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数学试题汇编——动态问题
2010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动态问题 24、(2010年浙江省东阳县)如图,P为正方形ABCD的对称中心,A(0,3),B(1,0),直线OP交AB于N,DC于M,点H从原点O出发沿x轴的正半轴方向以1个单位每秒速度运动,同时,点R从O出发沿OM方向以个单位每秒速度运动,运动时间为t。求: C O A B D N M P x y R H (1)C的坐标为 ; (2)当t为何值时,△ANO与△DMR相似? (3)△HCR面积S与t的函数关系式; 并求以A、B、C、R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梯形 时t的值及S的最大值。 【关键词】运动性问题 【答案】(1)C(4,1) (2)当∠MDR=450时,t=2,点H(2,0) 当∠DRM=450时,t=3,点H(3,0) (3)S=-t2+2t(0<t≤4);(1分)S=t2-2t(t>4) 当CR∥AB时,t=,(1分) S= 当AR∥BC时,t=, S= 当BR∥AC时,t=, S= 24.(2010年山东省青岛市)已知:把Rt△ABC和Rt△DEF按如图(1)摆放(点C与点E重合),点B、C(E)、F在同一条直线上.∠ACB = ∠EDF = 90°,∠DEF = 45°,AC = 8 cm,BC = 6 cm,EF = 9 cm. 如图(2),△DEF从图(1)的位置出发,以1 cm/s的速度沿CB向△ABC匀速移动,在△DEF移动的同时,点P从△ABC的顶点B出发,以2 cm/s的速度沿BA向点A匀速移动.当△DEF的顶点D移动到AC边上时,△DEF停止移动,点P也随之停止移动.DE与AC相交于点Q,连接PQ,设移动时间为t(s)(0<t<4.5).解答下列问题: (1)当t为何值时,点A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 (2)连接PE,设四边形APEC的面积为y(cm2),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面积y最小?若存在,求出y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P、Q、F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图(3)供同学们做题使用) A D B C F ( E ) 图(1) A D B C F E 图(2) P Q A B C 图(3) (用圆珠笔或钢笔画图) 【关键词】 【答案】解:(1)∵点A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 ∴AP = AQ. ∵∠DEF = 45°,∠ACB = 90°,∠DEF+∠ACB+∠EQC = 180°, ∴∠EQC = 45°. ∴∠DEF =∠EQC. ∴CE = CQ. 由题意知:CE = t,BP =2 t, ∴CQ = t. ∴AQ = 8-t.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B = 10 cm . 则AP = 10-2 t. ∴10-2 t = 8-t. 解得:t = 2. 答:当t = 2 s时,点A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 4分 图(2) Q A D B C F E P M (2)过P作,交BE于M, ∴. 在Rt△ABC和Rt△BPM中,, ∴ . ∴PM = . ∵BC = 6 cm,CE = t, ∴ BE = 6-t. ∴y = S△ABC-S△BPE =-= - = = . ∵,∴抛物线开口向上. ∴当t = 3时,y最小=. 答:当t = 3s时,四边形APEC的面积最小,最小面积为cm2. 8分 C E A D B F 图(3) P Q N (3)假设存在某一时刻t,使点P、Q、F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过P作,交AC于N, ∴. ∵,∴△PAN ∽△BAC. ∴. ∴. ∴,. ∵NQ = AQ-AN, ∴NQ = 8-t-() = . ∵∠ACB = 90°,B、C(E)、F在同一条直线上, ∴∠QCF = 90°,∠QCF = ∠PNQ. ∵∠FQC = ∠PQN, ∴△QCF∽△QNP . ∴ . ∴ . ∵ ∴ 解得:t = 1. 答:当t = 1s,点P、Q、F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25.(2010年门头沟区)已知,正方形ABCD中,∠MAN=45°, ∠MAN绕点A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N,AH⊥MN于点H. (1)如图①,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请你直接写出AH与AB的数 量关系: ; (2)如图②,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1)中发现的AH与AB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如果不成立请写出理由.如果成立请证明; (3)如图③,已知∠MAN=45°,AH⊥MN于点H,且MH=2,NH=3,求AH的长. (可利用(2)得到的结论) 图① 【关键词】正方形与旋转 【答案】解:(1)如图①AH=AB………………………..1分 (2)数量关系成立.如图②,延长CB至E,使BE=DN ∵ABCD是正方形 ∴AB=AD,∠D=∠ABE=90° ∴Rt△AEB≌Rt△AND………………………………3分 ∴AE=AN,∠EAB=∠NAD ∴∠EAM=∠NAM=45° ∵AM=AM ∴△AEM≌△ANM………………………………….4分 ∵AB、AH是△AEM和△ANM对应边上的高, ∴AB=AH…………………………………………….. .5分 (3)如图③分别沿AM、AN翻折△AMH和△ANH, 得到△ABM和△AND ∴BM=2,DN=3,∠B=∠D=∠BAD=90° 分别延长BM和DN交于点C,得正方形ABCE. 