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复习专题信息给予题及其解法分析的修改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2中考复习专题信息给予题及其解法分析的修改

小专题复习 信息给予题及其解法分析 兴化市西鲍中心校 夏安淮 一、题型特点 所谓信息给予题又称化学新信息题、化学新情境题,其形式是根据题中提供的初中化学课本中未曾出现过或学习过的新信息、新知识,要求考生在阅读、获取新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利用已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照题目要求进行解题。这类试题很好地考查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题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中考命题从“知识型”向“能力型”、“素质型”转变的要求,因此此类试题成为近年中考命题的新题型。‎ 从近年中考化学试题来看,中考化学信息给予题有如下特点:‎ ‎(1)从题型结构来看,该类试题一般由“新信息”和“问题”两个部分组成;‎ ‎(2)从所给的信息来看,信息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是陌生的,而且信息可以以文字、图表、装置等形式呈现,信息的内容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化学式、有关物质的性质、用途或使用注意事项,可以是有关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等; ‎ ‎(3)所给的信息往往从高科技、生产生活、社会热点等方面取材;‎ ‎(4)从试题解答要求来看,又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即题目看来很新颖、要求很高,但解决问题用到的知识往往却很基础;‎ ‎(5)有些试题往往会呈现一些无用的或具有干扰作用的信息,而有些题目给出的信息往往是隐蔽的(这类试题相对会难些,中考虽然出现过,但出现频率不高);‎ ‎(6)从题型来看,信息给予题既可以是选择题,又可以是填空、实验或计算等。‎ 虽然信息题有很多特点,有些或存在干扰信息,而且可以设置不同的题型,但从解答要领来看,信息给予题的解答一般步骤如下:‎ ‎1、阅读题目,明确解题要求;‎ ‎2、认真审题,根据答题要求,获取有用信息;‎ ‎3、把新信息和已有知识进行整合、提炼,形成新知识;‎ ‎4、按要求作答,并加以检验(验证)。‎ 其中关键步骤是根据题目要求获取新信息、把新信息和已有知识进行整合。下面以近年中考典型试题来加以说明:‎ 二、中考典例分析:‎ 类型1:以考查知识迁移能力为主的信息题 ‎ 例1. “豆腐起源于我省淮南八公山。食用豆腐能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C6H13N02)。下列有关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由四种元素组成 B.一个分子中含一个氧分子 C.一个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属于有机物 变式1:去年年底哈尔滨一所化工厂发生爆炸,大量泄漏的硝基苯(化学式为C6H5NO2)造成松花江大面积水体污染。下列关于硝基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硝革苯是氧化物 B.硝基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硝基苯分子由14种元素组成 D.硝基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 变式2: 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中共有两种原子        B.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C.反应后物质质量增加       D.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类型2:以考查阅读理解能力为主的信息题 例2、仔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对已发现的元素进行研究,制作了元素周期表(右表是其片段),并在他的元素周期表中留下了许多空位代表尚未发现的新元素,其中就预言了“类铝”这种新元素。‎ 材料二: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公布类铝他发现的新元素镓(元素符号Ga)X的性质;镓是银白色金属,密度‎4.7g/cm3,能与沸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镓。不久,他收到门捷列夫的来信称:镓就是我预言的“类铝”,其密度应在‎5.9g/cm3~6‎.0g/cm3之间。‎ 材料三:1876年,布瓦博德朗将金属镓提纯后测得镓的密度为‎5.94g/com3,从而验证了元素周期表的正确性。随后科学家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空位,按图索骥,发现了许多新元素。目前金属镓广泛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常见化合价为-3。‎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镓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 ‎(2)请根据上述材料,总结金属镓的有关知识:‎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用途: 。‎ ‎(3)氢氧化镓与氢氧化钾都具有碱的性质,则氢氧化镓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的化学式为 。‎ 变式1: 利用工业煤制乙二醇(重要的化工原料),因具有低成本、低能耗、低排放等特点而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该制备过程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造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制备合成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合成气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钢铁。