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中考化学二模试题 人教新版
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Cl—35.5 Ca—40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注意:考生必须将所选答案的字母标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内,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1~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 火药的使用 B. 用铁矿石冶铁 C. 烧结黏土制陶瓷 D. 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2.从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和分析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甲醛溶液作肉类食品的保鲜剂 B. 绿色食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 使用可降解塑料能有效缓解“白色污染” D. “过滤”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②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③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④分子、原子都不带电,所以不带 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⑤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⑥粒子结构示意图 表示的是一种金属阳离子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②⑤⑥ D. ①③④ 4.实验室用KClO3制氧气并回收MnO2和KCl,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A. 用装置甲收集氧气 B. 用装置乙溶解完全反应后的固体 C. 用装置丙分离MnO2和KCl溶液 D. 用装置丁蒸干分离后的溶液得KCl晶体 5.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安全 ①用洗涤剂去除油污 ②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 ③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①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②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C化学与资源 D化学与发现 9 ①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之一 ②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①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 ②拉瓦锡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③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6.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氧气能支持燃烧,用于火箭发射 B. 红磷有可燃性,用来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C. 干冰能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D. 氢氧化钠有碱性,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7.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A.氯化钠和水 B.硝酸铵和水 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D.铜和稀硫酸 8.下列做法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为了延长某些食品的保质期,可在其包装袋中加入小包铁粉 B.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可用于蛋白质的检查 C.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鉴别氮肥和钾肥 D.明矾溶于水能形成吸附性物质,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9.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都应该先通入气体后加热,防止发生爆炸 B.甲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乙玻璃管保持水平,是因为两种气体的 密度不同 C.甲无尾气处理装置而乙有,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而氢气无毒 D.两者都可以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溶液一定呈酸性;呈碱性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B.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 C.生成盐和水反应都是中和反应;化合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D.盐的组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有机物都是含碳的化合物 第11~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 1分;多选、错选得0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9 11.下列物质的转化(“→”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中,每次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不可 能全部实现的是 A. H2O2→O2→CO2→H2CO3 B. NaOH→NaNO3→Na2CO3→NaCl C. CaCO3→CaO→Ca(OH)2→KOH D. Cu→Cu(NO3)2→Cu(OH)2→CuCl2 12.下列图像与所述实验相符的是 A.①表示向一定量的锌粒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B.②表示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断加水 C.③表示向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 D.④表示20℃时,向一定量不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NO3晶体 13. 下列实验方法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某瓶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饱和石灰水和NaOH溶液 取少量溶液加肥皂水 C 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将银粒和铁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D 除去H2中的HCl气体 将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再干燥 1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将t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B. 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C. 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 D. 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 15.下图是某化工厂生产烧碱的流程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是水 B. 滤液D可加入反应池循环再利用,目 的是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环境污染 C.反应池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D. 操作①的名称是蒸发 9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40分) 注意:考生必须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16.(10分) 被国外友人称作“新四大发明之一”的高铁,大大方便人们的出行。其中自驾技术在世界尚属空白,未来将在京张高铁首次应用 (1)动车电路中的导线大多选用铜制造的,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 ▲ 性。 (2)动车表面喷漆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壳生锈,其原理是 ▲ 。 (3) 工业生产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高铁酸钠(Na2FeO4)是高铁列车常用的“绿色环保高效”消毒剂,其中铁元素化合价为 ▲ 。 (5)氢能源是最理想的能源,科学家研发出一种以“铝镓合金”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新工艺。“铝镓合金”它属于 ▲ (选填序号)。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6)实验室可用铝片与稀盐酸反应制备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7)动车上使用的一种漂白粉的消毒原理是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Ca(ClO)2]与水 和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次氯酸(HClO)和另一种物质,次氯酸具有杀菌消毒 作用。试写出次氯酸钙[Ca(ClO)2]与水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8)根据动车上自制汽水的配料(如右图)回答问题。 ①柠檬酸的pH ▲ 7(填“<”、“=”或“>”),②小苏打的化学式为 ▲ 。 ③配料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 17.(6分) 已知A、B、C、D、E、F、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 其中A为一种常见的酸,B、C、D为氧化物,E为日常生活中使用最 广泛的金属,F常用于建筑材料。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有如图所示 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间 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A的一种化学式: ▲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的现象是 ▲ (4)写出B的一种用途 ▲ 9 18. (7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根据上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仪器c的名称为 ▲ , 将仪器a与d连接,操作方法 是 ▲ ; (2)图乙所示的操作可能造成的 后果是 ▲ ; (3)利用装置丙能进行的实验是 ▲ (填写序号) A.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B.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C.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4)若使装置丙能控制反应速度,可选用图丁中的 ▲ (填序号)代替图丙中的 ▲ (填名称). (5)下列对实验现象或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填序号)。 ①铁丝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②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③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铁溶液混合后能产生蓝色沉淀;④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在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⑤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19.(8分)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 了如图所示实验,并对反应后锥形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2CO3和HCl。 猜想2:废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猜想3: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猜想4:废液中的溶质是 ▲ 。 【讨论与交流】 小明认为猜想1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 ▲ 。 【实验与结论】 (1)为验证猜想2,小强同学取少量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于是小强认为猜想2正确。小强的实验 ▲ (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2的正确性,原因是 ▲ 。 (2)小丽为验证猜想3,选锌粒做试剂。若猜想3是正确的,验证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若验证猜想4是否正确,下列试剂中可选用的有 ▲ (填序号)。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氯化钙溶液 ③稀盐酸 ④氯化钾溶液 9 【拓展与应用】 (4)若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根据HCl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废液进行 ▲ 操作即可从废液中得到NaCl固体。此方法的缺点是 ▲ 。 20. (9分)鸡蛋主要由蛋壳、蛋壳膜、蛋白、蛋黄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里面覆盖一层蛋壳膜。化学活动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蛋壳中的CaCO3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 a、蛋壳经过科学检测其中含CaCO3的质量分数约为82%~85%,含蛋白质质量分数约14-17%。 b、蛋壳膜中蛋白质含量约为90%~93%。 【设计方案】 方案一:用“灼烧法”,将该蛋壳放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并采集相关数据进行测定。 方案二:用“酸处理法”,将蛋壳与稀盐酸反应进行测量处理。 【进行实验】 方案一:称取12.0 g蛋壳研磨成粉末置于通风橱中,灼烧至质量不再减少,再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16 g。 方案二: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称取12 g蛋壳样品进行实验(假设其他成分均不与HCl反应,装置内试剂均足量。) 【实验步骤】 ① 按右图连接好装置后,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B装置中加入蛋壳样品后,先通入一会儿空气; ③称量装置D及其中药品的质量;向蛋壳样品中滴入 5%的稀盐酸,直到 ▲ 为止; ④再缓缓通入空气一会儿,至装置D中质量不再增加为止;⑤称量装置D及其中药品的质量。 【数据处理】 方案一:该小组同学认为固体减少为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据此求出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91.7% 方案二:测得反应后D装置及其中药品的总质量增加了4.4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评价反思】 9 (1)方案一: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测定值与科学检测的数据有较大误差,主要原因是 ▲ 。 (2)方案二:装置A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 ,如装置C中的药品为浓硫酸,其作用是 ▲ , 装置E的作用是 ▲ 。 9 初三化学二模试题参考答案 2018.6 1~5D CCD A 6~10 DCABD 11~15 B、D、BC、D、AB 16.⑴ 导电 ⑵隔绝氧气和水 ⑶Fe2O3+6HCl=2FeCl3+3H2O ⑷+6, ⑸ A ⑹2Al +6HCl=2AlCl3+3H2↑ ⑺Ca(ClO)2+CO2+H2O===CaCO3↓+2HClO (8)①< ②NaHCO3 ③果汁 17.⑴HC l 或 H2SO4 或 HNO3 ⑵2H2O 2H2↑+O2 分解反应 ⑶3CO+Fe2O32Fe+3CO2 红棕色的固体变成黑色 (4)灭火,制冷,人工降雨等 18.(1)胶头滴管 用水湿润长颈漏斗的颈,稍用力转动插入到单孔塞中 (2)液体飞溅 (3)A,B (4)f 长颈漏斗 (5)②④⑤ 19.[猜想与假设]Na2CO3和NaCl [讨论与交流]在溶液中Na2CO3和HCl不能共存 [实验与结论](1)不能 溶液中若有HCl,遇AgNO3溶液也能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2)Zn+2HCl=ZnCl2+H2↑ (3)②③ [拓展与应用]蒸发 挥发出的HCl气体会污染空气 20. 不再产生气泡 83.3% 方案一:CaCO3CaO+CO2↑ 蛋壳及蛋壳膜中的有机物灼烧也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方案二:CO2 +2NaOH= Na2CO3+H2O 干燥气体,除去水蒸气 9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C,影响测定结果 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