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命题的基本程序和技术要求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命题的基本程序和技术要求

命题的基本程序和技术要求 ‎ ‎ 一、命题基本程序 试卷的编制程序主要分为:确定考试目标、制定命题细目表、编选试题、组配成卷、试卷难度预测、试答全部试题、制定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七个步骤。下面对某些步骤进行侧重说明。‎ ‎1.功能定位 考试性质:根据考试的目的一般分为诊断性测评、形成性测评、终结性测评等。例如课时测试,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高考、中考模拟模拟考试,各种竞赛等要求有所差异。‎ 考试目标:(1)促进学生学习(2)诊断学习效果(3)反思教学问题(4)评价教学质量(5)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考试时间:10分钟,20分钟,60分钟,90分钟 考试范围:基于现阶段教学内容,或某一册教材,或科目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 考试难度: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等目标性测评可以简单些,诊断性考试和形成性测评要从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出发,难度设计有梯度,高考、中考模拟考试具有选拨性,竞赛试题难度是较大的。‎ ‎2.研究教材知识点、课标要求、考试说明和教学学情 ‎2016年3月14日海南发布2016年中考科目考试说明:‎ 化学科目命题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具体包括,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用途,氧气和二氧化碳,水的组成和水的净化,常见的溶液,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的主要性质、用途及鉴别方法,常见有机物在生活中的应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物质的微观构成,常见化学元素的名称、符号、简单分类,物质组成的表示,元素观、微粒观。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反应类型,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中的转化观、守恒观。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和能源的利用,常见化学合成材料的应用,化学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化学与环境。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到以上各内容板块当中。‎ 各部分内容比例:身边的化学物质约占42%,物质构成的奥秘约占21%,物质的化学变化约占22%,化学与社会发展约占15%。‎ 例:2015年中考 同样在平时考试中也要特别注意作好学情分析,才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命制一份适合的高质量的试卷。‎ ‎2009年9月份高一学生入学不久,某化学老师就以当年6月份高考试题进行考试,学生实际学识水平与能力与高考要求仍有十分大的差距,难度可想而知,这给学生造成学习化学的严重的心理负担,效果当然不理想。‎ ‎2012年我校高三年级某次月考,全年级及格人数只有十来人,最高70分。我校学生学识程度虽然不及知名重点学校,但这样的成绩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真实水平,很可能是命题组卷时对学情考虑不周的原因。‎ ‎3.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关联表,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其中一维反映“教学内容”,另一维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结果或认知水平可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或适当简化。基础会考一般考查前三个层次为主。“双向细目表” 是书面考试科学命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应成为广大教师梳理教材、研究教学、提高命题质量的一项基本技能。有了“双向细目表”,随意和盲目的命题过程就被科学的有计划的命题过程所代替。‎ 以实例分析:‎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试卷 双 向 细 目 表 考查内容 考查目标 分值 预测 难度 一级主题 序 号 二级主题 认知性 技能性 体验性 A B C A1‎ B1‎ A2‎ 科学探究 ‎26分 ‎1‎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小题号 ‎23‎ ‎7‎ ‎7‎ 中 分值 ‎2‎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小题号 ‎15‎ ‎4‎ ‎12‎ ‎2‎ ‎21‎ ‎7‎ ‎13‎ 中、难 分值 ‎3‎ 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小题号 ‎22‎ ‎7‎ ‎25(2)‎ ‎5‎ ‎12‎ 易、中 分值 身边的化学物质 ‎25分 ‎4‎ 地球周围的空气 小题号 ‎15(4)‎ ‎2‎ ‎2‎ 易 分值 ‎5‎ 水与常见的溶液 小题号 ‎4 . 