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攀枝花市中考化学试题含详细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3攀枝花市中考化学试题含详细解析

‎2013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化 学 本试题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0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化学答题区域对应题目标号的 位置上。‎ ‎2.本部分共16小题,每小题2.5分,共4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 1 C - 12 N - 14 O - 16 S – 32 Cl - 35.5 Mg- 24 Ba- 137 Na - 23‎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厨房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气燃烧 B.食物霉变 C.自制酸奶 D.榨西瓜汁 ‎2、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环保的是 A.焚烧秸秆 B.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 C.尽量以步代车 D.推广使用可降解的“玉米塑料”‎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以下做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被蚊虫叮咬后,涂上呈碱性的肥皂水止痛止痒 ‎ B.用洗洁精去除水壶里的水垢 C.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线和棉线 ‎ D.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4、2012年的“毒胶囊”事件使人们对健康更加关注,下列做法不会危害健康的是 A.将“塑化剂”添加到饮料中 B.霉变大米反复淘洗后继续食用 C.用食醋去除皮蛋的涩味 D.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铜用于制导线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6、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下列摘录的是某同学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A.物质俗名:CaO—生石灰 NaHCO3—苏打 NaOH—纯碱 B.物质颜色:Fe(OH)3—红褐色 Fe3O4—红棕色 Cu(OH)2—蓝色 C.材料分类:酚醛塑料、涤纶、棉—合成材料 不锈钢、金刚石—金属材料 D.物质分类:石墨、C60—单质 甲烷、酒精—有机物 NaCl、KMnO4—盐 ‎7、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将品红加入静置的水中,整杯液体变红——分子在运动 B.电解水可得到氢气和氧气——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C.密封良好的包装袋从平原带到高原会膨胀——气体分子变大 D.冬季钢轨之间缝隙加大——温度降低,原子间距缩小 ‎8、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稀释浓硫酸 C.干燥CO2 D.过滤液体 ‎9、下列安全防护的措施和对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严禁携带汽油、酒精等易燃易爆物 B.如果发现室内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窗通风并关闭燃气阀 C.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入眼睛内,立即用手揉眼睛,最后用水冲洗 D.当你遭遇火灾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靠近墙壁从安全通道迅速撤离 ‎10、猪肉的新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有资料显示,pH与肉类新鲜度的关系为:‎ 名称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 pH ‎5.8~6.2‎ ‎6.3~6.6‎ ‎>6.7‎ 根据上表判断,肉类变质过程中酸碱性的变化趋势是 A.酸性变强 B.酸性变弱 C.酸性不变 D.碱性变弱 ‎11、下列物质中含少量杂质,除杂质方法合理的是 物 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O2‎ HCl 通过足量NaOH溶液 B HNO3溶液 H2SO4‎ 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C Cu CuO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D CuSO4溶液 FeSO4‎ 加入足量铜粉,过滤 ‎12、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Ag+ 、Na+、Cl—、NO3— B.K+、Na+、CO32—、OH—‎ C.NO3—、HCO3—、K+、Na+ D.SO42—、Cu2+、Zn2+、Cl—‎ ‎13、现有反应: 4A + 5B = 4C+ 6D,已知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5∶3,现将17 g A,与一定质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0 g C,则该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A.40∶27 B.16∶9 C.5∶6 D.31∶18‎ ‎14.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实验相符合的是 A.将不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 B.向硫酸铜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C.用氯酸钾制氧气,剩余固体中MnO2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D.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镁粉 ‎15、下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如右图所示相连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的是 甲 乙 丙 丁 A NaOH HCl ‎ Cu AgNO3‎ B CO2‎ Ca(OH)2‎ Na2CO3‎ CaCl2‎ C KOH BaCl2‎ K2CO3‎ HCl D CuSO4‎ BaCl2‎ Na2CO3‎ Ba(OH)2‎ ‎16、工业制HNO3的尾气中含有的NO2和NO常用NaOH溶液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2+ NaNO3+H2O,NO不能被NaOH溶液吸收。现有NO2和NO的混合气体42 kg ,可用200 kg 20%NaOH溶液恰好完全吸收。则原混合气体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A.7∶15 B.1∶2 C.7∶12 D.2∶3‎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60分)‎ 注意事项:‎ ‎1.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化学答题区域对应题目的位置作答。‎ ‎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本部分共10小题,共60分。‎ 二、填空题(共23分)‎ ‎17.(4分)请你用化学用语填空。 ‎ ‎(1)两个碳原子    ;(2)氯化铁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    ;‎ ‎(3)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两个氮气分子    。‎ ‎18、(7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不合理应用化学知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 ‎(1)饮水卫生: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自来水厂用到活性炭净化水,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日常生活中通过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和消毒杀菌。