请写出合成气与Fe2O3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3)合成气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A.草酸(HOOCCOOH) B.甲醇(CH3OH) C尿素[CO(NH2)2]‎ ‎(4)从煤直接作燃料到用煤制取乙二醇,你得到的启示是 。‎ 变式2: 为了发展低碳经济,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饱和碳酸钾溶液中生成KHCO3,然后利用KHCO3受热易分解产生CO2的性质,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再经化学反应使之变为可再生燃料甲醇。“绿色自由”构想的技术流程如下:‎ 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吸收池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O2+K2CO3+H2O=2KHCO3‎ B.分解池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KHCO3====K2CO3+CO2↑+H2O ‎2×105Pa、‎300℃‎,铬锌触媒 C.由分解池分解后所得溶液X可通入吸收池再利用,其主要成分是KHCO3‎ D.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CO2====================CH4O(甲醇)‎ 类型3:以考查类比推理能力为主的信息题 例3:已知氨气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是空气的污染物之一。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得知氨气也有还原性。运用类比的思想,既然氨气具有还原性,能否象CO那样还原CuO呢?于是他们设计实验制取氨气并探究上述问题。请你参与该小组的活动并完成下列研究:‎ ‎(一)制取氨气 ‎①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用上图中 和 组合(填序号)。‎ ‎(二)性质探究 该小组成员用注射器抽取实验(一)中生成的未经干燥的氨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氨气还原性并验证其产物。(夹持装置未画出,碱石灰是NaOH和CaO固体混合物):‎ ‎③有同学发现该装置在设计上有一定的缺陷,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他认为还应该在A、B之间增加一个干燥装置。于是他选择了下图中的 (填“甲”或“乙”)。‎ ‎④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黑色粉末变为红色物质,无水CuSO4变蓝,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单质。请写出NH3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问题讨论 ‎⑤有同学认为:NH3与CuO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也可能是Cu2O。‎ 已知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时,能生成CuSO4和Cu和水。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该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Cu2O。‎ 操作   , ‎ 现象 ,结论 。‎ 变式1: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每个泡沫含有约4000个碳原子,直径约6到9nm,在低于‎-183℃‎时,泡沫具有永久磁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纳米泡沫”是碳单质 B.“碳纳米泡沫”是混合物 C.“碳纳米泡沫”是一种新型的碳化合物 D.“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的性质相同 类型4:以考查逻辑思维能力为主的信息题 例4. 细心的同学发现在加热硫酸铜晶体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难道生成的硫酸铜粉末受热后还能分解?那分解的产物是什么呢?‎ 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了解到:‎ (一) 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气体是由SO2、SO3、O2中的一种或几种。受热时温度不同,生成的气体成分也不同。‎ (二) SO2、SO3都能被碱石灰吸收。‎ (三) SO2、SO3都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提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猜测气体的成分:‎ ‎ I. 只含 ▲ 一种; II.含有SO2、O2二种; III.含有SO2、SO3、O2三种。‎ ‎【设计实验】利用下图装置加热硫酸铜粉末直至完全分解 ‎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 碱石灰 ‎ ‎ ‎ ‎ ‎ A B C D ‎ 【获取事实】‎ ‎ (1)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D,发现木条能复燃,说明气体中含有 ▲ 。‎ ‎ (2)已知硫酸铜粉末质量为‎10.0克,完全分解后,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 装置 A(试管+粉末)‎ B C 反应前 ‎42.0克 ‎75.0克 ‎140.0克 反应后 ‎37.0克 ‎79.5克 ‎140.0克 ‎ 请通过计算,推断出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哪一个 ? ▲ ‎ ‎ A.3CuSO43CuO+SO3↑+2SO2↑+O2 ↑ B. 4CuSO44CuO+2SO3↑+2SO2↑+O2↑‎ C.5CuSO45CuO+SO3↑+4SO2↑+2O2 ↑ D. 6CuSO46CuO+4SO3↑+2SO2↑+O2↑‎ 变式1: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碱的溶液PH大于7,所以PH大于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C.