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物理九年级中考一轮复习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总物理九年级中考一轮复习学案

第一讲 声、光现象 学案 一、基本概念:‎ 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物体的 产生。‎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不能传声。‎ ‎(2)声音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传播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 、 、 、。‎ ‎(3)声音在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3.声音的特性: 、 、 。‎ ‎(1)音调:音调跟发声体 有关系,振动的快慢用 描述。 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 ,符号为 。物体振动得快, , ; ,频率低,音调就低。‎ ‎(2)响度: 叫做响度。声音的强弱与 有关,振动的幅度用 来描述。物体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 越大。‎ ‎(3)音色:不同发声体的 、 不同,发出声音的 也就不同。‎ 光现象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 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 ‎3.光的反射:‎ ‎(1)几个名词:‎ ‎①入射角: 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②反射角: 之间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2)光的反射定律: ; ; 。‎ ‎(3)反射的种类: 、 。‎ ‎(4)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由这个物体 。‎ ‎4.平面镜成像特点:‎ ‎(1) ; ; ; 。‎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5.光的折射:‎ ‎(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 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 之间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3)折射定律: 。 。 。‎ ‎6.在光的反射现象、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二、判断题:(请说明判断的理由或举反例说明)‎ ‎1. ( )真空不能传声。‎ ‎2. ( )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 ‎3. ( )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4. ( )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振动发声。 ‎ ‎5. ( )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6. ( )在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7. ( )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 ‎8. ( )人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人眼发出的光照到物体上。‎ ‎9. (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 ‎10.(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 ‎11.( )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 ‎12.( )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是90°。 ‎ ‎13.( )射击瞄准、激光准直、手影游戏和小孔成像都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 ‎14.( )我们能看到桌子上的书利用了光的反射。 ‎ ‎15.( )我们能看见蜡烛的火焰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16.( )夜晚行车时打开车内的灯易干扰司机视线属于平面镜成像的事例。‎ ‎17. ( )人从远处向平面镜走近,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18. ( )阳光在整个大气中的传播过程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19. ( )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三、单选题:‎ ‎( )1.下面几个小实验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A.把正在响的闹钟放在真空罩内,声音明显减弱。 B.在鼓面上撒些纸屑,敲鼓时纸屑上下跳动。 C.把正在响的闹钟用塑料布包好放入水中也能听到声音 D.小孩玩的土电话。‎ ‎( )2.对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能传播声音 B.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 C.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 )3.当声音消失的时候,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人们用手语进行面对面的交谈 B.汽车喇叭没有了作用 C.马路边的居民不必再受噪声的干扰 D.在大山中会有回声 ‎( )4. 下列事例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 A.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B.在水中通过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景物 C.小孔成像     D.湖面上的倒影 ‎( )5.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6.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由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是根据:‎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以上都不对。‎ ‎( ) 7.对下列光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 B.倒影的形成——光的折射 C.白雪耀眼——光的漫反射 D.影的形成——光的反射 ‎(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束光与镜面的夹角是20 0,那么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120 0‎ B. 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面,是因为墙面发生了漫反射 C. 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D. 在发生光的反射时,入射角增大10 0,反射角也增大10 0‎ ‎(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观察水上风景照片,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入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进入水中 B.发生光的反射时,当入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逐渐减小时, 反射角会逐渐减小 C.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 D.光线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四、不定项选择:‎ ‎( )1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需要有玻璃板、等大的蜡烛,还需要有刻度尺等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cm ‎10‎ ‎20‎ ‎30‎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10‎ ‎20‎ ‎30‎ B.将像与物连接起来,发现它与镜面垂直 ‎ C.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实验时选择两支等大的蜡烛是换元法 ‎( )11.如图:一束光由空气射到一块玻璃上,已知入射角为50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空气 玻璃 A.反射光与玻璃面的夹角是400 B.折射角是400‎ C.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600 D.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也垂直 ‎ ‎(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发生镜面反射时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时不遵守反射定律。‎ B.光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可能不发生变化 C.在发生光的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D.在发生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 介质 声速/(m.s-1)‎ 介质 声速/(m.s-1)‎ 空气(‎0℃‎)‎ ‎331‎ 水(常温)‎ ‎1500‎ 空气(‎15℃‎)‎ ‎340‎ 冰 ‎3230‎ 空气(‎25℃‎)‎ ‎346‎ 软木 ‎500‎ 煤油(‎25℃‎)‎ ‎1324‎ 铁(棒)‎ ‎5200‎ ‎( )13. 根据声速表可以看出 A气体中的声速大于固体中 ‎ B同种介质中温度升高声速增加 C固体中声音传播速度大于液体 ‎ D不同介质声速相同 五、实验题:‎ ‎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步骤 ‎1.将钢尺受压在桌边,露出5cm,用手扳动使其振动,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用耳朵听其发生音调高低,记在表格内.‎ ‎2.再将钢尺受压在桌边,露出10cm,用力扳动使其振动并注意保持 与前一次相同,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用耳朵听其发声音调高低,记在表格内.‎ ‎3.再将钢尺受压在桌边,露出15cm,重复上述实验 表格 直尺振动的快慢 最快 较快 最慢 音调高低 结论 物体振动越 ,音调越 ‎ 方法 本实验采用了 法。‎ ‎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请填写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 器材 白纸板、平面镜、激光手电筒、 。‎ 装置图 步骤与方法 ‎①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过 的反射,沿OB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的径迹,这是运用了 法。如图乙所示,把纸板NOF向后或向前折,则在纸板上将 看到反射光线(填“能”或“不能”)。‎ ‎②改变 的径迹,重做两次。‎ ‎③取下纸板,用 测量出 ,并填入表格。‎ ‎④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数据 表格 实验次数 入射光线 入射角i/°‎ 反射角r/°‎ ‎1‎ AO ‎70‎ ‎2‎ CO ‎45‎ ‎3‎ EO ‎30‎ ‎30‎ ‎ ‎ 结论 在反射现象中, ; 和 分居在法线两侧;‎ ‎ 等于 。‎ ‎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填写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 器材 白纸板、刻度尺、 、两只 的蜡烛、火柴 装置图 步骤 ‎1.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立着一块 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 的蜡烛,竖立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用白纸板在玻璃板后面尝试承接它的像,再拿一支 蜡烛,竖立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3.用直线把蜡烛和像的位置连起来,观察 ,并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 的距离。4.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5.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结论 ‎1.像和物的大小 ;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反思 ‎1.实验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 ‎ ‎2.两只等大的蜡烛是为了 ‎ ‎3.使用刻度尺是为了 ‎ 方法 实验中运用了 法和 法 六、作图题:‎ ‎1. 完成下列光路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请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七、问答题:‎ ‎1.看清物理课本上的字是由于物理课本上的字发生___ __反射的原因;小明用镜子晃得小红的眼睛睁不开是由于发生了____ _ ___反射的原因,上课用的投影屏幕十分 (“光滑”或 “粗糙”),光射到屏幕上发生 反射,使各个方向的同学都能够看到屏幕上的内容。 ‎ ‎2.水中的鱼为什么看上去比实际深度浅?‎ 答: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 现象造成的,水中鱼反射的光从 中斜射到 中,折射光 线 (填“靠近”或“远离”)法线进入人的眼中。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鱼实际上是鱼的 变 (填“浅”或“深”)了的 像,而实际上鱼的位置比较 (填“浅”或“深”)。‎ 八、科学方法题:‎ ‎1.敲击音叉后,靠近悬挂的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多次弹起,表明发声体在振动,这用到了 法。‎ ‎2. 在真空铃实验中发现抽气时间越长,听到的铃声越小,从而推断如果能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这用到了 法。‎ ‎3. 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时,要保证钢尺的振动幅度相同,这用到了 法。‎ ‎4. 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时,要保证钢尺的振动快慢相同,这用到了 法。‎ ‎5. 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用到了 法。‎ ‎6. 将光的反射分为漫反射和镜面反射,这用到了 法。‎ ‎7. 列表比较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点,这用到了 法。‎ ‎8. 平面镜成像实验中,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用到了 法。‎ ‎9. 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发现未点燃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这用到了 法。‎ ‎10.探究光的反射实验时,硬纸板向前、后折时,看不到反射光线,从而证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这用到了__________法。‎ 九.进一步探究:‎ 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关系式为vt=v0+α(t-t0),其中:vt表示温度为t时的声速,t0为表格中指出的温度,v0表示温度为t0时的声速,α为温度系数。‎ 液体 t0/℃‎ v0/m/s α/m/(s·℃)‎ a b c vt t ‎0‎ 丙酮 水 甘油 水银 酒精 ‎20‎ ‎25‎ ‎20‎ ‎20‎ ‎20‎ ‎1192‎ ‎1500‎ ‎1923‎ ‎1451‎ ‎1180‎ ‎-5.5‎ ‎2.5‎ ‎-1.8‎ ‎-0.46‎ ‎-3.6‎ 可见,水中的声速随温度升高而 。‎ 如图所示,是酒精、水和水银中声速随温度变化图像,其中 表示酒精中声速的规律。‎ 十.归纳式探究:‎ 小明做了如下实验:照图那样,让一束光沿着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此时折射角 入射角,另一部分光线反射回玻璃砖内。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远,而且越来越弱,反射光线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 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 光线。‎ 入射角i ‎0°‎ ‎30°‎ ‎39°‎ ‎39°30′‎ ‎40°‎ ‎50°‎ 折射角r ‎0°‎ ‎51°‎ ‎79°‎ ‎82°‎ ‎90°‎ ‎90‎ ‎45‎ ‎45 90 i/°‎ ‎ ‎ a b r/°‎ ‎0‎ 他把这个发现与小刚进行了交流,最后他们去请教了老师,老师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折射角变成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 他又用水进行了实验,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⑴根据小明和小刚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或“×”)‎ ‎①当光以任何角度从玻璃射到空气中时都能发生全反射( )‎ ‎②当光从空气射到水中时,也会发生全反射 ( )‎ ‎(2) 图像中的图线 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将数据变成图像,运用的是 法。