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场作文十一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考场作文十一法

中考考场作文十一法 技法一:下笔泼墨成文 审题立意先行 如果说“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的话,那么,“意”,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想写出精美的文章,首先必须精准地理解文题的内涵,把握题旨,确立主题,深刻立意,切不可胡乱潦草行事,匆忙行文。那么,在审题立意时我们应注意哪些呢?‎ 一、范围明确。首先,拿到文题或作文材料后,我们要认真阅读,明晰文题、材料背后隐藏或透露出的信息和内涵,理解文题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读懂材料、提示、话题和要求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外延,圈定题旨范围。这是审题立意的基本及首要要求,也是保证我们文章不走题跑题偏题的前提。‎ 二、方向正确。文章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载体,古有“文以载道”之说,亦有“文章合为时而著”之谓,中考或高考作文都要求文章思想必须健康向上,能反映我们对生活、社会、人生的认识、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立意时,作文的主旨必须要符合社会生活现实,贴近时代主流脉搏,发现和抒写社会生活的真善美,不可紧盯社会阴暗面,以一种扭曲的心态看待社会人生。文章流露和抒发的情感要纯洁美好,格调要高雅纯洁,思想积极阳光。‎ 三、主题鲜明。主题,也就是“意”,是文章所有表达或要表现的思想、认识、体验、情感等,是一篇文章的中心和灵魂,表达时一定要清晰明朗,能让读者读到、感知到、悟到、体验到、,而不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甚至云里雾里,故作高深,晦涩难懂。 ‎ 四、立意深刻。审题立意既要准确更要深刻,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面对作文题目和材料时时,要挖掘材料,深刻理解其内涵,仔细咀嚼推敲命题人的意图,准确把握材料的本质,切不可停留在表面和表层,能对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活、人与时代、人与国家有理性的思考和表达,能在行文中自然的延宕提升主题。‎ 五、情感真挚。文章是作者情感表达和宣泄的载体,能够感染人的文章一定是说真话抒真情的文章,因此。在立意时,我们一定要摒弃矫情,更不能说假话空话套话,抒虚假苍白之情,甚至闹出一个班父母集体离婚、集体出车祸致残、老师集体生病坚持工作等的笑话来。自然迸发和流露的情感才能打动人感染人。‎ 六、思维求变。创新是文章的一大亮点,是获得加分的关键。因此,在立意时,一定要求新求变,不可落入俗套,千篇一律。比如,在角度切入上求突破,“大主题,小角度”。立意注重时代感、新颖性,可以反向、多向思维等。‎ 技法二:用墨如泼 惜墨如金 ‎ 一篇优秀的作文,必须力求做到字字珠玑,该详是用墨如泼,该略时惜墨如金。文章的详略是根据所要表达的主题决定的。所以,我们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根据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选择材料,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是主要内容,要用重墨,详写;关系不很密切的,是次要内容,可以略写。‎ 不同的题材,写作的详略应有所不同。‎ ‎1.记叙文 ‎ 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详写人略叙事。写人,就是写出人的思想、性格、品质等多方面的特征。而要表现人的这些特征,就要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神态等进行详写;对那些涉及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事件,则应概括叙述。因为所写的事件只是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目的不在于展示事件的过程。‎ ‎ ②以事件为主的记叙记叙文,详记事略描人。这类文章,叙事是重点,人物及景物的描写只是围绕且服务于事件。文章着眼点在事情的过程上,不用着力刻画人物,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而不是表现主人公的思想。 ‎ ‎ ③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散文,详绘景略抒情。往往是情景交融,但情是由于景和物才生发的,所以描写景物是基础,应详写;而抒情要略写。‎ ‎ ④详记叙议点睛。记叙描写类文章,有时要更好的点明主题,就要借助适当的议论、抒情。此类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详写,抒情,议论是辅,只是深化中心凸现人物思想性格,只需点睛式略写。‎ ‎ 总之,记叙事件,描写人物,绘制景物时,如果能够做到上述几点,剪裁讲究,就不会平分秋色,也不会避重就轻,就能做到:写重点内容,细致入微,充分生动;写次要内容,寥寥几笔,清楚明了,这样也就做到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 ‎ 2.议论文 议论文以论理为主,目的在阐明某种道理宣扬某种主张,所以,议论部分应详写。