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2
2016年宁夏银川市唐徕回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选择下列各题中唯一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40分,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 1.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 B.钢铁生锈 C.酸雨侵蚀 D.冰川融化 2.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制取波尔多液 B.干冰:人工降雨,制冷剂 C.一氧化碳:气体肥料冶炼金属 D.稀有气体和氮气:保护气 3.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 ) 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 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C.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 D.减少燃烧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读液体体积 B. 滴加液体 C. 过滤 D. 稀释浓硫酸 5.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碱的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D.铝比铁的抗锈蚀性能强,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 7.将某温度下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温度不变时加氢氧化钙固体;④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8.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用酚酞鉴别食盐水和稀醋酸 B.用二氧化碳气体鉴别澄清石灰水和火碱溶液 C.用食醋鉴别厨房中的食盐和小苏打 D.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9.农作物生长需要含较多氮、磷、钾元素的化肥,下列化肥属于含磷复合肥的是( ) A.CO(NH2)2 B.Ca(H2PO4)2 C.(NH4)2HPO4 D.KNO3 10.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内以外着火,立即加入青菜灭火 C.液化气、煤气泄露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11.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锌和稀硫酸 ③氯化钠和水 ④氧化钙和水 ⑤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⑥硝酸铵和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⑥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0的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色 B.正常雨水的PH为7,酸雨的PH<7 C.CO2气体中有水蒸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D.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可以用石水浆吸收处理,防止空气污染 13.只用一种试剂就可鉴别Ca(OH)2、NaCl、H2SO4三种无色溶液的是( ) A.无色的酚酞试液 B.Ba(OH)2溶液 C.Na2CO3溶液 D.稀盐酸 14.下列物质与稀盐酸反应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NaOH→H2O B.CuO→CuCl2 C.Fe→FeCl3 D.AgNO3→AgCl 15.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FeSO4溶液(CuSO4) 加入适量Zn粉,过滤 B. KCl( 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NaCl溶液(FeCl3) 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D. CO2(CO) 通过灼热的足量的CuO A.A B.B C.C D.D 16.20℃NaCl的溶解度是36g,把40g的NaCl加入到20℃的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36% B.40% C.28.6% D.26.5% 17.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反应原理中,没有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8.某NH4NO3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此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是( ) A.35% B.80% C.85% D.90% 19.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Cl、NaNO3 B.HCl、NaHCO3 C.Na2SO4、BaCl2 D.H2SO4、NaOH 20.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B.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C.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二、填空(共16分) 21.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方法和手段.请你对下表进行分析并按要求填空: H2O,H2O2和NH3 相似之处: (1)______ (2)______. 不同之处: (1)______ (2)______. 22.如图体现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在图C D中的圆圈内填入适当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C中______、______,D中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中所体现的化学反应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 23.“硝酸”是高中化学将要学习的物质,浓硝酸见光会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4HNO34NO2↑+2H2O+X↑ ①X的化学式______. ②请在右边硝酸的化学式中标出氮元素的化合价:HNO3______; ③硝酸具有酸的一些共同性质,是因为它在水溶液中也能解离出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24.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______℃. (2)t3℃时,X、Y、Z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______. (3)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仍然饱和的是______的溶液. 三、应用(共14分) 25.小聪同学为了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_. (2)实验一,小聪同学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 (3)实验二,若出现______ 的现象.可证明铁活动性强于铜,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小聪同学认为还可以通过另外两种方法证明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请你选择下列所用药品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铜、锌、硫酸亚铁溶液 B.铜、铁、硫酸锌溶液 C.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铁. 26.现有部分变质的烧碱固体18.6g,与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4.4g.请计算: (1)部分变质的烧碱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克? (2)反应消耗稀盐酸溶液的总质量是多少克? 【反思与拓展】怎样除去烧碱溶液中的碳酸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共30分) 27.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A,A中有一点不足的是______. (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选______装置收集的氧气相对比较纯净. (3)装置B和C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F是一种多功能装置,若要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5)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NH4Cl)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NH3),同时得到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由此可见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其原因是______. (6)把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槽中,观察到集气瓶内有大量的红色液体进入,根据上述总结出氨气的性质有______.氨气中混有少量水份,______(填“能”或“不能”)用F装置干燥. 28.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某食品包装袋中一个写有“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的小纸袋产生兴趣. (1)生石灰做干燥剂的化学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2)该干燥剂中除了氧化钙还可能有______和______物质. 【提出问题】 ①该干燥剂是否还具有干燥能力?请设计实验证明(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 ②干燥剂中加水充分溶解后的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进行猜想】甲同学认为可能是Ca(OH)2,乙同学认为可能是CaCO3;你认为可能是______. 【实验探究】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请你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加水后搅拌、溶解、静置.取上层清夜于试管中滴入适量______. ②取下层不溶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______. 白色固体中有CaCO3, 通过以上探究,最后确定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反思与拓展】(1)白色固体中碳酸钙形成的原因(写化学方程式)______. (2)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的方法(写化学方程式)______. 