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点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点

生物地理中考提纲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一、 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3)细胞质分成两份(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细胞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第2 / 40页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 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3、运输途径: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4、叶片的结构: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 ‎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6、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第五章 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131)‎ ‎5、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6、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1‎ ‎2‎ ‎3‎ 输精管---输送精子 ‎4‎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 ‎5、生殖过程:‎ 卵巢→卵细胞 分裂分化 约280天 →受精卵----→ 胚胎--→胎儿---→新生儿(婴儿)‎ 睾丸→精 子 ‎6‎ ‎7、青春期发育特点:(1(3‎ ‎8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1‎ ‎2‎ ‎3、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唾液 清水 唾液 ‎①号充分搅拌 ②号充分搅拌 ③号不搅拌 过程:37℃温水中10分钟→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部分淀粉没有被分解,遇碘变浅蓝。‎ ‎4‎ ‎5(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突起-6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1‎ 呼吸道: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氧气) (氧气)‎ 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 ‎2‎ ‎3‎ ‎(管 ‎4 主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 肺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下腔静脉 ‎5、血液循环 ‎6‎ ‎7血者”。‎ ‎8、成年人血量约为体重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 ‎(形成尿液)‎ ‎2、泌尿系统组成 尿道 肾小球 (1.5升/天) (150升/天)‎ ‎3 肾小囊 肾小管 过滤 ‎4、尿的形成 重新吸收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 ‎2‎ ‎3‎ ‎4‎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 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 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8、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_躯干部_和尾鳍_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 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9、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10、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2、水由鱼___口__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氧气_进入鳃丝的__毛细血管__中,而_二氧化碳_____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_氧气_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__的含量增高。‎ ‎13、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_水_中生活;体表被_鳞片_;用_鳃_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_‎ 鳍 的协调作用游泳。‎ ‎14、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_,食物从口_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5、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6、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17、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8、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 如: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以便觅食和避敌。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壁呼吸) 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 ‎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协助运动(固着;支持)‎ ‎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7、蚯蚓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生活习性和食性: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8、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9、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有体表排出。‎ ‎10、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三、陆地生活的动物-------兔 ‎1、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猫 ‎2、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3、兔:体表被毛(保温作用),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质的消化),大脑发达,四肢发达灵活。‎ ‎4、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形式(后退比前腿长且肌肉发达)。‎ ‎5、兔的食性:植物(草)。兔的身体分为:头、躯干、丝织和尾四部分。‎ ‎6、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似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兔的盲肠发达,这与兔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狼、虎等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也用于攻击捕食)。‎ ‎6、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7、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8、兔与人的内部结构相似,说明人与兔的分类地位很接近,同属于哺乳动物,但人的盲肠已退化,因为人是杂食性的。‎ 四、空中飞行的动物---家鸽 ‎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 ‎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4、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气囊辅助肺的呼吸。‎ ‎5、鸟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毛(主要用于保温)。‎ ‎6、家鸽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五、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 ‎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2、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3、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2、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 六、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结而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4、双比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5、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6、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7、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8、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9、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六、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 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2、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3、社会行为大多具以下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4、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5、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在农田间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冲之间的通讯,是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这样也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即:(1)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2)制造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6、探究性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计划、(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会根据以下实验回答上边问题。课本4页、23页、34页、35页、39页、41页。‎ 七、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 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它意义在于: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少工业 污染等。‎ 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 ‎6、常见仿生例子:宇航员穿的“抗荷服”,冷光灯,雷达,薄壳建筑,智能机器人。‎ 八、实验探究 ‎1、仔细观察蝗虫的胸部和腹部。可以在左右两侧找到排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这就是气门。气门与蝗虫体内的气管连通着,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请依据给出的 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 提出问题: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吗?‎ 做出假设: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 材料用具:(1)两只活蝗虫;(2)两只试管;(3)清水;(4)玻璃条;(5)细线。‎ 实验步骤:(1)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水分别标号为A、B;‎ ‎(2)将蝗虫用细线固定在玻璃条上;‎ ‎(3)将一只蝗虫头浸没到A试管的水中,将另一只蝗虫的胸腹部浸没到B试管水中。