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卷

‎2016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卷 ‎ ‎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8分)‎ ‎1.(2分)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A. B. C. D.‎ ‎2.(2分)下列物质的利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是(  )‎ A.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保鲜 B.用霉变的花生制作花生糖 C.用工业染料制作彩色馒头 D.用硝酸铵固体和水制作冷敷袋 ‎3.(2分)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煮沸可以使硬水软化 B.地球表面淡水资源非常丰富 C.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D.明矾净水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4.(2分)“气体烙铁”是一种气体X为燃料的加热仪器,加热温度可达130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13O28CO2+10H2O,燃料X的化学式为(  )‎ A.C3H8 B.C4H10 C.CH3OH D.C2H5OH ‎5.(2分)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错误的是(  )‎ A.Mg﹣金属镁 B.﹣镁原子 C.O﹣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 D.N2﹣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 ‎6.(2分)下列验证Zn、Fe、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中(“﹣”表示未进行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A B.B C.C D.D ‎7.(2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长久露置在空气中 B.‎ 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 C.‎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 D.‎ 等质量碳酸钙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8.(2分)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 ‎9.(2分)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戴耳罩防止噪声的产生 B.用工业污水直接灌溉农田 C.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给门合页的轴上加润滑剂减小摩擦 ‎10.(2分)如图所示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 B.‎ 氖管发光 C.‎ 电炉丝通电后发红 D.‎ 将喷洒石蕊溶液的纸花放入CO2中 ‎11.(2分)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 A.公路上大雾弥漫 B.花棚里香气扑鼻 C.湖面上柳絮飘扬 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 ‎12.(2分)利用下列器材能完成的实验是(  )‎ A.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 B.用体温计测最沸水的温度 C.用交流电源进行电解水实验 D.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分子的直径 ‎13.(2分)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陶瓷、石墨、食盐水溶液都是导体 B.空气、蒸馏水、不锈钢都属于混合物 C.扳手、钳子、剪铁皮的剪子都是省力杠杆 D.台秤、天平、弹簧测力计都是测量质量的工具 ‎14.(2分)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果不正确的是(  )‎ A.‎ 甲实验:火柴梗的a点最先炭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更高 B.‎ 乙实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说明橡胶棒带负电 C.‎ 丙实验:冷却后析出晶体,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 丁实验:滚摆从上向下运动,速度增大,说明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 ‎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 ‎15.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实验过程如下:①将白磷放在燃烧匙内,塞好胶塞;②从长颈漏斗向瓶内迅速注入60℃的水至刚刚浸没白磷;③连接好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当白磷露出水面时立即燃烧,停止推入空气;④白磷熄灭后,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对比③中白磷露出水面前、后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3)④中瓶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   .‎ ‎16.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现有维生素、金刚石和碳酸氢钠,其中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   ,常用作发酵粉的是   ,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是   .‎ ‎(2)菜刀使用后可以采取   (答一条即可)的措施防锈.‎ ‎(3)将一小块布料点燃,观察到燃烧比较缓慢,有特殊气味,趁热可以拉成丝,则该布料是   (选填“纯棉”、“蚕丝”或“涤纶”)‎ ‎17.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中仪器a的名称是   ;停止加热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   .‎ ‎(2)乙实验验证了硫酸铵的物理性质:   (答一条即可);化学性质:   .‎ ‎(3)配制50g10%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水的操作如图丙所示,其他操作都正确,所配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选填“>”、“=”或“<”)10%.‎ ‎18.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可用在铅酸蓄电池中、G是最清洁燃料、H是蓝色沉淀,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   .‎ ‎(2)E的一种用途是   .‎ ‎(3)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探究】‎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   .‎ 方案二:小刚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1)观察到   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 ‎ ‎ ‎   ,点燃酒精 ‎①硬纸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②‎ ‎   ‎ 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 ‎(1)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   .‎ ‎(2)查阅资料得知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小红发现:蔗糖分子中氢原子数目是氧原子数目的倍,但是,蔗糖中氧元素质量却是氢元素质量的8倍.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20.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碳酸钠溶液和熟石灰制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 ‎(2)所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 ‎2016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8分)‎ ‎1.(2分)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A. B. C. D.‎ ‎【分析】实验室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蒸发皿、试管、坩埚,垫石棉网可加热的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有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等.‎ ‎【解答】解:A、烧杯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故A错误;‎ B、锥形瓶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故B错误;‎ C、蒸发皿可直接加热,故C正确;‎ D、集气瓶用于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不能加热,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室常见仪器的用法,属于基础题,不难作答.‎ ‎ ‎ ‎2.(2分)下列物质的利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是(  )‎ A.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保鲜 B.用霉变的花生制作花生糖 C.用工业染料制作彩色馒头 D.用硝酸铵固体和水制作冷敷袋 ‎【分析】A.