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精华卷含解析
广东省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精华卷)(一) 一、单項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车胎爆炸 B.食物变质 C.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 D.用富含淀粉的甘薯酿酒 2.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在下面的四种化合物中,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是 ( ) A.CuSO4•5H2O B.FeSO4 C.HCl D.Na2CO3 3.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时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是1:2 B.可用水区分CaO和CaCO3 C.硬水经过活性炭吸附变为纯净水 D.海洋有大量的水,所以不必节约用水 4.加油站应张贴的警示标志是( ) A. B. C. D. 5.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药品的摆放方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6.下列实验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称量物质的质量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 B.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液体药品时,先把滴管伸入试管内,后捏橡胶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药品 C.测定溶液的pH时,先用水润湿pH试纸,后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 D.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倒入浓硫酸,后向烧杯中缓慢注入水 7.下列各组物质用稀硫酸不能完全区分开的是( ) A.镁粉、氧化铜粉、木炭粉 B.NaOH溶液、Ba(OH)2溶液、KOH溶液 C.Na2CO3溶液、NaCl溶液、BaCl2溶液 D.铝片、铁片、银片 8.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恢复原来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溶液中的OH﹣总数不变 C.溶液中的PH变大 D.溶液的质量变大 9.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相同 C.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D.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 10.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制取炭黑 B.将橄榄油加入水中配制成溶液 C.用铅笔芯代替石墨试验导电性 D.用加热的方法给聚乙烯塑料袋封口 11.下列叙述 I 和 II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叙述 I 叙述 II A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活性炭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 C NH4NO3溶解于水时放出热量 可用水区分NH4NO3固体和NaCl固体 D Al(OH)3具有弱碱性 Al(OH)3可用于制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物 A.A B.B C.C D.D 1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C.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 D.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除采用加溶质、蒸发溶剂外,还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13.三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下列符合要求的组合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4.下列4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 A.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 B.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 相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相同的盐酸反应 D.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 入少量的生石灰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題,共23分) 15.按要求写出化学用语: (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2)盐酸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 ; (3)造成温室效应的最简单有机物 ; (4)配制波尔多液的盐 . 16.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填空: (1)结构示意图中,x= ,y= . (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上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填序号). (3)A、B、C、D中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 (填序号). 17.如图是氯化钠、氯化铵和氧氧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0 60.2 NaOH 42 51 109 119 129 145 174 299 (1)氯化铵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填“能”或“不能”)相交. (2)70℃时,等质量的饱和氯化铵、氢氧化钠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 多,所得溶液中的溶剂是 溶液多. (3)将70℃时的饱和氯化铵、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混合,闻到 气味. 18.依据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 19.某学校研究小组从废干电池筒内的物质(含有C、MnO2、ZnCl2、NH4Cl等)进行回收MnO2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 (1)操作②后要进行洗涤,判断洗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 溶液,如果不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已洗净.操作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为检验获得的MnO2,可在试管中加入获得的MnO2和适量5%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并在试管口用 检验生成的气体. (3)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用于高温电解,既可高效制备合成气(CO+H2),又可实现CO2的减排,其工作原理如图2. (Ⅰ)在c极上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水电解产生氢气,然后氢气与CO2反应产生CO.写出电极c上发生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条件略). (Ⅱ)该反应中将电能转化为 能. 三、简答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0.A、B、C、D、E分别是稀盐酸、烧碱溶液、石灰水、氯化钙溶液、纯碱溶液中的一种.