6 7‎ ‎2 2 2‎ ‎11‎ ‎2‎ ‎24‎ ‎7‎ ‎15‎ 易、‎ 分值 ‎6‎ 金属与金属矿物质 小题号 ‎19‎ ‎8‎ ‎17‎ ‎2‎ ‎10‎ 易、‎ 分值 ‎7‎ 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小题号 ‎8‎ ‎2‎ ‎13‎ ‎4‎ ‎6‎ 易、‎ 分值 物质构成的奥秘 ‎9分 ‎8‎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小题号 分值 ‎9‎ 微粒构成物质 小题号 ‎20‎ ‎4‎ ‎25(1)‎ ‎2‎ ‎6‎ 易 分值 ‎10‎ 认识化学元素 小题号 分值 ‎11‎ 物质组成的表示 小题号 ‎16‎ ‎3‎ ‎3‎ 易 分值 物质的化学变化 ‎12分 ‎12‎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小题号 易 分值 ‎13‎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小题号 ‎9 10‎ ‎2 2‎ ‎4‎ 易 分值 ‎14‎ 质量守恒定律 小题号 ‎18‎ ‎2‎ ‎26‎ ‎8‎ ‎10‎ 易、中 分值 化学与社会发展 ‎8分 ‎15‎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小题号 ‎2‎ ‎2‎ ‎2‎ 易 分值 ‎16‎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小题号 ‎5‎ ‎2‎ ‎2‎ 易 分值 ‎17‎ 化学物质与健康 小题号 ‎3‎ ‎2‎ ‎14‎ ‎4‎ ‎6‎ 易 分值 ‎18‎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小题号 ‎1‎ ‎2‎ ‎2‎ 易 分值 合计 小题数26 总分100 易:中:难 = 7:2:1‎ 本细目表有如下特点:‎ ‎1.以考查的内容和知识点为据进行设计,对各小题进行赋分,目标明确。‎ ‎2.同一知识点可以设计为不同题型,设问方式不同,考查思维角度、深度不同。‎ ‎3.题量适中,题型不明确,可能是20道选择题,6道非选择题。‎ ‎4.试卷整体难度不大,容易题居多。‎ 双向细目表对命制试题,组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既可以让全体学生获得足够的基础分数,又能对各种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区分。每部分内容、每个知识点的考查、难度、题型、分值等科学、合理,具有可控性,有效地避免了盲目性。‎ ‎4.组织材料,命制试题 命制试题要遵循科学性、思想性、标准性、准确性、倾向性、首用性、合理性、创新性等原则。‎ ‎(2012中考)1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高锰酸钾 B.生理盐水 C.空气 D.大理石 ‎(2013中考)12.天宫一号飞行器中的镍氢电池放电时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H2 + 2NiO(OH) = 2Ni(O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iO(OH) 是混合物 B. NiO(OH)是反应物 C. Ni(OH)2中含两种元素 D. Ni(OH)2中Ni的化合价为+1价 本题以镍氢电池为背景,看似高考程度。但是考查落点不高,并有涉及原电池工作原理,考查的项目并没有超出初中知识和能力范围。‎ ‎(2014中考)17. 在我省文昌建成的航天基地发射卫星的火箭将使用液氢作为燃料。请回答:‎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使用氢能的一个优点 ;‎ ‎(3)为了研究氢气的爆炸极限,需要收集不同纯度的氢气。如何收集—瓶纯度为80%的氢气?[VH2∶V(空气)= 8∶2] 。‎ ‎5.组卷 按题型题量及考查内容命制试题,编组试卷。组卷时第一道选择题以简单易答为宜,即送分题;最后一道选择题难度较大,即压轴题。全卷各题难度大致呈波浪形分布,总体来说,第二卷难度大于第一卷。‎ 同一知识点可以设计成不同题型呈现,组卷时要注意避免冲突。‎ 例如2015年会考分模块命制试题后,组卷时发现一道选择题与填空题冲突:‎ 选择题:8.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从海水中获得的是 A.镁单质 B.溴单质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填空题:20—Ⅰ(4)海水可通过蒸馏的方法进行淡化,蒸馏法属于 (选填“物理”、“化学”)变化……‎ 两道题考查海水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造成考查重叠,发现后将填空改成:“海水淡化有多种方法,试举出其中一种 。”(参考答案包括蒸馏法、离子交换膜法、冷冻法等任写一种)……‎ 虽然都是以海水资源为背景,但修改后考查方向就完全不同,不至重叠了。‎ 组卷后设置试卷标准格式,卷首、题头、正文等格式要符合规范。