‎ ‎(2)食品安全:卫生部公告从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中添加过氧化钙(CaO2),CaO2‎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CaO2也可用于养鱼池的制氧剂,Ca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 = 2X + O2↑,则X的化学式为    。‎ ‎(3)材料应用:应用广泛的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    (填“大”或“小”);炒菜用的铁锅使用后我们应洗净擦干,否则会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    ; 大理石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也可用于实验室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5分)下图中的①是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如果A表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 ‎(3)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序号);A、B、C、D 中与氟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     (填序号)‎ ‎(4)C、D两种粒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 ‎20、(7分)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浩瀚的海洋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1)从海水中获取淡水,常用的操作方法 是     ;‎ ‎(2)海水晒盐能够得到粗盐和卤水,卤水中含有MgCl2、KCl、MgSO4等物质,右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t2℃时,氯化镁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填表达式);‎ ‎② 将t3℃时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降到t2℃时,三种物质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降温过程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在逐渐减小 C、t3℃时KCl和MgSO4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降温至t2℃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MgCl2>MgSO4>KCl ‎③ 粗盐经过提纯,可得纯净的氯化钠,农业上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某农科所用30 kg纯净的氯化钠可配制     kg 15%的选种液。‎ ‎(3)从卤水中可提取金属镁,下图是从卤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 操作①的名称为     ,上述过程中,沉淀B与试剂C发生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三、简答题(10分)‎ ‎21、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煤、     和     常称化石燃料,它们完全燃烧都会生成常见的温室气体      (填化学式);煤燃烧时产生     等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引起酸雨。酸雨的pH      5.6(填“>、<、=”);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的操作方法是     。酸雨会破坏森林、腐蚀金属材料等,为保护金属资源,废旧的钢铁需回收重新冶炼,写出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 ‎22、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原滤渣中的物质是     ,写出铁粉在混合溶液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实验探究题(共15分)‎ ‎23、(6分)以下是研究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收集一瓶干燥的氢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实验室可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该发生装置也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如果用图F所示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CO2,则CO2导入端为     (填“a”或“b”),收集满CO2后进行对比实验(如图H),可以证明CO2与NaOH溶 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应作的对比实验是     。CO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4、(9分)小明通过学习知道Na2CO3、NaHCO3均能与盐酸反应,Na2CO3溶液还会与石灰水反应。‎ ‎【产生疑问】NaHCO3溶液也能与石灰水反应吗?如果能反应,生成物可能是什么?‎ ‎【查阅资料】NaHCO3溶液呈碱性,CaCl2溶液呈中性,Ca(HCO3)2能溶于水,‎ NaHCO3在碱溶液中会反应生成碳酸盐; ‎ ‎【进行实验】‎ 白色沉淀A是     (填化学式),由此证明NaHCO3溶液与石灰水也能发生反应。为了进一步了解生成的含钠化合物有什么,继续探究:‎ ‎【作出猜想】 ①只有NaOH ②只有Na2CO3 ③有Na2CO3和NaOH ‎【实验设计】可供选择的药品:盐酸、食盐水、Ca(OH)2溶液、CaCl2溶液、酚酞试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CO2‎ 步骤 操作 现 象 结 论 ‎①‎ 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再滴加足量的   溶液 如果观察到    ,‎ 如果观察到     ,‎ 则猜想①成立。‎ 则猜想②或③成立 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②或③,将步骤①所得液体静置后,取上层清液继续进行下列实验:‎ 步骤 操作 现 象 结 论 ‎②‎ 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 整个实验过程无气泡产生 说明滤液B中无未反应完的NaHCO3‎ ‎③‎ 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加 入     ‎ 如果观察到     ,‎ 如果无明显现象 则猜想③成立 则猜想②成立 ‎【拓展反思】设计步骤②的实验目的是     。‎ 若猜想①成立,则此时NaHCO3溶液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五、计算题(12分)‎ ‎25、(4分)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保鲜膜是用聚乙烯塑料生产的,聚乙烯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 合物,其化学式为(C2H4)n ,聚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聚乙烯中碳氢 两元素的质量比     ;56 g聚乙烯与     g CO2所含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26、(8分)现将硫酸、盐酸的混合酸溶液200 g等分成两份,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①:取其中一份,往其中加入123. 3 g BaCl2溶液时恰好完全沉淀,把沉淀过滤出来,洗涤、烘干、称量为23.3 g ;‎ 实验②:取另一份,往其中加入200 g 2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请计算:‎ ‎(1)原200 g混和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为     。