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就一定是燃烧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变式2:“小嘟咪月饼”袋内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脱氧剂”。它的作用是除氧,以达到保鲜的目的。三位同学打开包装袋,看到“脱氧剂”为灰黑色粉状,还有少量的红色粉末。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红色粉末各是什么? ’‎ 甲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为氧化铜,红色粉末是铜粉。‎ 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为铁粉,红色粉末是氧化铁。‎ 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是活性炭,红色粉末是氧化铁。‎ ‎(1)你认为——同学的猜想较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参照图5的形式,将你初步验证该同学的猜想的实验过程用框线表示出来。‎ 图5‎ ‎(3)对它还可探究的新问题是(答其中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中考链接:‎ 图3‎ ‎1. 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 电解 2H2↑+O2↑‎ 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 ‎2.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假药案件,造成了多人死亡的严重后果。而该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等假药的原料即来自于江苏泰兴化工总厂的假“丙二醇”。其真丙二醇的化学式为C3H8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二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2‎ B.丙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6‎ C.丙二醇充分燃烧的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 D.丙二醇分子中含有13种元素、‎ ‎3. 科学家用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首次制成了“纳米车”(如图)。“纳米车”底盘和轮轴由一种有机分子构成,而轮轴末端是四个球形笼状的C60分子制成的轮子。“纳米车”可以用来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生产复杂的材料或药物。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60是一种新型的金属单质 B.“纳米车”是由新型的化合物组成的 C.“纳米车”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的过程肉眼可见 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人类操纵分子技术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4.苍梧晚报报道,我市预计明年四月就可以乘上使用压缩天然气(CNG)为燃料的公交车和出租车。CNG就是将天然气多级压缩后,储存至高压容器中作为燃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NG的主要成分是CH4 B.使用CNG燃料可减小空气污染 ‎ C.CNG的主要成分是CH3OH D.CNG完全燃烧的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5.不久前 , 日本某一材料研究所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 " 碳纳米管混度计 ", 这种温度计被认 定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 10‎-6m, 直径为 10‎-7m 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 , 管中稼就会膨胀 , 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可从‎30 ℃‎到‎490 ℃‎ ,并且精确度较高 , 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测量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推测中正确的是 ( )‎ A. 碳纳米管的体积在 ‎10 ℃‎至 ‎50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 , 可忽略不计 B.金属镓的熔点、沸点都很低 C. 在 ‎30 ℃‎至 ‎490 ℃‎之间金属镓的体积与温度变化呈正比 D.金属嫁的体积在 ‎30 ℃‎至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 , 可忽略不计 ‎6.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要求从根本上杜绝污染。它包括“原料绿色化”、“化学反应绿色化”、“产品绿色化”等内容。其中“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的所有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物中。下列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的是 ‎ A.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 B.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C.制取碳酸氢铵:CO2+H2O+NH3=NH4HCO3‎ D.