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生物中考复习填空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初中生物中考复习填空题

1、 常用的科学方法为:观察、调查。‎ 2、 生石花、珊瑚虫是生物;钟乳石、珊瑚、机器人不是生物。‎ 3、 阳光下生长的小麦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鲸鱼产生雾状水柱说明生物能进行呼吸;树落叶、人排汗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碰触含羞草,含羞草的叶片会合拢,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种子的萌发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龙生龙,凤生凤”说明生物有遗传的特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征。‎ 4、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5、 生物的分类方法:可以按照形态结构的特点,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可以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6、 调查的步骤为: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调查—归类—整理。‎ 7、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其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8、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其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9、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落叶林和针叶林的分布,说明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沙漠靠近水源地方出现绿洲,说明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温度对生物的影响。(会根据实例判断哪种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10、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竞争(稻田中的水稻和草);合作(蚂蚁搬食物);寄生(蛔虫寄生在小肠中);共生(地衣、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1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本身发生变化)和影响(环境发生变化):海豹皮下脂肪后、警戒色、保护色、拟态都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2、 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会根据实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会找变量、实验组和对照组,能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制定计划:(设置对照实验)在纸壳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中轴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为A组,一侧盖上玻璃板为B组,分别放十只鼠妇。‎ ‎ (实验变量:光照。对照组为A组,实验组为B组)‎ 实施计划:每隔一分钟记录实验记录。(如果在A、B组都放两只鼠妇可以吗?不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适合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表达与交流: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实验的结果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3、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例如: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分、空气、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自养、光合作用)、消费者(动物和病毒、异养)、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14、 有人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把人工田用网罩上,但是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了,但是未罩网的试验田,牧草长的良好。这是因为人为的破环了生态系统,说明了生物和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5、 分解者能把动植物尸体等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16、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的营养联系,叫做食物链。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且营养级越高,动物的数目就越少。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17、 许多条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就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营养联系,叫做食物网。‎ 18、 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但是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则会被破坏。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我国1985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1、 ‎ 、 E (1)此图有3条食物链;‎ ‎ (2)请写出最长的食物链:A B C D E;‎ C D (3)若草被打药了,E体内毒素积累最多;‎ ‎ (4)此图中的生产者是A;‎ B (5)若B减少,则A增加,C减少; ‎ ‎ A (6)若B减少,A会随之增加,但不会一直减少,说明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能力;‎ ‎ (7)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 ‎ (8)当E中的毒素,在其他的国家出现这种毒素,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 (9)有人说,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可有可无的,你认同这种观点吗?‎ ‎ 答:不是,许多植物要靠动物传粉或传播种子,消费者能够加快动植物一体的分解,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如果以海平面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所以生物圈深度为20千米。‎ 3、 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和森林之肺之称;我们需要的氧气多来自海洋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的为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农田生态系统;造成环境污染的是城市生态系统。‎ 4、 在显微镜中有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其中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成“反比”关系,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成“正比”关系,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5、 显微镜成像为倒立的虚像,如果像在载玻片的左上方,我们要载玻片向左上方调试,才能使像在视野中央。‎ 6、 如果光线较暗,应该调大光圈,用凹面镜;如果光线较强,应调小光圈,用平面镜。‎ 7、 如果想大幅度调节镜筒的升降,要用粗准焦螺旋;如果想小幅度,用细准焦螺旋。如果使物象更加的清晰,用细准焦螺旋。‎ 8、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擦镜纸)。‎ 9、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要透明)→物镜→镜 筒→目镜→眼。‎ 10、 转动粗准焦螺旋时,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注视物镜,防止物镜与标本挤压,破坏标本。‎ 11、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 物镜的放大倍数。‎ 12、 若用显微镜观察“P”,则视野中观察到的是“d”。‎ 13、 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需要转动转换器。‎ 14、 观察视野时,两眼同时睁开,并且左眼看着目镜,右眼睁开看着图纸。‎ 15、 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 16、 如果视野中呈现一般亮、一般暗,调节方式:转动反光镜,直到整个视野变成均匀明亮为止。‎ 17、 实验完毕后,应用擦镜纸擦拭目镜和物镜。‎ 18、 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装片(动植物细胞)、涂片(血液)、切片(叶片)。‎ 19、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一擦(擦载玻片和盖玻片)、二滴(清水)、三撕(洋葱内表皮)、四展、五盖(缓慢的盖,防止出现气泡)、六染(稀碘液)、七吸。滴清水的目的为保持细 胞形态,细胞在液体中才能舒展游动,便于观察。‎ 1、 六盖的具体步骤为: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 2、 气泡和细胞的区别:气泡是周围黑、中央亮、会变形;细胞则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不会变形。‎ 3、 植物细胞的结构为: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在显微镜下看不清楚因为其薄并紧贴细胞壁)、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液泡(含色素,含各种味道)、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光合作用的场所)。