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声光热专题复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声光热专题复习

初中物理声、光、热专题复习 一、万丈高楼平地起,知识点滴要积累 ‎1.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是 m/s。‎ ‎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m/s= km/s。‎ 二、基础概念全都懂,重点难点掌握中 声现象 ‎3.(09山东平原县)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9福州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_____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这壮观的场面由同步通讯卫星通过 _______波传递到全国各地。 ‎ ‎5.(09烟台)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9四川自贡)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 。‎ ‎7.(09湖南娄底)娄底市区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 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9.2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 .‎ ‎8.(09山东平原)如图所示的是摩托车引擎后安装的消声器的结构图.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采用       的 方法来减弱噪声的。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 。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 。‎ 答案:1.340 2. 3×108 3×105 3.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4.振动、空气、电磁.5.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且传音效果比空气好.(只说出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也可).6. 声波在固体中传播的能量损失比在空气中少吗?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距离比在空气中传播的远吗?7. 分贝(dB).8.防止噪声产生、超声波、声呐(或超声波雷达测速仪、B超等)、雷达、超声波探伤(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热现象 ‎9.(09南昌).今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这一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到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 ‎(1) ;‎ ‎(2) ; ‎ ‎(3) .‎ ‎10.(09重庆市)我市在科学规划和建设城市时,大量增加水面面积,是利用水的 大的特性,且水在蒸发时 (选填“吸热”或“放热”),可以调节气温,营造“宜居重庆”的舒适环境。‎ ‎11.(09江苏省)霜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 ‎12.(09锦州市)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 (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此过程要 热(选填“吸”或“放”)。‎ ‎13.(09茂名市)“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茂名人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煲盖不断跳动,这是水蒸气的 能转化为煲盖的机械能。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 (填“会”‎ 或“不会”)沸腾。‎ ‎14.(09临沂)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 的缘故。‎ 图 ‎15.(09雅安市)炸油条、炸土豆用菜油;煮玉米棒子、煮鸡蛋用水。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 (选填“热量”或“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 不同。‎ ‎16.(09黔东南州) 身处偏远海岛,按图所示方法可获取少量的淡水。阳光的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 ,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 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可得到淡水。‎ ‎17.(09广州)用图22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22,此刻杯内物质温度是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23,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 ‎(3)t2时刻,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选填“固”、“液”、“固液混合”)‎ ‎(4)t2与t3相比,哪一时刻杯内物体内能较大?_______,理由是_______‎ ‎(5)已知0~t1与t5~t6的时间相等,从图23可知两段时间内温度升高不同,由此可以做出:“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的判断。请写出做出此判断的依据 ‎ ‎ 热现象答案:9. (1)量程不同 ;(2)分度值不同;(3)体温计上有缩口等. 10. 比热容 吸热 。‎ ‎11.凝华 放出.12. 室内; 凝华; 放.13.液化,内,不会.14. 液化 汽化(蒸发)15.‎ 温度 沸点.16.蒸发 液化 重力.17. 答案:(1)—8℃ (2)0℃ (3)固液混合 (4) t 3 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5)答: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在0~t1时间里升高的温度为△t1=20℃ 在t5~t6时间里升高的温度为△t2 =10℃, 故△T1 > △T2 由 Q=Cm△t 可知,当吸收的热量和质量都相同时,△t越大比热容C就越小。所以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 ‎ 光现象 ‎18.(09济宁)3. 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 现象。‎ ‎19.(09贵阳).如图所示,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璜,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 反射。‎ ‎20.(09义乌)24、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o,则反射角的大小是__ ‎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 ‎21.(09山东潍坊).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 ‎① ;‎ ‎② 。‎ ‎22.(09威海).小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22.所示,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关系,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23.(09台州).‎200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初一)上午,在我省北部将能观察到日全食。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的两种简甲 乙 第22题图 便方法:如图甲所示,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 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在白纸上也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利用了光沿 传播的原理。