向含有A、E的混合溶液中加入C溶液,溶液的pH与加入C溶液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将B、C的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产生.回答下列问题: (1)纯碱溶液呈 性,氯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 (2)上述物质中,其溶质属于盐的是 (填名称). (3)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B ,D . (4)写出图中a﹣b、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 ; b﹣c: . 21.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室一片久置的铜片表面附着有一层绿色固体,查阅资料得知绿色固体是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加热产生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下面是小组同学回收铜的实验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Ⅰ、Ⅱ、Ⅲ都需要进行过滤的操作,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和 .溶液A所含的溶质有 (填化学式)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步骤Ⅲ ,步骤Ⅴ . (3)同一久置铜片分别通过途径甲和途径乙最终得到的铜的质量是:途径甲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乙. (4)途径甲比途径乙更好的理由是 (答一点). 四、实驗題(本大题包括2小題,共20分) 22.(12分)(2016•澄海区模拟)实验室有下列的仪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50g质量分数5%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甲图中的仪器是 (填名称),还缺少的仪器是 ;在量取水时,若仰视量筒凹液面的最低处,其他操作规范,则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 (2)乙图A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请指出中的一处错误 ;若用乙图B来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用可图B或C来制取CO2,C装置相对于B操作上的优点是 ;用排空气法收集CO2,检验CO2集满的操作是 . (4)如图丙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装置,请把图丙补充完整. (5)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发生装置如乙图图C所示.打开止水夹,若发现稀硫酸未能与有孔塑料板上锌粒接触,但此时已无稀硫酸可加,为不影响生成的气体量,则下列物质中,最适宜从长颈漏斗中添加的是 (填字母). A.水 B.碳酸钠溶液 C.硫酸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2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传统腌制松花蛋的主要配料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该小组的同学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并对料浆澄清液(“滤液”)的主要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 料液的主要成分(H2O除外)是什么? 【关于料液的猜想】 小东认为:滤液中含有NaCl、Na2CO3、Ca(OH)2 小西认为:滤液中含有NaCl、NaOH、Na2CO3 小南认为:滤液中含有NaCl、NaOH、Ca(OH)2 小北认为:滤液中含有NaCl、NaOH (1)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 的猜想一定不成立,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设计实验探究】 (2)根据实验①可知 的猜想不成立,根据实验③可知 的猜想成立,通过实验②无法判断小西的猜想能否成立,理由是 . 【应用拓展】 (3)松花蛋味道鲜美,但直接食用会稍有涩味.如果将松花皮蛋蘸上 (填常见的一种调料)食用,则轻微涩味会被去除,味道变得更为鲜美可口. (4)现在有的皮蛋厂直接用烧碱(NaOH)代替生石灰和纯碱,但制得的皮蛋口感却不鲜美.烧碱一定要密封保存,其理由是 (选序号填空). A.烧碱易吸水潮解 B.烧碱易吸收空气中的CO2而变质 C.烧碱具有强腐蚀性 D.烧碱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4.PX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从化纤织物到食品包装,从医疗设备到家用电器,都要用到它的合成产物.PX的化学名称为对二甲苯,是一种低毒化合物,请回答:H:1 C:12 O:16 (1)对二甲苯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其,“”代表碳原子,“”代表氢原子.试根据分子模型写出对二甲苯的化学式 • (2)对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对二甲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 ,对二甲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 25.(11分)(2016•广东模拟)为分析某由氧化铜和铜组成的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现取3份该混合物各20g,分别缓慢加入到50g、100g、150g某稀硫酸中,测得三组实验数据如表: 第I组 第Ⅱ组 第Ⅲ组 稀硫酸的质量/g 50 100 150 溶解固体的质量/g 10.0 16.0 16.0 根据实验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第I组实验中反应物 (填“氧化铜“、“稀硫酸”或“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完. (2)20g样品中含氧化铜的质量为 g. (3)根捃第Ⅰ组数据计算所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将第Ⅱ组混合物过滤,在滤液中滴加10%的NaOH溶液,画出在该混合溶液中加入10%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图. 2016年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精华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項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车胎爆炸 B.食物变质 C.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 D.用富含淀粉的甘薯酿酒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车胎爆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食物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用富含淀粉的甘薯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在下面的四种化合物中,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是 ( ) A.CuSO4•5H2O B.FeSO4 C.HCl D.Na2CO3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的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解答】解:A、CuSO4•5H2O属于盐; B、FeSO4是由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组成的盐; C、HCl是氢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酸; D、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盐. 其中三种物质是盐,一种是酸,所以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物质的是盐酸;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分类知识,可以根据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的概念来回答,难度不大. 3.