‎ ‎(3)根据上面小明的探究和已学过的知识,请你总结一下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 ‎① ; ② 。‎ 第二讲 透镜及其应用 学案 一、基本概念:‎ ‎1.凸透镜、凹透镜:‎ ‎(1) 、 的透镜叫凸透镜;(2) 、 的透镜叫凹透镜。‎ ‎2.焦距: 到 的距离叫焦距。‎ ‎3.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4.实像和虚像:‎ 区别 概念 能否用光屏承接 倒立与正立 举例 实像 ‎ 会聚成的像 ‎ ‎ 一般为 ‎ ‎ ‎ 虚像 光线的 的交点组成 ‎ ‎ 一般为 ‎ ‎ ‎ ‎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u 像的性质 应用 倒正 大小 虚实 u>2f u =2f ‎ ‎2f >u>f u< f 二、判断题(请说明判断的理由或举反例说明)‎ ‎( )1.凸透镜是很厚的透镜,凹透镜是很薄的透镜 ‎( )2.奶奶戴的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 )3.小明戴的近视镜的镜片中央比边缘厚,这种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 )4.凸透镜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 )5.透镜的光心位于它的主光轴上 ‎( )6.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一个实焦点和虚焦点 ‎( )7.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 )8.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 )9.物体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在胶片上成一个放大的虚像 ‎( )10.投影仪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 ‎( )11.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 )12.投影仪银幕上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 )13.利用放大镜只能看近处物体的虚像 三、单项选择题:‎ ‎(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有会聚作用   B.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C.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一点,叫做焦点 D.凹透镜对任何光都有发散作用 ‎( )2.下列光学元件或生活用品没有用到凸透镜的是:‎ A.照相机 B.老花镜 C.近视镜 D.放大镜 ‎ ‎( )3.下面作图正确的是: ‎ ‎( )4.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物体成虚像的条件是:‎ A.2倍焦距以外 B. 1倍焦距以内 C.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D. 1倍焦距以外 ‎( )5.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可以看到的像是:‎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正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的实像 D. 以上说法均不对 ‎( )6.一个凸透镜焦距为10cm,若用它看邮票上的小字,则邮票到这个凸透镜的距离应是:‎ A. 10cm  B. 10cm至20cm C. 小于10cm  D. 多少都可以 ‎( )7.利用凸透镜使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 A.一定是实像 B.一定是虚像 C.可能是实像,也可能是虚像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 ‎( )8.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移动光屏得到蜡烛缩小的像,则蜡烛位于:‎ A. 2倍焦距之外 B. 1倍焦距以内 C. 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D. 2倍焦距处 ‎( )9.如图所示,物体沿A、B、C、D移动时光屏上成的像会:‎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先变小后边大 D.先变大后变小 ‎ 四、不定项选择题:‎ ‎( )10.下列关于成像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实像 B.山峰在湖面上的“倒影”,其实是它们的虚像 C.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光屏承接到的一定是倒立的像 D.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和虚像均与物体分居在凸透镜的两侧 ‎( )11.小刚经过一节课的实验探究,得出了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实像一般是倒立的 B.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 C.虚像一般是正立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既有放大的,有又缩小的 ‎( )12.物体距离凸透镜20cm处,在光屏上能得到倒立的、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距凸透镜10cm,在光屏上得不到像 B.物体距凸透镜10cm,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 C.物体距凸透镜10cm,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D.物体距凸透镜40cm,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有下列各种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放置器材时,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应依次放置蜡烛、光屏和凸透镜 B.实验前应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直线上 C.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通过移动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都可清晰的观察到烛焰的像 D.当物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时,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倒立、放大的像,因而是实像 五、实验题 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 凸透镜、蜡烛、光具座、刻度尺、 、火柴 实验装置 图像 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实验步骤 ‎1.实验前,在光具座上由左至右依次放置 、 、 ,并调整 、 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 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 ‎2. 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a、b、c、d、e各点,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寻找清晰的像。他发现:蜡烛在 点成像最大,在 点得不到像。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请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验表格 物距u 像的性质 应用 倒正 大小 虚实 u>2f u =2f ‎ ‎2f >u>f u< f 六、作图题:‎ 投影片 像 屏幕 平面镜 七、问答题 ‎(1)教室中的投影仪如图,它由凸透镜、平面镜、光屏 等组成。其中凸透镜是使投影片通过透镜成 、‎ ‎ 的实像。平面镜的主要作用是用来 ,‎ 使像成在屏幕上。屏幕是由 (填“光滑”或“粗糙”)‎ 的材料制成的,光在屏幕上发生 反射,能使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上看到屏幕上所成的像。若想使屏幕上的字变得小些,应将凸透镜向 调(填“上”或“下”),同时将投影仪 屏幕。‎ 八、科学方法题:‎ ‎1.把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用到 法。‎ ‎2.把像分为实像和虚像,用到 法。‎ ‎3.找出实像和虚像的异同点,用到 法。‎ 九:归纳式探究:‎ 小红做了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多次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如下:‎ 实验次数 物距 像距 ‎1‎ ‎20‎ ‎60‎ ‎2‎ ‎30‎ ‎30‎ ‎3‎ ‎40‎ ‎24‎ ‎4‎ ‎60‎ ‎20‎ ‎ ‎ ‎(1)由以上数据可判断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 )小红通过观察这四组数据,得到凸透镜的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式可能是: ‎ A. B.C. D.‎ ‎(3)小红换用焦距的凸透镜做上述实验,当把物体放在距透镜60cm处,当光屏上得到 最清晰的像时。光屏距凸透镜 cm。‎ 第三讲 物态变化 学案 一、基本概念:‎ ‎1.温度:‎ ‎(1)概念:物体的 叫做温度。(2)温度的单位: (3)温度的测量工具: ‎ ‎①工作原理: 。‎ ‎②正确使用方法:‎ a.首先注意观察温度计的 ,认清它的 ;‎ b.温度计的玻璃泡 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者容器壁;‎ 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 d.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 。‎ ‎2.常见的晶体、非晶体:‎ ‎(1) 、 、 、 等是常见的晶体;‎ ‎(2) 、 、 、 是常见的非晶体。‎ ‎3.熔化:‎ ‎(1) 叫做熔化。熔化是一个 过程。‎ ‎(2)熔点: 叫熔点。‎ ‎(3)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异同点:‎ 固体 相同点 不同点 温度是否升高 有无熔点 晶体 非晶体 ‎4.凝固:(1) 叫做凝固。凝固是一个 过程。‎ ‎5.对同一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是 。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 。‎ ‎6.汽化:(1) 叫做汽化。汽化是一个 。‎ ‎(2)沸腾:‎ ‎①定义: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 汽化现象。‎ ‎②特点:在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热量, ,有沸点。‎ ‎③沸点: 叫做沸点。‎ ‎④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 。‎ ‎(3)蒸发:‎ ‎①定义:在 都能发生的、只在液体 上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 。‎ ‎③蒸发致冷:液体在蒸发过程中 ,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 。‎ ‎(4)汽化的两种方式—— 和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地点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相同点 ‎6.液化:(1) 叫做液化。液化是一个 过程。‎ ‎(2)液化的两种方法: 、 ( )。‎ ‎7.升华: 叫做升华。升华是一个 过程。‎ ‎8.凝华: 叫做凝华。凝华是一个 过程。‎ 二、判断题:(请说明判断的理由或举反例说明)‎ ‎(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 )2.沸水的温度是100℃‎ ‎( )3.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后,马上就可以读数( )4.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平行 ‎( )5.实验室温度计可以测量任何物体的温度 ( )6.玻璃,冰,萘和海波都是晶体 ‎( )7.蜡、沥青、松香、金属都是常见的非晶体( )8.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 )9.冰的熔点是0℃,则在0℃时它一定熔化 ( )10.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 ‎( )11.非晶体熔液凝固时放热,温度降低 ( )1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汽化 ‎( )13.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 )14.水沸腾时的温度一定高于不沸腾时的温度 ‎( )15.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沸腾 ‎( )16.液体只要达到沸点就一定会沸腾 ( )17.水达到98℃也可能沸腾 ‎( )18.液体蒸发可以发生在任何温度下 ( )19. 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 )20.夏天使用电风扇可以使人感觉凉爽,是因为电风扇可以让气温降低 ‎( )21.液化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 )22.烧开水时,壶嘴冒 “白气”,是汽化现象 ‎( )23.液化只能靠降低温度这种途径才能实现 ( )24.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 )25.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 )26.用久的灯丝会变细,是发生了升华现象 ‎( )27.物质升华需要吸收热量,物质凝华需要放出热量 ‎( )28.雾、露、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 )29.熔化、液化、升华都是吸热过程 ( )30.用久的灯泡壁会变黑,是发生了升华现象 三、单选题:‎ ‎( )1.关于物体冷热程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 B.不可以根据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C.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需要使用温度计D.0℃的冰要和0℃的水冷热程度不一样。‎ ‎( ) 2.下列各图中,属于晶体熔液凝固的图象是 ‎( )3.下面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初冬早晨草叶上的白霜 B.冬天,戴眼睛的人刚从室内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 ‎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球变小了        D.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出汗”了 ‎( )4.小刚喝热水时,为了使水不烫嘴,他向水面吹气,就能使水凉的更快,这是因为: ‎ ‎ A.向水面吹气,吹的是二氧化碳气体,它有制冷作用。 B.向水面吹气,可以把高温吹走。‎ ‎ C.吹的气比水的温度低,能吸收水的热量。 D.向水面吹气能加速蒸发,蒸发时吸收热量使水温降低 ‎ ‎( )5.在敞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 A. 逐渐升高 B. 不变 C. 逐渐降低 D. 忽高忽低 ‎( )6.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快中,用酒精灯对烧杯 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快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 )7.在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全是吸热的是 ‎ A.熔化、液化、汽化 B.液化、汽化、升华 C.升华、汽化、熔化 D.凝固、液化、凝华 ‎( )8.某同学在松花江畔观察到的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 ‎ ‎ A.早春江面上皑皑冰雪的消融 B.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 ‎ C.深秋江边上晶莹冰凌的生成 D.初冬江岸上美丽雾松的出现 ‎( )9.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 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④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霜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四、不定项选择:‎ ‎10.关于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 B.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C.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11.下列知识结构中,正确的是 A.‎ 声音的特性 有关因素 B.‎ 不同点 蒸发 沸腾 音调 频率 发生地点 液体表面 液体内部 响度 振幅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均可发生 只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剧烈程度 平和 剧烈 ‎ ‎ C.‎ 熔液 不同点 D.