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含解析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含解析3

2016 年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鹏程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 一、单选题 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器生锈 B.葡萄酿酒 C.剩饭变馊 D.苹果榨汁 2.下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倾倒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检查气密性 D.稀释浓硫酸 3.下列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H2O+CO2═H2CO3 B.CuO+2HCl═CuCl2+H2O C.CO2+2NaOH═Na2CO3+H2O D.Fe+CuSO4═FeSO4+Cu 4.如图的反应中,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3:2,则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一定属于氧化物 B.原子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变化 C.该反应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D.乙分子中 A 与 B 的原子个数比为 1:2 5.如图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6.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 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 X 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反应②是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向 Ca(OH)2 溶液中加入 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7.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括号中为方法或试剂),你认为可行的是(  ) A.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铜溶液、银丝) B.鉴别固体: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水) C.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点燃) D.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加水溶解,过滤) 8.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 AgNO3 和 Zn(NO3)2 的混合溶液里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 金属是(  ) A.Ag B.Fe、Zn C.Fe、Ag D.Ag、Zn、Fe 9.向一定量黄铜(铜锌合金)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10.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共计 40 分) 11.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A.小苏打;B.熟石灰;C.维生素;D.明矾;E.硫酸铜.并 按要求涂在指定答题区: (1)可用于净水的是______; (2)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3)蔬菜、水果中含有较多的______; (4)治疗胃酸过多______; (5)配制波尔多液的盐______. 12.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温度为______℃时,A 与 C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 t1℃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升温到 t2℃后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小到大的关系是______. (3)t2℃时,把 A、B 物质各 50g 分别加到 100g 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______g 该溶质. 13.用化学符号表示: (1)稀硫酸中的阴离子______; (2)2 个氢原子______. 14.如图 1 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图 2 是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 2 中 n 的值为______. (2)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_周期,硒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_. 15.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 a 的名称为______. (2)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 . (3)若用 G 装置采用排空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______进.(选“b”或“c”) (4)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该装置与另一个可选用的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 是______. 16.在生产、生活中处处都涉及到化学知识.请回答: (1)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 Fe2O3)、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请写出一氧化碳 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每年全世界钢铁的产量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请你写出一种防止铁 锅生锈的方法:______. (3)下图表示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微观过程: ①写出上述物质中单质的化学式______;②物质 D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4)电器着火时常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受热后生成一种碳酸盐和两 种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7.小红、小军、小明三人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中,用到了三个分别盛有 KCl 溶液、KOH 溶液、K2SO4 溶液的滴瓶. 小军发现小红将三个滴瓶中的三只滴管混用,认为小红实验操作不规范,滴瓶中的试剂会因此受污 染而无法再次使用,学习小组就盛有 KCl 溶液的滴瓶是否被另外两种试剂污染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滴瓶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溶质成分只有:KCl; 猜想Ⅱ溶质成分为:KCl 和 KOH; 猜想Ⅲ溶质成分为:______; 猜想Ⅳ溶质成分为:KCl、KOH 和 K2SO4. 【实验探究】为证明猜想,小军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取该滴瓶内溶液烧了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 BaCl2 溶液 产生白色沉 淀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 向该试管中加入______ ______ 证明猜想Ⅳ成立 【实验反思】小明认为该实验方案并未证明猜想Ⅱ、Ⅲ是否成立,应补充相应实验予以证明,你是 否赞同?______(选填“是”或“否”). 18.某化学实验小组实验结束时,将含有 CuSO4、ZnSO4、FeSO4 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为回收有关金 属和盐,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 试回答: (1)步骤①中锌粉必须过量的原因是______. (2)写出步骤①中任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要检验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______. (4)若实验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可以忽略,最终所得硫酸锌的质量______(填“>”、“<”或“=” )原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要计算该废液中硫酸铜质量,必须要称量______的质量.  二、计算题(本题 5 分) 19.