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法巧解中考数学压轴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解析法巧解中考数学压轴题

解析法巧解中考压轴题 ‎ 在平面几何题中,适当的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即解析法,有时会显得更简洁高效.现以近年中考压轴题为例,分析说明解析法之妙.‎ ‎ 例1 (2013泰州)如图1,在矩形ABCD中,点P在边CD上,且与C、D不重合,过点A作AP的垂线与C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连结PQ,M为PQ中点.‎ ‎ ‎ ‎ 若AD=10,AB=a,DP=8,随着a的大小的变化,点M的位置也在变化.当点M落在矩形ABCD外部时,求a的取值范围.‎ ‎ 分析 本题将矩形、三角形、动点、参数相结合,考察学生利用相似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难度较大,区分度高,按照参考答案给出的解题思路,如图2所示,当点M落在矩形ABCD外部时,须满足的条件是“BE>MN”.分别求出BE与MN的表达式,列不等式求解,即可求出a的取值范围.‎ ‎ 由△ADP∽△ABQ,解得QB=a.‎ ‎ 由△QBE∽△QCP,同样由比例关系得出BE=.‎ ‎ 又因为MN为QCP的中位线,得出 ‎ MN=PC=(a-8).‎ ‎ 再由BE>MN,‎ 即 ‎ 得出a> 12.5.‎ ‎ 当点M落在矩形ABCD外部时,a的取值范围为a>12.5.‎ ‎ 这种解法不仅要想到添加辅助线,还两次运用了相似比,计算量大,易出错.比较稳妥而简洁的做法是将图形放进直角坐标系中,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 一如何建立合适、恰当的坐标系呢?通常需要考虑以下两点:‎ ‎ 第一,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在直角坐标系上,这些点的坐标含有数字O,可以起到简化运算的功效;‎ ‎ 第二,考虑图形的对称性,同样,也能起到简化运算的作用.‎ 解答 如图3所示,建立以B点为原点,BC方向为x轴正半轴,BA方向为y轴正半轴的直角坐标系.‎ ‎ 则A(0,a),P(0,a-8).‎ ‎ 直线AP的斜率为kAP=-,‎ ‎ ∴直线AQ为y=x+a,‎ ‎ 直线AQ与x轴交于点Q,‎ ‎ ∴Q(-a,0).‎ 又M为线段QP上的中点,‎ ‎∴M(5-a,-4).‎ 因为M点落在矩形ABCD的外部,所以M点在第二象限,‎ ‎∴解得a>12.5.‎ ‎ 这样,通过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使图形上各点得到确定,让问题变得清晰明了,避免了运用相似而产生的复杂计算.‎ ‎ 例2(2014连云港)某数学兴趣小组对线段上的动点问题进行探究,已知AB=8.‎ ‎ 问题思考:‎ ‎ 如图4,点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分别以AP、BP为边在同侧作正方形APDC、BPEF.‎ ‎ ‎ ‎ (1)分别连结AD、DF、AF,AF交DP于点K,当点P运动时,在△APK、△ADK、△DFK中,是否存在两个面积始终相等的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 问题拓展:‎ ‎ (2)如图5,在“问题思考”中,若点M、N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AM=BN=1,点G、H分别是边CD、EF的中点,请写出点P从M到N的运动过程中,GH的中点D所经过的路径的长 ‎ (3)在第二问的情况下,求OM+OB的最小值.‎ ‎ 分析 ‎ ‎ 这是一道关于正方形的综合题,难度较大,解题难点在于分析动点的运动轨迹,需要很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作图分析能力;此外本题还综合考查了二次函数、整式的运算、四边形、中位线、相似、轴对称与勾股定理等众多知识点.但是,如果我们建立直角坐标系,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就可以避开相似,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在第(1)问根据点的坐标,求得PK=a,进而求得DK=PD-PK=,然后根据面积公式即可求得,第(2)(3)问涉及点的运动轨迹,GH中点O的运动路径是与AB平行且距离为3的线段XY上,如图6所示;然后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求出OM+OB的最小值.‎ 解答 (1)如图6所示,以A点为原点,AB方向 为x轴正半轴,AC方向为y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AP=a.‎ ‎ 又P在M到N之间运动,‎ ‎ ∴1≤a≤7.‎ ‎ ∴a经过的路径是一条与AB平行的线段,长为3.‎ ‎ (3)如图7所示,作点M关于直线XY的对称点M',连结BM'.‎ ‎ 由轴对称性质可知,M'(1,8),‎ ‎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此时OM+OB=BM'最小,‎ 而BM'=‎ ‎ ∴OM+DB的最小值为.‎ 综上所述,在以特殊图形为基础几何问题中,不要因变化多端的条件而搞乱思路,可以尝试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去应对,有可能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