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6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及答案
年中考化学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专题 1.(2014广州)同学们在实验室用混合两种固体药品的办法自制“钾,氮复合肥料”,使用到的药品有KCl,K2SO4,NH4HCO3,NH4Cl.同学们制得了成分不同的“钾,氮复合肥料”,从中抽取一份作为样品探究其成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限选试剂:稀HCl,稀H2SO4,BaCl2溶液,AgNO3溶液,蒸馏水 (1)提出合理假设.所抽样品的成分有4种可能: 假设1:KCl和 NH4HCO3;假设2:KCl和NH4Cl; 假设3:K2SO4和 NH4HCO3;假设4: . (2)形成设计思路. ①甲同学先提出先用AgNO3溶液确定是否含有KCl,你是否同意并说出理由: . ②乙同学提出先确定是否含有NH4HCO3,则可以选择的试剂是 . (3)完成实验方案.请填写实验操作,与表中结论相符的预期现象.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步骤1: 假设2成立 步骤2: (1)K2SO4和NH4Cl. (2)①不同意,因为氯化铵和硝酸银反应也能够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②稀盐酸或稀硫酸. (3)不产生气泡;不产生白色沉淀. 2.(2014安徽)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酚酞试液滴人某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作如下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酚酞与O2发生了反应; 乙同学: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 丙同学:可能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你认为可能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写一条即可)。 【设计实验】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 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消失 甲同学猜想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2.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人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 (2)乙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于是认定自己的猜想正确。请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若答对第(3)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丙同学使用了色度传感器测溶液的颜色。他在a、b、c三个比色皿中分别加入等量5%、10%、20%的NaOH1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值(透过率)为100%]。请你观察右图回答问题。①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推测5%的NaOH溶液滴加2滴酚酞试液后褪为无色的时间约为( ) A.小于30s B.30-90s C.90-140s D.140-180s E.180-280s F.大于280s 滴入酚酞溶液的多少、滴入酚酞溶液的浓度大小以及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杂质等. (1)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 除去溶液中的氧气 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消失 甲同学猜想不正确 2.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 隔绝氧气 (2)2NaOH+CO2=Na2CO3+H2O;若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试管中溶液的红色也能褪去 (3)①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酚酞试液变红后褪色越快;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小,色度值越大.②F 3.(2014北京)下列字母 A~H 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由氢、碳、氧、氯、钠、钙、铁中的 2﹣3种元素组成. (1)A 有强烈的腐蚀性,易潮解,无色酚酞溶液遇A的稀溶液变红,A 的俗称是 (2)红色粉末B与气体C反应得到黑色粉末,化学方程式为 . (3)D和E均含两种元素.如图所示,将D的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变黄,有气泡产生;烧杯中聚集的肥皂泡能被点燃.E中含有的元素是 ,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F、G、H 分别与D的溶液反应,均有水生成.将F的溶液与G的溶液混合,生成 白色沉淀H.F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火碱(烧碱,苛性钠) (2)Fe2O3+3CO 2Fe+3CO2 (3)Fe,O; Fe+2HCl=FeCl2+H2↑,Fe2O3+6HCl=2FeCl3+3H2O (4)Ca(OH)2+Na2CO3=CaCO3↓+2NaOH 废液 加入过量A 操作a 固体 液体 加入适量B 操作a Cu 液体 操作b FeSO4晶体 4.(2014咸宁)某工厂欲从只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其工业流程如下: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 (2)在操作b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作用是 。 (3)写出流程中固体的成分 (写化学式),写出加入过量A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加入适量B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过滤 (2)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使液体受热均匀) (3)Fe、Cu Fe + CuSO4 == FeSO4 + Cu Fe + H2SO4 == FeSO4 + H2↑ 5.(2014北京)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通过实验验证、探究它们的化学性质. 【查阅资料】 ①Na2CO3+CaCO3═CaCO3↓+2NaCl ②2NaHCO3 Na2CO3+CO2↑+H2O ③Ca(HCO3)2 易溶于水. ④CaCl2 溶液分别与 NaHCO3、Na2CO3 溶液等体积混合现象(表中的百分数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NaHCO3 Na2CO3 0.1% 1% 5% 0.1% CaCl2 0.1% 无明显现象 有浑浊 有浑浊 有浑浊 1% 无明显现象 有浑浊 有浑浊,有微小气泡 有沉淀 5% 无明显现象 有浑浊 有浑浊,有大量气泡 有沉淀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装置 主要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 1 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Na2CO3和 NaHCO3溶液,再分别滴加盐酸 2支试管中均有气泡产生 向Ⅱ中加入试剂a,向Ⅰ Na2CO3受热时Ⅱ 实验 2 中加入少量Na2CO3或NaHCO3固体,分别加热一段时间 中无明显现象 NaHCO3受热时Ⅱ中出现 浑浊 实验 3 向Ⅱ中加入试剂 a,向Ⅰ中加入少量5%的NaHCO3溶液,再滴加5%的CaCl2溶液 Ⅰ中出现浑浊,有气泡产生Ⅱ中出现浑浊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中,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2中,试剂a为 . (3)实验3中,NaHCO3 与 CaCl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CaCl2═ + + + H2O 【反思与评价】 (1)实验 2 中,加热 NaHCO3后,试管Ⅰ中残留固体成分可能为 (写出所有可能). (2)资料④中,NaHCO3溶液与 CaCl2 溶液混合的现象中,有些只观察到浑浊、未观察到气泡,原因可能是 . (3)用2种不同的方法鉴别Na2CO3和NaHCO3 固体,实验方案分别为: ① . ② . (1)NaHCO3+HCl═NaCl+H2O+CO2↑. (2)澄清的石灰水 (3)CaCO3↓ 2NaCl CO2↑+ 【反思与评价】 (1)Na2CO3; Na2CO3,NaHCO3 (2)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生成的 CO2 量较少,CO2溶于水,因此没有气泡 (3)①各取少量 0.1% 的 NaHCO3 和 Na2CO3 加入等质量的 5%的 CaCl2 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为 NaHCO3,若观察到浑浊则为 Na2CO3 ②各取少量 Na2CO3 和 NaHCO3固体于实验 2 装置中,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为 NaHCO3,若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固体为 Na2CO3 6.(2014福州)为探究气体X的组成,某兴趣小组进行图12所示实验(固定装置未画出)。 【资料在线】 (1)加热条件下,气体X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 (2)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气体X反应。无水氯化钙可吸收气体X。 (3)本实验条件下,氮气密度为1.15g·L-1,装置内空气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对相关数据测定的影响 可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取一定量氧化铜,准确称得其质量为2.40g。 (3)按图12所示装入药品,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I(见表1)。 (4)连接A、B、C装置,将气体X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后,连接上D装置,读数后开始加热。当A装置中氧化铜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再次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II(见表1)。 【实验装置】 氧化铜 玻璃管 【相关数据】 【回答问题】 (1)B装置中氯化钙吸水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 ,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全,停止加热, 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 。 (3)分析实验测量的数据,生成水的质量为 g,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g。 由此推知,气体X中一定 (填“有”或“没有”)氧元素。 (4)通过计算推导出气体X的化学式。 7.(2014广东省) “烧碱同学”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 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 过。见题18图。 (1)请你在答题卡中用“连续线”画出烧碱 应行走的路线。 (2)烧碱在刚进迷宫时,碰到了两种阻止他 前进的物质,请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2NaOH+Cu Cl2 =2Na Cl +Cu(OH)2↓ CO2 +2NaOH = Na2CO3 + H2O 8.(2014广东省)(8分)Na2SO4是制造纸张、药品、染料稀释剂等的重要原料。某Na2SO4样品中含有少量 CaCl2和MgCl2,实验室提纯Na2SO4的流程如题21—1图所示。 题21-1图 (1)加入NaOH溶液可除去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添加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过量,可加入适量 . (填名称)除去。 (2)操作a的名称是 ,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3)溶液M中的溶质是Na2SO4和杂质NaCl,观察题21—2图的溶解度曲线,则操作b是:先将溶液M蒸发浓缩,再降温结晶、过滤。降温结晶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以下,因为Na2SO4的溶解度 。 (1)Mg2+;2NaOH+MgCl2═Mg(OH)2↓+2NaCl;稀硫酸; (2)漏斗(或铁架台); (3)30;在30℃以下比氯化钠小(或30℃以下硫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氯化钠大). 9.(2014龙岩)小李在化学实验技能考查中,完成“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并测碳酸钠溶液的pH”实验。 【实验一】小李取待测液甲、乙分别放置在试管①和②,再往两支试管中 滴入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根据现象推知,乙为碳酸钠溶液。 (1)实验中,小李应观察到试管②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指出:除盐酸外,还可使用其它试剂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请你选择一种不属于酸的试剂,并将鉴别实验中的预期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填入下表。 选择的试剂 预期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一支试管无明显现象; 另一支试管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小李用玻璃棒蘸取“实验一”后试管②中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小李的记录如下: 实验现象 结论 溶液沾在试纸上时,试纸缓慢地变色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Na2CO3溶液pH=3 (3)小李因操作错误,得出“Na2CO3溶液pH=3”的错误结论。指出小李操作错误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小李记录的“实验现象”中不科学的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有气泡冒出 Na2CO3+2HCl=2NaCl+H2O+CO2↑ (2) 选择的试剂 预期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出现白色浑浊) Ca(OH)2+Na2CO3=CaCO3↓+2NaOH (3)小李所取溶液为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的溶液 (4)试纸立即变色而非缓慢地变色 10.(2014厦门)氯化钾固体样品中混有少量碳酸钾和硫酸钾两种杂质,为了获得纯净的氯化钾,将样品溶解,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提纯.已知试剂1为氯化钾溶液,B、C为固体难溶物,每步骤加稍过量的试剂. (1)固体难溶物B含有碳酸钡和 ; (2)检验步骤①已除去杂质的方法(操作、现象、结论)是 ; (3)试剂Ⅱ中溶质的化学式: ,试剂Ⅲ的名称是 ; (4)由E获得氯化钾晶体的分离操作名称是 . (1)硫酸钡; (2)取少量A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如果没有出现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硫酸钾和碳酸钾已经除去; (3)K2CO3;盐酸; (4)蒸发结晶. 11.(2014厦门)已知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发生的主要反应:C+2CuO2Cu+CO2↑.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实验产物(假设反应物已完全反应)作如下探究: 探究一:检验产物的成份 【提出问题】实验产物是暗红色固体,很难观察到紫红色固体.暗红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氧化亚铜(Cu2O)为红色固体;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与假设】暗红色固体除铜外还可能含有Cu2O. 