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 NaCl,小丽同学取该样品 23g 全部溶解于 150g 水中,再逐滴加入 160g 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相关反应为 Na2CO3+2HCl═ 2NaCl+H2O+CO2↑) 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克. (2)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 0.1%)   2016 年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鹏程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 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器生锈 B.葡萄酿酒 C.剩饭变馊 D.苹果榨汁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 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铁器生锈有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葡萄酿酒的过程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剩饭变馊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苹果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D.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下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倾倒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检查气密性 D.稀释浓硫酸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实验操作型. 【分析】A、运用倾倒液体的基本操作解答本题. B、量筒读书视线要平视凹液面的最底部. C、检查气密性时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外壁. D、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 【解答】解:A、倾倒液体试剂瓶口紧贴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瓶塞要倒放,故 A 操作正确. B、量筒读书视线要平视凹液面的最底部,故 B 操作正确. C、检查气密性时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外壁,故 C 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密度大,将水 倒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上面,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水会沸腾发生危险,故 D 不对. 故选 D 【点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侧重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严格的实验态度.   3.下列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H2O+CO2═H2CO3 B.CuO+2HCl═CuCl2+H2O C.CO2+2NaOH═Na2CO3+H2O D.Fe+CuSO4═FeSO4+Cu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H2O+CO2═H2CO3,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CuO+2HCl═CuCl2+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 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CO2+2NaOH═Na2CO3+H2O,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 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Fe+CuSO4═FeSO4+Cu,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 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换成分,价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如图的反应中,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3:2,则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一定属于氧化物 B.原子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变化 C.该反应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D.乙分子中 A 与 B 的原子个数比为 1:2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3:2, 结合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推断:每个乙分子由两个●﹣﹣B 原子构成;利用完善后的微观反应示意 图,完成对所得信息的判断. 【解答】解: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3:2, 结合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推断:每个乙分子由两个●﹣﹣B 原子构成,据示意图可以看出,该反应 是 A2+3B2=2AB3, A、该生成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但不一定含有氧元素,因此不一定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反应前后分子改变,而原子的种类不变,故选项错误; C、根据分子结构图及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因此不可能是分解反 应;故选项错误; D、根据微观示意图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知每个乙分子由两个●﹣﹣B 原子构 成,没有 A 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项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并熟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化 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5.如图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根据浓硫酸或烧碱 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所用的药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 定所用的发生装置. B、从所选的干燥剂的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D、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 A、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 ,应选固﹣液不加热型的发生装置,图中长颈漏斗下端一定要注意在液面以下.故 A 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可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故 B 正确;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 C 不正确;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 来检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故 D 正确. 由于该题选择错误的,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解题关键是掌握二氧化碳的性 质.   6.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 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 X 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反应②是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向 Ca(OH)2 溶液中加入 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溶质的质量分数;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有机物与无 机物的区别;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分析判 断. 