即使用到例证,事例也只是引出议论的前提,因此事例就应该略写。 ‎ ‎ 详写的地步是要做到浓墨重彩,生动具体,略写要做到淡笔勾勒,概括精炼,画龙点睛。只有做到浓淡相宜,详略得当,文章才眉目清楚,中心突出。‎ 二、详略得当的方法 详略取舍的原则是看材料和主题的关系,和主题密切相关的要详写,可以浓墨重彩地描写记叙渲染;和主题关联不大的略写,可以一笔带过甚至不写。一句话,该详即详,该略即略。那么,如何做到“该详即详,该略即略”呢?‎ ‎(一)确立主题,筛选素材。文章的详略是根据所要表达的主题决定的。所以,我们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主题,根据它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选择素材。 ‎ ‎(二)强化过程。就是说,事件的起因和结果要略写,发展过程要详写。因为,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往往只是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结果等,它们在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只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而事情的发展过程,即整个事件,才是文章的主体,只有它,才能体现文章的主题思想,所以要详写。 ‎ ‎(三)点面结合。要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面”上的内容只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作用。“点”上的内容才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主题。当然,在重点突出详写部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只是寥寥数笔,但运用得好,文章重点就突出,主题就鲜明,从而起到“绿叶衬红花”的作用。 ‎ ‎(四)详略有度。那么,详写的材料应该“详”到什么程度?略写的材料应该“略”到什么程度呢?我们说,详写,并不是越“详”越好,只要重点内容充分地表现了中心思想,就达到了要求,切不可画蛇添足;略写,也不是越少越好,也要根据中心思想的要求,简练地叙述次要内容,做到简洁概括,清楚明了,决不能简单几笔,草草了事。‎ 技法三:细微处见真情—细节描写 ‎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 —朱自清《背影》‎ 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描摹父亲背影的文字,很质朴,但是非常动人,原因之一就是先生将自己的一片深情融在细微的描绘中,先生先是突出父亲是一个胖子,意在说明父亲行动的不便,然后运用一系列的动作细节描写,反复铺陈父亲过铁道的不易,这样,就将父亲的慈爱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父亲的挚爱深情令每个人动容。‎ ‎ 因此,在文章中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句话等,用特写镜头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换句话说,就是对某些细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环节和情节,加以具体描写。‎ ‎ 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形象的鲜明性,事件的生动性。 ‎ ‎ 常见的细节描写方法有肖像细节描写 、语言细节描写 、行动细节描写 、 服饰细节描写 、神态细节描写、 心理活动细节描写、 事物细节描写等。‎ 技法四:好文章更要有好结构 一、线索清晰,体现贯通性 物、事、人、情都能成为文章的线索。串珠成链,才能成为艺术品;将分散的材料贯以一线,文章才能成为有机的整体,呈贯通之美。‎ 二、照应紧密,体现严谨性 这里的照应包括题文照应、首尾照应、图文照应(如看图作文),所供材料与文章照应等。善作照应是优化文章结构的基本功。‎ 三、过渡自然,体现流畅性 过渡自然能使文章的各部分之间榫接丝连,显示环环相扣的连贯美与流畅美。中考作文中过渡缺失、生转硬接、随意跳脱的现象仍较普遍。为了克服这些毛病,考生必须学会用自然段过渡、用开头语句过渡等方法。‎ 四、行文兴波,体现可读性 悬念、误会、抑扬等等都是使文章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的用效笔法。‎ 技法五:作文首先要切题 要写出切题的考场作文,就要揣摩题目中所蕴含的对写作中心的暗示、选材的暗示、基本内容的暗示、重点的暗示。 ‎ 一、读懂材料 二、抓关键词 三、读懂作文题目 技法七:作文拟题的技巧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人要衣装,文要题装”。可见题目的重要性。阅卷老师的第一眼就是看题目,所以一定要拟一个有个性有特点的好题目。常用的拟题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 一、添加法:《幸福》:加前:珍惜幸福,把握幸福;加后:幸福的感悟、幸福的内涵 前后加:把幸福留在心底、我与幸福同行; ‎ 二、修辞法:‎ ‎1.比喻;《练字虎山行》,练字的过程枯燥无味,作者用擒猛虎作比,形象生动,很有感染力 ‎2.借代;如《人生需要掌声》,这一标题借“掌声”代“鼓励”。 ‎ ‎3.层递;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读书的兴趣、方法和作用在递进中表达得简练生动。 ‎ ‎4.比拟;《小树又快活了》《读水千遍真有趣》前者运用拟人辞格让小树具有人的感情,后者把“水”拟作能“读”之物,用的是拟物辞格。‎ ‎5.对偶;以“环保”为话题——《一头白发,满山青葱》 ,以“读书与做人”为话题——《躺着读书,站着做人》‎ ‎6.对比;《躺着读书,站着做人》“躺着”与“站着”形成姿势上的对比,使得标题包含哲理,令人回味。‎ ‎7.双关;《我最需要一剂良药》文中“良药”既能治腿疾有能治心病,一语双关,内蕴丰富。 ‎ ‎8.设问;如说明文的题目《地球是圆的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议论文的题目《老实人总是吃亏吗?》《什么样的青春最美》《“顺境出人才”吗?》等,用设问来引起读者的思索。《错?对!》先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巧妙。 9.反问;《雪化了真的就是水吗?》——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就有不同的答案。《鱼乎?熊掌乎?》,题目就是悬念,文章说明“取鱼还是熊掌,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10.顶真;《读书乐,乐读书》《活读书,书读活》这两例运用顶真兼回环辞格,风趣地展示读书之趣、读书之乐和读书之法。 ‎ ‎11.反语;《我发现了家中的“贼”》家中几次“失窃”,“作案者”原来是瞒着别人给灾区寄钱的一家人的三个成员,题中用“贼”,贬词褒用,凸现一家人的高尚品德,幽默风趣。 ‎ ‎12.仿拟;《我是服务的小行家》《读书就是爱自己》前者仿歌词“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后者访广告语“爱你就是爱自己”,鲜活生动,点明主题。 ‎ ‎13.引用;如《腹有诗书气自华》《蓦然回首》《道是无情却有情》《为伊消得人憔悴》等。‎ ‎14.反复;《“我”为我服务》前面的“我”为克隆人,两个“我”重复,设置悬念,新颖醒目。‎ ‎15.通感;《绿色可听》(青海西宁)作者沟通视觉和听觉,“听”出了窗外绿色世界的欣欣向荣,视觉独特,别出心裁。‎ ‎16.夸张;《世界很小是个家》,用了夸小的方法,只要人人都有爱,无论哪里都是温暖的家。17.双关:以“心灵的抉择”为话题《溜留之间》——巧用谐音,一语双关,对人处在困难中如何对待的两种可能选择作了精当的概括。‎ ‎18.反常法;以“竞争”为话题——《感谢我的敌人》、《珍惜我的痛苦》。‎ 技法六:认真品读作文的导语 一般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之前,有时也会出现一段较长的文字。它们不是据以作文的材料,也不是进行限定的条件,而是语言优美精粹的富于理性或激情的导语,非常类似于语文课中教师设计的“开讲语”。作为文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 既然“导语”作为某些文题的组成部分出现,那么就必然有其独到的作用。品味“导语”的语言,揣摩其蕴含的意图,也就成为审读中考作文题的必要过程。下面,我们结合文题,分别领会“导语”的基本作用。‎ 文题一:生活中笑声常与我们相伴。在笑声中,友情在加深,学业在长进,困难被克服,隔阂被消除……。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选一个有意义的侧面,以“笑声”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要有场面描写。 ‎ ‎ 导语解读:此导语中含了一组排比句,暗示了这篇考场作文立意的某些侧面,并用省略号暗示考生去进行发散联想。导语在文题中的作用是:点示立意角度,开拓写作思路。通过抒写“笑声”可以表现怎样一个有意义的侧面呢?你可以写“友情在加深”或“学业在长进”,可以写“困难被克服”或“隔阂被消除”,还可以写自己由此而联想到的某个方面。 文题的“导语”用“友情在加深”这组排比句,既激发考生多角度地选材,又指点了考生立意的具体侧面,隐含的内容相当丰富。‎ 文题二: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原野,吹开了满园的鲜花……。在这美丽、幸福、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请以“我在春天里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导语解读:此“导语”富有情感,它的作用是:激发写作情感,创设写作情景。其优美的语言,能调动考生的回忆,铺设作文情感的基调;一句“在这美丽、幸福、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设置了特定的写作情景;“想”和“做”则暗示在写作中如何选材,选什么材。‎ 技法八:文贵创新,突出个性 ‎ 中考时,考生该怎样根据命题要求以独到的眼光从素材库存中迅速选定材料,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张扬个性呢?所谓创意,即创造、创新之意。我们的作文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 ‎1.以知出新 ‎ 文章的内容如能超越一般学生的认知领域,显示出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那就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2.以事出新 ‎ 初中三年的学生生活常常进入考生的选材视野,但雷同者多,出新者少。而有些考生却能把眼光锁定在特殊日子所发生的特殊事件上,给人“人有我新”之感。