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练习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陈涉世家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练习题

‎《陈涉世家》 一北京市中考课标A卷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 ‎4.选段“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 ‎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二、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试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D.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发闾左谪戍渔阳     闾左: (2)度已失期      度:‎ ‎(3)会天大雨            会: (4)宜多应者      宜:‎ ‎3.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偶然性:‎ 必然性: ‎ 三、(山东省临沂市非课改区试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1.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2分)‎ ‎①吴广素爱人   素: ②比至陈  比:‎ ‎③使公即恒楚将  将: ④恒楚亡在泽中  亡:‎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3.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4.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四、(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试题)‎ ‎1.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3分)‎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皆以美于徐公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D.陈胜、吴广乃谋曰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2.选出翻译时括号里的内容无须补出的一句(      )(3分)‎ A.九百人屯(于)大泽乡。        B.上使(之)外将兵。‎ C.天下苦(于)秦久矣。          D.失期,法皆斩(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等死,死国可乎?‎ ‎4.陈胜、吴广决定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用选文原句回答)(3分)‎ 五、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试题B卷 ‎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两段文字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比至陈:(          )         ②或说陈王曰:(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 ‎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3.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2分)‎ ‎                                                                               ‎ ‎4.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①原因:‎ ‎②启示:‎ 六、(湖北省荆门市中考试题)‎ ‎1.原文选自         汉著名         家          家司马迁的《史记》(2分)‎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广故数言欲亡 召令徒属曰   死即举大名耳举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3.翻译: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2分)‎ ‎4.说说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2分)‎ ‎5.回忆全文,指出起义的地点            ,引发起义的根本原因                  。(2分)‎ 七、(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试题)‎ ‎1.读下面各组句子,指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组:(①         ②          )(4分)‎ A.为坛而盟/山盟海誓 B.死即举大名耳/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C.吴广为都尉/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D.从民欲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从“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看,你认为陈涉是个怎样的人?(2分)‎ 八、(北京市朝阳区中考试题)‎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广素爱人     素:sǜ 朴素 B.广故数言欲亡     亡:wáng 死亡 C.尉果笞广       笞:chī 用竹板打 D.被坚执锐         被:biè 同“披”‎ ‎2.翻译下面语句。(2分)‎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4分)‎ ‎4.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3分)‎ 九、四川省中考试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1)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辍耕之垄上 (2)怅恨久之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若为佣耕 ‎2.翻译 苟富贵,无相忘。(2分)‎ ‎3.陈涉与佣者的这段对话主要说明了什么?(3分)‎ 十、比较阅读。‎ ‎[甲]吴广素爱人,、、、、、、、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注释:①籍:项羽的字。②项梁:项羽的叔叔 ‎1.下面每组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吴广素爱人     我行我素          B.皆已失期       不期而遇 C.学万人敌       敌众我寡          D.梁与籍俱观     与时俱进 ‎2.对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夺而杀尉(表示顺接,相当于“然后”)          B.尉果笞广(鞭打)‎ C.梁以此奇籍(因为)                           D.虽吴中子弟(虽然)‎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                                                                               ‎ ‎4.对秦的统治,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请阅读下面材料,对相关历史人物任选一人做一点简要评价。‎ ‎①陈涉:“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③高祖(刘邦)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十一2011天津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会天大雨 会:适逢,恰巧遇到 B.等死,死国可乎 等:等待 C.扶苏以数谏故 数:屡次 D.陈胜王 王:称王 ‎10.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 )‎ ‎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矣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十二2011兰州 ‎10.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3分)‎ 乃 令 符 离 人 葛 婴 将 兵 徇 蕲 以 东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吴广素爱人 素: (2)将军身被坚执锐 身: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3分)‎ A.并杀两尉 失期当斩 攻大泽乡 B.激怒其众 召令徒属 攻大泽乡 C.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 D.激怒其众 皆已失期 为坛而盟 ‎14.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4分)‎ ‎(十三)2010年北京市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今亡亦死 亡: (2)宜多应者 应: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上使外将兵 (2)置人所罾鱼腹中 ‎ ‎ 12.阅读选文,写出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用原文回答)(2分)‎ ‎(十四)2010年浙江义乌 ‎16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 (1)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2)将军身被坚执锐 ‎ (3)功宜为王 (4)诸郡县苦秦吏者 ‎17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陈胜被拥立为王的原因是什么?