制取氨气:(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 ‎7.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 ‎(2)有下列装置:‎ ‎ ‎ 图8‎ 实验室制取、干燥、收集氨气的装置应分别选用(填序号) 、 、 。‎ 图9‎ ‎(3)如图9按图( )连接,挤压胶头滴管使其少量的水进入烧瓶,打开止水夹,烧瓶中就可以看到 色的喷泉。按图()连接,你怎样操作,才能引发喷泉(提示:用物理方法使氨气和烧杯中水接触可引发喷泉)‎ ‎ ‎ ‎ ‎ ‎ ‎ ‎ ‎ ‎8.. 微粒模型观察与比较。如左下图所示,在钠与氯气的反应中,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成为1个钠离子;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1个氯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因为1个电子的质量大约为1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故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 若用r、m分别表示微粒的半径和质量,以“<”或“>”或“≈”填空。‎ ‎(1)m(Na) m(Na+); (2)r(Cl) r(Cl-);‎ ‎(3)r(Na) r(C1); (4)r(Na+) r(Cl-)。‎ ‎6. ‎ ‎9、作为推行“低碳经济”的重要科技进步,太阳能 光伏发电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亮点”。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关键的材料是高纯硅。三氯甲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 焦炭 石英沙 高温 粗硅 ‎300℃‎以上 HCl SiHCl3(粗)‎ SiHCl3(纯)‎ 精馏 高纯硅 H2‎ ‎1084℃‎ ‎(1)三氯甲硅烷(SiHCl3)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2)“精馏”也是蒸馏的一种形式。通过蒸馏可把液体混合物分离开,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 (填“熔点”或“沸点”)不同。‎ ‎(3)写出从粗硅到SiHCl3(粗)的化学方程式 。‎ ‎(4)为了达到绿色化学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上述生产流程中某些物质可循环使用,这些物质是 (填化学式)。‎ ‎(5)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SiO2,含有少量Al2O3。若要除去石英砂中少量的杂质,可选用的试剂是 (填化学式)。 ‎ ‎1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经查阅资料得知:铝是重要的轻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电讯和建筑等领域。铝也有其特殊的性质:①铝的熔点是‎660℃‎,氧化铝的熔点高达‎2054℃‎。②铝虽比锌活泼,但是将铝和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铝比锌反应慢得多。③尽管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能使铝与其周围的介质(空气、水)隔绝,但“奇怪”的是铝制容器仍不能用来盛放和腌制咸菜。为此该小组进行了“铝表面氧化膜”的探究实验,其过程如下,请完成填空:‎ ‎【实验1】用坩埚钳夹住一块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铝片表面接触火焰的部分变暗片刻后变软;轻轻摇动,会左右摇晃,却不像蜡烛那样滴落。‎ ‎ 问题:‎ ‎(1)请写出在空气中灼烧铝片的化学方程式 ;‎ ‎(2)铝片接触火焰的部分不像蜡烛那样滴落的原因是 。 ‎ ‎【实验2】取2条未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一片浸入CuCl2稀溶液中,其表面很快析出较多红色粉末状固体;而另一片浸入CuSO4稀溶液中现象一直不明显。‎ 问题:试猜测产生这种现象差异的因素是 ‎ ‎【实验3】用砂纸打磨一铝片使其表面较粗糙,再将其放入CuSO4稀溶液中,直到2-3分钟后,铝片表面才有少量红色固体附着。‎ 问题:试写出铝片表面附着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 ‎ 【实验4】向实验2的CuSO4稀溶液中滴入3-5滴NaCl稀溶液,铝片表面逐渐有红色固体析出。‎ ‎【实验5】向实验2的CuSO4稀溶液中滴入3-5滴Na2SO4稀溶液,铝片表面现象一直不明显。‎ ‎ 问题:根据实验2、3、4、5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Na2SO4溶液 无色液体A 金属甲 无色液体A 无色溶液D 无色气体C 无色气体B 金属乙 ‎△‎ 黑色粉末E 黑色粉末E H2SO4溶液 蓝色溶液F 黑色粉末E ‎△‎ 无色液体A 金属乙 浅绿色液体G 蓝色溶液F 操作X 蓝色沉淀H ‎△‎ 无色液体A ‎11.已知:①金属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与水反应生成氧氧化钠和氢气;②难溶于水的碱受热分解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和水。A、B、C、D、E、F、G、H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甲、乙、丙是三种金属。其中甲最活泼,乙是红色金属,丙能被磁铁吸引。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E、G的化学式:A    ,E    ,G   。(2)操作X的名称是   。‎ ‎(3)①无色溶液D与蓝色溶液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②金属甲与无色液体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      ; ③蓝色沉淀H受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无色气体C在点燃或加热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