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新版 苏科版
2019九年级中考模拟测试卷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 6 页,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25分) 1. 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句子。(4分) 恰同学少年 2.用诗文原句填空。(9分) (1) 气蒸云梦泽,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3) 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 锦江春色来天地, 。 (杜甫《登楼》) (5) 春潮带雨晚来急, 。 (韦应物《滁州西涧》) (6) 无限山河泪, 。 (夏完淳《别云间》) (7)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幕遮》) (8)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9) 春天,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3. 下列加点字读音两两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稽首——编辑倔强——咬文嚼字 B.祈祷——秀颀蓦然——神出鬼没 C.污秽——晦暗 跌宕——锐不可当 D.狡黠——诘责 殷红——奄奄一息 4. 找出句中错别字,将其订正在横线上。(2分) (1) 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竣。(《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订正:将“ ”改成“ ” (2)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赝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蒲柳人家》) 8 订正:将“ ”改成“ ” 5. 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与其浪费精力去批评一千部坏书,不如多介绍一部好书。没有看见过小山的人不知道大山的伟大;你如果引人看过喜马拉雅山,他再相信泰山是天下最高峰。把好书指点出来,读者自然能看出坏书的坏。 A.当然 那么 决不会 B.诚然 那么 决不会 C.诚然 然而 一定会 D.固然 但是 决不会 6. 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集体创作而成。 B. 陶潜辞官后种豆南山,创作的《归园田居》引发了后世文人的无限怀想。 C. 夏洛克这一吝啬鬼形象,出自意大利人莎士比亚创作的《威尼斯商人》。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洛阳”,位于洛水的南面。 7. 读图答题。(4分) (1) 简要说明3月14日至3月17日天气的两个特点。(2分) (2) 这样的天气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请用一句话描述,至少用一种修辞。(2分) 二(45分) (一)阅读下面古文,完成8—12题。(15分) 汪十四者,新安人也,不详其名字。性慷慨激烈,善骑射,有燕赵之风。时游西蜀,蜀中山川险阻,多相聚为盗。凡经商往来于兹者,辄被劫掠。闻汪十四名,罗拜马前,愿作“护身符”。汪许之,遂与数百人俱拥骑而行。闻山上嚆矢①声,汪即弯弓相向,与箭锋相触,空中堕折。以故绿林甚畏之,秋毫不敢犯,商贾尽得数倍利。 无几时,汪慨然曰:“吾老矣!不思归计。徒挟一弓一矢之勇,跋履山川,向猿猱②豺虎之地以博名高,非丈夫之所贵也!”因决计归。归则以田园自娱,绝不问户外事。而曩时往来川中者,尽被剽掠,山径不通。乃踉跄走新安,罗拜于门外曰:“ 8 愿乞壮士重过西川,使我辈弱者可强,贫者可富,俾③啸聚之徒大不得志于我旅人也。壮士其许之乎?”是时汪十四雄心不死,遂许之曰:“诺!”大笑出门挟弓矢连骑而去。于是重山叠岭之间,复有汪之马迹焉。 (选自《虞初新志》) [注释]:①嚆矢:响箭,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②猱:猿类,身体便捷,善攀援。③俾:使。 8.用“/”划分句子停顿,划两处。(2分) 大 笑 出 门 挟 弓 矢 连 骑 而 去。 9.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凡经商往来于兹者 凡曝沙之鸟(《满井游记》) B. 汪许之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C. 