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物理力学实验与探究题专题训练试卷无答案
中考物理力学实验与探究题专题训练试卷 1.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下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A、B、C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实验时在终点放金属片的目的是 。 (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大些或小些”),理由是 。 (3)请你根据实验图完成下表: 小车由A至B 小车由B至C 小车由A至C 路程S/cm 时间t/s 平均速度V(m/s)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 (5)分析实验数据,小车全程做 运动(填“匀速”或“变速”);理由是 。 (6)若小车过了A点计时,测出AC段的平均速度将 ;若过了C点结束计时,测出AC段的平均速度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然烧速度生产规格的各种蚊香,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速度,要求: (1)写出所需要的器材 ; (2)写出测量方法 ; (3)根据 公式计算出蚊香燃烧的速度。 (4)请你在下列方框内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图1 3.亲爱的同学:您会使用下面的基本实验仪器吗? (1)如图1所示是使用托盘天平时的实验情景,请你指出存在的两处错误: A. ; B. 。 C. 。 (2)某实验小组要称量物体的质量,他们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就立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他们这样做的错误之处是 ,此时游码停在 g处(如图2)。若不重新调平衡,用这样的天平直接称量物体质量,则被称物体的质量应等于称量读数 (填“加上”或“减去”)原游码对应的示数。 甲 乙 丙 图3 (3)小明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先在竖直方向对测力计进行调零,然后用该测力计测水平方向上的拉力;请问小明测出来的测量值 所测力的真实值(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图2 4.请指出图3中甲、乙、丙使用刻度尺的错误之处: (1) ;(2) ;(3) 。 5.为了测量物体的质量,小菲同学从实验室取来一架天平和一盒标准砝码,如图4所示,实验前她突发奇想:天平准确吗?请你帮助她设计验证天平是否准确的实验方案: 步骤一:将天平放在 ; 步骤二: , ; 步骤三: 观察天平是否继续保持平衡,确认天平是否准确。 图4 6.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列表中: 实验次数 物体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1 108 216 0.5 4 松木2 10 20 0.5 (1)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 。 (2)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 (3)比较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是 。 (4)在物理学中,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引入 的物理量,根据这个实验结果,请你分析并回答,为什么说这个引入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 (5)实验时,用不同物质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 7.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只填字母序号)。 (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5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选填“左” 或“右”)。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5乙所示;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5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ρ= Kg/m3。 (4)实验中,由于小英同学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但实验室里已没有量筒了,老师就给她增加了一个溢水杯,并告诉了水的密度为ρ水;现请你帮她想办法测出小矿石的体积,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图6 图5 8.小明同学在过生日时收到了一个内有“生日快乐”的小水晶球,如图6是他用量筒、小玻璃杯来测量水晶球密度的实验示意图,实验记录表格尚未填写完整,请你帮他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空玻璃杯漂浮在水面上时量筒的示数(ml) 装有水晶球的玻璃杯漂浮在水面量筒的示数(ml) 水晶球从玻璃杯中取出放入水中时量筒的示数(ml) 水晶球的质量(g) 水晶球的密度(kg/m3) 60 9.小金同学在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采用了如下步骤: 称量前: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天平横梁右端螺母。 称量中:C.将被测物体放在右盘里,用手将砝码放在左盘里,再移动游码直到横梁平衡。 D.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所对的刻度值,得出所称物体的质量。 称量后:E.称量完毕,整理仪器,把砝码放回盒内。 以上步骤中可能有遗漏或错误,请在下列横线上写出这些步骤的序号,并加以补充或纠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天早晨,好奇的小明在喝早餐奶时,想知道自己喝的牛奶的密度多大;于是向老师借天平和量筒,可老师却只借给了他一根细线、量筒和足量的水,并让他自己在下面两种器材中任选一种(A.一个小木块,木块的吸水可忽略;B.一个实心小铁块)。请你帮小明选出所需的器材,并帮小明完成测出牛奶的密度的实验方案和过程。 (1)要完成该实验,你认为应该选择器材 (选填“A或B”) (2)请你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并写出牛奶密度的表达式(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3)密度ρ=____________(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11.某同学想测出一个实心塑料球的密度,但是发现塑料球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无法测出它的体积;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A.用天平测量塑料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a所示,记录塑料球质量为m; B.把适量的水倒进量筒中如图b所示,记录此时水的体积为V1; C.用细线在塑料球下吊一个小铁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c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2; D.把小铁块单独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d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为V3; E.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结果。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使用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m= 1g,塑料球的体积V=20 cm3,计算出塑料球的密度ρ=0.56 g/cm3。 (2)实验后总结经验,小林发现用天平测量的误差较大。如不用天平,只需在a,b、c三个步骤中增加一个步骤也可测出木球的密度。请你写出这个步骤: (用字母表示出测量量)。 根据你所补充的步骤,用以上各测量量写出计算小木球密度的表达式:ρ木=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12.妈妈外出旅游时,给小明带回一个挂件工艺品,如图甲所示。小明对该工艺品的材料属性产生了兴趣,但他又不想破坏该挂件,于是他想首先测量一下该挂件的密度.他从家里找到的测量工具只有自己的一把刻度尺,这可怎么办?妈妈正在冼碗,她把一只小碗放入一只盛满水的大碗时,大碗中的水立即溢了出来,这时爸爸对小明说,咱们有碗,你又有刻度尺,可以测密度了.在爸爸的帮助下,小明制作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把一只大碗吊起来,并在大碗下放一只小盆(若在大碗中加满水,再把小碗小心地放入大碗中,小碗漂浮在水面上,大碗中有水溢到下面的小盆里);同时,小明还找到三个药瓶(容积均足够大),如图丙所示准备用来盛放从小盆中倒出的水,下面是他的实验经过: A.在大碗中,加满水,并把小盆中的水倒干净; B.把小碗小心地放入大碗中,把溢出的水倒入药瓶,用刻度尺量出水柱高h1; C.把挂件小心地放入小碗,再把溢出的水倒入同一个已倒干净的药瓶,用刻度尺量出水柱高度h2; D.拿掉小碗和挂件, 再次在大碗中加满水,并把小盆倒空; E.直接把挂件放入大碗,再次把溢出的水倒入同一个已倒干净的药瓶,用刻度尺量出水柱高度h3; F.计算。 (1)在他找到的三个药瓶中,应选用 A最合适。 (2)请把实验步骤D补充完整. (3)在他的三个测量数据中,有一个不必要,这个数据是 。 (4)请写出挂件密度的表达式 。 a b c d 13.某校地质小组的同学们,需测量一种矿石的密度;现有器材:小矿石块、天平(含砝码)、一个烧杯、足量的水、细线。他们利用上述器材帮助他们设计出两种测量该矿石密度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 (1)用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0;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3)烧杯和水仍放在天平的左盘,用细线将矿石系好后,手提着细线使矿石浸没在烧杯的水中并保持静止(水未溢出且矿石不触底),天平平衡时的称量值为m2。 (4)则矿石的密度ρ= (用字母表示,已知水的密度ρ水) 。 