‎ ‎(2)实验①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假设过滤时滤液无损耗,请写出计算过程)‎ ‎ 2013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化学答案 ‎1-5、D A B C A 6-10、D C B C B 11-15 C D A B D 16、B ‎17、(1)2C(2)Fe3+(3)H2O(4)2N2‎ ‎18、大;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CaCO3+2HCl=CaCl2+CO2↑+H2O.‎ ‎19、(1)19.00;(2)O2-;(3)BD;B;(4)MgCl2‎ ‎20、(1)多级闪急蒸馏法; (2)①‎ ‎100a ‎100+a ‎%‎ ‎②AB; ③200; (3)过滤;Mg(OH)2+2HCl=MgCl2+2H2O ‎21、石油;天然气;CO2;二氧化硫;<;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出溶液的pH;Fe2O3+3CO高温 =2Fe+3CO2‎ ‎22、Fe、Cu,Fe+CuSO4=FeSO4+Cu.‎ ‎23、:a;将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换成等体积的蒸馏水作对比试验;CO2+2NaOH=Na2CO3+H2O ‎24、‎ 步骤 操作 现  象 结  论 ‎①‎ ‎ CaCl2溶液 ‎ 无沉淀,有沉淀,‎ 步骤 操作 现  象 结  论 ‎②‎ ‎③‎ ‎ 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色,‎ ‎【拓展反思】因为NaHCO3溶液呈碱性,防止干扰结论的判断.Ca(OH)2+NaHCO3═CaCO3↓+NaOH+H2O.‎ ‎25、28n;6:1;176.‎ ‎26(1)19.6g ‎(2)实验①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8.25%、‎ 详细解析 ‎1、【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煤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食物霉变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自制酸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榨西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2、【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低碳”理念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A、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等,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理念.‎ B、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以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故选项符合“低碳”理念.‎ C、提倡步行,能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理念.‎ D、推广使用可降解的“玉米塑料”,可以防止白色污染,故选项符合“低碳”理念.‎ 答案:A ‎【点评】低碳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3、【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显碱性的物质能和显酸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 C、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能够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D、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解答】A、被蚊虫叮咬后,蚊虫会向皮肤中注入一种显酸性的物质,涂上呈碱性的肥皂水止痛止痒,该选项做法能达到目的;‎ 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利用洗洁精不能除去,该选项做法不能达到目的;‎ C、灼烧羊毛线和棉线时,能够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的物质是羊毛线,另一种物质是棉线,该选项做法能达到目的;‎ D、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该选项做法能达到目的.‎ 故选: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要学好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4、【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塑化剂”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进行解答;‎ B、根据霉变的大米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黄曲霉毒素进行解答;‎ C、根据食醋对人体无害进行解答;‎ D、根据甲醛有毒进行解答.‎ ‎【解答】A、“塑化剂”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故A做法损害人体健康;‎ B、霉变的大米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黄曲霉毒素,故B做法损害人体健康;‎ C、食醋对人体无害且能和碱性物质反应除去涩味,故C做法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D、甲醛有毒,会严重破坏人体自身的蛋白质,故D做法损害人体健康.‎ 故选C.‎ ‎【点评】食品安全是当今国家的重点民生问题,是社会热点,所以食品安全也将是中考热门考点 ‎5、【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铜用于制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石墨作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软且在纸上划过能留下痕迹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6、【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 ‎【分析】A、氧化钙俗称生石灰,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B、氢氧化铁是红褐色的,四氧化三铁的黑色的,氢氧化铜是蓝色的;‎ C、棉属于天然材料,金刚石不属于金属材料;‎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A、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棉属于天然材料,金刚石不属于金属材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甲烷、酒精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物,氯化钠、高锰酸钾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盐,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属于有机物时,不但要看化合物中是否含有碳元素,还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因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要注意理解.‎ ‎7、【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将品红加入静置的水中,整杯液体变红,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电解水可得到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C、密封良好的包装袋从平原带到高原会膨胀,是因为气体间的间隔(而不是分子)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D、冬季钢轨之间缝隙加大,是因为温度降低,原子间距缩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气体的干燥(除水).‎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已有的实验操作的方法结合图示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要放在烧杯中称量,错误;‎ B、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注入水中,正确;‎ C、干燥二氧化碳气体要从长管通入,错误;‎ D、过滤液体要用玻璃棒引流,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实验操作,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具体的操作注意事项进行.