、推动情节发展;C、 渲染气氛;D、烘托人物形象(心情、感情);E、突出、深化主题。 (7)记叙中的人物描写 语言、动作描写的一般作用: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突出人物思想感情,为塑造人 物形象服务。 (8)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一般有: A.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B.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C.分析文章中议沦、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D.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 (9)整体感知 即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比如分析字句,切忌脱离文章,一定要结合语境,讲明它在文中具体含义,再写一般性 作用。 (10)记叙文的语言 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 11、了解常用的一些阅读术语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对比、引用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古讽今、象征、联想、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承上启下(过渡)、欲扬先抑(先抑后扬)、讽刺、讽喻、对比、类比、开门见山、卒章 显志、渲染气氛、烘托环境(衬托、正衬、反衬、映衬、烘云托月)、做铺垫、埋伏笔、设置悬念、实写、虚写、 虚实相生、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 12、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 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 (深化中心)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 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