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新人教 版
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按要求涂黑。每小题2分,共36分) 1. 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下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与这一理念相近的是 A.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C.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的“绿色发展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意思是:允许在一定的时间内砍伐林木,反对滥砍滥伐。孟子的这一理念与今天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相近。故B符合题意;“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指惩罚和奖赏应一视同仁,不应因人的地位不同而区别对待。故A与绿色发展理念不符,不符合题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老子的辩证思想,与题干的绿色发展理念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武的的兵家思想,与题干的绿色发展理念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 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 A. 变法违背民意 B. 变法深入贯彻 C. 变法遇到阻力 D. 变法宣告失败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的“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可以看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在秦国得到贯彻执行。故B符合题意;变法违背民意、变法遇到阻力和变法宣告失败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 比较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秦朝与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①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②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工程③都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 ④都是因暴政而亡的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故①符合题意;秦朝修筑了长城,隋朝开凿了大运河。故②符合题意;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隋朝没有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故③ 12 不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秦朝的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秦朝被推翻。隋炀帝的暴政引发农民起义,最后隋朝被推翻。秦朝和隋朝都是因暴政而亡。故④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也可采用排除法。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隋朝没有采取措施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由此可见,③关于秦朝和隋朝共同点的表述错误,可以排除③,然后排除含有③的选项BCD,得出答案。 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在不断巩固和发展。下面表格内容能充分说明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 时期 机构 西汉 西域都护 唐朝 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清朝 伊犁将军、行省 A. 西藏 B. 库页岛 C. 新疆 D. 南海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唐朝在西域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清朝在新疆地区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由此可见,表格内容能充分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C符合题意;ABD与表格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C。 5. 下列史实与“古代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这一主题相符的选项是 ①玄奘西行 ②岳飞抗金 ③戚继光抗倭 ④日本遣唐使来中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是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故①符合题意;岳飞抗金是中国民族间的斗争,与主题不符。故②不符合题意;戚继光抗倭抗击的是日本侵略者,是古代中外的冲突的典型事例。故③符合题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唐朝先进文化,是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故④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可以排除法,因为岳飞抗金是中国内部民族问题,与中外交往无关,故可以排除②,排除含有②的选项ABC,得出答案。 6. 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12 A. 张骞通西域一一丝绸之路的开通 B. 宋朝商业繁荣一一“交子"的出现 C.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一一军机处的设立 D.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一一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故A存在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因为宋朝商业繁荣,所以出现了纸币“交子"。故B存在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军机处的设立是在清朝,明朝加强专制统治和军机处的设立无关。故C不存在因果关系,符合题意;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在世界上落伍。故D存在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C。 7.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居,今余既来索则当归我。”下列与此材料有关的人物是 A. 郑和 B. 康熙 C. 郑成功 D. 左宗棠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居,今余既来索则当归我。”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所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故C符合题意;郑和是七下西洋的航海家,故A不符合题意;康熙是设置机构管辖台湾的历史人物,故B不符合题意;左宗棠是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 康有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录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下面与公车上书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戊戌变法 C. 义和团运动 D. 废除科举制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给光绪帝的上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称为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898年,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B项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与公车上书无关,故AC不符合题意;废除科举制是在1905年,故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9.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等 B. 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 C. 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条件 D.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答案】D 12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故A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B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条件。故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0. 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 A. 遵义会议的召开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三大战役的胜利 D. 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亡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的“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可知历史事件与解放战争有关,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A不符合题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成为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故B符合题意;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主力被消灭。故C不符合题意;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亡标志着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答材料,认识“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指的是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点。 11. 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时间最早的是 A.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C.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D.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出现在1926——1927年北伐战争时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出现在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出现在1937——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出现在1934——1936年的红军长征时期。由此可见,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时间最早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故A符合题意。故选A。 12. 有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这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的最小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 A. 《朝鲜停战协定》 B. 中国加入联合国 C. “一个中国”原则 D.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2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尼克松承认“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由此可知,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故C符合题意;《朝鲜停战协定》是1953年签订,和尼克松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中国加入联合国是在1945年,与尼克松访华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与尼克松访华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 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希腊“极盛时期”对西方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 海外贸易 B. 民主政治 C. 文化教育 D. 军事外交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腊的奴隶制城邦雅典在伯利克里当政时期,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希腊的内部极盛。由此可知,希腊“极盛时期”对西方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是民主政治。故B符合题意;海外贸易、文化教育、军事外交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 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 阿拉伯人把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 B. 汉漠拉比在位时统一了两河流域 C. 亚历山大曾经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D. 《马可•波罗行纪》对后来新航路的开辟起到了强烈的刺激作用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传到欧洲,得名阿拉伯数字。故A表述属于历史事实,不符合题意;古代巴比伦的国王汉漠拉比在位时统一了两河流域。故B表述属于历史事实,不符合题意;亚历山大东征之后,曾经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故C表述属于历史事实,不符合题意;根据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的见闻整理而成的《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东方的富庶,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对后来新航路的开辟起到了强烈的刺激作用。《马可•波罗行纪》对后来新航路的开辟起到了强烈的刺激作用是由史实中得出的历史观点,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5. 下列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改革前都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B.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C. 都对土地制度进行了改革 D.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A 12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之前不存在沦为殖民地的危机,日本明治维新之前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机。改革前都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机不是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相同之处。故A符合题意;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故B是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相同之处,不符合题意;日本明治维新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俄国1861年改革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 ,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须出高价赎买。