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3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7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北沟二中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以用作干燥剂 B.铁、锌、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C.CH4、C2H5OH、CH3COOH 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D.KNO3、CO(NH2)2、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料 2.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化学式是CH2 B.丙物质属于氧化物 C.该反应中有4种化合物 D.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1 3.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C.某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的组成里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D.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有热量放出,所以有热量放出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4.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反应原理之一是2NaHCO3Na2CO3+H2O+CO2↑,某同学从该化学方程式中得出以下信息:①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②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③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分子总数都没有变化;④反应的速度比较慢;⑤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5.为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过量)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Cu(CuO) 氧气 通入氧气并加热 B CO2(HCl) 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C CaCl2溶液(盐酸) 碳酸钙粉末 加入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KCl溶液(K2CO3) 氯化钙溶液 加入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6.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7.甲乙两工厂的生产污水中各含有下列五种离子中的三种〔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H+、Cu2+、K+、NO3﹣、OH﹣.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无色澄清溶液,此溶液可做化肥.下列关于污水的分析,正确的是〔) A.OH﹣和Cu2+来自同一工厂 B.Cu2+和K+来自同一工厂 C.K+和OH﹣来自同一工厂 D.H+和K+ 来自同一工厂 8.下列有关食品安全正确的是( ) A.用工业石膏或医疗废弃石膏制作豆腐 B.炒菜中加入适量的加碘盐,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C.在猪肉中加入大量的牛肉膏(一种添加剂),让猪肉有牛肉的口感 D.将地沟油和潲水油回收利用来炒菜,以达到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的目的 9.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对鉴别方法的认识 B对安全的认识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 ②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③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粉末研磨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③海鲜食品喷洒甲醛溶液防腐 C对现象的认识 D对防锈的认识 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③喝汽水打嗝,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①自行车的支架喷油漆防锈 ②菜刀用后及时洗净擦干 ③保留铁锈可防止铁进一步锈蚀 A.A B.B C.C D.D 10.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32,反应前后,Fe和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4P+5O22P2O5 B.FeCl3+3NaOH=Fe(OH)3↓+3NaCl C.Zn+H2SO4=ZnSO4+H2↑ D.2H2O2H2↑+O2↑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漏选1个扣1分,错选则不得分) 11.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 A.铜粉用量的多少,会影响实验结果 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 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 常温下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水稀释 B. 向等质量的Mg和MgO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C. 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D. 向一定量的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13.CO2是造成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气体,在工业上可用CO2来制备甲醇等物质.“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能有效地减少CO2气体的排放.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 B.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 D.该方法可以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CO2还可以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 14.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甲+乙→丙+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不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B.丙为盐、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为复分解反应 C.甲、乙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为复分解反应 D.丙为Cu(NO3)2,则甲可能为单质、氧化物、碱或盐 15.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及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则在滤液中( ) A.只有硝酸锌和水 B.一定由硝酸锌和硝酸亚铁 C.一定没有硝酸银 D.如果没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银 三、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27分) 16.自行车作为常用的代步工具,既轻便灵活,又符合环保要求,有图是一款自行车的示意图. (1)所标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属于金属合金的是 ,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 (2)车架表面刷漆主要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 ;请再提出一条可延长自行车使用寿命的建议 . (3)当今自行车外形美观,材质轻便、牢固,除了代步,还可以作为健身工具. 由此你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何感想? . 17.有“锂”走遍天下.锂电池广泛用于通信、电动车等行业,如图是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部分信息,由此判断,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写出锂离子的符号: ,氧化锂的化学式为 ,氢氧化锂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8.(2016•蓬莱市校级模拟)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高性能通讯材料﹣﹣﹣﹣光导纤维.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硅酸钠(其水溶液称水玻璃)和水.请写出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 19.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探究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实验中澄清石灰水作用是 . (3)图甲中第①个酒精灯上网罩的作用是 .实验时应先点燃第 个酒精灯. (4)图乙与图甲相比,它的主要优点是 . 20.如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将5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将t1℃时,将盛有c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2),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原因是 . 21.如图1所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 (1)未滴加盐酸时,烧杯中溶液呈 色. (2)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2所示.某时刻测得溶液的温度是32℃,请判断b点时溶液的酸碱性并说明理由 . (4)当溶液的温度为38℃时,可证明溶液不含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法是 (填选项). A.品尝烧杯中溶液的味道 B.用手沾取烧杯中溶液并体验是否有滑腻感 C.往烧杯中再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溶液颜色.