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中考考点精华识记思维导图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中考考点精华识记思维导图版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 第一章 人的由来 ‎ 知识导图 精华识记 一、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1.人类的起源于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是人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2.现代类人猿有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 ‎3.直立行走是人与类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人的生殖 男性生殖系统(正面)‎ 女性生殖系统(正面)‎ ‎1.男性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2.输卵管: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女性结扎的部位。‎ 排卵、受精和开始怀孕示意图 ‎3.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也是月经形成的场所。‎ ‎4.胎盘: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器官。脐带连接胎盘与胎儿,是运输物质的通道。‎ ‎38周266天 分裂分化 卵巢→卵细胞 ‎5.人的生殖过程:‎ 睾丸→精 子 ‎→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8周)-→新生儿 三、青春期(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1.身体的变化:‎ ‎(1)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女孩身高突增年龄比男孩早;‎ ‎(2)神经系统、心肺功能增强;‎ ‎(3)性器官迅速发育并出现第二性征,这与性激素分泌增多有关。此时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等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2.心理的变化:强烈的独立意识与性意识开始萌动。‎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知识导图 精华识记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 食物中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水分、无机盐、维生素。‎ ‎2. 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生素也是有机物,但不参与细胞的构成也不提供能量。‎ ‎3. 糖类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谷类和薯类食物);脂肪是备用能源物质(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 ‎4.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修复更新的重要原料(瘦肉、鱼、奶、蛋和豆类)。‎ ‎5.水是细胞主要组成成分。(占体重60-70%)‎ ‎6.无机盐与维生素缺乏症 无机盐 缺乏症(食物来源)‎ 维生素 缺乏症(食物来源)‎ 钙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豆制品、乳制品)‎ 维生素A 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蛋黄、鱼肝油、动物肝脏、胡萝卜) ‎ 磷 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牛奶、肉类、鸡蛋)‎ 维生素B1‎ 神经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粗粮、谷类的种皮、猪肝)‎ 铁 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 (猪肝)‎ 维生素C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新鲜蔬菜、水果)‎ 碘 地方性甲状腺肿,呆小症(海产品、豆制品、肉类)‎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蛋黄、鱼肝油、动物肝脏、胡萝卜)促进钙和磷的吸收 ‎7.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大量存在于水果、蔬菜、海藻和粗粮中,能促进胃肠蠕动与排便。‎ 二、消化和吸收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2.消化道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3.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唾液淀粉酶(口腔初步消化淀粉)‎ ‎(2)胃腺: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胃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肝脏(最大消化腺):分泌胆汁,贮存于胆囊(胆汁不含消化酶,乳化脂肪) ‎ ‎(4)胰腺和肠腺:分别分泌胰液和肠液,含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4.三大供能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 ‎(1)淀粉→麦芽糖(口腔)→葡萄糖(小肠)‎ ‎(2)蛋白质→多肽(胃)→氨基酸(小肠) ‎ ‎(3)脂肪→脂肪小微粒→甘油+脂肪酸(小肠)‎ ‎5.消化的部位:有口腔、胃、小肠。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场所。‎ ‎6. 营养物质的吸收:‎ ‎(1)胃吸收酒精、少量水;‎ ‎(2)小肠吸收水分、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 ‎(3)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维生素。‎ ‎7.吸收的部位:有胃、小肠、大肠。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 小肠内表面的皱壁和小肠绒毛示意图 ‎8.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9.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 ‎(1)小肠内有胆汁、肠液、胰液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消化。‎ ‎(2)小肠有5~‎6米长,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 ‎(3)小肠绒毛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绒毛腔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三、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2.