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上海市虹口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分,每题1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1分)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1分)放入水中能够形成溶液的是(  )‎ A.泥沙 B.白糖 C.粉笔灰 D.鸡蛋壳 ‎3.(1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 A.煤炭 B.淀粉 C.碳酸 D.碳酸钙 ‎4.(1分)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块融化 B.燃放烟花 C.浓盐酸挥发 D.切割宝石 ‎5.(1分)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 A.金刚石与碳60 B.井水与河水 C.木炭与石墨 D.KMnO4与K2MnO4‎ ‎6.(1分)人体中一些体液的pH都处在一定的范围内,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胃液0.8~1.5 B.唾液6.5~7.5‎ C.尿液5.0~7.0 D.血液7.35~7.45‎ ‎7.(1分)氧化铝(Al2O3)可作耐火材料,其中Al的化合价是(  )‎ A.+1 B.+3 C.+5 D.+7‎ ‎8.(1分)属于氮肥的是(  )‎ A.NH4Cl B.NaHCO3 C.Ca3(PO4)2 D.K2SO4‎ ‎9.(1分)关于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10.(1分)高氯酸按(NH4ClO4)是一种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 A.O2 B.N2 C.Cl2 D.CO2‎ ‎11.(1分)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该反应可能是(  )‎ A.2H2+O2H2O B.H2+Cl22HCl C.2CO+O22CO2 D.CH4+2O22H2O+CO2‎ ‎12.(1分)2C+SiO2Si+2CO↑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3.(1分)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对应且正确的是(  )‎ A.生石灰Ca(OH)2 B.纯碱NaOH C.氢氧化铁Fe(OH)2 D.硝酸铵NH4NO3‎ ‎14.(1分)能发生反应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H2CO3CO2+H2O B.Cu+2AgCl═CuCl2+2Ag C.Ca(OH)2+NaCO3═CaCO3↓+NaOH D.CaCO3CaO+CO2↑‎ ‎15.(1分)某小组通过电解水和氢气燃烧两个反应探究水的组成,过程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步骤Ⅰ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B.步骤Ⅰ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步骤Ⅱ的目的是检验并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 D.理论上步骤Ⅰ中参加反应的水和步骤Ⅲ中生成的水质量相等 ‎16.(1分)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 C.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是活泼金属 D.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发生的反应是中和反应 ‎17.(1分)丙氨酸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其化学式是C3HxO2N,式量是89.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丙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 B.丙氨酸的摩尔质量是89 g/mol C.1mol丙氨酸中约含有1.204×1024个氧 D.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C:H:O:N=3:7:2:1‎ ‎18.(1分)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法 A 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 通过足量灼热的木炭 B 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 C 检验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依次通过灼热氧化铜和澄清石灰水 D 检验硫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 A.A B.B C.C D.D ‎19.(1分)将足量的蜡烛(主要含有C、H、O元素)点燃,放入盛有氮气和氧气的密闭集气瓶中如图一所示,燃烧至熄灭,测得该过程中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燃烧过程中集气瓶内气体的质量不断减小 B.实验结束冷却至室温,瓶内的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 C.该实验说明当氧气低于一定浓度时将无法支持燃烧 D.该实验还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0.(1分)将金属镁和另一种金属X的混合物共a g,加入Cu(NO3)2、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若滤渣中含有Fe,则滤渣中也一定含有铜 B.若滤液中有两种溶质,则滤渣中可能有三种金属 C.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则滤液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 D.若滤渣的质量为a g,则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可能是Mg>X>Fe>Cu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21.(7分)根据初中学习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霓虹灯中充入的气体是   ;‎ ‎②人工降雨常使用干冰,干冰的化学式是   ;‎ ‎③能够还原氧化铜的非金属单质的化学式是   ;‎ ‎④某物质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元素;‎ ‎⑤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它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实验室可用   吸收以减少污染;‎ ‎⑥稀硫酸可用于除去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2.(6分)某兴趣小组运用化学知识进行系列实验。‎ ‎①甲同学对河水样品进行净化处理,流程如图甲。其中加入活性炭是利用其   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加入氯气的作用是   ,操作M是   ,得到的“清水”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乙同学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称量粗盐和所得精盐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加入称量物前均已进行去皮操作),图一中天平的读数是   g.该同学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 ‎23.(7分)甲、乙、丙三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请回答。‎ ‎①t1℃时,固体甲的溶解度是   g/100g水。‎ ‎②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③固体甲中含有少量乙,为得到较纯净的固体甲,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 ‎④t℃时,8g固体丙放入20g水中完全溶解,t的最大取值范围是   。‎ ‎⑤如图二所示,t1℃时将甲、乙、丙三种固体各a g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只有烧杯Ⅰ中有固体剩余,升温至t2℃时,三个烧杯中均无固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烧杯Ⅰ、Ⅱ、Ⅲ中放入的固体依次为甲、乙、丙 B.t1℃时,烧杯Ⅱ、Ⅲ中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C.t2℃时,三个烧杯中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D.升温至t3℃时,有一个烧杯中出现晶体 三、简答题(共20分)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作答.‎ ‎24.(11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Ⅰ   ,Ⅱ   。