【设计实验】取少量暗红色固体,加入稀硫酸,如果观察到现象: ,说明暗红色固体含有Cu2O. 探究二:测定产物中Cu2O的含量 原理:Cu2O+H22Cu+H2O,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固定装置略去,碱石灰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1)装置a中用稀硫酸而不用稀盐酸,原因是 ; (2)若不加装置e,实验结果会偏高,原因是 ; (3)点燃酒精灯前涉及的部分操作如下,正确的顺序是 ①打开K2,关闭K1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连接仪器 ④关闭K2,打开K1,通氢气一段时间 (4)还可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 (填“a”、“b”或“c”)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探究一: 【设计实验】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探究二: (1)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能被碱石灰吸收,影响测定结果. (2)d中的碱石灰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3)③②④①. (4)c. 12.(2014漳州)某氯化钠样品中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设计如下过程除去杂质: 步骤Ⅰ:加足量的水溶解. 步骤Ⅱ: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的X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步骤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和 . (2)步骤Ⅱ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物质X是 溶液. (3)步骤Ⅱ得到的固体中主要含有的物质是 . 步骤Ⅱ中可以用过量的 溶液(填一种物质)代替氯化钡和氢氧化钠两种溶液,也可以达到相同实验目的 (4)步骤Ⅲ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步骤Ⅳ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 (1)烧杯和玻璃棒;(2)步Na2SO4+BaCl2=BaSO4↓+2NaCl;碳酸钠;(3)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钡;(4)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蒸发. 13.(2014漳州)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部分性质的探究过程: (1)用手触摸②的烧杯外壁,感觉发烫,这是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会 (填“吸热”或“放热”),该溶液呈 色;③中的溶液显 色. (2)从③到④溶液的颜色变化不明显,说明④中的溶液呈 性(填“酸”或“碱”). (3)c溶液和a溶液对比,c溶液颜色更浅. 【提出问题】 为什么继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溶液颜色会更浅?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 取少量c溶液滴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溶液中含较多的CO32﹣或HCO3﹣ 乙 另取少量c溶液滴入硝酸钙溶液 无明显现象 溶液中没有大量的 离子 【实验结论】 根据甲、乙两个实验得出的结论,写出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反思】 同种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时,可能得到不同的产物.如:碳在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 或 . (1)放热;无;红; (2)碱性; (3)【设计实验】碳酸根; 【实验结论】NaHCO3+HCl=NaCl+H2O+CO2↑ 【实验反思】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14.(2014兰州)为了鉴别碳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实验,分别取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到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发现废液变浑浊,同学们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那些物质? 【猜想】A.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和碳酸钾 B.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 C.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碳酸钾和氯化钙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出一种猜想) 【讨论】你认为 猜想不合理(填字母),请说明理由 .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 猜想正确 【反思交流】写出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猜想】氢氧化钾、氯化钾和氯化钙; 【讨论】C;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钙沉淀; 【实验设计】滴加适量的碳酸钾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反思交流】K2CO3+CaCl2═CaCO3↓+2KCl;反应物的量. 15.(2014佛山)在做盐跟盐反应的分组实验时,第一组学生 进行B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第二组学生进行BaCl2与Na2SO4溶液的反应。 实验结束后,两组同学将全部的浊液集中倒进一个废液缸中。浊液中白色沉淀物质是 和 。 化学兴趣小组对浊液进行过滤,探究滤液的成分。 【提出问题】滤液里除了NaCl外,还有什么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①: ; 猜想②:Na2SO4; 猜想③:Na2CO3; 猜想④:Na2CO3、Na2SO4 【实验探究】 若现象a只有白色沉淀,则猜想 成立;若现象a只有气泡产生,则猜想 可能成立;若现象b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则猜想 成立,若沉淀全部不溶解,则猜想 成立。X BaSO4 BaCO3 【提出猜想】BaCl2 【实验探究】① ③④ ④ ② 16.(2014揭阳)如图是模拟海水制盐的流程 (1)操作a的名称是 _________ ,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_________ (只写其中一种玻璃仪器). (2)为了证明第①步所加的Ca(OH)2溶液已过量,某同学取少量①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向其中继续加入Ca(OH)2溶液,若 _________ (填实验现象),则证明Ca(OH)2溶液已过量. (3)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对滤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了含有水和氯化钠外,还含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根据实验①②③的操作后,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由于在②中加入了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所以滤液中除了含有水和氯化钠外,还仅含过量的 _________ . 猜想二:由于在①加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和氯化钙,所以滤液中除了含有水和氯化钠外,只含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钙. 猜想三:由于②所加的过量碳酸钠在①之后,所加的碳酸钠把①中反应生成的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钙全部除去,所以滤液中除了含有水和氯化钠外,还含有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验证猜想】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推断 1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振荡,静置 _________ 滤液中还含有 _________ 溶质 2 取步骤1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后,取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 _________ (填指示剂) _________ 滤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结论】经过兴趣小组的实验分析,推出猜想三是正确的. 【反思与拓展】为了使制得的精盐水只含有水和氯化钠,步骤④的作用是除去杂质,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如果要将精盐水继续提纯成NaCl晶体,应进行 _________ 操作. (1)过滤;漏斗(或玻璃棒或烧杯) (2)无白色沉淀产生 (3)【提出猜想】猜想一:碳酸钠;猜想三:氢氧化钠;碳酸钠 【验证猜想】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推断 1 产生白色沉淀 碳酸钠 2 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反思与拓展】NaOH+HCl═NaCl+H2O或Na2CO3+2HCl═2NaCl+H2O+CO2↑;蒸发结晶 17.(2014梅州)糕点疏松剂的主要成分中还有碳酸氢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酸氢钠的化学幸会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一】 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约为10。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碳酸氢钠溶液呈 。 【探究实验二】 碳酸氢钠能否与酸反应: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现象为 。结论: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 【探究实验三】 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在 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1) 加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2) 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震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通过进一步实验来确定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的成分。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氯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酚酞溶液、蒸馏水、试管、胶头滴管 序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① 取少量加热后的固体产物放入试管A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振荡溶解,滴加足量_________,振荡,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产物含Na2CO3 ② 取操作①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B中,滴加_________。 _________ 产物不含NaOH (4)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碱性;产生大量气泡;氯化钙;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2NaHCO3Na2CO3+CO2↑+H2O. 18.(2014贺州)在化学实验探究课上,化学老师交给化学兴趣小组一包可能含有Na2SO4、NaNO2(亚硝酸钠)、NaCl(至少含有两种物质)的白色粉末,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参与探究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 (1)提出问题: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查阅资料 化学式 酸碱性 与稀盐酸作用 毒性 NaNO2 碱性 放出棕红色气体 有 NaC1 中性 不反应 无 (3)提出猜想: 猜想Ⅰ:只含有NaCl、Na2SO4 猜想Ⅱ:只含有NaCl、NaNO2 猜想Ⅲ:只含有 猜想Ⅳ:含有NaCl、Na2SO4、NaNO2 (4)进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一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两支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向试管1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向试管2滴入过量的氧化钡溶液. 试管1:溶液变红色 试管2:无明显现象 一定有 , 一定没有 . 步骤二 另取适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滴加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一定有 . (5)通过实验,猜想 成立. (6)写出步骤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7)拓展:粗盐中常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步骤是溶解、 、蒸发. (3)Na2SO4、NaNO2 (4)NaNO2、Na2SO4,NaCl (5)Ⅱ (6)AgNO3+NaCl=AgCl↓+NaNO3 (7)过滤 19.(2014玉林)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的碱石灰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碱石灰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 】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 。 【查阅资料 】①碱石灰是由CaO和NaOH固体混合而成,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燥气体。②熟石灰固体溶解度小,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少,可以忽略不计。 【提出猜想 】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CaO、NaOH、Ca(OH)2、CaCO3和 。 【实验探究 】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过程如下: ①小明取部分该碱石灰样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碱石灰样品中不含 。继续加足量水,振荡,静置后有白色沉淀,小明认为碱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小美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从小明的试管中取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把过程②所得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解释与结论 】根据以上探究: ①你认为该包碱石灰样品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②实验探究过程③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是 。 