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一. 选择(选出各题唯一正确的答案。每题3分,共21分,不选、多选、选错均得0分)‎ ‎1.下列数据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A. 一个中学生的体重为50N B.一个成年人的体温约42℃‎ B. 人体安全电压为220V D.一个鸡蛋质量约60g ‎【专题】定量思想;估算法;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50kg×10N/kg=500N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不符合实际; C、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故C不符合实际; D、8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60g左右。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点评】对物体长度、质量、重力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如: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楼梯阶梯数、物理课本长和宽、教室内空气质量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表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1)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解答】解: A.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A正确; B.“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故C错误;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声音的综合利用,要求学生对声音及其特性,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等知识点全面掌握。‎ ‎3.下列关于厨房中发生的生活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绕水时,发现水温达不到100℃就沸腾了.是因为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 B.打开锅益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取出存放在冰箱中的冰糕,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D.把食盐放进水里,会儿水变成了,这是熔化现象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物态变化共有六种:①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②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③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④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⑤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⑥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 (2)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知道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依据各选项中的物态变化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 A、在高山上烧水,水温低于100℃就沸腾了,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故A错误; B、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从冰箱中取出的冰糕温度低于气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液化为液态小水滴,附着在冰糕的包装上,故C正确; D、将食盐放到水中,一会儿水就变咸了,这是溶化过程,是扩散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判断物态变化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然后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得出结论;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4.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湖光映彩霞”是光的折射现象 B.“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C.“潭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D.“海上生明月”是光的折射现象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湖静映彩霞”是指天上的彩霞在平静的湖面形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的现象,故是光的反射现象,故该选项错误。 ‎ B、“风吹草低现牛羊”--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该选项正确; C、“疑水浅”是指由于光的折射,看到水底形成的像,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要浅,是光的折射现象,故该选项错误。 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因此“海上明月”是月亮在水中形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即光的反射现象;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优美的诗句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5.如图1所示的机被中,使用时不能省力,但能省距离的是 ‎ ‎ ‎【专题】定性思想;简单机械.‎ ‎【分析】根据杠杆的分类和特点可作出判断: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费距离; 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但省距离;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距离也不省力。