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3分) 22.据报道,全球每年浪费掉的粮食约有1000亿吨,其中,约300亿吨是加工过的食品.下图是一包烤花生的图片,图中的脱氧剂在食品防腐保鲜,特别是对延长含高油脂食品的保质期有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花生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答出一种即可),检验这包脱氧剂中含有铁粉的方法是 . (2)脱氧剂的作用原理是脱氧剂中的铁粉与氧气、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据此判断脱氧剂对食品具有防腐保鲜作用的原因是 (填序号). a.脱氧剂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b.脱氧剂吸收水分,使食品保持干燥 c.脱氧剂吸收氧气,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 (3)钢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写出工业上炼铁原理的化学方程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清洁球,就是用不锈钢丝制作的,这是利用了金属铁具有的 ;铝、铁、铜三种金属在历史上被人类使用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 . (4)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金属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防止金属腐蚀具有重要意义.答出一种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 23.“微观与宏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性质反映其组成和结构.从宏观进入微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 ①不同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性质也存在差异.图1中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稀硫酸则能与之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据图从微粒的角度分析写出该反应的实质是 ; ②一杯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和1个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 (填“相等”或“不相等”) (2)物质组成和结构决定其性质.从微观进入宏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 ①图2圆圈中表示这杯氯化钠溶液的构成,则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 ; ②通过分析组成和结构,可以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根据图3硫酸氢钠溶液的微观图示,分析推测NaHSO4,的性质,其中合理的是 . A.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钾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金属钠 B.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其水溶液能与金属梓反应生成氢气 D.其水溶液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24.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自己使用的某品牌牙膏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 (1)牙膏的成分有活性物质、摩擦剂、保持牙膏湿润的甘油等物质. (2)常用的牙膏摩擦剂的主要成分有CaCO3、Al(OH)3、SiO2. (3)牙膏除了碳酸钙以外,其他物质均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4)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Al(OH)3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偏铝酸钠和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5)相关物质的溶解性表: 物质 Al(OH)3 NaAlO2 AlCl3 溶解性 不溶 溶 溶 该品牌牙膏含有上述摩擦剂中的两种成分,为探究摩擦剂的组成,化学兴趣小组取适量该牙膏加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该牙膏中的摩擦剂. 【提出猜想】猜想1:摩擦剂的成分为Al(OH)3和CaCO3. 猜想2:摩擦剂的成分为 . 猜想3:摩擦剂的成分为SiO2和Al(OH)3.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 预期实验结论 组装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取少量摩擦剂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 . 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石灰水变混浊 则猜想1成立 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摩擦剂部分溶解 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则猜想3成立 【实验结论】经过实验验证,猜想1成立. 【实验反思】同学们为进一步确认摩擦剂中含有氢氧化铝,先在少量牙膏样品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再滴加稀盐酸至过量.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依据该现象可以判断摩擦剂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铝. 25.地球是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海水占了全球水资源的97%.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NaCl,可用于制备钠及其化合物,其流程如图: ①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目的是除去CaCl2和 ,流程中不能用过量稀硫酸代替过量稀盐酸的原因是 ; ②提纯过程中使用了过滤和蒸发操作,实验室过滤和蒸发操作均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③流程图中制备金属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NaOH,并同时获得两种单质.补充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NaCl+□H2O□ +□ +□Cl2↑ (3)刘廷在实验室找到一瓶长期放置的NaOH溶液,欲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I.NaOH与CO2分两步反应: 2NaOH+CO2═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 Ⅱ.NaOH与NaHCO3反应方程式为:NaOH+NaHCO3═Na2CO3+H2O Ⅲ.物质的溶解性: CO32﹣ HCO3﹣ OH﹣ Ba2+ 不溶 溶 溶 溶液的酸碱性:B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刘廷根据资料中的I、Ⅱ对其成分提出了5种合理猜想,请将猜想补充完整 猜想1:只有NaOH,猜想2: ,猜想3:只有Na2CO3,猜想4: , 猜想5:只有NaHCO3. 【实验验证】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步骤1 取该NaOH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猜想 不成立(填数字) 步骤2 无气泡产生 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滴加 证明原溶液不含 (填“离子”) 步骤3 另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滴加 溶液未变红 证明原溶液不含 (填“离子”)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猜想 是正确的(填数字) 五、计算题(10分) 26.在世界范围内,据统计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40%.如图是两种氮肥标签的一部分.请根据图示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标签上看,碳酸氢铵不同于尿素的化学性质是 (填字母序号); A.易溶于水 B.受热易分解 C.有挥发性 (2)碳酸氢铵的式量为 ; (3)纯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这种尿素肥料的纯度至少为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7.小明在协助老师清理实验室时,发现有一瓶碳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液.他想测定该溶液中碳酸钠和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此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取该混合液50g,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当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20g、40g、60g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见下表(气体的溶解度忽略不计). 第Ⅰ组 第Ⅱ组 第Ⅲ组 稀盐酸的质量/g 20 40 6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2.2 m 5.5 【实验2】另取该溶液50g,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的pH=7,然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测得实验数据见图.试分析计算: (1)实验1中,第二组数据m为 g. (2)该混合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该混合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016年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北沟二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以用作干燥剂 B.