由(2)可知,AH=AB=BC=CD=AD. 设AH=x,则MC=, NC= 图② 在Rt⊿MCN中,由勾股定理,得 ∴………………………6分 解得.(不符合题意,舍去) ∴AH=6.……………………………………………7分 图③ A P B C Q y x y x O A. y x O B. y x O C. y x O D. 1.(2010年山东省济南市)如图,在中,,.动点分别在直线 上运动,且始终保持.设,,则与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大致可以表示为 ( ) 【关键词】函数的图象 【答案】A (2010年重庆市潼南县)(12分)如图, 已知抛物线与y轴相交于C,与x轴相交于A、B,点A的坐标为(2,0),点C的坐标为(0,-1).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E是线段AC上一动点,过点E作DE⊥x轴于点D,连结DC,当△DCE的面积最大时,求点D的坐标; (3)在直线B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AC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关键词】二次函数及动点问题 【答案】 解:(1)∵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2,0)C(0,-1) ∴ 解得: b=- c=-1-------------------2分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3分 (2)设点D的坐标为(m,0) (0<m<2) ∴ OD=m ∴AD=2-m 由△ADE∽△AOC得, --------------4分 ∴ ∴DE=---------------------------5分 ∴△CDE的面积=××m== 当m=1时,△CDE的面积最大 ∴点D的坐标为(1,0)--------------8分 (3)存在 由(1)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设y=0则 解得:x1=2 x2=-1 ∴点B的坐标为(-1,0) C(0,-1)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 ∴ 解得:k=-1 b=-1 ∴直线BC的解析式为: y=-x-1 在Rt△AOC中,∠AOC=900 OA=2 OC=1 由勾股定理得:AC= ∵点B(-1,0) 点C(0,-1) ∴OB=OC ∠BCO=450 ①当以点C为顶点且PC=AC=时, 设P(k, -k-1) 过点P作PH⊥y轴于H ∴∠HCP=∠BCO=450 CH=PH=∣k∣ 在Rt△PCH中 k2+k2= 解得k1=, k2=- ∴P1(,-) P2(-,)---10分 ②以A为顶点,即AC=AP= 设P(k, -k-1) 过点P作PG⊥x轴于G AG=∣2-k∣ GP=∣-k-1∣ 在Rt△APG中 AG2+PG2=AP2 (2-k)2+(-k-1)2=5 解得:k1=1,k2=0(舍) ∴P3(1, -2) ---------11分 ③以P为顶点,PC=AP设P(k, -k-1) 过点P作PQ⊥y轴于点Q PL⊥x轴于点L ∴L(k,0) ∴△QP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PQ=CQ=k 由勾股定理知CP=PA=k ∴AL=∣k-2∣, PL=|-k-1| 在Rt△PLA中(k)2=(k-2)2+(k+1)2 解得:k=∴P4(,-) -----------12分 综上所述: 存在四个点:P1(,-) P2(-,) P3(1, -2) P4(,-) (2010年重庆市潼南县)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 的正方形,四边形EFGH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点D与点F重合,点B,D(F),H在同一条直线上,将正方形ABCD沿F→H方向平移至点B与点H重合时停止,设点D、F之间的距离为x,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EFGH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则能大致反映y与 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关键词】函数图像及动点问题 【答案】B 1.(2010福建泉州市惠安县)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3cm,一个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沿着正方形ABCD的边AB →BC→CD→DA→AB连续地翻转,那么这个小正方形第一次回到起始位置时,它的方向第7题图 是下图的( ) A B C D 【关键词】翻转,旋转 【答案】A 2.(2010福建泉州市惠安县)如图,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BC ,AD=2,AB=8,CD=10. (1)求梯形ABCD的周长; (2)动点P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D→C方向向点C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C→D→A方向向点A运动;过点Q作QF⊥BC于点F.若P、Q两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整个运动随之结束,设运动时间为t秒.