以故绿林甚畏之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D. 因决计归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10.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4分) 徒挟一弓一矢之勇,跋履山川,向猿猱豺虎之地以博名高,非丈夫之所贵也! 11.文中哪几件事情表现了汪十四“慷慨激烈”的特点?请概括回答。(3分) 12. 根据要求答题。(4分) (1)作者是如何表现汪十四“善骑射”特点的?(3分) (2) 古诗词中有关骑射的描写很多,请默写一句。(1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5题。(14分) 夏天的瓶供 周瘦鹃 凡是爱好花木的人,总想经常有花可看,尤其是供在案头,可以朝夕坐对,而使一室之内,也增加了生气。供在案头的,当然最好是盆栽和盆景;如果条件不够,或佳品难得,那么有了瓶供,也可以过过花瘾。 对于瓶供的爱好,古已有之。如宋代诗人张道洽《瓶梅》云: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徐献可《书斋》云: 十日书斋九日扃①,春晴何处不闲行。 瓶花落尽无人管,留得残枝叶自生。 方回惜《砚中花》云: 花担移来绵锈丛,小窗瓶水浸春风。 8 朝来不忍轻磨墨,研落香粘数点红。 这与我的情况恰恰相同,紫罗兰盦南窗下的书桌上,四时不断地供着一瓶花,瓶下恰有一方端砚,花瓣往往落在砚上,我也往往不忍磨墨,生怕玷污了它,足见惜花人的心理,是约略相同的。 说到夏天的瓶供,我是与盆供并重的。从园子里的细种莲花开放之后,就陆续采来供在爱莲堂中央的桌子上,如洒金、层台、大绿、粉千叶等,都是难得的名种。我轮替地用一只古铜大圆瓶、一只雍正黄瓷大胆瓶和一只紫红瓷窑变的扁方瓶来插供,以花的颜色来配瓶的颜色,务求其调和悦目。单单插了莲花还不够,更要采三片小样的莲叶来搭配着,花二朵或三朵,配上了三片叶子,插得有高有低,有直有欹,必须像画家笔下画出来的一样。倘有一朵花先谢了,剩下一只小莲蓬,仍然留在瓶里,再去采一朵半开的花来补缺,这样要连续插供到细种莲花全部开完后为止。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把这一大瓶高花大叶的莲花,用树根几或红木几高供中央,总算不辜负了“爱莲堂”这块老招牌;而上面挂着的,恰又是林伯希老画师所画的一幅《爱莲图》,更觉相映成趣。 除了瓶供的莲花之外,还有瓶供的菖兰。菖兰的色彩是多种多样的,有白、红、淡黄、深黄、洒金、茄紫诸色;而我园中有一种深紫而有绒光的,更为富丽。我也将花与瓶的颜色互相配合,互相衬托,花以三枝、五枝或七枝为规律,再插上几片叶,高低疏密,都须插得适当,看上去自有画意。有时瓶用得腻了,便改用一只明代欧瓷的长方形小型水盘,插上三五枝小样的菖兰,衬以绿叶,配上大小拳石两块,更觉幽雅入画了。 我爱用水盘插花,觉得比用瓶来插花,更有趣味。除了菖兰,无论大丽、月季、蜀葵等,都是夏天常见的,都可用水盘来插;不过叶子也需要,再用拳石或书带草来一衬托,那是更富于诗情画意了。爱莲堂里有一只长方形的白石大水盘,下有红木几座,落地安放着。我盘的右边竖了一块二尺高的英石奇峰,像个独秀峰模样,盘中盛满了水,散满了碧绿的小浮萍。清早到园子里,采了大石缸中刚开放的大红色睡莲二三朵,和小样的莲叶三五张,回来放在水盘里,就好像把一个小小的莲塘,搬到了屋子里来,徘徊观赏,真的是“心上莲花朵朵开”了。每天傍晚,只要把闭拢了的花朵撩起来,放在露天的浅水盆中过夜,明天早上,花依然开放,依然放到水盘里。天天这样做,可以持续三四天。 (选自《花前新记》,江苏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注释]①扃:门关着。 13.概括回答什么是瓶供。(2分) 14.阅读文中三首绝句,回答问题。(8分) (1)文中加点字“这”指代的内容是( )(2分) A.移来绵锈丛 B.瓶水浸春风 C.不忍轻磨墨 D.研落数点红 (2)“小窗瓶水浸春风”一句中“浸”有何妙处?(3分) (3)作者连续引用这三首绝句,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8 15.作者对瓶供插花的讲究,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有异曲同工之妙。根据下面材料,说说两者有哪些相通之处。(4分)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20题。(16分) 【材料一】 稷下学宫创办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叶的齐国,延续了一百三十多年。 稷下学宫以极高的礼遇召集各地人才,让他们自由地发展学派,平等地参与争鸣,造就了学术思想的一片繁荣。没有它,各种文化也在,诸子百家也在,却无法进入一种既高度自由又高度精致的和谐状态。