‎ ‎9、【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公共场所严禁易燃易爆物;‎ B、燃气属于易燃物,泄露不能见明火;‎ C、有腐蚀性的药液溅入眼睛内,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 D、根据火灾中有大量的有毒气体分析.‎ ‎【解答】解: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严禁携带汽油、酒精等易燃易爆物是正确的;‎ B、燃气属于易燃物,泄露不能见明火,所以如果发现室内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窗通风并关闭燃气阀是正确的;‎ C、有腐蚀性的药液溅入眼睛内,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故错误;‎ D、火灾中有大量的有毒气体,应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靠近墙壁从安全通道迅速撤离,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难度不大.‎ ‎10、【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升高酸性减弱.‎ ‎【解答】解:根据上表判断,肉类变质过程中pH逐渐升高,酸性减弱.‎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2SO4能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盐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uO能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铜粉不能与FeSO4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2、【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在pH=1的溶液中则可知溶液中有大量的H+,然后利用所给的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来分析解答.‎ ‎【解答】A、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共存,故A错误;‎ B、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会生成水,不能共存,故B错误;‎ C、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共存,故C错误;‎ D、在酸性溶液中硫酸根离子、铜离子、锌离子、氯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学生能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解答即可,还应注意隐含信息的挖掘,如本题PH=1的分析和应用 ‎13、【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解答】解:设生成D的质量为x,‎ ‎4A+5B=4C+6D,‎ ‎ 20 18‎ ‎ 30g x x=27g,‎ 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30g+27g-17g=40g,‎ 则该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40g:27g=40:27.‎ 故选:A.‎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4、【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根据具体的反应结合图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将不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则开始时不会有晶体析出,故溶质质量不会从一开始减小,错误;‎ B、向硫酸铜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则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当硫酸消耗完毕,在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正确;‎ C、用氯酸钾制氧气,固体质量逐渐减小然后不变,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剩余固体中MnO2的质量分数会逐渐增大然后不变,错误;‎ D、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镁粉,溶液质量逐渐增加然后不变,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化学反应与图象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根据各物质的性质和题中所给各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结合学过的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氢氧化钠和盐酸会反应,盐酸和铜不会反应,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碳不会与氯化钙反应,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氢氧化钾不会与氯化钡反应,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硫酸铜会与氯化钡、氢氧化钡反应,碳酸钠会与氯化钡、氢氧化钡反应,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选项中所给物质的性质,然后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选择正确的答案.‎ ‎16、【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判断反应的氮元素和氢氧化钠的质量关系,进一步可以计算原混合气体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 ‎【解答】解:设42kgNO2和NO的混合气体中氮元素的质量为x,‎ 由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可知,氮元素和氢氧化钠之间的质量比为:28:80,‎ 根据题意有:28:80=x:(200kg×20%),‎ x=14kg,‎ 则原混合气体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4kg:(42kg-14kg)=1:2,‎ 故选:B.‎ ‎【点评】解答时不能直接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那样计算量很大,要善于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找出氮元素和氢氧化钠之间的质量比,这样计算就比较简单了.‎ ‎17、.‎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碳原子,就可表示为2C;‎ ‎(2)氯化铁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为铁离子;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因此氯化铁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表示为:Fe3+;‎ ‎(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离子是水分子,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水分子可表示为:H2O.‎ ‎(4)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氮气分子可表示为:2N2.