根据甲醛有毒进行解答;‎ B.根据霉变的花生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进行分析;‎ C.根据染色剂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进行分析;‎ D.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来分析.‎ ‎【解答】解:A.甲醛有毒,所以不能用食用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 B.霉变的花生含有黄曲霉素,对人体有害;‎ C.工业染色剂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会降低,可以用来制冷敷袋.‎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 ‎ ‎3.(2分)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煮沸可以使硬水软化 B.地球表面淡水资源非常丰富 C.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D.明矾净水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分析】A、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地球表面淡水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 C、根据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进行分析;‎ D、根据明矾净水原理是铝离子水解生成胶体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煮沸过程中,可溶性的钙镁离子化合物会转化为沉淀,而达到软化的目的,故A叙述正确;‎ B、地球表面的70.8%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并不丰富;故B叙述错误;‎ C、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但水并不能溶解所有的物质,如水不能溶解油脂,故C叙述错误;‎ D、使用明矾只能加快水中不溶性固体小颗粒的沉降,不能消毒杀菌;故D叙述错误;‎ 故选: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 ‎ ‎4.(2分)“气体烙铁”是一种气体X为燃料的加热仪器,加热温度可达130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13O28CO2+10H2O,燃料X的化学式为(  )‎ A.C3H8 B.C4H10 C.CH3OH D.C2H5OH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X+13O28CO2+10H2O,反应前氧原子个数为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20、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8个碳原子和20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4H10.‎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5.(2分)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错误的是(  )‎ A.Mg﹣金属镁 B.﹣镁原子 C.O﹣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 D.N2﹣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可表示这种物质,故Mg可表示为金属镁,故正确;‎ 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该微粒核内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0,故为镁离子,故错误;‎ C、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故可表示为:O;故正确;‎ D、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可知,N2可表示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 ‎ ‎6.(2分)下列验证Zn、Fe、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中(“﹣”表示未进行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A B.B C.C D.D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锌能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铁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该组合能验证Zn、Fe、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选项正确.‎ B、铁不能与硫酸锌反应,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银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该组合能验证Zn、Fe、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选项正确.‎ C、银不能与硫酸锌反应,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锌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该组合不能验证Fe、Ag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选项不正确.‎ D、铁不能与硫酸锌反应,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铁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该组合能验证Zn、Fe、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7.(2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长久露置在空气中 B.‎ 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 C.‎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 D.‎ 等质量碳酸钙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分析】A、根据浓硫酸有吸水性,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但是不会减小到零进行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进行分析;‎ D、根据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快,等质量的碳酸钙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相等的进行分析.‎ ‎【解答】解:A、浓硫酸有吸水性,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但是不会减小到零,故A错误;‎ B、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的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B正确;‎ C、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 D、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快,等质量的碳酸钙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相等的,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是借助于数学模型,利用图表的方式来表示化学反应中的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 ‎ ‎8.(2分)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 ‎【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等;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汽车的尾气等;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和燃放烟花爆竹;粉尘主要是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PM2.5是首要污染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 ‎【解答】‎ 解:A、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可减少污染,有效减少有害气体和PM2.5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B、使用太阳能与核能等绿色能源,能减少PM2.5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C、将废气排放到高空,也不会减少污染气体和PM2.5排放,故符合题意;‎ D、改善燃料结构,减少SO2与粉尘的排放,也就减少了扬尘污染,可减少污染,减少了PM2.5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 ‎ ‎9.(2分)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戴耳罩防止噪声的产生 B.用工业污水直接灌溉农田 C.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给门合页的轴上加润滑剂减小摩擦 ‎【分析】A、根据防止噪声的产生的方法解答;‎ B、根据用工业污水直接灌溉农田,会造成土壤、粮食污染等解答;‎ C、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 D、根据减少摩擦的方法解答.‎ ‎【解答】解:‎ A、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但是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错误;‎ B、用工业污水直接灌溉农田,会造成土壤、粮食污染等,故错误;‎ C、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不能用水浇灭,故错误;‎ D、给门合页的轴上加润滑剂减小摩擦,故正确.