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含解析9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含解析9

湖南省娄底市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蜡烛成灰 C.木已成舟 D.铁杵成针 ‎2.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四氧化三铁Fe3O4 B.碳酸HCO3‎ C.氧化镁OMg D.铜CuC1‎ ‎3.下列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B.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C.一氧化碳有剧毒 D.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 ‎4.以下测量数据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150Kg的食盐 B.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6.72‎ C.用普通温度计测得室温为34.68℃‎ D.用10mL量筒量取7.5mL水 ‎5.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的食物是(  )‎ A.‎ ‎ 白菜 B.‎ ‎ 香蕉 C.‎ ‎ 鲜鱼 D.‎ ‎ 黄瓜 ‎6.关于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D.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达1.39×1018m3,不存在水资源危机 ‎7.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8.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滴加溶液 C.‎ ‎ 量筒读数 D.‎ ‎ 放置滴管 ‎9.‎2015年6月1日21时28分,载有458人的“东方之星”游轮在长江湖北监利段意外翻沉.事故发生后,各方求援力量迅速集结并投入援救行动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东方之星”船体由钢材焊接制成,钢材属于金属材料 B.求援人员使用“气割”技术切割船实施求援时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C.潜水蛙人在水下将随身携带的供氧装置让给幸存者的原因是氧气能供给呼吸 D.水上遇险逃生时要保持镇静、穿好救生装备、脱掉鞋子、取下随身的金属制品防止划破救生衣 ‎10.霓虹灯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是由于充入了哪种气体(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1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推动工业发展,可将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渣直接排放 B.稀释浓硫酸时可直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C.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它具有乳化作用 D.夏天汽车轮胎容易爆炸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增大 ‎12.已知一种氯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和20个中子,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3 B.17 C.20 D.37‎ ‎13.下列金属制品中最不容易被酸雨腐蚀的是(  )‎ A.镀锌水管 B.铜制器皿 C.铁制栏杆 D.铝合金门窗 ‎14.如图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15.Zn+FeSO4═ZnSO4+Fe,属于(  )反应.‎ A.置换 B.分解 C.化合 D.复分解 ‎16.聚合氯化铝(PAC)的化学式为[Al2(OH)nCl6﹣n]m,是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制备时涉及如下反应:Al(OH)3与[Al(OH)2(H2O)4]Cl反应生成H2O和Al2(OH)nCl6﹣n,则该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的计量数之比为(  )‎ A.1:1 B. C. D.‎ ‎17.下列物品由天然纤维制成的是(  )‎ A.塑料薄膜 B.纯棉衬衫 C.汽车轮胎 D.尼龙袜子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碘酒是常用的消毒剂,其溶剂是碘 B.霉变的花生米洗净后仍可正常食用 C.可用结晶的方法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 D.汞、金、钛属于金属元素,硫、氮、铅属于非金属元素 ‎19.化学概念间存在如下三种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B.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C.复分解反应与中和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D.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20.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乙醇 ‎21.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成果﹣“超高公瓣率荧光业微技术”,使光学显微镜的成像技术进入“钠米时代”,实现了活体细胞中单个分子的可视化,该技术使科学家能观察到细胞分裂时蛋白质分子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米是质量单位 B.蛋白质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C.科学家利用超高分瓣率荧光显微技术只能观察到细胞的大致形态 D.超高分瓣率荧光显微技术极大提高了光学显微镜的争瓣率 ‎2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 A.生石灰 矿泉水 B.生铁 黄铜矿 C.空气 碳酸钠 D.C60 氯酸钾 ‎ ‎ 二、填空题 ‎23.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以下物质 ‎①食醋 ②Ca3(PO4)2③葡萄糖 ④活性炭 ⑤熟石灰 ⑥维生素A ⑦大理石 ⑧CH4‎ 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1)农业上常用作磷肥的是______;(2)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是______;‎ ‎(3)常用作厨房调味品的是______;(3)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地壤的是______;‎ ‎(5)常用作建筑材料的是______;(6)最简单的在机化合物是______;‎ ‎(7)人体缺乏后能导致盲症的是______;(8)常用于冰箱除异味的物质是______.‎ ‎24.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个钠离子______; 2个氢氧根离子______; 3个一氧化碳分子______;‎ ‎(2)如用“O”表示一个氢原子,请用“O”画出下列粒子的微观示意图 ‎2H______;H3______.‎ ‎25.