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预期结果:试管中蝗虫死亡、A试管中蝗虫仍然活着 实验结论: 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 讨论:选择两只大小、生活状况相同的蝗虫,目的是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2、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取一纸板,在上面设置A、B、C、D四个点,分别放上糖,辣椒酱、酸醋、面包,然后放置蚂蚁巢穴附近,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蚂蚁能识别并取食食物吗?‎ ‎(2)做出假设:蚂蚁能识别并取食食物。‎ ‎(3)实验中,放置辣椒酱,酸醋的作用是:对照。‎ ‎(4)预期现象:蚂蚁都爬向糖和面包。‎ ‎(5)得出结论:蚂蚁能识别并取食食物。‎ ‎(6)实验结束后如何处置蚂蚁:放回大自然。‎ ‎3、设计探究实验 背景知识:蚯蚓生活在潮湿 、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 湿润并且有许多粗糙的刚毛。蚯蚓依靠肌肉和刚毛运动。‎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1)我提出的问题是: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2)我的假设是:蚯蚓在粗糙的表面爬得快。‎ ‎(3)实验方案设计:将个体粗壮的活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将个体粗壮的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重复上述实验3-5次。‎ ‎(4)预测结果: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 ‎(5)得出结论: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 ‎4、不少昆虫有趋向光源的习性。昆虫都有趋光性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并任选3-5种昆虫,如蚂蚁、蟋蟀、蚊子、蚕蛾、蟑螂等,设计实验探究:是不是所有昆虫都有趋光性。‎ 作出假设: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有趋光性。‎ 提出问题:所有的昆虫都有趋光性吗?‎ 设计实验:①取蚂蚁、蟋蟀、蚊子、蚕蛾、蟑螂各5只。‎ ‎②把这5种昆虫放在一个暗室内,之后用一只小手电向这个暗室发出一明一暗的闪光,过了一段时间,蚊子、蚕蛾发现闪光,就向光飞过去,而蟋蟀、蚂蚁和蟑螂却没有一只趋向光源。 ③重复上述实验3~5次。‎ 实验现象:蚊子、蚕蛾发现闪光,就向光飞过去,而蟋蟀、蚂蚁和蟑螂却没有一只趋向光源 实验结论: 并不是所有昆虫都有趋光性。一般蛾类和蚊子有趋光性。‎ ‎5、某同学想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未完成,请你接着做它。‎ ‎(1)你认为他可在潮湿、疏松、富含腐殖质的环境中才能找到试验用的蚯蚓。‎ ‎(2)按照科学实验的要求,他必须设计对照实验,才更具有说服力。在这个实验中_土壤湿度(或水分)是变量,要控制好。‎ ‎(3)你作出的假设是:土壤湿度对土壤有影响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的影响:(只写出具体操作步骤即可)准备一个盒子,底面铺上一层干土,在其中一半浇适量水,然后把10只形态大小相似的蚯蚓放在中间,盒子盖上盖子,几分钟后观察即可。‎ ‎(5)实施计划 ‎(6)得出结论:土壤湿度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 ‎(7)表达交流 ‎6、菜青虫是生活在十字花科蔬菜菜叶上的一种深绿色的小肉虫,它是菜粉蝶的幼虫。 十字花科植物的花一般由四片花瓣组成,并且这四片花瓣呈十字形排列,大白菜、卷心菜、油菜等都属于十字花科的蔬菜。‎ ‎(1)提出问题 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 ‎(2)作出假设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它生来就有的摄食本能,是先天性行为。‎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培养菜青虫:寻找菜青虫卵,找到后将卵隔离饲养 ‎◆制取汁液:取白菜、卷心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叶片榨取汁液 ‎◆用汁液涂滤纸:将榨取的汁液涂在滤纸上 ‎◆观察:用未涂汁液的滤纸作对照,观察菜青虫趋向哪里取 食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5)讨论和完善计划 ‎◆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的目的: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对菜青虫卵隔离饲养的方法:人工条件下饲养菜青虫,隔离卵并不困难。但要饲养成活,还是有些难度的。‎ 首先,要尽可能为菜青虫创造一个接近自然生存环境的饲养条件,如适当的光照、温度、湿度,充分而新鲜的食物等。其次,饲养的数量也不宜过少,否则很难说 明问题。‎ ‎◆可以选择含特殊挥发性油的植物叶片,如薄荷叶、芹菜叶等。看看菜青虫是否喜欢。‎ 叶片最好不要带毛或刺等,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实验用的叶片和滤纸等应当一样大: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滤纸的颜色要和菜叶的一样。选择一样的色彩也是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 ◆最好是事先饿饲一段时间,在菜青虫有较高食欲时做这项探究。可以将滤纸和菜叶放在同一水平线上,使菜青虫离滤纸和菜叶同样距离(距离不要太远)。放开菜青虫,看看它会取食什么东西。‎ 对照实验要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做:这样才能保证探究的严谨有效 ‎7、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 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 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支持假设。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一、细菌和真菌 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点: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 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 ③接种 ④恒温培养 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 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古细菌的存在说明:①古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② 细菌的分布很广泛。‎ 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胃肠炎的人很多,原因是: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适于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就会因被细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们吃了变质的食品就会的胃肠炎。‎ 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脏鞋就容易长霉,原因是:洗净晾干的衣服清洁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不适合真菌的繁殖,所以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长霉;反之,脏衣服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脏衣服协议发霉。‎ 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而保持坛内缺氧环境,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而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病毒比它还小)‎ 细菌特征: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无成形细胞核。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属分解者。分裂繁殖。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 细菌的结构特点: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附属结构: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有些细菌有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轻,对恶劣环境有抵抗能力的休眠体)。‎ 掌握课本60页细菌结构示意图。‎ 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不到半小时就分裂一次。‎ 细菌的营养方式:一般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即、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 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有关:细菌个体微小,极易为各种媒介携带;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轻,可以随风四处飘散,落在适当环境中,就能萌发为细菌。这些特点都有利于细菌的广泛分布。‎ 动物、植物、细菌细胞的对比 比较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细菌细胞 细胞壁 × √ √‎ 细胞膜 √ √ √‎ 细胞质 √ √ √‎ 细胞核 √ √ 无成型细胞核有DNA集中区域 叶绿体 × √ ×‎ 荚 膜 × × 有些有 鞭 毛 × × 有些有 真菌特征: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另外还有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没有叶绿体,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即异养型;用孢子繁殖后代 青霉:青绿色,着生孢子的菌丝成扫帚状;曲霉:黑褐色(有时也有黄、绿等色),孢子着生在放射状菌丝顶端;蘑菇从腐烂的植物体获得营养。这些真菌生活在温度适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机物的地方。‎ 各种各样的真菌:蘑菇、木耳、银耳、灵芝。‎ 蘑菇也是由菌丝集合而成 营养方式:异养(腐生)‎ 生殖:孢子生殖 环境:阴暗潮湿,有机物丰富,温暖 酵母菌(了解)‎ ‎⑴形态:(单细胞)卵圆形,无色 ‎⑵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 ‎⑶营养方式:异养(腐生)有氧: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无氧: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 ‎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 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的真菌统称为食用菌。‎ 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 ‎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类微生物多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癣、小麦叶锈病 。注意: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1导致的)‎ ‎③与动植物共生。共生指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不能分开的现象,简言之,互利共生。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 再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土壤中氮元素含量增高,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氮是植物生活中需要量较大的物质)。 与功能:兔、牛、羊内有些细菌帮助分解维生素 与人: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体现在四个方面:‎ 食品制作。即发酵原理的应用,发酵就是有机物在一定温度下被酵母或其他菌类分解成某些产物的过程 食品保存。‎ 腐败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 保存原理-------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常用保存方法:‎ ‎“巴斯德“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原理)‎ 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 冷冻法、 冷藏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 真空包装法(依据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环境的原理)‎ 晒制与烟熏法、 腌制法、 脱水法、 渗透保存法 (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 使用防腐剂 使用射线 疾病防治。主要指抗生素治病(如青霉素)与转基因技术生产药品(如胰岛素)。抗生素是真菌(另外还有放线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质 环境保护。