‎ 答案:D ‎【点评】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0.(2分)如图所示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 B.‎ 氖管发光 C.‎ 电炉丝通电后发红 D.‎ 将喷洒石蕊溶液的纸花放入CO2中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氖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电炉丝通电后发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喷洒石蕊溶液的纸花放入CO2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11.(2分)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 A.公路上大雾弥漫 B.花棚里香气扑鼻 C.湖面上柳絮飘扬 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公路上大雾弥漫,大雾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错误.‎ B、花棚里香气扑鼻,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正确.‎ C、湖面上柳絮飘扬,柳絮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错误.‎ 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2.(2分)利用下列器材能完成的实验是(  )‎ A.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 B.用体温计测最沸水的温度 C.用交流电源进行电解水实验 D.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分子的直径 ‎【分析】A、根据测pH的仪器和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体温计的量程进行分析;‎ C、根据电解水应用直流电进行解答;‎ D、根据刻度尺的量程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用pH计可以测定溶液的pH,故正确;‎ B、沸水的温度一般是100℃,而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超过了它的测量范围,故错误;‎ C、电解所用的电源是直流电,不能用交流电,故错误;‎ D、分子体积非常小,肉眼看不到,所以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分子的直径,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各种仪器的用法,比较简单.‎ ‎ ‎ ‎13.(2分)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陶瓷、石墨、食盐水溶液都是导体 B.空气、蒸馏水、不锈钢都属于混合物 C.扳手、钳子、剪铁皮的剪子都是省力杠杆 D.台秤、天平、弹簧测力计都是测量质量的工具 ‎【分析】A.根据物质是否具有导电性来分析;‎ B.根据混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省力杠杆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仪器的用途来分析.‎ ‎【解答】解:A.陶瓷没有导电性,不是导体,故错误;‎ B.蒸馏水是由水这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C.扳手、钳子、剪铁皮的剪子都是省力杠杆,故正确;‎ D.台秤、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个理化综合题,掌握基本的理化知识就能顺利解答.‎ ‎ ‎ ‎14.(2分)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果不正确的是(  )‎ A.‎ 甲实验:火柴梗的a点最先炭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更高 B.‎ 乙实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说明橡胶棒带负电 C.‎ 丙实验:冷却后析出晶体,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 丁实验:滚摆从上向下运动,速度增大,说明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分析】A、根据酒精灯温度高的部位最先炭化进行分析;‎ B、根据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只能说明橡胶棒带同种电荷进行分析;‎ C、根据降低温度后,会析出晶体进行分析;‎ D、根据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进行分析.‎ ‎【解答】解:A、酒精灯温度高的部位最先炭化,所以甲实验中火柴梗的a点最先炭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更高,故A正确;‎ B、乙实验中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说明橡胶棒带同种电荷,故B错误;‎ C、丙实验中冷却后析出晶体,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C正确;‎ D、丁实验中滚摆从上向下运动,速度增大,说明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物理和化学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应该熟练掌握.‎ ‎ ‎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 ‎15.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实验过程如下:①将白磷放在燃烧匙内,塞好胶塞;②从长颈漏斗向瓶内迅速注入60℃的水至刚刚浸没白磷;③连接好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当白磷露出水面时立即燃烧,停止推入空气;④白磷熄灭后,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2)对比③中白磷露出水面前、后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 ‎(3)④中瓶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 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气压减小 .‎ ‎【分析】(1)根据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书写化学方程式; ‎ ‎(2)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进行解答;‎ ‎(3)根据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气压减小进行分析.‎ ‎【解答】解:(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 ‎,故填:4P+5O2 2P2O5;‎ ‎(2)白磷在水中不燃烧,白磷露出水面后立即燃烧,对比③中白磷露出水面前、后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故填: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气压减小所以瓶内水面上升,故填: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气压减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难度不大.‎ ‎ ‎ ‎16.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现有维生素、金刚石和碳酸氢钠,其中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 金刚石 ,常用作发酵粉的是 碳酸氢钠 ,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是 维生素 .‎ ‎(2)菜刀使用后可以采取 洗净擦干,涂一些植物油 (答一条即可)的措施防锈.‎ ‎(3)将一小块布料点燃,观察到燃烧比较缓慢,有特殊气味,趁热可以拉成丝,则该布料是 涤纶 (选填“纯棉”、“蚕丝”或“涤纶”)‎ ‎【分析】(1)根据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来切割玻璃;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蔬菜中富含维生素解答;‎ ‎(2)根据铁制品防锈的方法解答;‎ ‎(3)根据化纤布料灼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1)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来切割玻璃;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蔬菜中富含维生素;‎ ‎(2)为了防止这把菜刀生锈,应采取防锈措施是:洗净擦干,涂一些植物油.‎ ‎(3)化纤布料灼烧,燃烧比较缓慢,有特殊气味,趁热可以拉成丝.‎ 答案:‎ ‎(1)金刚石;碳酸氢钠;维生素;‎ ‎(2)洗净擦干,涂一些植物油;‎ ‎(3)涤纶.‎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要学好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 ‎ ‎17.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中仪器a的名称是 试管 ;停止加热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 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 .‎ ‎(2)乙实验验证了硫酸铵的物理性质: 易溶于水 (答一条即可);化学性质: 能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 .‎ ‎(3)配制50g10%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水的操作如图丙所示,其他操作都正确,所配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 (选填“>”、“=”或“<”)10%.