【解答】解:A、由于二氧化碳、碳酸钙之间相互转化,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x 可以为二氧 化碳,二氧化碳不属于有机化合物,故 A 错误; B、由于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不属于盐,故 B 错误; C、向 Ca(OH)2 溶液中加入 CaO,如是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变大,故 C 错误; D、由图中物质之间的反应可知,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等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7.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括号中为方法或试剂),你认为可行的是(  ) A.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铜溶液、银丝) B.鉴别固体: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水) C.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点燃) D.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加水溶解,过滤)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生石 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具体应用分析即可; B、依据三者溶于水溶液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分析即可; D、依据氧化钙遇水可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解答】解:A、银丝插入硝酸铜、硫酸亚铁溶液中,都不会发生置换反应,只能证明出银的活动性 最弱,无法证明铜和铁的活动性顺序; B、三种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不同,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硝 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所以该方法可区分三者; C、由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所以采用该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不可行,应该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不能与加水的方式进 行,可采用高温加热的方式进行分离; 故选:B. 【点评】此题是一道除杂、分离、鉴别题,掌握物质间的反应规律,保证除杂质时不能改变原来的 主要物质,只能除掉杂质,且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8.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 AgNO3 和 Zn(NO3)2 的混合溶液里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 金属是(  ) A.Ag B.Fe、Zn C.Fe、Ag D.Ag、Zn、Fe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银,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 AgNO3 和 Zn(NO3)2 的混合 溶液里,铁能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银,不能与硝酸锌发生置换反应,由于铁过量,充分反应 后铁有剩余,故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铁和银, A、铁过量,一定有铁,故 A 错误; B、铁不能与硝酸锌发生反应,一定不会有锌,故 B 错误; C、铁过量,一定有铁,铁能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银,一定有银,故 C 正确; D、铁不能与硝酸锌发生反应,一定不会有锌,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9.向一定量黄铜(铜锌合金)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铜锌合金中只有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反应前后锌元素的质量不变以及反应 前后溶液的酸碱性结合坐标逐项分析. 【解答】解:A、铜锌合金中只有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逐渐减少 ,到锌反应完了,剩余的铜,质量保持不变,故坐标符合; B、铜锌合金中只有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起点应该是 0,故坐标错误; C、铜锌合金中只有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只要一加稀硫酸会立即产生硫酸锌,因此溶液中 锌的质量起点是 0,故坐标错误; D、随着稀硫酸的加入产生硫酸锌人显中性,因此溶液的 pH 的起点是 7,随着硫酸的过量,溶液会 显酸性,pH<7,故坐标错误; 故选项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与曲线的关系,完成此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图象的物 理意义和所代表的反应的反应原理和相关物质的定量反应关系.   10.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A.A B.B C.C D.D 【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 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有:温度,温度越高,反应越快;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物质间的接触 面积越充分,反应速度越快;反应物颗粒的大小,颗粒越小,反应速度越快;通常反应物的浓度越 大,反应速度越快;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其反应速率等;据此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说明增 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选项推理合理. 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因为反应温度不同,温度升高,化学反应 容易发生,故选项推理合理. C、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说明了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 应的速率,故选项推理合理. 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铜片与铜粉均属于同一种物质,无法得出反应 物的种类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故选项推理不合理.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了解影响反应的因素即可正确解答本题,可从温度、反应物的接触面 积,反应物颗粒的大小、反应物的浓度及催化剂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虑.   二、非选择题(共计 40 分) 11.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A.小苏打;B.熟石灰;C.维生素;D.明矾;E.硫酸铜.并 按要求涂在指定答题区: (1)可用于净水的是 D ; (2)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B ; (3)蔬菜、水果中含有较多的 C ; (4)治疗胃酸过多 A ; (5)配制波尔多液的盐 E .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明矾可以吸附较大颗粒,加速沉降,可用于净水;故填:D; (2)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常用降低土壤酸性,故填:B; (3)蔬菜、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故填:C; (4)小苏打是碳酸氢钠,能和酸反应,可用于治疗治疗胃酸过多,故填:A; (5)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可以配制波尔多液,故填:E; 答案:(1)D;(2)B;(3)C;(4)A;(5)E.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 此类题的关键.   12.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温度为 t1 ℃时,A 与 C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 t1℃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有晶体析出的是 C (填字母代号); 升温到 t2℃后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小到大的关系是 C<A<B . (3)t2℃时,把 A、B 物质各 50g 分别加到 100g 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A (填字母代号) ,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 30 g 该溶质.