‎ ‎【解答】解: A、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能省力,但费距离; B、订书机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但费距离; C、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D、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故选:D。‎ ‎【点评】本题只要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再根据杠杆的特点即可解答。‎ ‎6.如图2所示,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专题】应用题;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1)控制电灯的开关应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 (2)使用测电笔时,手应接触笔尾金属体; ‎ ‎(3)保险丝的作用:当电路的电流过大时,能迅速的 切断电路,从而保护电路; (4)当电路中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时,会造成干路电流过大,引发火灾。‎ ‎【解答】解:A、开关接在火线与灯泡之间,当灯泡坏了更换时,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故A错误; B、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或金属杆,这样会造成人身触电事故。故B正确; C、铜丝电阻小、熔点高,在电流过大时,产生的热量不容易达到熔点,因此不会熔断,起不到保险的作用,故C错误; D、接线板负载过多,即电路中用电器总功率过大,会造成干路电流过大,引发火灾,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值得注意的是:本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本来不导电的物体导电了。‎ ‎7.甲灯泡标有“22V2w",乙灯泡标有“20v100w°,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灯泡的功率一定小于乙灯泡的功率 B.甲灯泡消耗的电能一定小于乙灯泡消耗的电能 C.两灯串联在电路中,甲灯泡一定比乙灯泡亮 D.两灯并联在电路中,甲灯泡一定比乙灯泡亮 答案:C 解析:略 二、选择说明(选出各题唯一正确的答案,并在横线上说明选择埋由。每题5分,共10分。‎ 不选、多选、错选均得0分)‎ ‎8.如图3所示的力学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手在手的不同位置拧螺母效果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两人相推后各自远离,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在拉力作用下,木块仍然保持静止,是因为拉力等于摩擦力 选择理由: ‎ ‎【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 ‎【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2‎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若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是发生在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即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 A、用扳手拧螺丝时,手在把手的不同位置拧螺母效果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A正确; 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甲推乙,甲对乙有一个力的作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乙对甲施加反作用力,所以两人会向后退,故C正确; D、在拉力作用下,木块仍然保持静止,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作用,所以拉力等于摩擦力,故D正确。 故答案为: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三要素、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属于综合性题目。‎ ‎9.如图4所示是一种水位自动报警器工作原理图。由于一般的水都能导电,当水位升高到 金属块A处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绿灯亮,螺线管上端是S极 B.红灯亮,螺线管上端是S极 C.绿灯亮,螺线管上端是N极 D.红灯亮,螺线管上端是N极 选择理由: ‎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顺推法;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1)电磁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2)根据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出电磁铁的极性。‎ ‎【解答】解:当水位升高到金属块A处时,电磁铁所在的控制电路接通,电磁铁具有了磁性,吸引衔铁向下运动,触点将红灯与电源接面,所以红灯亮; 根据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出电磁铁上端为N极。 故选:D; 理由:当水位升高到金属块A处时,电磁铁所在的控制电路接通,电磁铁具有了磁性,吸引衔铁向下运动,触点将红灯与电源接面,所以红灯亮; 根据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出电磁铁上端为N极。‎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磁铁在电磁继电器上的应用,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由电磁铁来控制的自动开关;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从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无磁性的原理进行分析。‎ 三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0刚泡出的新茶能够放发出一股清香,这是 现象,端着茶杯的手感觉根热,这是通 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 ‎【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个:做功和热传递;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茶水散发出清香,说明茶的香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 用热水泡茶时,手会从茶杯处吸热,温度会升高,所以端着茶杯的手感觉很热,其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 故答案为:扩散;热传递。‎ ‎【点评】本题考查了扩散现象和改变内能的方法,属于基础题。