‎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运用先熄灭酒精灯,试管温度降低试管中的气体压强减小水会倒吸炸裂试管解答;‎ ‎(2)根据结合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进行解决;‎ ‎(3)量取水的体积时,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试管;先熄灭酒精灯,试管温度降低试管中的气体压强减小水会倒吸炸裂试管,所以要先移出导管在熄灭酒精灯.‎ ‎(2)物理性质指的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等;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等.从图中注意事项看,硫酸铵易溶于水,能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故答案为:易溶于水;能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 ‎(3)量取水的体积时,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溶质不变,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 ‎(1)试管;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 ‎(2)易溶于水;能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 ‎(3)>.‎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室中氧气的制取操作和注意的问题、铵盐的性质、溶液的配制,侧重基础注重实验操作的考查.‎ ‎ ‎ ‎18.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可用在铅酸蓄电池中、G是最清洁燃料、H是蓝色沉淀,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 H2 .‎ ‎(2)E的一种用途是 作导线 .‎ ‎(3)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复分解反应 .‎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SO4═Na2SO4+Cu(OH)2↓ .‎ ‎【分析】根据“G是最清洁燃料”,则推测G为氢气;根据“H是蓝色沉淀”,则推测H为氢氧化铜;根据“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可用在铅酸蓄电池中”,则推测B为稀硫酸,结合框图,推测A可能为硫酸铜溶液,C可能为铁,D可能为氢氧化钠,E可能为铜,F可能为硫酸亚铁,I可能为硫酸钠,J可能为水,代入检验.‎ ‎【解答】解:根据“G是最清洁燃料”,则推测G为氢气;根据“H是蓝色沉淀”,则推测H为氢氧化铜;根据“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可用在铅酸蓄电池中”,则推测B为稀硫酸,结合框图,推测A可能为硫酸铜溶液,C可能为铁,D可能为氢氧化钠,E可能为铜,F可能为硫酸亚铁,I可能为硫酸钠,J可能为水,代入检验,符合题意.故:‎ ‎(1)根据分析,G为氢气,故G的化学式为H2.‎ ‎(2)根据分析,E可能为铜,因为它具有导电性,故E的一种用途是作导线.‎ ‎(3)反应④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其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4)反应③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 故答案为:‎ ‎(1)H2.(2)作导线.(3)复分解反应.(4)2NaOH+CuSO4═Na2SO4+Cu(OH)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 ‎ ‎19.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探究】‎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 由于元素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说明反应物中也应该含有碳、氢、氧元素,而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因此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 方案二:小刚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1)观察到 小烧杯中有水雾出现 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 ‎ ‎ ‎ 小烧杯中放入澄清的石灰水,往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氧气 ,点燃酒精 ‎①硬纸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②‎ ‎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 ‎(1)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 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 ‎(2)查阅资料得知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小红发现:蔗糖分子中氢原子数目是氧原子数目的倍,但是,蔗糖中氧元素质量却是氢元素质量的8倍.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氢、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 ‎【分析】案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 方案二:‎ ‎(1)根据干燥的小烧杯中有水雾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解答;‎ ‎(2)根据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解答;‎ ‎【拓展交流】‎ ‎(1)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解答;‎ ‎(2)根据H、O元素的质量比为=(氢的相对原子质量×氢原子个数):(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个数)解答.‎ ‎【解答】‎ 解:方案一:由于元素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说明反应物中也应该含有碳、氢、氧元素,而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因此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方案二:‎ ‎(1)干燥的小烧杯中有水雾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小烧杯中放入澄清的石灰水,往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①硬纸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用二氧化碳生成,蔗糖中有碳元素;‎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拓展交流】‎ ‎(1)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2)由于氢、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蔗糖中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1)=11:88=1;8;‎ 答案:‎ 方案一:由于元素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说明反应物中也应该含有碳、氢、氧元素,而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因此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方案二:‎ ‎(1)小烧杯中有水雾出现;‎ ‎(2)‎ ‎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 ‎ ‎ 小烧杯中放入澄清的石灰水,往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 ‎①硬纸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拓展交流】‎ ‎(1)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2)氢、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元素组成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如何设计实验、分析实验,并且能够对实验结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 ‎ ‎20.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碳酸钠溶液和熟石灰制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10 g;‎ ‎(2)所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为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 ‎(2)利用生成沉淀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计算出其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为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95.6g﹣185.6g=10g ‎(2)设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Na2CO3+Ca(OH)2═CaCO3↓+2NaOH ‎ 100 80‎ ‎ 10g x x=8g 所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 答案:‎ ‎(1)10;‎ ‎(2)所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