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 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2)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判断出物质的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等,并结合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 (3)据溶解度曲线可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并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解答. 【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在温度为 t1℃时,A 与 C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 t1℃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会有 晶体析出;而 AB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会有晶体析出;C 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则溶质 的质量分数减小,而 AB 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溶液的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升温前相等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而升温前 B 的溶解度大于 A 的溶解度大于升温后 C 的溶解度, 故升温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A<B; (3)t2℃时 A 的溶解度是 80g,即 100g 水中最多溶解 80g 的 A 饱和,B 的溶解度是 50g,所以把 A、 B 物质各 50g 分别加到 100g 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A,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 液中加入 30g 的 A; 故答案为: (1)t1;(2)C; C<A<B;(3)A; 30.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有关知识,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 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用化学符号表示: (1)稀硫酸中的阴离子 SO42﹣ ; (2)2 个氢原子 2H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稀硫酸中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写出其离子符号即可.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 的数字. 【解答】解:(1)稀硫酸中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O42﹣.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 应的数字,故 2 个氢原子表示为:2H. 故答案为:(1)SO42﹣;(2)2H.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 题的关键.   14.如图 1 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图 2 是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 2 中 n 的值为 6 . (2)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四 周期,硒化钠的化学式为 Na2Se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来分析; (2)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进行 分析解答. 【解答】解:(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34﹣2﹣8﹣18=6;故填:6; (2)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硒原子的核外有 4 个电子层,则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 周期. 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2 个电子而形成带 2 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 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钠元素显+1 价, 则硒化钠的化学式为 Na2Se.故答案为:四;Na2Se.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 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 a 的名称为 集气瓶 . (2)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AD  . (3)若用 G 装置采用排空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 c 进.(选“b”或“c”) (4)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C ,该装置与另一个可选用的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 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 溶于水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进行分析;(4)根据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 体,反应条件是常温,装置 C 可以通过压强差实现固液分离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a 是集气瓶;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 水,所以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AD; (3)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用 G 装置采用排空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 c 进;(4)实验室制取 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装置 C 可以通过压强差实现固液分离,所以制 取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C,该装置与另一个可选用的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可以控 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故答案为:(1)集气瓶; (2)AD; (3)c;(4)C,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 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6.在生产、生活中处处都涉及到化学知识.请回答: (1)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 Fe2O3)、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请写出一氧化碳 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 (2)每年全世界钢铁的产量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请你写出一种防止铁 锅生锈的方法: 保持洁净与干燥 . (3)下图表示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微观过程: ①写出上述物质中单质的化学式 Cl2 ;②物质 D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 价 . (4)电器着火时常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受热后生成一种碳酸盐和两 种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HCO3Na2CO3+CO2↑+H2O . 