铁、锌、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C.CH4、C2H5OH、CH3COOH 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D.KNO3、CO(NH2)2、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料 【考点】气体的干燥(除水);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分析】A、根据常见的干燥剂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人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包括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D、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烧碱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都可以用作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人体中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铁、锌、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CH4、C2H5OH、CH3COOH均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KNO3、NH4H2PO4中分别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氮元素和磷元素,均属于复合肥;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干燥剂、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复合肥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化学式是CH2 B.丙物质属于氧化物 C.该反应中有4种化合物 D.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1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等.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 A、由甲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甲物质的化学式是CH4,故A错误; B、由丙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丙物质是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有3种化合物,故C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6:(32×2)=1:4.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3.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C.某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的组成里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D.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有热量放出,所以有热量放出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分析; B、碳酸盐与酸反应也能产生气体;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 D、热量放出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举出反例即可. 【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构成分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不正确. B、碳酸盐与酸反应也能产生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故不正确. C、二氧化碳和水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也应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而参加反应的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正确. D、燃烧等反应也放出热量,所以放出热量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故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考查学生在熟悉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整合归纳,把握推理这一常用的学习方法,但应注意特例的存在. 4.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反应原理之一是2NaHCO3Na2CO3+H2O+CO2↑,某同学从该化学方程式中得出以下信息:①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②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③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分子总数都没有变化;④反应的速度比较慢;⑤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解答】解:该反应是分解反应,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故①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而分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故②正确,③不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判断反应速率,故④不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故⑤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做出正确的判断. 5.为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过量)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Cu(CuO) 氧气 通入氧气并加热 B CO2(HCl) 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C CaCl2溶液(盐酸) 碳酸钙粉末 加入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KCl溶液(K2CO3) 氯化钙溶液 加入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uO不能与氧气反应,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通入氧气并加热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Cl、CO2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碳酸钙粉末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粉末,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 D、K2CO3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钙,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溶质质量也不能确定,故A错误; 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g:75g=1:3,故B正确;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t1℃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C物质降温后,没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故C错误; D、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甲乙两工厂的生产污水中各含有下列五种离子中的三种〔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H+、Cu2+、K+、NO3﹣、OH﹣.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无色澄清溶液,此溶液可做化肥.下列关于污水的分析,正确的是〔) A.OH﹣和Cu2+来自同一工厂 B.Cu2+和K+来自同一工厂 C.K+和OH﹣来自同一工厂 D.H+和K+ 来自同一工厂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只含一种溶质的无色澄清溶液,利用离子的共存来判断两厂废水的成分,因0H﹣与H+、Cu2+不能共存,且每个工厂的生产污水中各含有下列五种离子中的三种,则含H+、Cu2+的污水中的阴离子为NO3﹣,即其中一个厂污水中的离子为:H+、Cu2+、NO3﹣;则另一厂污水中离子为K+、NO3﹣、0H﹣. 【解答】解:A、因OH﹣和Cu2+能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来自同一工厂,故A错误; B、根据离子的共存及两厂污水中各含三种离子,两厂污水中的离子分别为:H+、Cu2+、NO3﹣;K+、NO3﹣、0H﹣,故B错误; C、根据离子的共存及两厂污水中各含三种离子,其中一厂污水中有K+、NO3﹣、0H﹣,故C正确; D、根据两厂污水中的离子可知,H+和K+不来自同一工厂,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溶液不显电性来判断工厂污水中的离子,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性,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注意与习题信息结合及思维的严密性. 8.下列有关食品安全正确的是( ) A.用工业石膏或医疗废弃石膏制作豆腐 B.炒菜中加入适量的加碘盐,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C.在猪肉中加入大量的牛肉膏(一种添加剂),让猪肉有牛肉的口感 D.将地沟油和潲水油回收利用来炒菜,以达到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的目的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分析】A、工业石膏有过多杂质,影响健康,医用石膏更是如此,据此分析; B、根据碘元素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进行分析; C、根据牛肉膏长期食用,对人体有害进行分析; D、根据地沟油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工业石膏有过多杂质,会影响健康,医用石膏更是如此.故A错误; B、碘元素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补充适量的碘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等疾病,故B正确; C、长期食用牛肉膏对人体有危害,甚至可能致癌,故C错误; D、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9.