小明测得石灰石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pH为2,也适量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测得溶液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处溶液中的两种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2)AB段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CD段pH上升的原因是______.‎ ‎26.某同学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5%的氯化钠时有如下操作,按要求回答问题:‎ ‎【计算】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g;水的体积为______mL(水的密度:1g/cm3);‎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出所需的氯化钠固体后倒入烧杯中,称量时砝码应放在天平的______盘(填“左”或“右”).‎ ‎27.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______(填“A”或“B”);‎ ‎(2)T1℃时C的溶解度为______g;‎ ‎(3)T2℃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4)T2℃时将4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8.柠檬酸亚铁(FeC6H6O7)是一种易吸收的高效铁制剂,可由硫酸亚铁通过下列反应制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柠檬酸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 三、简答题 ‎29.水的化学式是H2O,写出该化学式可表示的意义(至少写三点);‎ ‎(1)______;(2)______;(3)______.‎ ‎30.现有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氯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请用三种不同的方法鉴别(不要求写出具体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 ‎ ‎ 四、实验与深究题 ‎31.下列实验装置常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选用A装置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改正的错误:一是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二是试管口需塞一团棉花,三是______;‎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2.(12分)(2016•娄底模拟)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请回答问题.‎ ‎(一)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 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学习结束后,同学们走进实验室按如图的操作流程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 ‎(2)如图折叠纸的情形中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3)为使折叠好的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 ‎(4)操作④中停止加热的判断依据是______;‎ ‎(二)白磷水下燃烧实验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设计了“白磷水下燃烧”的实验,同学们按“图甲”装置实验时遇到了许多问题,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设计了“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①图乙的洗气瓶B、C、D中装置的吸收增效体均浸泡在水中;‎ ‎②吸收增效体由疏松多孔的物质制成,能增在物质间的接触面积;‎ ‎(1)按照“图甲”装置实验时遇到的问题有______(任写一点);‎ ‎(2)用“图乙”装置实验时,A中“水火相容”的现象十分明显,写出白磷水下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A中用耐酸碱蚀的钢丝网罩住白磷的目的是______;‎ ‎(4)实验时洗气瓶B的上部空间有较多白雾、C中白雾较少,D中无白雾,为进一步提高对白雾的吸收效果,你认为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任写一点).‎ ‎(三)铝锌合金成分的测定实验 学习合金知识后,同学们确立的研究课题﹣“铝锌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铜网包裹的合金样品放入烧杯底部并用漏斗罩住,‎ 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步骤二】将量筒内注满水后倒扣在漏斗颈部(如右图所示)‎ ‎【步骤三】将长颈漏斗插入烧杯内,通过它将适量浓盐酸注入 烧杯底部;‎ ‎【步骤四】完全反应后测定并计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一”向烧杯内加入水的液面应处于______(填“A”、“B”或“C”)处;‎ ‎(2)实验中量筒的作用是______;‎ ‎(3)烧杯内倒扣漏斗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4)同学们通过测定mg铝锌合金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计算出了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计算时必须使用的另一个数据是______.‎ ‎ ‎ 五、计算题(本题共5分)‎ ‎33.在某种细菌作用下,氨气(NH3)和氧气可处理含甲醇(CH3OH)的工业废水.计算下列问题:‎ ‎(1)N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2)CH3OH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4.某钢铁厂用1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炼铁,计算理论上可冶炼出铁的质量.‎ ‎ ‎ ‎2016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蜡烛成灰 C.木已成舟 D.铁杵成针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蜡烛成灰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杵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2.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四氧化三铁Fe3O4 B.碳酸HCO3‎ C.氧化镁OMg D.铜CuC1‎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根据金属和固态的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用它的元素符号表示这种物质;常见的气体是由分子构成的;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步骤:归类→定序→标价→交叉→约简,进行解答.‎ ‎【解答】解:A.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书写正确;‎ B.在化合物中,氢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碳酸的化学式为H2CO3,故错误;‎ C.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故错误;‎ D.