‎ 4、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5、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6、 口腔上皮细胞制作过程:一擦、二滴(0.9%生理盐水)、三刮(口腔内侧壁)、四涂、五盖、六染、七吸。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保持细胞内外的浓度相等,以至于不会使细胞胀破,导致无法观察)。‎ 7、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由于易被碱性物质染色而出名;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8、 细胞是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能量(线粒体和叶绿体)和信息的统一整体。‎ 9、 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细胞中的能量来源于食物。‎ 10、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叫做选择透过性。‎ 11、 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可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 12、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植物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动植物共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 13、 克隆羊多莉像谁?(像提供细胞核的羊),说明细胞核是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4、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5、 细胞分裂的过程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细胞质一分为二;动物细胞形成了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形成了新的细胞壁。(57页图)‎ 16、 生物体由小变大的原因是: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17、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最明显,先复制之后平均分到不同的细胞内,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因此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18、 动物细胞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19、 植物细胞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0、 动物和人的四大组织为:上皮组织(人体的最大组织,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结缔组织(骨组织、血液,具有支撑、连接、保护、营养功能)、肌肉组织(心肌、平滑肌、骨骼肌,具有收缩舒张)、神经组织(调节和控制功能)。(60页图)‎ 21、 组织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 22、 植物的组织包括:分生组织(使茎加粗,细胞小,细胞壁薄,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保护组织(根冠)、营养组织、机械组织(细胞壁增厚)、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64页图)‎ 23、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为:营养器官为根、茎、叶;生殖器官为花、果实、种子。‎ 24、 动物的结构层次比植物多了一个(系统)。八大系统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激素调节)、循环系统、运动系统。‎ 25、 单细胞生物只由一个细胞组成。‎ 1、 单细胞生物: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衣藻。(66页图)‎ 2、 草履虫用表膜呼吸;用口沟摄取食物;用食物泡消化食物;用胞肛排出食物;用收集管和伸缩泡收集水分和废物,并排出体外,草履虫有细胞核,分为大核和小核。当它生长成熟时,就会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 3、 赤潮是由于大量含磷、含氮有机物排入海洋中,而导致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4、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50余万种)可以分为四大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5、 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无根、茎、叶结构);例如:单细胞的衣藻和多细胞的水绵。‎ 6、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春天来了。湖水泛起绿色,说明水中有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树上毛茸茸的,森林中踩的地毯都是苔藓植物。‎ 7、 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陆地;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例如:葫芦藓。(75页图)‎ 8、 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9、 蕨类植物生活在潮湿环境中;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孢子繁殖(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10、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都不产生种子,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11、 苔藓植物遗体堆积成了泥炭;蕨类植物遗体堆积成了煤。‎ 12、 大豆种子(双子叶植物)由种皮和胚组成,其中胚包括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有两片,贮存营养物质蛋白质)。‎ 13、 玉米种子(单子叶植物)由果皮和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胚乳(贮存营养物质淀粉)、胚组成。其中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一片,将胚乳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吸收利用)。用碘液滴加到玉米种子上,胚乳地方变蓝。‎ 14、 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区别是:都有种皮和胚,但是大豆种子子叶为两片,无胚乳,营养物质是储存在子叶中;玉米种子子叶是一片,有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 15、 根据有无果皮包被将种子植物分:裸子植物(不形成果实)和被子植物(形成果实)。‎ 16、 裸子植物有:苏铁、银杏、红豆杉、水杉、圆柏、侧柏。‎ 17、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8、 某同学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40粒同样的玉米种子,分成4等份,在4个同样大小的洁净的空罐头瓶上分别贴上写有1、2、3、4的标签,在4个罐头瓶底各放2张餐巾纸,在餐巾纸上均匀地放上10粒玉米种子,其他操作及结果如下:‎ ‎(1)1号瓶与2、3、4号瓶分别都只有__1____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1号为对照组,2、3、4号为实验组。‎ ‎(2)1号瓶与2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水分__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3)1号瓶和___3___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4)1号瓶和4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适宜的___温度___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5)如果该同学要探究绿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要设置5号瓶,5号瓶应放置在25℃、__无光____的环境中,其他与____1__号瓶相同.‎ ‎(6)玉米幼苗移栽时,需要带土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__保护根毛和幼根____.为了保证成活率,常在阴天或傍晚移栽,这样做又是为什么?___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___.‎ ‎(7)在掰玉米果穗时,常会发现玉米果穗有缺粒的现象,原因是__传粉不足____.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采用__人工辅助授粉____方法来弥补.‎ ‎(8)被誉为“玉米大王”的李登海,培育的“紧凑型杂交玉米”系列获得了高产.这种合理密植的种植方法保证了玉米的叶片__光合作用____,从而提高了玉米产量.‎ 1、 种子萌发的条件为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光照无关),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 2、 种子的休眠现象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3、 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吸水,子叶和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2)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形成根。(3)胚轴伸长,子叶出土;(4)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5)子叶枯萎,幼苗独立成活。‎ 4、 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我们平时吃的面粉和大米都是来自于小麦和水稻种子的胚乳;我们平时吃的花生仁和花生油都是来自于花生种子的子叶;市场上卖的绿豆芽主要是来自绿豆种子的胚轴。‎ 5、 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因为它是新植物的幼体,由受精卵发育过来的。测量种子的发芽率用抽样检测。其中种子数不能过少,原因是避免偶然性,减少试验误差。实验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 玉米、水稻和小麦等的种子,由于它们具有果皮,所以,严格的来说应该称为果实而不是种子。