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而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如黄杆菌)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 ‎32、制作馒头或面包时,要用到酵母菌,它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而面团中所含的酒精,则在蒸烤过程中挥发掉了。‎ ‎33、制作馒头要用酵母菌,制酸奶用乳酸菌,制泡菜用醋酸菌,酿酒用酒曲。‎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极其保护 ‎34、生物分类 概念: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意义:可以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护生物,了解各种生物在生物界中所占的地位及其进化的途径和过程。‎ ‎34.植物所属类群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观察其形态结构,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最重要的依据。‎ ‎35、动物根据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脊椎动物由简单到复杂顺序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无脊椎动物学主要类群有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 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36. 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 的最基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共同特征越多 ‎37.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 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8、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39、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40、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41、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典型实例:‎ 美国引进我国的野生大豆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42、生态系统包括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43、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 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44、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 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 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3) 环境污染 ‎(4) 外来物种的影响 ‎45、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46、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 ‎47、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 ‎48、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护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发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49、人们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的保护和管理;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50、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的法律和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我国还是最先加入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名公民,在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应当如何做?‎ 人人都来植树造林;‎ 开展爱鸟周活动;‎ 人人都来消灭白色垃圾;‎ 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打鸟,不攀折花木等。‎ ‎51、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不同种生物及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基因组成有差别。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2、自由运动是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动物的运动具有一定的结构基础。‎ ‎53、各种生物类群常见代表生物 ‎【八年级(下)生物复习资料】‎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二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 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 ‎3.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4. 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Aa A a A a A a AA Aa Aa aa 四 人的性别遗传 ‎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XY 女:44+XX)‎ ‎2.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3.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过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1.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6.计划免疫、意义:‎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安全用药 处方药(R) 非处方药(OTC)‎ ‎1.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例如: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2.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分析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胸外心脏挤压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适用于中考)】‎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等高望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4)北极星高度的变化;(5)麦哲伦环球航行;(6)卫星照片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刘三起义);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1)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4、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北纬40度,东经116度 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度纬线、经线、180度经线不需要方向)‎ ‎5、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①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②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③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二)地图 ‎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具体(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 内容越简单。‎ 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 ‎(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辨别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图例=符号 注记=文字和数字 ‎2、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弯曲是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弯曲是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 ‎(坡陡之处等高线密集,坡缓之处等高线稀疏)‎ ‎(3)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海拔不高,<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 第二章 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③洲界:‎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线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2、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三叶虫等:海——陆)、海平面升降(台湾海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陆——海)、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陆:海——陆)‎ 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分裂——分离——七大洲四大洋:‎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①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 ) 地中海 — 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②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二、天气预报图 ‎1.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其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2.天气符号图:(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3.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知道:①.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②.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③.风力和风向的表示方法。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 ‎④.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等:指数小质量好,级别大,质量差 三、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14时);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气温的日较差: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 ‎2、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点连在一起组成的线。‎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②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③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四、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成①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②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③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④降水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暖湿气流上升运动)‎ ‎(2)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① 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②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④ 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⑤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世界“雨级”);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 (世界“干极”)。