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
2017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小华同学为母亲过生日,下列庆祝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编制花环 B.榨取果汁 C.点燃蜡烛 D.切分蛋糕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添加酒精 C. 闻气体气味 D. 加固体药品 3.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理智选择、科学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共享单车为人们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 B.常用“加铁酱油”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 C.用化学材料刚装修好的房子,会释放出甲醛等物质,不宜立即入住 D.钛合金因抗腐蚀性强,被应用于“蛟龙号”潜水器上,钛合金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4.下列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 ) ①2N ②Mg2+③O ④H2⑤ A.①表示两个氮分子 B.②与⑤均表示镁离子 C.③表示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D.④表示2个氢原子 5.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若某雨水的pH<7,则该雨水一定呈酸性 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因此过滤后的水一定是软水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 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 C.乙溶液从t3℃降温到t1℃,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发生改变 D.t3℃时,50g水中加入40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可得到90g甲的饱和溶液 7.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了改变 C.保持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水分子 D.丙物质由6个原子构成 8.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将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硫酸铝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B 用一种试剂一次性鉴别出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 分别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C 除去碳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D 检验露置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钡溶液 A.A、 B.B、 C.C、 D.D、 9.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B. 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至加入镁粉至过量 C.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 D. 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 10.碳酸锌与碳酸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现将12.5g碳酸锌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冷却后,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①共生成16.1g硫酸锌 ②煅烧越充分则消耗的硫酸越少 ③煅烧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 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与煅烧时间的长短有关.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共18分) 11.化学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用下列四种物质的字母代号填空: A.碳酸氢钠 B.氮气 C.蛋白质 D.尿素 (1)蛋清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 ; (2)属于化学肥料的是 ; (3)可用于焙制糕点的是 ; (4)焊接金属时常用的保护气是 . 12.中国地质调查局5月18日宣布,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开采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是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白色或灰色晶体,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比石油、煤低两个数量级,但同等条件下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石油、煤多数十倍.目前,我国已探明在南海存储的可燃冰相当于650亿吨石油,按我国当前能源消耗水平,可供我国使用130年.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可燃冰的一条性质 ; (2)可燃冰降压可分离出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可燃冰作为未来一种潜力很大的能源,其突出的优点为 (任写一条); (4)可燃冰若开采不慎,会导致甲烷气体大量泄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 13.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为 ; (2)若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则选取的发生装置为 ; (3)若用装置C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 (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4)某同学点燃蜡烛,然后放入D中,迅速连接A、D、E,打开活塞进行实验,发现E中溶液逐渐浑浊,则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 (填“一定”或“不一定”)为二氧化碳. 14.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B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E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则B为 ;D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2)若A为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D与E经混合研磨可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图中体现了A的四种不同化学性质.则C物质的类别 (填“一定”或“不一定”)为氧化物;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共7分) 15.小明同学欲回收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考题: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两瓶白色固体)用剩的药品.他对其中的一瓶药品是否纯净产生质疑,于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其成分展开可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白色固体为碳酸钠; 猜想二:白色固体为氯化钠; 猜想三:白色固体为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设计与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药品,装入试管,加蒸馏水溶解,然后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最后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若只有 产生 则猜想一正确 若只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猜想二正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猜想三正确 【实验结论】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三正确. 【反思评价】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结论领悟到:老师强调加入稀硝酸并且至过量的目的是 .他认为,若只将实验步骤中的过量稀硝酸换成过量稀盐酸,重复以上实验操作,虽然也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不能确认猜想三是否正确,理由是 . 【归纳总结】1.在选加试剂检验物质成分时,既要考虑除尽原有的干扰物质,又要防止 新的干扰物质.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规范操作以避免药品被 . 四、计算题(共5分) 16.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亚硫酸钠(Na2SO3)未经处理,会造成污染,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废水处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试计算: (1)反应前后生成亚硫酸钙沉淀的质量为 g. (2)废水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温馨提示:Na2SO3+CaCl2═CaSO3↓+2NaCl;氯化钙不与废水中的其它杂质反应) 2017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小华同学为母亲过生日,下列庆祝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编制花环 B.榨取果汁 C.点燃蜡烛 D.切分蛋糕 【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编制花环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榨取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点燃蜡烛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切分蛋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添加酒精 C. 