‎ 7、 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一小段,叫做根尖,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地方。‎ 8、 根分为成熟区(有根毛,内有导管,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输导组织)、伸长区(细胞迅速生长,生长最快的区域,属于营养组织,细胞是下小上大)、分生区(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分生组织,细胞核大,质浓)、根冠(属于保护组织,细胞大,排列不整齐)‎ 9、 根的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固定植物体。‎ 10、 生产上在移栽植物时,要提倡带土栽培,目的是保护根毛和幼根。‎ 11、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分生区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不断补充伸长区的细胞数量;伸长区的细胞不断长大,长成成熟区的细胞。‎ 12、 根的生长主要是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增大的结果。‎ 13、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14、 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方向为从下到上。‎ 15、 筛管能够运输有机物,方向是从上到下。‎ 16、 植物芽的结构为:芽原基(将来发育成芽和侧枝)、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 17、 可以根据芽的着生位置,分为顶芽和侧芽。‎ 18、 茎的加粗是形成层(分生组织)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19、 土壤浸出液为植物提供无机盐。‎ 20、 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为: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21、 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含钾无机盐。‎ 22、 缺含氮无机盐时,植物矮小瘦弱,叶片发黄,施氮肥。‎ 23、 缺含磷无机盐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施磷肥。‎ 24、 缺含钾无机盐时,植株的茎秆软弱,易倒伏,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黄,施钾肥。‎ 25、 缺含硼无机盐,油菜就会只开花不结果。在施肥时,不宜一次施肥过多,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的浓度,使植物“萎蔫”或“烧苗”,造成土壤结板。‎ 26、 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如:将青菜腌在食盐中细胞会失水)‎ ‎ 当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如:将青菜浸泡在水中细胞会吸水)‎ 27、 花的主要部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花药里面有花粉,雌蕊下部子房里面有胚珠。‎ 28、 花粉从花药里散出来,落在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分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而异花传粉靠的是媒介,包括风和昆虫。‎ 29、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1、 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相互融合的现象,叫做双受精。‎ 2、 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子房分为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胚珠发育成种子。果肉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 3、 雄蕊包括花药(内含花粉)、花丝。‎ 4、 植物结果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果。‎ 5、 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6、 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这使根增大了吸收面积,因而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 7、 蒸腾作用的器官是叶片。由表皮(保护组织,有气孔)、叶肉(营养组织,进行光合作用)、叶脉(输导组织)。‎ 8、 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它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 9、 导管是长形、管状细胞构成,无细胞核和细胞质,细胞壁消失的中空管道。‎ 10、 蒸腾作用的意义:A降低了植物叶片的温度,以免被阳光灼伤;B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及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C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生物圈水的循环。‎ 11、 为了提高幼苗的成活率,要选择在阴天或晚上移栽,移栽后要去掉植物体的部分枝和叶,其目的是降低植物体的蒸腾作用。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12、 夏天,我们走进森林时,会感到一丝凉爽,这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 13、 植物在白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都能同时进行的,晚上主要进行呼吸作用和少量的蒸腾作用。‎ 14、 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小部分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15、 为什么植物中的水往高处流,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 16、 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 17、 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8、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区 别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气 体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 吸收氧,放出二氧化碳 部 位 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在所有活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 条 件 在有光时才能进行(白天)‎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白天、晚上)‎ 原 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 物 有机物和氧 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实质)‎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 系 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9、 合理密植,增大光合作用,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 20、 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 1、 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2、 书中116页到130实验重点。‎ 3、 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 ‎(1)、填写验证绿叶在光合作用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步骤(序号):①、⑤、④、③、②。‎ ‎(2)、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的作用是起对照作用,‎ 在实验结果中遇碘液后不变蓝色,另一部分不遮光,在实验结果中遇 碘液后变蓝色 。‎ ‎(3)、右图的实验结果说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 光合作用还需要“光”。‎ 4、 暗处理的作用:将原有绿叶中的有机物转走和耗尽。‎ 5、 脱色的目的是将绿叶中的叶绿素溶解,使叶片由绿色变为黄色,使酒精由无色变为绿色。‎ 6、 酒精隔水加热作用,使叶片受热均匀,防止酒精燃烧。大烧杯中是清水,小烧杯中是酒精。‎ 7、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步骤:暗处理——形成对照实验——光照3到4小时——脱色——漂洗——染色。‎ 8、 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9、 燃料燃烧、乱砍乱伐导致二氧化碳增多,从而导致温室效应,我们应该植树造林。‎ 10、 我国主要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 11、 ‎3月12日植树节。‎ 12、 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13、 无脊椎动物种类: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种类: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 14、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具有刺细胞(内有毒素),有口无肛门,如水母、海葵、珊瑚虫、水螅(淡水);水螅身体由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內胚层组成了消化腔。水螅的触手上刺细胞最多。‎ ‎(2)扁形动物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大多数寄生生活如血吸虫、绦虫、华枝睾吸虫;少数自由生活如涡虫。涡虫身体由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构成。‎ 15、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类别有寄生生活的如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自由生活的如秀丽隐杆线虫。‎ ‎(2)蛔虫为什么能寄生在小肠中: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结构简单,以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为食;有发达的生殖器官,生殖能力强。