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考古诗赏析22首试题精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南京中考古诗赏析22首试题精选

‎2019年南京中考古诗赏析22首试题精选 ‎  试题预览:‎ 古诗赏析 ‎1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2 望岳(岱宗夫如何)‎ ‎3 春望(国破山河在)‎ ‎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5 饮酒(结庐在人境)‎ ‎6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9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1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1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12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13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14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15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16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17 关雎(关关雎鸠)‎ ‎18 蒹葭(蒹葭苍苍)‎ ‎19 观沧海(东临碣石)‎ ‎20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21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22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训练题 ‎1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 、 等修辞手法。‎ ‎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1、比喻、对偶 ‎2、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奇异景象,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 ‎2 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 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 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1、巍峨(高大)‎ ‎2、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4、高大;神奇秀丽;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5、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3 春望(国破山河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写 ;一个“深”字,表现了 。‎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2、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3、安史之乱 ‎4、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5、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6、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 ‎7、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 事件。‎ ‎2、“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 ‎5、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B 南村群童竟然不知道“我”是著名的“诗圣”,表达了“我”对他们年少无知的不满。‎ C 南村群童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程度。‎ D 称之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恨。‎ ‎1、安史之乱 ‎2、遭乱以来,忧时念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宵。‎ ‎3、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4、兼爱天下、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和纯真心灵。‎ ‎5、A ‎5 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句中“心远”指什么?诗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心远”指思想远离官场和世俗。“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 ”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6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行路难①‎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②,忽复乘舟梦日边③。‎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 ‎①此诗是李白遭到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所作。‎ ‎②垂钓碧溪上:姜太公未遇文王前,曾一度在磻溪钓鱼。‎ ‎③乘舟梦日边:伊尹将受商汤聘用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旁边。日月比喻天子、皇后。‎ ‎1.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诗人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中,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在第7句和第8句中用了两个典故,诗人用典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停 投 拔 顾;内心的苦闷、抑郁 ‎2.比喻 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自己的政治出路被权贵堵塞 ‎3.诗人暗用姜太公和伊尹终得任用的故事,表示自己对重回朝廷仍然抱有希望 ‎4.在经过前面感情的反复回旋之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 _, 。”‎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填2字)‎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5、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1、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2、送别 ‎3、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4、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5、诗句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1、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8、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9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什么意思?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周瑜们的胜利带有运气,而曹操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对象。‎ ‎1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 ‎1.C(应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良好祝愿。‎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诵,大致原因是:(1)、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像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2)、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 ‎11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训练题(一)‎ ‎(1) 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 “ 风飘絮” 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 “ 雨打萍 ” 比喻 ( )。‎ ‎(2)对尾联 “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训练题(二)‎ ‎(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 。‎ ‎(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3)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 ‎(一)参考答案:(1)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2)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二)参考答案:⑴儒家经典(2)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3)舍生取义 ‎12山坡羊①潼关②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③潼关路。望西都④,意踌躇(chú)⑤。伤心秦汉经行处⑥, 宫阙⑦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① 山坡羊——曲牌名,决定这首散曲的形式;“潼关怀古”才是标题。‎ ‎②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③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④西都——陕西长安,是汉代的西京。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⑤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 ‎⑥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京城咸阳,西汉(前206-25)的京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⑦宫阙——皇宫建筑。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 ‎(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1分)‎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3分)‎ 山坡羊①潼关②怀古参考答案:‎ ‎(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选择“聚”与“怒”皆可。请分别看两个示例:‎ 示例一:我认为“聚”字用得好。“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示例二:我认为“怒”字用得好,“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13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2. 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3.作者拿 自况,表达了 。‎ ‎4.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己亥杂诗参考答案: 1.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2.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3.