‎ ‎11.同学们在经过十字路口时要注意按交通指示灯行走。路口交通指示灯通过三种不同額色 ‎ 灯光的变化指挥车辆和行人的交通行为。据你对交通指示灯的了解,可以指断三种颜色的指示灯连接方式应是 联(选填”串"或”井”)。为防止汽车超速,在路口往往安装有被人们称为电子眼的测速雷达,雷达是利用 的反射来探测物体位置的。‎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电流和电路.‎ ‎【分析】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相影响。由于三个电灯不会同时工作,由并联电路的特点知,三个电灯是并联。 电磁波有着广泛的应用,测速雷达利用的是电磁波。‎ ‎【解答】解: 根据生活经验可知,交通指示灯中的三个灯不会同时亮,即可以单独工作,所以工作时互不影响,所以可以判断出三个灯是并联。 电子眼的测速雷达是利用电磁波发射和接收的时间差来探测物体位置的。 故答案为:并;电磁波。‎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属于基础题目。‎ ‎12.如图6所示是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温度随加热时间要化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C甲 C乙(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 ‎【专题】应用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由题目给出的信息和图象可知: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越大,温度变化越小。‎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给质量、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加热相同的时间,会吸收相同的热量,图中所示甲升高的温度高,说明甲的比热容比乙的比热容小。 故答案为:小于。‎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图象的分析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 近几年的中考,图象分析题的比例是越来越大,这类题要引起注意。‎ ‎13.电视机正常工作时的功率为100w,待机状态时的功率为8W,按每天待机20小时,一 个月(按30天计算)在待机状态下消耗电能为 kW·h;这些电能可供电视机正常工作 h。请你说出节约电能的办法 (写出一种即可)‎ ‎【专题】定量思想;顺推法;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已知待机功率与待机时间,由W=Pt可以求出一个月内待机消耗的电能; (3)只要切断电视机电源就可使电视机不再待机;在用电器功率一定时,减少工作时间,或在工作时间一定时,减小用电器工作功率,都能减少电能的损耗。‎ ‎【解答】‎ ‎(3)电视机处于待机状态时,也在消耗电能,为显著降低电视机这种不正常的电能消耗,关机时要断开电视机的电源开关;另外,用电器工作完毕及时断开开关,如人走灯灭;或者在可能的前提下减小用电器功率,如将功率较大的白炽灯更换成节能灯等,都可以节约电能。 故答案为:4.8;48;关机时断开电视机的电源开关。‎ ‎【点评】本题考查了消耗电能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增强了学生的节能意识,属于常见的中考题型。‎ 四、应用(共21分)‎ ‎14.(2分)如图7所示是小李将一根均匀木棒指起的瞬间。请画出本棒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及动力F的力臂L。‎ ‎ ‎ ‎【专题】作图题;重力、弹力、摩擦力;简单机械.‎ ‎【分析】(1)要掌握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特别注意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要掌握力臂的画法,知道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首先找到支点,然后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力臂。‎ ‎【解答】解:(1)均匀木棒的重心在其中点,方向竖直向下;如图所示。 (2)反向延长力F的作用线,由支点O向F的作用线引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F的力臂L,如图所示: ' alt=菁优网 v:shapes="_x0000_i1041"> ‎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重力示意图和力臂的画法,在做力的示意图时,要特别注意力的作用点和方向,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即规则物体的几何中心,方向竖直向下。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在做力臂时关键是确定支点和力。‎ ‎15.(8分)2018年3月4日凌晨,伯明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的决赛中.中国飞 人苏炳添以6秒42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揣得银牌,创造了亚洲短跑选手在世界大赛中 的最好成绩。‎ ‎(1)(3分)苏炳添在比赛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满足F阻=kv。若 k=15N(m.s-1),求比赛全程苏炳添的平均速度和克服阻力所做的功(计算结果保留到 小数点后一位)。‎ ‎(2)(3分)如果苏炳添的质量是70kg,每只的面积为200m2。求:苏炳站在奖台上对台面的压强(g取10N/kg)。‎ ‎(3)(2分)如图8是苏炳添冲刺的瞬间。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苏炳冲到终点时还要继续向前跑一段距离的原因 答案:‎ ‎【专题】定量思想;长度、时间、速度;运动和力;压强、液体的压强;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3)物体能够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解答】解: (1)苏炳添在比赛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 由题意可知,受到的平均阻力: f=kv=15N/(m•s-1)×9.3m/s=139.5N, 则比赛全程苏炳添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W=fs=139.5N×60m=8370J。 (2)苏炳添的重力: G=mg=70kg×10N/kg=700N; 他在站立时对台面的压力: F=G=700N, 对台面的压强: ‎ ‎(3)苏炳添冲到终点时,由于惯性还会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答:(1)比赛全程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9.3m/s;克服阻力所做的功8370J; (2)苏炳添站在奖台上对台面的压强为1.75×104Pa; (3)苏炳添冲到终点时,由于惯性还会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和功的计算,解答此题的关键熟练运用相关计算公式计算。