【迁移应用】下列气体①氢气 ②氧气 ③一氧化碳 ④氯化氢 ⑤二氧化硫 ⑥氨气 ,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④⑤ D. ⑤⑥ 【提出问题 】这包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 】Na2CO3 【实验探究 】①CaO、NaOH Ca(OH)2+ Na2CO3=2NaOH+ CaCO3↓ 【解释与结论 】①Na2CO3、Ca(OH)2 ; CaCO3 ②NaCl 、NaOH、BaCl2 【迁移应用】C 20.(2014安顺)一次实验课上,细心的小红,小敏同学同时发现盛有NaOH溶液的试剂瓶塞外有少量白色粉末.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①白色粉末是NaOH固体 ②白色粉末是Na2CO3固体 ③白色粉末是NaOH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上述猜想,小红小敏取白色粉末置于烧杯中,加入水配制成溶液. (1)小红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实验说明猜想 不成立. (2)能否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来证明上述猜想 不能 (填能或不能),你的理由是 (3)为了探究另外两个猜想哪个成立,小敏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后溶液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变红,表明猜想③成立. (4)用化学方程式解释NaOH变质的原因 ,该事实说明NaOH溶液或固体都必须密封保存. (1)①; (2)不能;NaOH的水溶液和Na2CO3的水溶液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Na2CO3+Ca(OH)2 ═CaCO3↓+2NaOH; (4)2NaOH+CO2 =Na2CO3+H2O. 21.(2014黔东南)学习了CO2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Mg能在CO2中燃烧:2Mg+CO2═2MgO+C,所以镁着火不能来CO2来灭火,但没有找到有关Na能否与CO2反应的介绍.于是同学们展开了钠着火能否用CO2来灭火的探究. 【提出猜想】钠能发生类似于CO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集气瓶中继续燃烧. 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 ①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也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②Ba(OH)2溶于而BaCO3不溶于水. ③Na2CO3的存在会干扰NaOH的检测. 基于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Ⅰ.Na2O、C;Ⅱ _________ 、C;Ⅲ.NaOH、C;Ⅳ.Na2O、Na2CO3、C 通过理论分析,猜想 _________ (填序号)肯定错误的,理由是 _________ 【验证猜想】 步骤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结论(燃烧产物判断) (1) 将产物溶于适量水中 部分溶解,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C (2) 取少量(1)所得上层溶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_________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Na2CO3 (3) 取少量(2)所得上层清液,加入 _________ 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 _________ 在步骤(2)中BaCl2溶液为什么要加入至过量?其原因是: _________ . 【结论】猜想 _________ (填序号)是正确的. 【提出猜想】4Na+CO22Na2O+C; 【实验】Na2CO3;Ⅲ;NaOH中有氢元素而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Ⅲ错误; 【验证猜想】 步骤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结论(燃烧产物判断) (1) (2) 有白色沉淀生成 (3) CuSO4(或CuCl2) Na2O 完全除去Na2CO3,以免Na2CO3干扰NaOH的检验; 【结论】Ⅳ. 22.(2014铜仁)小红同学想探究实验室中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横线上的①~⑦七个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CaCl2。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①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1)请你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② 。 (2)分别取少量该废液和CaCl2溶液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做对比试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3)你认为小红的实验 ③ (填“能”或“不能”)证明她的猜想,理由是④ 。 (4)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 ⑤ (填字母:A、石蕊试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 稀盐酸 )来代替酚酞试液,理由是 ⑥ 。 (5)若实验证明了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⑦ ,反应完成后过滤就可得到只含CaCl2一种溶质的溶液。 ①HCl ②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③不能 ④酚酞试液遇酸性、中性溶液不显色,遇碱性液才显红色(合理的可酌情给分) ⑤A ⑥石蕊试液遇酸性液显红色 ⑦CaCO3(或碳酸钙) 23.(2014遵义)定性和定量结合既是化学的重要思想,也是研究物质组成的重要方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检测实验室用H2还原CuO所得红色固体Cu中是否含有Cu2O(红色),进行了认真的探究.请你一起踏上探究之路,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①无水CuSO4遇水变蓝 ②高温灼烧CuO生成Cu2O和O2 ③Cu2O与稀H2SO4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1 取该红色固体加入适量稀H2SO4,实验现象为 ,结论为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 方案2 装置如图所示,拟通过干燥管中CuSO4变蓝来判断红色固体是否含有Cu2O. (1)为确保探究的科学、合理、安全.实验中还应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号) ①加热前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②在氢气发生器与硬质玻璃管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 ③在盛有CuSO4的干燥管后再连接一个装有浓H2SO4的洗气瓶 (2)由方案2实验后得出结论: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写出红色固体Cu2O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方案3 称得干燥坩埚(常用于固体加热的容器)的质量为ag,取红色固体置于坩埚中称得总质量为bg,在空气中高温灼烧至质量恒定,称得最后坩埚与固体总质量为cg. (1)该实验方案最少得进行 次称量; (2)若确认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则c与a,b应符合的数学关系式为 . 方案1:溶液变为蓝色; 方案2:(1)①②③; (2)H2+Cu2O2Cu+H2O; 方案3:(1)4; (2)cく. 24.(2014河北)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 (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 ,证明有水生成. (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了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 ,析出了氢氧化钙.2·1·c·n·j·y 同学们又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 .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 (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 (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 .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答一条即可). 实验验证:(1)烧杯内壁有水雾; (2)Ca(OH)2+CO2═CaCO3↓+H2O; 溶解度变小; 【交流讨论】炭黑; 【实验验证】(1)阻挡生成的炭黑,防止生成的炭黑与氧化铜反应; (4)先撤酒精灯,稍后撤蜡烛; 【拓展应用】增大氧气的浓度. 25.(2014河南)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1)下列实验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填字母代号). a.烧杯 b.量筒 c.试管 d.蒸发皿 (2)某化学小组选用以下装置和药品进行探究实验. ①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若将A、B连接,A中产生的气体并不能使B中的溶液变浑浊,这是为什么? ③若要制取一瓶较为纯净、干燥的CO2,所选用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接 、 接 、 接 . (3)为探究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了以下实验. ①X为 ;乙与硝酸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操作I和操作Ⅱ中都要用到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操作Ⅱ中的作用是什么? (4)某工厂变废为宝,探究用废硫酸等来制取所需产品.现有废硫酸4.9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与足量废铁屑反应来制取硫酸亚铁,同时将生成的全部氢气通入足量氧化铜中并加热(H2+CuO═Cu+H2O),请计算理论上最多可生产铜的质量. (1)b; (2)①CaCO3+2HCl═CaCl2+CO2↑+H2O;②浓盐酸易挥发,使CO2中混有HC1,不能生成CaCO3沉淀;③g;f; e;d; h; (3)①锌(或Zn); ZnSO4+Ba(NO3)2=BaSO4↓+Zn(NO3)2; ②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解:设理论上最多可生产铜的质量为x. 因为:Fe+H2SO4═FeSO4+H2↑ 和H2+CuOCu+H2O 可得关系式:H2SO4~H2~Cu 98 64 4.9 t×20% x x=0.64t 答:理论上最多可生产铜的质量为0.64 t. 26.(2014哈尔滨)化学自主学习小组同学实验探究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 【提出问题】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MgCl2 猜想二 :(1)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向溶液B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搅拌,开始时无明显现象,继续滴加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 【表达与交流】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白色沉淀刚开始出现时,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3)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解释与结论】猜想二成立。 【反思与评价】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4)___________________。 (1)MgCl2 HCl (2)开始时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量少,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待稀盐酸耗尽后,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出现白色沉淀。 (合理即可) (3)Na+ Mg2+ Cl- 27.(2014齐齐哈尔)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定实验室里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 【提出问题】NaOH固体是否变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没变质,全部是NaOH; 猜想2:全变质,全部是Na2CO3 猜想3:部分变质,既含有NaOH,又含有Na2CO3;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并回答所给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称取上述固体样品8g溶于100mL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 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 _________ 说明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①中的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测出pH pH=10 说明固体中,还一定含有 _________ (填化学式). 上述步骤①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上述猜想中 _________ 是正确的. 【拓展】 (1)为测定出该NaOH固体的变质程度,继续将上述白色沉淀过滤、洗净、干燥,称得其质量为2g,则固体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 (假定试剂中无其它杂质). (2)要除去氢氧化钠中含有的碳酸钠,所用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 【反思】通过探究,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产生白色沉淀; NaOH; 使样品中的Na2CO3完全反应; 猜想3; (1)73.5%; (2)Na2CO3+Ca(OH)2═CaCO3↓+2NaOH. 28.(黑龙江龙东)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氧化钙和固体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没有变质,只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猜想二:部分变质; 猜想三:完全变质,含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则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如下图所示: 【解释与结论】 由操作②的现象判断:猜想三___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由操作⑤⑥的现象判断滤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由此判断猜想一不成立,得出结论。 【反思与评价】实验室中碱石灰应该______________保存。 【猜想与假设】碳酸钙、碳酸钠;2NaOH+CO2=Na2CO3+H2O; 【解释与结论】(1)不成立;Na2CO3; 【反思与评价】密闭. 29.(2014绥化)牙膏摩擦剂的类型很多,如CaCO3,SiO2或它们的混合物.某兴趣小组对牙膏摩擦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1】某品牌牙膏中是否含有CaCO3? 【查阅资料】二氧化硅不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方案】 ①取少量牙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出现气泡,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摩擦剂中含有 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②取实验①中的溶液,加入碳酸钾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__ . 