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对鉴别方法的认识 B对安全的认识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 ②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③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粉末研磨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③海鲜食品喷洒甲醛溶液防腐 C对现象的认识 D对防锈的认识 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③喝汽水打嗝,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①自行车的支架喷油漆防锈 ②菜刀用后及时洗净擦干 ③保留铁锈可防止铁进一步锈蚀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硬水与软水;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铵态氮肥的检验;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分析】A、依据软硬水遇肥皂水的现象,羊毛纤维和棉纤维燃烧时的气味以及铵盐遇碱能产生氨气的有关性质分析解答; B、依据可燃性气体以及防火安全和食品安全知识分析解答; C、根据分子的性质、活性炭的特点以及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解答; D、依据铁的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及氧气共存的情况分析解答. 【解答】解:A、①软硬水遇肥皂水的现象不同,软水泡沫多,硬水泡沫少,故肥皂水可以区分两者; ②羊毛纤维和棉纤维燃烧时的气味不同,羊毛纤维有焦羽毛味,棉纤维有烧纸的味道,所以点燃后闻气味可以区分两者; ②铵盐遇碱能产生氨气,故硫酸铵遇碱性熟石灰会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硫酸钾不会与熟石灰反应,所以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可以区分两者; B、①可燃性气体点燃有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②煤矿矿井内常含有大量的甲烷气体,所以矿井内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③甲醛有毒,所以不能在海鲜食品上喷洒甲醛溶液防腐; C、①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在气体被压缩时该间隔会减小; ②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所以可以用其除掉异味; ③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喝汽水后容易打嗝; D、①铁的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及氧气共存,所以在自行车架表面喷油器能防锈、菜刀用后及时洗净擦干也可以防锈,铁锈疏松多孔易吸水,故保留铁锈会使铁进一步锈蚀;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 10.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32,反应前后,Fe和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4P+5O22P2O5 B.FeCl3+3NaOH=Fe(OH)3↓+3NaCl C.Zn+H2SO4=ZnSO4+H2↑ D.2H2O2H2↑+O2↑ 【考点】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元素化合价改变则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据此解答; 【解答】解:A、4P+5O22P2O5,反应中有单质参加故有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FeCl3+3NaOH=Fe(OH)3↓+3NaCl,属于复分解反应,没有单质参加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Zn+H2SO4=ZnSO4+H2↑,反应中有单质参加故有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2H2O2H2↑+O2↑,反应中由化合物分解为单质故有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完成此题,可以抓住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改变进行.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漏选1个扣1分,错选则不得分) 11.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 A.铜粉用量的多少,会影响实验结果 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分析】分析实验原理:通过铜粉在密闭注射器里的空气中的燃烧,消耗了氧气,压强减小,注射器里的空气的减小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了全部消耗掉氧气,铜粉的量必须是足量的;空气中除了氧气;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还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剩余的气体还是混合物;气体的体积要受温度的影响,读数时必须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 【解答】解:A、要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有使用铜粉的量是足量的,才能全部消耗掉密闭注射器里的空气中的氧气,A正确; B、气体的体积要受温度的影响,读数时必须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不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读数,读数偏小,B正确.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空,C正确; D、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和玻璃管中气体总体积的,D错;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通过铜粉在密闭注射器里的空气中的燃烧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科学实验中要经常需要进行定量研究,实验前要围绕实验的目的进行思考:运用什么原理?需要测定的数据,怎样来测定这些数据,有哪些方法,测定中有哪些因素的干扰,怎样避免干扰等.通过设计一些定量实验探究,可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使学生会对所学的化学原理进行综合应用. 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 常温下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水稀释 B. 向等质量的Mg和MgO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C. 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D. 向一定量的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碱性溶液稀释pH减小解答; B、根据镁和氧化镁与硫酸的反应解答;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解答; D、根据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解答. 【解答】解:A、常温下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水稀释,碱性减弱,pH减小,但是不会小于等于7,错误; B、向等质量的Mg和MgO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则镁和氧化镁全部反应,由于等质量的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小于镁中镁元素的质量,故氧化镁生成的硫酸镁的质量小于镁生成的硫酸镁,正确; C、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铁首先与硝酸银反应,当硝酸银反应完毕,硝酸铜开始反应,故生成铜的质量不会是从0开始,当硝酸铜反应完毕,铜的质量不再改变,正确; D、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则盐酸首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碳的质量不会从0开始,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与图象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化学知识结合图象进行. 13.CO2是造成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气体,在工业上可用CO2来制备甲醇等物质.“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能有效地减少CO2气体的排放.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 B.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 D.该方法可以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CO2还可以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会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基本反应过程有: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碳酸钙高温分解,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进行分析; C、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杂质和溶液分离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可以用来制取甲醇进行分析. 【解答】解:A、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会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消耗能量,故A正确; B、基本反应过程有: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碳酸钙高温分解,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故B说法错误; C、过滤可以将不溶性杂质和溶液分离,所以“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过滤,故C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可以用来制取甲醇,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提纯、分离的实验方案设计,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好题中所给信息. 