问: ①当点P在B→A上运动时,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直线PQ将梯形ABCD的周长平分?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②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以P、D、Q为顶点的三角形恰好是以DQ 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关键词】运动与等腰三角形 【答案】解:(1)过点D作DE⊥BC于点E ∵四边形ABCD是直角梯形 ∴四边形ABED是矩形 ∴AD=BE=2,AB=DE=8 在Rt△DEC中,CE===6 ∴梯形ABCD的周长= AB+BC+CD+DA=28. (2) ① ∵梯形ABCD的周长为28,PQ平分梯形ABCD的周长 ∴BP+BC+CQ=14 又∵BP=CQ=t ∴t+8+t=14 ∴t=3 ∴当t=3时,PQ平分梯形ABCD的周长. ②(i)当0≤t≤8时,过点Q 作QG⊥AB于点G ∵AP=8-t,DQ=10-t,AD=2,sinC=,cosC= ∴CF=,QF=,PG==,QG=8- =(8-t)2+22=t2+16t+68, PQ2=QG2+PG2=(8-)2+()2= 若DQ=PD,则(10-t)2= t2+16t+68,解得:t=8; 若DQ=PQ,则(10-t)2=, 解得:t1= ,t2=>8(舍去),此时t=; (ii)当8<t<10时,PD=DQ=10-t, ∴此时以DQ为一腰的等腰△DPQ恒成立; 而当t=10时,点P、D、Q三点重合,无法构成三角形; (iii)当10<t≤12时,PD=DQ= t-10, ∴此时以DQ为一腰的等腰△DPQ恒成立; 综上所述,当t=或8≤t<10或10<t≤12时,以P、D、Q为顶点的三角形恰好是以DQ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 (2010辽宁省丹东市)25.如图,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F分别为边AB,AC,BC的中点,M为直线BC上一动点,△DMN为等边三角形(点M的位置改变时, △DMN也随之整体移动) . (1)如图①,当点M在点B左侧时,请你判断EN与M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点F是否在直线NE上? 都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 (2)如图②,当点M在BC上时,其它条件不变,(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②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若点M在点C右侧时,请你在图③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判断(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 图① 图② 图③ 第25题图 A · B C D E F · · · 【关键词】等边三角形 【答案】 25.(1)判断:EN与MF相等 (或EN=MF),点F在直线NE上, 3分 (说明:答对一个给2分) (2)成立. 4分 证明: 法一:连结DE,DF. 5分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C. 又∵D,E,F是三边的中点, ∴DE,DF,EF为三角形的中位线.∴DE=DF=EF,∠FDE=60°. 又∠MDF+∠FDN=60°, ∠NDE+∠FDN=60°, ∴∠MDF=∠NDE. 7分 在△DMF和△DNE中,DF=DE,DM=DN, ∠MDF=∠NDE, ∴△DMF≌△DNE. 8分 ∴MF=NE. 9分 N C A B F M D E N C A B F M D E 法二: 延长EN,则EN过点F. 5分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C. 又∵D,E,F是三边的中点, ∴EF=DF=BF. ∵∠BDM+∠MDF=60°, ∠FDN+∠MDF=60°, ∴∠BDM=∠FDN. 7分 又∵DM=DN, ∠ABM=∠DFN=60°, ∴△DBM≌△DFN. 8分 ∴BM=FN. ∵BF=EF, ∴MF=EN. 9分 法三: 连结DF,NF. 5分 ∵△ABC是等边三角形, ∴AC=BC=AC. 又∵D,E,F是三边的中点, ∴DF为三角形的中位线,∴DF=AC=AB=DB. 又∠BDM+∠MDF=60°, ∠NDF+∠MDF=60°, ∴∠BDM=∠FDN. 7分 在△DBM和△DFN中,DF=DB, DM=DN, ∠BDM=∠NDF,∴△DBM≌△DFN. ∴∠B=∠DFN=60°. 8分 又∵△DEF是△ABC各边中点所构成的三角形, ∴∠DFE=60°. ∴可得点N在EF上, ∴MF=EN. 9分 (3)画出图形(连出线段NE), 11分 MF与EN相等的结论仍然成立(或MF=NE成立). 12分 1.(2010年福建省晋江市)如图,在等边中,线段为边上的中线. 动点在直线上时,以为一边且在的下方作等边,连结. (1) 填空:度; (2) 当点在线段上(点不运动到点)时,试求出的值; (3)若,以点为圆心,以5为半径作⊙与直线相交于点、两点,在点运动的过程中(点与点重合除外),试求的长. A B C 备用图(1) A B C 备用图(2) 【关键词】等边三角形、动点问题 【答案】(1)60; (2)∵与都是等边三角形 ∴,, ∴ ∴ ∴≌ ∴,∴. (3)①当点在线段上(不与点重合)时,由(2)可知≌, 则,作于点, 则,连结,则. 在中,,, 则.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则. ②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 ∵与都是等边三角形 ∴,, ∴ ∴ ∴≌ ∴,同理可得:. ③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 ∵与都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 ∴. 