方案二: (1)用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0; (2)将矿石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用细线在烧杯的外壁与水面相平处做好标记,称出质量m1; (3) ; (4) 则矿石的密度ρ= (用字母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评估: 同学们你认为方案 的设计更好,因为 。 14.瑞瑞同学在山上找到了一块坚硬的石块,他仅用直尺这一测量工具测出了石块的密度;装置如图7所示,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用细线将轻质直杆悬起来,悬点为O,并将一重物用细线悬于直杆O点左侧的P点; B.保持重物的悬点不变,将装水的轻质塑料袋用细线挂在直杆O点右侧的某点,直杆处于水平静止,用直尺测得该点到O的距离为30.0cm; C.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将待测石块缓慢浸没在杯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轻质塑料袋中; D.保持重物的悬点不变,将待测石块用细线挂在直杆O点右侧的某点,直杆处于水平静止,用直尺测得该点到O的距离为12.0cm; (1)实验中主要应用的力学规律是 (杠杆的平衡条件(填“阿基米德原理”或“杠杆的平衡条件”); (2)上述实验步骤最佳顺序是 (ADCB(((填入步骤前的字母); (3)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可求得待测石块密度为 。 15.老师讲了“密度”这节知识后,小明和小楠对他们都喜欢吃的柑橘的密度感兴趣了,他们拿出一个柑橘,决定想办法测出它的密度。 乙 甲 图8 图7 (1)将托盘天平放在 水平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8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选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2)小楠用已调好天平测量柑橘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位置如图8乙所示,则该柑橘的质量是 220.8g,若小楠再将柑橘浸没在水中测得它的体积为230cm3,则柑橘的密度为 K0.96×103KKKg/m3。 (3)如果小楠做实验时,是先将柑橘浸没在水中测出柑橘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出柑橘的质量,则这样测得的柑橘密度比真实值 偏大(选填“偏大”或“偏小”),其原因是 。 柑橘表面沾有水 (4)实验完成后,小明问小楠是如何测出柑橘体积的,于是小楠将柑橘擦干净,又取出小烧杯、量筒、溢水杯和牙签等.小楠先将溢水杯装满水,将小烧杯放在溢水口处, ,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用量筒测出小烧杯中水的体积即可测得柑橘的体积。 将小烧杯放在溢水口处,小楠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用量筒测出小烧杯中水的体积即可测得柑橘的体积 (5)小明在思考,小楠的做法也存在不妥之处,你认为不妥之处是 。 16.小明和小红使用不同器材分别对酒精的密度进行了测量;请将他们的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1)小明利用天平、烧杯、刻度尺和水(ρ水己知)测量酒精密度的过程如下: ①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质量为m; ②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烧杯底的高度为h1; ③将水倒出,倒入酒精,用天平称出的烧杯和酒精的质量仍为m; ⑤计算酒精密度的表达式为:ρ酒精= 。 (2)小红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石块、细绳和水(ρ水已知)测量酒精密度的过程如下: ①用细绳拴住石块,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重为G; ②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 ④计算酒精密度的表达式为:ρ酒精= 。 (3)请你从操作难易程度方面,对两位同学的实验做出评估: 。 17.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的质量是_____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所示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的体积是 cm3。 (3)该物质的密度是 kg/m3。 (4)在C步操作中,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 (填“大”或“小”)。 (5)在C步操作中,若因铁砂较少,全部倒进并反复摇动后,没有完全覆盖颗粒, 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 (填“大”或“小”)。 18.小刚同学想测出家中食用油的密度,但他没有量筒和烧杯,只有天平(带砝码)、带有盖子的玻璃瓶和适量的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请你与小刚一起来测出食用油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 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在测量空玻璃瓶的质量时,小刚的操作如图所示,他的操作错误之处是: ; 改正错误之后,他依次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测出空玻璃瓶的质量m; ④计算出油的密度ρ= 。 19.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结果如图9所示。 (1)请按照图甲的顺序写出对应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用天平测出小空瓶的质量m1; 第二步: ; 第三步: 。 (2)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乙中祛码和游码所示,其结果m3= g。 (3)请你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帮他计算出酱油的密度:ρ矿石= (保留一位小数)。 图9 图10 20.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测量一种矿石的密度.现有器材:小矿石块、天平(含砝码)、一个烧杯、足量的水、细线。小组同学们设计了一种测量矿石密度的方案如下: (1)调节天平平衡后,小明用天平测量矿石块的质量,如图10所示,指出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改正错误后,小明用正确的方法称矿石块的质量,平衡时放在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矿石块的质量m0为 g。 (2)在烧杯中倒满水,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3)将矿石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矿石块沉入杯底,烧杯溢出水后,将烧杯壁外的水擦干净,放在天平左盘上,称出此时烧杯、杯内矿石和水的总质量m2; (4)写出矿石密度的表达式:ρ矿石= (用m0、m1、m2、ρ水来表示)。 21.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同学们准备测量食用油的密度,他们选取的实验器材有:食用油、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 (1)【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小华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请在方案中的空白处填空: ①将天平置于水平台后,立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食用油的烧杯和油的总质量m1; ③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 ④测出烧杯及剩下食用油的总质量m2; ⑤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 。 (2)【评估与交流】 ①请找出方案中的不足之处: 。 ②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应改为: 。 (3)小刚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后来老师再给了小刚带有盖子的玻璃瓶和适量的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请你与小刚一起来测出食用油的密度。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 处,在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在测量空玻璃瓶的质量时,小刚的操作如图所示,他的操作错误之处是: ; 改正错误之后,他依次进行了如下操作: a.测出空玻璃瓶的质量m; b. ; c. ; d.计算出油的密度ρ= 。 22.小明想测量大米的密度,但由于大米容易吸水,导致体积明显变化,因此用排水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是不合理的;于是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和思考。 实验一:按图甲和图乙的方法分别测量大米的质量和体积,由此计算出大米的密度。 (1)使用托盘天平称取5g大米,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如图甲,接下来小明应如何操作? 。 (2)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图乙的方式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值偏 小明思考:能否用排空气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呢?他设想将大米与空气密封在一个注射器内,只要测出注射器内空气和大米的总体积及空气的体积,其差值就是大米的体积;但如何测出空气的体积呢? 查阅资料得知: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与其压强的乘积是定值.于是进行了实验二:称取5g大米并装入注射器内(如图丙),从注射器的刻度上读出大米和空气的总体积,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出此时注射器内空气压强为P;而后将注射器内的空气缓慢压缩,当空气压强增大为2P时,再读出此时的总体积(压缩过程中大米的体积、空气的温度均不变),整理相关数据记录如表。 23.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因矿石体积比较大,放不进量筒内,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cm3。 (2)用托盘天平已测得矿石的质量是175g,则矿石的密度是 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在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按规范的操作来称量矿石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这时应该 。 A、向左调平衡螺母; B、往右盘中加砝码; C、从右盘中减砝码; D、向右移动游码。 24.小明自制了一个土密度计并测定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 实验步骤: (1)在竹筷的一端缠上适量细铅丝,制成土密度计。 (2)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L。 (3)把土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1(如图所示)。 (4) 。 请将上面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竹筷一端缠上铅丝,是为了 。 ②密度计是利用 条件工作的;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 。(选填“越小”或“越大”)。 ③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不计铅丝体积) ④小明计算得出盐水的密度为1.05 g/cm3,已知烧杯中盐水的体积为400cm3,盐的密度为2.6 g/cm3,则盐水中含盐 g。(盐放入水中溶解后,盐和水的总体积不变) 25.为了测出某种液体的密度,给你一只粗细均匀的平底试管,一些小铁沙粒,两个烧杯,一个盛水,另一个盛某种液体,还有一些细线。 (1)要测出待测液体的密度,还需要测量器材是__________。 (2)写出简要的步骤: ; 26.请你任选图中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出小石块或盐水 (自配)的密度。要求写出简要的实验过程和密度的计算式。 (1)所选器材 ; (2)实验步骤(也可画图辅助说明) (3)根据ρ=m/V,所测密度的计算式ρ=____________(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7.测量盐水密度,有下列A、B两组器材:A组: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B组:水、细线、小石块、正方体小木块、两个相同的烧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膜、盐水;请你在A组器材中只选取一种器材,B组器材中可以任意选取若干种所需器材,将所选取的器材组合使用,测出盐水密度。 (1)选取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盐水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小明去景德镇游玩,购买了一个家庭吃饭的陶瓷小碗,现给你一口径大于该碗口径的量杯,足量的水;请你设计测量该碗陶瓷密度的实验,并写出实验步骤和陶瓷密度的表达式;请在虚线框内画出量杯的示意图。 (1)实验步骤: (2)陶瓷的密度ρ=____________(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9.请你利用两个粗细不同的圆柱形玻璃杯、足量水、一个10g的砝码、刻度尺。设计一个可以粗略地直接测量液体质量的装置和步骤。 (1)请在右框内画出装置图并简单说明制作方法。 (2)实验步骤: (3)若已知小玻璃杯的质量为m0,底面积为S,高为H, 试写出使用该玻璃杯能称的最大液体质量M的数学表达式:M= 。 30.夏天来了,放在普通环境里的鸡蛋容易变质而不能食用;变质鸡蛋有一个特点,就是鸡蛋内部物质在细菌作用下产生气体,并从蛋壳孔隙中逸出而导致鸡蛋的密度变小。现请你从下列器材中选取所需器材设计一个区分好蛋、坏蛋的实验。 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水、烧杯、好蛋和坏蛋。 (1)你所选择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你的主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过程是:比较两只鸡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_______ 。 31.小明观察到电风扇、落地灯等都有个大而重的底座,使它们不易翻到。进而他提出两个猜想: ①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可能与物体重心高低有关; ②物体的稳度可能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①,他将三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固定在三个相同的圆柱体的底部、中部和底部,对其重心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小心地推翻圆柱体,观察圆柱体刚好翻到转过的角度θ(如图乙)并记录在下表中。 在验证猜想②之前,他想到照相机的三脚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变,支得越开却越稳。于是,他调整思路,找来一块木板和四根相同的木棒,组成图丙所示装置,将四根木棒由内向外移动时,装置的稳度不断增大。 (1)圆柱体刚好翻到时转过的角度θ越小,反映圆柱体的稳度越 (选填“大”或“小”)。 (2)分析表中的信息可知:物体的重心越 ,其稳度越大。 (3)丙图所示实验表明稳度与 有关。 (4)依据以上结论:卡车装货物时,应把重的货物装在 层(选填“上”或“下”),可使货物不易翻到;乘车时,两脚 (选填“分开”或“靠拢”)站得更稳。 32.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三: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几位同学用三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为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 和 ,结论是: ; (2)请你帮助小明验证猜想三: ①器材:0.5kg的铁球 A 、1kg的铁球 B 和皮尺,还需要的器材是 ; ②实验步骤: ; ③结论: 。 (3)小敏同学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她让两片完全相同的纸(一张平展,另一张对折)同时从三楼由静止开始下落,她发现两片纸 (填“同时”或“不同时”)着地,此下落过程中两片纸作的 (填“是”或“不是”)自由落体运动,因为 。 33.高空下落的小球,速度越来越大,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某一小球下落一段距离后的运动情况如频闪摄影照片所示,通常把这一过程中的速度称为收尾速度。(g取10N/kg) 小球编号 1 2 3 4 小球质量(×10-3kg) 2 5 45 40 小球半径(×10-3m) 0.5 0.5 1.5 2 小球的收尾速度m/s 16 40 40 20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小球收尾时做 运动,其他小球和该小球收尾时的运动规律一样,则质量为500g的小球在收尾时受到的阻力为 N。 (2)继续研究发现,相同环境条件下,空气对不同材质的球形物体的阻力大小与球的半径和速度都有关系。上表为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说明球形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f与球的半径r的关系是 ;空气阻力f与小球的收尾速度V的关系是 ,半径为4×10-3m,质量为 g的小球收尾速度为10m/s。 34.用绳子拉着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做圆周运动,绳子拉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认为与小球的运动速度有关。于是他用一根橡皮筋连接一个小球,让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一定速度作圆周运动(如下图所示)。改变小球的运动速度,做几次实验,记录现象如下表。 (1)小球在桌面作圆周运动时,其运动状态 改变(选填“可能”、“ 一定”或“ 一定不”)。 (2)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小球的运动速度越大,那么橡皮筋的伸长就越 。 (3)小明用橡皮筋替代绳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4)小玲查阅资料后知道作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的拉力与小球的运动速度、小球的质量以及圆周的半径有关。据此,小玲认为用橡皮筋代替绳子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请说出理由。 答: 。 35.下图是小华同学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所设计的实验图: (1)当小车在水平木板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小车受到向前的惯性力和木板对小车的阻力。 (B)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木板的压力。 (C)小车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小车的支持力。 (2)实验时,小华每次都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小车,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你认为小华这样操作正确对吗? (填“正确”或“不正确”)。 (3)实验时,小华每次应使同一小车从 斜面的同一 由 自由滑下,他这样做得目的是 。 (4)小车在 表面上速度改变得最慢,这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最 ;若水平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将做 运动。 (5)实验中可以看出,去掉木板上的棉布后,运动的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大;小车所受摩擦力减小的原因是 。 (6)在实验的基础上牛顿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然后用 的研究方法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这种研究方法我们在探究 的实验中用到过;牛顿第一定律是人们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上,自由落下了一颗炸弹,下列给出了几种炸弹落地前与飞机位置关系的情形,如图所示,请你认真分析后作出正确的选择:①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______图;②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______图。 