‎ ‎16.(6分)智能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方便,如通信、照相、学习和购物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1分)人们在超市购物付敬时只要打开手机扫一扫,就能快速付款,扫二维码时镜头相当于照相机,此时镜头到二组码的距离应满足 。‎ ‎(2)(3分)手机用充电电池作为电源,如图9是某智能手机电池铭牌。简述手机充电时的能量转化,可充电锂电池并计算电饱充测电后储存的电能。‎ (3) ‎(2分)智能手机触摸屏相当于一根电阻丝,以水平方向为例,当手指触模屏时.触摸点P相当于手指)将电阻丝分为左右两部分。设左部分的电阻为R1,右部分电阻为R2,其结构可等效为如图10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触摸点在水平方向向右移动时,触摸点P到屏幕右边缘的距离减小,则R1 ,流过R1的电流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 ‎【专题】计算题;透镜及其应用;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5) ‎【分析】(1)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2)机电油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成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和内能;从铭牌上可以看出,该电池的电压和电量,根据公式W=UIt可求它充足电后所储存的电能。 (3)由电路图可知,R1、R2串联,电流相等,根据公式U=IR可知,电阻越大,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从电路图可以看出R1的电阻变化与屏上端的距离的关系。‎ (6) ‎【解答】解:(1)手机摄像头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工作的,因此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2)手机电油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成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和内能; 电池充饱后储存的电能W=UIt=3.7V×2000x10-3A×3600s=2.664×104J; (3)由电路图可知,R1、R2串联,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电阻的和,当触摸点在水平方向向右移动时,触摸点P到屏幕右边缘的距离减小,则R1增大,R2减小,。 故答案为:(1)大于镜头焦距的2倍; (2‎ ‎)手机电油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成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和内能;电池充饱后储存的电能为2.664×104J; (3)增大;不变。‎ (3)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还考查电能的计算,关键是公式的应用,要学会认识用电器的铭牌,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17.(5分)如图11所示是一种测量体重大小的电子体重计。秤盘M通过绝缘体与一金属杆相连,R相当于滑动变阻器,从体重计仪表指针所指的刻度就可以知道人的体重大小。电源电压恒定不变。‎ ‎ ‎ ‎(1)(2分)R的作用是 ;此体重计仪表是 (选填“电流表”或电压表”)改装而成的。‎ ‎(2)(3分)小华认为图11这种体重计的设计不合理;请说明不合理的原因,并在图12中画出合理的电路图(不增减任何器材)‎ ‎【专题】简答题;欧姆定律.‎ ‎【分析】(1)根据R0串联在电路中,作用是保护电路;根据电压表使用时与被测用电器并联、电流表使用时与被测用电器串联判断图中油量表的类型; (2)当体重变大时,滑片向下移动改变电路中电阻的大小,从而使电路中的电流相应的发生改变,根据欧姆定律可判断人的体重变化与仪表指针示数变化之间的关系。‎ ‎【解答】解:(1)由图可知,未测量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零,电路会短路,会损坏体重计仪表与电源;为防止电路中电流过大,将R0串联在电路中,其作用是保护电路; 体重计仪表串联在电路中,因此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成的。 (2)由图可知,当体重变大时,滑片向下移动,变阻器R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减小,所以体重计仪表的示数随体重的增加而减小,不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故不合理; 合理的电路图是体重计仪表的示数随体重的增加而变大,应将滑片以下的电阻丝连入电路,如下图所示: ‎ 故答案为:(1)保护电路;电流表; (2)由图可知,当体重变大时,滑片向下移动,变阻器R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减小,所以体重计仪表的示数随体重的增加而减小,不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故不合理;如上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油量表改装电表的判断和工作原理、电路电阻的作用等问题,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五、实验、探究[共25分)‎ ‎18.(4分)如图13所示是小军“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薄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1分)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A蜡烛的像,也便于 ‎ ‎(2)(1分)在实验中点燃A蜡烛,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B蜡烛,也不能使B蜡烛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 ‎ ‎(3)(1分)小军解决上述问题后,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移去后面的B蜡烛,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A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 ‎(4)(1分)为证实上述成像特点的可靠性,小军接下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 ‎ ‎【专题】探究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实验时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像一侧的代替物体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和物体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则无法使蜡烛B与像完全重合; (3)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成接到,而虚像则不能; (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解答】解: (1)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玻璃板是透明的,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时,蜡烛B的位置便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2)无法让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能是实验时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与物体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 ‎(3)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该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B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玻璃板与桌不垂直;(3)虚;(4)保持玻璃板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B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19.(6分)2017年11月30日,中国4500米载人潜水器一一“深海勇士”号正式验收交付,4500米深度已经覆盖整个南海的探测,下潜、开发等方面需求。这个消息激发了小芳对“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兴趣,地进行的实验操作如图14所示。苗依据所学知识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 ‎ ‎(1)(1分)实验前,应调整压强计(甲图),使U形管左右两边的液面 。‎ ‎(2)(1分)比较丙、丁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 的关系。‎ ‎(3)(1分)比较乙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1分)请举出生活中应用该实验结论的一个事例: 。‎ ‎(5)(2分)小芳完成上述实验后,用一“T"形玻璃管对着形管左边管口吹气,如图15所示,可以看到 (填“左”或“右”)管中的液面较高,该实验说明了 ‎ ‎ 。 ‎ ‎【专题】实验题;控制变量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时是通过橡皮膜来感知压强的,通过橡胶管中气体压强的变化来改变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实验前,应调整压强计,使U形管左右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相平; (2)比较丙、丁两图中金属盒深度相同,液体密度不同,据此判断研究的变量是哪一个; (3)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4)由(3)结论举例; (5)流体中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解答】解:(1)实验前,应调整压强计(甲图),使U形管左右两边的液面相平; (2)选用丙、丁两图进行比较,控制深度相同、容器的形状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 ‎ ‎(3)比较乙丙两图可知,在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不同,液体内部的深度越深产生的压强越大,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内部的深度越深产生的压强越大,或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4)在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内部的深度越深产生的压强越大,举例:水塔建得高,人吊液体时药瓶要举得高些,水箱要放置在高处,拦河坝上窄下宽等; (5)小芳完成上述实验后,用一“T“形玻璃管对着形管左边管口吹气,如图2所示,可以看到左管中的液面较高,该实验说明气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故答案为:(1)相平; (2)液体密度;(3)在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内部的深度越深产生的压强越大,或液体正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4)水塔建得高;(5)左;说明气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点评】压强计的工作原理是我们首先应该了解的,在此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运用非常关键,只有这样,所探究的结论才具有说服力和科学性。‎ ‎20.(7分)如图16所示,小明进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 ‎(1)(2分)请帮助小明根据电路图甲将实物电路乙连接完整(导线不能交叉)‎ ‎(2)(1分)电路连接好后,当小明准备闭合开关开始实验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 ‎ 滑到 (选填“A”或“B”)端 ‎(3)(1分)小明闭合开关,并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但电压表有示数且无变化,则电路原因可能是 。‎ ‎(4)(1分)小明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压表读数为2.6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该定值电阻的阻值是 。‎ ‎(5)2分)小明还想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请你帮助小明设计数据记录表格。‎ ‎【专题】实验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电压表与电阻并联,电流表与电阻串联,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量程;滑动变阻器与电阻串联,且要接一上一下; (2)电路连接好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滑到最大值处; (3)电流表无示数,可能是电路某处断路,电压表有示数,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断路; (4)由图乙所示电流表确定其量程与分度值,读出其所示,然后由欧姆定律求出电阻阻值; (5)根据实验目的设计数据的记录表格。