‎ ‎24.(09河北).有时,教室黑板反光能“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其原因是 ;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现状的一条建议: 。‎ 图中AO是一条与平面镜成60o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25.(09金华)23.观察拍摄于水边的风景照片时,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光从空气射到水面上时,由于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一部分光进入了水中的缘故。‎ ‎26.(09四川绵阳)16.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人眼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这眼就是_ ___眼。用凸透镜可以矫正 眼。‎ ‎27.(09湖州).近视患者需佩戴由凹透镜制成的眼镜,是由于凹透镜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8.(09河南)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____些(选填“强”或“弱”)。‎ 光现象答案:‎ ‎18. 反射。19. 镜面。20. (1)(2)将反射光线与反射面(或镜面)的夹角作为反射角 (填“反射角判断错误可得分”;只表达出“反射角测量错误”的不得分)。21. 答案: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22. 大小 虚。23. 平面镜 直线。24. 发生镜面反射;用不易反光的材料做黑板等,图略。本题易丢分的地方在于作图,一定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切记标出反射角的度数。而镜面与光线夹角不是入射角。25. 折射。26. 近视 远视。27. 发散 ‎。28. 凸 倒立 弱 三、雷区一一来扫除,一错再错莫要有 ‎(一)声现象中的“音调、响度、音色”,即是重点,有时又不易判断。 ‎ 例题:‎ ‎29.(09天津市)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 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剖析:‎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由振动快慢决定,振动快则音调高,振动慢则音调低。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由振幅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决定,振幅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则响度越大,振幅越小、距离发声体越远则响度越小。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琴弦紧了振动快,松了振动慢,所以调节琴弦松紧程度的目的是调节发声时的音调,正确答案应该是B。但是也有的同学认为琴弦紧了弹奏起来更响一些,表面上来看好像是这样,所以选择了答案A,换个角度思考,即便琴弦紧了,弹奏的力量非常小,响度也非常小,所以琴弦的松紧与响度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 变式训练题组:‎ ‎30.(09河南)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 31.(09成都). 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答案:29.B 30.音调 空气。 31.C ‎(二)热现象中的“物质三态的六种物态变化”是热现象的重点,也是中考必考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在生活中有的难以判断是什么物态变化,易混淆,有的错误地认为寒冷的冬天说话时的“白气”是水蒸气。‎ 例题:‎ ‎32.(09北京市)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 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 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 ‎(凝固)(放热)‎ ‎(液化)(放热)‎ ‎(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 固 态 液 态 气 态 ‎(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 剖析:‎ 初中讲物态变化,就是讲这三种常见的物质状态间的变化问题。‎ ①有些同学感觉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不容易记住,易混淆。照上面的物态变化图就容易记住了,因为上面的图有很强的规律性,箭头向右指的物态变化(熔化、汽化、升华)都吸热,箭头向左指的物态变化(凝固、液化、凝华)都放热。‎ ②‎ 针对混淆凝固和凝华现象的同学,首先要清楚凝华和凝固的定义。凝华: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而后多了解生活中的凝华和凝固现象。凝华的实际现象有:冬夜,室内的水蒸气常在窗玻璃上凝华成冰晶,集聚成冰花;使已有碘蒸气的烧瓶降温散热,碘蒸气将直接凝华成固态碘;用久的电灯泡会显得黑,是因为钨丝受热升华形成的钨蒸气又在灯光泡壁上凝华成极薄的一层固态钨;寒冷的冬天的早晨,我们会看到地面上一层白亮亮的霜。常见的凝固现象:随着冬季气温的下降,花生油会逐渐出现白色或浅黄色的不同形状的固体析出,漂浮在油品中或逐渐沉在底部,气温再降低,会逐渐出现半凝固,甚至全凝固;水结冰现象。‎ ③关于“白气”,很多同学认为寒冷的冬天,我们在室外讲话时,嘴里出来的“白气”是水蒸气。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冬天说话和夏天说话同样都有水蒸气出来,为什么在夏天看不到?水蒸气是无色的、是看不见的,那么“白气”究竟是什么呢?“白气”的出现是有条件的,与冷有缘,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大量的小水珠,是液体,不是气体。夏天打开冰糕纸冒“白气”,冰糕起的作用是降低温度,冰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大量小水珠。夏天打开冰箱门冒“白气”,原因是冰箱里面出来的冷空气,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大量小水珠。夏天打开空调吹出来的都是“白气”, 原因是空调里面出来的冷空气,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大量小水珠。‎ 变式训练题组:‎ ‎33.(09湖南娄底)物理学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有力武器,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A.有时江面弥漫的大雾 B.秋天花叶上的露珠 C.冬天早晨地上的霜 D.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34.(09河北)2009年春,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严重旱灾。‎ ‎(1)人工降雨是缓解旱情的重要手段,干冰等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撒在云层上的干冰 (填物态变化)时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水滴形成降雨。‎ ‎(2)面对旱情,我们更要节约用水。写出一种生产、生活中常见的节水方法。‎ ‎ 。‎ ‎35.(09金华)小明同学学习了“降水的形成”知识后,为家人做了“下雨”的实验。他把盘子擦干放进冰箱里冷却,水壶装满水并烧开,这时水汽不断上升,壶嘴上方就出现一团“白气”,这就是“云”。从冰箱里取出盘子放在壶嘴上方约15cm的地方,盘子碰到这团“云”,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水滴越积越多,越积越大,等到挂不住时就纷纷落下,这就是“雨”。下面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气态水 B.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液态水 C.水汽化时放出热量 D.水滴下落时,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因此一定匀速下落 ‎36.