‎ ‎(3)预防蛔虫病:注意个人卫生;不喝生水;水果洗干净;饭前便后洗手;处理好粪便。‎ ‎(4)环节动物全身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如蚯蚓、沙蚕、水蛭。‎ ‎(5)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靠近环带为前端。‎ ‎(6)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7)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进行正常的呼吸。‎ ‎(8)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9)水蛭无刚毛,无疣足;沙蚕有疣足;蚯蚓有刚毛。‎ 16、 软体动物(动物界第二大类群)和节肢动物(动物界第一大类群)‎ ‎(1)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腕足、腹足和斧足)。大多有贝壳如扇贝(斧足),蜗牛(腹足),石鳖,章鱼(腕足)。有的贝壳消失如乌贼(海螵蛸)‎ ‎、章鱼、鲍(石决明);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河蚌和珍珠贝能产生珍珠,珍珠是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用鳃呼吸,用入水管和出水管摄食。‎ ‎(2)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其中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的动物,也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3)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2对翅。‎ ‎(4)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不会随动物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有蜕皮现象。‎ 1、 鱼 ‎(1)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体内有脊柱,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 ‎(2)鱼类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3)海马、泥鳅、黄鳝、鲟鱼等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鳖、海龟是爬行动物。‎ ‎(4)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5)鱼的外形呈流线型,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鳞片分泌的黏液也可减少阻力。‎ ‎(6)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 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7)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即使没有眼睛也能辨别方向的原因。‎ ‎(8)鱼的呼吸器官是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2、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因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大多生活在水里或者潮湿的陆地上。体外受精。两栖动物是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过度的一个类群。‎ 3、 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保护身体、防止水分蒸发),用肺呼吸,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外壳。(生殖上能脱离水)鳄鱼,乌龟,鳖、蛇、变色龙都是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因为完全拜托了对水的依赖。体内受精。‎ 4、 鸟(双重呼吸)‎ ‎(1)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还起到散热的作用。‎ ‎(2)除了鸵鸟、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以外,却大多数鸟都是善于飞行的。‎ ‎(3)鸡鸭鹅属于鸟类。‎ ‎(4)气囊有贮存空气和散热的作用;嗉囊有贮存食物的功能。‎ 5、 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温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猫。‎ ‎(1)恒温动物是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2)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和犬齿。门齿似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狼、虎等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也用于攻击捕食)。‎ ‎(3)如图:A是兔的牙齿;B是狼的牙齿;①是门齿;②是臼齿;③是犬齿。‎ 6、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结而成。骨和关节组成骨骼。‎ 1、 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2、 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3、 双手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4、 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5、 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6、 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7、 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8、 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 9、 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0、 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11、 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例如:白蚁、蜜蜂、狒狒等动物。‎ 12、 社会行为大多具以下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13、 通讯(信息交流):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14、 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在农田间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冲之间的通讯,是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这样也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15、 家畜是人类食物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16、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7、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18、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19、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与仿生关系密切。‎ 20、 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仿生例子:宇航员穿的“抗荷服”,冷光灯,雷达,薄壳建筑,智能机器人。‎ 21、 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1、 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点: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 2、 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杀死原有的微生物) ③接种 ④恒温培养。‎ 3、 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如将牛肉汁/土壤浸出液/牛奶与琼脂混合。‎ 4、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为异氧。‎ 5、 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胃肠炎的人很多,原因是: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适于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就会因被细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们吃了变质的食品就会的胃肠炎。‎ 6、 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脏鞋就容易长霉,原因是:洗净晾干的衣服清洁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不适合真菌的繁殖,所以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长霉;反之,脏衣服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脏衣服协议发霉。‎ 7、 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而保持坛内缺氧环境,因为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8、 ‎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而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煮沸肉汤,杀灭其中的细菌——一年后肉汤仍澄清,没有细菌繁殖——打断瓶颈——一天后肉汤变浑浊,细菌在肉汤中繁殖)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9、 巴斯德的成就:鹅颈瓶实验;发现乳酸菌和酵母菌;巴氏消毒法(利用高温灭菌的方法);发现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10、 细菌特征: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无成形细胞核。多数的营养方式为异养,属分解者。