‎ 五、世界的气候 ‎1、降水的季节变化(时间)‎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 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 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 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 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 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 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60° 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2、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试举例分析。‎ 纬度位置影响——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 海陆位置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影响——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2)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3)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①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a.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b.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c.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d.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②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a.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集中,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与夏季。‎ ‎ d.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③寒带气候:分布在南极洲和北冰洋沿岸;终年寒冷。‎ ‎④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气候复杂,有垂直变化。‎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1)世界人口增长: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口所需时间逐渐趋短,这表明在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步趋快。2006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说明人口数据是一个动态的数据,也就是说是一个变化的数据。所以要说清楚人口数据是哪一年的数据,通常以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为准。)‎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A、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B、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3)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 = 总人口/总面积(人/平方千米),即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人口分布:a 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 (原因:①社会经济条件: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地区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②自然条件:这四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都在平原地区,所以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 b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寒冷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寒、热、高、干)。如撒哈拉沙漠 大洋洲西部沙漠 亚马逊平原 北冰洋沿岸 青藏高原 ‎(原因:极端干旱;过于湿热;终年严寒等。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 ‎②人口不断减少停止增长,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国家用于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等费用增加等问题。‎ ‎③采取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1)原因:a) 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 b) 城乡差别:城市就业机会、物质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等条件较乡村好。‎ ‎(2)带来的问题 a) 一方面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设;解决乡村人多地少的问题。‎ b) 另一方面则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多而引发城市物质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市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等。‎ ‎4、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来划分。(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2)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白种人:欧洲、西亚、北非、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黑种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及大洋洲西北部 ‎(说明:三大人种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其次还有各人种混居区。)‎ 二、语言和宗教 ‎(一) 主要语言的分布(见教材P75)‎ ‎1、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分布在 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宗教建筑: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 佛教——寺庙,佛塔。)‎ 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1)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 ‎(2)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因纽特人的雪屋 严寒 雪块构筑,低矮,无窗,门小,墙厚,保温性好。 黄土高原的窑洞 干燥,冬冷夏热 利用厚厚的黄土层,挖凿成窑洞,冬暖夏凉。 傣族竹楼(高架屋) 潮湿,炎热多雨 双层,楼上住人。凉爽,通风,防潮。 新疆的平顶屋 干燥,风沙大 平顶房,屋顶可以晒庄稼。 西亚的乡村 炎热,干燥 墙厚,窗小。减少白天太阳热量的传入和热风。‎ ‎(3)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1、国家和地区: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20多个(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a) 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 b) 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其中中国和印度人口超过10亿。(中国人口最多,印度居第二位) c) 地跨两洲的国家:埃及(亚非)、土耳其(亚欧)、俄罗斯(亚欧)、美国(北美、大洋洲) d)领土: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的总称。‎ e)国界:是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它用来划分国家间各自行使主权的范围。(如: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 f)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1)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发达国家主要分部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目前,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 ‎(2)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 (南北差异)‎ ‎(3)知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发达国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亚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 “南”‎ ‎“南北对话”—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上的商谈。‎ ‎“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3、国际合作 联合国: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有6个主要机构 ,5个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 世界贸易组织:总部 — 瑞士日内瓦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和平、友谊、进步”‎ 亚太经合组织(APEC)‎ 东南亚国家联盟 欧盟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适用于中考)‎ ‎1.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是4400万km2,该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 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日本的国土面积是37.8万km2,人口有1.27亿(2000),首都是东京,经济:由于该国缺乏矿产资源,因此需要大量进口工业原料、燃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成了加工贸易型的经济。‎ ‎4.日本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5.欧洲西部的三大地形区是:北部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山为主的山地,中部是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为主的平原区,南部是阿尔卑斯山系为主的山地延伸到三大半岛。‎ ‎6. 巴西的传统节日是狂欢节,节日期间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7.东南亚的气候主要有两种: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8.美国共有50个州和一个首都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其中的两个海外州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人口有 ‎2.82亿(2000), 面积是937万km2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9.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是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向南到意大利。‎ ‎10. 巴西有世界现已建成最大的水电站是伊泰普水电站,是由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合建的。‎ ‎11. 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仅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分为三大地形区,东部:大分水岭为主的山地;中部:澳大利亚大盆地为主的平原;西部:宽广平坦的高原。‎ ‎12.俄罗斯的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北美国家通用的语言是英语。拉丁美洲的人种以混血人种为主。