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时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是1:2 B.可用水区分CaO和CaCO3 C.硬水经过活性炭吸附变为纯净水 D.海洋有大量的水,所以不必节约用水 【考点】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酸、碱、盐的鉴别;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分析】A、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进行解答; B、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而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解答; 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进行解答; D、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解答】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不是质量比,故A错误; B、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而碳酸钙难溶于水,所以可用水区分CaO和CaCO3,故B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C错误; D、海洋中的水为咸水,而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所以要节约用水,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好好保护,并了解水的组成和电解水的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4.加油站应张贴的警示标志是( ) A. B. C. D.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分析】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加油站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要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A、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加油站应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药品的摆放方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称量器-托盘天平;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及药品的保存方法分析; C、根据托盘天平使用后的放置方法分析; D、根据滴管使用后的处理方法分析; 【解答】解:A、酒精灯用完后,要立即用灯帽盖灭,并稳妥放置,故A错误; B、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取用完毕后,要把试剂瓶盖好,故B错误; C、托盘天平用完后,应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防止污染砝码,故C正确; D、胶头滴管用完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了胶头滴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下列实验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称量物质的质量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 B.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液体药品时,先把滴管伸入试管内,后捏橡胶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药品 C.测定溶液的pH时,先用水润湿pH试纸,后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 D.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倒入浓硫酸,后向烧杯中缓慢注入水 【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分析】A、根据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量的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 D、根据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溶解于水要放出大量的热,造成液滴飞溅的注意事项回答. 【解答】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时,应先放质量大的砝码,后放质量小的砝码,所以本实验操作正确;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将滴管放在试管正上方,后捏橡胶头滴加液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用水润湿pH试纸,润湿pH试纸,等于稀释了溶液,所以本实验操作错误;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着玻璃棒缓缓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所以本实验操作错误;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下列各组物质用稀硫酸不能完全区分开的是( ) A.镁粉、氧化铜粉、木炭粉 B.NaOH溶液、Ba(OH)2溶液、KOH溶液 C.Na2CO3溶液、NaCl溶液、BaCl2溶液 D.铝片、铁片、银片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A、根据镁粉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氧化铜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铜和水,木炭不会与硫酸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与硫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钡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D、根据铝和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铝,铁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取样品,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的是镁粉,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氧化铜,粉末不溶解的是木炭粉,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取样品,加入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钡,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 C、取样品,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生成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加入稀硫酸,出现气泡,溶液显无色的是铝片,溶液显浅绿色的是铁片,金属不溶解的是银片,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8.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恢复原来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溶液中的OH﹣总数不变 C.溶液中的PH变大 D.溶液的质量变大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水的性质和应用. 【分析】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的情况分析来作答.氧化钙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O=Ca(OH)2. 