‎ 故答案为:(1)2C(2)Fe3+(3)H2O(4)2N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8、【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硬水与软水;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空气与水;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以及日常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和消毒杀菌进行解答;‎ ‎(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过氧化钙(Ca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3)根据合金的硬度大、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解答】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可用于净水;日常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和消毒杀菌;故填:吸附;煮沸;‎ ‎(2)钙元素显+2,设氧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过氧化钙(Ca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2)+2x=0,则x=-1;‎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和2CaO2+2H2O═2X+O2↑,可知X的化学式为Ca(OH)2;故填:-1;Ca(OH)2;‎ ‎(3)合金的硬度大,所以应用广泛的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大;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用大理石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 故答案为:大;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CaCO3+2HCl=CaCl2+CO2↑+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水的净化、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元素周期表信息中最下面的数值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最左上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原子序数;‎ ‎(2)依据原子中微粒的个数关系解决;‎ ‎(3)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解答】解:(1)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可知,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 ‎(2)如果A表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原子中质子数=2+8-2=8,所以x=8,改微粒为氧离子;‎ ‎(3)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由图可知B、D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与其相同的是B.‎ ‎(4)C、D两种粒子为镁离子和氯离子,根据镁的化合价为+2价,氯的化合价为-1价,故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MgCl2;‎ 故答案为:(1)19.00;(2)O2-;(3)BD;B;(4)MgCl2.‎ ‎【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以及原子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0、【考点】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根据海水淡化方法分析; (2)①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分析; ②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③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3)根据从卤水中可提取金属镁的过程分析.‎ ‎【解答】解:(1)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是将杂质除去,将水提炼出即可,例如多级闪急蒸馏法; ‎ ‎(2)①t2℃时,氯化镁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按照该温度时的溶解度计算,即:‎ ag ‎100g+ag ‎ ‎ x100%=[ ag/(100g+ag)]%‎ ‎②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降到t2℃时,硫酸镁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B、降温过程中,由于氯化镁和氯化钾的溶解度减小,会有晶体析出,故质量分数减小,而硫酸镁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量不变,故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C、t3℃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D、降温至t2℃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MgCl2>MgSO4>KCl,正确;故选AB; ③设可配制溶液的质量为x,则:x×15%=30kg,x=200g; (3)操作①分离溶液和不容物,故名称为过滤;沉淀B为氢氧化镁,试剂C为盐酸,发生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OH)2+2HCl=MgCl2+2H2O. 故答案为:(1)多级闪急蒸馏法; (2)①‎ ‎100a ‎100+a ‎%‎ ‎②AB; ③200; (3)过滤;Mg(OH)2+2HCl=MgCl2+2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识别和对实验过程的综合分析,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21、【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铁的冶炼;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 ‎【分析】根据煤、石油和天然气常称为化石燃料;二氧化碳能造成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以及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解答】解: 煤、石油和天然气常称为化石燃料;二氧化碳能造成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酸雨的pH小于5.6;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酸碱度时,正确的操作方法 是: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出溶液的pH;‎ 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 高温 =2Fe+3CO2.‎ 故答案为:石油;天然气;CO2;二氧化硫;<;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出溶液的pH;Fe2O3+3CO高温 =2Fe+3CO2.‎ ‎【点评】能源、信息、材料、环境是当今世界四大首要问题,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应加强这些方面知识的学习 ‎22、【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铁在铜的前面,在锌的后面,所以向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可以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不能和硫酸锌发生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铁在铜的前面,在锌的后面,所以向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可以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不能和硫酸 锌发生反应,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后铁有剩余,所以原滤渣中的物质是:Fe、Cu,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Fe、Cu,Fe+CuSO4=FeSO4+Cu.‎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解答.