‎ 11、 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繁殖。属于原核生物。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 12、 细菌(单细胞)的结构特点(右图):基本结构包括:C细胞壁、B细胞膜、E细胞质、A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附属结构: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D荚膜(保护作用),有些细菌有F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轻,对恶劣环境有抵抗能力的休眠体)。‎ 13、 医生做手术时用火烧刀具,主要是消灭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14、 真菌特征: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营养方式都是异养;‎ 15、 真菌的生殖方式:孢子繁殖,属于真核生物。酵母菌生殖方式为出芽生殖。‎ 16、 真菌的种类: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多细胞的真菌,如青霉、曲霉、蘑菇等。‎ 17、 青霉:青绿色,着生孢子的菌丝成扫帚状;曲霉:黑褐色(有时也有黄、绿等色),孢子着生在放射状菌丝顶端。‎ 18、 各种各样的真菌:蘑菇、木耳、银耳、灵芝。‎ 19、 蘑菇的孢子在菌褶中产生。‎ 20、 细菌和真菌的区别为,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1、 右图中甲是细菌,乙是酵母菌,丙是病毒。‎ 22、 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癣、小麦叶锈病 。注意: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1导致的)(3)与动植物共生。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再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4)以菌治虫 如:苏云金杆菌。‎ 23、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包括四方面: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环境保护。‎ 1、 发酵就是有机物在一定温度下被酵母或其他菌类分解成某些产物的过程。‎ 2、 食品腐败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 3、 食品保存原理-------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4、 常用保存方法:“巴斯德“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原理)、 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 5、 冷冻法、 冷藏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 ‎ 6、 真空包装法(依据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环境的原理)。‎ 7、 晒制与烟熏法、腌制法、脱水法(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 8、 抗生素治病(如青霉素)。真菌产生的抑制细菌的物质。‎ 9、 甲烷菌在有氧时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结合成甲烷,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 10、 制作馒头或面包时,要用到酵母菌,它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而面团中所含的酒精,则在蒸烤过程中挥发掉了。‎ 11、 制作馒头要用酵母菌,制酸奶用乳酸菌,制泡菜用乳酸菌,酿酒用酒曲或酵母菌。‎ 12、 动物、植物、细菌细胞的对比 比较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细菌细胞 细胞壁 ‎×‎ ‎√‎ ‎√‎ 细胞膜 ‎√‎ ‎√‎ ‎√‎ 细胞质 ‎√‎ ‎√‎ ‎√‎ 细胞核 ‎√‎ ‎√‎ 无成型细胞核有DNA集中区域 叶绿体 ‎×‎ ‎√‎ ‎×‎ 荚 膜 ‎×‎ ‎×‎ 有些有 鞭 毛 ‎×‎ ‎×‎ 有些有 13、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 14、 病毒的种类:根据病毒寄生的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1)动物病毒(流感病毒)(2)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3)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中的,如:大肠杆菌的噬菌体)‎ 15、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16、 病毒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时,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若离开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 17、 病毒的生殖方式为复制繁殖。‎ 18、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害处:流行性感冒、肝炎、艾滋病均由病毒引起。益处:制造疫苗;基因工程中,科学家能让病毒携带动植物的某些基因进入到正常细胞,来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19、 病毒和真菌的区别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0、 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21、 植物所属类群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观察其形态结构。‎ 22、 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生理功能。根据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由简单到复杂顺序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无脊椎动物学主要类群有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 23、 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共同特征越多。‎ 24、 林奈的分类方法:双名法。‎ 25、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 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 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2、 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3、 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典型实例:美国引进我国的野生大豆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 4、 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5、 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影响。‎ 6、 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7、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8、 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有性生殖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为有无生殖细胞的结合。‎ 9、 无性生殖的优点为繁殖速度快,能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有性生殖的优点为能产生可遗传变异,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10、 无性生殖包括: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 11、 无心插柳柳成荫为扦插,一棵树上多种花为嫁接。‎ 12、 嫁接的关键是接穗的形成层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13、 嫁接产生的新植株保持接穗的性状。‎ 14、 嫁接分为芽接和枝接。(如右图)‎ 15、 题中凡是提到开花、传粉、受精、结果和种子字样的都为有性生殖。‎ 16、 受精卵发育成胚;果皮和果肉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胚乳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 17、 组织培养的原理是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 18、 椒草用叶繁殖;月季、葡萄用茎繁殖;果树用嫁接的方式繁殖,土豆用芽繁殖。‎ 19、 变态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叫变态发育。‎ 20、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蚕丝产生于幼虫期,抽丝在蛹期):家蚕的四个时期:卵、幼虫、蛹、成虫。‎ 21、 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例如:蜜蜂、菜粉蝶、蝇、蚊、家蚕、蝶、蛾 22、 蝗虫的三个时期:卵、若虫、成虫。‎ 23、 不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蝉。‎ 24、 金蝉脱壳中的壳指“外骨骼”因为外骨骼限制昆虫的生长,所以昆虫有蜕皮现象。‎ 25、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例如:青蛙、蟾蜍、大鲵、蝾螈是两栖动物,但是乌龟、鳄鱼属于爬行动物)‎ 26、 蛙生殖发育特点:有性生殖、体外受精、水中发育、变态发育 。‎ 27、 发育过程(变态发育):受精卵 蝌 蚪 幼 蛙 成 蛙 28、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环境被污染不利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 雄蛙鸣叫的意义:求偶 雌雄蛙抱对的意义:提高卵的受精率 2、 雄蛙鸣叫的器官:鸣囊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底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4、 鸟类生殖特点: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 5、 鸟卵的结构:(右图)‎ 卵壳和卵壳膜对卵起保护作用,在卵壳上有许多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卵白对胚有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在卵黄外面包裹着卵黄膜。