【解答】解:氧化钙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O=Ca(OH)2,所以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恢复原来温度时,溶剂质量要减少,部分溶质会析出, A、因为原来是饱和溶液,恢复到原来温度时,仍然是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A正确; B、因为恢复到原来温度时,部分溶质会析出,所以溶液中的OH﹣总数要减少,故B错误; C、因为原来是饱和溶液,恢复到原来温度时,仍然是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PH 不变,故C错误; D、恢复原来温度时,溶剂质量要减少,部分溶质会析出,所以溶液质量减少,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质质量分数概念及饱和溶液特点,把氧化钙加入饱和溶液中,因为氧化钙会与水反应,所以饱和溶液溶剂质量要减少,溶质会析出,需同学们特别注意. 9.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相同 C.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D.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硫和磷燃烧的现象分析解答; B、根据铁燃烧的产物和铁锈的成分分析解答; C、根据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放出热量解答; D、根据氧气具有氧化性解答. 【解答】解: A、硫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不能产生白烟,红磷在氧气中燃烧能够产生大量白烟.故错;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生锈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故错; C、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放出热量,故错; D、Ⅰ、Ⅱ两类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故对. 答案: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燃烧时的实验现象,解答时应该从火焰、光、烟雾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制取炭黑 B.将橄榄油加入水中配制成溶液 C.用铅笔芯代替石墨试验导电性 D.用加热的方法给聚乙烯塑料袋封口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蜡烛燃烧实验;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塑料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蜡烛不充分燃烧会产生炭黑,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橄榄油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铅笔芯中含有石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蜡烛不充分燃烧会产生炭黑,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制取炭黑,故选项家庭小实验能成功. B、橄榄油难溶于水,将橄榄油加入水中不能配制成溶液,故选项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 C、铅笔芯中含有石墨,用铅笔芯代替石墨试验导电性,故选项家庭小实验能成功. D、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用加热的方法给聚乙烯塑料袋封口,故选项家庭小实验能成功.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1.下列叙述 I 和 II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叙述 I 叙述 II A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活性炭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 C NH4NO3溶解于水时放出热量 可用水区分NH4NO3固体和NaCl固体 D Al(OH)3具有弱碱性 Al(OH)3可用于制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物 A.A B.B C.C D.D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进行解答; B、根据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进行解答; C、根据NH4NO3溶解于水时吸收热量进行解答; D、根据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而Al(OH)3具有弱碱性,所以可用Al(OH)3可用于制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物进行解答. 【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活性炭不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故A错误; B、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故B错误; C、NH4NO3溶解于水时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所以可用水区分NH4NO3固体和NaCl固体,故C错误; D、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而Al(OH)3具有弱碱性,所以可用Al(OH)3可用于制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活性炭的吸附性、浓硫酸的性质、中和反应与常见碱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C.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 D.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除采用加溶质、蒸发溶剂外,还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它们在该温度下有交点;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正确;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的饱和溶液的质量=25g+50g=75g,80g是错误的;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除采用加溶质、蒸发溶剂外,还可采用升温的方法正确. 【解答】解:A、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它们在该温度下有交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的饱和溶液的质量=25g+50g=75g,80g是错误的,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除采用加溶质、蒸发溶剂外,还可采用升温的方法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三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下列符合要求的组合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氧气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一步反应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转化即可. 【解答】解:①硫酸钠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只通过一步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 ②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生成水,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只通过一步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 ③锌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锌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硫酸亚铁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亚铁溶液;只通过一步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 故①②③均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 故选: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4.