平衡膳食: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饮食,合理配餐,五谷杂粮类(最多),油脂类(最少);早、中、晚餐能量各占3:4:3,按时进餐。青少年要多补充蛋白质类食物。‎ ‎3.食品安全:购买食品时注意是否有“QS”质量安全标志;买肉时要看是否有“检疫合格”印章;‎ ‎4.绿色食品:指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分A级和AA级。‎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知识导图 呼吸系统的组成 精华识记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1)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咽是呼吸与消化的共同通道;‎ ‎(2)肺由大量肺泡组成,是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的场所(器官)。‎ ‎2、呼吸道的作用:‎ ‎(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2)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的气体清洁、温暖、湿润。‎ 二、呼吸运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吸气:肋间肌、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腔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2、呼气:膈肌、肋间肌舒张,膈肌上降;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腔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上升,肺内气压高于 大气压,气体出肺。‎ ‎3. 膈肌收缩时导致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肋间肌收缩导致胸廓的前后径增大,胸腔扩大,吸气;膈肌舒张导致胸廓的上下径缩少,肋间肌舒张导致胸廓的前后径缩小,胸腔缩小,呼气。‎ ‎4. 吸气和呼气结束瞬间,肺内气压=外界气体压力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三、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肺部有利于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1)肺泡数量多;‎ ‎(2)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3)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薄,都只有1层上皮细胞。‎ ‎2、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1)过程:‎ 氧气 氧气 ‎ ‎ ‎ 肺泡 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 ‎ ‎(2)原因:组织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消耗氧,释放二氧化碳。‎ ‎(3)结果: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知识导图 精华识记 一、流动的结缔组织——血液 ‎(一)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 ‎1.血浆:加抗凝剂静置后上层的淡黄色液体。‎ ‎(1)成分:主要是水,还有血浆蛋白、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蛋白 ‎(2)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红细胞: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含血红蛋白。(数量最多,成熟时无核。过少患贫血)。‎ ‎(2)白细胞:吞噬病菌。(个体最大,数量较少,有核。过多可能有炎症)‎ ‎(3)血小板:止血凝血。(个体最小,无核。过少会流血不止)‎ ‎(二)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 ‎(三)来源:血细胞主要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四)实验:观察血液涂片。发现:红细胞数目最多,体积最小;白细胞体积大,有核;看不到血小板(太小)。‎ 二、流动的管道——血管 ‎(一)种类:‎ ‎1.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离心)的血管。特点:壁厚,弹性大,无瓣膜,血流最快;‎ ‎2.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回心)的血管。特点: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有瓣膜,血流慢,;‎ ‎3.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物质交换。特点:管壁最薄、血流最慢、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管腔最小(毛细血管“五最”)。‎ ‎(二)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红细胞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速度最快,方向心脏到全身,血管分支大到小是动脉;方向全身到心脏,管道小到大是静脉。(低倍镜观察,注意显微镜下血流方向相反)‎ 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⑤主动脉 ‎(最粗的血管)‎ ‎⑦上腔静脉 ‎⑨肺静脉 ‎⑥肺动脉 ‎③右心室 ①左心房 ‎④右心室 ‎②左心室 ‎(壁最厚)‎ ‎⑧下腔静脉 心脏结构图 ‎(一)心脏位置: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 ‎(二)心脏结构:心脏四腔上下相通,左右不通。‎ 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左心室的壁最厚(体循环路径比肺循环长)。‎ ‎(三)心脏相连血管与血流方向:‎ ‎1.静脉连心房,动脉连心室。 静脉→心房→心室→动脉。即:‎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心脏右边:流静脉血);‎ 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心脏左边:流动脉血)‎ ‎2. 房室瓣、动脉瓣保证了血液能按方向流动。(四肢静脉有静脉瓣,三者都可防止血液倒流)。‎ ‎(四)心脏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故称输送血液的“泵”。