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解析) 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解析) 新人教版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选择题 ‎1.1924年,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信封寄信人的地址栏上应写的国名是(    ) ‎ A. 沙皇俄国                              B. 苏维埃俄国                              C. 苏联                              D. 俄罗斯 ‎2.图是某国国徽,麦穗上缠着用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的文字写成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飘带。该国家是(  ) ‎ A. 英国                                    B. 中国                                    C. 俄罗斯                                    D. 苏联 ‎3. 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中不包括(   ) ‎ A. 俄罗斯联邦                          B. 外高加索联邦                        C. 爱沙尼亚                          D. 乌克兰 ‎4.下图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实施了(    )‎ 11‎ A. 农奴制改革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新经济政策                D. 赫鲁晓夫改革 ‎5.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 A. 美苏争霸的影响           B. 西方国家经济制裁           C. 长期战争的破坏           D.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6.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认识到错误后,列宁采取的措施是(  )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五年计划                    D. 农业集体化 ‎7.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8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这说明  (    ) ①苏联执行了工业化方针 ②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③苏联由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 ④苏联继续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8. 《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全面显示了“斯大林模式”(   ) ‎ A. 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 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了民生的改善 C. 有利于苏联工业的迅速开展                                D. 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11‎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 ‎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开创斯大林模式          D. 推行罗斯福新政 ‎10.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该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 A. 进行农奴制改革            B. 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C. 推行新经济政策            D. 改革斯大林模式 ‎11.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 ‎ A. 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 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 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 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12. 《凯歌悲壮》一书认为:苏俄(苏联)在1921—1927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是历史上的“退却年代”。“退却”是指(    ) ‎ A. 实行新经济政策           B. 实现农业集体化           C. “斯大林模式”形成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13.哈默作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还劝说大资本家亨利到俄国开办企业。这个坚决反共的老头子,终于听从了哈默的建议,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这应该发生在(   ) ‎ A. 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     B.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C. 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14.列宁以大河作为自己的名字,他的后继者则以一种硬度极强的金属——钢作为自己的姓氏,俄语发音就是斯大林。下表格是斯大林1926-1940执政时期经济数据,可以看出斯大林执政时期有什么特点(    ) ‎ A. 重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 11‎ B. 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C. 国民经济比例合理                                              D. 牺牲农业片面重视重工业 二、材料分析题 ‎ ‎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护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上去。”  ——《苏联》兴亡史》 请回答: ‎ ‎(1)材料一表明,列宁如何看待“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等政策的意义? ‎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列宁的主张有何变化?为此苏俄开始采取什么政策? ‎ ‎(3)材料中列宁的转变体现了什么精神? ‎ ‎16.名人信件和日记能够反映时代风貌,下列材料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两国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方面的探索和调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材料二  1935年,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的世界。”罗曼·罗兰还撰写了《莫斯科日记》,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 11‎ ‎(1)材料一中的“明智试验”是指美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改革?此项改革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特征? ‎ ‎(2)依据材料二并从经济的角度看,20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苏联“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取得了怎样的成就?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有何具体表现? ‎ ‎(3)美苏两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对20世纪四十年代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 ‎17.东西方经济体制各有利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中谋求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列宁 材料二: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那些有足够兴趣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他们对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匮乏感到震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苏联模式的多方面的影响变成了几乎完全负面的影响。 ‎ ‎(1)材料一中的俄国“由一个半死的人”到“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与列宁开出的哪一“处方”有关? ‎ ‎(2)材料二中“八年前”的“恐惧”指什么? “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指什么?与传统资本主义政策相比,该行动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 ‎(3)材料二中罗斯福就任第三任总统时看到美国又面临的“恐惧”是什么? ‎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怎样的体制造成“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 ‎ ‎(5)习近平强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根据以上材料,谈一谈中美苏三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 11‎ ‎18.阅读下列有关俄罗斯联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们(俄国)弱点暴露无疑,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俄罗斯(指苏联)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十年以后,到1941年时,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苦果。——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 ‎(1)材料一中,19世纪60年代,俄国是怎样解决“关键弱点”的?解决后,俄国社会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 ‎ ‎(2)材料二中,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谁?20世纪20年代,他领导这个国家进行“伟大实践”的经济措施是什么? ‎ ‎(3)从材料三可看出1929年到1941年苏联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请说明变化的原因。 ‎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苦果”的根源是什么?为此,苏联付出的最沉重的代价是什么?我们从中应该吸取哪些历史教训? ‎ 11‎ 答案解析 ‎ 一、选择题 ‎1.【答案】C ‎ ‎【解析】【分析】1921年列宁在经济上实行新经济政策,1922年在政治上成立苏联,所以1924年时,苏联已经成立,所以答案是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列宁的主要功绩。‎ ‎2.【答案】D ‎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认识,解答的关键是“十五个加盟共和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根据这个信息判断,该国徽应该属于社会主义的,加盟共和国说明了是个联盟共和国,苏联比较符合这个特征,A是资本主义国家,B是社会主义国家,但不是加盟共和国,C俄罗斯是解体后的国家,本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等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20世纪9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苏联解体。‎ ‎3.【答案】C ‎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的相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苏联成立,苏联成立时的四个加盟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爱沙尼亚不是苏联成立是的加盟共和国,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4.【答案】C ‎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苏俄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选项C符合题意; 而选项A农奴制改革是1861年; 选项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1921年已经停止;选项D赫鲁晓夫改革是1953年,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重点识记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特点及影响。