‎ 6、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求偶 交配 筑巢 产卵 孵卵 育雏(杜鹃是个例外。)‎ 7、 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鸡。‎ 8、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写了鸟的繁殖行为中的筑巢行为。‎ 9、 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性状。‎ 10、 遗传学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11、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12、 分析资料《转基因超级鼠的实验》得出结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3、 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4、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15、 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16、 龙生龙,凤生凤为遗传;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是变异。‎ 17、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18、 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内的少一半 。‎ 19、 大小关系: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20、 染色体主要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右图)‎ 21、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如人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 22、 禁止近亲结婚原因:减少隐形遗传病的发病率。所以,我国婚烟法明确规定“禁止近亲结婚”。‎ 23、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24、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1对染色体,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男:44+XY 女:44+XX) ‎ 25、 染色体数目等于DNA数目,但不等于基因数目。‎ 26、 人体中的生殖细胞为:精子和卵细胞,其中精子中的染色体为22+X或Y;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2+X。‎ 27、 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1:1)。‎ 28、 无中生有,有为隐性;有中生无,无为隐性。‎ 29、 生物的变异根据遗传性分可分为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和不可遗传变异(环境改变)。‎ 30、 根据对生物的意义,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31、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养新品种。‎ 32、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33、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34、 原始大气成分: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没有氧气 35、 生命起源的过程:(紫外线、闪电、高温)‎ 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 1、 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2、 米勒试验说明原始地球上无机物能够形成有机物 3、 根据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 4、 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为(化石),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复杂变化形成的。化石在地层中埋藏的顺序比较: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化石也越多;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 5、 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6、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7、 植物进化历程:原始藻类¬→原始藓类→原始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8、 动物进化的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无脊椎动物→古代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9、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10、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有四个方面内容: 过度繁殖(条件)、生存斗争(动力)、遗传变异(基础)、适者生存(结果)。‎ 11、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内因),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外因)。‎ 12、 由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如: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时间是在发病初期。‎ 13、 传染病的主要特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14、 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容易感染疾病的人群在以上三个基本环节中,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会流行。‎ 15、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6、 常见的传染病包括病毒性传染病(肝炎)、细菌性传染病(肺结核)、寄生虫传染病(蛔虫病)。‎ 17、 病毒性传染病:艾滋病(AIDS)主要的三种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病原体为: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传播。‎ 18、 细菌性传染病: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性传播。‎ 19、 人体免疫的功能为:自我稳定、防御功能、免疫监视。‎ 20、 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为皮肤、黏膜和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阻挡、杀死和清扫病原体;第二道防线为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白细胞)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为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脾脏、淋巴结等)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前两道为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为特异性免疫。‎ 21、 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为疫苗,在免疫学上,疫苗称为抗原。‎ 22、 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叫做计划免疫。‎ 23、 指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或异物),叫做抗原。又如:注射的“疫苗”和“类病毒”以及“移植的器官”也是属于抗原。‎ 24、 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血清属于抗体。‎ 25、 抗体有专一性和特异性,一般不持久。‎ 26、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27、 药物可分为处方药(R)非处方药(OTC)。‎ 28、 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29、 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简称OTC。‎ 1、 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配合(30:2)‎ 2、 出血一般有外出血和内出血。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外出血包括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三种。 止血方法:动脉出血“近心端止血”,静脉出血“远心端止血”‎ 3、 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4、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 5、 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 6、 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319、 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细调找物象;看完低倍找高倍;九退整理镜归箱。‎ 320、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调节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最后转动反光镜,使光线由反光镜到遮光器到通光孔到物镜到镜筒到目镜到眼睛。‎ 321、 细胞放大后的个数:放大100倍后,一行细胞为8个;放大200倍后,一行细胞为4个;‎ 322、 细胞放大后的个数:放大100倍后,圆形视野为8个;放大200倍后,圆形视野为2个。‎ 323、 用显微镜时,如果发现视野较黑,说明对光发生了问题。‎ 324、 在左下方的物象,如何放大到视野的中间:第一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使物象移到正中央;第二步,转动遮光器,让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第三步,转动细准焦螺旋,让物象更加的清晰。