同理可得:. 综上,的长是6. 2.(2010年辽宁省丹东市)如图,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F分别为边AB,AC,BC的中点,M为直线BC上一动点,△DMN为等边三角形(点M的位置改变时, △DMN也随之整体移动) . (1)如图①,当点M在点B左侧时,请你判断EN与M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点F是否在直线NE上?都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 (2)如图②,当点M在BC上时,其它条件不变,(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②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若点M在点C右侧时,请你在图③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判断(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 图① 图② 图③ 第25题图 A · B C D E F · · · N C A B F M D E 【关键词】等边三角形、动点问题 【答案】(1)判断:EN与MF相等 (或EN=MF),点F在直线NE上, (2)成立.证明:法一:连结DE,DF.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C. 又∵D,E,F是三边的中点, ∴DE,DF,EF为三角形的中位线.∴DE=DF=EF,∠FDE=60°. 又∠MDF+∠FDN=60°, ∠NDE+∠FDN=60°, ∴∠MDF=∠NDE. 在△DMF和△DNE中,DF=DE,DM=DN, ∠MDF=∠NDE, ∴△DMF≌△DNE. ∴MF=NE. 法二: 延长EN,则EN过点F.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C. N C A B F M D E 又∵D,E,F是三边的中点, ∴EF=DF=BF. ∵∠BDM+∠MDF=60°, ∠FDN+∠MDF=60°, ∴∠BDM=∠FDN. 又∵DM=DN, ∠ABM=∠DFN=60°, ∴△DBM≌△DFN. ∴BM=FN. ∵BF=EF, ∴MF=EN. 法三: 连结DF,NF.∵△ABC是等边三角形, ∴AC=BC=AC. 又∵D,E,F是三边的中点, ∴DF为三角形的中位线,∴DF=AC=AB=DB. 又∠BDM+∠MDF=60°, ∠NDF+∠MDF=60°, ∴∠BDM=∠FDN. 在△DBM和△DFN中,DF=DB, DM=DN, ∠BDM=∠NDF,∴△DBM≌△DFN. ∴∠B=∠DFN=60°. 又∵△DEF是△ABC各边中点所构成的三角形, ∴∠DFE=60°. ∴可得点N在EF上, ∴MF=EN. (3)画出图形(连出线段NE), MF与EN相等的结论仍然成立(或MF=NE成立). (2010年宁德市)(本题满分13分)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90°,BC=6,AD=3,∠DCB=30°.点E、F同时从B点出发,沿射线BC向右匀速移动.已知F点移动速度是E点移动速度的2倍,以EF为一边在CB的上方作等边△EFG.设E点移动距离为x(x>0). ⑴△EFG的边长是____(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当x=2时,点G的位置在_______; ⑵若△EFG与梯形ABCD重叠部分面积是y,求 ①当0<x≤2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当2<x≤6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⑶探求⑵中得到的函数y在x取含何值时,存在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 B E→ F→ C A D G 【答案】解:⑴ x,D点; ⑵ ①当0<x≤2时,△EFG在梯形ABCD内部,所以y=x2; ②分两种情况: Ⅰ.当2<x<3时,如图1,点E、点F在线段BC上, △EFG与梯形ABCD重叠部分为四边形EFNM, ∵∠FNC=∠FCN=30°,∴FN=FC=6-2x.∴GN=3x-6. 由于在Rt△NMG中,∠G=60°, 所以,此时 y=x2-(3x-6)2=. Ⅱ.当3≤x≤6时,如图2,点E在线段BC上,点F在射线CH上, △EFG与梯形ABCD重叠部分为△ECP, ∵EC=6-x, ∴y=(6-x)2=. ⑶当0<x≤2时,∵y=x2在x>0时,y随x增大而增大, ∴x=2时,y最大=; 当2<x<3时,∵y=在x=时,y最大=; 当3≤x≤6时,∵y=在x<6时,y随x增大而减小, ∴x=3时,y最大=. B E C F A D G P H 图2 综上所述:当x=时,y最大=. B E F C A D G N M 图1 23.(2010年山东省济宁市)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为(,)的抛物线交轴于点,交轴于,两点(点在点的左侧). 已知点坐标为(,).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过点作线段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 如果以点为圆心的圆与直线相切,请判断抛物线的对称轴与⊙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3)已知点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且位于,两点之间,问:当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此时点的坐标和的最大面积. (第23题) (第23题) 【关键词】二次函数和运动性问题 【答案】(1)解:设抛物线为. ∵抛物线经过点(0,3), ∴.