如:‎ 海南省2015年普通高中基础会考试题 化 学 科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本人姓名和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粘贴条形码。‎ ‎2.选择题的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所选方框涂黑。如果修改答案,应使用橡皮将错选项方框涂点擦干净,并将改选项方框涂黑。‎ ‎3.非选择题的答题,使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指定区域书写答案,在题号指定答题区域以外以及草稿纸、试题卷上书写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卷 选择题(48分)‎ 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识别安全使用标志很重要。油罐车上应使用的标志是 ‎ A B C D ‎2.1865年,提出苯的环状结构设想的科学家是 ‎ A.居里夫人 B.门捷列夫 C.凯库勒 D.阿伏加德罗 ‎3.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 ‎ A.单质溴             B.单质镁             C.烧碱               D.食盐 ‎……‎ ‎6.审题、审卷、试做、打磨 组卷后要分别进行专项检查,及时纠错。如查字词、查语句、查数字、查符号、查图示、查答案等。再打印一份请同科组老师试做,并谈谈感觉。一般来说,学生做题耗时应是老师的2至3倍。‎ ‎7.制定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准确制定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有利于施考后进行客观评分,同样可以评价命题是否科学,是提高命题质量的重要环节。‎ 命制试题与确定答案其实是同步进行的,考试设计时命题、解题、评分须将三者相互联系,系统思考,制定相对客观公正、稳定明确的答案和评分标准。对于指向性明确的试题,其答案准确、清楚,无歧意。发散性试题学生回答往往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制定答案要从整体中抓住问题的关键,确定回答的方向和要点,科学地给出评分标准,合理地进行分值分配。‎ 制定答案时往往发现命制试题出现的问题,此时得以及时纠正。‎ 例:用石墨电极电解AgNO3溶液……b电极发生 反应。‎ 二、命题技术要求 考查内容可以设计成不同的问题呈现主式,常见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综合题等。各种题型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方法、思维、观念等方面各有优势和不足,要结合试卷整体把握,根据适用范围扬长避短加以选择使用。‎ ‎1.选择题 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程度,考查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具有针对性强,覆盖面广,便于控制问题的开放程度等优点。‎ 命制选择题时需要注意几点:‎ ‎(1)开放性和指向性要把握得当,不能过于偏向某种风格。可以设计成选项互不相干 ‎,开放程度很大,也要考虑使用指向性明确的题型的必要。‎ 以下两道题同样是考查物质的用途方面的知识点:‎ ‎15.下列关于物质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硫酸用作食品干燥剂 B.过氧化钠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C.次氯酸钠用于漂白织物 D.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8.下列关于NaHCO3的用途正确的是 A.用于杀菌消毒 B.用于硬水软化 C.作干燥剂 D.作食用碱 显然第一道开放程度大,涉及范围广,考查学生对不同物质的用途的是否熟悉;第二道指向明确,只是考查学生对NaHCO3用途的熟悉程度。‎ ‎(2015中考)15.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 ‎①生石灰②小苏打③氧气④聚乙烯 ‎(1)可用来制作糕点的是 ;(2)可用来切割金属的是 ;‎ ‎(3)可用作塑料薄膜的是 ;(4)可用于干燥食品的是 。‎ ‎(2)问题呈现方式要灵活多样,忌单一形式。‎ 例如胶体性质中的丁达尔现象,常年考查,但常考常新。‎ ‎(2007会考)9.鉴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下列方法中最简单有效的是 A.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B.加热煮沸 ‎ C.加入足量的盐酸 D.观察是否产生丁达尔现象 ‎(2013会考)3.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CaCl2溶液 B.蔗糖溶液 ‎ C.CuSO4溶液 D.Fe(OH)3胶体 ‎(2014会考)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稀豆浆 B.淀粉胶体 C.氯化钾溶液 D.氢氧化铁胶体 ‎(2015会考)6.