‎ ‎【解答】解:(1)将电压表与电阻并联,实验中电压表量程过大测量不够准确,电压表指针要过半,电源电压6V小于电压表最大量程15V的一半,因此电压表应选0~3V量程;电流表与电阻串联,滑动变阻器已接了下面一个接线柱,应再接上面一个接线柱,如图所示: (2)为了保护电路,电路连接好后,当小明准备闭合开关开始实验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滑到最大值B端; (3)电流表无示数,可能是电路某处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两接线柱到电源间是通路,所以可能是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Rx断路了; (4)当电压表读数为2.6V时,由图乙所示电流表可知,其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6A; ‎ ‎(5)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保证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改变电阻,测出使用不同电阻时通过的电流,再分析数据,所以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如下:‎ 物理量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阻(R/Ω)‎ 电流(I/A)‎ ‎1‎ ‎2‎ ‎3‎ 故答案为:(1)见上图;(2)B;(3)电阻Rx断路;(4)10Ω;(5)见上表格。‎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物电路连接、实验注意事项、电路故障分析、电表读数、求电阻等问题,对电表读数时要先确定其量程与分度值,然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电表刻度线垂直。‎ ‎21.(8分)“营养早餐工程“惠及千家万户家住南部山区的小喇也是受益者之一,每周都能喝到政府发给的牛奶。在学习了密度知识以后,小刚利用托盘天平、烧杯和水測量牛奶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小刚观察到牛奶包装盒上标有250ml字样;‎ ‎(2)(1分)将盒装牛奶放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左,在有盘中加减砝码后,发现天平仍然不平衡,小刚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3)(1分)天平平衡后,观察右盘中砝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7‎ 所示。然后小刚将盒中的牛奶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得牛奶包装盒的质量为7g.则牛奶的密度为 。‎ ‎(4)(1分)小刚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牛奶密度和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或“偏小")‎ ‎(5)(5分)小刚在学习完浮力知识后,认识了一种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一密度计(如图18所示),将其放入液体中,当它竖立静止时,与液面相交的读数即为液体密度。小刚受到启发,用细沙、水、刻度尺,记号笔、烧杯和平底玻璃管(数量不限),设计实验并完成了测量,请你帮助小刚利用上述器材完成測量牛奶密度的实验。‎ ‎①(2分)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可以结合简图用文字说明,测量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②(2分)根据上述步骤中所测物理量,写出牛奶密度的表达式推导过程(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③(1分)牛奶密度的表达式P(用已知量测量量表示,比如水的密度用p表示)‎ ‎【专题】实验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2)在称量过程中,若指针左偏,说明左盘重,需要向右盘加小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 (3)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由此读出牛奶和包装盒总质量,从而得到牛奶质量,再应用密度公式计算牛奶密度; (4)将盒中的牛奶倒入烧杯中时会有残留的牛奶,由此分析所测密度值的误差; (5)在平底玻璃管中装入适量细沙可竖直漂浮在水面和牛奶表面,用刻度尺测出玻璃管浸入水和牛奶中的深度,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牛奶密度。‎ ‎【解答】解: (2)将盒装牛奶放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左,在有盘中加减砝码后,发现天平仍然不平衡,小刚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向右盘加小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 (3)由图1知,天平标尺分度值0.2g,牛奶和包装盒总质量=100g+100g+20g+10g+2g=232g, 牛奶质量m=232g-7g=225g, ‎ ‎(4)将盒中的牛奶倒入烧杯中时会有残留的牛奶,所以再天平测得牛奶包装盒的质量偏大,得到牛奶质量偏小,由密度公式知得到的牛奶密度偏小; ‎ ‎(5)①步骤:a、在平底玻璃管中装适量的细沙,将装有细沙的平底玻璃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竖立静止后,在玻璃管上与水面表面相平处标上记号,并用刻度尺测得记号到平底玻璃管底的距速为h1; b、将装有沙的平底玻璃管放入盛有牛奶的烧杯中,竖立静止后,在玻璃管上与牛奶表面相平处标上记号,并用度尺测得记号到平底玻璃管底的距离为h2; ②由漂浮条件可知,F浮牛奶=F浮水,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ρ牛奶gSh2=ρ水gSh1, ‎ 故答案为:(2)向右盘加小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3)0.9g/cm3;(4)偏小; (5)①步骤:a、在平底玻璃管中装适量的细沙,将装有细沙的平底玻璃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竖立静止后,在玻璃管上与水面表面相平处标上记号,并用刻度尺测得记号到平底玻璃管底的距速为h1; b、将装有沙的平底玻璃管放入盛有牛奶的烧杯中,竖立静止后,在玻璃管上与牛奶表面相平处标上记号,并用度尺测得记号到平底玻璃管底的距离为h2; ②由漂浮条件可知,F浮牛奶=F浮水,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ρ牛奶gSh2=ρ水gSh1, ‎ ‎【点评】本题是液体密度的测量实验,考查了天平使用、密度计算还考查了利用浮力知识测密度,关键是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综合应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