闻气体气味 D. 加固体药品 【考点】4K: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4:加热器皿﹣酒精灯;48:固体药品的取用.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嗅闻气体时,应保持一定的距离,慢慢地用手把挥发出来的气体少量地煽向自己.不要俯向容器直接去嗅进行解答; D、根据据固体药品的取用规则进行解答. 【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嗅闻气体时,应保持一定的距离,慢慢地用手把挥发出来的气体少量地煽向自己.不要俯向容器直接去嗅,没有用手扇闻,后果是可能吸入有毒气体;故错误; D、块状固体没有沿着倾斜的试管壁滑入试管中,会打破试管;故错误; 故选:A. 3.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理智选择、科学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共享单车为人们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 B.常用“加铁酱油”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 C.用化学材料刚装修好的房子,会释放出甲醛等物质,不宜立即入住 D.钛合金因抗腐蚀性强,被应用于“蛟龙号”潜水器上,钛合金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考点】J1: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65: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83:合金与合金的性质;J3: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分析】A、根据低碳生活的措施分析; B、根据铁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 C、根据甲醛的危害分析; D、根据材料的分类分析. 【解答】解:A、共享单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同时保护了环境.故A说法合理; B、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组成元素,食用铁强化酱油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故B说法合理; C、甲醛有毒,会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故C说法合理; D、钛合金属于合金,不是有机合成材料.故D说法不合理. 故选D. 4.下列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 ) ①2N ②Mg2+③O ④H2⑤ A.①表示两个氮分子 B.②与⑤均表示镁离子 C.③表示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D.④表示2个氢原子 【考点】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①2N表示氮原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⑤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属于镁原子,不能表示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故中的数字2表示一氧化碳碳元素显+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④H2表示一个氢分子或氢气,2个氢原子可表示为2H,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若某雨水的pH<7,则该雨水一定呈酸性 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因此过滤后的水一定是软水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 【考点】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4G: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H1: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A、根据酸性溶液的pH小于7解答; B、根据过滤的原理及硬水软化的方法解答; C、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解答; D、根据燃烧的条件解答; 【解答】解: A、酸性溶液的pH小于7,若某雨水的pH<7,则该雨水一定呈酸性,故正确; 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但过滤后的水不一定是软水,硬水软化的方法是加热煮沸,故错误;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错误; D、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能燃烧,还需要和氧气接触,故错误; 答案:A 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 C.乙溶液从t3℃降温到t1℃,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发生改变 D.t3℃时,50g水中加入40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可得到90g甲的饱和溶液 【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P: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7R: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A错误; B、t2℃时,乙物质升高温度、降低温度,溶解度都会减小,所以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故B正确; C、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从t3℃降温到t1℃,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改变,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 D、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50g水中加入40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可得到70g甲的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7.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了改变 C.保持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水分子 D.丙物质由6个原子构成 【考点】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式、方程式的意义计算、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甲醇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O2+3H2CH3OH+H2O. A、由上述方程式可知,每4个反应物的分子生成了2个生成物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了变化,故A不正确; B、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不正确; 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丁是水,保持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水分子.故C正确; D、由图示可知,丙物质由丙分子构成,丙物质的分子由6个原子构成,故D不正确. 故选:C. 8.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将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硫酸铝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B 用一种试剂一次性鉴别出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 分别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C 除去碳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D 检验露置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钡溶液 A.A、 B.B、 C.C、 D.D、 【考点】34: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86: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95:碱的化学性质;9U: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A、铝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 B、显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显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C、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D、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 【解答】解:A、把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硫酸铝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时,伸入硫酸铝溶液中的铜丝无明显现象,说明铝比铜活泼,伸入硝酸银中的铜丝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固体,说明铜比银活泼,因此铝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滴加石蕊试液时,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稀硫酸,而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的溶液,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因此无法区分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可以除去碳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因此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钡溶液时,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反之则没有变质,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9.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B. 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至加入镁粉至过量 C.