‎ 固体 不同点 相同点 温度是否下降 有无 凝固点 温度是 否升高 有无 熔点 晶体 保持不变 有 晶体 保持不变 有 吸热 非晶体 降低 无 非晶体 升高 无 吸热 t时/min t温/℃‎ ‎100‎ ‎90‎ ‎0‎ ‎1‎ ‎2‎ ‎3‎ ‎4‎ ‎5‎ ‎6‎ ‎12.如图是“水的沸腾”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时=4min时,水开始沸腾 B.在t时=4min到t时=6min的过程中,水不吸热 ‎ ‎0 5 10 15 t时/min ‎40‎ ‎30‎ ‎50‎ t温/℃‎ A C B E F D G ‎20‎ ‎60‎ C.在t时=6min后继续加热,水温仍是100℃‎ D.在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0℃ ‎ ‎13.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时间/min ‎90‎ ‎80‎ ‎70‎ ‎60‎ 温度/℃‎ A B C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时间/min ‎90‎ ‎80‎ ‎70‎ ‎60‎ 温度/℃‎ A B C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时间/min ‎90‎ ‎80‎ ‎70‎ ‎60‎ 温度/℃‎ A B C 五、实验题:液体沸腾实验:‎ 六、问答题:‎ ‎1.在手背上涂上酒精,感觉很凉,这是因为酒精蒸发 ,使手变凉,说明蒸发吸热致冷。‎ ‎2.夏天,当我们从游泳池上来后,风一吹感到很凉爽,这是因为风一吹,加快了 ,从而加快了身上水的______,而水蒸发时要 ,所以感到凉爽。‎ ‎3.烈日下狗尽量伸长舌头降温,这是为什么?‎ 答:狗尽量伸长舌头,可以 舌头上汗水的表面积,快速喘气可以 汗水表面的空气流速,这些都可以 汗水蒸发,蒸发 热量,让狗感觉凉快。‎ ‎4.为什么晒衣服时,要将衣服展开并放在通风向阳处?‎ 答:将衣服晾在向阳处是为了    液体的温度;展开晾晒是为了   液体的表面积;放在通风处是为了     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这些做法都可以加快液体的    ,使衣服干得快。‎ ‎5.夏天,为什么扇扇子感到凉快?‎ 答:因为扇扇子加快了液体表面的 ,使液体的蒸发 (选填“加快”或“减慢”),而蒸发是个 过程(选填“吸热”或“放热”),所以感到凉快。‎ 七、科学方法题:‎ ‎1.液体的热胀冷缩利用普通的玻璃管不容易观察到,我们将玻璃管做的很细,便于读数,用到 法。‎ ‎2.根据不同的固体熔化的特点,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用到 法。‎ ‎3.把物态变化分为熔化、凝固、汽化等6种,用到 法。‎ ‎4.通过加热时间越长证明物体吸收热量越多,用到 法。‎ ‎5.由熔化过程想象凝固过程,用到 法。‎ ‎6.比较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的异同点,用到 法。‎ ‎7.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可以用表格、图像、文字叙述等方法表示,用到 法。‎ ‎8.水的沸腾规律可以通过图像、表格、文字叙述等方式表示,用到 法 ‎9.液体的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用到 法。‎ ‎10.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用到 法。‎ ‎11.研究蒸发快慢因素时为了研究温度的影响,让空气流速和表面积相同,用到 法。‎ ‎12.由汽化吸热想到了液化放热,用到 法。‎ ‎13.有升华吸热想到凝华放热,用到 法。‎ ‎14.由加快蒸发的方法想到了减慢蒸发的方法,用到 法。‎ 八、演绎式探究:‎ 物体因温度改变而发生的膨胀现象叫“热膨胀”。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大多数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增大,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由于固体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变化不太大时,在某一方向长度的改变量称为“固体的线膨胀”。例如,一细金属棒受热而伸长。在物理上,单位长度的某种固体,温度每升高‎1℃‎时,其长度的变化量叫做这种固体的“线胀系数”,用α表示。‎ 材料 ‎ 线胀系数( )‎ 铁 ‎1.2×10-5‎ 铜 ‎1.7×10-5‎ 铝 ‎2.38×10-5‎ 花岗岩 ‎3.9×10-5‎ 石英岩 ‎ 5.3×10-5‎ 砂 岩 ‎ 5.4×10-5‎ ‎(1)请你写出线胀系数的表达式:α = ‎ ‎(2)右面是一些材料的线胀系数,请在括号中填上它的单位。‎ ‎(3)在相同的情况下,金属一般比岩石的线胀系数 。‎ ‎(4)有一根铜棒在‎0℃‎的室外长度为‎5‎‎0cm ,则将它拿到 室温为‎20℃‎的教室中,它的长度将为 。‎ 升高 升高 第四讲 热和能 学案 一、基本概念:‎ 1. 固、液、气态分子特性及外在特征:‎ 物态 分子特性 外在特性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有无一定形状 有无一定体积 固态 液态 气态 ‎2.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 、 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和 。‎ ‎3.热运动:‎ ‎(1)概念:分子的运动跟 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热运动越剧烈。‎ ‎4.扩散现象:‎ ‎(1)定义: 的物质在 时, 的现象,叫做扩散。‎ ‎(2)扩散发生的范围: 、 、 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5.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 ,其热运动的 和分子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 。‎ ‎(3)对同一个物体,温度 ,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它的内能 。‎ ‎6.热传递:‎ ‎(1)概念:使温度 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 ,高温物体温度 。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2)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 ,低温物体内能 。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从高温物体 到低温物体。‎ ‎(3)热量:用字母 表示。①定义:在热传递的过程中, 叫做热量。②单位: 。‎ ‎7.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和 。‎ ‎(1)做功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 ;物体 ,内能减少。这一过程是 和 相互 的过程。‎ ‎(2)热传递改变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 ; 热量,内能减少。这一过程是内能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8.比热容:用字母 表示。‎ ‎(1)物理意义:表示物质 的物理量。‎ ‎(2)定义:‎ ‎① 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 与它的 和 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② 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所吸收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或: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3)单位: 。‎ ‎(4)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不同的物质比热容 。‎ ‎(5)水的比热容比较大:c水= 。‎ ‎9.热量计算公式: 。(1)吸热公式:Q 吸= 。(2)放热公式:Q 放= 。‎ ‎10.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 ,也不会凭空 ,它只会从一种形式 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 到其它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 保持不变。这就是著名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二、判断题:(请说明判断的理由或举反例说明)‎ ‎( )1.分子间有时只有引力 ( )2.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中 ‎( )3.扩散现象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 )4.高温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 )5.物体内部一个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 ‎( )6.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的总和叫做内能 ‎( )7.冰冷的冰块没有内能 ( )8.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 )9.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也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 )10.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把温度传给低温物体 ‎( )11.热传递的发生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 )12.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 )13. 热量就是热传递过程中高、低温物体内能的变化量 ‎( )14.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 )15.热量就是热能 ‎( )16.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吸热 ( )17.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 )18.做功和热传递对于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19.做功改变内能实质上是发生了内能的转移 ‎( )20.甲正在向乙传热,则乙的温度比甲高 ( )21.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少 ‎( )22.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热能力的物理量( )23.1kg水,温度降低1℃时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 )24.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是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 ‎( )25.一滴水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小 ( )26.物体吸热越多,其比热容越大 ‎( )27.学习比热容的概念时,对照学过的密度,用了比较法 ‎( )28.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 )29.某种物质的比热容与其质量,吸放的热量,以及温度的变化都有关系 ‎ ‎( )30.在发生能的转化或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可能增加 三、单选题:‎ ‎( )1.下列事例中,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会变黑 B.汽车驶过后,公路上扬起灰尘 C.将泥沙放入水中,水变浑浊了 D.扫地时,尘土飞扬 ‎( )2.下列有关扩散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扩散现象只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 C.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一种外在表现 D.扩散现象发生的快慢与物质状态、温度等有关 ‎( )3.下列例子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钻木取火 B.电钻打孔时,钻头会发热 C.用酒精灯给水加热 D.水蒸气将壶盖顶起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能量,温度一定升高 B.温度相等的两物体,他们内能一定是相等的 C.物体温度升高,它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 )5.甲、乙比热容之比为1:3,质量之比为4:1,若它们升高相同温度,则甲、乙吸热之比为 A. 1:3 B. 4:1 C. 4:3 D. 3:4‎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桶水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B.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其比热容越大 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ºC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ºC吸收的热量相等。‎ D.吸收相同的热量,砂石升高的温度一定比水升高的温度大。‎ ‎( )7.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热量转化的是 A .用砂轮磨刀,有火星迸出 B. 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不断地跳动 C. 地球以外石块,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 D.人用热水袋取暖 ‎( )8.棉线一拉就断,而铜丝却不容易拉断,这是因为:‎ A.棉线的分子间没有引力,而铜丝的分子间有引力 ‎ B.棉线的分子间有斥力,而铜丝的分子间没有斥力 C.棉线分子间的斥力比引力大,而铜丝的分子间的引力比斥力大 D.棉线、铜丝的分子间都有引力,只是铜丝分子间的引力比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大 ‎( )9.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 D. 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四、不定项选择:‎ ‎( )10.下列事例中,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搓手感到暖和 B.冬天晒太阳感到暖和 C.锯木头时,锯条会发烫 D.烧红的铁块温度逐渐降低 ‎(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大了,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小 C.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吸热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 )12.某同学从下表提供的信息中,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效果比较好 ‎ B.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 ‎ C.同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可能不同 D.质量相等的铜和铅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吸收的热量多 ‎( )13.关于比热容的概念,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同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该物质的比热容 B.物质的质量越大,其比热容也越大 C.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 D.煤油的比热容是2.1×103J/(Kg.℃),其含义为:质量为1kg煤油,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2.1×103J 五、问答题:‎ ‎1.腌咸鸡蛋时,很长时间才能变咸,而煮茶蛋时鸡蛋很快就变咸了,为什么? ‎ 答:腌咸鸡蛋时,由于温度较 ,分子热运动较 ,所以要很长时间鸡蛋才能变咸,而煮茶蛋时,由于温度较 ,分子热运动较 ,所以鸡蛋很快就变咸了。‎ ‎2.冬天,我们经常用暖手炉取暖,或两手互搓取暖,前者是 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后者是 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两种做法都可以使手变暖,其效果相同。‎ ‎3.夏天突然打开汽水瓶时,可以看到瓶口冒“白气”, 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当突然打开瓶盖时,瓶内气体迅速膨胀,对外_______,内能________,温度______,瓶口附近的水蒸气遇冷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成大量的小水滴,这就是看到的白气。‎ ‎4.北方的农村在早春时,傍晚向田里灌水,早晨又把水放掉?这是为什么?答:傍晚向田里灌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 ,温度 (填“容易”或“不容易”)改变,在晚上气温降低时,田里的温度不致降得太低,不会把秧苗东坏;而早晨又把水放掉,这是因为砂石的比热容较 ,温度 改变,在白天气温升高时,田里的温度迅速升高,有利于秧苗生长。 ‎ ‎5.为什么沿海地区气温变化不像内陆显著? ‎ 答:因为水的比热容较 。水和干泥土相比,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 ‎,由公式 ,可知,水的温度变化比干泥土 。因此,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内陆地区的夏季比沿海地区 ,冬季比沿海地区 ,在一天之内温度变化较 。‎ ‎6.为什么汽车的发动机用冷水做致冷剂。