(09烟台)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图2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 A.液化、汽化 B.汽化、液化 ‎ C.汽化、升华 D.升华、液化 ‎37.(09济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 ‎38.(09河南)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答案:‎ ‎32.A 33.C 34. (1)升华 (2)采用喷灌方法浇地、用洗衣水擦地等 35.B 36.B 37.B 38.D ‎ ‎ (三)初中光现象包括三部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生活当中有很多光的现象,同学们应该会解释属于光的什么现象。‎ 例题:‎ ‎39.(09南昌)夏日炎炎,人们总喜欢躲在大树的阴影下乘凉,树荫的形成是由于 ‎ A. 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漫反射 C.光的折射D.平面镜成像 剖析:‎ 在光学考题中,经常让同学们辨别所发生的光现象的原理解释。一般有三种,即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能解释的现象有: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夏天浓密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射击时的三点一线,利用激光准直挖掘隧道等。光的反射能解释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黑板反光、能看到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漫反射)、潜望镜等。光的折射能解释的现象有: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渔夫叉鱼要叉看到的鱼的下部,看到的河水要比实际的浅,游泳运动员在潜水时看到岸上的树变高了,雨后彩虹,光的色散,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等。‎ 变式训练题组:‎ ‎40.(09福州市) 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图1‎ A.拱桥倒影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钢笔错位 D. 树林间的光线 ‎41.(09泰安)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42.(09山东临沂)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 ‎ ‎(a) (b) (c) (d)‎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43.(09四川绵阳)《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海市蜃楼的记载,宋代大诗人苏轼在《登州海市》中也描述过海市蜃楼的奇观。海市蜃楼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44.(09江苏)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答案:B 答案:39.A 40.C 41.A  42.C  43.A  44.B ‎(四)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的重点、难点、易混淆的知识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学们要会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释: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 ‎45.(09河南)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4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剖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比较难记忆的,也是比较难理解的。突破这一难点的办法有3个。‎ ①实验法。做好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分组实验。记录好物距、像距、成像的大小倒正虚实,做好数据的分析,总结出规律:一倍焦距是虚像实像分界点,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二倍焦距是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在成实像的前提下,物体靠近凸透镜的时候,像就远离凸透镜,而且成的实像变大;反之,物体远离凸透镜的时候,像就靠近凸透镜,而且成的实像变小;即“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都能落在光屏上,虚像不能落在光屏上;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②画图分析法。通过画图的办法,从理论的角度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③多联系实际。多联系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工作实际,巩固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例如:摄影师刚给班级照完合影,要给一位同学照单身照,摄影师应如何调整物距和像距?分析:这一位同学在底片上成的像与全班同学在底片上成的像一样大,也就是说这个同学单独在底片上的像比在合影中的像变大了,像变大了,要成清晰的像,需要增大像距缩小物距,摄影师需要靠近这位同学,同时增大暗箱的长度。‎ 变式训练题组:‎ ‎46.(09四川绵阳)11.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 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 ‎47.(09山东潍坊)(多选题).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为f,将蜡烛从a点沿主光轴移到b点的过程中,蜡烛的像将 A.远离透镜 B.靠近透镜 ‎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48.(09河北).下图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49.(09贵州安顺).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步骤:‎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粗略测出此凸透镜焦距约是多少?‎ ‎(2) 小华同学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实验过程中凸透镜保持在光具座上50cm的位置处不变。将烛焰移动到光具座上的15cm位置处,当光屏在光具座60~70cm间的某位置时,光屏将会接到烛焰的像,该像与物比较有什么特点?应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什么光学仪器?‎ ‎(3)小华同学对凸透镜成像做了进一步的探究,让凸透镜和烛焰的位置保持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了2cm,结果发现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接着她将同学的近视眼镜放在透镜与烛焰之间并左右移动进行调节,结果光屏上烛焰的像又重新变清晰。此现象说明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50.(09江苏)12.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答案:‎ ‎45.A 46.C 47.AC 48.C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从图可知成倒立缩小实像,故像距小于物距应放置于C点。 49.(1)10cm (2)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或摄像机、摄像头)(3)凹透镜 50.A ‎ ‎(五)光现象中的作图题,是中考中经常考到的,利用光现象中的作图题,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培养严谨细心的作图习惯。渗透利用作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举例:‎ ‎51.(09威海)在图中做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图。