‎ ‎23、【考点】氢气的制取和检验;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气体是收集方法受该气体的密度、溶解性的限制,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取反应装置;‎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选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根据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吸收能力的不同回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 ‎【解答】解:(1)氢气的密度比空气轻,且不溶于水,则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进行收集,所以其收集装置是:C或D或F;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该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选用发生装置B.‎ 故答案是:D或F;B;Zn+H2SO4=ZnSO4+H2↑;‎ ‎(2)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用图F所示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CO2,则CO2导入端为 a(填“a”或“b”‎ ‎);输液袋H变扁,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的气压变小,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瓶内的气压变小的结果,所以要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可以通过对塑料瓶变扁的程度对比来完成,所以应做的对比实验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CO2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故答案是:a;将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换成等体积的蒸馏水作对比试验;CO2+2NaOH=Na2CO3+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氢气的制取装置、收集方法的选择及实验误差的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可以根据制取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结合实验的现象和结论逐一分析 ‎24、【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进行实验】根据图框和资料可知,碳酸氢盐在碱溶液中会生成碳酸盐可以判断白色沉淀; 【实验设计】根据所做实验结合钙离子能够和碳酸根离子生成白色沉淀,酚酞遇碱变红色等知识点可以完成解答; 【拓展提高】以为氯化钙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如果不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没生成碳酸钠,则可以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进行实验】 根据碳酸氢盐在碱溶液中会生成碳酸盐可以判断白色沉淀为碳酸钙,故本题答案为:CaCO3. 【实验设计】 实 验①,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再滴加足量的氯化钙产生白色沉淀,能够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的只有碳酸钠,如果观察到无沉淀,则猜想①成立;如果观察到有沉 淀,则猜想②或③成立.注意在选择药品时,只能选择氯化钙,而不能选择氢氧化钙,防止干扰判断,因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会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实验③,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②或③,将步骤①所得液体静置后,取上层清液继续进行实验: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如果观察到 溶液变红色,则猜想③成立;如果无明显现象则猜想②成立. 【拓展提高】  设计步骤②的实验目的是 因为NaHCO3‎ 溶液呈碱性,防止干扰结论的判断. 若猜想①成立,则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钙没有生成生成了碳酸钙、氢氧化钠、水,所以可以写出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本题答案为:Ca(OH)2+NaHCO3═CaCO3↓+NaOH+H2O. 【进行实验】CaCO3. 【实验设计】‎ 步骤 操作 现  象 结  论 ‎①‎ ‎ CaCl2溶液 ‎ 无沉淀,有沉淀,‎ 步骤 操作 现  象 结  论 ‎②‎ ‎③‎ ‎ 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色,‎ ‎【拓展反思】因为NaHCO3溶液呈碱性,防止干扰结论的判断.Ca(OH)2+NaHCO3═CaCO3↓+NaOH+H2O.‎ ‎【点评】熟练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知道酚酞遇碱的溶液会变红,能够根据题给的信息来完成化学方程式:Ca(OH)2+NaHCO3═CaCO3↓+NaOH+H2O.‎ ‎25、【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分子中含有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等于元素的原子个数乘以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根据聚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n,聚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n=28n; 聚乙烯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比:12×2×n:1×4×n=6:1; 设,质量为x的CO2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56g聚乙烯含有的碳元素质量相等;‎ ‎ x×‎ ‎12‎ ‎12+16×2‎ ‎=56g×‎ ‎12×2×n ‎(12×2+1×4)n ‎ x=176g 答案:28n;6:1;176.‎ ‎26.【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1)根据生成的硫酸钡的质量,可求出100g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根据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最后用氯化钠的质量除以所得溶液的质量乘以百分之百便可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 ‎(1)设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 H2SO4+BaCl2=BaSO4↓+2HCl ‎98    233 73‎ x 23.3g y ‎ x=9.8g y=7.3g 原200g混和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为9.8g×2=19.6g;‎ ‎(2)实验②中硫酸消耗的NaOH的质量设为m,‎ H2SO4+2NaOH=Na2SO4↓+2H2O ‎98 80‎ ‎9.8g m m=8.0g 实验②中总共消耗氢氧化钠质量为200g×20%=40g,设实验②中HCl的质量为n,‎ ‎ ‎ ‎ NaOH+HCl=NaCl+H2O ‎ 40 36.5 ‎ ‎(40-8.0)g n ‎ ‎ n=29.2g 则实验①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7.3g+29.2g=36.5g,‎ 实验①所得滤液的质量=100g+123.3g-23.3g=200g,‎ 所以实验①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6.5g/200g×100%=18.25%‎ 答案:‎ ‎(1)19.6g ‎(2)实验①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8.25%.‎ ‎【点评】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来计算有关的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