‎ 答: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 ,当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一定时,由公式 可知,水吸收的热量较 ,所以发动机用冷水做致冷剂。‎ 六、实验题:比热容概念的建构:‎ 器材 铁架台、水、煤油、两个相同的烧杯和酒精灯、 ‎ 装置 过程 步骤 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 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为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我们可以给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它们各自升高的温度,升高温度多的物质吸热能力 ;也可以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观察加热时间,加热时间长的物质吸收热量 ,吸热能力 。‎ 表格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水的温度(℃)‎ ‎20‎ ‎21‎ ‎22‎ ‎23‎ ‎24‎ ‎25‎ ‎26‎ 煤油温度(℃)‎ ‎20‎ ‎22‎ ‎24‎ ‎26‎ ‎28‎ ‎30‎ ‎32‎ 现象 及 结论 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出,给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 升高的温度高,‎ ‎ 吸热能力强。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需要加热的时间长, 吸热能力强。物质的吸热能力,用 来表示。‎ ‎ 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时吸收的热量叫该物质的比热容。‎ 七、科学方法题:‎ ‎1.通过扩散现象认识到分子的热运动,这用到了 法。‎ ‎2.把分子比作学生,这用到了 法。‎ ‎3.把分子比作小球,这用到了 法。‎ ‎4.找出固、液、气体分子特性的异同点,这用到了 法。‎ ‎5.用弹簧连接两个小球,研究分子间作用力,这用到了 法。 ‎ ‎6.改变内能的方法包括做功和热传递,这用到了 法。‎ ‎7.有增大内能的方法想到减小内能的方法,这用到了 法。‎ ‎8.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效果相同,这用到了 法。‎ ‎9.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时,要保证两种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这用到 法。 ‎ ‎10.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写出其定义式,这用到了 法。‎ 八、计算 ‎1.、 2㎏水温度从20ºC升高到70ºC。吸收了多少热量?‎ ‎2、质量为2kg的某种物质吸收了4.2×104J的热量,温度升高了20ºC,则它的比热容为多少? ‎ 九、演绎式探究:‎ 不同物质的热膨胀程度不同,这可以用体膨系数β来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体积的变化叫做这种物质的体膨系数。‎ ‎(1) 如果ΔV表示体积变化量, V表示体积,Δt表示温度变化量,则体膨系数β的数学表达式β= ; ‎ ‎(2)一个玻璃烧瓶,容积为‎200cm3,刚好装满‎30℃‎的水银。问:当该系统的温度升高到‎100℃‎时,问水银的体积变化了多少?(水银的体膨系数是18×10‎-5℃‎-1)‎ 第五讲 质量和密度 学案 一、基本概念:‎ ‎1.质量:‎ ‎(1)定义: 叫做质量。用字母 表示。‎ ‎(2)国际主单位: 。1t= kg 1g= kg ‎ ‎(3)物体的质量不随 、 、 和 而改变,是物体本身的一种 性。‎ ‎2.天平(托盘天平):‎ ‎(1)天平的用途:测量物体的 。‎ ‎(2)使用方法:‎ ‎①把天平放在 上,把游码放在标尺 端的 处;‎ ‎②调节 ,使指针指在 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把被测物体放在 盘里,用 向 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 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 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3)注意事项:‎ ‎①左边放 ,右边放 ; ‎ ‎②取用砝码用 ; ‎ ‎③不要超过天平的 ;‎ ‎④测量液体、潮湿物体或化学药品时, 直接放在托盘上。(填“能”或“不能”)‎ ‎3.量筒:‎ ‎(1)量筒的用途:测量物体的 。 ‎ ‎(2)刻度单位是mL(毫升)或 。‎ ‎(3)注意:在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液面是凹形的,视线应该与凹形液面的 相平。‎ ‎4.密度:‎ ‎(1)物理意义: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 ,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 性,物理学中用 来表示。‎ ‎(2)定义:‎ ‎①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 与它的 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②某种物质 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定义式: 。‎ ‎(4)国际主单位: 。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 1 g/cm3= kg/m3。‎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 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 。‎ ‎(6)水的密度: 。其含义是: 。‎ ‎(7)密度的测量:‎ ‎1)固体密度测量步骤:‎ ‎① ② ③ ④ ⑤ ‎ ‎2)液体密度测量步骤:‎ ‎① ② ③ ④ ⑤ ‎ 二、单选题:‎ ‎( ) 1、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因为铝比铁轻, 所以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 C.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 )2、对于密度公式ρ = m/ V,理解错误的是 A.同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是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无关。 D.同种物质的密度ρ与质量m成正比,与体积V成反比 ‎( ) 3、一杯水喝掉一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B.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D.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 ) 4、一只杯子能够装下1kg的水,则这个杯子一定能装下1kg(ρ水银> ρ水> ρ植物油> ρ煤油> ρ汽油)‎ A.水银 B.煤油 C.植物油 D.汽油 ‎( )5.两物块的质量之比为3:1,体积之比为2:1,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A.2︰3 B.3︰2 C.1︰6 D.6︰1‎ ‎( ) 6、质量相同的实心铜、铁、铝块,体积最大的是(ρ铜> ρ铁> ρ铝)‎ A.铜块 B.铁块 C.铝块 D.不一定 ‎( )7、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铜、铁、铝块分别放入相同杯子盛放的水中,杯子中的液面高度完全相同,则原来盛水最多的杯子中盛放的是 A.铜块 B.铁块 C.铝块 D.不一定 ‎( ) 8、4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成有相同质量的水银、水、酒精、汽油,其中盛放水银的是 ‎(ρ水银> ρ水> ρ酒精> ρ汽油)‎ ‎( )9.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天平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线或在中线两侧摆动幅度相等,认为天平横梁已平衡 B.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等示数稳定后取出来马上读数 C.使用量筒测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底部相平 D.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应紧贴被测长度 三、不定项选择:‎ O V c m b a ‎( )1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m-V实验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图中三种物质的密度关系是:ρa >ρb >ρc ‎ D.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 ‎( )11.小雨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时,具体测量步骤为:①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②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总质量;③算出烧杯中液体的质量;④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测出其体积;⑤利用公式算出液体的密度。测量结果将 A.偏小 B.偏大 C.相同 D.无法判断 ‎( )12.下表是几种物质的密度,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物质 酒精 水银 铝 铁 冰 水 密度/g/ cm3‎ ‎0.8‎ ‎13.6‎ ‎2.7‎ ‎7.9‎ ‎0.9‎ ‎1.0‎ A. 固体的密度都大于液体的密度 B. 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密度不同 C.2 cm3酒精的质量是1.6g D.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 ‎( )13. 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冰冻矿泉水完全熔化后,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B. 牛奶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所以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也变小 C.用已被磨损的砝码来称物体的质量,其测量结果将偏大 ‎ D.‎1kg棉花和‎1kg铁块的质量相等 四、实验题 ‎1.密度概念的建构:‎ 表格 实验 次数 物体 m/g V/cm3‎ ‎/(g/cm3)‎ ‎1‎ 铝块1‎ ‎27‎ ‎10‎ ‎2.7‎ ‎2‎ 铝块2‎ ‎54‎ ‎20‎ ‎2.7‎ ‎3‎ 铝块3‎ ‎81‎ ‎30‎ ‎2.7‎ ‎4‎ 松木1‎ ‎10‎ ‎20‎ ‎0.5‎ 请用特殊点法画出松木块的m—V图像 ‎ 结论 比较发现:同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 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由此我们引入了 的概念。 ‎ ‎2.测量固体的密度:‎ 器材 天平、量筒 、石块、水、细线 原理 ‎ 。固体的密度无法直接测得,用天平和量筒来间接测量,这用到了 法。‎ 方法 步骤 装置 A.石块的体积V= ;‎ B.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石块的密度 C.把石头用线拴好浸没到水中,记下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D.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1‎ 请将以上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序: ‎ 请在图中画出量筒中石块的受力示意图 表格 根据上图数据完成表格 石块的质量 m/g 水的体积 V1/cm3‎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 V2/cm3‎ 石块的体积 V/cm3‎ 石块的密度 ρ/kgm-3‎ ‎3.测量液体的密度:‎ 实验 步骤 A.测量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m1 ‎ B.测量烧杯与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C.用ρ=m/V求出液体密度 D.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 ‎ E.用m1-m2=m求出量筒中液体的 质量 数据 表格 小青测量液体密度时,经历了以上几步,请排序 ‎ 把天平和量筒一起配合使用,从而测量出液体的密度,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法。‎ 烧杯和液体总质量(m1/g)‎ 烧杯和剩余液体 质量(m2/g)‎ 量筒中的液体 质量(m/g)‎ 量筒中的液体 体积(v/cm3)‎ 液体的密度 ‎(ρ/kg/m3)‎ ‎66.6‎ 五、科学方法题:‎ ‎1.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出物质的密度,用到了 法 ‎2.物质的密度可用图像、文字、公式表示,用到了 法 六、计算 ‎1、一件工艺品, 密度为12.5×103 kg/m3, 其质量为50kg, 求它的体积多大? ‎ ‎2、矿泉水瓶中盛有600ml水,求这些水的质量? ‎ ‎3、1 m3的冰化成水,体积变为多大? (ρ冰=0.9×103 kg/m3)‎ 七、演绎式探究:‎ ‎1.在如图所示的流管中,在两点A、B处流管的截面积分别为S1、S2,管中液体的流速分别为v1 、v2,假如液体不能被压缩,则在一段时间△t内通过截面S1的液体的体积等于通过截面S2的液体的体积。‎ ‎(1)请推导出S1、S2 、v1 、v2的关系式 ‎(2)已知黄河洪汛时的体积流量为‎22000 m3‎/s,甲、乙两处河道橫截面积之比为3:1,甲处橫截面积为‎3000m2‎,则流经乙处的流速是多少?(体积流量的定义为在单位时间内流过管内某一横截面的流体体积,用QV表示)‎ ‎2.测量洪水的流量大小时,常用体积流量来表示,体积流量的定义为液体每秒流过某一横截面的体积,若用QV表示体积流量,则体积流量的公式为QV=V/t,其国际单位为m3/s。在测量液体的质量时,我们也常用质量流量Qm来表示.‎ ‎(1)请你写出质量流量的定义、公式和国际单位定义: 。‎ 公式: 国际单位: 。‎ ‎(2)已知含有泥沙的河水密度为ρ,河水流速为v,河水横截面积为S,则河水的质量流量为 Qm = ‎ 八.问题解决——测量石块的密度:‎ 只给你一架已经调好的天平(没有砝码且游码已经锈住)、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足量的水、和一只滴管(每滴一滴水的体积都相同)。请你想办法测量一形状不规则石块的密度。‎ ‎(1)请你推导出测量石块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2)说明测量步骤。(配图说明,图画在方框中)‎ 第六讲 力 学案 一、基本概念:‎ ‎1.力:‎ ‎(1)定义:力是 。用字母 表示。‎ ‎(2)力的作用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3)注意:‎ ‎①一个力的存在,必须同时有 个物体,即 物体、 物体。‎ ‎②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 有力的作用。(填“可以”或“不可以”)‎ ‎(4)力的单位: 。‎ ‎(5)力的三要素:力的 、 、 。‎ ‎(6)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 ‎2.弹力:常用字母 表示。‎ ‎(1)弹性形变:物体受力会发生 ,不受力时又能 ,这样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2)弹力:‎ ‎①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 。‎ ‎②产生条件:两个物体 、 。‎ ‎(3)弹簧测力计:‎ ‎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与 成正比。‎ ‎②使用:注意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 。‎ ‎ 3.重力:用字母 表示。‎ ‎(1)定义:由于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方向: 。‎ ‎(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 上。‎ ‎(4)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比。关系式: ,其中g = 。‎ ‎4.(滑动)摩擦力:用字母 表示。‎ ‎(1)(滑动)摩擦力:‎ ‎①定义:两个 并 的物体,当它们做 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 的力,这种力就是 。‎ ‎②产生条件:两个物体 并且接触面间有 、接触面 、有 运动。‎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 的方向相反。‎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①在接触面 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 ;‎ ‎②在 一定时,接触面越 ,摩擦力越大。‎ ‎(4)两种摩擦的比较: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 得多。‎ ‎(5)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摩擦 方 法 增大摩擦 增大压力 使接触面粗糙 变滚动为滑动 缠绕 减小摩擦 减小压力 使接触面光滑 变滑动为滚动 使接触面分离 对于以上每种方法,请各举一例:‎ 二、判断题:(请说明判断的理由或举反例说明)‎ ‎1. ( )单独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 ‎2. ( )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可能产生力。‎ ‎3. (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使物体运动。‎ ‎4. ( )产生弹力条件:一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二是物体要发生形变。