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对土地制度进行了改革。故C不符合题意;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熟悉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认识其相同点是:都是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改变了社会性质;都对土地制度进行了改革;都保留了封建残余。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不同,俄国1861年改革之前面临着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之前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该“和约” A.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统治秩序 B. 平衡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 C.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D. 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和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会议之后形成的凡尔赛体系不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劳合・乔治说《凡尔赛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故D符合题意;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统治秩序的是华盛顿会议,故A不符合题意;平衡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的说法不确切,《凡尔赛和约》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故B不符合题意;巴黎和会和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这不是《凡尔赛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的理由,理由是《凡尔赛和约》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 “尼赫鲁”、“纳赛尔”、“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搜集资料时用到的关键词,由此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A.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变 B. 中东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 C.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D. 拉丁类洲的独立运动 【答案】C 12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赫鲁是二战后印度独立运动的领导人,纳赛尔是二战后埃及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是二战后拉丁美洲收回主权的斗争。由此可见,研究的主题是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故C符合题意;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变、中东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B不符合题意;拉丁类洲的独立运动与题干的“尼赫鲁”、“纳赛尔”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 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下图空白方框内应填 A. 全球化 B. 多极化 C. 世贸组织 D. 联合国 【答案】A 二、非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本题3个小题,共44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对现代世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创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见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 ------美国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二 德美两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站在了世界的前沿。全民教育为德国培了高素度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越了所有欧洲国家。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以重大科枝发明为基础,迅速赶上并超过了欧洲各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 ------电视纪录片《大国强起》解说词 材料三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民族。邓稼先、袁隆平、钱学森等许多科学家为中国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1)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中任选两项发明成果,概括其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影响。(不得 抄材料原文)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出德国和美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出一项发明成果。 (3)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位科学家做简要介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等;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发现,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等。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2)注重发展科技教育,保护发明创造;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3)袁隆平是著名的农业专家,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等等。钱学森是著名的火箭专家。他主持并参与了我国运载火箭等高尖端技术的研制工作。他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发明的造纸术和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发现,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以后,改变了作战方式,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 (2)根据材料二的“全民教育为德国培了高素度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可以概括出德国和美国科技发展的原因是注重发展科技教育,保护发明创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是著名的农业专家,他在1973年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火箭专家,他主持并参与了我国运载火箭等高尖端技术的研制工作,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4)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推动了社会进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以重大科枝发明为基础,迅速赶上并超过了欧洲各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我们从中得出的认识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2 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根据材料概括德国和美国科技发展的原因是注重发展科技教育,保护发明创造,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的重要发明。解答第三问的关键是识记袁隆平、邓稼先、钱学森的贡献。解答第四问的关键是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0. 赤峰市某中学九年级(1)班同学以"忆沉沦、探复兴”为主题进行探究式学习,请你参与进来。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1850 1856 1860 1894 1900 A B C D 材料二 江南制造总局 孙中山在总统门前的接受卫兵的致敬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机经过了走西方的路、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已的路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上独立的正确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四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们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一中的A、C、D三次战争,说明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的进步人士为了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而发起的两次运动,这两次运动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使中国走上独立的正确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的”走自已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12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说一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该怎样做。 【答案】(1)过程:鸦片战争(或A处战争)后,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或C处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或D处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时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而努力。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图一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图二的“孙中山在总统门前的接受卫兵的致敬”是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情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地区,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依据材料四的“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们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5)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走向繁荣富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该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时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而努力。 21.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947年2月,英国请求美国接管在东地中海抵抗共产主义的义务,接管大英帝国的霸权,称雄世界的红地毯铺到美国人的脚下。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推出杜鲁门主义,宣告美苏战时联盟正式破裂,反苏反共的“冷战”被公开确定为美国的国策。 12 ——————《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世界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在亚洲,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越南先后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世界历史教参》 材料三 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与耻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清朝的西太后、北洋军阀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大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把“冷战”确立为国策的原因。(答出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大阵营进行激烈较量”的表现。(举出一例表现即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近代中国“跪着办外交”的原因,并说出新中国“闪耀着智慧”的外交政策的一个例子。 (4)综上所述,谈谈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答案】(1)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美苏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差异;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 (2)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 (3)旧中国国力衰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等。 (4)国家的综合国力,政府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称雄世界的红地毯铺到美国人的脚下。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推出杜鲁门主义,宣告美苏战时联盟正式破裂”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美国把“冷战”确立为国策的原因有: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美苏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差异;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 (2)根据材料二的“两大阵营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在亚洲,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越南先后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大阵营进行激烈较量”的表现有: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的爆发,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等。 12 (3)根据材料三的“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与耻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近代中国“跪着办外交”的原因是旧中国国力衰弱,国家落后。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美苏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差异是美苏“冷战”的原因之一。旧中国国力衰弱,国家外交失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以概括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国家的综合国力,政府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等。 12查看更多