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属于(淡、咸)淡水湖。‎ ‎13.南极特有的鸟类是企鹅。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磷虾。北极的主要动物有北极熊。俄罗斯的气候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其中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稠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主要承担内河航运的河流是伏尔加河。‎ ‎14. 美国农业的特点是实现了农业地区专门化和农业生产专门化。‎ ‎15. 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该盆地所在的大洲号称“高原大陆”“热带大陆”。该盆地内部的气候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俄罗斯管道运输的主要对象是石油和天然气。‎ ‎16.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其中东南沿海最为稠密。人口有 1.70亿(2000年)。巴西的城市化水平是70%以上。‎ ‎17.东南亚的主要物产:稻米:缅(甸)、越(南)、泰(国)。橡(胶)油(棕):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椰子: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18.南亚有两条河流,位于印度境内的是恒河,另一条是印度河,位于巴基斯坦国境内。南亚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三季:3~5月为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6~10月为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0%~90%,湿热多雨;从11月~次年2月为凉季,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候凉爽宜人。‎ ‎19.世界上的第二人口大国是印度,2000年人口已达到10亿。 南亚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印度80%的人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97%以上的人口为穆斯林。‎ ‎20. 世界最大的内陆国是哈萨克斯坦。被誉为“白金之国”的国家是乌兹别克斯坦。‎ ‎21. 马来西亚的锡矿产量居世界首位。被称为“花园城市”的国家是新加坡。‎ ‎22. 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中东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中东地区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宗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的“圣城”是耶路撒冷。‎ ‎23. 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湄公河三角洲。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东南亚的范围由两部分组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4.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多瑙河,欧洲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燥、严寒、烈风。‎ ‎25.拉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巴西。该国的首都是巴西利亚。世界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有鸸鹋、袋鼠、鸭嘴兽、树袋熊、针鼹。‎ ‎26.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澳大利亚。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 ‎27.南极的主人是企鹅。 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冰层的厚度多1720米。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大洲。‎ ‎28.南极科学考察的最好时间是南极的暖季,即每年11月~次年3月。这时正是南极的极昼(极昼、极夜)。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面积是1708万km2 。‎ ‎29.被誉为“美洲大陆的地中海”的是“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是苏必利尔湖。北美五大湖的成因是冰川作用。北美的气候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30.印度尼西亚的首都是雅加达。世界最大的半岛是 阿拉伯半岛。 世界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1. 巴西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面积最广大的国家。巴西有三种热带经济作物的产 量居世界首位,是咖啡、剑麻、香蕉、蔗糖。‎ ‎32.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 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中东地区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 ‎33 .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美国有世界第四长河是密西西比河。 日本的海岸线曲折。‎ ‎34.印度纺织工业中心中,麻纺工业中心 是加尔各答; 棉纺工业中心孟买。俄罗斯的首都是莫斯科。‎ ‎35. 欧洲西部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的70%以上,两个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国”是荷兰和丹麦。‎ ‎36.世界最高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生活在美洲地区的土著居民是印地安人。属于黄色人种。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玛雅文化。‎ ‎37. 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东南沿海地区。首都是 堪培拉。最大的城市是悉尼。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 ‎38.亚洲的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印度。目前人口已达到10亿。‎ ‎39. 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日本的地形多山,山地、丘陵众多,火山、地震频繁。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森林、水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 ‎40.日本的领土由四个岛屿组成,是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日本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位于本州岛上。‎ ‎41. 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是俄罗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伏尔加河注入里海。‎ ‎42.印度从气象灾害看,旱涝灾害频繁,原因是该国的气候主要以为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亚洲地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43.欧洲共有四个大的半岛,地中海沿岸有著名的三大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北部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意大利所在的半岛是亚平宁半岛。‎ ‎44.非洲最大的岛屿是马达加斯加岛。日本最高的山是富士山,属于活火山。‎ ‎45.我国已在南极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和中山站。‎ ‎46.俄罗斯有俄罗斯位于北极圈以内但终年不冻的港口是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的原因是受惠于北大西洋暖流。该国有丰富的资源:淡水资源(贝加尔湖)、森林资源(亚寒带针叶林世界最广)、矿产资源(石油、黄金、有色金属)。‎ ‎47.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 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 ‎48.俄罗斯最大的海港是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沿岸。太平洋沿岸的海港是符拉迪沃斯托克。‎ ‎49.世界上东西跨度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达1万多千米。俄罗斯的两个农业区是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俄罗斯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西部平原广大,河网密布;东部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50.衡量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的重要指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快、慢),居世界第一。‎ ‎51.撒哈拉以南的经济属于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人口、环境、粮食三者成为 当地发展经济重点考虑的问题。 美国的耕地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平原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52.欧洲西部的面积是500万km2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绝大部分属于发达国家。‎ ‎53. 中东地区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埃及的首都是开罗。长绒棉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54. 欧洲有世界上最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沿岸的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 ‎55. 北美的土著居民有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其中印第安人属于 黄色人种。通常所说的波罗的海沿岸三国,是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56..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 日本的四大岛中,位于最南边的是九州。‎ ‎57.世界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黑种人的故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58.拉丁美洲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是三种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香蕉的“王国”。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如巴西占到全国人口的40%。 纵贯南美洲西部的山脉是安第斯山。‎ ‎59.德国首都是柏林。巴西首都是巴西利亚。英国首都伦敦。法国首都巴黎。美国首都华盛顿。‎ ‎60.欧洲西部的工业属于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在发达国家中占主导地位。‎ ‎61.俄罗斯位于两个平原之间的地形是乌拉尔山。位于高原和山地之间的河流是勒拿河。‎ ‎62.与我国相邻,而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 如果在地球上选一个地点,要求四面朝北,应应选在南极极点。‎ ‎63.按照板块构造学说,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中东地区最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水资源。最丰富的资源是石油资源。‎ ‎64.青藏高原气候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日本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季风性、海洋性。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或中东地区)。‎ ‎65.日本的四大岛中,最大的岛屿是本州。日本以哪种经济为主加工贸易型经济。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洋。‎ ‎66.中亚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是以温带草原气候为主。中东地区的主要人种是白种 人。‎ ‎67.世界上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是 南非。被称为美国“黄金水道”的河流是密西西比河。68. 