清晨的树林,可以看到一束束阳光透过树林间的缝隙射入林间,这种现象源自于胶体的 A.丁达尔效应 B.聚沉 C.电泳 D.布朗运动 中考卷中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也是常年考查。‎ ‎(2012中考)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铜丝弯曲 B.石蜡熔化 C.酒精挥发 D.烟花燃放 ‎(2014中考)3.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碳铵分解 B.钢铁生锈 C.羊毛燃烧 D.干冰升华 ‎(2015中考)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淘米 B.洗菜 C.柠檬榨汁 D.葡萄酿酒 ‎(2013中考)‎ 课标要求:‎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课标并没有明确要求学生学会从微粒观去解释化学变化过程,教材内容为“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教师对这一内容适当的把握和引导将对学生今后长期学习化学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反应类型的理解、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化学反应与能量等。‎ ‎2012年我校高三年级某次月考,第一卷13 道选择题,其中竟有10道题干描述均为“下列说法正确(或错误)的是”,过于单一,不够理想。‎ ‎(3)题干的描述尽量少用否定句式。否定句式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学方面的失误,而非真正考查学生的学科知识。确有必要使用时,要以着重号加以提示,如2012年中考第2小题。‎ ‎24 Cr 铬 ‎52.00‎ ‎(2012中考)4.2012年4月15日,中央电视台曝光一些药企用工业明胶制作胶囊,引发了人们对铬元素的关注。在元素周期表中铬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铬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 B.铬元素是金属元素 ‎ C.铬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r D.一个铬原子的质量为 52.00g ‎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内容的考查以否定句式比肯定句式容易设计,此时当以否定句式呈现为佳。例如:‎ 例:在过滤操作中,下列仪器需要用到的是 ‎ ‎ A B C D 本题除正确答案A外,其他三个选项跟过滤完全没有关系,选项的匹配不够科学。改 为否定句式就不一样了:‎ 改为:在过滤操作中,下列仪器不需要用到的是 ‎ ‎ A B C D 考查化学实验方面的知识设计为“下列操作正确或不正确”较好 ‎(4)选项与题干的匹配、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匹配要注意合理性、科学性。全卷正确选项的分布要均衡,概率相等或接近。‎ 高温 ‎ 命制试题时要注意选项与题干内容要有关联(如上),选项间描述的范围、层次和角度的要相关匹配,文字描述要匹配,句子长短要匹配合理。避免使用“以上都正确”或“以上都不是”等凑数选项来降低试题的有效性。‎ ‎(2014中考模拟试卷)9. 在反应Fe2O3 + 3CO === 2Fe + 3CO2 中 ‎ A.CO是还原剂 B.CO是氧化剂 ‎ ‎ C.CO2是还原剂 D.CO2是氧化剂 选项设置不良,匹配不佳,出现无效选项。‎ ‎(2013中考模拟试卷)7.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 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B.温度大于t2℃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 C.当甲中混入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甲 ‎ D.t2℃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液降温到t1℃时,两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的分数一定相等 ‎ 又如:以下各项中属于海南特产的是 A.菠萝蜜 B.大象 C.狮子 D.奥巴马 ‎2015年海师附中实验班期末考吴依娜老师地理科试题:‎ 读有关海南省资料,完成22-23题。‎ 海南岛是一个“四时常花,长夏无冬”的地方,气候条件特殊。年平均温度在22℃一26℃之间,一月份,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仍在19℃以上;最热的七月平均温度在28℃一32‎ ‎℃之间。年均降水1600毫米以上,其中以8、9月份降雨量最为充沛。‎ 五指山是海南岛第一高的山脉。五指山的最高峰是二指,海拔1867米。‎ ‎22.海南省的气候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3.如果在五指山山麓267米处测得的气温是22.4℃,那么最高峰山顶的气温是 A.11.2℃ B.12.8℃ C.13℃ D.33.6℃‎ 该题重点考察中国的气候和气温的变化两个知识点,考察气候从生活的地方开始,学生更容易理解,而且提供海南的气候资料,主要为了培养孩子分析资料获得知识的能力。