2016年宁夏银川市唐徕回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选择下列各题中唯一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40分,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 1.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 B.钢铁生锈 C.酸雨侵蚀 D.冰川融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酸雨侵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冰川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制取波尔多液 B.干冰:人工降雨,制冷剂 C.一氧化碳:气体肥料冶炼金属 D.稀有气体和氮气:保护气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制取波尔多液,正确; B、干冰:人工降雨,制冷剂,正确; C、一氧化碳:冶炼金属但不能用做气体肥料,错误; D、稀有气体和氮气:保护气,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3.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 ) 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 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C.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 D.减少燃烧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是由固体小颗粒造成的污染. 【解答】解: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属于治理雾霾的措施,故选项错误; 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可以防止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属于治理雾霾的措施,故选项错误; C、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是防止雾霾进入呼吸道,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故选项正确; D、减少燃烧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属于治理雾霾的措施,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危害及其措施,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读液体体积 B. 滴加液体 C. 过滤 D. 稀释浓硫酸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图中操作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示的取用粉末状药品,故图中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漏斗下端没有紧靠试管壁,故图中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防止水浮在浓硫酸的水面上沸腾溅出伤人,故图中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因此在判断是否为化合物前首先要确定为纯净物;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而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确定为纯净物后,再判断分子是否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 【解答】解:A、图中有两种分子,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表示物质为混合物;故A不正确; B、图中有1种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该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图所示物质是化合物;故B正确; C、图中4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该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图所示物质是单质;故C不正确; D、图中有两种分子,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分子同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物质的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碱的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D.铝比铁的抗锈蚀性能强,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分析】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B、根据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碱的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Na2CO3,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铝比铁的抗锈蚀性能强,是因为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而不能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氧化物的特征、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将某温度下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温度不变时加氢氧化钙固体;④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分析】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大多数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结合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低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所得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 ②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能使一杯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③温度不变时加氢氧化钙固体,能使一杯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④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能使一杯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故②③④能使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大多数物质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取三种方法: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改变温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用酚酞鉴别食盐水和稀醋酸 B.用二氧化碳气体鉴别澄清石灰水和火碱溶液 C.用食醋鉴别厨房中的食盐和小苏打 D.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硬水与软水. 【分析】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A、食盐水和稀醋酸分别显中性、酸性,均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火碱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小苏打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醋酸与食盐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9.农作物生长需要含较多氮、磷、钾元素的化肥,下列化肥属于含磷复合肥的是( ) A.CO(NH2)2 B.Ca(H2PO4)2 C.(NH4)2HPO4 D.KNO3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B、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C、(NH4)2HPO4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且属于含磷复合肥,故选项正确. D、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但不含磷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内以外着火,立即加入青菜灭火 C.液化气、煤气泄露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 【分析】A、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判断. B、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 C、根据液化气、煤气泄露起火时的处理方法分析,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不能见明火. D、根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和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判断. 【解答】解:A、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故室内起火时,不能急于打开门窗,故说法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迅速加入大量青菜,可以降低油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说法正确. C、液化气、煤气具有可燃性,液化气、煤气泄露起火时,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降低其浓度,千万不能见明火,故说法正确. 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上方,故逃生时应底下身子,故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安全重于泰山”,防火、防爆问题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故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防火防爆的措施、逃生的方法等是解题的前提. 11.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锌和稀硫酸 ③氯化钠和水 ④氧化钙和水 ⑤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⑥硝酸铵和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⑥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气球膨胀说明物质混合后能生成大量的气体物质,或者固体物质溶于液体后能够放出大量的热,从而使得试管中的空气膨胀. 