下列4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 A.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 B.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 相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相同的盐酸反应 D.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 入少量的生石灰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时,生成锰酸钾固体、二氧化锰固体和氧气分析; B、根据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结合催化剂的定义来分析; C、根据消耗相同质量的稀盐酸,两者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应相等分析. D、根据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结合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分析. 【解答】解: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时,因生成锰酸钾固体、二氧化锰固体和氧气,所以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此选项错误; B、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只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而生成氧气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故此选项错误; C、消耗相同质量的稀盐酸,两者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应相等,故此选项错误; D、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少了,原来的饱和溶液要析出一些氢氧化钙固体,又因该反应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一段时间后析出的氢氧化钙固体达到最大值,溶液质量达到最小值;随后随着温度的下降,一部分氢氧化钙固体又溶解,溶液质量又增加,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图中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題,共23分) 15.按要求写出化学用语: (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a ; (2)盐酸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 H+ ; (3)造成温室效应的最简单有机物 CH4 ; (4)配制波尔多液的盐 CuSO4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其符号为:Ca; (2)盐酸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氢离子,其符号为:H+; (3)造成温室效应的最简单有机物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4)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是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其中硫酸铜属于盐,其化学式为:CuSO4; 故答案为:(1)Ca (2)H+ (3)CH4 (4)CuSO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6.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填空: (1)结构示意图中,x= 6 ,y= 8 . (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上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C (填序号). (3)A、B、C、D中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 ABC (填序号).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1)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解答;根据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分析回答;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解答; (3)根据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解答. 【解答】解:(1)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构示意图中,x=2+4=6;由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可知,第二层排满排布的电子数是8; (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上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C; (3)由图示可知:A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故A、B、C、D中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ABC. 答案:(1)6; 8; (2)C; (3)AB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7.如图是氯化钠、氯化铵和氧氧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0 60.2 NaOH 42 51 109 119 129 145 174 299 (1)氯化铵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不能 (填“能”或“不能”)相交. (2)70℃时,等质量的饱和氯化铵、氢氧化钠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 氢氧化钠 多,所得溶液中的溶剂是 氯化铵 溶液多. (3)将70℃时的饱和氯化铵、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混合,闻到 刺激性 气味. 【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铵态氮肥的检验. 【分析】(1)根据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及变化趋势分析; (2)根据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在70℃和20℃时对应的溶解度分析; (3)根据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反应以及70℃氯化钠的溶解度分析. 【解答】解:(1)由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在每个温度下始终小于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所以氯化铵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不能相交; (2)7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所以对应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氯化铵溶液中多.