而且体现了生活中的地理这个主旨,地理学习应该结合实际,贴近学生生活。23题计算山顶的气温,需要掌握气温随海拔高度的高低的变化规律,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该题内容考查得当,方式合理,选项的匹配很科学,是一道不错的题型。‎ ‎ (5)选择题的设计也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意识。‎ ‎(2012中考)6.右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 B.反应前后,Na+和Cl-的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H+和OH-的数目不变 D.反应前后,H2O的数目 本题对强化微观粒子的教学具有导向性 ‎(2013中考模拟)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B.因为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每个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H元素 这是一道开放度较大的题型,向学生传达了逻辑推理的科学研究方法。‎ 选择题具有猜测性的缺点。网上流传学生答题口诀“三长一短选短,三短一长选长,两长两短选B,参差不齐选C无敌”。虽是笑话,但也反映命制试题时选项匹配不良,正确选项分布不科学造成学生瞎猜,而且往往猜中。‎ ‎2.填空题 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的识记和理解程度,具有惟一性、准确性、科学性的特点。命制填空题要注意一些细节:‎ ‎(1)所填空格应为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字、词、符号、数据等,不可把无关紧要的、模棱两可的词句设为填空项。‎ ‎ (2015会考)联合制碱法也称侯氏制碱法,是由我国化工专家 先生创立的。‎ ‎(2012中考)15.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徐寿在他翻译的化学书籍中,称一种气体为“养气”,该气体在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请回答:‎ ‎(1)“养气”的化学式 ;(2)“养气”的一种用途 。‎ ‎(2)填空部分一般放在句中或句尾,不宜放在句首。特别是取用课本中的原句进行抠词填空时要注意是否出现曲解。‎ ‎ 例: 制作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 这是由课本句子抠词而成的,本意是考查门捷列夫制作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这一知识,但因填空设在句首,作答就失去了惟一性和准确性。‎ ‎ (3)适当控制开放程度。‎ ‎(2014中考)17(2)使用氢能的一个优点 ;‎ ‎(2008会考)17(3)钠的化合物中,除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还有 、‎ ‎ 等。‎ ‎ 本题题意已确定以钠的化合物为考查范围,又给出例子,因此不会出现因开放性原因而导致乱填写的现象。‎ ‎(4)以填空题形式呈现的变相选择题不宜过多 ‎(2014中考模拟试题)15、(6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到处可见。 ‎ ‎(1)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比如早餐搭配:牛奶、面包、黄油、水果等,其中含有的营养素有油脂、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 。‎ ‎(2)下图所示常见用品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字母)。根据图A推断 金属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人体内缺钙时,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 ‎ A.食欲不振 B.骨质疏松 C.夜盲症 D.贫血病 ‎ ‎(4)煤、 和天然气常称为化石燃料。 ‎ ‎(5)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________。 ‎ A.节约使用纸张 B.分类回收处理垃圾 ‎ C.减少使用塑料袋 D.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 ‎ 实际上已经成了选择题而不是填空题了,而选择题、填空题等题量设计事先在第一卷和第二卷已有规划,以这种方式来呈现目的是要考查学生答选择题还是填空题能力就显得既重复又尬尴。2012年至2014年中考第二卷出现2至3道变相选择题。‎ ‎ 3.简答题 简答题一般要求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简要说明,主要考查学生对某一理论、观点、问题的论证、实验操作的理解、掌握情况。‎ ‎(1)简答题是一种中小题型,一份试卷中题量不宜过多。‎ ‎(2)简答题在突出学科特点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辩能力,用辩证观点看问题的意识。