(根据选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十五)09海南省 ‎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 (1)会天大雨( ) (2)今亡亦死( ) (3)宜多应者( ) (4)旦日,卒中往往语(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天下苦秦久矣。 (2)上使外将兵。 ‎ ‎21.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 A.选文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作舆论准备的过程。‎ ‎ B.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公子扶苏被杀。‎ ‎ C.“失期,法皆斩”揭露了秦王朝严酷的刑罚,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现实。‎ ‎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了树立威信。‎ ‎2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十六09浙江省宁波市 ‎1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①会天大雨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天下唱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等死,死国可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2分)‎ 十七09四川省内江市  ‎ ‎9.解释下面加点词的词义(5分)  ‎ 广故数言欲亡 亡:   尉果笞广 笞:  ‎ ‎ 从民欲也 欲: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并:  ‎ ‎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十六七: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2分) ‎ 十八09广西省南宁市 ‎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亡:逃走 B.(项燕)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爱戴 ‎ C.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书:书信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B.卜者知其指意 稍稍宾客其父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 D.吴广以为然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10.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策略的原因,是当时人们都认为扶苏和项燕没有死。‎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完全丧失信心,忍无可忍。‎ C.“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是陈胜、吴广精心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 D.这段文字写到了陈胜在起义前夕对形势的分析,充分表现了他对时局的洞察能力。‎ ‎11.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唐雎不辱使命》‎ 一唐山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 ①以头抢地耳 ②长跪而谢之 ‎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渔人甚异之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公将鼓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0、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 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译文: ‎ ‎21、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 二浙江省温州市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秦王怫然怒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3)秦王色挠 (4)长跪而谢之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8.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4分)‎ 三2008哈尔滨市 ‎9.(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 而君逆寡人者 逆: 长跪而谢之 谢: ‎ ‎10.(2分)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发 野芳发而幽香 ‎11.(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2.(2分)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四2008徐州市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 l )故不错意也: ( 2 )长跪而谢之曰: ‎ ‎7.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①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 ② 太守谓谁 B.① 秦王不悦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① 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D、① 愿终守之 ②愿借子杀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 分)‎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2 分)‎ 五09(天津)‎ ‎1.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 B.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 ‎2.下列句子中表达反问语气的一项是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C.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D.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六(09四川凉山)‎ ‎15.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2分)‎ ‎ 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 以五百里之地易早安陵 易: ‎ ‎ 岂直五百里哉 直: 长跪而谢之 谢: ‎ ‎16.请在文章里找出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和他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并将其抄写下来。(2分)‎ ‎17.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18.简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2分)‎ ‎19.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2分)‎ 七2011烟台 ‎【甲】秦王怫然怒,、、、、、、、、、、,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人恒过然后能改 B.或异二者之为 何为者也 C. 吾欲辱之,何以也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要离之刺庆忌也 甚矣,汝之不惠 ‎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愤怒 ‎11.【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2分)‎ ‎12.【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 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 ‎13.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 取胜,晏子主要是靠 取胜。‎ 八2011黄冈 ‎【甲】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徒以有先生也。” ‎ ‎【乙】 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 ‎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 [卒]“猝”,突然。[郎中]宫廷的侍卫。‎ ‎20.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3)寡人谕矣( ) (4)图穷而匕首见( )‎ ‎21.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2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使毕使于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九2010年浙江湖州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①以头抢地耳 ②皆布衣之士也 ③长跪而谢之曰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9.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 _‎ 十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岸势犬牙差互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19.填空。‎ ‎ 秦国企图用( )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 )一事。“( )”写出了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 ‎20.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