铜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化学式为Cu,故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但是代数和为零.‎ ‎ ‎ ‎3.下列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B.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C.一氧化碳有剧毒 D.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可燃性等.‎ ‎【解答】解: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需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C、一氧化碳有剧毒,需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D、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需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A.‎ ‎【点评】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了解二者包括的内容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 ‎ ‎4.以下测量数据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150Kg的食盐 B.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6.72‎ C.用普通温度计测得室温为34.68℃‎ D.用10mL量筒量取7.5mL水 ‎【考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pH试纸上的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即使用pH试纸所测得的溶液酸碱度为整数.‎ C、普通温度计能准确到0.1℃.‎ D、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托盘天平最多只能称取几千克,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150Kg的食盐,故选项测量数据不合理.‎ B、由于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不能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6.72,故选项测量数据不合理.‎ C、普通温度计能准确到0.1℃,用普通温度计无法显示室温为34.68℃,故选项测量数据不合理.‎ D、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应使用10mL的量筒;且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可用10mL量筒量取7.5mL水,故选项测量数据合理.‎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特别是天平、量筒、pH试纸的使用在中考中出现频度较高,其读数方法和误差的分析更是重中之重.‎ ‎ ‎ ‎5.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的食物是(  )‎ A.‎ ‎ 白菜 B.‎ ‎ 香蕉 C.‎ ‎ 鲜鱼 D.‎ ‎ 黄瓜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白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B、香蕉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C、鲜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D、黄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6.关于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D.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达1.39×1018m3,不存在水资源危机 ‎【考点】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分析】A、根据可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进行解答;‎ B、根据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进行解答;‎ C、根据水污染的来源和防治措施判断;‎ D、根据淡水资源缺乏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可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其中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故A正确;‎ B、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B正确;‎ C、水污染有三大来源: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工业污染,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防止生活污染,故C说法正确;‎ D、地球水资源的总储量很多,但能被人类所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水相关的化学知识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如水的组成及水电解实验、性质、用途、硬水和软水、节约水资源、水污染及防治等内容,在中考中出现机率很高.‎ ‎ ‎ ‎7.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分析】从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造成了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具有很大差异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于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造成了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具有很大差异;‎ 故选:D.‎ ‎【点评】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 ‎ ‎8.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滴加溶液 C.‎ ‎ 量筒读数 D.‎ ‎ 放置滴管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C、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图中操作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不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操作正确.‎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 D、吸取液体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平放或倒置,以防试剂倒流腐蚀橡胶帽,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9.‎2015年6月1日21时28分,载有458人的“东方之星”游轮在长江湖北监利段意外翻沉.事故发生后,各方求援力量迅速集结并投入援救行动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东方之星”船体由钢材焊接制成,钢材属于金属材料 B.