浙江宁海市中考作文要求以“明天”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不少考生取“明天”的引申义构思,有位考生却取“明天”的本义作文,拟题《明天就是中考》,记叙了“挤独木桥”的前一天老爸赠送“作战武器”派克笔、老妈熬出高能量食物小米粥和表哥提供新式手表三件事,并在“后记”中这样结束全文:“粗硬的派克正在舞动,已被小米粥填饱的肚子正在提供能量,nike在忠实地记录时间……”‎ ‎3.以能出新 ‎ 这里的“能”指某种特长或技能。如果你能选择“人无我有”的“能”作为题材,并在文中不断亮出有关此“能”的种种术语,那么阅卷老师的眼睛会为之一亮,你的文章也就会因此而脱颖而出。‎ ‎4.以悟出新 ‎ 就是在文中展示充满个性的思考和别具慧眼的发现。武汉考生写的《本店微笑服务》就是一例。文章描写“诚信商店”微笑迎宾、笑着问话、笑着介绍、笑着送别甚至笑着耍赖的种种细节,述说了“我”在“笑”的迷惑下被欺诈的经历。文章选材之新不仅体现在事件本身,更体现在作者精辟的理性思考。结尾处,作者不是一叹了之,而是由事而“悟”:“再美的微笑也掩盖不了商品的假冒伪劣本质,最好的服务莫过于保证商品的质量。”作者不是简单的否定“微笑服务”,而是在呼唤一种内外皆美的人文精神的回归。这样的感事悟理,视角新颖而不落俗套,给人启迪。 ‎ ‎5.以情出新 ‎ 情贵真,而真情是个性化的。围绕个性化的真情选材,便能以情动人。湖北荆州市中考要求自拟题目作文,题目中必须含有“喜欢”一词。有位考生拟题《我喜欢童年的竹林》,叙写在山区竹林里与小伙伴“摇雪”“觅果”“盖小屋”等生活片段,着重抒写了“我们从家里偷出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秋千,摇啊,荡啊,摇出我心中的歌,荡圆我心中的梦”这份独特的情。‎ 导思:文体创新是写作出奇制胜的有效途径。抛弃通常使用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体裁,至少可以选用以下几种文体:①书信体②故事新编③童话。当然,对某种文体的写作,方法事先有所了解,是运用得当的前提。‎ 技法九:诉说真情,力求真实 写作文时,应做到说真话、诉真情,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感情的倾诉要适当节制,但不要有范围的限制。 ‎ ‎1.中考作文如何表达真情实感 ‎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胡编乱造,弄虚作假,这是作文的大忌。在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中,直接写明要求有真情实感的就有很多,有的虽然在提示中没有写明,但在评分标准中非常强调。从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看,对作文的真情实感的要求必定会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记叙性作文。那么,考场作文中如何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呢?这里以几篇优秀中考作文为例来具体谈谈。 ‎ ‎(1)述亲身经历 ‎ 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 ‎(2)多细节描写 ‎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 ‎ ‎(3)明人事要素 ‎ 具体和真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就必须写得具体。虽不能说凡具体就一定真实,但一般而言,具体的叙述往往更能让人信以为真。‎ ‎(4)用生活语言 ‎ 作文是用语言记录生活。作文虽然要对生活进行加工和改造,但必须力求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尽量有生活气息。用生活语言,就是要正确和准确地反映生活,生活是怎样的就写成怎样的,不要走样,不要变味。 ‎ ‎(5)露潜在意识 ‎ 指的是人的深层意识,它与浅意识和表层意识相对,它是人最质朴、最本质的心理活动。之所以称“潜”,是因为它隐藏于思维的底层,不经意袒露出来。因此,要想作文有真情实感,最好大胆一些,充分展露自己的潜意识,心里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写。‎ ‎(6)拟相应情景 ‎ 作文要尽量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但有时,从自己的经历中找不到恰当的材料,有时,必须对自己经历过的事作一定的加工和改造。换句话说,作文中的事并不是自己完全或真正经历过的。‎ 技法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知识要点:1、景物描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体现,具有说明事情发生的环境、烘托人物心情等作用。2、借助具体的物象,含蓄地表达文章的主旨。3、满怀真情,做到融情于物,借物抒情,使人能受到感染。 ‎ ‎1.写景三注意 ‎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懂得景物描写的特点,有的描写模糊不清,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败笔。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应该怎样去描写自然景色呢?具体来说,景物描写应注意一下三个问题: ‎ ‎(1)写景要有顺序。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 ‎(2)写景要有选择。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 ‎(3)写景要有情致。