【解答】解:气球膨胀说明物质混合后能生成大量的气体物质,或者固体物质溶于液体后能够放出大量的热,从而使得试管中的空气膨胀. ①石灰石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会使气球膨胀起来. ②由于锌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氢气,会使气球膨胀起来. ③氯化钠溶于水既没有大量的热放出,也不会产生气体,因此不会使小球膨胀. ④氧化钙和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能使小球膨胀起来. ⑤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打出大量热,会使气球膨胀起来 ⑥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因此小球不会膨胀.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0的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色 B.正常雨水的PH为7,酸雨的PH<7 C.CO2气体中有水蒸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D.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可以用石水浆吸收处理,防止空气污染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 【分析】A、pH=7的溶液是中性溶液; B、正常雨水的PH为5.6,当雨水的酸碱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形成酸雨; C、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 D、根据碱的性质分析. 【解答】解:A、pH=0的溶液是酸性溶液,故错误; B、pH<5.6的雨水属于酸雨.不正确. C、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气体,氢氧化钠能与其反应,也不能用来干燥该气体,故错误; D、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可以用石水浆吸收处理,防止空气污染,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碱的关系,酸雨的pH值及碱的应用,难度不大. 13.只用一种试剂就可鉴别Ca(OH)2、NaCl、H2SO4三种无色溶液的是( ) A.无色的酚酞试液 B.Ba(OH)2溶液 C.Na2CO3溶液 D.稀盐酸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Ca(OH)2、NaCl、H2SO4三种无色溶液分别显碱性、中性、酸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红色、无色、无色,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Ba(OH)2溶液与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水,与Ca(OH)2、NaCl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Na2CO3与H2SO4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与Ca(OH)2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氯化钠不反应;分别滴加Na2CO3溶液,产生气泡的是H2SO4,产生白色沉淀的是Ca(OH)2,无明显变化的是蒸馏水;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D、Ca(OH)2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无明显变化,与NaCl、H2SO4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14.下列物质与稀盐酸反应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NaOH→H2O B.CuO→CuCl2 C.Fe→FeCl3 D.AgNO3→AgCl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能否一步反应问题的解法:根据物质间的反应规律,看是否存在一种反应能使反应物一步变成生成物,最好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加以证明. 【解答】解:A、NaOH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错误; B、CuO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错误; C、Fe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不能一步实现,正确; D、AgN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错误; 故选C 【点评】只有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才能顺利解决此类问题. 15.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FeSO4溶液(CuSO4) 加入适量Zn粉,过滤 B. KCl( 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NaCl溶液(FeCl3) 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D. CO2(CO) 通过灼热的足量的CuO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FeSO4溶液和CuSO4均能与Zn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FeCl3能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O能与灼热的足量的CuO 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6.20℃NaCl的溶解度是36g,把40g的NaCl加入到20℃的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36% B.40% C.28.6% D.26.5%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据此判断20℃时将40克NaCl放入到100克水中溶解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20℃时将40克NaCl放入到100克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6g,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6.5%.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溶解度的概念,熟练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反应原理中,没有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可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式和制取二氧化碳的一个反应式判断.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式(反应原理)有:2KMnO4K2MnO4+MnO2+O2↑、2KClO32KCl+3O2↑、2H2O22H2O+O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式(反应原理)是: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制氢气的化学反应式为:Zn+H2SO4═ZnSO4+H2↑; 【解答】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化学反应式(反应原理)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分解反应;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式(反应原理)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式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没有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8.某NH4NO3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此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是( ) A.35% B.80% C.85% D.90% 【考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分析】根据化合物的质量=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某NH4NO3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此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是28%÷(100%)=80%.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Cl、NaNO3 B.HCl、NaHCO3 C.Na2SO4、BaCl2 D.H2SO4、NaOH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KCl、NaNO3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HCl、NaHCO3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Na2SO4、BaCl2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H2SO4和NaOH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钠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20.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B.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C.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锌>铜>银,当把锌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时,银首先被置换出来,在银完全置换后,铜才能被置换出来;一定量的锌粉,可能完全转换出银,也可能只置换出部分的银,滤液呈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铜,锌可能没有置换出铜,有可能置换出部分铜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A、锌会首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锌可能与硝酸铜反应,有可能没有反应,所以滤渣中可能含有铜,由于有硝酸铜的剩余,则一定没有锌,故选项错误; B、锌和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溶液显蓝色,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锌也可能反应了少量的硝酸银,也可能将硝酸银全部反应完,所以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故选项错误. C、根据反应后的滤液显蓝色,说明滤渣中一定没有锌,否则会继续和硝酸铜反应,故选项错误; D、锌和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溶液显蓝色,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锌也可能反应了少量的硝酸银,也可能将硝酸银全部反应完,所以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金属放入盐的混合溶液中,总是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最先置换完,再按由弱到强的顺序一一进行置换. 