当等质量的氯化铵、氢氧化钠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由于溶液质量相等,而两者中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所以会析出更多的晶体; (3)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氨气,所以有刺激性氨味,有气体冒出,由于70℃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36g,小于氯化铵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所以生成的氯化钠会有部分析出. 故答案为:(1)不能; (2)NaOH(氢氧化钠),NH4Cl(氯化铵); (3)刺激性.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溶解度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要会灵活运用溶解度的概念. 18.依据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 .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配平即可; (2)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3)实验过程①②分析,注意变量的控制. 【解答】解:(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立即改通O2,a中由于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无明显现象,b中由于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 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3)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故答案为:(1)4P+5O22P2O5;(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实验的设计过程.掌握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要会根据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去分析具体的实验现象.特别注意物质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9.某学校研究小组从废干电池筒内的物质(含有C、MnO2、ZnCl2、NH4Cl等)进行回收MnO2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 (1)操作②后要进行洗涤,判断洗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 硝酸银 溶液,如果不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已洗净.操作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O2 . (2)为检验获得的MnO2,可在试管中加入获得的MnO2和适量5%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并在试管口用 带火星的木条 检验生成的气体. (3)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用于高温电解,既可高效制备合成气(CO+H2),又可实现CO2的减排,其工作原理如图2. (Ⅰ)在c极上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水电解产生氢气,然后氢气与CO2反应产生CO.写出电极c上发生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H2═CO+H2O (反应条件略). (Ⅱ)该反应中将电能转化为 化学 能.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氯化物中的氯化银不溶分析加入的溶液;根据黑色固体中有二氧化锰和碳,分析操作③中的化学变化; (2)根据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可生成水和氧气,并根据氧气助燃的性质进行检验;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的条件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能量的转化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 (1)因为操作②后进行洗涤,洗去的是ZnCl2、NH4Cl,所以我们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不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已洗净.这时剩余的物质是二氧化锰和碳,碳会在空气中燃烧,所以操作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故答案为:硝酸银;C+O2CO2; (2)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可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式是:2H2O22H2O+O2↑;氧气有助燃的性质,在试管口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3) (Ⅰ)电极c上第二步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水,故填:CO2+H2═CO+H2O; (Ⅱ)该反应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填:化学. 答案: (1)硝酸银;C+O2CO2; (2)带火星的木条; (3)(Ⅰ)CO2+H2═CO+H2O; (Ⅱ)化学. 【点评】本题考查回收二氧化锰的实验操作、化学反应式的书写、Cl离子的检验等,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简答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0.A、B、C、D、E分别是稀盐酸、烧碱溶液、石灰水、氯化钙溶液、纯碱溶液中的一种.向含有A、E的混合溶液中加入C溶液,溶液的pH与加入C溶液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将B、C的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产生.回答下列问题: (1)纯碱溶液呈 碱性 性,氯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 (2)上述物质中,其溶质属于盐的是 氯化钙溶液、纯碱溶液 (填名称). (3)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B 石灰水 ,D 烧碱溶液 . (4)写出图中a﹣b、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 2HCl+Na2CO3=2NaCl+H2O+CO2↑ ; b﹣c: Na2CO3+CaCl2=2NaCl+CaCO3↓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观察坐标,开始溶液的pH小于7,说明溶液呈酸性,一定含有稀盐酸,能与盐酸共存的物质是氯化钙,故A和E是盐酸和氯化钙,加入C的溶液,pH增大到7,不再改变,然后反应一段时间pH再增大,说明加入的C能与氯化钙反应,故C是碳酸钠; 【解答】解:观察坐标的起点,开始溶液的pH小于7,说明溶液呈酸性,一定含有稀盐酸,五种物质中能与盐酸共存的物质是氯化钙,故A和E是盐酸和氯化钙,加入C的溶液,pH增大到7,不再改变,然后反应一段时间pH再增大,说明加入的C能与氯化钙反应,故C是碳酸钠,故: (1)纯碱溶液呈碱性性,氯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 (2)上述物质中,其溶质属于盐的是氯化钙溶液、纯碱溶液. (3)根据“将B、C的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推测B为石灰水,D为烧碱溶液. (4)a﹣b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H2O+CO2↑; b﹣cb﹣c段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其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2NaCl+CaCO3↓. 故答案为: (1)碱性;(2)氯化钙溶液、纯碱溶液;(3)石灰水;烧碱溶液; (4)2HCl+Na2CO3=2NaCl+H2O+CO2↑; Na2CO3+CaCl2=2NaCl+CaCO3↓. 【点评】本题以坐标的形式考查了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的先后顺序是解题的关键. 21.