14.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甲+乙→丙+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不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B.丙为盐、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为复分解反应 C.甲、乙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为复分解反应 D.丙为Cu(NO3)2,则甲可能为单质、氧化物、碱或盐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分析】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碳酸钠和水; B、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有盐和水生成,但不是复分解反应; C、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离子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D、举例说明丙为Cu(NO3)2,则甲可能为单质、氧化物、碱或盐. 【解答】解:A、甲、乙、丙、丁有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碳酸钠和水,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含有氧元素.故A错误; B、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有盐和水生成,但不是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 C、甲、乙为化合物,例如酸性氧化物与碱溶液的反应符合甲+乙→丙+丁的反应关系,因未相互交换离子该类型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 D、丙为Cu(NO3)2,则甲可能为单质、氧化物、碱或盐,例如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能生成硝酸铜和银,氧化铜和硝酸反应能生成硝酸铜和水,氢氧化铜和硝酸反应能生成硝酸铜和水,氯化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能生成硝酸铜和氯化银.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类型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复分解反应反应的条件. 15.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及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则在滤液中( ) A.只有硝酸锌和水 B.一定由硝酸锌和硝酸亚铁 C.一定没有硝酸银 D.如果没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银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锌>铁>氢>铜>银,铁能与硝酸银、硝酸铜依次发生反应而不能与硝酸锌反应,因此,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看到气泡冒出,铁无剩余; 【解答】解: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看到气泡冒出,说明滤渣中不含有铁粉,则说明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铜、硝酸银,故可判断滤渣中一定含有Ag,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Fe (NO3)2,如果没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银. 故选:B、D. 【点评】考虑活动性强的金属放入活动性弱的金属的混合盐溶液中,活动性强的金属会先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然后再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 三、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27分) 16.自行车作为常用的代步工具,既轻便灵活,又符合环保要求,有图是一款自行车的示意图. (1)所标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塑料、橡胶 ,属于金属合金的是 钢、不锈钢 ,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铁 . (2)车架表面刷漆主要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 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 ;请再提出一条可延长自行车使用寿命的建议 雨淋后及时清洗擦干后涂上油 . (3)当今自行车外形美观,材质轻便、牢固,除了代步,还可以作为健身工具. 由此你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何感想? 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化学的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分析】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解答,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防锈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根据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解答即可. 【解答】解:(1)塑料和橡胶属于合成材料,钢、不锈钢属于合金材料,钢中含有的金属是铁,故填:塑料、橡胶,钢、不锈钢,铁; (2)车架表面刷油漆能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自行车被雨淋后及时清洗擦干后涂上油能延长自行车的使用寿命,故填: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雨淋后及时清洗擦干后涂上油; (3)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故填: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和物质的性质进行. 17.有“锂”走遍天下.锂电池广泛用于通信、电动车等行业,如图是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部分信息,由此判断,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失去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写出锂离子的符号: Li+ ,氧化锂的化学式为 Li2O ,氢氧化锂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LiOH+HCl═LiCl+H2O .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锂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分析元素的性质,根据氢氧化锂与盐酸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锂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锂离子Li+;化合价显+1价,则氧化锂的化学式为Li2O;氢氧化锂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LiOH+HCl═LiCl+H2O 故答案为:失去;Li+;Li2O;LiOH+HCl═LiCl+H2O.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中和反应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18.(2016•蓬莱市校级模拟)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高性能通讯材料﹣﹣﹣﹣光导纤维.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硅酸钠(其水溶液称水玻璃)和水.请写出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SiO2+2NaOH═Na2SiO3+H2O .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硅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H2O. 故答案为:SiO2+2NaOH═Na2SiO3+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9.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探究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CO+Fe2O32Fe+3CO2 . (2)实验中澄清石灰水作用是 检验有二氧化碳生成 . (3)图甲中第①个酒精灯上网罩的作用是 提高温度 .实验时应先点燃第 ② 个酒精灯. (4)图乙与图甲相比,它的主要优点是 节省能源 . 【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的现象是红色变黑色,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根据设计酒精灯的目的解答;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防止排出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根据装置的改进确定优点. 【解答】解:(1)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3CO+Fe2O32Fe+3CO2; (2)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反应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填:检验有二氧化碳生成; (3)第①个酒精灯上网罩能提高温度,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防止排出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故填:提高温度;②. (4)图乙中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进行点燃提供热量,能节约能源,故填:节省能源. 【点评】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要记住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还考査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碳不充分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做了高炉炼铁的还原剂,还要注意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0.