世界上针叶林分布最广的国家是俄罗斯。美国人口稠密的地区是东北部的五大湖地区。 造成北美温带大陆性气候范围广的主要因素是西部高山的阻挡。‎ ‎69.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两侧有许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峡湾,形成原因是冰川作用。五大湖的成因是冰川作用。‎ ‎70.世界上目前无人定居的大洲是南极洲。日本是一个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是因为日本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俄罗斯是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国家。‎ ‎71.地形以平原为主的大洲是欧洲。 有“冰雪高原”之称的大洲是南极洲。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 ‎72. 南亚的地形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为主的山地;中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为主的平原区;南部:德干高原为主的高原。‎ ‎73. 东南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马来群岛的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 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沙漠分布于:非洲北部 。‎ ‎74. 1995年~2000年世界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是1.3%,亚洲是1.4%,2000年世界总人口是60.55亿,亚洲的总人口是36.8亿。如果2001年世界增加100人,则亚洲增加的人口数量是66人。‎ ‎75.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尼罗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其长度是6600km。当北京时间(东8区)是14:00时,莫斯科(东3 区)应该是:9:00 。‎ ‎76. 将澳大利亚三大地形区逆时针旋转900 ,与印度国家地形最为相似。印度最大的工业区分布在 东北部。‎ ‎77. 美国最大的城市是纽约,“汽车城”是指底特律,钢都是匹兹堡。飞机制造中心是西雅图。‎ ‎78.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州、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亚、东南亚各港口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最短海上通道。‎ ‎79. 被誉为俄罗斯人“母亲伏尔加”的河流是伏尔加河,全长3600千米,是欧洲第一长河。航运价值很高。通过运河,该河与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相通,称为“五海通航”。‎ ‎80. 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在欧洲西部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81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从红海经地中海再到黑海依次经过的运河和海峡是: 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 ‎82. 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的条件是:耕地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平原占全国一半以上;河流较多,湖泊集中,平原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东部降水多,光热条件好。‎ ‎83. 在美国,被称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是位于旧金山东南部的“硅谷”。世界唯一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是:澳大利亚。‎ ‎84. 北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地安人 。淡水储量最多的水体南极冰川。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法国发电量中核电的比重高达70%以上。‎ ‎85.法国的工业很发达,重要工业资源煤、铁等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以汽车、飞机制造为主体的工业在世界上占有突出地位,服装、食品、医药等工业部门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86.美国的三大地形为,东部:阿巴拉契亚山为主的山地,中部:中央大平原,西部:落基山等为主体的山地。‎ ‎87. 北美外来移民中80%以上的是欧洲人及后裔。 欧洲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法国。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有世界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 ‎88.世界上被称为“火山国”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由于该国地处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这三大板块是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89.从大洲与地区看,玉米的原产地是北美洲。南北美洲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埃及是一个地跨哪两大洲的国家:亚洲和非洲 。‎ ‎90.法国巴黎的象征: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罗浮宫。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区。‎ ‎91美国城市的篮球队芝加哥公牛队,休斯顿火箭队,西雅图超音速队,底特律活塞队。世界陆地最低洼的地方是:死海沿岸。‎ ‎9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各大洲地形特点各异,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是欧洲 。造成北美温带大陆性气候范围广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和地形。‎ ‎93.南极地区是科学考察的宝地,我国在那里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同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教徒奉为圣城的是:耶路撒冷。‎ ‎94.习惯上,被我国称为“南洋群岛”的是指东南亚地区的:马来群岛 。各大洲中经济最发达的大洲是:欧洲。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 ‎95.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两侧有许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峡湾,形成原因是 :冰川作用而成。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 ‎96.通常所说的波罗的海沿岸三国:拉脱维亚、立陶宛 、爱沙尼亚 。‎ ‎97.美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 :东北部地区。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总复习 第一章辽阔的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聚,小集中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2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开发和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30、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 ‎32、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 ‎33、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34、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 ‎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 ‎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 ‎42、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43、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5、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 ‎4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49、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5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 ”和“黄金水道 ”之称 。‎ ‎51、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宜宾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5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55、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 ,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 ‎5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7、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58、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59、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60、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61、土地资源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占2.5%。‎ ‎63、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多数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64、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65、从时间分配看,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兴修水库。‎ ‎66、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67、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68、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 ‎69、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交通运输。‎ ‎70、历史上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是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71、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西藏省目前没有铁路线。‎ ‎72、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73、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运送。‎ ‎74、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铁路运送。‎ ‎75、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7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民的基础主业。‎ ‎7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7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79、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 ”格局。‎ ‎80、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81、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 ‎82、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三大棉区。‎ ‎8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8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了试验区。‎ ‎85、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特点1.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3.