【考点】铁的冶炼;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2)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进行分析解答. (3)①根据 B 分子的构成可知 B 的化学式; ②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 分析计算. (4)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 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2)铁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防止铁锅生锈,最简单的方法是保持洁净与干燥(合理即 可). (3)①B 分子的构成可知 B 的化学式为:Cl2; ②D 的化学式为 HClO,设 HClO 中 Cl 的化合价为 x 则(+1)+x+(﹣2)=0 解得 x=+1; (4)碳酸氢钠(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一种能灭火的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 后元素种类不变,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 故答案为:(1)Fe2O3+3CO2Fe+3CO2;(2)保持洁净与干燥(合理即可). (3)Cl2;+1 价;(4)2NaHCO3Na2CO3+CO2↑+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工业上炼铁的反应原理、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 措施、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小红、小军、小明三人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中,用到了三个分别盛有 KCl 溶液、KOH 溶液、K2SO4 溶液的滴瓶. 小军发现小红将三个滴瓶中的三只滴管混用,认为小红实验操作不规范,滴瓶中的试剂会因此受污 染而无法再次使用,学习小组就盛有 KCl 溶液的滴瓶是否被另外两种试剂污染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滴瓶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溶质成分只有:KCl; 猜想Ⅱ溶质成分为:KCl 和 KOH; 猜想Ⅲ溶质成分为: KCl、K2SO4 ; 猜想Ⅳ溶质成分为:KCl、KOH 和 K2SO4. 【实验探究】为证明猜想,小军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取该滴瓶内溶液烧了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 入适量 BaCl2 溶液 产生白色 沉淀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l2+K2SO4═BaSO4↓+2KCl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于另一 支试管中,向该试管中加入 酚酞试液   酚酞试 液变红色  证明猜想Ⅳ成立 【实验反思】小明认为该实验方案并未证明猜想Ⅱ、Ⅲ是否成立,应补充相应实验予以证明,你是 否赞同? 否 (选填“是”或“否”).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氯化钾、氢氧化钾、硫酸钾三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氯化钡能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钾; 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解答】解:【提出猜想】 猜想:溶质成分只有 KCl;溶质成分为 KCl 和 KOH;溶质成分为:KCl、K2SO4;溶质成分为:KCl、KOH 和 K2SO4. 故填:KCl、K2SO4. 【实验探究】 实验报告如下表所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取该滴瓶内溶液烧了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 适量 BaCl2 溶液 产生白色 沉淀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l2+K2SO4═BaSO4↓+2KCl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 试管中,向该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 变红色 证明猜想Ⅳ成立 故填:BaCl2+K2SO4═BaSO4↓+2KCl;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 【实验反思】 因为向试管中加入适量 BaCl2 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钾; 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该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时,酚酞试液变红 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钾,因此猜想Ⅱ和猜想Ⅲ不正确,不用补充相应实验予以证明. 故填:否.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 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18.某化学实验小组实验结束时,将含有 CuSO4、ZnSO4、FeSO4 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为回收有关金 属和盐,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 试回答: (1)步骤①中锌粉必须过量的原因是 将废液中的 Cu2+和 Fe2+全部置换出来 . (2)写出步骤①中任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CuSO4=ZnSO4+Cu(或 Zn+FeSO4=Fe+ZnSO4) . (3)要检验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 取步骤④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 ,若有气泡产生,则酸不足量(或若无气泡产生,则酸已足量) . (4)若实验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可以忽略,最终所得硫酸锌的质量 > (填“>”、“<”或“=” )原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要计算该废液中硫酸铜质量,必须要称量 固体 D(或铜) 的质量. 【考点】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1)加入过量的锌会把溶液中的铁与铜置换的更彻底一些. (2)步骤一中会发生两个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3)步骤④中的酸是否足量主要看固体 D 中是否含有未反应的锌. (4)得到的硫酸锌的质量应该比废液中的硫酸锌质量大,因为反应过程中由于锌的加入而使其质量 变大了,要计算硫酸铜的质量可通过最后得到的铜的质量完成. 【解答】解:(1)因为只有加入过量的锌才会把溶液中的铁与铜置换的更彻底一些. 故答案为:将废液中的 Cu2+和 Fe2+全部置换出来 (2)在此过程中发生了锌与硫酸铜和铁与硫酸铜的反应. 故答案为:Zn+CuSO4═ZnSO4+Cu(或 Zn+FeSO4=Fe+ZnSO4) (3)步骤④中的酸是否足量主要看固体 D 中是否含有未反应的锌,有则酸不足量,没有则酸足量. 故答案为:取步骤④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酸不足量(或若无气泡 产生,则酸已足量) (4)因为反应过程中由于锌的加入而使其得到的硫酸锌质量变大了,由过程知铜的来源只有硫酸铜 ,则求硫酸铜的质量可利用得到铜的质量. 故答案为:>;固体 D(或铜) 【点评】此题是对物质分离知识的考查,解题时只要抓住反应过程中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实质,并 结合相关的实验过程就能顺利解题.   二、计算题(本题 5 分) 19.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 NaCl,小丽同学取该样品 23g 全部溶解于 150g 水中,再逐滴加入 160g 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相关反应为 Na2CO3+2HCl═ 2NaCl+H2O+CO2↑) 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8.8 克. (2)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 0.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化学计算;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据图即可知道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 量求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8.8g,故填:8.8; (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 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8.8g x=21.2g y=23.4g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3g﹣21.2g=1.8g 故反应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 识进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