棉布 毛巾 木板 乙 甲 丙 36.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强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 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实验时,小强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50g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这两个力是平衡的。小强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40g砝码时, 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 (填“平衡” 或“不平衡”)。 (3)同组的其他同学针对小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又设计了如图乙、丙所示的实验装置,你认为哪个实验装置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 。 (4)而后小红选择了丙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她将系于轻质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4)当小卡片平衡时,小红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5)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丙所示情况下,小红同学下一步的操作是 ;这里运用了 法。 甲 乙 丙 (6)请你在图丙中画出轻质卡片静止时的受力示意图。 37.请按照要求设计实验: (1)利用以下器材:硬纸片、玻璃杯、水、鸡蛋,设计一个最简单的探究物体具有惯性的实验. 选用的器材: 。 探究的方法: 。 (2)利用你考试中的草稿纸,按照提示例设计两个实验,指出研究或说明的物理问题. 主要实验过程 探究或说明的物理问题 38.学校实践活动小组同学在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1)实验时应拉着木块 运动,并根据 的知识可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 (2)你认为表中哪个数据是不合理的,并指出导致数据不合理的原因 。 (3)请你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 (4)其他同学指出在实验操作中很难做到使木块做 运动,请你利用现有器材设计出你改进的方法 。 39.如下图所示是小明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长方体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粗糙程度不同。实验时应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 方向做 运动,再根据__________原理可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测力计的拉力, 这种测量摩擦力的方法是 。 (1)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 (2)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 ;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 (3)图(甲)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铜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N;若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铜块做加速直线运动,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摩擦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此时摩擦力为_______N。 (4)实验时,小明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___________运动,则测出的摩擦力__________实际摩擦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实验实际操作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通常不稳定,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请你针对这一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你的做法是 (可用文字说明,也可画图)。 (6)而后,小明探究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于是找来了一块长方体肥皂,他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肥皂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然后将肥皂沿竖直方向锯掉一半,测得摩擦力的大小也变为原来的一半;她由此得出: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越小,摩擦力越小.你认为她的结论正确吗?为什么? ;若不正确,请你说出简要的正确实验操作过程 。 40.张力同学发现运动鞋穿久了容易打滑,他猜想鞋与地面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鞋底花纹的深度有关。于是他找来两只同品牌同规格的运动鞋进行实验探究(其中一只是新鞋,鞋底花纹没有磨损,另一只是旧鞋,鞋底花纹磨损较大)。 种 类 项 目 新鞋 旧鞋 重力/N 5.7 5.4 拉力/N 2.3 1.7 他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两只鞋子的重力并记入表格中;然后按照如图所示分别拉动两只鞋子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入表格中,他根据这组试验数据得出结论为:鞋底花纹越深,与地面摩擦力越大。 (1) 请你认真思考张力同学的探究过程,指出其中不妥 或错误的两处:① ; ② 。 (2)运动鞋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还跟其他因素有关,请你根据所学物理知识或日常经验写出其中两个因素:① ;② 。 41.为了探究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并比较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两木块叠放在一起,两个轻质弹簧测力计C、D的一端与两木块相连,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E、F上;后来经过讨论,完善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在理想情况下,B对A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 D 的示数,A对B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填“C”或“D”) (2)在B下面放细圆木条的目的是 ,在A 上放钩码的目的是 。 (3)实验中需向右缓慢移动铁架台F,在此过程中,应使A、B保持相对 ,整个装置静止后,读取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填“运动”或“静止”)。 (4)分析实验数据,若 ,则静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探究静摩擦力的相互性 42.小亮同学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长方体置于水平放置的海绵上,如图7(a)所示,然后分别将相同的长方体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或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后,按图7(b)、(c)、(d)和(e)所示放在海绵上。 (1)小亮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这种实验探究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 或“理想法”或“转换法”或“模型法”)。 (2)小亮认为比较图(b)、(c)可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无关;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若不对,你认为应如何操作 。 (3)小亮应选择 图、 图和 图可归纳出压力作用效果和压力大小的关系。 (4)小亮在实验过程中除用到实验步骤(1)中的探究方法还用到的实验探究方法是 。 (5)而后同组的小华利用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图8(a)、(b)、(c)三个实验; ①通过比较(a)、(b)两个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②之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比较(a)、(c)两个实验现象,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于是得出结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请分析前后两个结论矛盾的原因是 。 ③设图(b)中小桌对海棉的压强是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b______Pc(选填“小于”、“等于”、“大于”)。 ④比较图(b)和图(c)可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物理学中,用 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图7 图8 43.