‎ ‎②用A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F或   (选填装置编号)。‎ ‎③用B装置制取氧气,仪器Ⅲ中固体的作用是   。用装置F收集氧气,氧气由   (选填“g”或“h”)进入装置。‎ ‎④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取氢气,可以选择C作为发生装置,理由是   。‎ ‎⑤请计算制取0.1mol氢气至少需要的锌粒的质量。(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25.(9分)某小组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了如图实验。‎ ‎①试管Ⅰ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试管Ⅱ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为蓝色,则其中的溶质是   。‎ ‎③试管Ⅲ中没有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该小组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集气瓶容积均为250mL;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目的:证明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一:分别将液体全部注入集气瓶中充分反应后,观察到   ,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方案二:M溶液的溶质是   ,N溶液的溶质是   ,判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依据是   ,为确保实验目的达成,该方案中还应注意的问题是   。‎ ‎2019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分,每题1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 故选:A。‎ ‎2.‎ ‎【解答】解:A.泥沙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C.粉笔灰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D.鸡蛋壳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 ‎【解答】解: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有些含碳化合物性质与无机物相同一般归为无机物范畴,如一氧化碳、碳酸、碳酸钾等不含碳,碳酸属含碳的无机物,淀粉是常见的有机物。‎ 故选:B。‎ ‎4.‎ ‎【解答】解:A、冰块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燃放烟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浓盐酸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切割宝石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5.‎ ‎【解答】解:A.金刚石和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 B.井水与河水都是含有杂质的水,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 C.木炭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与少量杂质组成的,石墨与木炭不属于同素异形体。‎ D.KMnO4与K2MnO4是不两种不同的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 故选:A。‎ ‎6.‎ ‎【解答】解:A、胃液的pH范围为0.8~1.5,小于7,显酸性。‎ B、唾液的pH范围为6.5~7.5,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C、尿液的pH范围为5.0~7.0,小于7,显酸性。‎ D、血液的pH范围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A。‎ ‎7.‎ ‎【解答】解:氧元素显﹣2价,设铝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价。‎ 故选:B。‎ ‎8.‎ ‎【解答】解:A、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正确。 ‎ B、NaHCO3不含氮元素,不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 C、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D、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 故选:A。‎ ‎9.‎ ‎【解答】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不会发出明亮的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0.‎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高氯酸铵的化学式NH4ClO4,该物质由N、H、O、Cl四种元素组成,其组成中不含C元素;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而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则可判断高氯酸铵分解不可能产生由C、O元素组成的CO2。‎ 故选:D。‎ ‎11.‎ ‎【解答】解:A、2H2+O2H2O是两种单质生成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符合要求,故错误;‎ B、H2+Cl22HCl是两种单质生成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符合要求,故错误;‎ C、由微粒的构成和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可知,2CO+O22CO2符合图示的反应,故C正确;‎ D、CH4+2O22H2O+CO2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要求,故D错误。‎ 故选:C。‎ ‎12.‎ ‎【解答】解:A、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2C+SiO2Si+2CO↑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3.‎ ‎【解答】解: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故错误;‎ B.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错误;‎ C.氢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所以氢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OH)3,故错误;‎ D.硝酸铵中,铵根显+1价,硝酸根显﹣1价,所以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故正确。‎ 故选:D。‎ ‎14.‎ ‎【解答】解:A、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CO2↑+H2O,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B、铜不能和氯化银反应,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C、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D、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该选项书写正确。‎ 故选:D。‎ ‎15.‎ ‎【解答】解:A、由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步骤Ⅰ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含氢气和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无水硫酸铜能与水反应,能吸收水蒸气,步骤Ⅱ的目的是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相等,理论上步骤Ⅰ中参加反应的水和步骤Ⅲ中生成的水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6.‎ ‎【解答】解:A、单质是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说法正确。‎ B、化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但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由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组成的物质,是由碳、氧两种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说法错误;‎ C、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说法错误;‎ 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而不是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反应,如碳酸钠是碱性物质,与酸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说法错误;‎ 故选:A。