求援人员使用“气割”技术切割船实施求援时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C.潜水蛙人在水下将随身携带的供氧装置让给幸存者的原因是氧气能供给呼吸 D.水上遇险逃生时要保持镇静、穿好救生装备、脱掉鞋子、取下随身的金属制品防止划破救生衣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氧气的用途.‎ ‎【分析】A.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B.根据氧气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D.根据逃生要求来分析.‎ ‎【解答】解:A.钢属于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正确;‎ B.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故错误;‎ C.氧气能供给呼吸,故正确;‎ D.水上遇险逃生时要保持镇静、穿好救生装备、脱掉鞋子、取下随身的金属制品防止划救生衣,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材料的分类、氧气的性质与用途以及逃生的措施,难度不大.‎ ‎ ‎ ‎10.霓虹灯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是由于充入了哪种气体(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解答】解:A、氧气化学性质活泼,不能充入霓虹灯,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用作保护气,但通电不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C、由于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稀有气体可充入霓虹灯,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通电不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不能充入霓虹灯,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 ‎ ‎1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推动工业发展,可将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渣直接排放 B.稀释浓硫酸时可直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C.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它具有乳化作用 D.夏天汽车轮胎容易爆炸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增大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A、根据环境保护的意识分析;‎ B、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分析;‎ C、根据洗洁精洗涤油污的原理分析;‎ D、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 ‎【解答】解:A、将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渣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故说法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慢慢的倒入水中,并不断的搅拌,故说法错误;‎ C、洗洁精洗涤油污是利用乳化作用,故说法正确;‎ D、夏天汽车轮胎容易爆炸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而分子本身的大小、体积等没有发生变化,故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物质的性质及应用,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依据相关的知识分析即可.‎ ‎ ‎ ‎12.已知一种氯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和20个中子,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3 B.17 C.20 D.37‎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一种氯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故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 ‎13.下列金属制品中最不容易被酸雨腐蚀的是(  )‎ A.镀锌水管 B.铜制器皿 C.铁制栏杆 D.铝合金门窗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酸雨的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不与酸反应,位于氢前的,都能与酸反应,据此分析.‎ ‎【解答】解:A、锌位于氢前,与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B、铜位于氢的后面,不与酸反应,故选项正确;‎ C、铁位于氢前,与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D、铝位于氢前,与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酸雨为载体,考查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明确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解题的关键.‎ ‎ ‎ ‎14.如图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 D、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 ‎ ‎15.Zn+FeSO4═ZnSO4+Fe,属于(  )反应.‎ A.置换 B.分解 C.化合 D.复分解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由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解答】解:A.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 B.该反应的反应物多种,所以不是分解反应,故B错误;‎ 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多种,所以不是化合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不是化合物和化合物之间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本反应类型判断,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物质类型来确定反应类型,题目难度不大.‎ ‎ ‎ ‎16.聚合氯化铝(PAC)的化学式为[Al2(OH)nCl6﹣n]m,是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制备时涉及如下反应:Al(OH)3与[Al(OH)2(H2O)4]Cl反应生成H2O和Al2(OH)nCl6﹣n,则该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的计量数之比为(  )‎ A.1:1 B. C. D.‎ ‎【考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 ‎【解答】解:由制备反应(n﹣4)Al(OH)3+(6﹣n)[Al(OH)2(H2O)4]Cl=4(6﹣n)H2O+Al2(OH)nCl6﹣n,可知该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的计量数之比是.