‎ ‎5. ( )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6. ( )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7. ( )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8. (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它们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9. ( )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它们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10.( )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11.(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12.( )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13.( )给机器点润滑油是用使接触面光滑的方法减小摩擦力。‎ ‎14.(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三、单选题:‎ ‎( )1.用大约1N的力能拿起的物体可能是:‎ A.一桶水 B. 一个橘子 C. 一张课桌 D. 一根长铁棒 ‎ ‎( )2.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变形;②撑杆跳高运动员将杆压弯;③行驶的汽车慢慢地停下来;④风把地面上的尘土吹得漫天飞舞。以上属于物体受力形变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 )3.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测的力不能超出弹簧秤测量范围 B、使用前轻轻拉动挂钩,防止指针与刻度盘摩擦 C、读数时,视线应穿过指针与刻度盘垂直 D、使用弹簧测力计必须在竖直方向使用 ‎ ‎( )4.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出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 )5.跳高运动员腾空后,不计空气阻力,他受到的力是 A、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 B、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 C、重力 D、向上跳的力和重力 ‎( )6. 在打开扭的很紧的螺纹瓶盖时,人们常常在瓶盖上垫上毛巾,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为了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B.为了增大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 C.为了变滚动为滑动增大摩擦 D.为了分离接触面增大摩擦 ‎(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缝衣针表面光滑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B.骑自行车刹车用力捏闸,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C.鞋底上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D.用铅笔写字,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 )8.下列现象中式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的是 A. 给机器加入润滑油 B.刀面、犁表面保持光滑 C.从箱内取出部分物体后推起来感到轻松 D.滚珠轴承 ‎ ‎( )9. 下列措施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鞋底有花纹B.往自行车轴承上加润滑油C.雪后,车轮上绕有防滑铁链D.张紧皮带传动的皮带四、不定项选择:‎ ‎(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单独一个物体存在时,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 B.马拉车时,车前进了,说明马对车施加了力;马没有后退,说明车对马没有施加力 C.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 D.一个力存在时,一定同时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 ‎( )11.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 B、保持缝衣针表面光滑可以减少接触面粗糙程度减少摩擦力 C、推动重物时在物体底部加圆木是变滚动为滑动,减少摩擦力 D、给机器加入润滑油可以使接触面光滑,减少摩擦力 ‎( )12.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示数等于摩擦力。B、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D、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五、实验题:.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器材 木块、毛巾、棉布、木板、砝码、 ‎ 实验名称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步骤 ‎1.在水平桌面上铺长木板;‎ ‎2.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长木板上做_____ __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在木块上加钩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______ ,再做两次实验,并记下数据;‎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在水平桌面上铺上木板,‎ ‎2.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___ ___ 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将棉布铺在木板上,重复上述实验;‎ ‎4.将________铺在木板上,重复上述实验;‎ ‎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表格 现象 实验次数 ‎1‎ ‎2‎ ‎3‎ 压力/N ‎5‎ ‎10‎ ‎15‎ 拉力/N ‎1‎ ‎2‎ ‎3‎ 实验次数 ‎1‎ ‎2‎ ‎3‎ 接触面 木板 棉布 毛巾 拉力/N ‎1‎ ‎1.5‎ ‎2‎ 结论 在 一定时, 越大,则滑动摩擦力越大 在 一定时,接触面越 ,滑动摩擦力越大 物理方法 根据________的原理,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 大小。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 六、作图题:‎ ‎1.如图,物体沿斜面自由匀速下滑,请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2.如图,物体在斜面上静止,请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3.请在图中画出汽车匀速上坡时所受力的示意图。‎ ‎4.请在图中画出汽车匀速开下坡时所受力的示意图。‎ ‎5.物体以某一初速度自由冲上一斜面,请画出该物体冲上斜面时的受力的示意图 七、问答题:‎ ‎1.划船时,船桨给水一个向 的力,由于 ,水给船桨一个向 的力,所以船往前开。‎ ‎2.①下雪天往往要在马路上撒沙子,这是用 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在利用皮带传动时要张紧皮带这是利用 的方法来增大摩擦。汽车刹车是用 的方法来增大摩擦。‎ ‎ ②自行车轮胎上刻有花纹,这是利用 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刹车时用力捏车闸,这是利用 的方法来增大摩擦。此时车轮不转,而是由 变为 ,可以进一步使摩擦力变 ,最终使车停止前进。刹车后,自行车仍能前行的原因是 。 当自行车的车轮转动不灵活时,可以适当添加润滑油,这是利用 的方法来 摩擦。‎ 八、科学方法题:‎ ‎1.用力捏盛水的瓶子,发现其中插着的细管中液面上升了,知道瓶子发生了形变,用到了 法。‎ ‎2.通过力的示意图描述力的三要素,用到了 法。‎ ‎3.通过重垂线知道重力的方向,叫 法。‎ ‎4.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通过定义,公式和图像等多种方式表达,用到了 法。‎ ‎5.研究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用到了 法。‎ ‎6.摩擦分为静摩擦和动摩擦两种,用到了 法。‎ ‎7.由增大摩擦方式想到了减小摩擦的方式,用到了 法。‎ 九、计算题:‎ ‎1.质量为200g的木块,其重力多大?‎ ‎2.一个铁块体积为0.02m3,受到的重力是多少N(ρ铁=7.9×103kg/m3 )‎ ‎3.一个体积为0.02m3的物块,受到了300N的重力,这个物块的密度是多少 十、演绎式探究:‎ M m F心 v ‎(1)牛顿认为,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引力大小F引= k ,其中m1、m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k=6.67×10‎-11m3‎/(kg·s2)。可见,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增大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将变 。‎ 当我们用线绳拴着一个小球使它以手为圆心转动时,绳子对小球有一个 向圆心拉的力,这个力叫做向心力。这是小球得以绕圆心做圆周运动的条件。‎ 宇宙中的星体也是如此:子星绕母星(卫星绕行星、行星绕恒星)的运动 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如图),子星受到一个恒定的指向圆心(母星)‎ 的向心力,向心力的大小F心= m ,其中m为子星质量,v为子星绕母星匀速 运动的速度,r为运动半径(也即两星之间的距离)。并且,向心力的大小等于母星对它的引力F引。‎ ‎(2)已知月球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为T,地月之间的距离为r,请推导出地球质量M的数学表达式。‎ ‎(3)已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1.5×‎1011m,一年为3.2×107s,则太阳的质量为 kg。‎ 十一、问题解决题:‎ 叶子姐姐买了一瓶饮料,她想知道饮料的密度。但身边只有一根弹簧、一个小桶(上粗下细)、一把刻度尺、水。已知:弹簧受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请你帮她测出这种饮料的密度。要求:‎ ‎(1)推导出测量饮料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2)说明测量的步骤。‎ ‎(以上配图说明,请将图画在方框内)‎ 第七讲 运动和力 学案 一、基本概念:‎ ‎1.长度的主单位: ,其他还有: 、 、 、 、 、 ;‎ 换算关系:‎1km= m,1dm= m,1cm= m,1mm= m, 1μm= m,1nm= m。‎ ‎2.时间的主单位: ,其他还有: 、 。换算关系:1min= s ,1h= s。‎ ‎3.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 叫做机械运动。‎ ‎(2)分类: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以分为 、 。‎ ‎4.参照物:‎ ‎(1)概念: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 。‎ ‎(2)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应该根据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参照物选择的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 。通常研究问题时,往往选择 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5.速度:用字母 表示。‎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2)定义:‎ ‎① 和 的比值叫做速度。‎ ‎②运动物体在 内通过的 叫做速度。‎ ‎(3)公式: 。‎ ‎(4)单位: 。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1m/s= km/h ‎6.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 且 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7.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来 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测量方法:物体运动的 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 的比值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8.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在 时,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定律。‎ ‎9.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 的性质叫做惯性。‎ ‎(2) 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 性。‎ ‎10.二力平衡:‎ ‎(1)概念:物体受到 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 状态或 ‎ 状态,则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 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 、方向 ,并且在 ,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 注意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11.运动和力的关系:‎ 受力情况 速度大小和方向 运动形式 运动状态 不受力 都不变 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不变 受力 受平衡力 受非平衡力 至少一个变化 变速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 改变 二、判断题:(请说明判断的理由或举反例说明)‎ ‎1. ( )参照物选择的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一定不同。‎ ‎2. (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远,则速度越大。‎ ‎3. ( )物体运动的越快,则速度越大。‎ ‎4. ( )由公式v =s/ t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所用时间成反比。‎ ‎5. ( )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则运动时间越长的,速度越大。‎ ‎6. ( )物体运动时间相同,则通过的路程越长的,速度越大。‎ ‎7. ( )平均速度可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 ‎8. ( )物体受力才会运动,力撤掉后,物体会慢慢停下来。‎ ‎9. (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0.(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且运动速度越快,惯性越大。‎ ‎11.( )不受力的物体没有惯性。‎ ‎12.(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13.( )若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14.( )物体受平衡力时的运动状态和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都是不变的。‎ ‎15.( )物体受不平衡力时,一定不会静止,也一定不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单选题:‎ ‎( )1.下列刻度尺的使用方法错误的是 A.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B.刻度尺的零刻线一旦磨损就不能使用 C.使用时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紧贴被测长度 D.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 )2.关于误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误差就是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 B.选用准确度高的刻度尺认真测量时仍有误差 C.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减小误差 ‎ ‎( )3.受油机和大型加油机在空中以同样的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相对于加油机来说,受油机是静止的 B. 相对于受油机来说,加油机是静止的 C.相对于地面来说,受油机是运动的 D. 相对于地面来说,加油机是静止的 ‎( )4.赛车的速度比公交车的速度大,这说明 A.运动时,赛车比公交车用的时间短 B.运动时,赛车比公交车通过的路程长 C.赛车比公交车运动得快 D.通过相同的路程,赛车比公交车用的时间长 ‎( )5.由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路程变长时表示速度也增大 D.路程与对应运动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 ‎( )6.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之比是3:1,通过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运动时间之比是 A.2:1 B. 2:9 C.9:2 D.1:2‎ ‎( )7.