如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t1℃时,a与c的溶解度相同 . (2)t2℃时,将5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75 g.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c . (4)将t1℃时,将盛有c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2),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原因是 NaOH溶于水放热,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 (1)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并判断溶质是否能全部溶解,确定溶液的质量; (3)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4)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及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解答即可. 【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P点时ac相交于一点,表示在t1℃时,a与c的溶解度相同; (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将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5g,得到溶液的质量为75g;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a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且在此温度下b的溶解度大于a,故b的质量分数大于b,而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t2℃时相同,据图可以看出小于a,是最小,故填:b>a>c; (4)t1℃时,将盛有c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说明有固体析出,原因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缘故; 故答案为:(1)t1℃时,a与c的溶解度相同;(2)75;(3)b>a>c;(4)NaOH溶于水放热,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解答. 21.如图1所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 (1)未滴加盐酸时,烧杯中溶液呈 红 色. (2)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OH+HCl=NaCl+H2O . (3)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2所示.某时刻测得溶液的温度是32℃,请判断b点时溶液的酸碱性并说明理由 酸性,因为是溶液的温度由高到降低 . (4)当溶液的温度为38℃时,可证明溶液不含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法是 C (填选项). A.品尝烧杯中溶液的味道 B.用手沾取烧杯中溶液并体验是否有滑腻感 C.往烧杯中再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溶液颜色.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来分析; (2)根据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来分析; (3)根据到达b点的温度变化来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氢氧化钠溶液是一种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红; (2)随着滴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显酸性,随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碱性减弱,酸性增强,pH变小;故填:减小;NaOH+HCl=NaCl+H2O; (3)b点的温度是由高到低的趋势,说明是中和反应恰好完成后,继续滴加稀盐酸到过量,故填:酸性,因为是溶液的温度由高到降低; (4)A.在实验室中不能品尝试剂的味道; B.此液体具有腐蚀性,不能用手直接接触; C.往烧杯中再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瞬间溶液颜色变化,若先变红,后变无色,证明其中没有氢氧化钠. 故选C. 答案: (1)红; (2)减小;NaOH+HCl=NaCl+H2O; (3)酸性,因为是溶液的温度由高到降低; (4)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和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以及图象进行.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3分) 22.据报道,全球每年浪费掉的粮食约有1000亿吨,其中,约300亿吨是加工过的食品.下图是一包烤花生的图片,图中的脱氧剂在食品防腐保鲜,特别是对延长含高油脂食品的保质期有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花生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蛋白质(或油脂) (答出一种即可),检验这包脱氧剂中含有铁粉的方法是 用磁铁吸引有铁粉吸出(或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或加入硫酸铜溶液有红色固体析出) . (2)脱氧剂的作用原理是脱氧剂中的铁粉与氧气、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Fe+3O2+6H2O=4Fe(OH)3 ,据此判断脱氧剂对食品具有防腐保鲜作用的原因是 bc (填序号). a.脱氧剂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b.脱氧剂吸收水分,使食品保持干燥 c.脱氧剂吸收氧气,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 (3)钢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写出工业上炼铁原理的化学方程 Fe2O3+3CO2Fe+3CO2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清洁球,就是用不锈钢丝制作的,这是利用了金属铁具有的 较高的硬度或延展性 ;铝、铁、铜三种金属在历史上被人类使用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铜、铁、铝 ,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 金属的活动性越弱,越容易被冶炼 . (4)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金属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防止金属腐蚀具有重要意义.答出一种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保持铁制品干燥(或涂油、刷油漆、镀其它金属等) . 【考点】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铁的冶炼;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1)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根据铁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分析; (2)根据信息结合方程式书写的方法写出方程式并从铁生锈的原理及食物变质的原因进行分析; (3)根据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析阶段; (4)根据铁制品生锈的条件,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就可以防止钢铁生锈,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花生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油脂等;铁能够被磁铁吸引,能够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和硫酸铜反应产生红色物质等;故答案为:蛋白质(或油脂);用磁铁吸引有铁粉吸出(或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或加入硫酸铜溶液有红色固体析出); (2)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化学方程式:4Fe+3O2+6H2O=4Fe(OH)3;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的原理,吸收包装袋中的氧气和水分,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故答案为:4Fe+3O2+6H2O=4Fe(OH)3;BC;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清洁球,就是用不锈钢丝制作的,这是利用了金属铁具有的较高的硬度或延展性;金属的活动性越弱,越容易被冶炼,因此铝、铁、铜三种金属在历史上被人类使用的时间先后顺序是铜、铁、铝; 故答案为:Fe2O3+3CO2Fe+3CO2;较高的硬度或延展性;铜、铁、铝;金属的活动性越弱,越容易被冶炼; (4)防止铁制品生锈,除了保持铁制品干燥外,还有很多其它方法,如隔绝氧气可以防止铁生锈,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镀一层金属等方法可以使铁制品与氧气隔绝;故答案为:保持铁制品干燥(或涂油、刷油漆、镀其它金属等). 答案: (1)蛋白质(或油脂); 用磁铁吸引有铁粉吸出(或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或加入硫酸铜溶液有红色固体析出); (2)4Fe+3O2+6H2O=4Fe(OH)3;bc; (3)Fe2O3+3CO2Fe+3CO2;较高的硬度或延展性;铜、铁、铝;金属的活动性越弱,越容易被冶炼; (4)保持铁制品干燥(或涂油、刷油漆、镀其它金属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钢铁生锈的原理、防锈的措施、金属活动性顺序、工业上炼铁的反应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微观与宏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性质反映其组成和结构.从宏观进入微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 ①不同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性质也存在差异.图1中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ABD (填字母序号,下同);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稀硫酸则能与之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据图从微粒的角度分析写出该反应的实质是 Ba2++SO42﹣═BaSO4↓ ; ②一杯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和1个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 相等 (填“相等”或“不相等”) (2)物质组成和结构决定其性质.