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室一片久置的铜片表面附着有一层绿色固体,查阅资料得知绿色固体是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加热产生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下面是小组同学回收铜的实验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Ⅰ、Ⅱ、Ⅲ都需要进行过滤的操作,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 .溶液A所含的溶质有 H2SO4、CuSO4 (填化学式)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步骤Ⅲ Fe+H2SO4=FeSO4+H2↑ ,步骤Ⅴ CO+CuOCu+CO2 . (3)同一久置铜片分别通过途径甲和途径乙最终得到的铜的质量是:途径甲 等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乙. (4)途径甲比途径乙更好的理由是 不用加热更节能(或没有用到有毒物质更安全等等) (答一点).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解答;根据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解答; (2)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解答; (4)根据反应途径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Ⅰ、Ⅱ、Ⅲ都需要进行过滤的操作,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和漏斗.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稀硫酸过量,溶液A所含的溶质有H2SO4、CuSO4; (2)溶液A所含的溶质有H2SO4、CuSO4,加入过量的铁粉,铁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固体B是铁与铜的混合物,加入适量的稀硫酸,铜与硫酸不反应,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步骤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加热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气体,黑色固体C是氧化铜,氧化铜和CO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步骤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CuOCu+CO2; (3)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同一久置铜片分别通过途径甲和途径乙最终得到的铜的质量是途径甲等于途径乙. (4)途径甲比途径乙更好的理由是不用加热更节能(或没有用到有毒物质更安全等等). 答案: (1)漏斗; H2SO4、CuSO4; (2)Fe+H2SO4=FeSO4+H2↑; CO+CuOCu+CO2; (3)等于; (4)不用加热更节能(或没有用到有毒物质更安全等等) 【点评】本题通过实验探究碱式碳酸铜的受热分解产物,属于中档题.解题时猜想要有依据,不能凭空猜想. 四、实驗題(本大题包括2小題,共20分) 22.(12分)(2016•澄海区模拟)实验室有下列的仪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50g质量分数5%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甲图中的仪器是 试管 (填名称),还缺少的仪器是 托盘天平 ;在量取水时,若仰视量筒凹液面的最低处,其他操作规范,则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 (2)乙图A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请指出中的一处错误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若用乙图B来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 . (3)实验室用可图B或C来制取CO2,C装置相对于B操作上的优点是 能使反应随时停止随时开始(或能随关随停) ;用排空气法收集CO2,检验CO2集满的操作是 把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熄灭,证明已收集满 . (4)如图丙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装置,请把图丙补充完整. (5)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发生装置如乙图图C所示.打开止水夹,若发现稀硫酸未能与有孔塑料板上锌粒接触,但此时已无稀硫酸可加,为不影响生成的气体量,则下列物质中,最适宜从长颈漏斗中添加的是 AC (填字母). A.水 B.碳酸钠溶液 C.硫酸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1)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的仪器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检验CO2集满的方法进行分析; (4)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装置进行分析; (5)根据酸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的仪器有烧杯、量筒、托盘天平、玻璃棒、胶头滴管,故不需要的仪器是试管,需要增加的仪器是托盘天平,若仰视量筒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量取的水多,故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如果加热固体则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有水产生,倒流炸裂试管;如果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则是固液反应不需加热,所以用B装置制取,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 (3)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可以用B或C,C装置相对于B操作上的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停止随时开始(或能随关随停);检验CO2集满的操作是把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熄灭,证明已收集满;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利用洗气瓶应短进长出,所以补全装置如图; (5)根据稀硫酸的性质,稀硫酸能和碱反应,能和盐反应,因为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都能与硫酸反应,所以为不影响生成的气体量,不能加入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故答案为:(1)试管;托盘天平;小于; (2)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2H2O22H2O+O2↑; (3)能使反应随时停止随时开始(或能随关随停); 把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熄灭,证明已收集满; (4)图如: (5)A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检验CO2集满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装置;酸的性质,综合性高. 2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传统腌制松花蛋的主要配料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该小组的同学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并对料浆澄清液(“滤液”)的主要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 料液的主要成分(H2O除外)是什么? 【关于料液的猜想】 小东认为:滤液中含有NaCl、Na2CO3、Ca(OH)2 小西认为:滤液中含有NaCl、NaOH、Na2CO3 小南认为:滤液中含有NaCl、NaOH、Ca(OH)2 小北认为:滤液中含有NaCl、NaOH (1)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 小东 的猜想一定不成立,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2CO3+Ca(OH)2═CaCO3↓+2NaOH . 