‎ ‎17.‎ ‎【解答】解:A.丙氨酸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丙氨酸的式量为89,即丙氨酸的摩尔质量是89g/mol,故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1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则1mol丙氨酸中约含有6.02×1023×2=1.204×1024个氧原子,故错误;‎ D.由化学式可知,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3+1×x+16×2+14=89,x=7,即丙氨酸中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C:H:O:N=3:7:2:1,故正确。‎ 故选:C。‎ ‎18.‎ ‎【解答】解:A、因为氧气与灼热的木炭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方法错误;‎ B、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正确;‎ C、因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应该先通入澄清石灰水,再通入灼热氧化铜,故错误;‎ D、因为硫酸银微溶,用硝酸银肉眼无法确定硫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故错误。‎ 故选:B。‎ ‎19.‎ ‎【解答】解:‎ 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氧气质量不断减少,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总质量不会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验结束冷却至室温,瓶内的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还应有燃烧前瓶内的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瓶内气压变化不大,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0.‎ ‎【解答】解:由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Mg>Fe>Cu可知,将未知金属M和金属镁的粉末状混合物共ag,加入一定质量的Cu(NO3)2、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其中镁粉先与混合溶液中的Cu(NO3)2的反应,当硫酸铜完全反应后再与Fe(NO3)2反应,所以 A、若滤渣中含有Fe,则滤渣中也一定含有铜,故A正确;‎ B、若滤液中有两种溶质,应该是硝酸镁和硝酸盐铁,则滤渣中可能有铁、铜两种金属,故B错误;‎ C、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应该是银,则滤液中可能含有两种溶质硝酸镁、硝酸盐铁,故C错误;‎ D、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银、铁的相对原子质量,镁置换出银、铁,滤渣的质量都减小,M的相对原子质量应该大于铁、银的相对原子质量,若滤渣的质量为a g,则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可能是Mg>X>Fe>Cu,故D正确。‎ 故选:BC。‎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21.‎ ‎【解答】解:①霓虹灯中充入的气体是稀有气体;‎ ‎②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化学式为:CO2;‎ ‎③一氧化碳,氢气、木条具有还原性,所以能够还原氧化铜的非金属单质的化学式是C;‎ ‎④钠元素的焰色反应是黄色;‎ ‎⑤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可以用碱性物质吸收;‎ ‎⑥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故答案为:①氦气(或稀有气体);‎ ‎②CO2;‎ ‎③C或H2;‎ ‎④钠;‎ ‎⑤二氧化硫,熟石灰或氢氧化钠;‎ ‎⑥Fe2O3+3H2SO4=Fe2(SO4)3+3H2O。‎ ‎22.‎ ‎【解答】解:①甲同学对河水样品进行净化处理,流程如图甲,其中加入活性炭是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加入氯气的作用是杀菌、消毒,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M是过滤,得到的“清水”属于混合物;‎ ‎②乙同学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称量粗盐和所得精盐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加入称量物前均已进行去皮操作),图一中天平的读数是5.00g,该同学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大,可能的原因是没有蒸干。‎ 故答案为:①吸附,杀菌、消毒,过滤;‎ ‎②5.00,没有蒸干。‎ ‎23.‎ ‎【解答】解:①t1℃时,固体甲的溶解度是25g/100g水;故答案为:25;‎ ‎②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答案为:乙>甲=丙;‎ ‎③固体甲中含有少量乙,为得到较纯净的固体甲,采用的结晶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乙大;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④t℃时,8g固体丙放入20g水中完全溶解,t的最大取值范围是t≤t2;故答案为:t≤t2;‎ ‎⑤如图二所示,t1℃时将甲、乙、丙三种固体各ag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只有烧杯Ⅰ中有固体剩余,升温至t2℃时,三个烧杯中均无固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t1℃时,烧杯Ⅱ、Ⅲ中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因为该温度下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降温后,丙没有晶体析出;升温至t3℃时,有一个烧杯中出现晶体正确;故答案为:BD;‎ 三、简答题(共20分)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作答.‎ ‎24.‎ ‎【解答】解:①仪器Ⅰ是酒精灯;Ⅱ是铁架台;故填:酒精灯;铁架台;‎ ‎②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氯酸钾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可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填:2KClO32KCl+3O2↑;D;‎ ‎③B装置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制氧气,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固体是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用装置F收集氧气时,氧气从短管进入;故填:催化剂;h;‎ ‎④因为锌粒是块状固体,稀盐酸是液体,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所以可以选择装置C来制取氢气;故填: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8)设需要锌物质的量为x Zn+H2SO4=ZnSO4+H2↑ ‎ ‎1 1‎ ‎ x 0.1mol x=0.1mol ‎0.1mol锌的质量为:65g/mol×0.1mol=6.5g 答:制取0.1mol氢气至少需要的锌粒的质量为6.5g。‎ ‎25.‎ ‎【解答】解:①试管Ⅰ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变为无色,因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答案为:红色变为无色;NaOH+HCl=NaCl+H2O;‎ ‎②试管Ⅱ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为蓝色,则其中的溶质是:硫酸铜、硫酸钠;故答案为:硫酸铜、硫酸钠;‎ ‎③‎ 方案一:分别将液体全部注入集气瓶中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甲中气球比乙中气球膨胀的大,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方案二:M溶液的溶质是氢氧化钠,N溶液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或石蕊、氢氧化钡),判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依据是:石灰水不变浑浊(或石蕊不变红、氢氧化钡不变浑浊);为确保实验目的达成,该方案中还应注意的问题是:氢氧化钠足量;故答案为:甲中气球比乙中气球膨胀的大;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或石蕊、氢氧化钡);石灰水不变浑浊(或石蕊不变红、氢氧化钡不变浑浊);氢氧化钠足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