产品更新换代快。‎ ‎86、高新技术产为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主业为“龙头”产业。‎ ‎8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 ,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88、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方面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备选】八年级上地理复习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 (热带) ,没有(寒带 )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 )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 降水 )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 ‎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 )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 俄罗斯)、( 蒙古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 )、(老挝 )、越南。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 )、菲律宾、(马来西亚 )、文莱、(印度尼西亚 )。‎ ‎2、我国的人口 ‎●人口总数:2000年( 12.95 )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 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 东部 )地区人口密度大,( 西部 )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 策: 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我国的民族 ‎●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汉 )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壮 )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 ( 中部 )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 东北 )、( 西北 )、(西南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 )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 ‎( 蒙古 )族的那达慕大会 ‎( 傣族 )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 )族的集体舞、藏历年,‎ ‎(朝鲜 )族的长鼓舞等。‎ ‎4、我国的地形 ‎●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我国地势特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阶梯的分界线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 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①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②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③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或云贵高原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⑤昆仑山脉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⑥天山山脉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 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 ‎●四大盆地 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塔里木盆地)盆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柴达木 )盆地 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 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主要山脉走向: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5、我国的气候 ‎●根据活动积温,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此外还有一个地势较高的高原气候区.‎ ‎(1)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高原气候区 ‎(2)0‎ ‎(3)暖温带 ‎(4)琼 台 粤 桂 云或滇 ‎(5)一 三 ‎(6)②亚热带 ③暖温带 ‎●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 为4个干湿地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干湿区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 农业类型 种植业(水田农业) 种植业(旱地农业) 畜牧业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说出下列地理现象存在差异的原因:‎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特殊的“鱼米之乡”的景观得益于( 雨热同期的季风 )气候。‎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藏高原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上,但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地势(青藏高原海拔高 ))因素;‎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阿拉伯半岛大体相同的纬度上, 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陆位置 )和( 夏季风 )的影响。北京与乌鲁木齐纬度大致相当,但降水却有很大的差别。(海陆位置、夏季风)‎ 在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不同的果树;不同的温度带内熟制也不同;南北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也不同。原因是(纬度因素 )‎ 东西植被不同;东西农业类型不同,东部以耕作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东西部房屋屋顶的结构不同,东南部多钭顶房,西北部多平顶屋。(降水量不同)‎ 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气候复杂多样 )‎ ‎②形成不同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气候复杂多样 )‎ ‎③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较阴冷潮湿爱吃辣椒;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气候复杂多样 )‎ ‎④人们的服饰也因为适应气候而多姿多彩(气候复杂多样 )‎ ‎,如:西藏的藏袍就是为了适应西藏日较差大的气候特征的(地形);⑤各地的建筑特点不同,北方的屋顶斜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的屋顶斜度较大(气温、降水);⑥对。……‎ ‎(1)①7;②7、8;③4、5、6、7、8;④4、5、6、7、8、9‎ ‎(2)夏秋多冬春少 ‎(3)广州、哈尔滨;我国的雨带推移是自南向北推进。‎ ‎(4)因为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我国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 寒潮 )、( 台风)、(水旱灾害 )‎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 从图中读出我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 )气候显著。‎ ‎(2)三明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 ‎●列表对比长江、黄河 项目 长江 黄河 发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源头 沱沱河 约古宗列渠 流经省区 青、川 、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 嘉陵江、汉江、赣江等 洮河、湟水、渭河等 流域范围 位于秦岭与南岭之间 位于阴山与秦岭之间 开发 水能(上游)、航运 水能(上游)‎ 治理 兴建中上游防护林 (略,见下表)‎ ‎●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河 段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产生的主要灾害 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水土流失 地上河 产生灾害的原因 气候趋于干旱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的土层舒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 治 理 植树种草 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加固黄河大堤 ‎8、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资源总量丰富)、( 但人均不足。)‎ 土地资源类型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季风区 湿润、半湿润区 东部的平原、低缓丘陵、盆地 森林 湿润区 山地 草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区 高原 未利用土地 半干旱区 西部的盆地、高原 ‎●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没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36 / 40页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特点: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南丰北缺。‎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办法: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例如:三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之一:跨流域调水。例如: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 ‎●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9、我国的交通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东密西疏 ‎●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 ‎①兰新线 ②青藏线(未建成) ③包兰线 ④京九线 ‎⑤宝成线 ⑥成昆线 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 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 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 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 焦柳线(焦作—柳州);‎ 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 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 )、(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 ‎●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略)‎ ‎9、我国的农业 ‎●农业的地区分布:‎ 东、西部差异:‎ 西部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东部 种植业 畜牧业 种植业 林业 渔业 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 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的人工林区 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异:‎ 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一年几熟) 主要作物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旱地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小麦 花生 甜菜 秦岭-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 ‎●三大棉区:‎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P102图4.16填充图册P32五)‎ 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业生产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发展农业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10、我国的工业 ‎●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 沿交通线)‎ ‎●工业的空间分布:‎ ‎(1) 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 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 )工业带。