下列图像中,能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 A. B. C. D.‎ ‎( )8.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 A.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B.科学家猜想的基础上C.直接实验结果基础上D.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基础上 ‎( )9.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 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 B. 用力将物体抛出后,物体最终会落到地面上 C. 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D. 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 ‎( )10.小明水平向右用力去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但未推动,这是因为:‎ A. 小明对桌子的推力小于此时桌子受到的摩擦力 ‎ B. 小明对桌子的推力等于桌子对小明的推力 C. 小明对桌子的推力等于地面对桌子的摩擦力 D. 桌子受到的重力等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 ‎( )11.小明通过绳子拉着一石块,使石块在水平面上匀速转动,若石块受到的力都消失了,石块将: ‎ A. 立即停止运动 B. 落到地面上 C. 继续匀速转动 D. 做匀速直线运动 ‎( )12.吊在电线上不动的电灯,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A. 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对电线的拉力 B. 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 C. 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对地球的引力 D. 灯对地球的引力和灯对电线的拉力 ‎( )13.小明用手握住一个瓶子,瓶身保持竖直静止,如果增大握力,则瓶子受到的:‎ A. 重力增大 B. 摩擦力增大 C. 下滑力减小 D. 重力和摩擦力不变 ‎( )14.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直线滑行的木块,受到 A.重力、支持力和向前冲力3个力的作用 B.只受到向前冲力的作用 C.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 D.重力和向前冲力两个力的作用。‎ ‎( )15.下列研究方法中属于类比法的是 A.研究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B. 机械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C.研究速度时与密度做对照 D.将秒表和刻度尺组合使用测量平均速度 四、不定项选择:‎ ‎( )16.相对于地面来说,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物体是:‎ A.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B.沿着斜坡匀速滑下的汽车C.撞在门柱上的足球D.刹车后进站的火车 ‎( )17.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时,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B.汽车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C.汽车的牵引力和汽车的重力 D. 汽车受到的阻力和汽车的牵引力 ‎( )18. 如图,木块被水平推力F压着,静止在竖直墙面上,当推力F的大小增加到2F时,则 A.木块所受墙面的弹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 B.木块所受墙面的摩擦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 C.木块所受墙面的弹力不变 D.木块所受墙面的摩擦力不变 五、实验题 ‎1.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器材 小球、斜面、金属挡板、 和 。‎ 原理 ‎ 。‎ 步骤 某同学利用斜槽测小球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如图。其中B是AC的中点。用刻度尺测得 sAC=‎84cm,图上方的秒表每一小格代表1s,指针的转动未超过一圈。‎ 方法 用刻度尺和停表组合起来使用,来测量物体的速度时,这里体现的科学方法是 法。‎ 结论 由上述实验可将v AB、v BC、v AC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 。‎ 所以说小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大时,必须指明在哪一段 的平均速度。‎ 评估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数据 表格 路段 距离s/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m·s-1‎ AB ‎0.42‎ ‎4‎ ‎0.105‎ BC AC ‎0.84‎ ‎7‎ ‎0.12‎ 请将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好。‎ ‎2.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课题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器材 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小车、 。‎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让小车从斜面的 高度 滑下,这是为了: 。‎ 然后分别在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这是为了: 。请在上图中填上三种平面的材料,画出小车在棉布表面运动时的受力示意图。‎ 实验表格 表面 毛巾 棉布 木板 阻力大小 滑行距离s/cm ‎15‎ ‎21‎ ‎39‎ 实验现象 小车在 表面,运动的最远。‎ 实验结论 由上述现象可得出初步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小车 运动的距离越 ,速度减小得越 。由此可推理得出:若平面无限光滑,‎ 摩擦力为零,小车将做 运动。这里使用了 法。.根据以上结论可进一步推理得出:若运动的物体 ,物体将做 运动。可见,‎ 力不是 的原因,力是 的原因。‎ ‎3.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实验课题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实验 装置 如图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两个力的作用,我们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处于 来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把小车放在较 ‎ (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上,对实验的结论的得出更为有利。‎ 过程 方法 ‎①如图,向小车两端的小盘中加上 的砝码时,小车能保持静止;②若两盘中砝码总质量相等,把小车转过一个角度后松手,小车会发生 ,说明这两个力 ,从而证明,想要两个力平衡,必须使它们作用在 ,用到了 法。 ‎ 结论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 上的两个力必须大小 ,方向 ,并且在 直线上。 ‎ 拓展 与它类似,我们还学过,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①二力大小 ②二力方向 ③两个力在 ,所以,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就是: 。‎ 六、作图题:‎ ‎1.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小车在毛巾面上运动时的受力的示意图 ‎2.请画出汽车在水平路面匀速直线行驶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 ‎3.下图中画出悬挂在墙上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各接触面均光滑 A ‎4.用水平力将一个木块挤压在竖直的墙上静止,请画出木块所受力的示意图。‎ ‎5. 请画出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 七、问答题 ‎1、用力拍打衣服时可以把衣服上的灰尘拍打下来,是因为衣服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由静止变为 ,而灰尘由于具有 ,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于是从衣服上掉落下来。‎ ‎2、人奔跑时,脚遇到障碍物会摔倒,这是因为:脚遇到障碍物后 停止运动,而身体的上部由于 ,仍要保持原来的 状态,因此会摔倒。‎ ‎3、飞机投弹,不是在飞机飞到目标的正上方时投弹,而是要提前投掷,才能命中目标,为什么?‎ 从飞机上投出的炸弹,由于具有__ _,仍保持______状态,离开飞机后 ,如果在飞机飞到目标的正上方时投弹,就会命中目标的前方。 ‎ 八、科学方法题:‎ ‎1.研究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用到 法 ‎2.机械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用到 法 ‎3.速度的定义可以用定义式或图像表示,用到 法 ‎4.将秒表和刻度尺组合使用测量平均速度 ,用到 法 ‎5.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设计阻力逐渐减小的三个斜面实验,最终进行理想化推理,用到 法 ‎ ‎6.研究二力平衡时,设计一个可以分为两部分的物体,当该物体分为两个物体时,发现不平衡,从而证明必须同一物体才能二力平衡,用到 法 九、计算题:‎ ‎1、小涛和小明两家相距3000m,小涛以‎3m/s的速度、小明以‎2m/s的速度各自从家一起向中间靠拢,求:他们多长时间能会合?‎ ‎2、一艘潜艇静止在水面上。当发现正前方‎5km处有一艘航空母舰正以‎30km/h的速度向潜艇驶来时,潜艇马上向航母发射了一枚速度为‎120km/h的鱼雷,多长时间后鱼雷可以命中航母?‎ ‎12‎ ‎1‎ ‎0‎ s/m ‎2‎ t/s ‎3‎ ‎18‎ ‎6‎ ‎3、一个小偷作案后离开现场,其s-t图像如图所示。10s后警察从现场沿小偷离开的路径以‎8m/s的速度追击,则多长时间后可将小偷抓获?‎ ‎4、小明以‎1m/s的平均速度步行回家,5min后小涛想骑自行车追上小明,小涛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则小涛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小明?‎ 十、归纳式探究——研究弹簧的刚性系数:‎ 我们知道,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长度就越大。但是,用同样大小的力去拉两只不同的弹簧,伸长的长度不同,这说明弹簧有“软”、“硬”之分,容易被拉伸的弹簧比较软,反之比较硬。弹簧的软硬用它的刚性系数来表示。刚性系数越大,弹簧越硬。‎ 为了研究弹簧的刚性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有关实验探究,取得数据如下(其中:S为制造弹簧的金属丝的横截面积,n为弹簧的匝数,r为弹簧的半径,A为弹簧的刚性系数):‎ 材料 S/m2‎ n r/m A/(N·m-1)‎ 铜 ‎3×10-6‎ ‎100‎ ‎1×10-2‎ ‎90‎ 钢 ‎1×10-6‎ ‎100‎ ‎1×10-2‎ ‎20‎ 铜 ‎6×10-6‎ ‎100‎ ‎1×10-2‎ ‎360‎ 钢 ‎3×10-6‎ ‎200‎ ‎1×10-2‎ ‎90‎ 铜 ‎12×10-6‎ ‎300‎ ‎2×10-2‎ ‎60‎ r S n A O a b ‎(1)A=k ,其中k与制造弹簧的材料有关,材料不同,k值一般不同。上述实验中钢的k值k钢= (填上数值和单位)。将数据变成公式,运用的是 法。‎ ‎(2)用粗细相同的铜丝做成半径相同但匝数不同的弹簧,则弹簧的刚性系数和匝数的关系可以用图像中的图线 表示。‎ ‎(3)如果用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钢丝做成匝数和半径相同的弹簧,都用10N的力拉伸时,用 做成的弹簧变得更长。‎ ‎(4)用横截面积为9×10‎-6m2‎的钢丝制成一个60匝、刚性系数为100N/m的弹簧,则该弹簧的半径为 ‎ m。‎ 十一、演绎式探究:探索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当我们用线绳拴着一个小球使它以手为圆心转动时,绳子对小球有一个向圆心拉的力,这个力叫做向心力,这是小球得以绕圆心做圆周运动的条件。向心力的大小F心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与运动圆周的半径r成反比,与运动速度的关系可以用右图图像表示,比例系数k=1,‎ 则向心力关系表达式为( )‎ A. B. C. D.‎ 公路上的拱形桥是常见的,汽车过桥时的运动也可以看做是圆周运动,‎ 汽车受到的合力就是使汽车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一辆质量为1200Kg的小汽车驶上圆弧半径为50m的拱桥,汽车到达桥顶时速度为10m/s,汽车对桥的压力大小为 N。‎ 如果拱桥的半径增大到与地球半径R=6400km一样,汽车要在上面腾空,其速度应为 m/s。‎ 十二、问题解决题:‎ 只给你两个完全相同的平底试管、一个水槽、一只滴管(每滴一滴水的体积都相同)、和足量的水。请你想办法测量一形状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1)请你推导出测量石块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2)说明测量步骤。(配图说明,图画在方框中)‎ 第八讲 压强 学案 一、基本概念:‎ ‎1.压强:用字母 表示。‎ ‎(1)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大小和 大小。‎ ‎(2)压强的物理意义:表示 的物理量。‎ ‎(3)压强的定义:‎ ‎①物体所受 大小与 之比叫做压强。‎ ‎②物体 上受到的 叫做压强。‎ ‎(4)压强的公式 。‎ ‎(5)压强的单位 。‎ ‎(6)决定压强大小的因素: 大小、 大小。‎ ‎①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强越 ;②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 。‎ ‎(7)增、减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强:增大 ,减小 ;②减小压强:减小 ,增大 。‎ ‎2.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规律:液体内部朝 方向都有压强。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方向的压强 ;深度越深,液体的压强越 。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 。‎ ‎(2)液体压强公式: 。‎ ‎(3)连通器:上端 、下端 的容器。‎ ‎①原理: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 的。‎ ‎②应用: ,船闸的工作过程。‎ ‎3.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1)大气压的测量: 实验测出大气压的数值。由此制成水银气压计。‎ ‎(2)大气压与高度的定性关系: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升高而 。在海拔 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 Pa。‎ ‎(3)标准大气压: Pa。‎ ‎(4)抽水机:‎ ‎①工作原理:利用 来工作的。②两种抽水机: 式抽水机、 式水泵。‎ ‎4.流体(气体和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1)规律: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 。‎ ‎(2)飞机的升力和机翼的形状: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因而气体流速不同,造成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二、判断题:(请说明判断的理由或举反例说明)‎ ‎1. (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 ‎2. ( )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3. ( )液体的密度越大,则压强越大。‎ ‎4. ( )液体压强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5. (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最著名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6. ( )马德堡半球实验首次测量出大气压的数值。‎ ‎7. ( )使用离心式水泵时,必须将它放在距水面不超过10m的位置。‎ ‎8. (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三、单选题:‎ ‎(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力越大B.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则压强一定越大 C.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都有关D.压强的定义式是P=FS ‎( )2.将一均匀长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若沿竖直虚线aa′切开拿走左边的一半,‎ 则右边的长方体的密度,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变化是 A.密度减小,压强减小 B.密度不变,压强减小 C.密度不变,压强不变 D.密度减小,压强不变 ‎( )3.下列各种事例中,增大压强的是 A、刀面磨得很光滑 B、拖拉机安装履带 C、刀刃磨得很薄 D、书包的背带很宽 ‎( )4.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水中,下列做法能够使压强计的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减小的是 A.