从微观进入宏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 ①图2圆圈中表示这杯氯化钠溶液的构成,则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 58.5:180 ; ②通过分析组成和结构,可以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根据图3硫酸氢钠溶液的微观图示,分析推测NaHSO4,的性质,其中合理的是 BCD . A.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钾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金属钠 B.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其水溶液能与金属梓反应生成氢气 D.其水溶液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酸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酸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酸的共性是酸中的氢离子表现出来的性质;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了硫酸钡沉淀的缘故;根据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定值解答;根据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和水分子的个数解答即可;根据硫酸氢钠电离得到的离子解答即可. 【解答】解:(1)①稀盐酸和硫酸与镁条、氧化铁以及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属于酸的共性,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了硫酸钡沉淀的缘故,故填:ABD,Ba2++SO42﹣=BaSO4↓; ②一杯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和1个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都是(1×2):16=1:8,故填:相等; (2)①据图可以看出,该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1;10,故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58.5:(10×18)=58.5:180,故填:58.5:180; ②A.由于钾是非常活泼的金属,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故不会反应生成钠,错误; B.电离出来氢离子,水溶液呈酸性,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正确; C.电离出来氢离子,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锌反应生成氢气,正确; D.电离出来硫酸根离子,其水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正确; 故填:BC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物质的微观结构示意图的知识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4.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自己使用的某品牌牙膏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 (1)牙膏的成分有活性物质、摩擦剂、保持牙膏湿润的甘油等物质. (2)常用的牙膏摩擦剂的主要成分有CaCO3、Al(OH)3、SiO2. (3)牙膏除了碳酸钙以外,其他物质均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4)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Al(OH)3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OH)3+NaOH=NaAlO2+2H2O .偏铝酸钠和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5)相关物质的溶解性表: 物质 Al(OH)3 NaAlO2 AlCl3 溶解性 不溶 溶 溶 该品牌牙膏含有上述摩擦剂中的两种成分,为探究摩擦剂的组成,化学兴趣小组取适量该牙膏加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该牙膏中的摩擦剂. 【提出猜想】猜想1:摩擦剂的成分为Al(OH)3和CaCO3. 猜想2:摩擦剂的成分为 SiO2和CaCO3 . 猜想3:摩擦剂的成分为SiO2和Al(OH)3.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 预期实验结论 组装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取少量摩擦剂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 稀盐酸 . 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石灰水变混浊 则猜想1成立 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Al(OH)3+3HCl=AlCl3+3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 摩擦剂部分溶解 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则猜想3成立 【实验结论】经过实验验证,猜想1成立. 【实验反思】同学们为进一步确认摩擦剂中含有氢氧化铝,先在少量牙膏样品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再滴加稀盐酸至过量.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牙膏样品中部分固体溶解,向上层清夜中滴加稀盐酸时开始无现象,之后有固体产生,最后固体溶解 ,依据该现象可以判断摩擦剂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铝.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牙膏摩擦剂的主要成分有CaCO3、Al(OH)3、SiO2 ,根据由上边物质中的两种组成,进行两种物质的组合考虑;根据预期实验结论猜想1正确,用猜想1的成分与盐酸反应考虑实验现象;根据若摩擦剂部分溶解,不产生气泡,说明不存在碳酸钙考虑哪一猜想正确;(1)根据方程式的写法考虑;(2)根据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的生成物考虑. 【解答】解:牙膏摩擦剂的主要成分有CaCO3、Al(OH)3、SiO2,根据由上边物质中的两种组成,猜想1:摩擦剂的成分为Al(OH)3和CaCO3;猜想3:摩擦剂的成分为SiO2和Al(OH)3;所以还缺少SiO2和CaCO3的组合;所以猜想2是SiO2和CaCO3; 预期实验结论猜想1正确,即牙膏摩擦剂的成分是Al(OH)3和CaCO3,加入盐酸后,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所以现象是全部溶解,并产生气泡; 若摩擦剂部分溶解,不产生气泡,说明其中不能含有碳酸钙,因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所以猜想3成立; 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氧化铝与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铝和水,用观察法配平; 【实验反思】同学们为进一步确认摩擦剂中含有氢氧化铝,先在少量牙膏样品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再滴加稀盐酸至过量.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牙膏样品中部分固体溶解,向上层清夜中滴加稀盐酸时开始无现象,之后有固体产生,最后固体溶解,依据该现象可以判断摩擦剂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铝. 答案: 【查阅资料】(4)Al(OH)3+NaOH=NaAlO2+2H2O 提出猜想】猜想2:SiO2和CaCO3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 预期实验结论 稀盐酸 Al(OH)3+3HCl=AlCl3+3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反思】牙膏样品中部分固体溶解,向上层清夜中滴加稀盐酸时开始无现象,之后有固体产生,最后固体溶解.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氢氧化铝与碳酸钙都不溶于水,但能与盐酸反应,并且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要根据实验结论能反推出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推出物质组成,得出实验结论. 25.地球是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海水占了全球水资源的97%.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NaCl,可用于制备钠及其化合物,其流程如图: ①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目的是除去CaCl2和 BaCl2 ,流程中不能用过量稀硫酸代替过量稀盐酸的原因是 会生成新的杂质硫酸钠 ; ②提纯过程中使用了过滤和蒸发操作,实验室过滤和蒸发操作均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 ③流程图中制备金属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Na+Cl2↑ . (2)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NaOH,并同时获得两种单质.补充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NaCl+□H2O□ NaOH +□ H2↑ +□Cl2↑ (3)刘廷在实验室找到一瓶长期放置的NaOH溶液,欲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I.NaOH与CO2分两步反应: 2NaOH+CO2═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 Ⅱ.NaOH与NaHCO3反应方程式为:NaOH+NaHCO3═Na2CO3+H2O Ⅲ.物质的溶解性: CO32﹣ HCO3﹣ OH﹣ Ba2+ 不溶 溶 溶 溶液的酸碱性:B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刘廷根据资料中的I、Ⅱ对其成分提出了5种合理猜想,请将猜想补充完整 猜想1:只有NaOH,猜想2: 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 ,猜想3:只有Na2CO3,猜想4: 碳酸氢钠、碳酸钠 , 猜想5:只有NaHCO3. 