下列表格是某同学做“探究液体的压强特点”的实验记录的数据: (1)实验前该同学用手指挤压探头上的橡皮膜时发现U型管中的两液面几乎没有高度差,则产生这一现象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次数1、2、3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次数1、4、5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次数5、6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同一次实验中 ,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应等于压强计左右水面的高度差,但仔细观察,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略_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压强计左右水面的高度差,原因是 。 44.洋洋同学家的卫生间下水道堵塞了,他爸爸利用吸盘很快就将下水道疏通了,如图所示,为此他突然联想到所学过的大气压知识,于是,洋洋和瑞瑞同学合作利用吸盘设计了一个估测大气压强的实验方案: 【方案设计】 (1)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D; (2)将吸盘四周沾上水,挤出里 面的空气压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 (3)用力竖直往上拉吸盘柄,直到吸盘脱离地面,根据经验估测拉托吸盘所需拉力F的大小。 (4)计算出当地大气压强。 【评估交流】 洋洋同学说:我们的实验原理是 ,操作过程规范,较方便地估测出了大气压强。 瑞瑞同学说: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存在 、 等问题,尽管我的操作规范,但估测的结果误差较大,洋洋认真思考后,同意了瑞瑞的意见,然后,他们继续一起探讨如何改进方案,尽量减少测量误差。 根据洋洋和瑞瑞同学的实验记录及自我评估情况,请你回答,洋洋和瑞瑞测出的大气压强P= (用字母表示);实验时洋洋同学将吸盘四周沾上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 要准确测量,应该利用课本中介绍的 进行测量。 45.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同学们在玩中都会无意识的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以下两个现象可能您尝试或观察过: 乙 甲 (1)喝牛奶时,把吸管插人牛奶盒中往里吹气,迅速放开,牛奶从吸管喷出。 (2)在室温下,把吹鼓的气球放在火炉附近,过一会儿,气球就爆破了。 由以上现象进行猜想: 当气体的体积一定时,气体压强可能与气体的 和 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来研究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 (1)把细玻璃管插入装有半瓶水的密闭烧瓶中,如图甲所示; (2)从细管上端往烧瓶里吹气,此时瓶内气体压强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迅速放开,观察到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到a处位置(如图乙所示)。 (3)接着用手握住烧瓶的瓶颈部分,使瓶内气体的压强增大,请您在图乙中画出细玻璃管内水柱所上升到b处的大致位置; 【实验拓展】 (1)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时,换用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进行上述实验,则管内水柱上升的高度会 (选填“相同”或“不同”),理由是 。 (2)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时,把图甲的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则细玻璃管内的液面将____ 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是由于 。 图20 46.翔翔在家探究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20所示;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A、B两图可知,鸡蛋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N。 (2)根据B、C两实验,他就得出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你认为对吗? ,理由是 。 (1) 在图实验中,你还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写出一个) 。 图5 乙 甲 47.实验桌上有细线若干、两种规格的钩码(0.5N、2N)足够多、弹簧测力计一只(量程为5N、分度值为0.2N)、三种规格的注射器A、B、C(量程分别为20mL、10mL和5mL)、滑轮一只以及刻度尺一把。要求利用现有器材粗略测量大气压强。甲同学设计的方案如图5甲所示,乙同学设计的方案如图5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说:我们的实验原理是 ,操作过程规范,较方便地估测出了大气压强。 (2)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实验中,应在 时,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钩码的重力)。 (4)甲同学在实验时发现,弹簧测力计被拉到5N时,活塞仍没有移动。想仍然采用上述器材和方法完成实验,需作的改进是 。 (5)按乙方案实验时,钩码的增加应遵循 先大后小的原则,直到活塞刚被拉滑动为止。 (6)请你把乙同学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补充完整,标有“——”符号的空格不需要填写。 钩码的个数 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N 注射器的容积V/mL 活塞的横截面积S/m2 大气压强的值P/Pa —— —— —— —— —— —— (7)乙同学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一条) 。 (8)按乙方案实验时,挂上最后一个钩码后,发现活塞开始加速运动,为了既快捷又较准确地测出大气压力F,你认为最恰当的操作是 。答案:取下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拉 (9)由于注射器漏气会导致所测得的大气压值偏 ;请你提出一种减少漏气的方法 。 49.小王用如图10所示的装置,研究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 (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 N ;当把物块浸没在煤油中称时,读数为4.75N,此时物块受煤油的浮力为 N。当把物块浸没在水中称时,读数 4.75N(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由此可得出结论: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跟 _有关。 (2)小王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变化情况,如图10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侵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8 h(cm) 0 2 4 6 8 10 12 14 F(N) 6.75 6.25 5.75 5.25 4.75 4.25 4.25 4.25 (3)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说明 。 (4)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8列数据,说明 。 (5)下图11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象是( ) 图10 图11 (6)该金属圆柱体的体积 m3,圆柱体的密度是 kg/m3 50.在物理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测的实验题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他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14所示,实验过程如下: A.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橡皮的 ; 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时 ; D.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E.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F.整理实验器材。 请根据小明的实验过程回答下面问题: (1)指出小明在实验操作中漏掉的一个步骤 ; (2)指出上面实验操作中的一处错误 ; (3)小明同学用每小格值为0.5N的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由A、C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知橡皮受到的浮力是 。 (4)若用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代替橡皮做此实验,那么与上述操作不同的一个步骤是 (C(((填字母);这一步骤应该改成 。答案:将木块轻放在溢水杯中并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 51.媛媛和海红同学想知道中国“远征号”潜水艇在南海中执行任务是如何实现浮沉的?她们准备了一个小塑料空药瓶、干抹布、弹簧测力计、烧杯等器材,模拟潜水艇浮沉,做了“探究物体浮沉条 件”的实验;请你在下面横线上填入相应正确的内容。 (1)她们首先探究物体下沉的条件,并按下图15(a)、(b)测量了一些量,过程如下: ①将部分螺母放入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浸没水中松手后,观察到小瓶下沉; ②捞出小瓶,用抹布擦干小瓶; ③将小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其重力为 2N; ④将小瓶浸没水中,如图15(b)所示,则小瓶受到的浮力为 0N; ⑤分析比较数据得出物体下沉的条件为 ; (2)她们接着探究物体上浮的条件,过程如下: ①捞出小瓶,用抹布擦干小瓶, 取出螺母,旋紧瓶盖;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此时小瓶的重力为0.5N; ③将小瓶浸没水中松手后,观察到小瓶上浮,在小瓶露出水面前,它受到的浮力 等上面(1)①步骤中小瓶下沉时的浮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判断的依据是 ; ④分析比较数据得出物体上浮的条件为 ; (3)做完实验,她们将图15(c)潜水艇结构模型与实验所用的小药瓶进行比较,发现潜水艇与小药瓶实现浮沉有共同之处;潜水艇的原理是靠改变 自身的重力而实现浮沉的。 图15 (a) (b) (c) 图14 A B C D 52.