【提出问题2】该牙膏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如图连接好装置后,发现一处明显的错误,改正为 _________ ; (2)重新连接好装置,并 _________ ; (3)在B装置中加入牙膏样品8.00g; (4) _________ K1, _________ K2(填“打开”或“关闭”),向牙膏样品中滴入10%的盐酸,至B中无气泡产生时,停止滴加盐酸; (5) _________ ,至C中不再产生沉淀; (6)将C装置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量其质量.实验数据如图(已知此品牌牙膏中的其他成分不和盐酸反应,装置内试剂均足量.)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若没有A装置,则测定结果将 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D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 . (3)据上面数据,计算该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___ . 【实验方案】①CO32﹣;②K2CO3+CaCl2=CaCO3↓+2KCl; 【实验步骤】(1)C中导管应“长进短出”;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关闭;打开;B中不再产生气泡; (5)关闭K2,打开K1,缓缓通入空气;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偏大;(2)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扰,防止干扰实验测定; (3)25% 30.(2014·随州 )实验室中的药品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里久置于空气中变质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Na2O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2)CaCl2溶液为中性 [猜想]I:固体为Na2O2、NaOH、Na2CO3的混合物 II: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III:固体为NaOH IV:固体为Na2CO3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直至完全溶解 猜想I不成立 ②取少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 证明有Na2CO3存在 ③ 证明有NaOH存在 综合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猜想II是成立的。 [反思评价](1)实验操作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操作②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的目的是 【答案】[实验探究]①无明显现象(或无气泡产生)②产生白色沉淀③ 取少量②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酚酞试液变红[反思评价](1)Na2CO3+CaCl2=CaCO3↓+2NaCl(2)除去溶液中的Na2CO3,防止干扰NaOH的鉴定 31.(2014咸宁)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假设: 【猜 想】猜想一:没有变质; 猜想二:部分变质; 猜想三: ① 。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 【进行实验】对猜想二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 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滴 入适量的 ② 溶液。 ③ 猜想二正确 2.静置上述溶液,取上层清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 ④ 溶液 ⑤ 写出现象③的化学方程式 ⑥ 。 【反 思】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存。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表示) ⑦ 。 ①全部变质 ②BaCl2(CaCl2 、 Ba(NO3)2) (其余答案只要合理均可) ③有白色沉淀 ④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 ⑤溶液变红(溶液变蓝) ⑥Na2CO3 + BaCl2 ==2 NaCl + BaCO3↓ (Na2CO3 +CaCl2 == CaCO3↓ + 2NaCl) (其余答案只要合理均可) ⑦CO2 + 2NaOH == Na2CO3 + H2O 32.(2014湖北)小敏和小玉在实验室用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分别用甲、乙装置(气密性均良好)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实验,但均未发现澄清石灰水边浑浊.针对此现象,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小敏同学实验时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 . 【提出问题】小玉同学实验时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澄清石灰水变质.猜想二:反应产生的气体除了有二氧化碳外,还有氯化氢. 【查阅资料】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 【实验探究】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Ⅰ 将纯净的CO2通入到该实验所用的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的石灰水边浑浊 猜想一不成立 实验Ⅱ 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到 猜想二成立 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用丙装置(如图)在A、B中均加入实验Ⅱ所用试剂即可同时完成上述两个猜想的探究,其中B装置所起的作用是 . 如果看到 现象,则两个猜想都成立. 【实验反思】由实验可知,小玉同学实验时可能错误使用了一种药品,她使用的药品是 . (1)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2)【实验探究】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检验氯化氢气体是否除尽;A中有白色沉淀产生,B,C中无变化的; (3)浓盐酸 33.(2014孝感)有一种标签破损的片状胃药,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欲对该胃药的主要成分进行实验探究。已知该胃药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其主要成分是MgCO3、Al(OH)3中的一种或二种。 【查阅资料】①MgCO3受热能分解,且MgCO3的化学性质与CaCO3相似; ②Al(OH)3受热分解生成Al2O3 和H2O;③药品中的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少量该胃药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胃药中含有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和丙二位同学运用下图提供的装置,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确认该胃药的主要成分。虚线方框中的装置从下图B、C中选择组装。(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中空气的影响忽略不计)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乙同学选用B、C装置,按A→B→C顺序连接,点燃酒精灯加热 B中 , C中 。 该胃药中含有MgCO3、Al(OH)3 丙同学也选用B、C装置,按A→C→B顺序连接,点燃酒精灯加热 C中无明显现象,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胃药中不含有 【交流反思】实验小组经过交流与反思,认为乙同学的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处错误,请你指出该错误并说明理由: 。 (1)MgCO3或碳酸镁(1分) MgCO3+2HCl==MgCl2+H2O+CO2↑ (2分)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 Al(OH)3或氢氧化铝(每空1分) [交流反思]B、C装置连接顺序错误;气体先通过B装置会带出水蒸气,干扰水的检验 (或其它合理答案) 34.(2014宜昌)物质除杂是化学实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方法探究】为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小明设计了三种方案。 实验方案 方案A 二氧化碳 加热 混合气体 足量的氧化铜 方案B 混合气体 点燃 二氧化碳 方案C 上述方案中有两个是合理的,写出合理方案中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方法提炼】上述两种合理方案体现了物质除杂的不同思路: 思路一:将杂质直接转化为所需物质; 思路二:将所需物质转化为中间物质,再将中间物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方法运用】 运用思路一: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溶液,过滤、蒸发,即得氯化镁固体。 运用思路二: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氯化钠和硫酸钾。 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滤液C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 ; 步骤③中乙溶液是 (填化学式)溶液。 【方法探究】CO+CuOCu+CO2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2HCl=2NaCl+CO2↑+H2O (任写一个即可) 【方法运用】运用思路一:MgSO4(或硫酸镁) 运用思路二: 步骤①:BaCl2+K2SO4=2KCl+BaSO4↓ 滤液B:MgCl2、KCl、NaCl(或氯化镁、氯化钾、氯化钠) 步骤②:MgCl2+2NaOH=2NaCl+Mg(OH)2↓ 或MgCl2+Ca(OH)2=CaCl2+Mg (OH)2↓等 滤液C:OH-、Cl- 步骤③:HCl 35.(2014常德)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产品能高效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相对分子质量为122),它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碳酸盐和一种强氧化性的物质,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洗涤助剂之一。 【实验探究一】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 为探究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请按要求完成表格内容: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步结论(或解释) ① 向盛有过碳酸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 固体溶解 。 ② 向序号①的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 有大量气泡产生 ③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试管口 木条复燃 序号②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过碳酸钠溶于水能生成 (填化学式)。 ④ 取序号③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 小结 过碳酸钠的化学式是 ; 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探究二】:过碳酸钠含量测定 老师给同学们一份含碳酸钠杂质的过碳酸钠样品(不含其它杂质),要求设计方案测定该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同学们经讨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装置B盛装氢氧化钠溶液、C盛装澄清石灰水、D盛装浓硫酸,E、F均装入干燥的碱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A B C D E F 过碳酸钠样品 二氧化锰粉末 K1 N K 氮气 锥形瓶 K3 K4 K2 稀硫酸 (1)首先关闭活塞K、K2,打开活塞K1、K3、K4,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排出锥形瓶中的空气,此时装置B的作用是 ; (2)依次关闭活塞K1、K3、K4,打开活塞K2、K,此时锥形瓶中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E中装入碱石灰的作用是 ,反应完全后关闭活塞K,再次打开活塞K1通入氮气的作用是 ; (3)同学们根据E装置在测定前后的质量差计算出了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装置F的作用是 ,如不连接装置F,测定的过碳酸钠含量会 (填“偏高”或“偏低”)。 【实验探究一】①让过碳酸钠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③氧气;H2O2 ④Na2CO3+CaCl2═CaCO3↓+2NaCl 小结Na2CO4;Na2CO4+H2O=Na2CO3+H2O2; 【实验探究二】(1)吸收反应前锥形瓶中的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和氧气;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将装置中的气体排出,被E装置完全吸收; (3)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E装置,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偏高. 2014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实验探究题二 1.(2014郴州)袋装食品中常用一种“双吸剂”保持,主要成分是铁粉和生石灰,同学们对一久置的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久置“双吸剂”中可能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1】 取固体样品研磨,用磁铁吸引,磁铁上沾有黑色粉末,说明“双吸剂”中一定有 .再用磁铁反复吸引后,残留固体用于后续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探究实验1的残留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蒸馏水 试管外壁不发烫 固体中一定没有 【实验探究3】 【实验结论】 步骤②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久置的“双吸剂”中含有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步骤③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说明久置的“双吸剂”中含有 和 . 【实验探究1】Fe; 【实验探究2】CaO; 【实验结论】Ca(OH)2;Na2CO3+Ca(OH)2=CaCO3↓+2NaOH; Fe2O3;CaCO3. 2.(2014邵阳)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药品柜时,发现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老师告诉大家,该瓶液体是下列5种液体中的某一种: 稀H2SO4、H2O、NaNO3溶液、NaOH溶液、CuSO4溶液. (1)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无色液体一定不是 CuSO4溶液 和 H2O . (2)为确定该液体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参与同学们的探究活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颜色无变化 该液体不是 NaOH溶液 ②另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锌粒 有气泡产生 该液体是稀H2SO4,不是NaNO3溶液 【反思交流】 (3)实验操作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Zn+H2SO4═ZnSO4+H2↑ . (4)为防止标签受损,拿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帖标签的一面要 向着手心 . NaOH溶液;有气泡产生; (3)锌和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锌和氢气,故反应的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4)为防止标签受损,拿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帖标签的一面要向着手心;故填:向着手心. 3.