【实验验证】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步骤1 取该NaOH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猜想 1、5 不成立(填数字) 步骤2 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滴加 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证明原溶液不含 HCO3﹣、CO32﹣ (填“离子”) 步骤3 另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滴加 酚酞 溶液未变红 证明原溶液不含 OH﹣ (填“离子”)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猜想 3 是正确的(填数字) 【考点】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①根据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钡沉淀,硫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会生成硫酸钠进行分析; ②根据蒸发、过滤过程中需要的玻璃仪器进行分析; ③根据氯化钠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钠和氯气进行分析; (2)根据氯化钠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然后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配平; (3)【提出猜想】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生成物进行猜想; 【实验验证】根据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根据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氧根离子能使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 【实验结论】根据前面的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1)①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钡沉淀,所以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目的是除去CaCl2和氯化钡,硫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会生成硫酸钠,所以不能用过量稀硫酸代替过量稀盐酸的原因是会生成新的杂质硫酸钠;故填:BaCl2;会生成新的杂质硫酸钠; ②蒸发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酒精灯,过滤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所以两步操作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故填:玻璃棒; ③氯化钠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钠和氯气,化学方程式为:2NaCl2Na+Cl2↑;故填:2NaCl2Na+Cl2↑; (2)氯化钠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然后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配平,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故填:2;2;2;NaOH;H2↑; ((3)【提出猜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为:2NaOH+CO2═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 NaOH+NaHCO3═Na2CO3+H2O,所以猜想2: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猜想4:碳酸氢钠、碳酸钠;故填: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钠; 【实验验证】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根据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氧根离子能使酚酞变红色,故填: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步骤1 取该NaOH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猜想1、5不成立 步骤2 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滴加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证明原溶液不含HCO3﹣、CO32﹣ 步骤3 另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滴加酚酞 溶液未变红 证明原溶液不含OH﹣ 【实验结论】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混合物中不含氢氧化钠、碳酸氢钠,含有碳酸钠,所以猜想3正确.故填:3.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知识进行解答. 五、计算题(10分) 26.在世界范围内,据统计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40%.如图是两种氮肥标签的一部分.请根据图示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标签上看,碳酸氢铵不同于尿素的化学性质是 B (填字母序号); A.易溶于水 B.受热易分解 C.有挥发性 (2)碳酸氢铵的式量为 79 ; (3)纯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6.7% .这种尿素肥料的纯度至少为 90.6%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1)根据标签的内容即可获得物质的性质; (2)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合物中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3)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出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根据“46%÷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解答】解:(1)根据标签可以看出,这两种物质保存时都需要防潮,因此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碳酸氢铵要避免高温施用,说明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2)碳酸氢铵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4+1×5+12+16×3=79 (3)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6.7%; 42.3%÷46.7%≈90.6%. 故答案为:(1)B;(2)79;(3)46.7%;90.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认识,以及运用化学式和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27.小明在协助老师清理实验室时,发现有一瓶碳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液.他想测定该溶液中碳酸钠和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此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取该混合液50g,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当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20g、40g、60g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见下表(气体的溶解度忽略不计). 第Ⅰ组 第Ⅱ组 第Ⅲ组 稀盐酸的质量/g 20 40 6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2.2 m 5.5 【实验2】另取该溶液50g,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的pH=7,然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测得实验数据见图.试分析计算: (1)实验1中,第二组数据m为 4.4 g. (2)该混合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该混合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至0.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第Ⅱ组反应中碳酸钠仍然过量,因此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g; 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根据沉淀的质量可以计算氯化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该混合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和该混合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实验1中,第二组数据m为4.4g. 故填:4.4. (2)解:设50g混合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同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分析数据可知,50g混合液中碳酸钠与盐酸完全反应生成5.5g二氧化碳,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117 44 x y 5.5g ==, x=13.25g,y=14.63g, 混合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26.5%, 答:混合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6.5%. (3)设生成57.4g氯化银沉淀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z,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z 57.4g =, z=23.4g, 该混合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3.4g﹣14.63g=8.77g, 该混合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17.5%, 答:该混合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7.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分析表中数据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