落红 ‎ 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4.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14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幽幽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 。(2分)‎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14渔家傲•秋思1.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C ‎15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3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3分)‎ 江城子参考答案:(1)“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2)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16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破阵子参考答案1、D2、比喻、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3、9.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17 关雎(关关雎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本诗以 、 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2分)‎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3分)‎ ‎3.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4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关雎参考答案1.雎鸠 荇菜 2.窈窕淑女 3.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点拨:深入体会诗歌,不要写错别字。‎ ‎4、B(都是写清晨霜露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5、D(主要突出寻找、追求恋人的艰辛)‎ ‎1.雎鸠 荇菜 2.窈窕淑女 3.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点拨:深入体会诗歌,不要写错别字。‎ ‎1、统领全诗的句子是 ‎2、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句子是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18 蒹葭(蒹葭苍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本诗选自 ,是一首典型的 (内容)诗。(2分)‎ ‎2.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2分)‎ ‎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分)‎ ‎《蒹葭》参考答案《诗经•秦风》 爱情 2.蒹葭 3.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点拨:从“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考虑。‎ ‎1、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 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D ‎2、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氛围和色调。‎ ‎18 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头两句“( )”字统领全篇。三四句一个“何”,一个叠词“澹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者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C.每章都有最后一句,卒章显志,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D.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既总写了沧海全景,又进行了分写 观沧海参考答案1、观 惊讶、赞美 2、由实到虚的手法。绘画了海上波澜壮阔的景象 3、C ‎1、“澹澹”是形容 的样子,“竦峙”是写 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 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 句是实写,后 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 , ”;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 ,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 ‎4、这首诗的主旨是 ‎1、 山岛巍然屹立 生机蓬勃 ‎2、B ‎3、观 六 四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日月星辰 海水呈青苍色 ‎4、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0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2、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2分 ‎3、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 ‎1、‎ ‎2、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 ‎3、A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1、A ‎2、C ‎3、示例: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21钱塘湖春行(一)‎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有一个词语直抒作者胸臆,请你指出来并说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乱花渐欲迷人跟,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用词上加以品析。(2分)‎ ‎3.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诗歌以“春行”为题眼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并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D.诗歌在景物的描写中还重点突出了白沙堤的美。‎ 钱塘湖春行(一)‎ ‎1.(2分)爱(最爱) 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2.(2分)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只要能分析出其中一点即可)‎ ‎3.(2分)D 钱塘湖春行(二)‎ 白居易 ‎1.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二)‎ ‎1.(1分)最爱(爱)‎ ‎2.(2分,描写的景物和表现出的春的特点各1分)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 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22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3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1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2、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3、A4、B5、D 赏析诗歌主旨 ‎1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2 望岳(岱宗夫如何)‎ ‎3 春望(国破山河在)‎ ‎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5 饮酒(结庐在人境)‎ ‎6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9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1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1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一、【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二、赏析 一二句诗人回顾生平,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 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写出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雨打萍写出了个人力量对于国家是微不足道的,表现了作者更希望有更多清醒的有志之士齐心挽回这样的局面。‎ 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这两句使用对偶的修辞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文章通过对个人身世和国家遭遇的感慨表现作者对国家败局的无奈和对历史浮沉的感慨,体现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12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译文: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心情很不愉快)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中心:本散曲由潼关而怀古,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 ‎13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写作背景】‎ ‎《己亥杂诗》写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龚自珍辞官返乡之时,由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起,至十二月二十六日止,计315首,诗名都为《已亥杂诗》,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14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15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16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军营将士都能分到犒劳的烤牛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搏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只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17 关雎(关关雎鸠)‎ ‎18 蒹葭(蒹葭苍苍)‎ ‎19‎ ‎ 观沧海(东临碣石)《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 ‎20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21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22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出自《全元散曲》‎ 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 夕阳早已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天涯外。‎ 项目 酬乐天…… 赤壁 过零丁洋 水调歌头 山坡羊 修辞 对偶、比喻、借代[名句] 借代[戟] 对偶[颔、颈联]、比喻[颔联、汗青]借代[干戈] 对偶[人有…月有…]、比喻[天上宫阙、人间]、反问[有问号的句子] 对偶[兴……亡……]、比喻[第一句]‎ 表达的感情 ‎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和对亲人的良好祝愿。 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