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16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1)分析表中数据,实验所用物体的重力为 N,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 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液体种类 实验序号 物体重力 G物(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物体受到浮力F浮(N) 排开液体体积V排(cm3) 水 ρ水=1.0g/cm3 1 2 1.5 50 2 1.0 1.0 100 3 0.5 1.5 150 酒精 ρ酒精=0.8g/cm3 4 2 1.6 0.4 50 5 1.2 0.8 100 6 0.8 1.2 150 (3)请你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排开水受到的重力G排= N;通过比较每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可以验证 原理。 (4)本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为了 (选填字母序号)。 A.寻找普遍规律。 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5)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 。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1.5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N,他就在0.5N处对应标上1.0g/cm3的字样;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丙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 N处对应标上0.8g/cm3字样,聪明的他就将图甲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 53.如图所示,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在弹簧的下端挂一个小桶,小桶的下面吊一个石块,记下弹簧伸长后下端到达的位置O,将此时弹簧对小桶的拉力计为F1,小桶与石块的总重记为G,则F1 G(选填“>”“<”“=”); (2)如图乙,在溢水杯中盛满水,当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出的水便流到旁边的小水杯中,将排出水的重力记为G排; (3)如图丙所示,把小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弹簧下方的小桶中,弹簧的下端又会到达原来的位置O,将此时弹簧对小桶的拉力记为F2,则F2 F1(选填“>”“>”“=”); (4)通过对图丙中小桶和石块的受力分析,请推导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与排出水的重力G排之间的关系 (要求写出推导过程)。(答案∵F1=G,F1=F2,F2+F浮=G+G排,∴F浮=G排) 图16 甲 乙 丙 图17 53.由某种合金制成的两个大小不同的工艺品,其中一个实心,一个空心。小明为判定哪个是空心的,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ρ水=1.0g/cm3,取g=10N/kg) 【实验过程】将下列实验步骤中空白处补充完整。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工艺品的重力G1=1.8N。 ②将挂在测力计下方的小工艺品浸没水中,小工艺品受到 个力的作用, 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1=1.5N,则浮力F浮= N。 ③用测力计测出大工艺品的重力G2=3N。 ④如图所示,将挂在测力计下方的大工艺品浸没水中,测力计的示数F2= N。 ⑤合金的密度ρ= g/cm3,则 (选填“大”或“小”)工艺品是空心的。 ⑥空心工艺品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cm3。 56.(1)为了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特点,用橡皮筋、适量的水、烧杯和乒乓球等进行实验。实验中,先将长为L的橡皮筋一端系在乒乓球上,另一端固定在烧杯底部,如图17(a)所示。接着,向烧杯中倒入水,乒乓球浮在水面上,橡皮筋的长度伸长到L1,分别将烧杯平放和斜放在水平桌面上,实验过程如图17(b)、(c)所示;然后,将烧杯置于水平桌面上,并不断地增加乒乓球浸在水中的体积,橡皮筋的长度分别伸长到L2和L3,实验过程如图17(d)、(e)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由图17(a)与(b)[或(a)与(c)、或(a)与(d)、或(a)与(e)]可得 ; ②由图17(b)、(d)、(e)三图可得 。 (2)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水内部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取了一空塑料瓶在离瓶底等高处扎了两个小孔,放在水槽中,如图18(a)、(b)所示。请仔细观察水槽中的水经小孔射入空塑料瓶的路径远近,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由图18(a)或(b)可知: ; ②由图18(a)和(b)可知: 。 57.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有同学猜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跟该物体的体积有关”;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1)用两个大小不同的塑料药瓶分别装上不等量的细沙,使它们的 相等。 (2)把两药瓶放入水中,均能在水面上漂浮,如图19所示,根据 知识可知:药瓶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药瓶受到的重力大小,则这两个药瓶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 (3)实验证明该同学的猜想是 的,某同学根据以上实验得出:“一切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结论,你认为这个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图19 图17 图18 (a) (b) 55.小明想: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托力,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 物体对液体一定有向下的压力,那么浮力的大小和物体对液体压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圆柱体的位置 圆柱体的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g 天平的读数m2/g 圆柱体部分浸入 2.6 2.4 180 200 圆柱体浸没深度h1 2.6 2.2 180 220 圆柱体浸没深度h2 2.6 2.2 180 220 (1)小明和小红利用烧杯、水、天平、合金圆柱体、细线和弹簧测力计,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烧杯中盛适量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体的重力G; ③如图所示,将圆柱体部分浸入烧杯的水中,静止在某一深度,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则圆柱体所受水的浮力为 (用弹簧测力计所测量的字母表示);此时向天平的右盘加上适量的砝码,使天平重新平衡,记下天平的读数m2,则圆柱体对水的压力为 (用天平所测 量的字母表示)。 (2)上表为小明和小红记录的实验数据(表中h2>h1): ①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对液体压力的大小;此外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②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圆柱体的密度为 kg/m3。 58.学校新购了一箱物理器材,小云同学将它从一楼搬到三楼,小彬同学想测定小云搬运器材过程中对箱子做功的功率。 【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小彬同学设计的测量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 ( ) A.测出箱子的质量m。 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L。 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h。 D.测出小云上楼所用的时间t。 E.算出小云搬运箱子的功率P。 (2)请你在虚线框内帮小彬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59.小红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21甲、乙所示的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 (2)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 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 ①甲、乙两组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 ,通过比较 来判断研究对象的动能的大小。 ②乙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 ③比较图甲中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联想到高速公路的限速牌上同时标着“100”和“120”的字样, (填“大客车”或“小客车”)的限速应为“100”。 ④比较图乙中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⑤物理研究方法有许多,如等效替代法、类比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 法;二是 法。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 (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原因是 。答案:纸盒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动能的大小 甲 乙 图21 60.