‎ 四、血液循环 ‎(一)血液循环途径 ‎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体内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内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规律: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4.体循环与肺循环是一个整体,是同时进行的,输出的血量也是相等的。‎ ‎(二)血液循环的意义 将养料和氧气运送到组织细胞,同时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含氮废物排出体外。‎ ‎(三)动脉血与动脉血的区别 ‎1.动脉血:含氧多,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 ‎2.体循环中,动脉里流着动脉血,静脉里流着静脉血;‎ 肺循环中,肺动脉里流着静脉血,肺静脉里流着动脉血。‎ ‎(四)血压、脉搏、心率 ‎1.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动脉)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表示方式:收缩压/舒张压 ‎2.脉搏,指动脉的搏动;‎ ‎3.心率,每分钟心跳次数;脉搏次数与心率相同。‎ 五、输血与血型 ‎(一)血型系统:人类的血型系统ABO,包括A、B、 AB、O。(受基因控制)‎ ‎(二)输血原则:大量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1. 任何血型的人都可输入少量的O型血(万能献血者);AB型是万能受血者。‎ ‎2.成分输血:大面积烧伤可补充血浆;严重贫血可补充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减少补充血小板悬液。‎ ‎(三)输血血量: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无偿献血。一次献血200-300ml,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不影响健康。‎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知识导图 精华识记 一、排泄与排遗:‎ ‎(一)排泄:将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含呼吸(肺)、排汗(皮肤汗腺)、排尿(肾)等;‎ ‎(二)排遗:将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如排出粪便(消化道)‎ 泌尿系统的组成 二、泌尿系统:‎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肾脏—形成尿液;‎ ‎2.输尿管—输送尿液;‎ ‎3.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4.尿道—排出尿液。‎ ‎(二)肾单位: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含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即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 ‎=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三、尿液的形成:‎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150L-1.5L)。‎ 血液(成分: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等) ‎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原尿(成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尿液(成分:水、无机盐、尿素)‎ 注:‎ ‎(1)原尿和血液相比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与原尿相比没有葡萄糖。‎ ‎(2)重吸收的物质包括: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 ‎ ‎(3)疾病相关:肾小球病变可导致蛋白尿和血尿;肾小管病变可导致糖尿或排尿过多。‎ 四、尿的排出:‎ ‎1.途径:肾脏形成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储存,储存到一定量就产生尿意,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即:肾脏à输尿管à膀胱à尿道 ‎2.意义:排出体内代谢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五、其他排泄的器官皮肤与汗液分泌 毛发 生发层 皮脂腺 ‎ 血管 汗腺 表皮 真皮 角质层 皮下组织 ‎1.组成: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皮肤下面是皮下组织,上有毛发、汗腺等附属物;‎ (1) 皮肤具再生功能的是表皮 的 生发层细胞,还含有黑色素 细胞能吸收紫外线。‎ (2) 皮肤出血,那至少伤到了 皮肤的真皮。‎ ‎2、功能:皮肤可以感受冷、热、‎ 痛等;‎ ‎3、排汗的作用:不仅起到排泄汗液(水、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 ‎ ‎ 的作用,还可以调节体温。‎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导图 眼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精华识记 一、视觉 ‎(一)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角膜:透光,轻微折射光线 虹膜:有色素,中央是 瞳孔 瞳孔:光线通道,能扩大和缩小 晶状体:折射光线,像凸透镜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透光,折射光线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 脉络膜:含丰富血管和色素,营养眼球,形成“暗室”‎ 视网膜:有对光敏感的细胞,感受光的刺激 视神经:传导神经冲动,属于“传入神经”‎ 睫状体:主要是肌肉组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注:1.看近物,晶状体曲度变大;看远物,晶状体曲度变小;‎ ‎2.由亮到暗,瞳孔变大;由暗到亮,瞳孔缩小(眯眼睛);‎ ‎3.眼白部分为巩膜,眼黑部分为虹膜。‎ ‎(二)视觉形成: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感光细胞,成像)→视神经→视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注:1.视觉的形成: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2.视觉感受器:视网膜 ‎3.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的结构:视网膜 ‎4.能将光转变成神经冲动的结构:视网膜 ‎5.倒立物象的形成在:视网膜 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 ‎(三)近(远)视及矫正 ‎1.近视:‎ ‎(1)成因:晶状体曲度过大(即过度变凸)或眼球前后径过长造成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2)矫正:凹透镜。