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光复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上海中考光复习

‎ 初中《光》复习 知识点汇总:‎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电灯,蜡烛等。‎ ‎ 注意:月亮不是光源,星星只有恒星是光源。‎ ‎2、光线: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用到的物理思想: 。‎ ‎3、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要会利用光的这种性质解决、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 ‎8 m,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真空中的速度小。(应用以上规律可以推算出距离。)‎ ‎5. 用实际例子来证明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常见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手影游戏、传统的皮影戏、激光准直、日食、月食、排队、检查物体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射击时的瞄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二)光的反射 ‎1. 光射到物体表面上的时候,有一部分光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应注意的问题:关于反射定律的中考题型,考作图题的概率比较大。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入射角和反射角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写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的),反射定律适用于任何反射面,包括曲面,但是初中阶段只讨论平镜面反射。‎ 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 光的反射在任何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光在平滑表面上的反射叫镜面反射;光在粗糙不平的表面上的反射叫漫反射。‎ 注意:人们看不发光的东西多属于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平面镜成像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注意:作图的时候物用实线表示,虚像用虚线表示,实像用实线表示。‎ 利用以上特点画平面镜成像图、确定平面镜位置,通过光源的虚像找入射点、确定平面镜所成虚像的观察范围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 常见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潜望镜、自行车尾灯等。‎ ‎(四)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的时候,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特别的,当光垂直入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总是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线、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r)。‎ ri 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作用是不同的。当光从光疏介质斜射到光密介质的时候,入射角要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光密介质斜射到光疏介质的时候,入射角要小于折射角。记忆方法:对空气、水和玻璃,空气中的角>水中的角>玻璃中的角,这里的角可以指入射角或折射角。‎ 光的折射规律可概括为:‎ ‎(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但总是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当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4)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应用以上知识解决平板玻璃侧移、三棱镜偏折、透过不同介质观察物体位置等问题。‎ 常见光的折射现象:看水中的鱼等物体、鱼民叉鱼时要向下叉、放在水中的筷子会向上弯折、透过篝火(水、气)看到的人会颤动、看日出、海市蜃楼、放大镜、星星在眨眼睛(闪烁)‎ ‎(五)、透镜及其凸透镜成像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应用)‎ ‎1.透镜的种类:‎ a.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有2个焦点。‎ b.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有2个虚焦点。‎ ‎2.凸透镜成像规律 如果用f表示凸透镜的焦距,u表示物距,v表示像距,则有如下关系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物距u 像物在凸透镜同侧、异侧 像的正倒 大小 像的虚实 像距v 应用 u >‎2f  ‎ 异侧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照相机 u =‎‎2f 异侧 倒立 等大 实像 ‎2f f< u <‎‎2f 异侧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投影仪 不成像(一束平行光)‎ 探照灯 u f2)的两块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时,他将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离凸透镜L1和L2(L1 < L2)的位置处,通过移动光屏找像,成像情况如图8(a)、(b)、(c)、(d)所示。‎ ‎(1)比较图8(a)与(b)[或(c)与(d)]的物距、焦距、像距,以及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可知: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 (21) 。‎ ‎(2)比较图8(a)与(c)[或(b)与(d)] 的物距、焦距、像距,以及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可知: (22) 。‎ ‎ 图8‎ f1‎ f1‎ f2‎ f2‎ ‎(2012虹口三模)为了进一步研究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的反射、折射特点,小华同学让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情况,实验现象如图9(a)所示。然后他逐渐增大入射角,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9(b)、(c)、(d)和(e)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法线 空气 玻璃 法线 空气 玻璃 法线 空气 玻璃 法线 空气 玻璃 法线 空气 玻璃 a1‎ a1‎ a2‎ a2‎ a3‎ a3‎ a4‎ a4‎ a5‎ a5‎ ‎(a) (b) (c) (d) (e) ‎ ‎ 图9‎ ‎(21)‎ ‎(1)分析比较图9(a)、(b)或(c)中反射角、折射角分别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可得:。‎ ‎(22)‎ ‎(2)分析比较图9(a)、(b)、(c)、(d)和(e)所示现象可得:。‎ 三、作图题:‎ ‎(02中考)图4中,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4(a)、(b)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04中考)请根椐图5中给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画出它们通过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05中考)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 ‎ ‎(08中考)在图6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一、 实验题:‎ ‎(04中考)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图11所示,图中A是(选填器材名称),放在“烛焰”上的手指.被烧痛(选填“会”或“不会”)‎ A B 图13‎ ‎(09虹口二模)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把一块作为平面镜,并使其放置(选填“竖直”或“倾斜”)。如图13所示,若要研究蜡烛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可在图中蜡烛处放一个光屏并观察其上是否有像存在(选填“A”或“B”)。‎ ‎(06中考)在图中,凸透镜焦距为厘米,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0-70”或“大于70”);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5厘米 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 ‎ 图11 ‎ ‎(07中考)在图12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 ,并将光屏向 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 ‎(09中考)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实验目的: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 (5) 、蜡烛和火柴等。