将压强度的金属盒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将压强计的金属盒调整为其它方向,但仍放在原深处 C.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改放在同样深度的盐水中 D.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改放在同样深度的酒精中 ‎( )5.三个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高度相同,甲的质量是2kg,乙的质量是4kg,丙的质量是8kg,把它们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时候,对地面的压强大小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 )6.已知砖的三条棱长之比为1∶2∶4,将砖平放、侧放和竖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平∶F侧∶F竖=1∶1∶1,p平∶p侧∶p竖=4∶2∶1 B.F平∶F侧∶F竖=1∶1∶1,p平∶p侧∶p竖=1∶2∶4‎ C.F平∶F侧∶F竖=1∶2∶4,p平∶p侧∶p竖=1∶1∶1 D.F平∶F侧∶F竖=4∶2∶1,p平∶p侧∶p竖=1∶1∶1‎ ‎( )7.某同学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得水银的高度为76cm,下面的哪些措施可以使这个高度差改变 A、往槽内加水银B、使玻璃管稍微倾斜一点C、把玻璃管稍微往上提一提 D、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 ‎( )8.下列不属于大气压强现象是:‎ A.两只皮碗压紧后很难分开B. 用吸盘挂钩挂衣服C. 深水潜水员,要穿抗压的潜水服 D. 覆杯实验 ‎( )9.下列四种情况中,哪种情形不能用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进行解释?‎ A、乒乓球被打旋转后,运动轨迹怪异。 B、将氢气球放飞后,它会飘向空中。‎ C、飞机的机翼做的上下不对称。 D、足球运动员踢出一脚漂亮的“香蕉球”。‎ 四、不定向选择:‎ ‎( )10.如图杯子高10cm,浸入水中充满水后,口朝下向上提,在杯口离开水面前,露出水面部分  ‎ A.充满水B.没有水C.若将水换成水银,则杯中充满水银D.若将水换成水银,则杯中会出现真空 ‎( )1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 A.甲的密度大 B.甲的密度小 C.甲受到的重力小 D.甲受到的重力大 ‎( )12.如图,甲、乙、丙、丁每组砖中的两块砖完全相同,砖的长、宽、厚之比均为4:2:1, ‎ 甲、乙、丙、丁四组砖中每块砖的密度之比分别为1:2:3:4,则:‎ A.甲、乙、丙、丁四种放法中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1:1:3:2‎ B.甲、乙、丙、丁四种放法中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2:1:3:1‎ C.甲、乙、丙三种放法中下面的砖受到上面砖的压强之比是1:2:6‎ D.甲、乙、丙三种放法中下面的砖受到上面砖的压强之比是1:2:3‎ 五、实验题:探究液体压强规律:‎ 器材 液体压强计、透明盛液桶 、水、刻度尺、 ‎ 装置图 步骤 ‎1.将探头放入水中,将探头向各个方向转动发现 ,这说明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一定,再将探头向各个方向转动发现液面高度差不变,这说明 ‎ ‎ ‎ ‎3.观察图甲和图乙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 。‎ ‎4.观察图乙和图丙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 。‎ 方法 通过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用到了 法。‎ 六、问答题:‎ ‎1.打木桩为什么要把木桩底部做得尖些?‎ 答:由公式 可知,把木桩底部做尖,就减小了 ,在相同的 下,可以产生较 的压强,所以更容易打进地里。‎ ‎2.拦河坝为什么做的上窄下宽?‎ 答:因为液体的压强随 的增加而 ,大坝的底部深度比较 ,液体的压强比较 ,所以做的 一些,而大坝的顶部深度比较 ,液体的压强比较 ,所以做的 一些。‎ ‎3.为什么将吸盘挂钩按在光滑的墙面上,它就掉不下来了,可以挂衣服。‎ 答:将吸盘挂钩向光滑的墙面上一按,挤出了吸盘内的空气,使吸盘内的气压 ,在外界 ‎ 的作用下,将吸盘挂钩压在墙上了。‎ ‎4.火车站的站台边缘有一条安全线,火车驶过时,人若在安全线以内是很危险的,为什么?‎ 答:若人在安全线以内,火车驶过时,带动周围空气的流速 ,导致气压 ,在另一侧 ‎ 的作用下,把人推向火车的方向,因此很危险。 ‎ ‎5.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当船从上游往下游行驶时:‎ ‎ ①关闭闸门 ,打开闸门 ,使上游和闸室形成一个连通 器,闸室水位升高,与上游水面高度相等,使得船能够进入闸室。‎ ‎ ②船进入闸室后,关闭闸门 ,打开闸门 ,这时,闸室 和下游又形成一个连通器,闸室水位下降,与下游水面高度相等,船即行至下游。‎ ‎6.如图是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如图1,‎ 当提起活塞时,阀门 关闭,大气压迫使水推开 阀门 ,进入圆筒;如图2,当压下活塞时,‎ 阀门B ,活塞下面的水推开阀门 ,‎ 涌到活塞上面; 如图3,当提起活塞时,阀门 ‎ 关闭,活塞上面的水从出水管流出, 迫使水推开阀门 ,又一次进入圆筒。‎ ‎7.如图是一个离心式水泵,水泵起动前灌满水能排出泵内 ,使泵内 中心部压强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强,在 大气压强作用下,水进入泵内随叶轮旋转,把水甩入出水管,扬到高处。‎ 七、科学方法:‎ ‎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因素的关系时,用到 法。‎ ‎2.压强分为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用到了 法。‎ ‎3.通过小桌下陷情况显示压强大小,用到了 法。‎ ‎4.由增大压强的方法想到减小压强的方法,用到了 法。‎ ‎5.由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等方法显示液体压强的大小,用到了 法。(水的流速)‎ ‎6.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的影响因素时,用到了 法。‎ ‎7.液体压强规律和公式的变换,用到了 法。‎ ‎8.将水分子比作苹果,用到了 法;将水分子比作人,用到了 法。‎ ‎9.通过马德保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等判断大气压的存在,用到了 法。‎ ‎10.通过两张纸向中间靠拢,判断出两纸中间的压强减小,用到了 法。‎ ‎11.托里拆利实验把测量大气压强变为测液体压强,用到了 法。用水做托里拆利试验,要求玻璃管达到10米以上,操作难度太大,于是换成水银,用到了 法。用水银代替水来做该实验,用到了 法。‎ 八、计算题:‎ ‎1.一个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如图,则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多大? ‎ ‎2.某容器内装有15厘米深的某种液体,已知液体对底部的压强为1200Pa,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 ‎3、三个质量、底面积和高度都相同的容器装满水放在水平面上。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桌、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桌、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底、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底的关系是 F桌甲 F桌乙 F桌丙 p桌甲 p桌乙 p桌丙 P底甲 p底乙 p底丙 F底甲 F底乙 F底丙 规律总结:‎ ‎4、茶壶的质量为0.4kg,底面积 为4×10-3 m2。内盛0.6kg的开水,放置水平桌面中央。试求 ‎①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②水对茶壶底的压力。 ‎ ‎5、质量0.4kg千克的容器中,盛有体积为5×10-3m3的水,容器内水深为0.2m,容器与水平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5×10-2m2。求:(1)容器内水的质量;(2)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3)水平桌面受到容器的压强。‎ 九、演绎式探究:‎ 作家巴勒斯的科幻小说《火星公主》被改编成电影《异星战场》。影片描写了地球人卡特来到火星,为救火星公主征战火星的故事。由于火星和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不同,使得卡特在火星上英勇无敌,成为火星战神。‎ 物理学告诉我们,对每个星球来讲,下列公式成立:R‎2g=KM ,这一关系式被称为“黄金变换”。其中:R为星球的半径,g为星球的引力常数(我们学过,g地=10N/kg),M为星球的质量,‎ K=6.67×10-11N·m2/kg2。‎ ‎(1)火星的半径是地球的一半,密度是地球的 。请你推导:卡特站立在火星上对火星表面的压强与站立在地球上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多少?(球体体积公式:V球=πR3)‎ ‎(2)若不计空气阻力,人们跳远的最远距离s与星球的g成反比,与起跳速度v0的关系如图像所示。下列四个关于s的表达式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应该选择( ):‎ A.s=gv02 B.s= C.s= D.s=gv0‎ ‎(3)不计空气阻力,如果卡特在地球上最远可以跳‎8.95m(世界跳远纪录),则他在火星上以相同的速度起跳,最远可以跳 m。‎ 第九讲 浮力 学案 一、基本概念:‎ ‎1.浮力:用字母 表示。‎ ‎(1)定义:浸在 中的物体受到 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方向: 。‎ ‎2.测量:‎ ‎(1)测量工具: 。‎ ‎(2)方法:F浮= 。‎ ‎3.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 。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2)公式: ;导出公式:F浮= 。‎ ‎(3)适应范围:适用于 、 。‎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浮沉条件:‎ ‎①F浮>G,物体 ,最终物体会 ,此时F浮 G;‎ ‎②F浮 = G,物体 或 。‎ ‎③F浮<G,物体 ;最终物体会 ;‎ ‎(2)浸没的物体浮沉条件的密度关系:‎ ‎①ρ液>ρ物,物体 ,最终 ;‎ ‎②ρ液= ρ物,物体悬浮。‎ ‎③ρ液<ρ物,物体 ,最终 ;‎ ‎5.浮力的应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将它做成 的,从而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受到的浮力 。钢铁轮船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 ‎(2)密度计:密度计(或者一个可漂浮的物体) 在不同液面上,所受浮力不变,都等于它的重力,它所排开的液体体积与液体的密度成 比,因此浸没的体积越大,该液体密度越 。‎ ‎(3)潜水艇:潜水艇的体积 ,因此浸没后所受浮力 ‎ ‎,通过水舱的进水和排水改变 ,从而实现下潜和上浮。‎ ‎ (4)气球和飞艇:它们气囊中充的是密度 空气的气体。(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二、判断题:(请说明判断的理由或举反例说明)‎ ‎1. ( )只有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才受到浮力。‎ ‎2. ( )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3. (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浮力。‎ ‎4. (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 ‎5. ( )若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则物体一定悬浮。‎ ‎6. ( )若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则物体在该液体中一定会下沉。‎ ‎7. ( )若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则物体在该液体可能悬浮,也可能漂浮。‎ ‎8. ( )密度计漂浮在不同的液体中,所受浮力不同。‎ ‎9. ( )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它的密度一定小于液体的密度,且V排=V物。‎ ‎10. ( )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它的密度一定等于液体的密度,且V排=V物。‎ ‎11. ( )沉在液体中的物体,它的密度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且V排=V物。‎ 三、单选题:‎ ‎(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决定于:‎ A.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B.物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 C.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D.物体的质量、体积、浸入液体内的深度 ‎( )2.一物体重50N,将它放入盛满水的碗中,溢出了20N的水,则物体所受的浮力为 ‎ A.50N B.20N C.30N D.70N ‎ ‎( )3.潜水艇由水面下‎10m潜到‎20m深处时,它所受到的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是 A.压强增大,浮力不变B.压强不变,浮力增大C.压强不变,浮力减小D.压强减小,浮力减小 ‎( )4.密度均匀的实心物体悬浮在水中,将物体截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后,仍放入水中,则 A、大块下沉,小块悬浮 B、大块下沉,小块上浮 C、两块都上浮 D、两块都悬浮 ‎( )5.煮饺子时,从饺子下锅到煮熟后捞出的过程中包含很多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刚开始饺子会沉到锅底静止,这是因为此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B.加热一段时间后,饺子的体积增大,但是所受的浮力不变 C.饺子在水中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D.饺子熟后,飘在水面上,这是因为此时浮力大于重力 ‎( )6.一实心铁球分别放入足量的水、酒精、水银中,受到浮力最大的(ρ水银> ρ铁> ρ水> ρ酒精)‎ A、水 B、酒精 C、水银 D、无法确定 ‎ ‎( )7.把质量为‎2kg、体积为1.8×10‎-3m3‎的物体放入水中,放手后这物体将会 ‎ A. 上浮 B. 不动 C. 下沉 D. 无法确定 三、不定项选择:‎ ‎( )8.体积相同的三个小球,放入水中后静止如右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三个球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丙<ρ乙 B. 三个球的重力关系为G乙>G丙>G甲 C.三个球受到的浮力关系为F甲>F丙>F乙 D. 三个球受到的浮力关系为F乙>F丙>F甲 ‎( )9.体积相同的铜、铁、铝三个小球,放入水中静止后如右图所示。已知这几种物质密度关系是ρ铜>ρ铁>ρ铝>ρ水,则下列关于三个小球的判断错误的是:‎ A. 三个球一定都是空心的 B.ρ铜球>ρ铁球>ρ铝球 C. m铜球L2‎ 省力 费距离 钳子、起子 费力杠杆 L1R2,则它们的电流I,电压U及电功率P的关系是:‎ R1‎ R2‎ A.I1>I1 B. U1>U2 C. P1P2‎ ‎( )10.两个电阻R1=10Ω,R2=15Ω,若把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则 A.通过两电阻电流之比为1∶1 B.两电阻两端电压之比为3∶2‎ C.两电阻消耗的功率之比为3∶2 D.两电阻消耗的功率之比为2∶3‎ ‎( )11.两个电阻R1=10Ω,R2=15Ω,若把它们并联后接入电路,则 A.通过两电阻电流之比为3∶2 B.两电阻两端电压之比为2∶3‎ C.两电阻消耗的功率之比为2∶3 D.两电阻消耗的功率之比为3∶2‎ ‎( )12.将灯L1接在电压为6V的电路中,功率为6W。若保持 电路电压不变,再在电路中连入灯L2(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路的总电阻是18Ω B.灯L1的实际电流为0.5A C.灯L1较L2亮 D.电路的总功率为4.5W 四、实验题: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 密 封 装 订 线 ‎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器材 电源、导线、开关、小灯泡(“3.8V”)、电流表、电压表、 ‎ 原理 ‎ ‎ 装置图 ‎3‎ ‎15‎ ‎0.6‎ ‎3‎ ‎+‎ P 方法与步骤 ‎1.按照实验电路,正确连接好实物图。‎ ‎2.实验中用 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电压表应和 并联,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最好选用 V的量程,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只有3V,这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户应向 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V,若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现象 表格 实验次数 U/V I/A P/W 小灯泡亮度 ‎1‎ ‎3.5‎ ‎0.28‎ ‎0.98‎ 较暗 ‎2‎ ‎0.3‎ ‎3‎ ‎4.0‎ ‎0.31‎ 较亮 结论 ‎1.实验证实了当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大于额定电压时,灯的实际电功率 于额定电功率,灯变 ;当灯的实际电压小于额定电压时,灯的实际电功率 于额定电功率,灯变 ;当实际电压 于额定电压时,灯的实际电功率等于额定电功率,此时灯 (选填“能”或“不能”)正常发光.‎ ‎2.