人们观赏景物总是要带有某种感情的。因此,描写时也应该将这种感情一起表达出来,做到寓情于景,情景相映。‎ ‎ 2.抒情三要求 ‎ 抒情有好几种方式,而表现出来,却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强烈的、紧张的;一种是轻淡的、弛缓的。那么,对抒情有哪些要求呢? ‎ ‎(1)要真挚自然。对表现的事物,要有深切的感受,情感要发自内心,这样的抒情,才是真挚的、诚恳的,也才能是深沉的、感人的。‎ ‎(2)要健康向上。我们抒发的感情,必须具有健康的情趣,用健康的、朝气蓬勃的思想感情去打动读者。那种低级、消极、颓废等不健康的感情,我们要坚决反对。 ‎ ‎(3)要具体生动。抒情要生动,切忌呆板和干瘪,重复老一套的东西,是不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不新鲜、不生动,也就不能感动读者、打动读者。‎ 技法十一:临阵磨枪,打磨作文 ‎1.题目:新鲜入眼 ‎ ‎ 题好一半文,好的作文题目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好的题目往往用一些新颖的词汇、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拟题,‎ 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揭示文章中心,有时还会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急于阅读下去。因此,我们写作文,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文章内容,拟写一个恰当的题。如学生作文的题目拟为《剪出绚烂的彩虹》则将自己的剪报的兴趣爱好巧妙地比喻成是学习生活之余的彩虹,而动词“剪出”则富有诗意美,很是引人入胜。 ‎ ‎ 2.材料:贴近生活 ‎ ‎ 中考作文是对学生生活积累的考查,考察考生能否调动积极的生活积累,能否把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选取出来,能否对原生态的生活素材精心取舍加工包装,使之绽放出精彩的光芒。因此,考生要提高选材的感染力,要选择贴近自己生活阅历的材料写作,要展现考生的写作个性,要写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要呈现生活中虽然朴素却很真实的真善美,以真诚取胜,以朴实取胜,以纯真取胜。如学生作文《我有一个家》巧妙地将自己农村生活的家引入文章,表现出在城市学习生活之余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勤劳善良的父母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深厚感情。 ‎ ‎3.线索:贯穿全文 ‎ ‎ 众所周知,好的记叙文或散文往往会设计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这条线索或者是物、或者是抽象的情感。如《最后一课》以“我”上“最后一课”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一家人对待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为线索。 ‎ ‎ 4.细节:细腻生动 ‎ ‎ 描写是使文章生动的第一要素。好的记叙文或者散文根本不能离开描写。我们的语文教材,那些文质彬彬的好文章,真是极其充分的运用了描写。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场景描写、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往往侧重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描写。 ‎ ‎5.画面:具体典型 ‎ ‎ 好的学生作文,往往在文章中营造一两个特定的感人的画面,这就如电影电视中的特写镜头。设计好这样的画面,会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我们从《一面》中感受到鲁迅的那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其实就是从作者对鲁迅特定的外貌描写中感受到的。三次描写一次比一次具体,一次比一次细腻,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6.结构:反复点题 ‎ ‎ 每篇文章,只要我们认真审读题目,我们都会发现文章中的好的主题词。看到题目,我们要紧紧抓住题目中关键词,领会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攫取住这些关键词语交易反复推敲,认真思考这些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的表意和内在意思,让学生在深入领悟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去深入领会。‎ ‎ 7.主题:积极健康 ‎ 学生作文必须与时代合拍,必须必须反映时代精神,选用那些褒义色彩浓厚的词语和句子,鲜明的表达自己的爱憎倾向。如学生作文《我的乒乓历程》,就很细致的选取了自己学习乒乓球的经历,表达了自己美好的情操,高雅的兴趣爱好。 8.卷面:清晰工整 作文的较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书写质量的高低。那些字迹清晰、卷面表达流畅的作文,看起来赏心悦目,令人精神愉悦;反之,那些书写不清晰,卷面很糟糕的卷面,看起来叫人就很不舒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