‎ ‎(2013会考)20—Ⅰ(4)为了缓解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人们研究用淀粉为原料代替发泡材料生产一次性快餐盒,其优点是 ;但是,目前人们大量使用塑料代替木材制作椅凳,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这道题对淀粉材料、塑料材料、木材这三种村料在现代生产中都有广泛使用,必须辩证地看待问题,淀粉快餐盒易降解,塑料难降解但价格低廉加工方便,木材质优但森林资源须保护并合理开发。抓住问题的关键合理作答即可得分。‎ ‎(2013中考)17.节假日,同学们打算到郊外野炊,请回答下列有关野炊的问题:‎ ‎(3)引燃“灶”火后,如果往“灶”里塞的枯树枝太满,“灶火”反而燃烧不旺,且产生很多浓烟,其原因是 。‎ 这是一道关于可燃物燃烧条件和提高燃烧效率知识范畴的简答题,地外农村、城市不同生活环境的初中生对本题涉及的野炊生活经验不同。但要审清题意,联系燃烧的三个重要条件进行辩析,找出“供氧不足”这一关键点还是可以组织文字回答的。‎ ‎(2014中考)21. 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右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了仪器a。请回答:‎ ‎ (1)仪器a的名称是 ;‎ ‎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 ;‎ ‎ (3)对照①和②,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 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 (4)课后,小明查阅《化学实验手册》‎ 获知:切割白磷时,应在水下进行。其原因是 。‎ ‎(3)适当控制开放程度,避免开放性过大。‎ 简答题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往往没有惟一性,学生回答往往五花八门。命制试题时必须充分研究作答方向和可能,否则无端地增大评卷难度。避免因过度开放而成无效题,即怎么答都觉得对。‎ ‎(2013会考)18(3)举出生活中你熟悉的一种电池 。‎ 不同学生“熟悉”的电池不相同,老师也是如此,很难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本题因过度开放而失效。‎ ‎4.综合题 这类题型要求学生结合学科领域的知识、原理的理解、掌握程度,综合考查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运用、操作等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命制这类题型时,应注意几点:‎ ‎(1)命题的观点要正确、清楚,语言描述要明确;‎ ‎(2)问题设置要有梯度。因综合题思考容量较大,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解题要有较强的收集信息、理解信息能力、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能力,且分值往往较大,又有一定的区分 功能,但不必所有答题点都设置过难,应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以下是海师附中实验班2015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解方程x4 – 5x2 + 4 = 0,这是一个一元四次方程,根据该方程特点,它的解法通常是:‎ 设x2 = y,那么x4 = y2,于是原方程可变为y2 -5y + 4 = 0 ①,解得y1 = 1,y2 = 4。‎ 当y = 1时,x2 = 1,∴x = ±1;‎ 当y = 4时,x2 = 4,∴x = ±2。‎ ‎∴原方程有四个根:x1 = 1,x2 = -1,x3 = 2,x4 = -2。‎ ‎(1)由原方程得到方程①的过程中,利用 法达到 的目的,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 ‎(2)解方程(x2 + x)2 - 4(x2 + x) -12 = 0‎ 这道题考查学生从读题中收集信息、加以思考,到综合理解信息,并学会模仿,达到解题能力提升的过程,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形成数学学科思想和思维习惯的学习机会。‎ ‎(2014中考)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 ‎22. 小红和小林做氢氧化钠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 个意外现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的成因作了如下猜想:‎ 小红: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小林: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1)老师否定了小红的猜想,理由是 ;‎ ‎(2)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小林的猜想是否正确。‎ ‎①实验方法 ;‎ ②可能的现象及结论 。