‎ 故选:C ‎【点评】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质量守恒定律.‎ ‎ ‎ ‎17.下列物品由天然纤维制成的是(  )‎ A.塑料薄膜 B.纯棉衬衫 C.汽车轮胎 D.尼龙袜子 ‎【考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分析】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原有的或经人工培植的植物上、人工饲养的动物上直接取得的纺织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材料来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塑料薄膜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B、纯棉衬衫是用棉线制成的,棉线属于天然纤维,故选项正确.‎ C、汽车轮胎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D、尼龙袜子是用尼龙制成的,尼龙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原有的或经人工培植的植物上、人工饲养的动物上直接取得的纺织纤维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碘酒是常用的消毒剂,其溶剂是碘 B.霉变的花生米洗净后仍可正常食用 C.可用结晶的方法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 D.汞、金、钛属于金属元素,硫、氮、铅属于非金属元素 ‎【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元素的简单分类;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分析】A、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霉变的食物因会生成黄曲霉毒素而不能食用;‎ C、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考虑;‎ D、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金属元素一般有”钅”字旁,非金属元素一般是“石”字旁或“气”字头或“氵‘点水旁.‎ ‎【解答】解:A、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故错误;‎ B、食物在霉变的过程中会生成一种有毒的物质﹣黄曲霉毒素,即使洗净后也不能食用.故错误;‎ C、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提纯的是硝酸钾,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故正确;‎ D、金属元素一般有”钅”字旁,非金属元素一般是“石”字旁或“气”字头或“氵‘点水旁.铅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可用已有知识解答本题.‎ ‎ ‎ ‎19.化学概念间存在如下三种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B.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C.复分解反应与中和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D.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氧化反应.‎ ‎【分析】应用各知识点的概念,理解概念间相关的关系,结合图示所提供的关系意义,分析相关的选项从而判断正确与否.‎ ‎【解答】解:A、有些氧化反应为化合反应,是交叉关系,故此选项错误.‎ B、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属于并列关系,故此选项错误.‎ C、复分解反应和中和反应属于包含关系,故此选项正确.‎ D、含氧化合物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的化合物,是包含关系,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考查,把握个概念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此题应属基础知识考查题.‎ ‎ ‎ ‎20.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乙醇 ‎【考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分析】本题属于有关能源的问题,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乙醇的俗名是酒精,酒精可以再制取,属于能够再生的能源.‎ ‎【解答】解: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乙醇的俗名是酒精,酒精可以再制取,属于能够再生的能源.‎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能源的种类和分类,节约化石能源,合理的开发新能源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新课题,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有关能源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21.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成果﹣“超高公瓣率荧光业微技术”,使光学显微镜的成像技术进入“钠米时代”,实现了活体细胞中单个分子的可视化,该技术使科学家能观察到细胞分裂时蛋白质分子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米是质量单位 B.蛋白质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C.科学家利用超高分瓣率荧光显微技术只能观察到细胞的大致形态 D.超高分瓣率荧光显微技术极大提高了光学显微镜的争瓣率 ‎【考点】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物质的元素组成.‎ ‎【分析】A.纳米是长度单位;‎ B.根据蛋白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D.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解答】解:A.纳米是长度单位,故错误;‎ B.蛋白质中含有氮元素,故错误;‎ C.该技术使科学家能观察到细胞分裂时蛋白质分子的变化过程,故错误;‎ D.光学显微镜的成像技术进入“钠米时代”,实现了活体细胞中单个分子的可视化,该技术使科学家能观察到细胞分裂时蛋白质分子的变化过程,故正确.‎ 故选D.‎ ‎【点评】要结合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来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 ‎ ‎2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 A.生石灰 矿泉水 B.生铁 黄铜矿 C.空气 碳酸钠 D.C60 氯酸钾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A、生石灰属于氧化物,不是单质;矿泉水是矿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故本选项错误;‎ B、生铁和钢是铁的合金,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黄铜矿是一种铜铁硫化物矿物,常含微量的金、银等,属于混合物,故本选项错误;‎ C、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碳酸钠是化合物,故本选项错误;‎ D、C60是单质,氯酸钾是化合物,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二、填空题 ‎23.