本题难度适中。‎ ‎5.【答案】D ‎ 11‎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斯大林模式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的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 ‎6.【答案】B ‎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内容: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的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形势发生变化之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时代要求,列宁采取了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本题答案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 ‎7.【答案】A ‎ ‎【解析】【分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28年”“1937年”“苏联”,链接所学知识,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执行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到1937年,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强盛的工业国。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辨析能力。‎ ‎8.【答案】B ‎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分析题文“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可知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重视重工业的同时忽视了民生的改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是“斯大林模式”的特点,题文材料不能体现。CD和题文材料联系不大。故选B。‎ ‎9.【答案】C ‎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主要根据时间判断。题干中的提示词为“同时”即 “1929年”和“苏联”,当时的苏联正处于1928年起到1932年所进行的二五计划期间,正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这也正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计划管理体制形成的时期。因此当西方国家处于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时,苏联正在进行计划经济的探索。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学生要仔细分析题干信息关键词。学生还要掌握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和影响。本题难度适中。‎ ‎10.【答案】B ‎ ‎【解析】【分析】1928~1933‎ 11‎ ‎ 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到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11.【答案】C ‎ ‎【解析】【分析】材料中的观点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点评】考查斯大林模式 ‎12.【答案】A ‎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准确识记。‎ ‎13.【答案】A ‎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苏俄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企业,并且允许在苏俄开设工厂。这反映了当时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部分中小企业由国内外资本家经营。所以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准确认识。‎ ‎14.【答案】D ‎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苏联斯大林模式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列宁死后,斯大林领导了社会主义建设,1936年苏联宪法诞生,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重视发展重工业,而轻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从而造成了物资短缺,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奇缺,尤其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极不协调,表格中的数据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本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对于斯大林模式,我们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要看到它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发挥的作用,另一方面更要看到它的弊端,而且弊端的影响是巨大的,后来苏联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但都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导致改革失败,最后解体,同学们要好好的认识它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的教训。‎ 二、材料分析题 ‎15.【答案】(1)既是维持人民的基本生活、争取战争胜利的措施,也是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2)否认了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新经济政策。 (3)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 ‎【解析】本题主要涉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作答时注意两者的区别【点评】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16.【答案】(1)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 (2)成就:实现了从落后农业国到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转变(或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表现: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完全使用指令性计划来发展经济等。 (3)使美苏成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成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 11‎ ‎【解析】【分析】(1)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罗斯福上台后,提出“新政”,改变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运用政府的力量对经济进行干预。 (2)斯大林模式”的优势在于国家可以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资源,在短期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但是其弊端在于,经济发展不均衡,片面发展重工业,使轻工业和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长期执行指令性计划严重削弱了企业的生产自主权,不利于发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3)美国、苏联工业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二战中战胜德国等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 【点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经济大危机;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7.【答案】(1)新经济政策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大危机),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4)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 (5)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要适时调整经济政策,不断深化改革;改革要从国情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 ‎ ‎【解析】【分析】(1)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所以说俄国“由一个半死的人”到“能够拄着拐杖走动”。(2)1929=1933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席卷世界。面对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3)‎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美国面临着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的危机,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4)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优先发展工业化,造成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要适时调整经济政策,不断深化改革;改革要从国情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史实。(2)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危机的史实。(3)本题考查的是二战的史实。(4)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的史实。(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1)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俄国由原来的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2)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 (3)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因为苏联完成了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4)斯大林模式;1991年底苏联解体;经济发展要做到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各行业协调发展,避免片面发展某一行业,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 11‎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为此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实行农奴制改革,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俄国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资金,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由原来的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21年,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恢复和发展。(3)由材料中1929年不能生产飞机汽车等,到1941年拥有了世界上最好的工业技术,可知,苏联在192-1937年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成为强盛的工业国。(4)由材料四“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可知,根源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落后,最终导致1991年苏联解体,对此吸取的教训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经济发展要做到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各行业协调发展,避免片面发展某一行业,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2)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3)本题主要考查苏联发生的变化。(4)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 1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