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 D. 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 【考点】9H:盐的化学性质;85:金属的化学性质;93: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A、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B、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至加入镁粉至过量时,镁先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铁,后和氯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铝; C、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后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D、稀硫酸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和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 【解答】解:A、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CaO+2HCl═CaCl2+H2O,Ca(OH)2+2HCl═CaCl2+2H2O, 56 111 74 111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时,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钙多,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至加入镁粉至过量时,镁先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铁,随着反应进行,溶液质量减小,后和氯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铝,随着反应进行,溶液质量增大,由于不知道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质量关系,因此不能比较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大小,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pH升高,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后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随着反应进行,溶液pH不变,当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时,溶液显碱性,pH升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稀硫酸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和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由于镁比铝活泼,和稀硫酸反应时镁的反应速率较快,反应需要时间短,最终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B. 10.碳酸锌与碳酸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现将12.5g碳酸锌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冷却后,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①共生成16.1g硫酸锌 ②煅烧越充分则消耗的硫酸越少 ③煅烧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 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与煅烧时间的长短有关.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考点】9H:盐的化学性质;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碳酸锌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碳,稀硫酸和碳酸锌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碳,和氧化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 【解答】解:①12.5g碳酸锌中锌元素种类为:12.5g××100%=6.5g,碳酸锌中的锌元素最终都转化到反应生成的硫酸锌中,生成硫酸锌质量为: 6.5g÷(×100%)=16.1g,因此共生成16.1g硫酸锌,该选项说法正确; ② 无论是碳酸锌和稀硫酸反应,还是氧化锌和稀硫酸反应,完全反应后最终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③碳酸锌中氧元素质量分数=×100%=38.4%,氧化锌中氧元素质量分数=×100%=19.8%,因此煅烧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④最终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总质量包括锻烧碳酸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和未锻烧完的碳酸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的总和,则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与锻烧时间长短无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18分) 11.化学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用下列四种物质的字母代号填空: A.碳酸氢钠 B.氮气 C.蛋白质 D.尿素 (1)蛋清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 C ; (2)属于化学肥料的是 D ; (3)可用于焙制糕点的是 A ; (4)焊接金属时常用的保护气是 B . 【考点】J4: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6K:常见气体的用途;9G:常用盐的用途;9J: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蛋清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故填:C; (2)尿素一种含氮元素的化合物,是一种常用的氮肥;故填:D; (3)碳酸氢钠是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故填:A; (4)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故填:B. 12.中国地质调查局5月18日 宣布,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开采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是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白色或灰色晶体,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比石油、煤低两个数量级,但同等条件下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石油、煤多数十倍.目前,我国已探明在南海存储的可燃冰相当于650亿吨石油,按我国当前能源消耗水平,可供我国使用130年.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可燃冰的一条性质 白色或灰色晶体(或具有可燃性) ; (2)可燃冰降压可分离出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3)可燃冰作为未来一种潜力很大的能源,其突出的优点为 热值高(或污染小或储量大) (任写一条); (4)可燃冰若开采不慎,会导致甲烷气体大量泄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引起“温室效应” . 【考点】HE: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2)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分析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3)根据题干中对可燃冰热值与储量的描述来分析; (4)根据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来分析. 【解答】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可燃冰的物理性质有白色或灰色晶体;化学性质有具有可燃性;故填:白色或灰色晶体(或具有可燃性); (2)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故填:CH4+2O2CO2+2H2O; (3)由题干信息可知,可燃冰的热值高、污染小、储量大,这是可燃冰作为未来一种潜力很大的能源突出优点;故填:热值高(或污染小或储量大); (4)甲烷是形成温室气体的成分之一,所以如果开采不当而使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会造成的严重环境问题是引起“温室效应”.故填:引起“温室效应”. 13.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为 锥形瓶 ; (2)若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则选取的发生装置为 B ; (3)若用装置C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 b (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4)某同学点燃蜡烛,然后放入D中,迅速连接A、D、E,打开活塞进行实验,发现E中溶液逐渐浑浊,则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 不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为二氧化碳. 【考点】4O: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55:蜡烛燃烧实验.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据此解答. 【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装置A中仪器X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若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故则选取的发生装置为B,故填:B; (3)若用装置C收集氢气,是排水法收集氢气,气体应该从短管口进入,故氢气应从b端导管口通入,故填:b; (4)点燃蜡烛,然后放入D中,迅速连接A、D、E,打开活塞进行实验,发现E中溶液逐渐浑浊,可能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故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不一定为二氧化碳,故填:不一定. 14.