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以下物质 ‎①食醋 ②Ca3(PO4)2③葡萄糖 ④活性炭 ⑤熟石灰 ⑥维生素A ⑦大理石 ⑧CH4‎ 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1)农业上常用作磷肥的是 ② ;(2)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③ ;‎ ‎(3)常用作厨房调味品的是 ① ;(3)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地壤的是 ⑤ ;‎ ‎(5)常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⑦ ;(6)最简单的在机化合物是 ⑧ ;‎ ‎(7)人体缺乏后能导致盲症的是 ⑥ ;(8)常用于冰箱除异味的物质是 ④ .‎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用盐的用途;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分析】分析生活应用中所需要物质具有的性质,结合所给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判断与所列出用途相符合的物质.‎ ‎【解答】解:(1)农业上常用作磷肥的是Ca3(PO4)2;‎ ‎(2)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是葡萄糖;‎ ‎(3)常用作厨房调味品的是食醋;‎ ‎(3)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地壤的是熟石灰;‎ ‎(5)常用作建筑材料的是大理石;‎ ‎(6)最简单的在机化合物是CH4;‎ ‎(7)人体缺乏后能导致盲症的是维生素A;‎ ‎(8)常用于冰箱除异味的物质是活性炭;‎ 故答案为:(1)②;(2)③;(3)①;(4)⑤;(5)⑦;(6)⑧;(7)⑥;(8)④.‎ ‎【点评】掌握常见物质的用途,特别是典型的用途,是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具有的基础.‎ ‎ ‎ ‎24.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个钠离子 Na+ ; 2个氢氧根离子 2OH﹣ ; 3个一氧化碳分子 3CO ;‎ ‎(2)如用“O”表示一个氢原子,请用“O”画出下列粒子的微观示意图 ‎2H O O ;H3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根据独立是原子,相连是分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1个钠离子可表示为:Na+.‎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2OH﹣.‎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一氧化碳分子可表示为:3CO.‎ ‎(2)2H可表示2个氢原子,如用“O”表示一个氢原子,2H可表示为O O.‎ H3分子是由3个氢原子构成的,如用“O”表示一个氢原子,H3可表示为.‎ 故答案为:(1)Na+;2OH﹣;3CO;(2)O 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25.小明测得石灰石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pH为2,也适量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测得溶液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处溶液中的两种溶质是 CaCl2和HCl (写化学式);‎ ‎(2)AB段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有气泡产生 ;‎ ‎(3)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aCl2=CaCO3↓+2NaCl ;‎ ‎(4)CD段pH上升的原因是 加入Na2CO3溶液增多PH升高 .‎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制二氧化碳反应结束后残留物的成分分析;‎ ‎(2)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回答,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3)根据制二氧化碳反应结束后残留物的成分,以及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回答,注意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后才能再与氯化钙反应;‎ ‎(4)根据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回答.‎ ‎【解答】解:(1)A处残留液的pH为2,说明溶液显酸性,溶液中一定有盐酸,加入碳酸钠后,碳酸钠会和盐酸反应生成显中性的氯化钠,溶液的PH会逐渐升高,残留液中除了有盐酸外,还有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故A点处溶液中的两种溶质是氯化钙和盐酸.‎ ‎(2)AB段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现象是有气泡冒出.‎ ‎(3)块状石灰石和适量稀盐酸反应至气泡逸出不明显后,测得其残留液pH等于2,说明盐酸过量,加入碳酸钠溶液后,碳酸钠先中和盐酸后才能与氯化钙反应,故AB段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BC段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4)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过量的碳酸钠使溶液的碱性增强,CD段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已过量,不再参加反应,只是使液体碱性增强,所以CD段的pH上升.‎ 故答案为:‎ ‎(1)CaCl2和HCl;‎ ‎(2)有气泡产生;‎ ‎(3)Na2CO3+CaCl2=CaCO3↓+2NaCl;‎ ‎(4)加入Na2CO3溶液增多PH升高.‎ ‎【点评】气体的制取是初中重要的化学实验之一,既是难重点,又是考查热点,理解反应原理,掌握装置的选择依据、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气体的检验、验满、收集方法,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 ‎ ‎ ‎26.某同学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5%的氯化钠时有如下操作,按要求回答问题:‎ ‎【计算】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8.5 g;水的体积为 91.5 mL(水的密度:1g/cm3);‎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出所需的氯化钠固体后倒入烧杯中,称量时砝码应放在天平的 右 盘(填“左”或“右”).‎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分析】【计算】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水的质量;‎ ‎【称量】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分析.‎ ‎【解答】解:【计算】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8.5%=8.