(2014湘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钡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钡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BaCl2、Ba(OH)2和HCl; 猜想二:BaCl2和Ba(OH)2; 猜想三:① _________ ; 猜想四:BaCl2和HCl.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② _________ 一定不成立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③ _________ 结论: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④ _________ 结论:猜想三不成立,猜想四成立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⑤ _________ . (2)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⑥ _________ (写一条即可).要处理烧杯内的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B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⑦ _________ . Ⅱ.取10g烧杯中的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3.25%的碳酸钠溶液.测得溶液pH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通过如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⑧ _________ g时,溶液中盐酸恰好处理完. (2)请计算原烧杯溶液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要有必要的解题过程) ①BaCl2②猜想一 ③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红色)④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 ⑤反应物的用量⑥腐蚀铁质下水管(或污染水源) ⑦BaCO3 Ⅱ(1)由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2g时,溶液中盐酸恰好处理完,溶液呈中性. (2)解 设原烧杯溶液中BaCl2的质量为x BaCl2+Na2CO3═BaCO3↓+2NaCl (1分) 208 106 x (6g﹣2g)×13.25%=0.53g(1分) = x=1.04g(1分) 原烧杯溶液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100% =10.4%(1分) 答:原烧杯溶液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是10.4%. 故答案为:Ⅱ(1)2 (2)10.4% 4.(2014益阳)益阳市生产的松花皮蛋全国闻名。将水、生石灰、纯碱、食盐按100∶11.2∶5.3∶3.5的质量比混合而成料浆,将鲜鸭蛋粘上料浆密封一段时间即可得到松花皮蛋。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料浆澄清液(“料液”)的主要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料液的主要成分(H2O除外)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实验小组的同学通过充分讨论,作出了如下猜想: ①料液中一定含有NaOH、NaCl、Ca(OH)2 ②料液中一定含有NaOH、NaCl、Na2CO3 【对猜想的解释】 ▲ (1)料液中一定没有CaO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料液中一定存在NaOH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进行实验】 Ⅰ.取适量料液放入试管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料液显红色。 Ⅱ.取适量料液放入试管中,滴加少量Na2CO3溶液,料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Ⅲ.取适量料液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直到过量,没有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 ▲ (3)该料液中含有的物质除NaOH与NaCl外,还一定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 【交流与拓展】 (4)松花皮蛋味道鲜美,但直接食用会稍有涩味。如果将松花皮蛋蘸上食醋食用, 则轻微涩味会被去除,味道变得更为鲜美可口。请你说明食醋可以去除松花皮蛋涩味 ▲ 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5)现在有的皮蛋厂直接用烧碱(NaOH)代替生石灰和纯碱,但制得的皮蛋口感不 ▲ 如益阳产松花皮蛋。烧碱一定要密封保存,其理由是____________(选序号填空)。 A.烧碱易吸水潮解 B.烧碱易吸收空气中的CO2而变质 C.烧碱具有强腐蚀性 D.烧碱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1)CaO+H2O===Ca(OH)2 (2)Na2CO3+Ca(OH)2===2NaOH+CaCO3↓(未配平扣1分,未写↓不扣分) (3)Ca(OH)2 (4)食醋中的酸(或醋酸)中和残留在皮蛋中的碱(只要答出“中和”二字即给1分) (5)A、B(选1个且正确给1分,但只要有1个选错就不给分) 5.(2014永州)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探究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水的沸点与气体压强有关,气体压强小,沸点低;气体压强大,沸点高. 【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①:如图所示,锥形瓶A盛满CO2气体,锥形瓶B盛有96%以上但未沸腾的热水,烧杯中加入同样温度的热水(起保持锥形瓶B中水温恒定的作用). 步骤②:取2支注射器,一支抽取20mL水,另一支抽取20mL浓NaOH溶液. 步骤③:将注射器中20mL水注入锥形瓶A中,振荡后观察,锥形瓶B中的热水没有沸腾. 步骤④:取下盛水的注射器,再将盛20mL浓NaOH溶液的注射器迅速连接到锥形瓶A上,注入该溶液并振荡,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前,依上图连接好装置(锥形瓶A、B和烧杯均未盛装物质),将一支空注射器连接到锥形瓶A上,并将其活塞缓慢向上拉,几秒钟后松手,观察活塞是否复位,这个操作的目的是 . (2)锥形瓶A中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步骤④锥形瓶B中产生的明显现象是 ;产生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 (1)检查装置气密性;(2)2NaOH+CO2═Na2CO3+H2O;(3)水沸腾;B中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6.(2014张家界)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学校实验时,发现了一瓶标签中化学式已破损(如图所示)但未变质的无色溶液,他们对这瓶无色溶液产生了兴趣.经过询问实验老师得知,这瓶无色溶液的溶质应该是碳酸钠、氯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请你与他们一起对这瓶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溶质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设】①碳酸钠(Na2CO3)②硫酸钠(Na2SO4)③氯化钠(NaCl)④氢氧化钠(NaOH) 【查阅资料】硫酸钠、氯化钠的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溶液呈碱性. 【讨论交流】为了确定该瓶溶液溶质的成分,首先他们根据标签上物质元素组成的特点,认为该瓶溶液不可能是 溶液和 溶液.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少量样品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大理气泡 【实验结论】通过对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认为假设 (填序号)成立.写出该实验操作中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反思拓展】通过上述【讨论交流后】后,排除了四种假设物质中的两种.请你根据查阅资料所获取的知识,再举一例判定两种假设物质的实验方法 . 【讨论交流】碳酸氢,硝酸钠; 【实验结论】碳酸钠,2HCl+Na2CO3═2NaCl+CO2↑+H2O; 【反思拓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慢慢滴加Mg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物质是碳酸钠. 7.(2014株洲)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① 。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 ② ,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③ ,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④ (均写化学式)。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 ⑤ (写化学式)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 ⑥ (写化学式)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 NaCl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结论与反思】(1)猜想 ⑦ (填“1”或“2” 或“3”)正确。 (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氧化铁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呈 ⑧ 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⑨ 。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直接排放,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⑩ ,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⑪ 。 ①悬浊液变澄清 ②继续滴加稀盐酸 ③CaCl2 ④NaCl ⑤NaCl、CaCl2 ⑥NaCl、CaCl2、HCl ⑦ 2 ⑧黄 ⑨Fe2O3+6HCl=2FeCl3+3H2O (2分) ⑩腐蚀下水道等答案合理即可 ⑪将废液用熟石灰中和至中性再排放 8.(2014长春)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均可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1)根据实验一回答: ①加稀盐酸前,一定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产生蓝色沉淀 ; ②该实验通过稀盐酸与 氢氧化铜 反应的现象,验证了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2)实验二通过两只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Ca(OH)2能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 氢氧化钙粉末的质量 相同. (3)实验三中,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碱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的X是下列物质中的 A A.酚酞 B.CuO C.Na2CO3 D.Ba(NO3)2. (1)产生蓝色沉淀,氢氧化铜;(2)氢氧化钙粉末的质量;(3)A 9.(2014淮安)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氢氧化钠俗称__________。 (2)利用图18所示装置(固定装置省略)进行NaOH与CO2气体反应的实验。 若A与C连接,将分液漏斗中部分NaOH溶液注入烧瓶中,然后关闭活塞并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 Na2CO3+H2O+CO2=2NaHCO3; NaHCO3+NaOH=Na2CO3+H2O 将(2)中实验后烧瓶内的溶液在低温下蒸干得到白色固体X,则X的组成可能有四种情况,分别是: Ⅰ.NaOH,Na2CO3; Ⅱ.____________; Ⅲ.______________; Ⅳ.NaHCO3 (4)根据以上信息,请设计一种以100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和CO2气体为原料获得Na2CO3溶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4连云港)在一堂化学实验课上,老师为每组同学分别提供了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让他们用1%的稀盐酸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以下是几组同学的设想及做法: (1)甲组同学的实验如图1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请回答: ①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成 ; ②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完全反应 . ③当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了稀盐酸7.3g,则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6%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2)乙组同学的设想是: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过用pH试纸多次测定溶液pH的办法,达到实验目的. ①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 AC (填字母). A.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 C.将pH试纸放在干净的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D.将pH试纸润湿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②由于用pH试纸需多次测定,较繁琐,且所测数值不够精确.在老师指导下,乙组同学取了5g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数字化实验,由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简单表示为如图2). 请回答:图2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 恰好中和 ;b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Na+、H+ (填离子符号);乙组同学要计算出本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除了要用到已有数据外,你认为还需要的数据是 稀盐酸的密度 . (3)丙组同学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这一“异常现象”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实验证明: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 CO2+2NaOH=Na2CO3+H2O ;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请简要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加适量澄清石灰水,过滤 . (1)①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成;②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完全反应(或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等;(2)①AC,②恰好中和,Na+、H+;稀盐酸的密度;(3)CO2+2NaOH=Na2CO3+H2O;加适量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11.