‎ ‎(3) 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 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 京津唐) 、( 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第37 / 40页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 特征: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 ‎(2) 分布特点: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3) 开发侧重点:沿海地区侧重(科技园区型) 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侧重(贸易导向型)型产业;内陆地区侧重与(国防军事类)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附于大城市,分布特点呈(大分散)、(、小集中)‎ ‎●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上海:优化调整了工业的产业结构。(上海工业的变化)‎ 北京:增长速度快,促进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中关村对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 互联网: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网络购物、SOHO族、网络社区等)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 第五章:‎ ‎1、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有的是自然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经济区域,如工业区;有的是行政区域,如西藏自治区。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2、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3、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比较:‎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高于0°/低于0°)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少 多 主要地形 平原与高原为主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流量 小 大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传统交通工具 马车 船 传统体育项目 滑雪、溜冰 赛龙舟、游泳 ‎4、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这一切说明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5、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自然特征是“寒”。‎ ‎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7、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地区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 第六章:‎ ‎1、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2、 北京皇宫的城市格局是“凸”字形的,这样的城市格局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 ‎3、 北京有着无数名胜古迹,长城、颐和园、天坛、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其中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4、 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在内的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5、 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港澳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第38 / 40页 ‎6、 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7、 香港人多地少,“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8、 港澳地区第三产业很发达,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9、 长期以来,港澳与祖国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其中以香港表现得最为明显。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而香港则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香港和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10、转口贸易是指从一国购进商品后,不在本地销售,而直接卖到其他国家的贸易形式,祖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 ‎1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12、台湾岛是个富饶的宝岛,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岛上约一半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13、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为主,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从6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雄伟的天山山脉横亘这些新疆中部,南北两侧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15、新疆有大小数千个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小麦、玉米、高粱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长期为新疆的绿洲居民所利用。‎ ‎16、新疆预测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1/3,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的能源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新疆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可以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并能够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第七章:‎ ‎1、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沿海开放城市(广州)、经济开放区(整个珠江三角洲)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2、 利用这里的优越条件,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的投资(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是港澳地区),成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加工制造企业,发展外向型的经济。‎ ‎4、 珠江三角洲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5、 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香港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 ‎6、 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产业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吸纳了数百万外地劳动力。‎ ‎7、 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改变为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这些非农用地与尚存的农业用地相邻,形成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 ‎8、 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块根、残忍的绞杀植物、气势磅礴“独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观。‎ ‎9、 西双版纳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人们形象地把这里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10、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 第39 / 40页 ‎11、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和云南省有关政策的鼓励下,西双版纳凭借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使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第八章:‎ ‎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2、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3、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4、在黄土高原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5、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为本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区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 ‎6、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构成了一个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7、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之一。通过众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这些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8、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中下游地区城镇密集,上游地区城市较少,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这四个特大城市的基础上,分别形成了以它们为中心的四个城市群。‎ ‎9、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目前,自东向西已经形成了四大工业基地。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纺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的雏形。‎ ‎10、在长江沿江地带大规模的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水污染和酸雨。‎ ‎11、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华中酸雨区是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西南酸雨区是第二严重的酸雨区,华东酸雨区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第九章:‎ ‎1、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一个区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同时还要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 ‎2、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世界,我国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在世界中求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