因为世上有很多文化,自由而不精致;又有很多文化,精致而不自由。稷下学宫以尊重为基础,把这两者统一了。 稷下学宫是开放的,但也不是什么人想来就能来。世间那些完全不分等级和品位的争辩,都算不上“百家争鸣”。因为只要有几个不是“家”而冒充“家”的人进来搅局,那些真正的“家”必然不知所措、讷讷难言。这样,不必多久,学宫也就变成了一个以嗓门论是非的闹市,就像我们今天不少传媒的“文化版面”一样。 稷下学宫是齐国朝廷建立的,它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摆脱朝廷控制而成为一所独立自由的学术机构。 _________学宫里的学者不任官职,因此不必对自己的言论负行政责任。古籍中记载他们“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统治者的取舍并不影响各派学者的社会地位和言论自由,稷下学宫里的争鸣也就有了平等的基础。彼此可以争得很激烈,似乎已经水火难容,但最后还是共生互补。 学术争论的最高境界,就在于各派充分的展开自己的观点之后,又遇到了充分的驳难。结果,谁也不是彻底的胜利者或失败者,各方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同上一个等级。 (选自余秋雨《中华文脉》,有删改) 【材料二】 我们谈徐悲鸿先生的“人和”,与他的“天时”不可分,因为民国初年的文艺精英,都给他遇见了;徐先生的“人和”,也与他的“地利”不可分,因为民国时期的文化艺术中心,前已说及。所以没有他的“天时”“地利”,他的“人和”便无从谈起。 譬如第一个赏识提携他的有力人物,是康有为。康有为当年住在上海,今天乡下年轻人到上海,哪里去找康有为这样的大人物? 8 徐先生留洋巴黎,因为买各种艺术品,钱花光了,打电话给驻法国公使要学费,公使马上给他寄过去——今天哪里去找这样的事? 徐先生回国,凭本事和才华执掌中央大学艺术系,没有任何人、任何机构、任何规定能够阻拦他。 徐先生的学生,不必通过考试,他看准了,就能收进来。刘勃舒先生当年不过是江西一名小学生,给北京的徐先生写信请教,徐先生回信鼓励,后来刘勃舒被收为弟子。 徐先生的文艺观是“为人生而艺术”。他有一个论敌,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这个论敌,就是刘海粟——这是徐刘二位的“不和”吗?不是,这也是徐先生的“人和”。 诸位知道,法国有安格尔和德拉克罗瓦相争,俄国有柴可夫斯基和穆索尔斯基相争,德国有瓦格纳与勃拉姆斯相争,美国有海明威与福克纳相争……我们在世界文艺史各个时期,几乎都能找到一对大人物,主张各异,互不相让,其实彼此佐证,相得益彰。 中国也有:譬如北宋苏东坡与王安石之争,譬如清末康梁与杨度之争,五四时期有鲁迅和胡适之争——今天,我们各个学术和艺术领域,找得出这样一对对旗鼓相当的大人物吗? (选自陈丹青《我看徐悲鸿》,有删改) 【材料三】 2014年12月3日,某组织举办了一场辩论。辩题为“我们是否应该支持转基因食品”。四位行业权威开展牛津式辩论。辩论采取二对二的形式,首先是每人七分钟陈述,之后自由辩论和观众答疑,最后是每人两分钟总结。辩论正式开始前观众先对这个辩题进行投票,观众可以明确表明支持或反对,也可以表明“未决定立场”,结束后再次投票,以改变观众立场最多的一方为胜者。 辩论后,52%的观众立场保持不变,而48%的观众立场发生变化。立场发生变化的具体情况如下: 辩论前 辩论后 3%支持 2%反对 1%未决定 12%反对 9%支持 3%未决定 33%未决定 23%支持 10%反对 (选自《“智能平方”辩论》,有删改) 16.在材料一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上下文意思连贯。(2分) 17.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学术争论的最高境界”?请用材料二中的事例阐释。(3分) 18.按照牛津式辩论的规则,材料三中的辩论最终获胜方是哪一方?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 19.学术发展也需要“人和”。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你对“人和”的理解。(3分) 20.文学著作中有很多值得辩论的话题,请在下面三部名著中任选一部,完成任务。(5分) 8 A.《骆驼祥子》 B.《水浒传》 C.《朝花夕拾》 (1)依据名著内容,设计一个辩题,并表明你的立场。(2分) (2)如果在该名著中邀请一位人物作为你的本方辩友,你会选择谁?为什么?(3分) 三(50分) 21.毕业在即,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你最深的体悟可以用哪一个字来表达呢?请以“三年写成这个字”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50分) 8 8 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