二、填空(共16分) 21.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方法和手段.请你对下表进行分析并按要求填空: H2O,H2O2和NH3 相似之处: (1) 三种物质都含有氢元素 (2) 三种物质都属于化合物 . 不同之处: (1) 核电荷数不同 (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 【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化合物的概念和微粒结构示意图的相关知识解答. 【解答】解:从H2O,H2O2和NH3三种物质的组成来看都含有氢元素,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都是化合物;从钠离子和氟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看出二者的核电荷数分别是11、9,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分别是8、7; 故答案: 相似之处: (1)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 (2)三种物质都属化合物 不同之处: (1)核电荷数不同; (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注意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描述上的差别. 22.如图体现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在图C D中的圆圈内填入适当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C中 Na+ 、 Cl﹣ ,D中 H2O .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中所体现的化学反应 HCl+NaOH=NaCl+H2O .反应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中和反应反应的实质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的过程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根据反应基本类型的判断进行分析. 【解答】解:(1)中和反应反应的实质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的过程,氯化钠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所以C中Na+、Cl﹣,D中H2O; (2)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Na+、Cl﹣,H2O; (2)HCl+NaOH=NaCl+H2O;复分解反应.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3.“硝酸”是高中化学将要学习的物质,浓硝酸见光会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4HNO34NO2↑+2H2O+X↑ ①X的化学式 O2 . ②请在右边硝酸的化学式中标出氮元素的化合价:HNO3 HO3 ; ③硝酸具有酸的一些共同性质,是因为它在水溶液中也能解离出 H+ (用化学符号表示).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本题考查酸的概念,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反应前H的数目为4个,N的数目为4个,O的数目为12个;反应后H的数目为4个,N的数目为4个,O的数目为10个,所以X为O2; (2)由于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y,所以(+1)+y+(﹣2)×3=0,解得y=+5. (3)酸在电离的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所以具有一些共性. 故答案为:(1)O2;(2)HO3;(3)H+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4.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 t2 ℃. (2)t3℃时,X、Y、Z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Z<X=Y . (3)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仍然饱和的是 Z 的溶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1)根据在饱和溶液中溶液的浓度与溶解度的关系分析; (2)根据X、Y、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及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分析; (3)根据X、Y、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 【解答】解:(1)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则溶解度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由于在t2℃时,Y、Z的溶解度相同,则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t2℃; (2)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而t3℃时,X、Y、Z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Z<X=Y,所以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Z<X=Y; (3)由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X、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X、Y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仍然饱和的是Z的溶液; 故答案为:(1)t2;(2)Z<X=Y;(3)Z.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曲线意义的认识和掌握,同时须明确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并结合题意细心解答. 三、应用(共14分) 25.小聪同学为了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除去金属片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 . (2)实验一,小聪同学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 酸的种类不同 . (3)实验二,若出现 铁片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的现象.可证明铁活动性强于铜,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 (4)小聪同学认为还可以通过另外两种方法证明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请你选择下列所用药品正确的是 AC (填序号) A.铜、锌、硫酸亚铁溶液 B.铜、铁、硫酸锌溶液 C.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铁. 【考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金属的表面可能有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或污物,进行分析解答. (2)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证明铁活动性强于铜,即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了置换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解:(1)金属的表面可能有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或污物,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其目的是除去金属片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 (2)小聪同学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没控制相同的条件,酸的种类不同. (3)实验二,若出现铁片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可证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4)A.锌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铁,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锌>铁;铜不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了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即铁>铜;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镁>铁>铜;故该方案合理. B.铜、铁均不与硫酸锌溶液反应,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锌>铁,锌>铜,但无法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C.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铁>铜;铁不与硫酸锌溶液反应,说明了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即锌>铁;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镁>铁>铜;故该方案合理. 故答案为:(1)除去金属片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2)酸的种类不同;(3)铁片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Fe+CuSO4═FeSO4+Cu;(4)A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通过实验探究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实验设计时灵活运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6.现有部分变质的烧碱固体18.6g,与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4.4g.请计算: (1)部分变质的烧碱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克? (2)反应消耗稀盐酸溶液的总质量是多少克? 【反思与拓展】怎样除去烧碱溶液中的碳酸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2CO3+Ca(OH)2═CaCO3↓+2NaOH .