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物理老师曾经告诉同学们“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成正比”。善于动脑的小明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了一个研究弹簧弹性势能E弹与压缩量x之间关系的实验方案:用某个小球将弹簧压缩并测量出压缩量X;松手释放小球并在木板上记下小球上冲到达的最高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小球上升的高度h。下表数据是小明的实验记录。 由表中可知,若压缩量X=1.00cm时,小球上升的高度为h1;压缩量X=2.50cm时,小球上升的高度为h2,则h1 h2 (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若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分析数据后发现弹簧弹性势能E弹与压缩量X 正比(“成”或“不成”)。 实验次数 弹簧压缩量x(cm) 上升高度h(cm) 1 1.00 1.50 2 2.00 5.99 3 3.00 13.50 4 4.00 23.89 61.小明为了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让三个不同质量金属块多次分别从不同高度处落下,并测出金属块将木桩打入沙中的深度。金属块下落高度和木桩下陷深度数据记录在表中。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金属块 A B C 金属块下落高度h/cm 30 20 30 20 20 10 木桩下陷深度s/cm 5 2.5 2.5 1.8 2.2 1.5 ⑴金属块下落过程中,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 ⑵同一金属块在不同高度下落后打击木桩在沙中下陷深度不同,表明重力势能跟 有关。 ⑶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金属块A、B、C质量大小关系是 。 62.某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 (1)芳芳同学按照图22所示装置对动滑轮特点进行了探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偏差较大。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物重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1 1.0 0.7 2 1.5 1.0 3 2.0 1.3 图22 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还应满足什么条件时“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 (2)小明同学用一支最大刻度是5 N的弹簧秤来测量质量不同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他去掉最后一次600g砝码后,指针回到了0.5N的读数处. 砝码质量(g)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弹簧秤读数/N(砝码重力) 1.0 2.0 3.0 4.0 5.0 已无刻度可读 问:(1)指出该同学做实验的错误之处; (2)去掉错误部分,你从这个实验的数据中能得出物体的重力跟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6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杠杆上每格等距): (1)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_______ 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若杠杆处于图23(甲)所示的位置,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填“左”或“右”)。 (2)实验过程中出现图23(乙)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边的钩码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______格;这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原因是 。 (3)下表是小华同学得到的一组实验数据,由此他得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你认为他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造成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 动力F 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3 4 4 3 (4)然后同组的小强同学按图24的实验方式进行实验,通过调节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以及测力计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F1=1.8N,F2=1.0N,OA=30cm,OC=20cm;小强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F1×OC>F2×OA,从而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不一定是F1×L1=F2×L2,小强错误的原因是 。 (5)若小强在实验 步骤(4)中,在不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的情况下,而将测力计改成竖直向下拉,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1′ F1(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为什么? 。 (6)而同组的小红用图25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进行实验,杠杆也能水平平衡,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小红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 )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7)小红同学听取老师建议之后,在图25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 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水平平衡;并且小红同学按照这个方案进行了多次实验后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小红得出这个错误结论的原因是实验过程中( B )。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图25 图24 图23 甲 (8)小红在实验过程中,保持阻力、阻力臂不变,在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每一组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绘制了F1与L1的关系图象,如图26所示。请根据图象推算,当L1为0.1m时,F1为 N。 (9)小陈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先在杠杆两端挂钩码进行实验探究,再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继续探究,如图27所示;他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 D ) A.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 B.便于提供不同方向的拉力。 C.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D.便于正确认识力臂。 (10)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28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图28 图27 图26 64.如图所示,学习了机械效率知识后,全班同学对“斜面的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题提出了一些值得探究的猜想: A.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B.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长度有关; D.斜面的机械效率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小芳同学为了证实其中的部分猜想是否正确,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探究,下表反映了她的探究过程。 实验次数 斜面倾角 斜面粗糙程度 物重 G(N) 斜面高度 H(m) 沿斜面拉力 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 η(%) ① 30° 粗糙 1 0.5 0.7 1 0.5 0.7 ② 30° 光滑 1 0.5 0.6 1 0.5 83 ③ 45° 粗糙 1 0.7 0.9 1 0.9 78 (1)请你替小芳在上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小数位参照表中相关数据)。 (2)实验操作时,应 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做的目的是 。 (3)通过对比实验①②数据,可验证猜想 (填写字母)。 (4)通过对比实验①③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当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 。 (5)根据实验数据①可得此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为 ;物块和斜面的内能增加了约 J。 (6)若要验证猜想D,应控制斜面的长、斜面的倾斜程度和 不改变。 65.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不计绳重和摩擦),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两次实验,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的 高度h(cm)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F(N) 弹簧测力计移动 的距离s(cm) 机械效率 η(%) 1 4 5 2 15 66.67 2 10 5 15 (1)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在图中用铅笔画线代替细线组装滑轮组。 (2)在实验过程中,应当 拉动弹簧测力计,才能准确读出拉力的大小。 (3)请将表格空格处的数据补充完整 (4)此实验中,动滑轮的重力为 N。 (5)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为 。 (6)为了使实验更具有普遍性规律,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 。 (7)若滑轮组的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N,则能吊起的最大物重为 N。 (8)当钩码的重力为 N时,匀速提升钩码,其拉力恰好不省力。 66.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先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的 高度h/cm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F/N 弹簧测力计移动 的距离S/cm 机械效率η/% 1 2 5 0.6 25 66.67 2 4 1.0 40 (1)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画出实验时滑轮组的绕线情况,并填好表中的空格。 (2)在实验操作中应 拉动弹簧测力计,才能准确读出拉力的大小。 (3)请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4)为了测量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同组的A同学认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B同学认为应该缓慢匀速提升时读数,正确的是 (填“A”或“B”)同学的方法;若按方法错误的同学读数,这样计算出来的机械效率将 (填“偏大”、“偏小” 或“不变”)。 甲 乙 (5)然后小明又设计了如下甲、乙两组不同的滑轮组,每个滑轮的重相同且不计摩擦和绳重;小明用甲、乙两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钩码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结论是 。 滑轮组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测力计的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甲 4 0.1 1.5 0.3 88.89 乙 4 0.1 1.0 0.5 80 67.某学生制作了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天平”;其制作过程和原理如下: 如图甲所示,选择一根长杠杆,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左侧离支点10cm的位置用细线固定一个质量为110g、容积为50mL的容器.右侧用细线悬挂一质量为50g的钩码(细线的质量忽略不计)。 【测量过程】将下列实验空白处补充完整: (1)调节杠杆平衡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须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 测量液体时往容器中加满待测液体,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钩码悬挂位置直接读出液体的密度。 (2)该“密度天平”的“零刻度”应标在支点O的右侧 cm处; (3)若测量某种液体密度时,钩码在距离支点右侧30cm处,则此种液体的密度为 g/cm3。 (4)若此“密度天平”的量程不够大,应采用 方法增大量程。 【拓展应用】若杠杆足够长,用此“密度天平”还可以测量固体的密度。 先在容器中加满水,再将待测固体轻轻浸没在水中,溢出部分水后,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出钩码离支点O的距离为56cm; 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待测固体的体积为 cm3。 则此固体的密度为 g/cm3。(已知ρ水=1.0g/cm3) 甲 乙 68.用如图29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 N,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 。 (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吗?答 ;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① ;② 。 次数 钩码悬挂点 钩码总重 G(N) 钩码移动距离h(m) 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A点 1.5 0.10 0.7 0.30 71.4 2 B点 2.0 0.15 1.2 0.30 83.3 实验时,若把挂在A、B两点的相同的钩码都竖直匀速向上提升相同的高度h时,弹簧测力计两次所做的功分别为WA、WB,则WA W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69.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重关系”的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 图29 (1)实验时,应拉着测力计 向上运动。 (2)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甲中用笔画线代替绳子组装滑轮组。 (3)计算出后两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填入表格中。 (4)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为 。 (5)小组还想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绳子的绕法是否有关”,请你对比甲的绕法在图乙中画出能够探究出此问题的滑轮组绕法及挂上相应的物重。 (6)小组还想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是否有关”,实验时应保持 等因素不变。 (7)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概括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 等因素有关。 70.某同学想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刻度尺(忽略其粗细)的质量。 ⑴将刻度尺平放在支座上,左右移动刻度尺,找出能够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支点位置,记下这个位置,它就是刻度尺的 ; ⑵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1的物体挂在刻度尺左边某一位置,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刻度尺,直到刻度尺能够在支座上重新保持水平平衡。记录物体悬挂点到支座的距离L1和刻度尺的 到支座的距离L2; ⑶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刻度尺的质量 (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71.阅读了教材“自制密度计”的课外小实验后,小叶和小王决定进行一下尝试。 (1)两人选择了一个由某种特殊材料制成的条形长方体A来制作密度计;小王测得A的质量为12g.当它漂浮在不同液面上时,所受到的浮力为 N。(g=10N/kg) 甲 乙 (2)小叶查阅了相关资料,在得知该材料的密度后,作出了如图甲所示的ρ﹣V图象,据图象可以找到关于A的一些信息.两人发现A的质量可以在ρ﹣V图中用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出来,请你在图中用斜线画出这一阴影部分。 (3)小王想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在A上标注出各种密度值。他选择首先标注水的密度,在测量出A的长度为20cm后,作出了图乙所示的示意图;经过计算,他确定出水面位置在距A上表面h= cm处,并作了标记。(ρ水=1.0×103kg/m3) (4)为了保证收益结果,两人将A放入足够多的水中,发现它不容易竖直漂浮;小叶在A的下端密绕了适量的金属丝(金属丝体积忽略不计),制成了“密度计”B;小王提醒他,如果这样,B的刻度应该与A不同。为了重新标注,他们应该测量的一个物理量是 。 (5)按照上述方法,两人在B上标注出了水、酒精、汽油等液体对应的刻度值,一个简易的密度计就制成了。答案:(1)0.12 (2)略 (3)8 (4)B的质量(或B的重力) 72.为了探究“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的关系”,所用的器材是:一个铁架台、一根一端有环一端有钩的弹簧(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4N)、重力是0.5N的钩码若干。 (1)该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 。 (2)记录的实验数据见下表,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在图甲的方格纸上画出弹簧的伸长△L 与拉力F 的关系图像,弹簧原长L0=2.00cm (3)根据图像,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4)图乙是该实验所用的弹簧,如果用这根弹簧自制弹簧测力计,则测力计的指针应安装在 点。 甲 乙 73.小强在学习了力的知识后,为了探究拔河比赛取胜的“奥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第一次比赛小强和小华都站在水平地面上,两人相持不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第二次比赛小强站在滑板车上,小华站在地面上,小华轻而易举的把小强拉了过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请你帮小欣分析下列问题: ①第二次小华拉绳子的力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100N; ②为什么第二次小华拉绳子的力比第一次变小了反而还赢了比赛? ; ③拔河比赛取胜的“奥秘”是什么? ; ④为了在校运动会上获得拔河比赛的冠军,请你为班级的拔河队提出一种合理化的建议,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 小强 小华 小强 小华 74.一质量均匀分布、正反面相同的长方形木板,以中线MN为界,对比观察左右两部分,发现粗糙程度可能不一样,哪一侧更粗糙?同学们进行了研究。 (1)①小华将滑块放木板上,通过细线和固定的测力计相连,如图甲。水平向右拉动木板,待示数稳定时,记下滑块经过左、右两部分时测力计的示数F左和F右,若F左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