∴. ∴抛物线为. (2) 答:与⊙相交. 证明:当时,,. ∴为(2,0),为(6,0).∴. 设⊙与相切于点,连接,则. ∵,∴. 又∵,∴.∴∽. ∴.∴.∴.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点到的距离为2. ∴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相交. (3) 解:如图,过点作平行于轴的直线交于点. 可求出的解析式为. 设点的坐标为(,),则点的坐标为(,). ∴. ∵, ∴当时,的面积最大为. 此时,点的坐标为(3,). 24. (2010年浙江省金华) (本题12分) 如图,把含有30°角的三角板ABO置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两点坐标分别为(3,0)和(0,3).动点P从A点开始沿折线AO-OB-BA运动,点P在AO,OB,BA上运动的面四民﹒数学兴趣小组对捐款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速度分别为1,,2 (长度单位/秒)﹒一直尺的上边缘l从x轴的位置开始以 (长度单位/秒)的速度向上平行移动(即移动过程中保持l∥x轴),且分别与OB,AB交于E,F两点﹒设动点P与动直线l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P沿折线AO-OB-BA运动一周时,直线l和动点P同时停止运动. 请解答下列问题: (1)过A,B两点的直线解析式是 ▲ ; (2)当t﹦4时,点P的坐标为 ▲ ;当t ﹦ ▲ ,点P与点E重合; (3)① 作点P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P′. 在运动过程中,若形成的四边形PEP′F为菱形,则t的值是多少? B F A P E O x y (第24题图) ② 当t﹦2时,是否存在着点Q,使得△FEQ ∽△BEP ?若存在, 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关键词】一次函数、三角形全等、解直角三角形、菱形、对称 【答案】 解:(1);………4分 (2)(0,),;……4分(各2分) (3)①当点在线段上时,过作⊥轴,为垂足(如图1) B F A P E O x y G P′ P′ (图1) ∵,,∠∠90° ∴△≌△,∴﹒ 又∵,∠60°,∴ 而,∴, 由得 ;…………………………1分 B F A P E O x y M P′ H (图2) 当点P在线段上时,形成的是三角形,不存在菱形; 当点P在线段上时, 过P作⊥,⊥,、分别为垂足(如图2) ∵,∴,∴ ∴, 又∵ 在Rt△中, B F A P E O x Q′ B′ Q C C1 D1 (图3) 即,解得.……………………1分 y ②存在﹒理由如下: ∵,∴,, 将△绕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 △(如图3) ∵⊥,∴点在直线上, C点坐标为(,-1) 过作∥,交于点Q, 则△∽△ 由,可得Q的坐标为(-,)…………1分 根据对称性可得,Q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也符合条件.1分 23.(2010山东德州)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3,0),B(2,-3),C(0,-3). (1)求此函数的解析式及图象的对称轴; x y O A B C P Q M N 第23题图 (2)点P从B点出发以每秒0.1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BC向C点运动,点Q从O点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线段OA向A点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①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BPQ为等腰梯形; ②设PQ与对称轴的交点为M,过M点作 x轴的平行线交AB于点N,设四边形ANPQ 的面积为S,求面积S关于时间t的函数解析式, 并指出t的取值范围;当t为何值时, S有最大值或最小值. 【关键词】二次函数、等腰梯形、动态探究 【答案】 解:(1)∵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C(0,-3), ∴c =-3. 将点A(3,0),B(2,-3)代入得 x y O A B C P Q D E G M N F 解得:a=1,b=-2. ∴.-------------------2分 配方得:,所以对称轴为x=1. (2) 由题意可知:BP= OQ=0.1t. ∵点B,点C的纵坐标相等, ∴BC∥OA. 过点B,点P作BD⊥OA,PE⊥OA,垂足分别为D,E. 要使四边形ABPQ为等腰梯形,只需PQ=AB. 即QE=AD=1. 又QE=OE-OQ=(2-0.1t)-0.1t=2-0.2t, ∴2-0.2t=1. 解得t=5. 即t=5秒时,四边形ABPQ为等腰梯形. ②设对称轴与BC,x轴的交点分别为F,G. ∵对称轴x=1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 ∴BF=CF=OG=1. 又∵BP=OQ, ∴PF=QG. 又∵∠PMF=∠QMG, ∴△MFP≌△MGQ. ∴MF=MG. ∴点M为FG的中点 ∴S=, =. 由=. . ∴S=. 又BC=2,OA=3, ∴点P运动到点C时停止运动,需要20秒. ∴0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