【设计实验探究】 (2)根据实验①可知 小南 的猜想不成立,根据实验③可知 小西 的猜想成立,通过实验②无法判断小西的猜想能否成立,理由是 稀盐酸太少,如果不足以和氢氧化钠反应时,即使含有碳酸钠,也不产生气泡 . 【应用拓展】 (3)松花蛋味道鲜美,但直接食用会稍有涩味.如果将松花皮蛋蘸上 食醋 (填常见的一种调料)食用,则轻微涩味会被去除,味道变得更为鲜美可口. (4)现在有的皮蛋厂直接用烧碱(NaOH)代替生石灰和纯碱,但制得的皮蛋口感却不鲜美.烧碱一定要密封保存,其理由是 AB (选序号填空). A.烧碱易吸水潮解 B.烧碱易吸收空气中的CO2而变质 C.烧碱具有强腐蚀性 D.烧碱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2)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向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稀盐酸再和碳酸钠反应;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3)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能和显碱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4)氢氧化钠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小东的猜想一定不成立,理由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填:小东;Na2CO3+Ca(OH)2═CaCO3↓+2NaOH. (2)根据实验①可知小南的猜想不成立,根据实验③可知小西的猜想成立,通过实验②无法判断小西的猜想能否成立,理由是:稀盐酸太少,如果不足以和氢氧化钠反应时,即使含有碳酸钠,也不产生气泡. 故填:小南;小西;稀盐酸太少,如果不足以和氢氧化钠反应时,即使含有碳酸钠,也不产生气泡. (3)松花蛋味道鲜美,但直接食用会稍有涩味.如果将松花皮蛋蘸上食醋食用,则轻微涩味会被去除,味道变得更为鲜美可口. 故填:食醋. (4)烧碱一定要密封保存,其理由是烧碱易吸水潮解,烧碱易吸收空气中的CO2而变质. 故填:AB.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4.PX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从化纤织物到食品包装,从医疗设备到家用电器,都要用到它的合成产物.PX的化学名称为对二甲苯,是一种低毒化合物,请回答:H:1 C:12 O:16 (1)对二甲苯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其,“”代表碳原子,“”代表氢原子.试根据分子模型写出对二甲苯的化学式 C8H10 • (2)对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6 ,对二甲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 48:5 ,对二甲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90.6% (结果精确到0.1%).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1)由对二甲苯的分子结构模型图,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1个对二甲苯分子是由8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则其化学式为:C8H10. (2)对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1×10=106. 对二甲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10)=48:5. 对二甲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90.6%. 故答案为:(1)C8H10;(2)106;48:5;90.6%.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11分)(2016•广东模拟)为分析某由氧化铜和铜组成的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现取3份该混合物各20g,分别缓慢加入到50g、100g、150g某稀硫酸中,测得三组实验数据如表: 第I组 第Ⅱ组 第Ⅲ组 稀硫酸的质量/g 50 100 150 溶解固体的质量/g 10.0 16.0 16.0 根据实验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第I组实验中反应物 氧化铜与稀硫酸 (填“氧化铜“、“稀硫酸”或“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完. (2)20g样品中含氧化铜的质量为 16 g. (3)根捃第Ⅰ组数据计算所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将第Ⅱ组混合物过滤,在滤液中滴加10%的NaOH溶液,画出在该混合溶液中加入10%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图.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样品中的氧化铜和硫酸反应而铜不和硫酸反应, (2)样品中的氧化铜和硫酸反应而铜不和硫酸反应,第一组实验50g稀硫酸溶解掉固体的质量是10.0g,第二组实验是100g稀硫酸溶解掉固体的质量是16.0g,由此得出结论,第一组实验酸不足,第二组实验酸剩余氧化铜完全反应掉,从而可求出20g样品中含氧化铜的质量,利用质量分数的公式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3)由上分析第一组实验酸完全反应,因此可利用第一组实验中的数据和CuO+H2SO4═CuSO4+H2O 求出所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4)由上分析第二组实验中酸有剩余,当往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我们可看成氢氧化钠溶液先和酸反应再和硫酸铜反应.利用第二组实验中的数据和CuO+H2SO4═CuSO4+H2O 计算出剩余的稀硫酸的质量,从而得到起点坐标,然后再利用CuSO4+2NaOH=Cu(OH)2↓+Na2SO4 求出和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以及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从而得到折点坐标. 【解答】解:(1)样品中的氧化铜和硫酸反应而铜不和硫酸反应,第I组实验中反应物是氧化铜与稀硫酸;故填:氧化铜与稀硫酸; (2)20g样品中含氧化铜的质量16g,故填:16. 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100%=80%,故填80%. (3)设: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CuO+H2SO4═CuSO4+H2O 80 98 10g 50g•x x=24.5%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4.5%. (4)设和16g氧化铜反应的稀硫酸质量为y,生成的硫酸铜的质量为z. CuO+H2SO4═CuSO4+H2O 80 98 160 16g 24.5%y z 解得 y=80g 解得 z=32g 设和(100g﹣80g)稀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m. H2SO4+2NaOH=Na2SO4+2 H2O 98 80 (100g﹣80g)×24.5% 10%m 解得m=40g因为向有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可以看成氢氧化钠溶液先和硫酸反应再和硫酸铜反应,所以我们得到起点坐标(40,0). 设和生成的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n,反应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为w. CuSO4+2NaOH=Cu(OH)2↓+Na2SO4 160 80 98 32g 10%n w 解得n=160g,w=19.6g 和剩余的稀硫酸以及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总和是40g+160g=200g,所以我们得到折点坐标(200,19.6),故绘制图象如图. 【点评】本题利用图表的方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绘制图象的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