‎ 试题考查点:(1)溶液碱性的检验;(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3)阅读、收集信息并能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4)实验方案设计能力。‎ 答案与解析:(1)若酚酞试剂变质,遇氢氧化钠溶液不会变红;‎ ‎(2)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生成的碳酸钠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3)在氢氧化钠溶液上方滴一些植物油能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隔绝;‎ ‎(4)要证明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有关,可以采用质量分数大小不同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 答案:‎ ‎(1)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生成的碳酸钠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分别向浓、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全【品教学网, 用后离不了!‎ 浓溶液中颜色先变红后无色 稀溶液颜色为红色 ‎(2)‎ 命题意图和评析:‎ 与本题相关的课标要求:‎ 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人们通过科学实验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积累知识。实验教学是中化学教学中重要一环。实验题往往综合性较强,除了常见考查仪器名称、操作步骤外,还需要对物质的性质熟悉,才能根据具体反应和现象推导结论,回答相关问题,甚至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充分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读取信息能力,思维的深刻性全面性,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酚酞遇碱变红是九年级化学较基础的知识,本题也给出了小林同学的猜想,使思考问题有了明确的方向——即浓度。要证明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有关,可以采用质量分数大小不同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通过考查,让学生学会从仪器、药品、操作、现象、结论这些方面组织文字回答问题,这也是常年来中考甚至高考常出现的命题。‎ 三、考试统计分析 要综合、全面地评价考试和命题质量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考试结束一般从集中量数、差异量数进行评价,并进行信度、效度等分析。 ‎ ‎1.从统计量数看命题质量 统计量数可分析几种类型:‎ 第一类是集中量数。‎ ‎(1)均值、中数、众数。如果中数大于均值,说明学生成绩分布是负偏态的,得分超过平均分的人较多,可能是学生普遍学习水平高或试题较容易;如果中数小于均值,说明学生成绩分布是正偏态的,得分低于平均分的人较多,可能是学生普遍学习水平低或试题较难。一般来说,中数与均值比较接近时,即可认为学生成绩是正态分布的。‎ ‎(2)难度。难度值可用总得分除以总分进行计算,也可以均分除以赋分得到。难度值越大,表明试题较容易或考生水平高;难度值小反映试题较难或考生水平低。‎ ‎(3)区分度。区分度的计算有不同方法,较为简易的是D=‎H-L‎0.5N ,其中H为高分组正确回答人数,L为低分组正确回答人数,N为两组人数之和。‎ 难度和区分度计算一般适用于常模参照测试,而不适用于标准参照测试。因为标准参照测试试题难度决定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越难,试题难度也越大。而区分度,标准参照测试要求大多数学生都应达到标准。尤其对于基础教学目标,要求每个学生都达标,这种测试和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分 、鉴别和选拔人才,因此区分度意义不大。‎ 第二类是差异量数,通常用标准差进行分析较为常见。标准差是衡量考试群体分数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数,标准差越小,表明考试成绩越整齐,分数较为集中,从而说明以平均成绩代表班级考试成可靠性较高;标准差越大,表明考试成绩越不整齐,分数较为分散,从而说明以平均成绩代表班级考试成可靠性较低。‎ 第三类是率,是对某个统计项目的整体印象。如及格率,优秀率等,也可直接用绝对数反映情况,是一种较为粗略的统计手段,仅此作为评价命题、考试或教学质量是不够科学的。‎ 第四类是分数分布图。根据分数(段)分布绘制直方图,可直观地观察考试成绩分布,并观察看正态分布类型。‎ ‎2.从答题情况看命题质量 ‎3.对教学的反馈和反思 四、几点建议 ‎1.研究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试题,鉴赏优秀试题,汲取他人之长; ‎ ‎2.研究近年来我省中考试题,尝试自行命制试题;‎ ‎ 中考模拟试卷组成:改编题、往年优秀试题、自行命制试题。‎ ‎3.获取统计数据,注重考后分析;‎ ‎4.发挥科组、备课组等集体智慧,分工合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