‎ 325、 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营寄生的细菌和真菌不是分解者。‎ 326、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27、 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A、释放氧气,可以满足水中生物呼吸,也可扩散到大气中,补充大气中的氧气;B、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给水中的植食性鱼类等动物提供食物;C、海带、紫菜等可食用;D、从藻类中提取碘、褐藻胶和琼脂等,可以供工业和医药使用。‎ 328、 蕨类植物和人类的关系:A蕨类的嫩叶和富含淀粉的地下茎可食用;B卷柏、贯众可药用;C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饲料。‎ 329、 被子植物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往往都离不开他们,制造汽车和自行车轮胎的原料来自橡胶树,许多中药材也来自被子植物,如:人参、枸杞、杜仲、甘草等。‎ 330、 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331、 绿色植物可以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如果绿色植物消失,水循环还会进行,只不过影响降水量。‎ 332、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333、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钟简便易行手段,对于保护儿童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重要意义。‎ 334、 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335、 食物中的六种营养物质为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其中水、无机盐为无机物,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为有机物,提供能量是淀粉、脂肪、蛋白质。‎ 336、 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提供者为糖类,备用能源为脂肪,有建造和修复身体作用的是蛋白质。如果某人缺少蛋白质,易患营养性贫血(症状为全身浮肿)。‎ 337、 维生素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338、 如果某人缺少维生素A,易得夜盲症,并且皮肤粗糙,这类人多吃胡萝卜,不是因为胡萝卜中含有维生素A,而是人体内可以将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 335、 缺少维生素B1,易得脚气病,神经炎;多吃糙米、豆类、家禽。‎ 336、 如果某人缺少维生素C,易得坏血病,抵抗力低下,这样的人应该多吃水果和蔬菜;‎ 337、 如果某人缺少维生素D,儿童易患佝偻病,成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338、 如果某人缺含钙的无机盐,儿童易患佝偻病,成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339、 缺含铁的无机盐,易患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多吃动物肝。‎ 340、 缺含碘的无机盐,易患地方先甲状腺肿(大脖子病),幼儿易患呆小症,这种人应多吃海带、紫菜、加碘食盐。‎ 341、 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为钙和磷;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为铁;构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成分为碘。‎ 342、 夜盲A,脚气B,坏血C,佝偻D;钙D齐补,同治佝偻;磷磷厌食,无力骨痛;买锅用铁,医治贫血;甲状腺肿,一碘见效;味觉障碍,星锌相伴。‎ 343、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唾液淀粉酶)、胃腺(蛋白酶)、肝脏(不含消化酶,对脂肪起到乳化作用)、胰腺(有消化酶)、肠腺(含消化酶)。‎ 344、 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决定这个功能的结构特点是:1)成人小肠一般有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2)小肠内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突起——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被吸收后,随即由内壁毛细血管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运往全身。‎ 345、 初步消化淀粉器官是口腔;初步消化蛋白质器官是胃;初步消化脂肪的器官是小肠。三者的最终消化器官是小肠。‎ 346、 如图:X为糖类,Y为脂肪;A为口腔;B为咽和食道;C为胃;D为小肠。‎ 347、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348、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中,并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十二指肠进入小肠。‎ 349、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350、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内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如图:是小红探究的“馒头在口腔中变化”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A应该添加2mL清水;‎ 本实验中有两组对照实验;分别为1和2、1和3.‎ 本实验对照组为1号;实验组为2号和3号;‎ 淀粉遇碘变蓝。‎ 351、 淀粉最终产物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产物为氨基酸;脂肪最终产物为甘油和脂肪酸。‎ 352、 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早中晚能量的分配为30%、40%、30%。我们每天要少吃油盐类。合理食谱必须有青菜和肉,主食结合。‎ 353、 我们要关注食品安全。带芽的土豆、有毒的蘑菇、未经检疫合格、没有生产许可标志的食品,都不能食用。‎ 354、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其中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由骨和软骨组成,其中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对空气有清洁、温暖、湿润的作用;‎ 355、 如图:1是鼻腔;2是咽;3是喉;4是气管;5是支气管;6是肺;7是膈。‎ 335、 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为咽;‎ 336、 气体的通道和发音器官是喉(声带);‎ 337、 痰的形成器官是气管;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338、 鼻腔中的鼻毛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腔中黏液对空气有湿润作用;鼻腔中的毛细血管对空气有温暖作用。‎ 339、 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是应为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 340、 如图:1是气管;2是支气管;3是肺;4是胸廓;5是膈肌。A是呼气过程;B是吸气过程。此实验表示:胸廓的扩大导致吸气;胸廓的缩小导致呼气。‎ 341、 能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它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肺泡。‎ 342、 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膈顶下降,肺扩张,肺内的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中氧气含量多;当在完成吸气的一瞬间,肺内气压和外界气压相等。‎ 343、 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肋骨向下向里运动,胸廓缩小,膈顶上升,肺缩小,肺内的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当在完成呼气的一瞬间,肺内气压和外界气压相等。‎ 344、 如图:AB段表示吸气过程;BC段表示呼气过程。‎ 345、 外界气体和肺进行气体交换称为肺的通气;肺与肺部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称为肺的换气。‎ 346、 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呼吸运动原理);B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气体扩散原理)C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气体扩散原理)。如图所示。‎ 347、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种结构有助于气体的扩散作用。‎ 348、 肺泡是肺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49、 体内产生二氧化碳和含氮废物的部位是组织细胞(线粒体)。‎ 350、 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351、 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52、 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经过2层细胞;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4层细胞膜;氧气由肺泡进入红细胞经过3层细胞;氧气由肺泡进入红细胞经过5层细胞膜。‎ 353、 血液循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作用为运输养料和废物。‎ 354、 血液属于流动的组织,即结缔组织。‎ 355、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还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如上图)‎ 356、 成熟的红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两面凹的圆盘状,数量最多,如图①;如果体内红细胞过少,会患缺铁性贫血,作用为运输氧气;‎ 357、 白细胞有细胞核,数量最少,体积最大,如图②;如果体内有炎症,白细胞会增多,如果白细胞过少,会患白血病,其功能是吞噬细菌、防御和保护作用;‎ 358、 血小板无细胞核,形态不规则,如图③;如果血小板过少,会得血友病,如果过多,会形成血栓,其作用为止血和加速凝血。