小灯泡的亮度由 功率决定。‎ 五、问答题:‎ ‎(1)焦耳定律定性关系 用电炉子做饭时,电炉丝已经热得发红,而与其相连的导线却感觉不到热,这是为什么?‎ 答:导线和电炉子是 的,流过它们的 相同,而电炉子的 比导线大。根据 可知:电流、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的 成正比。所以电炉丝已经热得发红不能接触,而与其相连的导线却察觉不出热来。‎ ‎(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小明家新买了一台空调,接入电路,不一会儿家里的保险丝就熔断了,请分析原因 答:使用空调后,电路中的总功率 ,根据公式 可知,在 一定时,电路的总功率越大,电路中总电流 ,当电流过大时,就导致保险丝熔断。‎ ‎(3)读图:如图所示是小明家部分线路连接图。当小科用测电笔接触插座 的右孔时,氖管发光,可知右孔内的电线与进户线中的 线相连接;‎ 开关s必须接在 线上,当闭合s,灯L在亮的瞬间熄灭,而室内其它 用电器仍正常工作,则灯L处电路 (填“断路”或“短路”)。‎ ‎(4)电能转化 ‎①电灯发光: ;②发电机工作: ;‎ ‎③电动机转动: ;④电池充电: ; ‎ 六、科学方法题:‎ ‎1.通过电能表显示消耗电能的多少以及产生其它形式能得多少,叫 法。‎ ‎2.电能可以转化为其它形式能,反过来其它形式能也可以转化为电能,叫 法。‎ ‎3.根据电功率的定义得出定义式,叫 法。‎ ‎4.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组合测量,叫 法 ‎5.研究电热和电阻关系时,让电流和时间保持不变,叫 法 ‎6.电阻丝所在的液体温度越高,说明产生的热量越多,叫 法 ‎7.根据焦耳定律的定义得出定义式,叫 法。‎ ‎8.由电流产生热量制成电热器想到要了电热的防止,叫 法 ‎9.电流产生热量容易引起火灾,但是可以利用这种特性制成电热器,叫 法 七、计算题:‎ ‎1.一用电器的电阻是200Ω,把它接在照明电路中,灯泡的电功率是多少? ‎ ‎2.照明电路中一盏白炽灯中通过的电流为0.2A,求该灯的电功率。 ‎ ‎3.灯泡L1,L2串联,电源电压为12V,L1中的电流为0.5A,L2电阻为20Ω,求电灯L1的电功率是多少。 ‎ ‎4.如图所示电路,电流表A1的示数为0.4A, R1的阻值为20Ω,R2的阻值为 ‎80Ω,求电路中的总功率。‎ ‎5.如图,R1的电阻为5Ω,R2两端电压为15V,它的电功率为1.5W,求:‎ ‎(1)电源电压多大?(2) R1的电功率多大?‎ ‎6.如图所示,电流表A2的示数是0.6A,电流表A1的示数为0.4A,R2的 阻值为l0Ω,求:(1)R1阻值多大?(2)电路的总功率是多少? ‎ 八、综合计算:‎ S1‎ R3‎ R1‎ S2‎ U V A R2‎ S3‎ 如图所示电路,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R3=4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50Ω。(每小题画出相应的等效电路图)求:‎ ‎(1)只闭合开关S1时,电路消耗的功率为4W,则电源电压U=?‎ ‎(2)只闭合开关S2时,灯泡R1正常发光,R3消耗的功率为0.64W,‎ 则灯泡的电阻R1=?(写出该小题的解题思路后再求解)‎ ‎(3)只闭合开关S3时,在不损坏电流表、电压表和灯泡的情况下,‎ 则变阻器R2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八、演绎式探究 ‎(1)自由电子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物理学上把单位时间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叫电流。‎ d d 若用字母Q表示电荷,用字母t表示通电时间,则电流的定义式为:I = 。‎ ‎(2)若流过导体的电流为‎0.5A,导体中要流过‎20 C的电荷 ‎(C为电荷的国际单位库仑),则通电时间为 s。‎ ‎(3)若流过导体单位体积的电子个数为n,每个电子所带电荷为e,‎ 电子在导体中流动速度为v,导体直径为d,则导体中电流的数学表达式为:I = 。‎ 第十六讲 电和磁学案 一、基本概念:‎ 1. 磁现象:‎ ‎(1)磁性:磁体能够吸引 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 的物体叫磁体。‎ ‎(3)磁极:磁体上 的部位。一个磁体有 磁极: 、 。‎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 ,异名磁极相互 。‎ ‎(5)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 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的现象。‎ ‎(6)磁体的性质: 性、 性。‎ ‎2.磁场:‎ ‎(1)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能使磁针 的物质。‎ ‎(2)磁场的性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 的作用。‎ ‎(3)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 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通过该点的 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体周围磁感线的方向:从磁体 出来,回到磁 体。‎ ‎3.电流的磁场:‎ ‎(1)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 的现象。‎ ‎(2)电流的磁场方向:与 有关。‎ ‎(3)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形状:与 磁体的磁场相似。‎ ‎(4)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判定——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 ,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 。‎ ‎4.电磁铁:‎ ‎(1)螺线管中插入 ,就构成了一个电磁铁。‎ ‎(2)铁芯的作用:由于铁芯被 ,使电磁铁的磁性增强。‎ ‎(3)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与 、 有关。‎ ‎①在外形、线圈匝数相同时,通入的 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②在外形、电流相同时,线圈的 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5.电磁继电器:‎ ‎(1)构造: 、 、弹簧、动触点、静触点。‎ ‎(2)作用:间接控制、远距离控制、 控制。‎ ‎6.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 的作用。这个过程中将 转化为 能。‎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 的方向、 方向都有关系。‎ ‎(3)电动机:‎ ‎①构造:两个部分:线圈和磁体,一个固定(定子)、一个转动(转子)。‎ ‎②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 。‎ ‎③能量转化:工作时将 转化为 能。‎ ‎7.电磁感应:‎ ‎(1) 电路的 导体在 中作 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电磁感应现象中, 转化为 能。‎ ‎(2)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 方向、 方向有关。‎ ‎(3)发电机:‎ ‎①构造:两个部分:定子、转子。 ②原理: 。‎ ‎③能量转化:工作时将 能转化为 能。‎ ‎8.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的比较:‎ 电磁现象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磁感应 概念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 ‎ ‎ ‎ 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 割 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 有关方向及其因素 导体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 ‎ 方向有关 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 ‎ 方向有关 能量转化 ‎ ‎ ‎ ‎ 应用 ‎ ‎ ‎ ‎ 二、判断题:(请说明判断的理由或举反例说明)‎ ‎1. ( )利用电磁感应,制成了电动机 。‎ ‎2. ( )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制成了发电机 。‎ ‎3. ( )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磁生电。‎ ‎4. (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5. (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6. ( )发电机的发电过程是把磁能转化成电能。‎ ‎7. ( )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8. ( )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9. ( )电动机工作时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10.( )同时改变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会改变。‎ ‎11.( )闭合电路的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三、单选题:‎ ‎( )1、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磁体的周围才存在磁场 B、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与该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相同 C、磁感线是客观存在的闭合曲线 D、在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中,每一点的磁场方向相同 ‎ ‎( )2、.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 A.奥斯特    B.安培 C.法拉第   D.焦耳 ‎( )3、下列装置中,可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电动机 B.电磁铁 C.电灯 D.发电机 ‎( )4、下列电器中,利用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原理来工作的是 A.电风扇   B.电热毯 C.白炽灯   D.电饭煲 ‎( )5.关于条形磁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条形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 B.把条形磁铁分成两段,每段仍有两个磁极 C.条形磁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是人们假想的,实际上并不存在 ‎ D.把条形磁铁用细线悬挂起来,静止后能指示南北 ‎( )6.下列有关磁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磁感线实际并不存在B. 磁感线有方向,在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北极 C.磁体周围一定存在磁场 D.磁场中某一点的磁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 ‎( )7.关于通电导线在磁场里的受力方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只改变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导线的受力方向会发生改变 B.只改变磁场的方向,通电导线受力方向也会发生改变 C.同时改变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导线受力方向一定会改变 D.同时改变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导线受力方向一定不改变 ‎( )8.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关于感应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改变导体的运动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会发生改变 B.只改变磁场的方向,则感应电流的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C.同时改变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一定不改变 D.同时改变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一定会改变 ‎(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电流方向有关 B.奥斯特最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C.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D.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四、实验题:‎ ‎1、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实验器材 电源、导线、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外形相同但匝数不同的电磁铁A和B、 。‎ 实验装置 ‎ 图1‎ 图2‎ 实验步骤 ‎1.请将图1中的电磁铁A连入电路。实验时,用 来判断磁性的强弱。这是 法,除此以外,在实验中还用到了 法。‎ ‎2.图2的实验装置是研究 与 的关系实验。‎ 实验结论 结论一:同一个电磁铁,通过的电流越大,磁性越 。‎ 结论二:在 、 一定时,线圈的匝数越 ,磁性越强。‎ ‎2、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实验现象 在如图装置中,闭合开关,让导体不动,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让导体向上或向下运动,电流表指针 ;让导体向前或向后运动,电流表指针 。感应电流的方向和 、 有关 N S A ‎+‎ ‎-‎ 应用 此现象中, 转化为 。据此制成了 。‎ ‎3、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实验过程 如图,闭合开关,导体ab向右运动,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后,闭合开关,导体ab向左运动。这说明通电导体的受力方向与 方向有关。‎ ‎+‎ a S ‎–‎ b N 应用 此现象中, 转化为 能;据此制成了 。 ‎ 五、作图题:‎ ‎1.请根据第(1)题的电源正负极画出电流方向,小磁针和螺线管的N、S极和磁感线方向 ‎2.请根据第(2)题的小磁针的N、S极画出电源正负极、电流方向、螺线管的N、S极和磁感线方向 ‎(1) (2)‎ 六、问答题:‎ ‎1、如图电铃电路,闭合开关,电磁铁产生磁性,吸引 ,鼓槌下移敲击铃碗发声,但同时A和B分离,电路断开,电磁铁失去磁性,B与 接触,又将电路接通。如此反复,电铃持续发声。‎ S2‎ 电源 电源 S1‎ 水面 a b ‎2、如图是水位自动报警装置。当水位上升时,浮子a上升,并推动b 上升。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电磁铁电路接通,电磁铁 ,‎ 吸引衔铁,电灯电路 ,电灯发光发出警报,警告水位过高。‎ 七、科学方法题:‎ ‎1.用小磁针的偏转显示磁场的存在,用到 法 。‎ ‎2.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用到 法。‎ ‎3.奥斯特实验中用小磁针的偏转证明电流周围产生磁场,用到 法。‎ ‎4.学习通电螺线管磁场时把它想象成条形磁体的磁场, ,用到 法。‎ ‎5.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吸引小铁钉的多少判断磁性强弱,用到 法。‎ ‎6.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线圈匝数关系时,用到 法。‎ ‎7. 研究电磁继电器时引入电磁继电器示意图,用到 法。‎ ‎8.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哪些因素有关时,用到 法。‎ ‎9.由电生磁想到磁生电,是 法。‎ ‎10.将磁场对电流作用和电磁感应列表对比 ,找其异同点,用到 法。‎ 八、演绎式探究——探索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 v2‎ ‎0‎ F心 ‎(1) 如图,用线绳拴一个小球绕圆心O匀速转动,绳对球有一个指向圆心的拉力,此力叫向心力。‎ 向心力的大小F心与小球的质量m成正比,与转动半径 R成反比,与转动速度υ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已知比例系数k为1,则向心力F心的数学表达式为( )。‎ ‎ A.F心= B.F心= C.F心= mRv2 D.F心= O m F洛 v ‎(2) 如右图,“×”表示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场。当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以速度υ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中时,粒子在磁场中会受到洛伦兹力F洛的作用,洛伦兹力的大小F洛=qυB。并且粒子在磁场中将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就是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已知粒子的质量为m,带电量为q,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带电粒子在 磁场中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该粒子的运动周期,请推导出粒子做圆周运动 的周期T的数学表达式。‎ ‎(3) 某带电粒子的电量为1.6×10ˉ‎19C(国际单位库仑的符号),质量为9.1×10ˉ‎31kg,在磁感应强度为1.0×10ˉ4T(国际单位特斯拉的符号)的磁场中以某一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则该粒子运动周期T为 ‎ s。‎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