‎ 分析归纳:光学作图题只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作图可以解释: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利用光的反射作图可以解释: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的原理以及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等;利用光的折射作图可以解释:河底看起来变浅、水中的筷子向上弯、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等。总之光现象的一切问题都可以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在作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光线要画上箭头,在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法线都是垂直于界面,法线是虚线,注意反射角、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关系,发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是虚线。‎ 训练题组:‎ ‎52.(09四川自贡)如图所示,两面平面镜互相垂直,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请在图乙中完成光路图。‎ ‎53.如图所示,图中MN为平面镜,S为发光点,A是人眼睛所在位置。‎ ‎① 遮住平面镜上某一点Q,人的眼睛就看不到S的虚像了,画图确定Q点。‎ ‎② 保持人眼位置不动,发光点S垂直靠近平面镜运动,在这个过程中,Q点应向平面镜的 端移动。‎ ‎54.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光线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55.如图所示,已知入射光线AO,请画出反射光线OB以及折射光线OC的大致方向。‎ ‎56.完成图中的各光路图。‎ ‎57.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填入适当类型的透镜,并完成光路图。‎ ‎58.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方框中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答案:‎ ‎51. 52.‎ ‎ ‎ ‎ 54.‎ ‎53.① ‎ ‎② 左 ‎ 54题的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的位置应在像、物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作法:①连结光点S和像点S′;②作SS′的垂直平分线为平面镜的位置,与SA交于点B;③连结S′与B,向前延长作光线BC,则BC为入射光线SA的反射光线。‎ ‎55.‎ ‎56.‎ ‎57.‎ ‎ 58.‎ ‎ ‎ 四、科学探究伴你行,研究方法记心中 声现象、热现象、光现象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归纳法、类比法、作图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图像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法、模型法等。‎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还要重视对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同学们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形成科学探究能力。下面就剖析“声现象、热现象、光现象”所用到的一些科学研究方法。‎ ‎(一)归纳法 由观察或实验得到现象、数据,然后分析物理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或分析数据的规律,通过综合、概括,提炼出物理规律或结论的思想方法。‎ 例1: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类比法 利用看的见的、感知的到的来类比看不到的、感知不到的,这样更形象、更生动,有利于对知识是理解和掌握。‎ 例1:利用看的见的水波类比看不见的声波,这样学生在理解声波的传播时就容易理解了。‎ ‎(三)作图法 通过作图的方法把过程和结果展现出来,使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更形象、更直观,更有利于理解结果。‎ 例:利用作图的方法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看到河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等。‎ ‎(四)转换法 把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为能直接观察的现象,或是把不易解决的问题转换为容易解决的问题的方法。转换法是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方法。‎ 例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把温度的变化转化为液体的热胀冷缩,从而达到可测量的目的。‎ 例2:音叉在发声时,我们看不到音叉的振动,我们可以让用细线系住的乒乓球接触音叉,我们发现乒乓球被弹起来,于是我们可以推断出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五)图像法 当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时,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让自变量为横坐标,因变量为纵坐标,在坐标系中找到对应的点,再用光滑的线把点依次连接起来,就做出了图像。‎ 例: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液体的沸腾图像。‎ ‎(六)控制变量法 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时,为探究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人为地将一些因素控制起来,使他们保持不变,分别只研究其中的某个因素的变化对该物理量的影响,然后综合起来,就得到了这个物理量与另外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例3将一根长约30cm的钢尺紧压在桌面的边沿,改变它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并注意使其每次振动幅度相同,可以看到钢尺的振动快慢不同,同时音调随之改变,这个实验现象说明:音调的高低由振动的快慢决定。‎ ‎(七)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法 由于目前的实验装备水平或实验条件所限,无法直接实验得出结论的情况下,通过对比逐渐接近实验要求的若干次实验,加上人们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例: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我们就可以推理:当玻璃罩内没有空气时,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或者说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八)模型法 ‎ 为了研究光现象的方便,根据光的性质,我们人为地画出了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五、原创练习题 ‎1. 邻居小王刚买了一辆汽车,早晨我们一块带孩子去上学,由于天气变冷,走了有200多米,前挡风玻璃变的模糊了,玻璃的内表面上附着了一层细细的小水珠,看不清前面的路了,怎么办呢?他用棉布擦掉了,不一会又看不清了,于是他打开了前面的车窗,小水珠没了,但是车里很快变冷了,究竟该怎么办呢?我说:“你关上窗子,打开暖风,试试。”他关上了窗子,并打开了暖风,玻璃内表面的小水珠很快就没了,并且车内也温暖了。他说还是物理老师会想办法。请回答:1、一开始玻璃内表面会为什么会有小水珠?2、打开窗子玻璃内表面的小水珠为什么没了?3、关上窗子,打开暖风,为什么玻璃内表面上的小水珠就没了?‎ ‎2. 前几天期中考试,由于寒流来袭,天气变的比较冷了,我站在教室里监考,发现朝外的窗子玻璃内表面布满了一层小水珠,然而靠近走廊的窗子玻璃上并没有小水珠,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的教学楼是双面楼,走廊的两边是教室。‎ ‎3.如右图为09年10月份吉林省的某地的雾凇景观,这一景观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