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蒸馏水的质量=100g﹣8.5g=91.5g;‎ 故填:8.5; 91.5;‎ ‎【称量】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因此称量时砝码应放在天平的右盘;故填:右.‎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27.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 B (填“A”或“B”);‎ ‎(2)T1℃时C的溶解度为 43 g;‎ ‎(3)T2℃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 ‎(4)T2℃时将4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B;T1℃时C的溶解度为43g;T2℃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T2℃时,A的溶解度是60g,因此将4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并且固体有剩余.‎ ‎【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B,故答案为:B;‎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C的溶解度为43g;故答案为:43;‎ ‎(3)T2℃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答案为:A>B>C;‎ ‎(4)T2℃时,A的溶解度是60g,因此将4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并且固体有剩余;故答案为:饱和.‎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28.柠檬酸亚铁(FeC6H6O7)是一种易吸收的高效铁制剂,可由硫酸亚铁通过下列反应制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柠檬酸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2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FeCO3+C6H8O7═Fe(C6H6O7)+H2O+CO2↑ .‎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1)根据柠檬酸亚铁(FeC6H6O7)的名称可知铁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2)碳酸亚铁和柠檬酸反应生成柠檬酸亚铁、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FeCO3+C6H8O7═Fe(C6H6O7)+H2O+CO2↑.‎ 故填:(1)+2;(2)FeCO3+C6H8O7═Fe(C6H6O7)+H2O+C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 ‎ 三、简答题 ‎29.水的化学式是H2O,写出该化学式可表示的意义(至少写三点);‎ ‎(1)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 一个水分子 ;(3) 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水和化学式可知,H2O可表示水这种物质;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等.‎ 故答案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一个水分子;‎ ‎(3)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合理答案均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30.现有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氯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请用三种不同的方法鉴别(不要求写出具体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根据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不同点进行分析解答:稀盐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够和铜离子等结合产生沉淀,稀盐酸显酸性,氢氧化钠显碱性等不同性质.‎ ‎【解答】解:因为二者的酸碱性不同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或测pH;稀盐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等反应产生沉淀进行鉴别;‎ 故答案为: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试液;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与Mg、Fe等活泼金属混合;与Na2CO3、CaCO3混合;与CuSO4溶液、FeCl3溶液混合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酸碱的鉴别,解答本题时要熟练掌握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 ‎ 四、实验与深究题 ‎31.下列实验装置常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酒精灯 ;② 水槽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3)若选用A装置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改正的错误:一是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二是试管口需塞一团棉花,三是 外焰加热 ;‎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BE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依据常用仪器回答;‎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 ‎(3)根据A装置的特点找错误;‎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状态和生成气体的特点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解答】解:(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分别是酒精灯和水槽;‎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3)A装置错误是一是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二是试管口需塞一团棉花,三是外焰加热;‎ ‎(4)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选E,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1)酒精灯;水槽;(2)2H2O22H2O+O2↑;‎ ‎(3)外焰加热;(4)BE;CaCO3+2HCl=CaCl2+H2O+CO2↑.‎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有关知识及重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能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收集气体时要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及密度来选择收集装置.‎ ‎ ‎ ‎32.(12分)(2016•娄底模拟)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请回答问题.