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 (2)根据碳酸钠的质量求出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求出反应消耗稀盐酸溶液的总质量即可; (3)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进行解答. 【解答】解:(1)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x,消耗氯化氢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y 4.4g 解得:x=10.6g;y=7.3g; (2)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8.6g﹣10.6g=8g; 设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为z; NaOH+HCl═NaCl+H2O 40 36.5 8g z z=7.3g; 反应消耗稀盐酸溶液的总质量==100g; 答:(1)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10.6g;(2)反应消耗稀盐酸溶液的总质量为100g; (3)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所以可以用适量氢氧化钙溶液除去烧碱溶液中的碳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 【点评】在碱和盐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时,盐酸首先与碱反应,然后再跟盐反应,所以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中滴加盐酸,一开始没有二氧化碳产生. 四、实验探究题(共30分) 27.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A,A中有一点不足的是 没有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 (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2KCl+3O2↑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序号),选 E 装置收集的氧气相对比较纯净. (3)装置B和C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 二氧化碳或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或2H2O22H2O+O2↑ . (4)F是一种多功能装置,若要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气体应从 a (填a或b)端通入. (5)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NH4Cl)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NH3),同时得到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由此可见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其原因是 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产生氨气,会降低肥效 . (6)把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槽中,观察到集气瓶内有大量的红色液体进入,根据上述总结出氨气的性质有 氨气能和水反应生成氨水 .氨气中混有少量水份,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F装置干燥.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4)不同的实验装置,功能不同; (5)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铵盐和显碱性的物质反应生成能够产生氨气; (6)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氨气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 【解答】解:(1)A中有一点不足的是没有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故填:没有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 反应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纯净. 故填:2KClO32KCl+3O2↑;A;E. (3)装置B和C组合,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CaCO3+2HCl═CaCl2+H2O+CO2↑、2H2O22H2O+O2↑. 故填:二氧化碳或氧气;CaCO3+2HCl═CaCl2+H2O+CO2↑或2H2O22H2O+O2↑. (4)F是一种多功能装置,若要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气体应从a端通入. 故填:a. (5)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反应需要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由此可见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其原因是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产生氨气,会降低肥效. 故填:2NH4Cl+Ca(OH)2CaCl2+2H2O+2NH3↑;A;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产生氨气,会降低肥效. (6)把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槽中,观察到集气瓶内有大量的红色液体进入,说明氨气能和水反应生成氨水; 因为氨气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因此氨气中混有少量水分时,不能用F装置干燥. 故填:氨气能和水反应生成氨水;不能.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8.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某食品包装袋中一个写有“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的小纸袋产生兴趣. (1)生石灰做干燥剂的化学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aO+H2O═Ca(OH)2 . (2)该干燥剂中除了氧化钙还可能有 氢氧化钙 和 碳酸钙 物质. 【提出问题】 ①该干燥剂是否还具有干燥能力?请设计实验证明(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取足量的小纸袋中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触摸杯壁,杯壁变热,说明可继续作干燥剂 . ②干燥剂中加水充分溶解后的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进行猜想】甲同学认为可能是Ca(OH)2,乙同学认为可能是CaCO3;你认为可能是 Ca(OH)2和CaCO3 . 【实验探究】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请你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加水后搅拌、溶解、静置.取上层清夜于试管中滴入适量 无色酚酞溶液 . ②取下层不溶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稀盐酸 . 白色固体中有CaCO3, 通过以上探究,最后确定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反思与拓展】(1)白色固体中碳酸钙形成的原因(写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2)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的方法(写化学方程式) CaCO3CaO+CO2↑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由于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可以用作干燥剂; (2)干燥剂生石灰在空气中会吸收水分生成了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又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提出问题】 ①根据可以继续做干燥剂,说明溶解于水有放热现象解答; 【进行猜想】根据氧化钙变质能生成氢氧化钙和碳酸钙,故还可能含有碳酸钙解答; 【实验探究】根据氢氧化钙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碳酸钙可以用稀盐酸检验解答; 【反思与拓展】 (1)根据干燥剂生石灰在空气中会吸收水分生成了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又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解答; (2)根据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解答. 【解答】解: (1)生石灰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2)干燥剂生石灰在空气中会吸收水分生成了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又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提出问题】 ①可以继续做干燥剂,说明溶解于水有放热现象,故取足量的小纸袋中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触摸杯壁,杯壁变热,说明可继续作干燥剂; 【进行猜想】氧化钙变质能生成氢氧化钙和碳酸钙,故还可能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取适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加水后搅拌、溶解、静置.取上层清夜于试管中滴入适量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含有氢氧化钙; ②取下层不溶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存在碳酸钙; 【反思与拓展】( (1)干燥剂生石灰在空气中会吸收水分生成了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又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故答案为:Ca(OH)2+CO2═CaCO3↓+H2O; (2)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答案: (1)CaO+H2O═Ca(OH)2 (2)氢氧化钙;碳酸钙; 【提出问题】 ①取足量的小纸袋中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触摸杯壁,杯壁变热,说明可继续作干燥剂; 【进行猜想】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含有氢氧化钙; ②稀盐酸;有气泡生成; 【反思与拓展】 (1)Ca(OH)2+CO2═CaCO3↓+H2O; (2)CaCO3CaO+CO2↑. 【点评】本考点属于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还考查了实验方案的设计.根据物质的性质和检验方法,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要注意由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突破难点.本考点经常出现在实验题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