‎ 实验步骤:1.记录凸透镜的 (6) 。‎ ‎2.安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7) 。‎ ‎3.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将蜡烛放在适当的位置后,移动 (8) 找像,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规察光屏上的像直到清晰为止。‎ 测量并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 ‎……‎ ‎ ‎ ‎(12中考)如图12所示,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C点处,光具座上所标的A、B、D、E四点中,恰有两点到C点的距离同为该透镜的一倍焦距、或同为该透镜的两倍焦距。‎ ‎① 该透镜的焦距为 (5) 厘米或 (6) 厘米。‎ ‎② 实验时,小王调整发光物、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7) ,以保证发光物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 ‎③ 接着,小王将发光物置于光具座上距B点‎15厘米处,在间移动光屏找像,可能在光屏上得到 (8) 的像(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 ‎(09闸北二模)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 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和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12厘米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和现象记录在表二中。 ‎ 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10厘米)‎ 实验序号 u(厘米)‎ v(厘米)‎ 成像情况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像的大小 ‎1‎ ‎50‎ ‎12.5‎ 倒立 实像 缩小 ‎2‎ ‎30‎ ‎15‎ 倒立 实像 缩小 ‎3‎ ‎20‎ ‎20‎ 倒立 实像 等大 ‎4‎ ‎15‎ ‎30‎ 倒立 实像 放大 u v 成像情况 实验序号 ‎(厘米)‎ ‎(厘米)‎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像的大小 ‎5‎ ‎50‎ ‎15.8‎ 倒立 实像 缩小 ‎6‎ ‎30‎ ‎20‎ 倒立 实像 缩小 ‎7‎ ‎20‎ ‎30‎ 倒立 实像 放大 ‎8‎ ‎15‎ ‎60‎ 倒立 实像 放大 ‎ 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2=12厘米) ‎ ‎ (1)分析实验序号3和7,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或5、6)数据中的像距v与物距u以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物距大于像距时,。‎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沦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与4(或5、6、7与8)数据中的像距v与物距u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05中考)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 v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已知)‎ ‎ 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 实验序号 ‎1‎ ‎0.200‎ ‎0.200‎ ‎0.0400‎ ‎1.00‎ ‎5.00‎ ‎5.00‎ ‎2‎ ‎0.300‎ ‎0.150‎ ‎0.0450‎ ‎0.50‎ ‎3.33‎ ‎6.67‎ ‎3‎ ‎0.500‎ ‎0.125‎ ‎0.0625‎ ‎0.25‎ ‎2.00‎ ‎8.00‎ ‎ 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 实验序号 ‎4‎ ‎0.200‎ ‎0.300‎ ‎0.0600‎ ‎1.50‎ ‎5.00‎ ‎3.33‎ ‎5‎ ‎0.300‎ ‎0.200‎ ‎0.0600‎ ‎0.67‎ ‎3.33‎ ‎5.00‎ ‎6‎ ‎0.500‎ ‎0.158‎ ‎0.0790‎ ‎0.32‎ ‎2.00‎ ‎6.33‎ ‎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数据中的物理u与像距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 (3‎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 (a);‎ ‎ (b)。‎ ‎(08中考)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 ‎;‎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 ‎ (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 竞赛:‎ ‎(2012大同杯)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引起的是 ( )‎ ‎(2012大同杯)人们在观看“日出”或“日落”现象时,考虑到大气对传播的影响,太阳的真实位置S与人们看到的太阳的位置Q相比 ( )‎ A.“日出”时S在Q的下方,“日落”时S在Q的上方 ‎ B. “日出”时S在Q的上方,“日落”时S在Q的下方 C. “日出”或“日落”时S均在Q的上方 ‎ D. “日出”或“日落”时S均在Q的下方 ‎(2012大同杯)如图所示,两个并排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未装水,另一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一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长的标杆,此时,阳光斜射到水池。下列关于两水池中标杆的影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 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 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D. 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2012大同杯)如图所示,平面镜与的夹角为 ‎,一条平行于平面镜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后,能够沿着原来的光路返回。则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不可能是   (   )‎ ‎ A.1°  B.2° C.3°   D.4°‎ ‎(2012大同杯)两平面镜,凸透镜的主光轴恰好是该直角的角平分线,凸透镜的光心为点恰好是凸透镜的焦点,光源S位于主光轴上,通过该系统,光源S所成的像为 ( )‎ ‎ A.四个虚像,三个实像; B. 四个虚像,一个实像 C. 三个虚像,一个实像 D.三个虚像,两个实像 ‎(2003大同杯)一束光线经过某光学元件后的出射光线如图所示,则方框内放置的光学元件 ( )‎ ‎(A)只能是平面镜或凸透镜, (B)只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 ‎(C)只能是凹透镜或平面镜, (D)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均可。‎ ‎(2003大同杯)如图所示,在空气中平行于玻璃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于主光轴的一点S,若把凸透镜浸没在水中,会聚点S’ ( )‎ ‎(A)在S的上方, (B)在S的下方,‎ ‎(C)与S重合,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 ‎(2003大同杯)如图所示,M、N为某一透镜的主光轴,若将点光源置于A点,则成像于B点,若将点光源置于B点,则成像于C点,已知>,则以下有关透镜的种类和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透镜是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 (B)透镜是凹透镜,位于C点右侧,‎ ‎(C)透镜是凸透镜,位于C点右侧, (D)透镜是凹透镜,位于A点左侧。‎ ‎(2003大同杯)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人眼位于P(0,4)位置处,平面镜竖直放置其两端M、N的坐标分别为(3,1)和(3,0),某发光点S在该竖直平面y轴的右半部分某一区域内自由移动时,此人恰好都能通过平面镜看见S的像,则该区域的最大面积为( )‎ ‎(A)‎0.5米2, (B)‎3.5米2, (C)‎4米2, (D)‎4.5米2。‎ ‎(2003大同杯)如图所示,点光源S离开水平地面的距离为‎3米,在点光源S的正下方有一个身高为‎1.5米的学生,现让这个学生从该位置开始以大小为‎1米/秒的速度匀速直立向右运动,则该学生头顶在地面上的投影的运动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在该学生开始运动的6秒内,该学生头顶在地面上投影的运动的平均速度为米/秒。‎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