‎ ‎(一)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 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学习结束后,同学们走进实验室按如图的操作流程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③的名称是 过滤 ;‎ ‎(2)如图折叠纸的情形中错误的是 D (填字母序号);‎ ‎(3)为使折叠好的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滴少量水润湿 ;‎ ‎(4)操作④中停止加热的判断依据是 有大量固体析出 ;‎ ‎(二)白磷水下燃烧实验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设计了“白磷水下燃烧”的实验,同学们按“图甲”装置实验时遇到了许多问题,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设计了“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①图乙的洗气瓶B、C、D中装置的吸收增效体均浸泡在水中;‎ ‎②吸收增效体由疏松多孔的物质制成,能增在物质间的接触面积;‎ ‎(1)按照“图甲”装置实验时遇到的问题有 白磷易流动 (任写一点);‎ ‎(2)用“图乙”装置实验时,A中“水火相容”的现象十分明显,写出白磷水下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P+5O22P2O5 ;‎ ‎(3)A中用耐酸碱蚀的钢丝网罩住白磷的目的是 防止白磷移动 ;‎ ‎(4)实验时洗气瓶B的上部空间有较多白雾、C中白雾较少,D中无白雾,为进一步提高对白雾的吸收效果,你认为可采取的措施有 用NaOH溶液吸收 (任写一点).‎ ‎(三)铝锌合金成分的测定实验 学习合金知识后,同学们确立的研究课题﹣“铝锌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铜网包裹的合金样品放入烧杯底部并用漏斗罩住,‎ 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步骤二】将量筒内注满水后倒扣在漏斗颈部(如右图所示)‎ ‎【步骤三】将长颈漏斗插入烧杯内,通过它将适量浓盐酸注入 烧杯底部;‎ ‎【步骤四】完全反应后测定并计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一”向烧杯内加入水的液面应处于 A (填“A”、“B”或“C”)处;‎ ‎(2)实验中量筒的作用是 收集气体,测量气体体积 ;‎ ‎(3)烧杯内倒扣漏斗的主要作用是 有利于气体收集 ;‎ ‎(4)同学们通过测定mg铝锌合金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计算出了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计算时必须使用的另一个数据是 氢气的密度 .‎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一)(1)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离进行分析;‎ ‎(2)根据圆形滤纸折叠处理的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过滤器的正确制作方法进行分析;‎ ‎(4)根据蒸发过程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二)(1)根据白磷在水中会发生移动,与气体接触会不充分,空气中氧气含量较低进行分析;‎ ‎(2)根据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 ‎(3)根据钢丝网罩住白磷可以防止白磷发生移动进行分析;‎ ‎(4)根据五氧化二磷是酸性氧化物,可以用碱性溶液吸收进行分析;‎ ‎(三)(1)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要对容器进行液封进行分析;‎ ‎(2)根据量筒中排出水的体积就是氢气的体积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气密度比水、空气密度小进行分析;‎ ‎(4)根据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需要知道氢气的密度才能计算出氢气的质量,进而计算出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进行分析.‎ ‎【解答】解:(一)(1)过滤可以将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离,所以操作③的名称是过滤;‎ ‎(2)操作③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D中的滤纸,接口处出现缝隙,液体会直接的进入下面的烧杯,所以不该出现;‎ ‎(3)为使折叠好的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滴少量水润湿;‎ ‎(4)在蒸发氯化钠溶液时,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二)(1)白磷在水中会发生移动,与气体接触会不充分,空气中氧气含量较低,所以实验时遇到的问题有:①白磷易流动,②空气中氧气不够;‎ ‎(2)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3)钢丝网罩住白磷可以防止白磷发生移动;‎ ‎(4)五氧化二磷是酸性氧化物,可以用碱性溶液吸收,所以可采取的措施有:用NaOH溶液;‎ ‎(三)(1)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要对容器进行液封,所以向烧杯内加入水的液面应处于A处;‎ ‎(2)量筒中排出水的体积就是氢气的体积,所以实验中量筒的作用是:收集气体,测量气体体积;‎ ‎(3)氢气密度比水、空气密度小,所以烧杯内倒扣漏斗的主要作用是:有利于气体收集;‎ ‎(4)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需要知道氢气的密度才能计算出氢气的质量,进而计算出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所以计算时必须使用的另一个数据是:氢气的密度.‎ 故答为(一)过滤,D,滴少量水润湿,有大量固体析出;(二)①白磷易流动 ②空气中氧气不够 ‎4P+5O22P2O5 防止白磷移动,用NaOH溶液;(三)(1)A,(2)收集气体,测量气体体积,有利于气体收集 氢气的密度.‎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知识进行解答.‎ ‎ ‎ 五、计算题(本题共5分)‎ ‎33.在某种细菌作用下,氨气(NH3)和氧气可处理含甲醇(CH3OH)的工业废水.计算下列问题:‎ ‎(1)N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 ;‎ ‎(2)CH3OH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NH3的相对分子质量=14+1×3=17,故填:17;‎ ‎(2)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50%,故填:5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34.某钢铁厂用1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炼铁,计算理论上可冶炼出铁的质量.‎ ‎【考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分析】根据题意,1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据此结合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铁元素的质量不变;则1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可炼出铁的质量为100t×80%×100%=56t.‎ 答:理论上可冶炼出铁56t.‎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