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B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E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则B为 二氧化碳(CO2) ;D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复分解反应 (2)若A为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D与E经混合研磨可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图中体现了A的四种不同化学性质.则C物质的类别 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为氧化物;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4C1+Ca(OH)2═CaCl2+2NH3↑+2H2O . 【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FA:反应类型的判定;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若A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B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E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可知A是二氧化碳,B可以为氧气,E为碳酸钠;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能够和碳酸钠反应,据此完成相关的问题; (2)若A为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则A为盐酸;D与E经混合研磨可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图中体现了A的四种不同化学性质,铵盐和碱反应可以产生氨气,且D能够和盐酸反应,因此D为碱,如氢氧化钙,则E可以是盐酸与碳酸氢铵等反应产生的氯化铵;盐酸能够转化为B,B能够和C反应,因此C应该是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B为氢气,据此完成相关的问题. 【解答】解:(1)若A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B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E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可知A是二氧化碳,B可以为氧气,E为碳酸钠;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能够和碳酸钠反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因此B为二氧化碳,D和E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二氧化碳(CO2);复分解反应; (2)若A为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则A为盐酸;D与E经混合研磨可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图中体现了A的四种不同化学性质,铵盐和碱反应可以产生氨气,且D能够和盐酸反应,因此D为碱,如氢氧化钙,则E可以是盐酸与碳酸氢铵等反应产生的氯化铵;盐酸能够转化为B,B能够和C反应,因此C应该是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B为氢气,因此C一定是金属氧化物;D与E反应可以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产生氯化钙、氨气和水;故填:一定;2NH4C1+Ca(OH)2═CaCl2+2NH3↑+2H2O. 三、实验探究题(共7分) 15.小明同学欲回收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考题: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两瓶白色固体)用剩的药品.他对其中的一瓶药品是否纯净产生质疑,于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其成分展开可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白色固体为碳酸钠; 猜想二:白色固体为氯化钠; 猜想三:白色固体为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设计与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药品,装入试管,加蒸馏水溶解,然后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最后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若只有 气泡产生 产生 则猜想一正确 若只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猜想二正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AgNO3=AgCl↓+NaNO3 若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猜想三正确 【实验结论】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三正确. 【反思评价】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结论领悟到:老师强调加入稀硝酸并且至过量的目的是 检验碳酸钠的存在并将碳酸钠除掉 .他认为,若只将实验步骤中的过量稀硝酸换成过量稀盐酸,重复以上实验操作,虽然也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不能确认猜想三是否正确,理由是 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新的氯化钠,就不能确定,加入硝酸银产生的沉淀,是原来的氯化钠与硝酸银产生的,还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 . 【归纳总结】1.在选加试剂检验物质成分时,既要考虑除尽原有的干扰物质,又要防止 引入 新的干扰物质.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规范操作以避免药品被 污染 . 【考点】2G: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9H:盐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碳酸钠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且氯化银不溶于硝酸,所以如果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最后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只有气体,没有白色沉淀,说明只含有碳酸钠,如果没有气泡,只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氯化钠,如果既有气泡产生,又有沉淀产生,说明既含有碳酸钠,也含有氯化钠;加入硝酸过量就是为了将碳酸钠除掉,防止对实验进行干扰;如果把硝酸换成盐酸,就不能判断是否含有氯化钠了,因为盐酸中含有氯离子,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新的氯化钠,引入了氯离子,就不能确定,加入硝酸银产生的沉淀,是原来的氯化钠与硝酸银产生的,还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在选加试剂检验物质成分时,既要考虑除尽原有的干扰物质,又要防止引入新的干扰物质,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规范操作以避免药品被污染. 【解答】解:碳酸钠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且氯化银不溶于硝酸,所以如果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最后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只有气体,没有白色沉淀,说明只含有碳酸钠,如果没有气泡,只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只含有氯化钠,如果既有气泡产生,又有沉淀产生,说明既含有碳酸钠,也含有氯化钠;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所以方程式是:NaCl+AgNO3=AgCl↓+NaNO3;加入硝酸过量就是为了检验碳酸钠的存在并将碳酸钠除掉,因为碳酸钠与硝酸银也能产生碳酸银白色沉淀,防止对实验进行干扰;如果把硝酸换成盐酸,就不能判断是否含有氯化钠了,因为盐酸中含有氯离子,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新的氯化钠,引入了氯离子,就不能确定,加入硝酸银产生的沉淀,是原来的氯化钠与硝酸银产生的,还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在选加试剂检验物质成分时,既要考虑除尽原有的干扰物质,又要防止引入新的干扰物质,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规范操作以避免药品被污染. 故答案为:气泡产生;NaCl+AgNO3=AgCl↓+NaNO3 ;检验碳酸钠的存在并将碳酸钠除掉;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新的氯化钠,就不能确定,加入硝酸银产生的沉淀,是原来的氯化钠与硝酸银产生的,还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引入;污染. 四、计算题(共5分) 16.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亚硫酸钠(Na2SO3)未经处理,会造成污染,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废水处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试计算: (1)反应前后生成亚硫酸钙沉淀的质量为 6g g. (2)废水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温馨提示:Na2SO3+CaCl2═CaSO3↓+2NaCl;氯化钙不与废水中的其它杂质反应) 【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7U: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溶液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亚硫酸钙沉淀,所以可以求算亚硫酸钙的质量,根据亚硫酸钙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亚硫酸钠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亚硫酸钙的质量为50g+50g﹣94g=6g 设亚硫酸钠的质量为x Na2SO3+CaCl2═CaSO3↓+2NaCl 126 120 x 6g = x=6.3g 废水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12.6% 答:(1)反应前后生成亚硫酸钙沉淀的质量为 6gg. (2)废水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2.6%. 2017年7月28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