‎ 359、 如果想做亲子鉴定,我们应该选择白细胞。‎ 360、 颜色鲜红,含氧多的为动脉血(氧气多,二氧化碳少);颜色暗红,含氧少的为静脉血(二氧化碳多,氧气少)。‎ 335、 观察小鱼尾鳍实验时: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所有的血液都汇集到的管道是静脉;血液有分支现象的是动脉。‎ 336、 四肢的静脉中有静脉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动脉中没有动脉瓣。‎ 337、 338、 心脏位于胸腔中部的左下方,夹在两肺之间;它是血液循环的主要器官。‎ 339、 心脏有四个腔,上边为心房,下边为心室,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作用为只允许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作用为只允许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说瓣膜的作用为防止血液倒流。‎ 340、 如图:①是左心房;②是肺静脉;③是主动脉;④是右心室;⑤是房室瓣;⑥左心室;⑦是右心房;⑧上下腔静脉; ⑩ ⑨ ‎ ‎⑨是肺动脉; ⑩是动脉瓣; ‎ ‎ ‎ 341、 体循环途径:血液从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由动脉血→静脉血。发生变化的部位:全身毛细血管处 342、 肺循环途径:血液从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由静脉血→动脉血。发生变化的部位:肺泡外毛细血管处。‎ 343、 人体内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血管。其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最快,血流方向是血液从心脏运到全身各处的血管;静脉的血流速度为较慢,四肢静脉中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流方向是全身各处血管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血流最慢,是连通于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344、 动脉出血,近心端包扎;静脉出血,远心端包扎。‎ 345、 人体内的废物包括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和粪便,其中二氧化碳和水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水、无机盐和尿素主要以泌尿系统排出体外,还可以通过皮肤的汗腺排出体外;这三种称为排泄。食物经过消化系统,由大肠、肛门排出体外的粪便称作排遗。‎ 346、 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四部分组成。‎ 347、 如图: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肾小球;③是出球小动脉;④是肾小囊;⑤是肾小管;⑥是过滤的血液(静脉血)。‎ 348、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为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349、 肾小球和紧贴它的肾小囊内壁有过滤作用,可以将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的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每人形成的原尿为180L,但是人体排出的尿液只有1.5L,这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主要吸收的是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的无机盐,最后形成尿液(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输尿管贮存到膀胱中,当膀胱中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人会产生尿意,尿液由尿道排出体外。‎ 350、 如果人的尿液中有血细胞和蛋白质,说明肾小球出现了病变;如果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说明肾小管出现了问题,这时容易患糖尿病,需要注射胰岛素。‎ 351、 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35、 排尿的意义: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336、 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视觉中枢,人就产生了视觉。‎ 337、 如图眼: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睫状肌);玻璃体;视网膜 ;脉络膜;巩膜。‎ 338、 白眼球指的是巩膜;黑眼睛指的是虹膜;睫状体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成像在视网膜上,视觉形成在大脑皮层。‎ 339、 近视:晶状体的前后径增加(过度变凸),物象落在视网膜前,形成近视。通过凹透镜来调节 340、 远视:晶状体的前后径减小(过度变凹),物象落在视网膜后,形成远视。通过凸透镜来调节 341、 内耳中前庭能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相关(如晕车)‎ 342、 内耳中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将声波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听觉中枢,听觉在大脑皮层形成。‎ 343、 咽鼓管:与咽相通,调节鼓膜两侧压力差 344、 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要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 345、 鼻:鼻腔上端的黏膜中有许多对气味十分敏感的细胞。舌:上表面和两侧有许多对味道十分敏感的突起,能够辨别酸、甜、苦、辣、咸等。皮肤: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的功能。‎ 346、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作用显著。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为——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347、 内分泌腺包括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胸腺(分泌胸腺激素)、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胰腺(分泌胰岛素)、性腺(分泌性腺激素)。其中胰腺既是内分泌腺,也是外分泌腺。‎ 348、 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幼年时,分泌过少,易患“侏儒症”,分泌过多,易患“巨人症”; 成年时,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 349、 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幼年,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成年,分泌过多,患“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 350、 人体的最大内分泌腺是甲状腺。‎ 351、 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 352、 地方先甲状腺肿不是缺少甲状腺激素引起的,是由于缺少含碘的无机盐引起的。‎ 353、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为中枢神经系统;脊神经和脑神经为周围神经系统。‎ 354、 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其中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中枢;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与心跳、呼吸和血压有关系。‎ 355、 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 356、 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357、 神经元又称作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体上有许多突起,突起有两种:长的突起和短的突起。‎ 358、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335、 当感受器出现问题,肢体无感觉,无效应;当传入神经出问题,肢体无感觉,无效应;当神经中枢出问题,肢体无感觉,无效应;当传出神经出问题,肢体有感觉,无效应;当效应器出问题时,肢体有感觉,无效应。‎ 336、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 337、 反射的类型为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后天形成的为条件反射(复杂反射)。‎ 338、 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是人类所特有的。‎ 339、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340、 当你兴奋的面红耳赤时,你体内的肾上腺激素分泌过多。‎ 341、 人对生物圈的影响: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342、 酸雨:二氧化硫和水蒸气在空中形成酸雨,危害: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引起水源酸化,影响饮用;危害枝叶芽,使植物死亡。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的污染物排放。‎ 343、 ‎ (2011湖北恩施-13)下图为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和2比较,1中(二氧化碳)气体比2中的含量增多。‎ ‎(2)若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 C-D-A-B(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3)张阿姨到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测得血红蛋白含量为90克/升(正常值范围是110~150克/升),医生建议她应该注意多吃含蛋白质和 铁 丰富的食物,消化和吸收食物中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 ‎(4)某肾炎患者检查尿液时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此人肾脏的 肾小球 可能发生了病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