(10分)(2014•南京)某兴趣小组对物质的性质和成分进行相关探究. (1)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下,填写相应的元素符号: 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把铁刀变成铜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置换反应 . (2)兴趣小组同学用氧化铜与足量的炭粉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对生成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与讨论】 ①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 ②关闭K,加热至一定温度使之反应,用气囊收集气体样品. ③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下列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 C . 【实验求证】 将除尽二氧化碳后的气体样品干燥,仍然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中的固体应选用 氧化铜 ,B中溶液为澄清石灰水,若A中黑色固体出现了红色,B中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反思】 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则反应时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比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8. (1)Mg、Ag,Fe+CuSO4=Cu+FeSO4,置换反应; (2)【实验与讨论】C;【实验求证】氧化铜、变浑浊;【实验反思】大于. 12.(2014宿迁)化学课堂上要学习碱的化学性质,老师让两位同学和他共同做实验,要求两位同学分别向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如图①②所示,老师告诉同学们,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有可能与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同学们在吹气后观察到①中澄清石灰水边浑浊,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后老师问,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使用 澄清的石灰水 ,针对②中的情况,师生共同开始探究之旅.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A: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B: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③、④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③中的软塑料瓶变瘪,④中 气球变大(合理说法均可) . (2)小亮认为小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光同学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的实验不严谨,若仍利用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 . (3)小光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他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③实验后的溶液少许,再向其加入 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等) 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生成等)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思拓展】探究结束老师说,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些角度可以是: ①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②通过 检验生成物 证明反应的发生. (1)气球变大(合理说法均可); (2)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 (3) 13.(2014泰州)碳酸钡广泛应用于显像管(CRT)、陶瓷、光学玻璃等行业。有一种碳酸盐矿石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钡和碳酸钙,以此矿石为原料生产碳酸钡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碳酸钡和碳酸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高温下能分解成两种氧化物;氧化钡和氧化钙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氢氧化物,这两种氢氧化物均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但氢氧化物溶解度有一定的差异,下表所示的是两种氢氧化物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40 80 Ca(OH)2溶解度/g 0.187 0.141 0.094 Ba(OH)2溶解度/g 1.67 8.22 101.4 (1)写出焙烧炉中含钡元素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除了水之外,进入分离池中的物质是 和 ,请你推测分离池中操作②的方法是 (选填“A”或“B”)。 A.降温,过滤; B.加热,过滤 (3)写出由溶液B制取产品的化学方程式: ; (4)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矿石进行预处理“研磨成粉状”有利于充分反应 B.焙烧炉中添加焦炭粉和热空气是为了维持炉内的高温状态 C.焙烧炉内只涉及分解反应 D.废渣需要经过洗涤才能弃渣,是为了保护环境,同时充分利用原料 (1)BaCO3高温BaO+CO2↑; (2)Ba(OH)2、Ca(OH)2,B。 (3)Ba(OH)2+CO2= BaCO3↓+H2O; (4)ABD。 14.(2014•无锡)纳米级Cu2O因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备受关注.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组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系列研究. I 纳米级Cu2O的用途研究 【查阅资料】 ①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高浓度氧气中才能燃烧,生成氮气和水. ②在纳米级Cu2O的催化作用下,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以下化学反应: 4NH3+5O2═4NO+6H2O 4NH3+3O2═2N2+6H2O 工业上用NO制备硝酸、氮肥等化工产品. 【实验1】 设计图1的实验装置验证氨气在氧气中燃烧:将过量的氧气与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实验组需先通入氧气,后通入氨气,理由是 NH3在空气中不能点燃,并且NH3逸出会造成污染 . 【实验2】设计如图2实验装置,并对生成物进行成分分析 根据气体成分分析数据,同学们绘制了曲线图(见图3),发现在纳米级 Cu2O的催化作用下,300℃时以生产 氮气 为主.若利用后续处理装置 模拟硝酸的工业制法,最好将电热丝的温度控制在 900 ℃左右. II 纳米级Cu2O的制备研究 利用某些特殊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将某岩石中的不溶性硫化铜(CuS)转化为可溶性硫化铜,进而制得纳米级Cu2O,其流程如图4: (1)在细菌作用下,岩石中的硫化铜(CuS)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2O2CuSO4 . (2)③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蓝色沉淀 . (3)在加热条件下,用液态肼(N2H4)还原新制Cu(OH)2生成Cu2O、N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H4+4Cu(OH)22Cu2O+N2↑+6H2O ,Cu2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 +1 . (4)经测定该岩石由硫化铜(CuS)和其他不含铜元素的物质组成.现用1000g该岩石制得21.6g纯氧化亚铜(Cu2O),该纯氧化亚铜(Cu2O)中铜元素的质量是 19.2 g.若制得氧化亚铜(Cu2O)的过程中,铜元素的总损耗为25%,通过计算确定该岩石中硫化铜(CuS)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实验1】NH3在空气中不能点燃,并且NH3逸出会造成污染. 【实验2】氮气 900 (1)CuS+2O2CuSO4. (2)产生蓝色沉淀. (3)N2H4+4Cu(OH)22Cu2O+N2↑+6H2O,+1. (4)19.23.84% 15.(10分)(2014•徐州)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见图甲),又能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见图乙).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木炭与CuO反应所得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木炭与CuO的反应是:C+2CuO2Cu+CO2↑,若该反应进行的不彻底,产物中还有氧化亚铜(Cu2O). (2)Cu2O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①全部是Cu;②全部是Cu2O;③ 既有Cu也有Cu2O . 【实验探究】 (1)取木炭、CuO两种黑色粉末适量,再也少许CaC12(能降低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均匀混合,然后将黑色粉末装入长柄V形玻璃管的直管内. (2)按图乙连好实验装置,然后加热反应物;2分钟后,黑色粉末出现红热现象,同时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 ,此时停止加热. (3)待玻璃管冷却后,提取里面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的验证: 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1.44g红色固体装入试管,滴入足量的 稀硫酸 ,充分反应 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溶液变为 蓝色 色 猜想 ① 错误 ②滤了试管中残留的红色固体,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1.04g / 猜想 ③ 正确 【评价反思】 (1)使用图乙装置与使用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节约药品 (写出1条即可). (2)若要证明CaC1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CaCl2的 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 (3)在铜的冶炼史中,我国劳动人民还有一项重大发明就是“湿法炼铜”,该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Fe+CuSO4═FeSO4+Cu . 【作出猜想】既有Cu也有Cu2O 【实验探究】(2)变浑浊 (3)稀硫酸,蓝色,①;③ 【评价反思】(1)节约药品; (2)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3)Fe+CuSO4═FeSO4+Cu 16、(2014盐城)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目前人类使用的最主要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石油中主要含有 两种元素(填写元素符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写化学式)。 (2)化石燃料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燃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一种新的处理方法是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有长石(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石,含量高达60%)成分的水溶液里,其中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KAlSi3O8+CO2+2H2O==KHCO3+X+3SiO2↓,则X的化学式为 。 (3)工业上,煤炭燃烧前进行粉碎的目的是 。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的焦炭,是冶铁的重要原料。为了测定某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假设该赤铁矿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发生反应)。 方案I 取8.00g赤铁矿粉,加入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1.60g滤渣。则赤铁矿粉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 方案Ⅱ 如右图所示,取8.00g赤铁矿粉与过量的焦炭粉混合后加强热,充分反应。测得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增加了1.32g。如果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根据所学反应3C+2Fe2O34Fe+3CO2↑计算,赤铁矿粉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 [实验反思]方案Ⅱ中硬质玻璃管内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有影响,这会导致测出的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实验分析]方案I测出的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明显大于方案Ⅱ测出的结果,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可)。 (1)C、H CH4 (2)不可再生 Al(OH)3 (3)增大煤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 方案Ⅰ80% 方案Ⅱ40% [实验反思]偏大 [实验分析]生成的二氧化碳与过量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或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合理即可) 17.(2014扬州)碱式碳酸盐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1)某碱式碳酸盐样品M(OH)2•MCO3,为确定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某研究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及步骤(不考虑植物油中溶解CO2产生的影响). ①连接装置并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准确称量样品的质量;③装药品,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数;④加热至样品质量不再减少;⑤冷却到室温;⑥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数、列式计算 Ⅰ、请将上述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Ⅱ、装置B的作用是 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少量植物油的作用是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C中的试剂是 C (填字母序号). a、碱石灰 b、浓硫酸 c、硫酸铜 Ⅲ、步骤⑥中调节液面相平的操作是将水准管 缓慢下移 (填“缓慢上移”或“缓慢下移”). Ⅳ、若其它操作均正确,仅因下列因素可使M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a (填字母序号). a、反应前量气管水面到0刻度处,反应后仰视读数 b、样品未分解完全即停止实验 c、量气管中未加植物油 (2)实际生产中的碱式碳酸铜可表示为Cu(OH)2•mCuCO3,某研究小组仍使用上述装置测定m的值,测得3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取3组数据的平均值得到CO2的体积为 0.044 mL,又已知常温常压下CO2的密度为1.964g/L,据此计算m的值.