‎ ‎2.远视:‎ ‎(1)成因: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造成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 咽鼓管 鼓膜 外耳道 耳郭 听觉神经 耳蜗 听小骨 半规管 ‎(2)矫正:凸透镜。‎ 二、听觉 ‎(一)耳的结构组成:‎ ‎1.耳郭:收集声波 ‎2.外耳道: 声波传导的通道 ‎3.鼓膜:将声波转变成震动 ‎4.听小骨:将震动放大并传给耳蜗 ‎5.鼓室:属于中耳 ‎6.半规管和前庭:头部位置变动感受器 ‎7.耳蜗:听觉感受器,具有对声音敏感的感觉细胞 ‎8.听觉神经:传导神经冲动,属于“传入神经”‎ ‎(二)听觉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细胞)→听觉神经→听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形成听觉)‎ 注:1.外耳=耳郭+外耳道 ‎2.中耳=鼓膜+听小骨+鼓室 ‎3.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三)耳朵的保健:‎ ‎ 1. 咽部发炎要及时治疗,防止引起中耳炎 原因:咽鼓管--连接(鼓室)和(咽部)的通道,所以咽喉炎可能 会引起中耳炎(注:鼓室属于中耳)‎ ‎ 2.遇到巨大声响:①闭嘴堵耳 或 ② 迅速张口 ‎ 目的:保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防止鼓膜破裂 ‎ 3. 避免用尖锐物体挖耳屎易伤鼓膜。‎ ‎ 4.飞机在爬升或降落过程嚼口香糖,可打开咽鼓管,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三、神经系统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1.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脑神经和脊神经)。‎ ‎2.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3.大脑有左右两个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含有多种神经中枢(听觉、视觉、运动、语言中枢等)。‎ ‎4.小脑:①维持身体平衡;②使运动协调、准确,如醉酒麻醉小脑,走路不稳。‎ ‎5.脑干:能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6.脊髓:①反射(简单);②传导。如脚踩到钉,先缩回(简单反射)后感到痛(传导到大脑)。‎ ‎7.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与突起组成。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递冲动。‎ 神经元模式图 ‎(二)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模式图 ‎2.反射弧的结构:通常包括5个部分。见图示。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受到损伤,反射都无法进行。‎ ‎(1)感受器:如眼睛视网膜、耳的耳蜗、皮肤等等;‎ ‎(2)传入神经受损,人体无感觉也无反应;‎ ‎(3)神经中枢受损害,不能发生发射,复杂反射的神经中枢一般在大脑,而简单反射的神经中枢有的在脊髓;‎ ‎(4)传出神经:若受损,人有感觉但无反应;‎ ‎(5)效应器:在肌肉、腺体)五部分。‎ ‎3.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简单、先天性的反射;如:缩手、眨眼、排尿、膝跳。‎ ‎4.条件反射(复杂反射):复杂、后天性的反射;如:望(听)梅止渴、谈虎色变、老马识途。‎ ‎5.人类特有的反射:人类特有语言中枢,语言、文字的反射人类特有,如谈虎色变、听谈到酸梅(看文字)分泌唾液。‎ 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 四、内分泌系统 ‎(一)内分泌系统组成:内分泌腺无导管(直接排到血液),组成内分泌系统,分泌物是激素(微量)。‎ ‎(二)人体主要内分泌腺 ‎1.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作用:促进生长发育。‎ ‎2.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①促进新陈代谢;②促进生长发育;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3.胸腺---分泌:胸腺激素,作用:提高免疫力等。‎ ‎4.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作用:让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脸红耳赤,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爆发力等 ‎5.胰岛---分泌:胰岛素,作用: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降低血糖浓度。‎ ‎6. 卵巢---分泌:雌性激素,作用: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等 ‎7.睾丸---分泌:雄性激素,作用: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等 ‎(三)激素与疾病 ‎1.生长激素:幼年分泌不足:侏儒症 ‎ 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 ‎ 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2.甲状腺激素:幼年分泌不足:呆小症 ‎ 幼年缺碘元素:呆小症 ‎ 成年缺碘元素: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 成年分泌过多:甲亢 ‎3.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 ‎ 分泌不足:糖尿病(导致)‎ ‎(四)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区别 ‎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是“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2.外分泌腺:有“导管”,其分泌物通过“导管”运输到特定的部位起作用。如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汗腺、泪腺、皮脂腺等 ‎(五)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 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知识导图 精华识记 一、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鼓励晚婚、晚育、少生(控制人口数量)、优生(提高人口素质,婚前体检、孕检等);‎ ‎2.生物入侵: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酸雨)‎ ‎1.PH值(溶液的酸碱度):酸性(0≥PH<7);中性(PH=7);碱性(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