(写出计算m的过程,最后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组别 样品质量 CO2的体积 第1组 0.21g 22.39mL 第2组 0.21g 22.41mL 第3组 0.21g 22.40mL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Ⅱ、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C Ⅲ、缓慢下移 Ⅳ、a (2)1.14 (2)测定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044g Cu(OH)2、mCuCO3 (1+m)CuO+H2O+mCO2↑ 98+124m 44m 0.21g 0.044g m=1.14 18.(2014江西)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干电池中物质的成分,将电池剖开时闻到异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异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网络搜索】干电池的成分有二氧化锰、铁粉及铵盐等物质. 【实验设计】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Ⅰ.小婧取适量黑色物质与 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氨味,再用湿润的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 实验Ⅱ.小清用一种物理方法发现黑色物质中不含铁扮.他采用的方法是 ; 实验Ⅲ.小明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静置后过滤,取滤渣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有气体生成 ②立即向试管中 木条复燃 该气体是氧气 上述实验中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据此小明认为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 【交流讨论】大家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 (1)小莹认为若要证明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必须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2)小仪认为除了小莹考虑的因素外,另一个原因是氧化铜等黑色物质对过氧化氢分解也有催化作用. 【结论与反思】(1)干电池中一定含有铵盐,可能含有二氧化锰,一定不含有铁粉. (2)面对网络信息,我们要去伪存真,不应盲从. 实验Ⅰ.熟石灰 实验Ⅱ.用磁铁吸引 ; 实验Ⅲ.①有气泡冒出 ②带火星的木条 2H2O22H2O+O2↑; 【交流讨论】化学性质. 甲 乙 丙 镁粉 铁粉 FeSO4溶液 CuSO4溶液 CuSO4溶液 镁粉 19. (2014丹东)(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要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方案可以优化, 试管的实验是多余的。同学经讨论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 顺序为 (3)去掉多余的实验,同学们将另两只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不溶物和滤液,并对不溶物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中不溶物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探究】向过滤得到的不溶物中加稀硫酸 ①若无气泡产生,则不溶物的成分是 ②若有气泡产生,则不溶物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1)铁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溶液颜色变化可不答,但只 答溶液颜色变化不得分) Fe + CuSO4==FeSO4 +Cu (2) 丙 Mg>Fe>Cu (3)①铜(或Cu) ②铜 铁(或Cu Fe)(漏选不得分) 镁(或Mg) 20.(2014葫芦岛)呼吸面具中的“氧气再生剂”,主要成分是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Na2O2),使用后变成白色固体。某兴趣小组对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根据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氢氧化钠 猜想二:碳酸钠 猜想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验证】(1)小明取少量白色固体,加水溶解,然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认为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不能得出这一结论,理由是 。 (2)小红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玉取少量白色固体,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到 ,说明白色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 【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 【拓展应用】“氧气再生剂”的保存方法是 。 【实验验证】(1)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酚酞试液变红色 (2)Na2CO3+2HCl=2NaCl+H2O+CO2↑ (3)有蓝色沉淀 【得出结论】密封存放干燥处。 21.(2014锦州)已知,相同温度下,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实反应的快慢(化学反应速率)既与单位体积内参加反应的溶质质量(微粒数目)有关,也与参加反应的固体跟溶液的接触面积有关.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①Zn+CuSO4=ZnSO4+Cu;②Zn+H2SO4=ZnSO4+H2↑ (2)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混合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等量锌粒(锌粒与溶液的接触面积相同)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同样多的气体所需的时间.21世纪教育网 实验混合溶液 A B C D E F 28%稀硫酸/m/L 30 V1 V2 V3 V4 V5 饱和CuSO4溶液m/L 0 0.5 2.5 5 V6 20 H2O/mL V7 V8 V9 V10 8 0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30;V6=12;V9=17.5;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暗灰色; 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的单质Cu会沉积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22.(2014盘锦)某兴趣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装入分液漏斗中,先打开阀门K1,待氢氧化钠溶液完全进入广口瓶之后立即关闭K1,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K2,请填写现象: (1)U型管左侧的液体 ; 广口瓶中的液体出现浑浊。 (2)注射器中的液体 ; U型管右侧液体 。 请写出广口瓶中出现浑浊现象的原因: 。 同学们将实验后的废液倒入烧杯中,过滤得白色沉淀和红色滤液,欲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报告: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①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 ; 若有气泡冒出,且红色消失 原废液中的溶质为: ; ②另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 。 若有白色沉淀出现,红色不消失 原废液中的溶质为: 。 【反思拓展】 实验步骤①中所加的试剂可换成以下 ,也能通过观察现象得出同样的结论。 A. CaCl2溶液 B. Ba(OH)2溶液 C. NaCl溶液 (1)有部分液体沿导管进入广口瓶 (有液体进入即给分) (2)自动喷出/自动喷入U型管/进入U型管 (合理即可) 变红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 (若用两个方程式回答也给分)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 足量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等(必须答“足量或过量”) 若有气泡冒出,且红色消失 原废液中的溶质为: Na2CO3和NaOH 另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Na2CO3溶液/K2CO3溶液 若有白色沉淀出现,红色不消失 原废液中的溶质为: Ca(OH)2和 NaOH 【反思拓展】AB 23.(2014沈阳)某化学小组利用以下装置(部分装置已略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若X为一氧化碳,Y为氧化铁粉末.实验开始时先缓缓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加热硬质玻璃管甲,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甲冷却. ①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甲中的现象是 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 ②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2Fe+3CO2 . ③该实验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其原因是 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 . (2)若X为氮气,Y是由PbZ(Pb是铅的符号,Z代表另一种元素)和足量碳粉组成的混合物. 实验开始时先缓缓通入氮所了,一段时间后加热硬质玻璃管甲,观察到甲内发生剧烈反应,同时乙中的澄清石灰水出现了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入氮气直到甲冷却.(N2不能与反应). ①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②元素Z是 O (填个名称中元素符号均可). ③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将甲、乙装置断开?为什么? (1)① 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② 3CO+Fe2O32Fe+3CO2; ③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 (2)① CO2+Ca(OH)2═CaCO3↓+H2O; ② O; ③ 可以将甲、乙装置断开;氮气没有毒,生成的二氧化碳也没有毒,不会造成污染. 24.(2014赤峰)同学们在实验室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进行氧气部分性质实验,具体操作如下: (1)溶液配制:用50mL 30%的过氧化氢溶液配制5%的过氧化氢溶液.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玻璃棒外,还需用到下列仪器中的 BDE A、托盘天平 B、烧杯 C、漏斗 D、量筒 E、胶头滴管 (2)气体制备:用配制好的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请你在如图1A、B两套装置中选择其中一套,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A,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制得较多的气体 (合理即可). (3)性质实验:小明用收集好的氧气,进行了铁丝燃烧的实验.实验前,它在集气瓶底部 铺一层水或细沙 ,然后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在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将火柴点燃,待火柴快燃尽时,缓慢插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 (4)拓展延伸:小亮同学在上述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中,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了盛有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于是引起了小亮同学的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是哪种粒子能使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加快呢? 【查阅资料】硫酸铜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O、SO42﹣、Cu2+ 【猜想与假设】Ⅰ、不可能是H2O,理由是 H2O2溶液中有水 ; Ⅱ、可能是SO42﹣; Ⅲ、可能是Cu2+. 【实验验证】如图2所示: 在实验①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说明 SO42﹣ 不能使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加快; 在实验②中加入 硫酸铜 后,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进一步证明能使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的是 Cu2+ . 【结论】实验证明,硫酸铜在该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硫酸铜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反思与交流】Ⅰ、检验实验②中产生气体的方法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看木条是否复燃 ; Ⅱ、写出过氧化氢在硫酸铜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 (1)BDE; (2)A,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制得较多的气体; (3)铺一层水或细沙,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4)【猜想与假设】Ⅰ、H2O2溶液中有水; 【实验验证】SO42﹣; 硫酸铜;Cu2+; 【反思与交流】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看木条是否复燃; 2H2O22H2O+O2↑. 25. (2014呼和浩特)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作出猜想】 (A)溶质可能是CaCl2与Ca(OH)2 (B)溶质可能是CaCl2 (C)溶质可能是CaCl2与HCl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设计】 ①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排除了猜想(A),你认为排除猜想(A)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②小华想用碳酸钠溶液来验证后两种猜想,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猜想(B)正确 猜想(C)正确 【交流反思】 为确定猜想(C)正确,下列几种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粉冒气泡 C.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涂抹在pH试纸上,测溶液的pH <7 D.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1)Ca(OH)2+2HCl═CaCl2+2H2O; 【实验探究】 ①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呈碱性,而猜想A的溶液呈碱性,所以可以排除. ② 实验步骤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猜想(B)正确 先有气泡产生,后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C)正确 【交流反思】D 26.(2014青海)在生活中经常曝出某品牌金饰品掺假的事件,引起学生的好奇,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对几种常见金属饰品所含的金属进行了相关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1)怎样鉴别真假黄金?(2)怎样确定钯的金属活动性? 【查阅资料】 (1)假黄金通常是黄铜(Cu﹣Zu合金) (2)钯(Pd)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可用作饰品 【实验药品】钯、铂(Pt)、稀盐酸、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钯(PdCl2)溶液 【实验探究】 (1)鉴别黄金样品的真假:取黄金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观察黄金样品表面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 _________ (填名称),说明此样品为 _________ (填“真”或“假”)黄金 (2)探究钯的金属活动性:依据生活经验,同学们猜测钯的活动性可能与银和铂相近,于是他们利用上述药品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把钯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钯的活动性比银 _________ 把铂浸入氯化钯溶液中 _________ 钯的活动性比铂强 初步得出结论:钯、银、铂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_________ . 【废液处理】 (1)转化成沉淀.小组同学所有液体倒入废液缺缸中,出现白色沉淀.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写出一个即可) (2)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一步回收金属钯. (1)氢气;假 (2)弱;无明显现象;银、钯、铂 【废液处理】 (1)氯化锌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l2+2AgNO3═2AgCl↓+Zn(NO3)2 27、(2014德州)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创新实验是“火龙生字”.在成果展示现场,某同学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先在白纸上书写“火”字,晾干后白纸上出现硝酸钾晶体(见图1).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硝酸钾晶体,就会观察到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燃烧并迅速蔓延,留下“火”字的黑色痕迹(见图2).在场的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如下研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附有硝酸钾的白纸更容易燃烧? 【查阅资料】硝酸钾受热易分解,生成亚硝酸钾(KNO2)和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 【猜想与假设】对于生产的是什么气体,四位同学有如下猜测: 甲:二氧化氮; 乙:氮气; 丙:氧气; 丁:氢气; 同学丙指出不可能是二氧化氮、氢气,理由是: 、 。 【进行实验】四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对同学丙的猜想进行了验证,他们的操作方法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同学丙的猜想正确.硝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解释与结论】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更容易燃烧的原因是: 【反思与评价】为什么要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书写文字? 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你对上述问题的解释是: 。 【猜想假设】二氧化氮不是单质 硝酸钾中不含氢元素 【进行实验】将少量硝酸钾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深入试管中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KNO3=2KNO2+O2↑ 【解释与结论】硝酸钾晶体受热生成氧气,使得写过字的白纸附近氧气浓度增加 【反思与评价】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用热饱和溶液能使白纸附着较多的硝酸钾 28、(2014东营)二十一世纪是海洋开发与利用的世纪,我市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是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1)海水晒盐: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到一定程度时,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粗盐,剩余的液体称为母液(也称卤水)。 1L海水在逐渐浓缩过程中不断析出的盐的种类和质量(单位:g)关系如下表所示: 海水密度(g/mL) CaSO4 NaCl MgCl2 MgSO4 1.20 0.91 1.21 0.05 3.26 0.004 0.008 1.22 0.015 9.65 0.01 0.04 1.26 0.01 2.64 0.02 0.02 1.31 1.40 0.54 0.03 I、海水晒盐是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包含蒸发、 等过程。 II、若得到纯度较高的粗盐和含浓度较高的卤水,卤水的密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 ,原因是 。 (2)海水制镁:海水晒盐后,以其母液(卤水)和贝壳(主要成分是CaCO3)为原料制镁,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卤水 Mg(OH)2 MgCl2溶液 无水MgCl2 Mg ①碱 ② 电解 I、步骤①所加的碱应该是 (选填“氢氧化钠”或“石灰乳”),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要验证镁、铁、铜的活动性顺序,选择铁丝后,还要选择 、 两种溶液。 II、Mg(OH)2加热分解生成MgO和H2O,MgO是高熔点的化合物,某些阻燃剂(阻碍燃烧的物质)的有效成分是Mg(OH)2。你认为Mg(OH)2能够阻燃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序号) A、Mg(OH)2分解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的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 C、生成的水蒸气降低了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D、反应因吸热降低了环境温度,使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1)I、物理;结晶;II、1.21g•mL-1~1.26g•mL-1范围内;尽可能使氯化钠析出,尽少减少杂质盐类的析出;(2)I、石灰乳;Mg(OH)2+2 HCl=MgCl2+H2O;氯化镁、硫酸铜;II、BCD。 29、(1)(2014济宁)实验室可用草酸(H2C2O4)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分解制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H2C2O4 浓硫酸 CO2↑+CO↑+H2O)。用县的实验装置见下图: 若分别得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请回答: ①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 ②收集一氧化碳时,打开a、b,关闭c,装置B的作用是 。由于一氧化碳有毒,多余的气体应 (填写具体处理办法); ③关闭 、打开 ,释放出二氧化碳,并通过装置 可收集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2)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哪些因素还影响着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课外活动小组结些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探究实验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 现 象 结 论 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缓慢有少量气泡冒出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1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迅速有大量气泡冒出 请你设计: 实验用品:试管、烧杯、热水、冷水、5%过氧化氢溶液、15%过氧化氢溶液 探究实验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 现 象 结 论 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越大 (1)① 分液漏斗 ;② 吸收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碳 。 点燃处理(或用气囊收集) ③ b 、 c , C、D (2)浓度越大,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越快; 探究实验二 实验步骤 现 象 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1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把试管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 缓慢有少量气泡冒出 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1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把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迅速有大量气泡冒出 30.(2014莱芜)“双吸剂”是常用的袋装食品的保鲜剂,可用来吸收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袋装食品中发现一包名为“504双吸剂”的保鲜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的固体样品很好奇,涉及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收集资料】: 1.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生成氯化亚铁:Fe+2FeCl3═3FeCl2 2.打开固体包装观察:部分粉末呈黑色、部分粉末呈白色、另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你猜想固体中可能含有Fe2O3的依据是 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 . 【实验探究】:如表是甲组同学涉及并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一、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蒸馏水,搅拌溶解 固体部分溶解,并放出大量热 固体中一定含有 CaO 二、过滤,取滤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 三、取滤渣加入足量稀盐酸 固体逐渐消失,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 铁粉 ,一定不含有Fe2O3 四、将操作三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中一定含有 CaCO3 【实验质疑】: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同学在实验中得出“一定不含有Fe2O3”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 ;你认为甲组同学哪一步操作得出的结论也不合理 二步操作 ,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aO+H2O=Ca(OH)2 . 【继续探究】:为验证固体中是否含有Fe2O3,乙组同学用 磁铁 先分离出铁粉,向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 稀盐酸 ,若溶液呈棕黄色,证明固体中含有Fe2O3.写出溶液呈棕黄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 【作出猜想】: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 【实验探究】:如表是甲组同学涉及并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CaO 铁粉 CaCO3 【实验质疑】: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 二步操作,CaO+H2O=Ca(OH)2. 【继续探究】:磁铁,稀盐酸,Fe2O3+6HCl=2FeCl3+3H2O. 31.(2014聊城)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过滤反应后的混合物。某研究小组的 同学们欲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请你写Jm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猜想】 猜想1:滤液中溶质是NaCI; 猜想2:滤液中溶质是NaCI和 (填化学式)的混合物; 猜想3:滤液中溶质是NaCI和Na2 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l)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同学们认为猜 想 不成立。 (2)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 (填实验现象)证明猜想2成立。 【问题讨论】 (l)甲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硫酸钠溶液。你认为甲同学 (填 “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2)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硝酸银溶液。你认为乙同学 (填 “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查阅资料:Na2CO3+BaCl2=BaCO3↓+2NaCI 猜想2:BaC12 实验探究:(1)3 (2)白色沉淀生成 问题讨论:(l)能 (2)不能 32、(2014临沂)同学们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从1、2号橱窗中发现了两瓶失去标签的黑色粉末药品,并确定了这两瓶黑色粉末是木炭粉、铁粉、氧化铜、高锰酸钾中的两种。 他们继续进行了分析、试验和反思: 【查阅资料】 CuO、Fe2O3等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⑴ 分析:小燕同学认为一定不是高锰酸钾,原因是____高锰酸钾是暗紫色固体不是黑色_; ⑵ 实验一 实验操作 ①取一种黑色粉末少许,加入到稀硫酸中 黑色粉末溶解,溶液颜色变___蓝色__ 此粉末是氧化铜 ②取另一种黑色粉末少许,加入到稀硫酸中 黑色粉末不溶解,没看到气体产生 此粉末一定不是铁粉 ⑶ 反思:小华同学认为不做实验①,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也能得出其中之一是氧化铜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实验二:他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两种黑色粉末混合加热(实验装置如下图),发现黑色粉末逐渐变__红___,澄清石灰水变____浑浊____。写出两种黑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C+2CuO 2Cu+CO2↑_____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